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教師文案 >

7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精選7篇

7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精選7篇

一份優秀的教案評估應該基於客觀的標準,我們需要制定一個全面的教案,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7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精選7篇,感謝您的參閲。

7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精選7篇

7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篇1

?渾沌之死》這篇寓言故事從一個側面警示世人:不按照規律辦事,違反了事物本性,往往會好心辦成壞事,結果與願望相悖。

?呆若木雞》這則寓言故事通過訓練鬥雞,比喻只有精神內斂,修煉內功,修養到家,方為競爭中“上之上者”,方能在競爭中戰無不勝的道理。一、基礎知識積累1.給下列紅字注音渾沌(hún dùn) 鑿(záo) 渻(shěng) 倏(shū) 恃(shì)2.形近字┏沌(dùn)渾沌 ┏恃(shì)有恃無恐┗燉(dùn)燉熟 ┗峙(zhì)對峙3.多音字┏(yìng)答應 ┏(shèng)旺盛應┫ 盛┫┗(yīng)應該 ┗(chéng)盛飯4.詞語解釋【渾 沌】神話傳説中管理中央的大帝,面孔渾圓,無耳目口鼻。古人把天地未開闢前的狀態也稱之為渾沌。【 時 】常常,時常。【 謀 】謀劃,商量。【 德 】恩情。【七 竅】人的耳、目、口、鼻共有七孔,故稱七竅。【以 視、聽、食、息】用來看(外界),聽(聲音),吃(食物),呼吸(空氣)。【鬥 雞】使公雞相鬥的一種遊戲。【 已 】停止。這裏指訓練完畢。【方虛驕而恃氣】正在憑着一股血氣而驕傲。方,正;恃,憑着,依靠。【猶應向影】仍然對別的雞的啼叫和接近有所反應。猶,仍然;應,作出反應;影,影子,指的雞走近來。【疾視而盛氣】氣勢洶洶地看着(對方)。疾視,怒目而視。【無 變】沒有反應。【 德 】精神。【 異 】別的。【 應 】應戰。【反 走】轉身逃跑。5.文學常識填空(1)《渾沌之死》選自____,古人把____狀態也稱作“渾沌”,文中用____和____作為神的名字,意在諷刺_______。(2)《呆若木雞》選自_____,現已成為成語,意思是______。(3)人皆有七竅,______,此獨無有,嘗試鑿之。(4)望之,____,_____,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 【參考答案】(1)《莊子•應帝王》 天地未開闢前 倏 忽 二神做事快而不加思索。(2)《莊子•達生》 形容因恐懼或驚訝而發愣的樣子。(3)以視、聽、食、息(4)似木雞矣 其德全矣二、課文複習1.作者回顧【明確】莊子與《莊子》莊子(約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戰國時宋國蒙人,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莊子生活在一個社會矛盾極其尖鋭的時代,做過漆園吏。他不滿現實,不與統治階級合作,據傳楚王曾以千金相邀為相,被其拒絕。莊子對後人的影響主要是《莊子》一書。《莊子》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豐富,氣勢壯闊。《莊子》共33篇,分內篇、外篇、雜篇。內篇7篇為莊子所作,外篇15篇和雜篇11篇一般認為是其門人和後學者的偽作。莊子的想象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説得引人入勝。魯迅先生稱讚“其文則汪洋闢閹,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漢文學史綱》)。郭沫若也評價説:“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國古代哲人中,實在是絕無僅有。”(《莊子與魯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稱之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莊子》散文對後世的影響《莊子》在先秦諸子中,無論就他的思想或文風來説,都是屬於南方一系,即楚國文化的代表,所謂“莊狂屈狷”,正道出了他們獨具的浪漫主義精神。李白縱浪恣放的詩篇,直承《莊子》且不説,後如柳宗元論文,主張“參之莊老以肆其端”,龔自珍《病梅館記》那種追求個性解放的強烈感,顯然汲取了莊周《秋水》篇的精神。2.題目解説【明確】在中國古代的文學史上,有一類書可稱之為“奇書”。這類書的思想非正非邪,文筆非莊非諧;是思想深邃的哲理之書,卻閃耀着文采精華;是充滿詩意的感性文字,卻又包藴着深邃的哲學思辨。這類書是作者的智慧與性靈的凝結,也是作者的諧趣與幽默的外化,更是作者超凡脱俗、逸世獨立的人格與思想的展現。這類“奇書”之中,有一部最美妙、最有趣、最具有靈性的作品,它就是《莊子》。作為一個靈心慧性的智者,莊子的思想對人世極富有啟發意義。《渾沌之死》認為無為是自然的本性,若被加上智巧機智等小聰明,本性將遭受破壞而死亡。《呆若木雞》意在提醒人們,特別是君王:做人要注重內在氣質,不怒自威;治理國家要增強實力,不戰而屈人之兵。3.《渾沌之死》如何理解?【明確】莊子用“倏”和“忽”給“渾沌”開竅的故事,比喻人的自我感覺中常常帶有不可超越的功利性,也就是説,莊子意在鍼砭人不能與萬物自然相處。莊子主張的渾沌之境,是真樸的自然之道。莊子認為順應自然是生命真正的歸宿和最高境界。以莊子的哲學體系來理解其寓意主要是無為而治;脱離莊周哲學體系去理解,即純粹當作寓言故事去解讀,會給我們更多的啟發。不按照規律辦事,就會好心辦壞事,這是最明顯的啟發。4.《呆若木雞》如何理解?【明確】莊子在該文中表現的根本思想與《渾沌之死》一樣,都可歸結到“恬淡無為”的政治主張,這些無疑是對當時社會現實進行批批判的,也是積極的;同時我們又從文中體味到:精神內斂、修煉內功、修養到家,便能百戰不殆。由此可悟出人生的大道理:人們如不斷絕競爭之心,急功近利,則易樹敵,彼此仇視;如能消除急於求成的競爭心理,憑實力氣定神閒地戰勝競爭對手,乃為上策。5.結構分析【明確】(1)劃分本文層次,並概括大意。《渾沌之死》可以分為三層第一層(第1句):交代主人公,巧妙有趣。第二層(第2.3句):倏和忽打算報渾沌之恩,要為之開七竅。第三層(第4句):渾沌之死。《呆若木雞》可以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第1句):故事的開端——養鬥雞。第二部分(第2-5句):故事的一步步發展——鬥雞的變化過程。第三部分(第6句):故事的高潮和結局——呆若木雞,不戰而屈人之兵。(2)結構圖 ┏ 開端:渾沌待倏、忽甚善 ┓渾沌之死 ┫ 發展:倏忽為報恩,為開七竅 ┣ 好心辦壞事 ┗ 結局:日鑿一竅,七日渾沌死 ┛ ┏開端 → 為王養鬥雞 ┃ ┏ 方虛驕而恃氣;猶應響影 ┓呆若木雞 ┫發展 → ┫ 疾視而盛氣 ┣ 精神內斂 ┃ ┗ 雞雖有鳴,已無變 ┛ ┗結局 → 呆若木雞,德全,無敢應者6.翻譯 《渾沌之死》【明確】南海的大帝名叫“倏”,北海的大帝名叫“忽”,中央的大帝名叫“渾沌”。倏與忽常常相會於渾沌之處,渾沌對他們非常殷勤。倏與忽在一起商量報答渾沌的厚重的恩情,説:“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個竅孔,用來視、聽、吃以及呼吸,惟獨渾沌沒有,我們試着為他鑿開七竅。”他們每天鑿出一個孔竅,鑿了七天,渾沌就死去了。《呆若木雞》【明確】紀渻子為周宣王馴鬥雞。過了十天,周宣王問:“馴好了嗎?”紀渻子回答説:“還沒有,它還虛浮驕矜,自大得不得了。” 又過了10天,王又來問,紀渻子回答説:“還不行,它還是聽見響聲就叫,看見影子就跳。”又過了10天,周宣王又來問,紀渻子説:“還不成,還是目光犀利,盛氣凌人。” 又過了十天,周宣王再來問,這回紀渻子回答説:“差不多了。別的雞即使在它面前打鳴,它也無動於衷,看上去呆頭呆腦,像木雞一樣,它的德行真可説是完備了,別的雞沒有敢於應戰的,看見它掉頭就跑。”三、深入探究1.“倏”和“忽”為報“渾沌之德”而給他鑿七竅,結果好心壞事,渾沌也因此丟了性命。這個哲理故事藴含了什麼道理?【明確】本文以莊子的哲學體系來理解其寓意,主要是無為而治,但脱離莊周哲學體系去理解,即純粹當作寓言故事去解讀會給我們更多的啟發。首先我們不難想到一個哲學道理,即不按規律辦事,就會好心辦壞事;面對日益污染的自然環境,我們也不難想到順乎自然,尊重生命的自然狀態,是生命的最高境界;面對日趨繁雜的物質化了的文化追求,我們也會深感崇尚自然之美的重要性,反對雕飾之美的必要性。(答案不必統一,提倡有新的見解,只要能自圓其説即可。)2. 紀渻子養的鬥雞能使“異雞無敢應者”,主要得益於什麼?【明確】沒有驕傲自滿之氣,沒有盛氣凌人之勢,把浮躁和妄動收斂起來,把力量和氣勢凝聚於內,貌似木雞,看似呆氣,其實是精神內斂,修養到家,具有大智若愚的靈氣,遊刃有餘的大氣。3.你知道《莊子》中有哪些成語?【明確】鵬程萬里、呆若木雞、朝三暮四、望洋興歎、遊刃有餘、目無全牛、躊躇滿志、螳臂擋車、東施效顰、扶搖直上、涸轍之鮒等等。4.寫作特點分析(1)善用寓言闡明一定道理。第一則可理解為不按照規律辦事,會好心辦壞事;也可理解不考慮後果,結果弄巧成拙。第二則可理解為要把驕傲浮躁收斂起來,把力量氣勢凝聚於內,才能修養到家。(2)想像奇幻,構思巧妙,文筆汪洋恣肆。《渾沌之死》中,倏、忽、渾沌三個形象以及倏、忽為渾沌開竅的故事想像大膽,妙不可言,渾然天成。(3)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相結合。莊子的很多寓言以他浪漫主義色彩和現實精神相結合的創作方法,以及有情節、有人物、有對話、有描寫的藝術形式,啟迪了後世的文學創作。《呆若木雞》在寫法上就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四、課內閲讀 《渾沌之死》 南海之帝為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倏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倏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1.給下列生字注音。倏( ) 渾沌( )( ) 鑿( ) 2.解釋下列詞語。時相與:______ 竅:_______ 以:_____3.翻譯下列句子。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譯:4. 倏與忽欲以什麼方式報答“渾沌之德”?5.這則寓言故事藴含了一個什麼道理?【參考答案】1.倏(shū) 渾沌(hún)(dùn) 鑿(záo) 2.經常一起 洞 用來 3.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個竅孔,用來視、聽、吃以及呼吸,惟獨渾沌沒有,我們試着為他鑿開七竅。4.為渾沌鑿七竅5.人聰明盡開,反而使天性盡散,人應該保持本性。

7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篇2

一、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棚架、風趣、裝飾、順序、照例、瞧見、率領、覓食、搗衣、向晚、歸巢、和諧、辛苦、雞冠花、大麗菊、催眠曲、房前屋後、天高地闊、月明人靜”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錄積累好詞佳句。

3、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體會作者對鄉村生活由衷地熱愛之情。

4、瞭解課文的敍述順序,學習作者通過描寫和鄉下人家最密切相關的景、物來抒發情感的表達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

本文教學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三、解決重難點的措施及方法:

通過讓學生在情景中對課文的朗讀,做到“自讀時想象畫面,自悟時體會情味,交流時暢所欲言’.

四、教學準備:

五、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

1.出示兩組投影片:

第一組:林立的高樓、漂亮的汽車、熱鬧的廣場

第二組:低矮的磚瓦房、小河裏暢遊的鴨鵝、穿着樸素的人們

(也可以用書上的幾幅插圖代替)

提問:看到這兩組圖片,你想到了什麼?

2.請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説説你所瞭解到的鄉下生活是怎樣的。

3.有一位叫做陳醉雲的作家用非常細膩、優美的筆觸為我們具體的描述了鄉下人家的生活,你們想去看看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21課,一起走進鄉村生活,一起領略它那份獨特的美。

二、自學生字、新詞,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出示“自學指導”:

1.自由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字音,對不理解的詞語、句子作上記號。

2.練習將課文讀通順。

3.默讀課文,找找課文哪一小節概括了鄉下人家的特點?用鉛筆作上記號。

(或者這樣設計問題:“課文圍繞這哪一小節展開描寫?”)

三、彙報交流,瞭解自學情況。

1.指明認讀生字、生詞。注意“飾”不要讀成“shì”,“巢”不要讀成“cáo”,冠字在本文的“雞冠花”一詞中讀“guān”。

2.指名部分同學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注意讀準字音,把課文儘量讀通順。

3.交流默讀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最後一節)。

四、全班齊讀最後一節,理解“獨特”“迷人”的含義,進而理解整段話的含義。

學生討論後師小結:“獨特”是指“獨有的,與眾不同的”;“迷人”是説“吸引人”,這句話是説鄉下人家,在任何時候,在任何季節都有着自己獨特的、很吸引人的美。真是這樣嗎?同學們,我們趕快來讀一讀課文,從作者的語言描述中去發現鄉下人家“迷人”、“獨特”的美吧。

五、自由讀課文,找出你認為最能體現鄉下人家迷人、獨特之美的語句做上記號,在旁邊可以寫一寫自己的感受,然後美美地讀一讀,在腦海中勾畫那美麗的畫面。

六、小組交流自學所得,為全班交流做好準備。

七、指導書寫生字。

1.生齊讀生字,説説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

2.師重點範寫“冠”“率”“搬”三個比較難寫的字。注意字的結構,擺放要勻稱。

3.學生練寫:抄寫生字、生詞。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

出示生詞卡片,指名讀。

二、自由讀課文,想象文中描繪的畫面,回顧上節課自讀課文時獲得的收穫,為交流做準備。

三、全班交流:你從課文哪些語句體會到了鄉下人家無論何時何地都散發着的獨特、迷人的美?你能把你體會到的.美用你的朗讀體現出來嗎?

(生交流過程中,師適時點撥,提示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來體會鄉下人家獨特、迷人的美,並相機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其他學生通過“評讀”的方式來參與學習。)

以第一節內容為例:

可以抓住兩個教學點:

1.“別有風趣的裝飾??”

1)理解“別有風趣”、“裝飾”的含義(查字典、聯繫生活實際)

2)在這裏“別有風趣的裝飾”指的是什麼呢?

(請學生讀一讀相關描寫)

為什麼説這些都是“別有風趣的裝飾”呢?

(再請學生讀一讀,其它學生評讀:他讀得怎麼樣?好在哪裏?不足在哪裏?你還能比他讀得更好嗎?)

2.“比那高樓門前蹲着一對石獅子或是豎着兩根大旗杆,可愛多了??”

1)“高樓門前蹲着一對石獅子或是豎着兩根大旗杆”一般是什麼地方能看到的?(城市裏)

2)閉上眼睛,聽老師讀一讀課文中對鄉下人家屋前景色的描寫,想象畫面,再想象一下“高樓門前蹲着一對石獅子或是豎着兩根大旗杆”的城市的景象,説説你的感覺。

3)通過比較,感受到鄉下人家的淳樸、可愛。

4)能用你的朗讀來表現鄉下人家的“可愛”嗎?

(説明:以上教學環節的設計只是一個預設,實際教學中,應以學生的發言為主線,教師的點撥、指導適當地穿插其中,不可越俎代庖,牽着學生的鼻子走。)

四、整體回顧,想象拓展。

1.剛才我們一起學習了課文,發現無論在屋前、院子裏還是小河裏,無論在春天,夏天還是秋天,鄉下人家的確具有它獨特、自然的美,現在我們再來齊讀課文的最後一節,現在,

你一定會有更深刻的感受。

2.師生齊讀最後一節。

3.想象一下,在冬天,在鄉下別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樣的圖畫呢?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吧,説給同座聽一聽。

4.全班交流。

五、激發興趣,佈置綜合學習活動的任務。

1.讀了這篇課文,你是否感覺到了農村生活的詩情畫意?讓我們開展一次“走進田園”的綜合活動吧!

2.讀一讀書上的提示,然後分組商量一下自己的小組準備怎樣開展這次活動(如鄉村圖片展、收集國內外農村生活資料、鄉村詩歌朗誦比賽等等)

3.各組交流,彙報自己小組開展活動的計劃。

4.教師統籌安排,確定活動日程。

六、課外作業 。

1.有感情地朗讀課後的的小詩《在天晴了的時候》,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背誦下來。 (可在課內簡單介紹一下著名詩人戴望舒)

2.抄寫課文中優美的句子、段落。

3.小練筆:在冬天,在鄉下別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樣的圖畫呢?快拿起筆寫下來吧。

板書設計 :

21.鄉下人家

獨特、迷人的風景

無論何地無論何時

屋前:瓜、藤、葉(別有風趣)春天

院子裏:花、竹、筍(樸素中帶着華麗)

四處:雞(悠閒自得)

小河:鴨(快樂遊戲)

門前:吃晚飯(和諧自然)夏天

瓜架上:紡織娘(快樂歌唱)秋天

7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課文的2、3自然段。

2、引導學生體會丹頂鶴的色彩美和姿態美。

3、知道丹頂鶴是一種珍惜禽類,激發學生對珍稀動物的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懂得保護野生動物的意義。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激情導入

(出示課件)春天到了,它們唱着嘹亮的歌兒從南方飛來了。誰知道這種鳥叫什麼?(丹頂鶴)你對丹頂鶴有哪些瞭解嗎?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16課:美麗的丹頂鶴。(板書課題)看到課題,你想知道哪些問題?(學生自由質疑)

二、初讀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讀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同學們讀得可真認真,老師要考考大家。(出示詞語)同桌互相讀一讀這些詞語。指名領讀,齊讀。

3、逐個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想一想,通過朗讀課文你都知道了什麼?

4、指名彙報。

三、精讀感悟

1、同學們,丹頂鶴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指名回答:美麗、漂亮等)

2、(貼圖)這就是美麗的丹頂鶴,誰能用自己的話説一説你看到的丹頂鶴什麼樣?(指名説)

3、同學們説的真好,那課文是怎樣描寫丹頂鶴美麗的呢?

(1)請同學們看第二自然段,讀一讀、畫一畫,看看這一段寫了丹頂鶴哪兒美?

(2)指名彙報。

(3)出示練習:

()的羽毛;

()的脖子;

()的翅膀邊兒;

()的頭頂;

(4)紅白黑三種顏色搭配在一起多美啊!誰能把這種美讀出來?(指導朗讀)

師範讀,再指名讀。

指名評價:他們兩個誰讀的美?那你們想不想試試?讀給你的同桌聽。齊讀

(5)師:一身潔白的羽毛配上黑色的邊兒,再加上那鮮紅鮮紅的寶石,多美啊!真是一羣“美麗的丹頂鶴”。讓我們把丹頂鶴美麗的樣子深深地記在腦海裏。(引背第二自然段)

4、學習第三自然段。

(1)同學們,丹頂鶴的顏色這麼美,你們喜歡它嗎?(喜歡)丹頂鶴還有許多逗人喜愛的地方呢!請同學們帶着喜愛的心情把第三自然段讀一讀,看一看這一自然段寫出了丹頂鶴的哪些特點?找到之後同桌互相説一説。(學生讀文,並思考問題)

(2)這一自然段寫出了丹頂鶴的哪些特點?(指名回答)

(3)理解三“長”。(出示配圖文字)你覺得它們這種姿態更像什麼呢?(學生髮揮想象)對啊,它不光腿長脖子長,就連嘴巴也長,就像一位身材苗條的少女一樣,多美啊!你能讀好這句話嗎?(指導朗讀)

範讀,指名讀

(4)多麼美啊!丹頂鶴還有哪些特點呢?

(5)(出示課件:引吭高歌)大家看這兩隻丹頂鶴伸長了脖子在做什麼?書上用了一個詞叫——引吭高歌。誰能把這個詞讀一讀。生活中你還看到過哪種動物引吭高歌?

(6)(出示圖片:展翅飛翔)這隻丹頂鶴在——“展翅飛翔”齊讀詞語。

(7)丹頂鶴不論是引吭高歌還是展翅飛翔都顯得那麼優美,因此作者就把這種美好的姿態稱為(高雅)[板書:姿態美](出示填空題,引導學生背誦)傳説丹頂鶴是神仙的旅伴,所以人們又叫它“仙鶴”,同學們,你們知道有關丹頂鶴的傳説嗎?(不知道)教師講傳説。

傳説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天宮裏的仙女看見嫩江的水又清又美,就脱下衣服到水裏洗澡。洗呀洗呀,天黑下來了。仙女看不見路,急得沒辦法。這時有一隻白鶴走過來,對仙女説:彆着急,我送你回去,你坐在我的背上。於是,仙女坐在白鶴的背上,白鶴一直把仙女送到天空,仙女見白鶴這麼善良,就想把白鶴留在身邊,拿出許多金銀財寶送給白鶴,白鶴什麼也不要,她要回到養育她的故鄉,仙女就從手上摘下一顆紅彤彤的寶石,鑲在白鶴的頭頂上。白鶴返回到嫩江的草墊子上。於是啊!丹頂鶴的美名就流傳到人間。人們也稱她為仙鶴。)

(8)丹頂鶴不僅色彩美、姿態美,傳説也美。[板書:傳説美]

5、這麼美麗而又逗人喜愛的丹頂鶴同學們想不想看看它們是怎樣生活的呢?(出示錄象)看了剛才的資料,你想説些什麼嗎?(學生自由説)

小結:是的,同學們,美麗的丹頂鶴由於人們大量的捕殺,以及對它們生活環境的破壞,使得我們國家只有800多隻丹頂鶴了,我們該怎麼辦呢?(保護丹頂鶴,保護環境,告訴人們要像對待好朋友一樣對待它們。)因此,人們為了保護丹頂鶴在我們黑龍江省嫩江流域成立了丹頂鶴自然保護區,使這裏成了丹頂鶴的第一故鄉,請同學們齊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學生齊讀第四自然段)

同學們讓我們記住,保護丹頂鶴、保護珍稀的動物,保護我們生存的環境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

四、佈置作業

請同學們課後蒐集資料,看一看在我們黑龍江省還有哪些珍稀的動物。

7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篇4

文言文的字詞句和現代漢語有很大的不同,與學生的知識水平、語言習慣距離較大,國中學生剛接觸文言文有一定的困難。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是文言文《五柳先生傳》閲讀答案,相信同學們完成之後,閲讀能力會很快得到提高!

文言文《五柳先生傳》閲讀答案

一、閲讀《五柳先生傳》,完成文後各題:

①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②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3分)

(1)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

(2)造飲輒盡,期在必醉( )

(3)其言茲若人之儔乎( )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 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2) 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

3、選出之字用法不同於其它三項的一項( )

a.茲若人之儔乎? b.或置酒而招之。 c.無懷氏之民歟? d.葛天氏之民歟?

(2)下列句子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

4、文中哪些語句表現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生活?刻畫了怎樣的人物形象?(5分)

5、你是否喜歡五柳先生?理由是什麼?(3分)

文言文《五柳先生傳》閲讀答案,僅供參考:

1、(1)處所 (2)到,目 (3)同類,輩

2、(1)不為貧賤而憂愁,不熱衷於發財做官。 (2)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許多補丁,飯籃子和瓢裏經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

3、b

4、性格:閒靜少言,不慕榮利點出了五柳先生的隱者心境。志趣:一是讀書,好讀書,不求甚解,展現了一個在讀書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飲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個率真放達的五柳先生;三是寫文章,常著文章自娛、忘懷得失描述了一個自得其樂、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生活: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描繪了一個安貧樂道的五柳先生。通過種種敍述,把一個雖處於貧困之中卻悠閒自適的隱士形象活靈活現地刻畫出來,讚美了他安貧樂道的精神。

5、喜歡。因為五柳先生是一個率真自然,安貧樂道,不慕榮利的人。

不喜歡。雖然五柳先生對當時混亂、醜惡的現實有清醒的認識,但他卻選擇了逃避,借酒消愁,安於現狀。

這篇文言文《五柳先生傳》閲讀答案是由查小編為您收集整理,希望能幫助同學們把握語文閲讀的特點!

7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篇5

一、教學目標:

1。古詩描寫的景物和表達的情感

2。情景交融,託物言志

二、教學重點:

瞭解古詩中景物描寫的作用以及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三、教學過程:

(一)賞析《蟬》這首詩

蟬(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1、第一句:垂緌飲清露

(1)垂緌,帽帶結在下巴下邊的下垂部分。暗示自己的顯宦身份。

(2)清露,純潔的露水。飲清露,暗示自己清廉的品質。

(3)該句表面上是寫蟬的形狀與食性。實際上是運用比興的手法暗示自己的顯宦身份和清廉的品質。

2、第二句:流響出疏桐

(1)流響,指接連不斷的蟬鳴聲。

(2)“疏”字寫梧桐枝幹高挺清拔,讓人感到流響易於流傳。又與末句秋風相呼應。

(3)詩人以蟬自比,則其名聲也就不同凡響。

3、三、四兩句: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1)“居高”的“高”有哪兩層含義?

明確:一是實指蟬所居的梧桐樹高,二是暗指“飲清露”的品格之高。

(2)三、四句借蟬抒懷:品格高潔者,不需藉助外力,自能聲名遠播。

詩人筆下的“蟬”帶有自況的意味。

4、小結:

在眾多的詠蟬詩中,李商隱的《蟬》、駱賓王的《在獄詠蟬》也很有名。這三首詩由於作者地位、遭際、氣質的不同,觀察蟬的眼光、心情也就不同,因而構成富有個性特徵的藝術形象,被稱為唐代文壇“詠蟬”詩的三絕。

(二)賞析《孤雁》這首詩

孤雁(杜甫)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羣。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

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野鴨無意緒,鳴噪自紛紛。

1、首聯: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羣

一般詠物詩並不道破所詠之物,但杜甫此詩開篇就喚出“孤雁”。它不飲不啄,只是一個勁兒地飛着、叫着、思念着、追趕着它的同伴。這是多麼執著的精神啊!

2、頷聯: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

(1)理解:以“誰憐”二字設問:夕日的都在雲端裏飛得很遠了,誰會同情我這個形單影隻的失羣孤雁呢?

(2)孤雁在幹什麼?作者為何“憐”它?

明確:它不飲不啄,只是一個勁兒地飛着、叫着、思念着、追趕着它的同伴。

因為其中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3、頸聯: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

寫孤雁邊追邊望,望盡天際,似乎又望盡了同伴的身影;追飛不及,心中哀傷不已,好象又聽到了同伴的呼喊聲。

浦起龍評析説:“惟念故飛,望斷矣而飛不止,似猶見其羣而逐之者;惟念故鳴,哀多矣而鳴不絕,如更聞其羣而呼之者。寫生至此,天雨泣矣!”(《讀杜心解》)

4、尾聯:野鴨無意緒,鳴噪自紛紛

作者為何在尾聯提到野鴉?

明確:以野鴨反襯孤雁,表達詩人的愛憎之情。

孤雁念羣之情是那樣濃烈,心中是那樣悲痛,追求是那樣的迫切,但一羣野鴨全然不懂,紛紛然鼓譟不停。

詩人以孤雁自比,野鴨象徵一些缺乏情感的平庸之輩。

5、賞析:詩中傳遞出作者什麼樣的情緒?

明確:傳遞出亂離漂泊中失羣者的痛苦心情。

三、賞析《鷓鴣》這首詩

鷓鴣(鄭谷)

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得近山雞。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裏啼。

遊子乍聞徵袖濕,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應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

1、首聯: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得近山雞

首聯描寫鷓鴣的習性和外貌特徵。

這種鳥兒喜歡在温暖的荒野裏嬉戲。羽毛鮮明美麗由整齊。這種鳥兒與哪一種鳥兒比較相似呢?在類別上應當與山雞相似。

從首聯的描寫中,讀者已經看出是詠鷓鴣。

2、頸聯: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裏啼

頷聯渲染了什麼樣的意境?為何提到“青草湖”和“黃帝陵”?

頸聯中“雨昏”“花落”點染環境,形成悽迷意境、傷感氛圍。“青草湖”“黃陵廟”引起讀者對屈子懷沙、湘妃泣竹等歷史傳説的聯想。

遊子在“雨昏”“花落”之時、湖邊古廟之中,聞鷓鴣之啼,定會倍感其聲之哀怨悽惻。

因此聯,作者被稱為“鄭鷓鴣”。

3、頷聯:遊子乍聞徵袖濕,佳人才唱翠眉低

頷聯承“啼”字。遊子一聽到鷓鴣啼聲,就禁不住以袖試淚;閨中少婦剛開始唱曲,就傳來鷓鴣的啼聲,難過得把眉眼也低下來。

“乍、才”兩個虛詞,極寫鷓鴣的啼聲感人。

“徵袖濕,翠眉低”以人的感受烘托鷓鴣的啼聲之悲。

4、尾聯:相呼相應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

尾聯“相呼相應”明寫鷓鴣雌雄對啼的特性,又暗指遊子佳人的心靈呼喚。

在那夕陽西下時分,從湘江兩岸的苦竹叢中傳來雌雄鷓鴣一呼一應,好象在叫“型不得也哥哥!”怎不引起遊子濃重的鄉愁旅思?

詩人着意表現鷓鴣的叫聲給人的感受,因而更加傳神。

賞析:作者借鷓鴣啼聲抒寫什麼情懷?

(表現鷓鴣啼聲哀怨悽切,藉以抒寫遊子的鄉愁旅思。)

7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篇6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以一個有趣的題目,引起了課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們的思考。風看不見,摸不着,怎麼畫呢?課文中的三個小朋友一起畫畫,互相啟發,互相激勵,用不同的辦法把無形的風生動地展現在紙上。課文塑造的是三個敢想敢問、善於思考的兒童形象,所以編者將本課安排在“用心思考,勇於創造”這一單元之中。本文內容淺顯,學生一讀即懂,但對話較多,因此,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中去體會三個孩子的思想,學習他們敢想敢做、相互協作的精神。同時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畫風,進一步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學中還應儘量創設情景讓學生樂讀、樂聽、樂思、樂説。

教學目標

1.通過聯繫身邊人的姓名及已掌握的識字方法,會認7個生字,正確書寫12個生字。

2.朗讀課文,通過抓課文中的重點句子,探究文中三個小朋友畫風的方法,從而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創作畫風。

3. 學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觀察和發現,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繫的,遇事要善於動腦筋想辦法。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三個小朋友畫風的方法,感受大自然中事物隨風而動的特點,積累語言。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朗讀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創意,同時提高學生積累運用語言的能力。

課前準備

學生:觀察大自然中風動的現象,做小風車,收集幾張畫出風的圖片。

老師:小黑板或幻燈片,生字卡片,一幅畫有房子、太陽、大樹、鳥的畫(參照課本插圖)。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基本程序

教 學 調 整

第一課時

一、看圖説話,閲讀第一段,引出畫風。

1.出示一幅畫有太陽、房子、樹、鳥的圖畫(參看課本插圖)。

同學們,這幅圖上畫了哪些景物?

個別學生回答,教師隨機指導:加上合適的詞語説得更具體一些;按照一定的順序説。

2.這畫呀,是三個小朋友畫的。(出示課文第一段)

自由朗讀,抽讀。

是哪三個小朋友在畫畫呢,你能響亮地喊出他們的名字嗎?

3.卡片認讀“宋濤、陳丹、趙小藝”,貼在黑板上(或教師直接在黑板上端正書寫這三個人名)。

想一想、找一找:“宋、濤、陳、丹、趙、藝”這幾個字在我們身邊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現了。

“宋、陳、趙”人的姓。耳東陳、走肖趙。

我們再熱情地給他們打聲招呼。

4.這三個小朋友不但能畫紅紅的太陽、漂亮的房子、綠油油的大樹、可愛的小鳥,他們還會畫風呢!(板書課題)

5.質疑:風是怎麼樣的?(看不見、摸不着、沒顏色、沒氣味)

怎麼畫出風來呢?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自由朗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正確,讀流利。

2.交流:出示詞語,抽讀,正音。

潔白 烏雲 眨眨眼睛

忽然 景物 斜斜的雨絲

旗杆 呼呼地轉 顯得更美了

3.出示多音字:

ɡǎn一杆秤 一杆槍 一杆筆 秤桿 槍桿 筆桿

ɡān旗杆 電線杆 欄杆兒

zhuǎn轉身 轉變 轉達 轉送

zhuàn旋轉 轉動

教師指導:“杆”是多音字。讀ɡǎn時,往往形容較小的木條,可以做量詞;讀ɡān時用做較長的木棍。“轉”也是多音字,做改換方向或不是直接的意思時讀zhuǎn;繞着圈兒動的意思時讀zhuàn。在課文中找出有這兩個字的句子讀一讀。

4.指名分段讀課文,正音。

三、深讀課文,合作解疑。

1.風是怎麼畫出來的呢?請同學們再讀課文,看看書中的小朋友都用了什麼好辦法。找出句子,畫上波浪線。

2.討論交流,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句子(幻燈片或小黑板上):

①只見她在房子前面畫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飄着。

②説着,她在大樹旁邊畫了幾棵彎彎的小樹。

③他把畫上的太陽擦去,畫了幾片烏雲,又畫了幾條斜斜的雨絲。

④她畫了個拿風車的小男孩,風車在呼呼地轉。

3.自由讀、抽讀。句子中的“她”、“他”分別用文中的姓名代進去,幻燈片或小黑板上改好:

①只見趙小藝在房子前面畫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飄着。

②説着,陳丹在大樹旁邊畫了幾棵彎彎的.小樹。

③宋濤把畫上的太陽擦去,畫了幾片烏雲,又畫了幾條斜斜的雨絲。

④趙小藝畫了個拿風車的小男孩,風車在呼呼地轉。

4.他們畫風的方法不一樣,為什麼都畫出了風呢?你從哪些詞裏感受到風?自由朗讀四個句子,有關的詞下加小三角形。

5.逐句討論,交流,朗讀,改編成小詩。

a“宋濤把畫上的太陽擦去,畫了幾片烏雲,又畫了幾條斜斜的雨絲。”

①抽讀,我們感受到風了嗎?你從哪些詞感受到?

②板書“雨絲斜”。簡筆畫。看來我們可不能小看了這個“斜”字,風啊,就藏在斜斜的雨絲裏。

③宋濤真能幹。如果你是宋濤,畫出了風,高興嗎?高興地齊讀句子。

④我們也很能幹,誰能用“風來了,風來了,風把 吹 了,風藏在 裏。”這樣的句式編一句詩歌。

b“陳丹在大樹旁邊畫了幾棵彎彎的小樹。”

①抽讀句子,説説你從哪裏感受到風。

②板書“小樹彎”。男女生比賽讀這句話。現在我們都是小樹,如果你覺得自己讀出有風吹過的感受,請你和小樹一樣彎彎樹枝、樹幹(手臂和腰)。

③風藏在哪裏?能再編一句詩嗎?(“風來了,風來了,風把 吹 了,風藏在 裏。”)

c“只見趙小藝在房子前面畫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飄着。”“她畫了個拿風車的小男孩,風車在呼呼地轉。”

①哪些詞讓你感受到風?

②板書“旗子飄”、“風車轉”。 簡筆畫:沒有風時垂下的旗子和有風時飄動的旗子。玩一玩自制的風車,板畫轉動的風車(風車轉動,三片風葉看不清了)。

③編成小詩:風來了,風來了,風把旗子吹動了,風藏在飄揚(舒展)的旗子裏。風來了,風來了,風把風車吹動了,風藏在呼呼直轉的風車裏。

d小結:瞧瞧我們多能幹,一會兒就作了一首小詩,你願意有表情地朗讀給大家聽嗎?

6.這三個聰明的孩子動腦筋,想辦法,都用自己的方法畫出了風,可真了不起,你願意再來讀讀嗎?看看風是不是也藏在你的朗讀裏。(生再讀課文4~8段體會)

四、鞏固生字,寫字指導。

1.填空總結並朗讀下面一段話,復現再記生字。

趙小藝畫了在旗杆上飄動的旗子,呼呼轉的風車;陳丹畫了彎彎的小樹;宋濤畫了幾片烏雲和斜斜的雨絲。他們都畫出了風。

2.抽讀生字卡片。交流記字的好方法。

3.比較記憶:烏――鳥 丹――舟 濤――壽 陳――陣

4.指導書寫:藝、丹、濤、陳、絲。

藝:草字頭的橫宜長,下面的“乙”字折筆儘量向左邊斜,彎處較圓,向右稍平,鈎往上。

濤:右邊三橫一長撇,右下的“寸”不要寫得太偏右下。

絲:上面兩個絞絲沒有提,沒有點,下面長橫托住上面的兩個絞絲。

丹:第一筆豎撇,整個字稍瘦長,只有一點。

學生書寫,教師巡迴指導,及時糾正錯誤的握筆姿勢和書寫姿勢。

五、作業:

?課堂作業本》第1、2、3、4題。

六、板書:

15 畫風

宋濤 趙小藝 陳丹

雨絲斜 旗子飄 小樹彎

風車轉

(上課時對學生的回答作及時恰當的評價和鼓勵,能夠適時地進行這樣評價:“你真是一個自信的孩子”,“你善於向別人學習”,“你像書中的小朋友一樣,真會動腦筋”,“你能主動修正自己的意見”……這樣不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而且為第二課時評價人物做準備。)

7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篇7

教學目的: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習生字。

學習課文第1自然段。指導學習兩 個生字。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聽説過司馬光的故事嗎?司馬光小時候很聰明,有一次司馬光和小夥伴在花園裏玩,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掉進了大水缸裏,司馬光舉石砸缸救出了小夥伴。你們想讀這個故事嗎?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注意讀準司、光。

二、整體感知

放課文錄音。學生看課文中的字。

自由練習讀,標出自然段,把覺得難讀的字畫出來。

學生質疑。

初識生字。

三、再讀課文。

自由練讀,比一比哪些同學能把課文通順,讀流利。

指名讀,評議中多功能指出學生的優點。,再評不足。

全班齊讀。

四、認記生字

抽生字卡開火車認讀。

交流。

五、學習第1自然段。

出示多媒體課件:小朋友掉進水缸前的情景。

觀察畫面,想一想:花園裏除了幾個小朋友在玩,還有些什麼?

課文是怎麼寫的呢?畫的旁邊出示名子:花園裏有假山,假山下有一隻 大水缸,缸裏裝滿了水。

自由讀讀這一句,試試能不能背下來。

指名朗讀第1自然段。

學生評讀。

六、教師範寫。學生練習寫,教師巡迴檢查,糾正寫字姿勢。

七、教學後記:學生會將園和圓混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hk/redian/jiaoshiwenan/3x08l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