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勵志 >勵志美句 >

關於臘八節資料及優美句子

關於臘八節資料及優美句子



關於臘八節起源

關於臘八節資料及優美句子


農曆十二月初八(農曆十二月被稱為臘月),是我國漢族傳統的臘八節,這天我國大多數地區都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是用八種當年收穫的新鮮糧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為甜味粥。而中原地區的許多農家卻喜歡吃臘八鹹粥,粥內除大米、小米、綠豆。


臘八粥材料


豇豆、小豆、花生、大棗等原料外,還要加肉絲、蘿蔔、白菜、粉條、海帶、豆腐等。

臘八節又稱臘日祭、臘八祭、王侯臘或佛成道日,原來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來源於古代的儺(古代驅鬼避疫的儀式)。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作為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後演化成紀念佛祖釋伽牟尼成道的宗教節日。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蜡”;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臘月初八。

《説文》載:“冬至後三戍日臘祭百神。”可見,冬至後第三個戍日曾是臘日。後由於佛教介入,臘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何故歲終之月稱“臘”的含義有三: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臘者,逐疫迎春”,臘八節又謂之“佛成道節”,亦名“成道會”,實際上可以説是十二月初八為臘日之由來。據傳,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修行深山,靜坐六年,餓得骨瘦如柴,曾欲棄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罷盤腿坐於菩提樹下,於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為了紀念而始興“佛成道節”。中國信徒出自虔誠,遂與“臘日”融合,方成“臘八節”,並同樣舉行隆重的儀禮活動。


把農曆十二月稱為“臘月”的原因


《祀記》上面解釋:“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臘”與“蠟”相似,祭祀祖先稱為“臘”,祭祀百神稱為“蠟”。“臘”與“蠟”都是一種祭祀活動,而多在農曆十二月進行,人們便把十二月稱為臘月了。


臘八節


臘月是年歲之終,古代農閒的人們無事可幹,便出去打獵。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彌補糧食的不足,二是用打來的野獸祭祖敬神,祈福求壽,避災迎祥。

臘月裏的民俗很多。十二月初八,用雜糧做成“臘八粥”。有的農民還要將“臘八粥”甩灑在門、籬笆、柴垛等上面,以祭祀五穀之神。十二月二十三,俗稱“小年”,有的地區人們陳設香臘刀頭和糖點果品敬供“灶神”等。其實,現在的人們大都不信奉“神靈”之類,這樣做只是沿襲古代的某些習俗,或者只是趣味罷了。


臘八節的習俗


1、吃臘八粥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户户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閤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不同地區臘八粥的用料雖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穀類,黃豆、紅豆、綠豆、芸豆、豇豆等豆類,紅棗、花生、蓮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圓、葡萄乾、白果等乾果。臘八粥不僅是時令美食,更是養生佳品,尤其適合在寒冷的天氣裏保養脾胃。

2、祭祀

臘八本來就是祭祀的日子,一些地方至今還保留着這樣的習俗。祭祀的對象包括:先嗇神神農、司嗇神后稷、農神田官之神、郵表畦神、開路、劃疆界之人、貓虎神、坊神、水庸神、昆蟲神等。唐宋後來又融入了拜祭佛祖的成分,佛教習慣在這天祭佛。部分地區很隆重。

從先秦開始,臘八節就有祭祀祖先、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的習俗。而且,臘八節還是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是佛教徒的節日。所以,在臘八節這天祭神、敬佛、祭祀祖先,有祈求神靈、佛祖、先人庇佑的好兆頭。

3、吃冰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了臘八節就脱盆冰並把冰敲成碎塊。據説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後一年不會肚子疼。

4、泡製臘八蒜

北京、華北大部分地區還有在這天泡製臘八蒜的習俗,臘八蒜即是用醋泡的蒜,用紫皮蒜和米醋,把蒜瓣的老皮去掉,浸入米醋中,裝入小壇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直到蒜變成綠色。

舊時商號在臘八這天攏賬,把這一年的賬目盤點出來,算清楚這一年的收支盈虧。債主還會在臘八這天提醒欠錢人家準備還錢。臘月里人們講究忌諱,所以就用與“算”字同音的“蒜”,來代替算賬的“算”。也因此,臘八蒜雖然好吃,市面上卻沒有賣的。都是家家户户自己動手泡臘八蒜,並且也給自家算算賬,看看這一年的開支,有多少積餘,盤算該花多少錢置辦年貨等。

5、制臘八豆腐

安徽黔縣民間習俗,是當地的風味特產,將自制豆腐曬乾可留日後吃。具體制作過程如下:用上等小黃豆做成豆腐,把豆腐抹以鹽水,在温和的太陽下慢慢烤曬而成。“臘八豆腐”平時用草繩懸掛在通風處晾着,吃時摘取,一般可晾放三個月不變質、變味。

成品色澤黃潤如玉,入口鬆軟,鹹中透甜,又香又鮮。如在曬制時加入蝦米等輔料,則更加美味。它既可以單獨成菜,也可與肉類搭配,或炒或燉,都是美味。招待貴賓時,黟縣人還將其雕刻成動物、花卉的模樣,淋上麻油,拌上葱薑蒜等佐料,配成冷盤,成為酒宴佳餚。

6、吃臘八面

除了甜口或鹹口的臘八粥,以及臘八蒜、臘八豆腐之外,當然也少不了陝西的臘八面。在每年農曆臘月初八早上太陽出來之前,陝西人家家户户都要吃碗熱氣騰騰、四溢飄香的臘八面。

臘八面是在臘八粥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過去在陝西大荔和臨潼、鳳翔一帶臘八節這日人們煮麪敬神,因之叫“臘八面”。起初關中農村的臘八面是用小米、黃豆煮粥下面條,而後用八種蔬菜和肉爁成臊子下面條,如今隨着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們將豆類與菜系相結合,用核桃仁、芝麻、花生米、蓮子、青菜、菠菜、黃花、木耳等同麪條同煮,調成湯麪,營養豐富,十分好吃。走進臘月,鄉下就有了年的味兒。這味兒是從噴香的“臘八菜”、“臘八面”裏溢出來,飄出來的。


北方臘八節習俗


1、陝西臘八節的習俗

臘八粥熬好之後,要先敬神祭祖。之後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後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着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餘”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有些不產或者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用各種果品、蔬菜做成臊子,把麪條擀好。到臘月初八早上全家人一起吃。

2、甘肅臘八節的習俗

傳統煮臘八粥用五穀、蔬菜,煮熟後除家人吃,還分送給鄰里,還要用來喂家畜。甘肅武威地區講究過“素臘八”,吃大米稠飯、扁豆飯或是稠飯,煮熟後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3、西寧臘八節的習俗

臘八節並不喝粥,而是吃麥仁飯。臘月初七晚上將新碾的麥仁,與牛羊肉同煮,加上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經一夜文火煮熬,麥仁飯異香撲鼻,十分可口。

4、西北臘八節的習俗

臘八節在陝北高原,熬粥除了用多種米、豆之外,還得加入各種乾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吃完以後,還要將粥抹在門上、灶台上及門外樹上,以驅邪避災,迎接來年的農業大豐收。而且,臘八這天忌吃菜。如果這天吃菜的話,莊稼地裏就會雜草多。臘八這天人們除了吃臘八粥,還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糧倉。

5、寧夏臘八節的習俗

做臘八飯一般用各種豆類加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麥面或蕎麥麪切成菱形柳葉片的“麥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圓蛋的“雀兒頭”,出鍋之前再入葱花油。和陝北一樣,這天全家人只吃臘八飯,不吃菜。

6、北京臘八節的習俗

北京的臘八粥可以説是最為講究的。摻在白米中的東西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葡萄、白果、青絲、玫瑰、紅豆、花生……不下20種。人們在臘月初七晚上就開始洗米、泡果、撥皮、去核,半夜時分開始用微火燉,直到第二天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南方臘八節吃什麼?


江浙

江蘇人吃臘八粥分甜鹹兩種。臘八粥裏要加入茨菰、荸薺、胡桃仁、松子仁、芡實、紅棗、栗子、木耳、青菜、金針菇等。如果煮的是鹹粥的話,在裏面加入青菜和油即可。

浙江人煮臘八粥則一般用胡桃仁、松子仁、蓮子、紅棗、桂圓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據説,這種煮粥方法還是從南京流傳過來的。

廣東

臘八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人們在這一天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各地有吃臘八粥的習俗。佛教盛行後,佛祖成道日與臘八節融合,如杭州靈隱寺、蘇州寒山寺等名剎至今仍會在臘月八日施粥。而在廣東,臘八節的氣氛卻很淡。

為什麼廣東人不過臘八節?這與地理位置、廣府人自古以來的生活習慣有關。古代的嶺南水鄉尚未開發,土着人生活不以耕種為主,都是靠水上撈蝦撈魚謀生,而熬製臘八粥所需的豆類、穀類根本沒有人耕種,所以也不會有吃這些東西的習俗。

廣東也有人過臘八,不過主要在珠三角一帶,是客家人從北方帶來的習俗,但用來做臘八粥的材料已經有所不同,比如北方多用小米、紅棗,而南方則多用糯米、百合、蓮子等等。

福建

福州的傳統臘八粥有個有趣的特色:在粥上放個由幾種果子做成的小獅子,取避邪之義。過去福州人一般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製作臘八粥,細細燉上一夜,次日清晨,臘八粥就熬成了。

有的人家會先將果子雕刻成各種形狀,最有意思的是做“果獅”。脆棗剔核烤乾後做獅身,半個核桃仁做獅頭,桃仁做獅腳,杏仁做獅子尾巴,然後用糖漿把各部分黏在一起,放在粥面上。如果碗麪大,還可以擺雙獅,取“避邪吉祥”之義。在大寺院裏,還有見到用棗泥、豆沙、山楂等帶顏色的食品捏成八仙、羅漢、壽星公等小造型。

臘八粥熬好後,當天清晨先敬神祭祖,然後贈送親友鄰居,中午前送出。最後全家人分食,要剩下一點兒,取“年年有餘”的兆頭。在數九寒冬,喝一碗熱氣騰騰、香甜可口的臘八粥,驅寒暖胃,對人體健康也有裨益。

江西

臘八節是春節前的第一個節令,南昌人視“臘八”為過年的前奏。從臘八開始,家家户户就要準備花生、瓜子、醃肉、置辦年貨。民間有“吃罷臘八粥,就把年來盼”的説法。

“臘八日子不用揀,大吉大利福壽錦。”在南昌,臘八也是個傳統的黃道吉日。這一天,南昌人除了要喝“臘八粥”,還常舉行定親、娶媳、嫁女之類的“臘八婚”。

古時臘日的習俗除祀神祭祖之外,還有“儺”。儺是江西特有的文化,是一種驅逐疫鬼的儀式。在南昌,為了傳承和發展儺文化,紅谷灘新區曾斥資興建了儺文化公園。史料中記載,表演者一般頭戴面具裝成金剛、力士、方相等,持刀執鉞,眾人擊鼓呼噪,以逐除厲鬼、疫病,這也叫做臘鼓驅疫,傳説能保小孩平安健康。後來在民間轉換了形式,變成吃炒豆、炒麥等,無論豆、麥,要炒熟炒爆,然後讓小孩吃一些,叫“咬鬼”。


臘八節的三個禁忌


臘八節禁忌一:臘八節不回孃家

按照過去的老説法中,臘八節這天,出嫁了的女兒是不能回孃家的,説是臘八這天回孃家會對婆婆不吉利,婆婆百年以後會趴着死。另外一種説法:“臘八不吃孃家米,祖祖輩輩還不起”,意思是會窮自己的家。

明天就是臘八節,關於臘八節的這三個禁忌你現在知道還不晚!

臘八節禁忌二:臘月不搬家

從風水上説,臘月裏偏寒,如果冒然搬入新宅子的話,寒冷的氣氛會阻隔家中的興旺氣氛,這聽上去是有一定自然科學道理的。但是現在的條件好了,一般屋子裏都有暖氣,就算臘月搬家住進去也不會冷,再請朋友們來熱鬧熱鬧一樣人氣旺旺。

明天就是臘八節,關於臘八節的這三個禁忌你現在知道還不晚!

臘八節禁忌三:吃臘八粥不過午

對於吃臘八粥這一習慣,在一些地方也是有禁忌的,那就是吃臘八粥不過午。我記得奶奶在世時候,每年臘八節前一天晚上就開始熬製臘八粥,但非要等到第二天早上才能食用,如果吃不完的話可以分給親朋好友左鄰右舍吃,但是不能過中午。有句俗語叫“早食粥來年糧食早收”。


臘八節的古詩句詩詞詩歌


《臘八》——清•夏仁虎

臘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

聖慈亦是當今佛,進奉熬成第二鍋。

《臘節》——北齊•魏收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臘日》——唐•杜甫

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

侵凌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

縱酒欲謀良夜醉,還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宋•陸游

臘月風和意已春,時因散策過吾鄰。

草煙漠漠柴門裏,牛跡重重野水濱。

多病所須惟藥物,差科未動是閒人。

今朝佛粥交相饋,更覺江村節物新。

《臘八日水草菴即事》——清•顧夢遊

清水塘邊血作磷,正陽門外馬生塵。

只應水月無新恨,且喜雲山來故人。

晴臘無如今日好,閒遊同是再生身。

自傷白髮空流浪,一瓣香消淚滿巾。

《臘八粥》——清•道光帝

一陽初夏中大呂,谷粟為粥和豆煮。

應時獻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濟眾普。

盈幾馨香細細浮,堆盤果蔬紛紛聚。

共嘗佳品達沙門,沙門色相傳蓮炬。

童稚飽腹慶州平,還向街頭擊臘鼓。

《大臘》——晉•裴秀

日躔星記,大呂司晨。玄象改次,庶眾更新。

歲事告成,八臘報勤。告成伊何,年豐物阜。

豐裎孝祀,介茲萬祜。報勤伊何,農功是歸。

穆穆我後,務蕾蒸黎。宣力菑畝,沾體暴肌。

飲饗清祀,四方來綏。充仞郊甸,鱗集京師。

交錯貿遷,紛葩相追。摻袂成幕,連衽成帷。

有肉如丘,有酒如泉。有餚如林,有貨如山。

率土同歡,和氣來臻。祥風協調,降祉白天。

方隅清謐,嘉祚日廷。與民優遊,享壽萬年。

《臘八粥》——清•李福

臘月八日粥,傳自梵王國。七寶美調和,五味香摻入。

用以供伊蒲,藉之作功德。僧民多好事,踵事增華飾。

此風未汰除,歉歲尚沿襲。今晨或饋遺,啜這不能食。

吾家住城南,饑民兩寺集。男女叫號喧,老少街衢塞。

失足命須臾,當風膚迸裂。怯者蒙面走,一路吞聲泣。

問爾泣何為,答之我無得。此景望見之,令我心悽惻。

荒政十有二,蠲賑最下策。慳囊未易破,胥吏弊何敦。

所以經費艱,安能按户給。吾佛好施捨,君子貴周急。

願言借粟多,蒼生免菜色。此去虛莫償,嗟歎復何益。

安得布地金,憑杖大慈力。倦然對是的,趾望丞民粒。


臘八節的優美句子


1.小時候,每到臘八這天,常會聽到老輩人説起臘八節的來歷和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事。據説,朱元璋小時候家裏很窮,為了度日,便給一家財主放牛。有一天放牛歸來時牽牛走過一座獨木橋,牛一滑跌下了橋,將腿摔斷了。老財主氣急敗壞,便把朱元璋關進一間房子裏不給飯吃。朱元璋餓得夠嗆,忽然發現屋裏有一鼠洞,扒開一看,原來是老鼠的一個糧倉,裏面有米、有豆,還有紅棗。他把這些東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鍋粥,吃起來香甜可口。後來朱元璋當了皇帝,又想起了這件事兒,便叫御廚熬了一鍋各種糧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這一天正好是臘月初八,因此就叫臘八粥。

2.南宋詩人陸游曾作《粥食》詩一首:“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從而將世人對粥的認識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境界。粥文化是飲食文化中不可或缺而又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部分。熬粥與其説是技術,不如説需要耐心。説到耐心,家庭主婦的我真的感覺到熬粥的功夫了。熬粥前要先將米用冷水浸泡一小時,先用大火煮開,再換慢火熬煮……這熬粥的過程真的像一首詩寫的:“人生好比粥一鍋,煎熬滾煮耐琢磨。宜疾宜徐看火候,酸甜苦辣自張羅。”把熬粥與人生相比,不無幾分道理。

3.臘八”是春節前的第一個節令,此後過年的氣氛日漸濃郁。清代的袁枚在《隨園食譜》裏,對粥作了一個的論定:“見水不見米,非粥也;見米不見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膩如一,而後謂之粥。這就要掌握火候和放水的多少,放水多了,就成了稀粥。我們這兒的風俗習慣在過生日的那天早晨都要熬紅稀粥,是以喝為主。臘八這天熬出來的粥,就成了一項主食,尤其難得的是,除了袁枚所説的米和水之外,還有各式各樣配伍不同的果品,其米温潤,其果甘甜,其香濃郁,其味悠長,成為粥中之。熬臘八粥,投入不算太大,破費不多,操作不算太難,一學就會;吃臘八粥,滋潤果腹,暖心熱身,在寒冷的臘月天裏,手捧滾燙的臘八粥,想着關於臘八的各種傳説,那真是精神加物質的雙重享受。

4.喜歡熬粥的“熬”字。很多時候,日子不就是熬過來的嗎?熬,字典的解釋為:烹調方法,把蔬菜等放在水裏煮。熬也是將物料放入湯水中,加調料,用旺火煮滾後轉中、慢火長時間加熱至物料軟爛成菜的烹調方法。所以,熬,是慢功夫。常言説:急火出菜,文火出藥。所以,用功夫熬出來的東西,總是別有一番味道,無論是苦是甜。(

5.臘八是粥,更是節,臘八節,是不盡的相思味道。日子,是每年重複的節氣鏈接的,生活,是這節氣中濃濃的思念和幸福的守候塗抹的。多少的牽掛和不捨,回憶和感動,在這思鄉的畫卷裏緩緩流動,不息。

6.讀國小時背古詩,讀到南宋詩人陸游的“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一聯,只是句子爛熟於心,卻不理解詩句的意思,後來才得知,這詩句原來是説的關於臘八節臘八粥的另一個傳説——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捨棄王位,出家修道。六年苦行,每日僅食一麻一米,最後於臘月初八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的這一天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

7.人生的意義重在“熬”,臘八早晨的粥也得熬,民以食為天啊!早晨點起牀,把米泡上,點把泡好的米下鍋。現在我的鍋裏已經熬上了臘八粥。這粥熬好後,是一家有來享用的,這粥裏不只是香甜的味道,更充滿了人世間的無限情愛,家庭的無限温暖。邊熬粥,邊在電腦前敲打這篇文字。寫一會再到鍋前用飯勺順時針不停地攪拌着鍋裏的臘八粥。在感受親情的同時,也在思索人生。細想人生不也是在“熬粥”嗎?自己就是掌勺煲粥的人,粥的好壞全在自己。只有步驟分明,有條不紊,才能從容自在。

8.曈曈昶色臘日醺,醇醇鄉韻盈柴門。佛粥碗碗辭舊月,八寶粒粒迎新春。累月飢色今蕩盡,經年餓殍盼無存。盛世猶唱是歡歌,堯舜古風羨清淳。

9.有人説,兒行千里母擔憂,而我説,父母在家兒不愁。我知道,只要爸媽在一天,我就能吃到甜甜的臘八粥,就能享受到永遠的陽光地帶。我盼望着中午早一點到來。

10.在我家鄉有一句民諺,“臘八臘八,凍掉下巴”,意思是臘八這天非常冷。雖説不至於把下巴的凍掉,但是臘八這天冷卻是真的。這一天俗稱“臘八節”,從這天開始民間就開始準備年貨,殺豬、宰羊、蒸饃、做新衣、買鞭炮就開始了,年味也就一天比一天濃烈。

11.“一陽初夏中大呂,谷粟為粥和豆煮。應時獻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濟眾普”。“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從年歲大的老人的講解中得知,解放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説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傳説故事在小孩子心中總是神奇的,因此,在清晰地記下了這些美好的故事的同時,也記住了那年那月的臘八粥的誘人甜香。

12.臘八,臘八,給娃凍個冰瓜。再有天就是一年一度的臘八節了,這勾起了我許多關於臘八節的記憶。臘八節是我孩提時代最嚮往的一個節日,每到臘八節的先一天晚上,母親會早早地把燒開的水放涼,用一個老碗盛上多半碗涼開水,然後拿出一根事先準備好的胡蘿蔔,切一個圓坨放入碗中當月亮,再把紅蘿蔔片切碎放入水中就成了漫天的星星。條件好的時候,還會放些糖精、白糖、冰糖之類的甜物。我看着母親做完這些,然後跟隨母親把碗端出放在窯洞外面的窗台上。這一夜,我會帶着對我的冰瓜的嚮往和對臘八節的期待進入甜夢。

13.春節就是過年。進入臘月就喜慶連連,傳統臘八節是新人結婚的時節。臘八節喝粥,裏面有講究,喝碗開心粥,保你一年樂無憂,喝碗平安粥,災星見你躲着走;喝碗交杯粥,,愛情甜蜜手牽手;喝碗糊塗粥,左右逢源上高樓!過了臘八節,二十四祭祀灶神,洗掃剔除,辭舊迎新;除夕掛燈籠,貼對聯,家人歡聚一堂吃年飯,閤家歡樂,團圓共守歲。年頭七年級,新歲新衣新面貌,恭喜恭賀恭發財!歡慶有餘,除夕的年夜飯餐中歲連歲;福祿壽喜,春節説祝福話恭禧吉上吉!

14.臘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相傳這是各家商號要在這天攏賬,把這一年的收支算出來,可以看出盈虧,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債,都要在這天算清楚,“臘八算”就是這麼回事。臘八這天要債的債主,要到欠他錢的人家送信兒,該準備還錢了。有句民諺:“臘八粥、臘八蒜,放賬的送信兒,欠債的還錢。”後來有欠人家錢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諱,迴避這個算賬的“算”字。臘八蒜一般市場上沒有賣的,都是一家一户自己動手泡,裝入小壇或瓶子裏封嚴,至除夕啟封,那蒜瓣湛青翠綠,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撲鼻而來,除是吃餃子的佐料外,拌涼菜也可以用,味道獨特。

15.現在母親已經老了,已是滿頭白髮,她也隨着自己的幾個孩子離開了故鄉,在我們所居住的城市間來回遊蕩。尤其是她也從過去生活的主角,演變成現在生活的配角,生活上的事情時常聽從我們的安排。每年的臘八節,每每被淹沒在我們工作的忙忙碌碌之中,臘八的主題,再也沒有我們童年時那麼鮮明,再也沒有母親作為生活主角時安排的那樣細緻、周到。今天正值臘八節,天氣比往年寒冷,我家晚飯吃了臘八粥。端起飯碗,我想起了母親,不知她在離我遙遠的地方有沒有喝上一碗香噴噴、熱呼呼的臘八粥。

16.臘八粥的香味就在鼻尖上回蕩着,甜了味覺,酸了心思,思鄉呀。思念親人的恩情,家鄉的爐火。想起每每和外婆一起熬粥的時候,我都要問:為什麼要吃臘八粥呢?外婆就説:"妮呀,你爸爸不是在部隊嗎,回不來了,是不?咱把好吃的東西都放在粥裏,熬啊熬啊,然後再盛出一大碗。放在雪地上凍着,就不會壞了,等過年,爸爸回來了,咱就端給他吃,好好嚐嚐瑞雪兆豐年的味道呀!”原來,是要開始過年了,是等待,是想念,是兆豐年呀。其實,臘八節,在我心中就是濃香的。無論多晚,我都要守住臘八粥熬好的那一刻。

17.今天是臘八,親愛的朋友,您熬臘八粥了嗎?如果沒有,我給您備好米、豆、棗、栗子、桂圓、葡萄乾、青絲、玫瑰、紅豆、花生、冰糖、水和火,以及一份歡喜的心情,給自己熬一鍋“宜疾宜徐看火候,酸甜苦辣自張羅”的美味人生粥吧!

18.伯母煮的八寶飯我吃過,三嬸熬的我也喝過,感覺都不如母親做的好吃。母親的手藝巧,精心挑選搭配的各種雜糧豆,經過充分的熬煮,再加上火候把握得恰到好處,盛在瓷碗裏的八寶粥,各種脹鼓鼓的豆粒兒珠圓玉潤,在黏糊糊的稠液中瑩瑩地透着亮光,煞是好看。“盈幾馨香細細浮,堆盤果蔬紛紛聚”,裊裊地舞動着升散開來的熱氣裏瀰漫着甜絲絲、香噴噴的味道,不等入口,感覺已甜到了心裏,在那鑽進鼻腔的香味不斷的誘惑之下,美美地吃上一口,細細咂一咂,慢慢品一品,那感覺,簡直就是人間難得的美味!俗話説“臘七臘八,凍掉下巴”,可吃着母親做的臘八粥心裏卻是暖的,不要説營養的全面,單是那入口難忘的滋味,就足夠讓人念想三生啦!

19.老家的大年時間比較長,從臘月初八開始到正月十五花燈節後結束,前前後後持續一個多月的時間。過大年的整段光景裏一幕一幕的美好,在童年的印記裏留存至深,而最讓人難以忘懷的,還是那艱澀年月裏醇厚香甜的臘八粥。每每憶及,猶如暢飲一杯醇醇紅醴,醉了純純童心,也醉了悠悠鄉夢,暖暖鄉思……臘月初八,在我的老家叫臘八節,這一天要煮臘八粥,就是用豌豆、豆子(黃豆)、紅豆、綠豆、果子仁兒(花生)、胡秫(高粱)等各種五穀雜糧混合再加上紅棗一起熬煮的八寶飯,有時為了增加一些甜度可以加點兒地瓜(紅薯)進去,吃起來又香又甜。

20.而我卻依然在想着臘八,每年臘八,媽媽就早早的起來給我們做臘八粥。並且提前幾天就買好了紅棗、葡萄乾、花生、紅豆和一些乾菜。每回沒等我們醒來就聞到了濃濃甜甜的臘八香。臘八粥是要在太陽升起之前吃的,説,太陽升起後吃會得紅眼病。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一種有根據的説法,反正,媽媽總是很早起來為我們做臘八粥,一定讓我們在太陽升起之前吃上臘八粥。

21.臘八節這天,都要喝臘八粥。記得小時候,一到這天母親要起得很早熬臘八粥,我們還躺在暖暖的炕上睡覺,依稀聽見母親拉風箱的聲音和鍋碗瓢盆碰撞的聲響。我也不知又睡了多久,就聽母親喊叫,“快,都起來吧,喝臘八粥啦”!我們趕快告別暖呼呼的被窩兒,疊好被子,放好飯桌。母親就把一盆熱騰騰的臘八粥端了上來,給我們每個孩子盛上一碗。那粥是用黃米和豆子熬製的,吃到嘴裏粘粘的,有一種獨特的糧食的香味。那年月家家都很窮,能吃上一頓臘八粥不亞於過年,這粥也就不可能熬的很多,每個孩子只能分到一碗,吃完了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空盆,於是就把碗舔的比洗過的還乾淨。吃過飯我們就都揹着書包上學去了,喝過熱乎乎的臘八粥,走在冰冷的路上全身都暖暖的,嘴裏還不時回味着粥的餘香。

22.母親説,喝了臘八粥,用粥堵着嘴,免得説出不吉利的話,因為臘八一過,就算開始過年了。人們,尤其是孩子們,天天數着算着離大年還有幾天幾天,這日子裏温馨醇厚的意藴,也就在人們的期盼裏,隨着八寶飯的甜香,在純樸的鄉民心裏,在淳厚的鄉風裏,漸漸瀰漫開來……

23.臘八的時候,東北非常的冷,我們不能出屋,在屋裏玩的膩了就纏着媽媽做好吃的,不到過年又沒有肉吃,媽媽就用自家地裏種的黃豆玉米紅小豆綠豆黃米熬粥,放在大鍋裏,架上柴火,媽媽在鍋邊用勺子慢慢的攪,香氣就飄滿了整個屋子,屋外大雪紛飛屋內卻温暖如春。現在還常常想起我和弟弟趴在桌子上等着喝粥的情景。那個香啊,無論現在怎麼做也做不出那時的味道了。有時和朋友説起,朋友就説你好幸福,我們都不知什麼叫臘八粥,姊妹又多哪管得了你想吃什麼。是啊。真的是該謝謝媽媽,在那樣一個困難的時候,給我這麼温馨的回憶,讓我的童年那麼的温暖……

24.臘八粥”大約也是佛教寺院從宋代開始創設的。吳自牧《夢樑錄》説:十二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又名七寶粥。周密《武林舊事》也説,十二月八日,“則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罩、柿、慄之類作粥,謂之臘八粥。”大約是寺院用七寶粥曾給門徒,尼家也用果子雜拌煮粥來供佛齋僧。吃臘八粥的習慣於是逐漸形成,內容並且日益豐富。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説:“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棗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這就相當複雜了。

25.常聽人説,小孩子愛過節,是呀,臘八的粥香,歡歡的歌聲,甜蜜的笑語,美美的衣食,深深的祝願,有節日就是有了一種,陶醉,父母心,兒女情,家門口老樹下,守望遠方的老父母,推算兒孫的歸期,整潔了又整潔的杯碗,翻曬被褥,盤備喜愛的食物,清掃庭前院後,彎腰掃去了的是多少牽掛思念,是因為有家,才有節日的温暖,有節日,就有了團圓的温馨,心中的節日,要陶醉,最牽掛,情纏綿,愛思念,是温暖,情真意沉沉。

26.臘月即農曆的十二月,那也就是歲末了,接近新年的味道了。忙碌辛苦了一年的人們該歇歇腳,享受一下生活的閒情逸致。把田間、地頭自耕、自種的五穀雜糧洗漱乾淨,再配以樹上結的紅棗,土裏長的花生……放在一起煮熟燉爛,加上適量的糖,就做成了可口香甜、營養豐富的臘八粥。

27.今天是臘八,我以節日為引,以文字喻情,以幸福為願,以笑容為禮,為朋友送上真誠的祝福:願親愛的朋友人生如臘八粥般豐富多彩,也像臘八粥一樣永遠甜蜜!今天是臘八,臘八是指每年農曆十二月(即臘月)初八,俗稱臘八節,在我國有着極為悠久的歷史。我國漢族傳統的臘八節,大多數地區都有吃臘八粥的習俗。

28.今年“臘八”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見我的第三代幾個孩子,圍在桌子旁邊,在洗紅棗、剝花生,看見我來了,都抬起頭來説:“姥姥,以後我們每年還煮臘八粥吃吧!媽媽説這臘八粥可好吃啦。您從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這些孩子們真饞。我説:“那是你媽媽們小時候的事情了,在抗戰的時候,難得吃到一點甜食,吃臘八粥就成了大典。現在為什麼還找這個麻煩?”他們彼此對看了一下,低下頭——冰心

29.柴火燒的灶,映照着一雙飽含希冀的眼睛,火苗跳躍着,舞着,像是念叨着想念的歌謠。耳邊響起一首歌“爐中火,放紅光,我為親人熬雞湯……",深情在迴盪,這爐火依舊旺着,可鍋中不是雞湯,是臘八粥。盛着大米、小米、紅豆、芸豆、花生、黃豆、紅棗、栗子的粥在不停地翻滾着。

30.又是一個臘八節,吃着自己親手做的香噴噴的臘八粥,那一絲絲的甜意,又讓我想起了小時候的臘八節……對於那時的我們來説,臘八也是個很特別的節日,早早地就盼望着臘八節的到來。到初七傍晚,早已迫不及待的我們放學就約好了夥伴,三五成羣,男孩揹着自制的冰車,女孩拎着個大籃子,一路小跑,直衝我們冬天的樂園——村外大河邊。

標籤: 臘八節 句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hk/lizhi/meiju/ozyk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