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教師文案 >

高一鈉教案7篇

高一鈉教案7篇

寫教案是教師提高自己教學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寫教案的時候我們不要忘記教學的主題思想,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高一鈉教案7篇,感謝您的參閲。

高一鈉教案7篇

高一鈉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掌握對數函數的概念,圖象和性質,且在掌握性質的基礎上能進行初步的應用.

(1)能在指數函數及反函數的概念的基礎上理解對數函數的定義,瞭解對底數的要求,及對定義域的要求,能利用互為反函數的兩個函數圖象間的關係正確描繪對數函數的圖象.

(2)能把握指數函數與對數函數的實質去研究認識對數函數的性質,初步學會用對數函數的性質解決簡單的問題.

2.通過對數函數概念的學習,樹立相互聯繫相互轉化的觀點,通過對數函數圖象和性質的學習,滲透數形結合,分類討論等思想,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等邏輯思維能力.

3.通過指數函數與對數函數在圖象與性質上的對比,對學生進行對稱美,簡潔美等審美教育,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1)對數函數又是函數中一類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數,它是在學生已經學過對數與常用對數,反函數以及指數函數的基礎上引入的.故是對上述知識的應用,也是對函數這一重要數學思想的進一步認識與理解.對數函數的概念,圖象與性質的學習使學生的知識體系更加完整,系統,同時又是對數和函數知識的拓展與延伸.它是解決有關自然科學領域中實際問題的重要工具,是學生今後學習對數方程,對數不等式的基礎.

(2)本節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對數函數的定義,掌握對數函數的圖象性質.難點是利用指數函數的圖象和性質得到對數函數的圖象和性質.由於對數函數的概念是一個抽象的形式,學生不易理解,而且又是建立在指數與對數關係和反函數概念的基礎上,故應成為教學的重點.

(3)本節課的主線是對數函數是指數函數的反函數,所有的問題都應圍繞着這條主線展開.而通過互為反函數的兩個函數的關係由已知函數研究未知函數的性質,這種方法是第一次使用,學生不適應,把握不住關鍵,所以應是本節課的難點.教法建議

(1)對數函數在引入時,就應從學生熟悉的指數問題出發,通過對指數函數的認識逐步轉化為對對數函數的認識,而且畫對數函數圖象時,既要考慮到對底數的分類討論而且對每一類問題也可以多選幾個不同的底,畫在同一個座標系內,便於觀察圖象的特徵,找出共性,歸納性質.

(2)在本節課中結合對數函數教學的特點,一定要讓學生動手做,動腦想,大膽猜,要以學生的研究為主,教師只是不斷地反函數這條主線引導學生思考的方向.這樣既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又教給他們思考問題的方法,獲取知識的途徑,使學生學有所思,思有所得,練有所獲,,從而提高學習興趣.

高一鈉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瞭解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觀點。分析宋明時期儒學的新發展及其對社會生活的影響。

(2)培養學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學術觀點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結合宋明理學代表人物的經歷和淺顯的文字材料,幫助學生弄清理學的內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宋明理學相關知識的學習,進一步加深對中華民族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初步形成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掌握程朱理學基本內容。

2、教學難點

理解理學和心學的思想內涵;正確評價程朱理學和王陽明心學的歷史地位。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回顧歸納從春秋戰國到北宋之前儒學的發展過程。

形成——發展為大宗——“焚書坑儒”——復甦——“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在宋代儒學復興運動中誕生的理學,將儒家的忠孝節義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嚴密體系,也稱新儒學。理學的出現與走向成熟,體現了儒學的新發展。在本課學習中,要求同學們思考的問題有:宋明理學產生的時代背景是什麼?它的發展過程怎樣?宋明理學與傳統儒學相比,出現了哪些變化?你怎樣看待這種變化?由此導入。

2、新知介紹

一、三教合一(提問式一帶而過)

1、魏晉南北朝,佛教和道教迅速傳播,出現儒、佛、道三教相互吸納滲透局面。

2、隋唐時期三教合一,儒學正統地位受到嚴重挑戰

隋朝,儒學家提出三教合歸儒的主張,又稱“三教合一”,主張以儒學為主,調和並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論。唐朝,統治者奉行三教並行的政策,即尊道、禮佛、崇儒。佛教和道教的發展,開始挑戰儒學的正統地位。

3、儒學復興運動的掀起

(1)先聲——韓愈

(2)掀起——北宋士大夫們

二、程朱理學

1、理學的概念

北宋時期,儒家學者衝破漢唐儒學的束縛,融合了佛道思想來解釋儒家的義理。他們建立了以“理”為核心的新儒學體系,稱之為“理學”。

2、程朱理學的代表人物

程顥、程頤、朱熹。

3、程朱理學的主要思想

(1)二程理學(北宋)

①“天理”是宇宙萬物的本原,萬物只有一個天理,先有理後有物。——核心思想

(這是理學的核心思想,也是典型的客觀唯心主義。)

②天理”和倫理道德直接聯繫起來。認為“理”不僅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則,也是人類社會的最高法則。三綱五常等封建倫理道德和封建制度、封建秩序都是天理的體現,是不可改變的。認為天理是世界的本原,體現在社會上是儒家的道德倫理,體現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③主張通過“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

所謂“格物致知”原出於《禮記·大學》,《大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皆以“格物致知”為前提。所謂“格物”就是指“即物窮理”。“格”字有二義,一是“來”的意思,格物也就是“達於物”,或者“即於物”的意思;二是“窮至”、“極至”的意思,所謂格物也就是就物而窮理。對於“物”,可訓為“事”或“理”。程、朱主張就世間萬事萬物而體認天理。格物窮理,是教人從待人接物的具體事情中去體認道學家所講的天理。格物是致知的基礎,致知則是格物的目的和深化。“致”,有推致和窮盡兩重意義,這和“格”字的意義相近。致知是指通過格物達到對於天理的真知。

(2)朱子學——朱熹理學的集大成者

①天理與三綱五常的緊密聯繫,提出天理就是作為道德規範的三綱五常,強調“存天理,滅人慾”

②“格物格致”的深化:“物”的概念

“物”,指天理、人倫、聖言、世故。“格物致知”的目的在於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學之真。

4、程朱理學的在當時產生的影響

(1)適應了統治階級的政治需要,備受推崇。明初成為居於統治地位的官方哲學。

(2)維護了封建專制統治。

(3)用綱常禮教更加束縛了人的思想。

(4)傳播海外,甚至形成“朱子學”學派。

三、陸王心學:

1、代表人物:陸九淵(南宋)王陽明(明朝)

2、陸九淵的“心學”主張

(1)把“心”作為宇宙萬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張;

(2)認為窮理不必向外探求,反省內心就得天理。

3、王陽明的“心學”主張

(1)王陽明“心外無物”、“心外無理”

(2)“致良知”“知行合一”

王陽明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要強調道德的自覺和主宰性。

課後小結

孔子貴仁,孟子貴義,儒家重倫理,講信修睦,通儀禮。程朱理學直承孔孟而又繼續發展,使之從傳統啟蒙思想上升為中國傳統哲學。這種傳統的中國哲學,是中國人對宇宙現象與人的生存原則的一種領悟和把握,並把這種領悟和把握的基本精神貫徹於實際踐行之中。孔孟儒學乃中華傳統文化的淵源和啟蒙,至程朱理學才使中國哲學形成世界觀與方法論的哲學體系。程朱理學是中國哲學史上的里程碑。

複習總結

1.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的異同

(1)對世界本原的具體認識不同:

(2)把握“理”的途徑不同:

2.宋明儒學新發展

3.鵝湖之會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饒)鵝湖寺舉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學辯論會,實質上是朱的客觀唯心主義和陸的主觀唯心主義的一場爭論。

朱、陸素來觀點對立,“朱以陸之教人為太簡,陸以朱之教人為支離,彼此不和”,在學説上各執一端,早已形成了各自獨立的思想體系,成為南宋理學上的兩大派系。

呂祖謙為了調和朱熹“理學”和陸九淵“心學”之間的理論分歧,使兩人的哲學觀點“會歸於一”,於是出面邀請陸九齡、陸九淵兄弟前來與朱熹見面。六月初,陸氏兄弟應約來到鵝湖寺,雙方就各自的哲學觀點展開了激烈的辯論,這就是著名的“鵝湖之會”。

4.北宋的程顥、程頤(合稱“二程”)

程顥被習稱為“大程”,河南洛陽人。北宋儒家學者,著名哲學家,北宋理學的代表人物之一。程顥青少年時代就學於周敦頤,他的思想發展和其他理學家一樣,受到佛、道學説的一定影響,再加到儒學。程顥與其弟程頤同為宋代“理學”的主要奠基者,世稱“二程”。因二程兄弟長期講學於洛陽,故世稱其學為“洛學”。

5.佛教的教義

佛教的基本教義是“四諦”(諦是真理的意思)、“八正道”、“六道輪迴”等等。

“四諦”的第一諦即苦諦—人所經歷的生老病死一切皆苦。

第二諦是集(集是因的意思)諦—一切苦難的原因在於人有慾望,就會有行動,就是造業(造孽),就要輪迴(轉世)。

第三諦即滅諦—必須消滅一切慾望,才能消滅苦因,斷絕苦果,達到不生不滅的涅盤境界。

第四諦為道諦—只有按“八正道”修道,才能消滅一切慾望。

“八正道”即正見解,正思維,正語言,正行為(正業),正生活(正命),正精進(毫不懈怠),正念,正定。

6.道教的教義

7.理學對儒家思想的新發展主要表現在:

“理”是程朱理學的核心,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則,也是指人類社會的原則,即人類社會的等級秩序和社會道德規範也是天理在人間的具體表現;這就把儒家傳統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達出來,“天”的主體地位也被“理”取代了。

理學的主要內容及其發展變化過程:

“理”,是產生萬物的本源,是離開事物而能獨立存在的一種什麼東西,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主宰,是天下萬物永恆普遍原則。它體現在社會是儒家三綱五常道德倫理;體現在人身上是人性;要通過“格物致知”方法,即接觸天下萬事萬物去體會加深對先天存在的“理”的體驗與最終貫通;個人修養要以天理為準則,要“存天理,滅人慾”。

作業佈置

請同學們獨立完成配套課後練習題。

高一鈉教案篇3

課題

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1)

日期

9月1日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11冊第1頁的例1和“練一練”,練習一的第1~5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理解並掌握形如ax±b=c的方程的解法,會列上述方程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觀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過程中,經歷將現實問題抽象為方程的過程,進一步體會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價值。

3、使學生在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自覺檢驗等習慣。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歷尋找實際問題中數量之間的相等關係並列方程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過程中自主理解並掌握有關方程的解法,加深對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體驗。

教學難點

正確尋找等量關係列方程解題。

教具準備

小黑板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情境引入

西安是我國有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有很多著名的古代建築,其中就包括聞名遐邇的大雁塔和小雁塔。(出示大雁塔和小雁塔的圖片)這節課,我們先來研究一個與這兩處建築有關的數學問題。(出示例1的文字部分)

要求學生從題目中找出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間的相等。

二、探究新知

1、找出等量關係

2、列方程解題

題目中的哪句話能清楚地表明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間的關係?

提問:題目中告訴了我們哪些條件?要我們求什麼問題?

提出要求:你能不能用一個數量關係式將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間的相等關係表示出來?

引導學生觀察第一個等量關係式,提問:在這個等量關係式中,哪個數量是已知的?哪個數量是要我們去求的?

追問: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板書課題: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談話:我們在五年級已經學過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請同學們先回憶一下,列方程解決問題一般要經過哪幾個步驟?

提問:還可以怎樣列方程?

學生列出方程後,要求他們在小組內交流各自列出的方程,並説説列方程的根據,以及可以怎樣解列出的方程。

要求學生進行完整的表述。

交流中板書學生可能想到等量關係式:

①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

②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③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讓學生先自主設未知數,並根據第一個等量關係式列出方程。

學生完成後,組織交流解方程式完整過程,核對求出的解,並提示學生進行檢驗,最後讓學生寫出答句。

三、引導小結

剛才我們通過列方程解決了一個實際問題。你能説説列方程解決問題的大致步驟嗎?其中哪些環節很重要?

學生説出列方程解題的步驟。

四、佈置作業

練習一1——5題

五、評價總結

誰願意總結一下這節課我們共同學習了哪些知識?你們的收穫是什麼?還有哪些疑問?

評價總結。

板書設計

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1)

等量關係式:

①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

②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③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高一鈉教案篇4

一、教學計劃的描述:

上學期由於複習國中內容,這學期繼續學習牛頓運動定律,繼續使用pep 《必修二》,共三章,分別是第一章《曲線運動》,第二章《萬有引力與航天》,第三章《機械能守恆定律》,共四章。

二、教學目標:本學期完成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以平拋運動和勻速圓周運動為例,研究物體彎曲運動的條件和規律;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及其在天體運動中的應用:功和能的概念,動能定理和機械能守恆定律。

2、方法目的:學習運動合成與分解的基本方法;引導學生理解發現萬有引力定律過程中的思路和方法。

3、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從能量和守恆的角度培養學生處理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曲線運動》可分為三個單元:

第一單元的第一部分講述了物體曲線運動的條件和特徵。

在第二單元的第二、三節中,闡述了研究曲線運動的基本方法——運動的合成與分解,並用這種方法詳細研究了平拋運動的特點和規律,這是本章的重要內容。

第三單元勻速圓周運動描述勻速圓周運動的描述方法和基本規律,分析勻速圓周運動和離心現象的例子,分析圓周運動的例子。第二章《萬有引力與航天》可分為三個單元:

第一單元第一節,學習開普勒關於行星運動描述的知識;第二單元,第二節和第三節,學習萬有引力定律;第三單元,第四節,學習天體運動中的萬有引力定律。第三章,《機械能》,可以分為四個單元:第一單元,第一節,第二節,關於功和力。

第二單元第三、四、五節講動能,動能定理,引力勢能。第三單元第六節和第七節講述機械能守恆定律及其應用。

高一鈉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瞭解屈原生平,感知其高貴的個人品質,和忠君愛國思想。

2、理清〈離騷〉的思路,理解節選部分主旨。

3、瞭解浪漫主義手法傳統的特徵,體會詩歌象徵手法運用的效果

重點:

1、理清〈離騷〉的思路,理解節選部分主旨。

2、瞭解屈原生平,感知其高貴的個人品質,和忠君愛國思想。

難點:

理解詩歌中意象的象徵意義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這一單元學習詩歌,是按照時代的先後順序安排的。〈詩經〉和

二、屈原及背景介紹

忠君愛國詩人

希望輔佐明君,致君堯舜,對內製定法令,對外接待賓客。推舉有賢能的人,結果觸犯貴族的利益,鄭袖等人在懷王面前讒言,懷王聽信讒言,疏遠屈原,最後楚國滅亡,投汨羅江而死。

所以“屈原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矣。”——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三、解題

離騷:遭遇憂愁。思考可能些什麼?

憂愁

節操

四、具體分析課文;

問題一:憂愁的是什麼?

憂愁(民生之多艱)

(皇帝昏庸,賢愚不分)

(小人離間)

問題二:面對這樣的現實,它是什麼樣的節操呢?

節操(寧可死以流亡兮,吾不忍為此態兮)不同流合污

(伏清白以死直,至前世而固然。)以死明志

(退修吾初服)修身養性

(民生各有所好兮,吾獨好修以為常)潔身自好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其與心之可懲)至死不渝

五、總結屈原:

憂國憂民,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不與世同流合污,保持操守,潔身自好的人。

六、作業:

1、熟讀並背誦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

高一鈉教案篇6

一、導入

讓學生回憶“19世紀60年代的清政府面臨什樣的局面?面對這樣的局面,清朝政局出現了怎樣的變化?”由此導入新課。

二、洋務派與頑固派

讓學生閲讀“洋務派與頑固派”一目,回答:面對如何解決內憂外患的問題,清政府內部出現了怎樣的變化?各派的代表人物是誰?他們的主張是什麼?統治者慈禧在這件事上採取了什麼樣的態度,為什麼會採取這種態度?

引導學生分析洋務派和頑固派的主張,討論他們主張的異同,並根據當時的社會狀況比較兩者哪一個較進步。並思考為什麼會在19世紀60年代興起洋務運動,即洋務派掀起洋務運動的前提條件。

三、洋務運動的興起和發展

組織學生分組學習討論“洋務運動的興起和發展”一目,製作洋務運動活動一覽表和洋務運動分期示意圖,並記錄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

由學生概括“洋務”和“洋務運動”的概念,教師進行總結。

各組展示本組所做的洋務運動活動一覽表和洋務運動分期示意圖,集各組所長,總結出的洋務運動活動一覽表和洋務運動分期示意圖。

各組提出本組的問題,教師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或由學生自己回答,或由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得出答案,或由教師講解。

引導學生分析“師夷長技以自強”的含義,強調“長技”主要指西方的先進技術,“自強”體現強兵、創辦軍事工業。對比“師夷長技以制夷”與“師夷長技以自強”的異同,並分析出現這種不同的原因,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清政府對待列強侵略的態度由堅決抵抗轉變為妥協求和,認清清政府逐漸被洋人控制的時代特徵。並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洋務派以創辦近代軍事工業為洋務運動的開始?

出示“江南製造總局”和“開平煤礦”兩幅歷史照片,讓學生分析兩張照片中的建築物外觀的特點的不同之處,由此深入分析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在其活動中的體現。簡單介紹洋務運動的基礎理論—“中體西用”論。

由學生回答:洋務派興辦近代民用工業的根本目的。並向學生介紹,此時李鴻章等人已經認識到:西方列強利用中國廉價的原料生產商品,並以高價出售給中國。因此,洋務派此時興辦近代民用工業也有抵制外國商品傾銷的意圖。

引導學生分析歸納洋務派創建近代工業過程中取得了哪些成就、遇到哪些困難、存在哪些問題?並使學生認識到,洋務派在興辦近代工業和建立近代海軍時,是地方的幾名大員幹吏各自為政並無領導核心。通過讓學生分析興建近代海軍的目的,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抵禦列強入侵也是洋務派掀起洋務運動的一個重要原因。

四、洋務運動的破產

在分析列強對待洋務運動的態度時,教師要強調列強一方面希望中國創辦近代工業,這樣有利於其商品在中國的傾銷(中國的自給自足自然經濟使其商品在最七年級段時間很難在中國打開市場),另一方面,他們不希望中國富強,因而,只向中國提供已經落後的技術和淘汰的產品。其他導致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和正確評價洋務運動,學生可以根據對前面兩目的分析得出。

教學設計思想

通過學生閲讀課文、製作洋務運動活動一覽表和洋務運動分期示意圖等,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洋務派和頑固派的異同、洋務運動失敗原因、評價洋務運動,實現教師的主導作用。

板書設計

第二節洋務運動

一、洋務派與頑固派

二、洋務運動的興起和發展

1、洋務派創辦的軍事工業(19世紀60年代—90年代)

2、洋務派創辦的民用工業(19世紀70年代—90年代)

3、洋務派創建的海軍(北洋、南洋、福建水師)

4、新式學堂的出現

三、洋務運動的破產及其影響

高一鈉教案篇7

[班會背景]親情是一切感情的基石。剛剛進入高一的孩子們,有很多是第一次離開家,離開父母,學着適應內宿生活。耳邊沒有了父母的嘮叨,生活上也少了些悉心照料,在一桌吃飯的機會少了,在一起聊天的機會也少了,對於親情表達方式的這種轉變很難理解,也很難把握和適應。

[班會目的]

1、讓學生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也讓家長們瞭解孩子們的想法,從而在平等的對話中瞭解親情、體驗親情、理解親情、學會感恩。

2、在理解親情的表達方式和思索親情在人的一生中的意義的同時,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培養學生成為一個情感豐盈的人。

[班會時間]20xx月17日第三節

[班會地點]綜合樓②三樓多功能廳

[班會形式]詩歌朗誦、舞台劇、互動交流、歌唱等。

[班會過程]

前序

在鋼琴曲在伴奏中,兩位同學朗誦原創詩歌《生命中的第一縷陽光》,從而把大家帶入一個温馨的話題中————親情。

第一幕宿舍裏

開學了,同學們都迎來了嶄新的高中生活,但是默默還不能適應學校的內宿生活,常常獨自一人,在宿舍呆呆的等着父母的來電。

感覺孤獨無助的默默期待父母的電話,想跟他們説説自己的學習生活。可媽媽在電話裏問完學習情況和生活費後就因為工作忙二匆匆掛斷了。

第二幕教室裏

課堂上默默認真學習,可不善於表達的默默在下課後卻只能在獨自一人。在羨慕同學們熱鬧的談論,渴望温馨的友情的時候,也猶豫的的想去嘗試,可最終一番內心掙扎過後,“媽媽要我努力讀書”戰勝了停留。

第三幕生日前的期待

生日那一天的默默覺得周圍的一且都陽光燦爛。可打給爸爸的電話,同樣是因為爸爸的工作忙,只是在詢問了成績之後就匆匆的掛掉了,連默默的生日都忘了。

“成績,成績,成績是一切嗎?您們還愛我嗎?爸,媽,我希望你們能再多陪我一點,多愛我一點。我知道,錢很重要,你們是為了我在拼命工作,奔波勞碌。可是,在我心中,我更需要你們……”失望之下的默默突然覺得天都陰了下來。

親情互動環節

主持人組織現場的家長和學生對默默的故事進行交流討論,並提問觀眾:

1、您認為,故事中,默默的爸媽愛默默嗎?您認為可以從哪些方面體現出來呢?

2、您認為默默的想法對嗎?會不會要求太多了,不懂事?那您的孩子身上有發生類似默默這樣的情況嗎?

3、在您看來,親情在人的一生中有着什麼樣的位置?

4、你認為,默默和爸爸媽媽都應該怎麼做才會取得相互的理解呢?

5、您對孩子的最大期望是什麼?希望他會有怎樣的生活?

第四幕默默家裏和教室裏的默默

勞累了一天的爸爸媽媽回到了家裏,因為生意的問題爸爸和生意夥伴趙總打了個電話。電話中,趙總為了看女兒的才藝比賽推掉了第二天的生意,一句“我們家長對他們的呵護,才是孩子最大的動力!”讓爸爸心裏收到了觸動。在媽媽無意中看到女兒的照片想起女兒今天生日的時候,心底突然明白了女兒最需要的是什麼。然後主動推掉朋友聚會,焦急而又興奮地趕往學校看望女兒。

教室裏的默默在失望之餘,用日記來傾訴自己對親情的渴望……

第五幕校園的路燈下

突然出現的爸媽趕走了默默心中所用的烏雲,心底的傾訴更像陽光照亮了默默一家。爸爸媽媽陪着默默度過一個美妙的生日,一家人的幸福與温馨洋溢在那個夜晚。

第六幕真情表達

孩子們走上台去大聲的説出對爸爸媽媽的愛和感動,並獻上一隻表達親情的康乃馨和一個深情的擁抱。

尾聲

在《爸爸媽媽》的歌聲接近尾聲時,班主任高老師對班會做小結。

主持人謝幕。

標籤: 教案 高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hk/redian/jiaoshiwenan/d25zv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