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教師文案 >

三年級語文下教學反思最新6篇

三年級語文下教學反思最新6篇

一份有意義的教學反思是需要一針見血地指出自己的不足的,對於教學而言,教學反思的寫作是不容忽視的,只有保證了它的質量,我們才能得到成長,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三年級語文下教學反思最新6篇,供大家參考。

三年級語文下教學反思最新6篇

三年級語文下教學反思篇1

?奇怪的大石頭》講述的是我國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侯對家鄉的一塊巨石產生了疑問,通過自己許多年的研究終於弄明白巨石由來的故事。這個故事體現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於動腦,數十年執著求索的可貴品質。

在教學這一課時,我首先自己通讀了教材,認真鑽研了教學用書,確定了的教學重點是要引導學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領會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我引導學生圍繞下面兩個問題展開討論:

(1)奇怪的大石頭“怪”在哪裏?

(2)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決自己的疑問的?在解決第一個問題時,我讓學生反覆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展開討論,進行探討。學生抓住“這塊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中的“孤零零”,知道了石頭是獨立的一塊;從“大石頭把他的身影遮得嚴嚴實實的,小夥伴圍着石頭轉來轉去,也找不到他”這句話知道了這塊石頭非常大;從老師説的話“這塊石頭恐怕有幾百年的歷史了”,明白了這塊石頭已經有很長很長的時間了;老師説它是“天上掉下來的隕石”,但李四光又想這麼大的石頭“為什麼沒卧進土裏去呢?”而且連大人也説不清楚。通過這幾方面,學生解決了第一個問題,知道了這塊大石頭確實“怪”。正是因為這樣,李四光才產生了疑問,緊接着,我引導學生討論第二個問題。我讓學生反覆朗讀老師和李四光的對話,感受李四光思考問題的過程。

(3)雖然老師和父親都説不清楚石頭的來歷,但是李四光沒有放棄求索,在不斷地思索和解決疑問的過程中,讓孩子們從中感受到了他那勤于思考、善於動腦,數十年執著求索的精神。因此,我教育學生要學習李四光這種執著求索的精神品質,又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的最後幾段,重點抓住“許多年”“直到”“才”“專門考察”“發現”等關鍵詞語來體會,學生通過反覆誦讀體會,進一步理解了李四光執著探索的可貴品質。

在教學這一課時,也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時,沒有很好地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加以理解和體會。

三年級語文下教學反思篇2

杜牧的《清明》是國小教材中一首膾炙人口的詩。對這首詩的教學,大多數教師都只是叫學生背誦並默寫就完事。教師們提起這詩,要讓學生説説這詩的意境或大意,能講好的寥寥無幾。可見其教學效果並不好。那麼該如何教好這首詩呢?我對上述教師教學行為的反思有以下幾點:

一、背誦默寫與理解複述相結合

理解詩的大意可以提出這樣幾個問題:

1、詩中寫了哪些事物?

2、詩人是怎樣描寫這些事物的?

複述這首詩可以選幾個不同層次的學生來講述,以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在這基礎上理解背誦,最終才去默寫。

二、對詩歌的`意境作些探究

(1)這詩寫清明前後,天氣多雨,雨絲綿綿,又密又細。春雨、行人、問路,牧童指點杏花村等構成春天野外的雨景,這是什麼樣的意境呢?

(2)“斷魂”如何理解呢?有作“失意落魄”解。認為清明雨多,細密令人失魂落魄,表達詩人渴望安寧的思想感情。有作“消魂暢快”解。認為“斷魂”是遊興的一種反襯,説明行人即使欲斷魂也不願還家。

三、採用求異思維賞析詩歌的意境

第一行:清明時節 雨紛紛——春雨入趣(春)

第二行:路上行人 欲斷魂——遊人惆悵(雨)

第三行:借問酒家 何處有——探問酒家(探)

第四行:牧童遙指杏花村——勝景賞花(勝)

這首詩與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有關。課前我調查了學生,學生對清明節的習俗知道很少,甚至部分學生不知道。所以我在本節課開頭設計了清明節的由來和相關習俗。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我國的習俗文化。在教學詩意時,我結合製作的課件,讓學生看到春天花紅柳綠的畫面,幫助學生理解詩意。在教學詩意時,鼓勵學生質疑。根據學生的質疑,教學詩意。在學習古詩後,我讓學生跟着視頻資料讀,學生積極性較高,效果很好。

三年級語文下教學反思篇3

本單元由四篇課文和“語文百花園一”組成。這組課文的主題是表達對春天的熱愛、對大自然的讚美。圍繞這一主題共編排了3篇精讀課文:《春天的小雨滴滴滴》、《瀑布》、《古詩兩首》,1篇略讀課文:《柳笛和榆錢》。《春天的小雨滴滴滴》作者通過對春雨的聲音、春雨喚醒春天、催發種子的描寫,説明無私的春雨給人們帶來了美好、和諧、生機和希望,表現了自己對春雨、對大自然原無比喜愛和讚美之情。《瀑布》描繪了瀑布壯麗的景象,表達了作者讚美瀑布、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古詩兩首》抒發了熱愛大自然、熱愛春天的美好情感。《柳笛和榆錢》一文表現了作者對故鄉無比熱愛和眷戀的思想感情以及對童年幸福美好生活的嚮往。

本單元教材體現了以專題組織內容的編寫指導思想。比如,本單元的練習重點是“在觀察中展開想象”,在教材導語中就提示了本練習重點,在《春天的小雨滴滴滴》後的“指南針”中又提示了把語言説生動、形象的方法——想象法,並以“小鴨子張着嘴,好像……”進行實踐訓練。

在本單元教學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識字:在教學中我繼續提醒學生運用“加一加”、“減一減”、“換偏旁”、“形聲結合識漢字”、“部件拆分與合併”、“數筆畫”等方法識記生字,同時還鼓勵學生大膽發揮,運用“猜謎語”、“形象記憶法”等方法識記生字。同時每學一課第二天就立即聽寫,鞏固識記生字的效果。

2、寫字:對難寫或容易忽視的地方特別提醒學生注意,有時在寫字之前讓學生説一説書寫時應注意些什麼。課堂上爭取留出一定的時間,或讓學生把每個生字書寫一遍,或讓學生把自己覺得難寫的、容易寫錯的生字多寫幾遍。寫完之後讓同桌相互評議,指出寫的好的和需改進的地方。通過這些方法,促使學生把字寫正確、寫端正。

3、朗讀:要求學生每學一篇課文之前都要至少大聲朗讀五遍,早晨來了又讓同桌互相檢查讀書的情況。課堂上對有些重點句子、長句子進行範讀,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實踐證明,範讀對學生朗讀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4、理解:教給學生理解課文的方法,主要是“讀、畫、思、議”四步法,同時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感悟詞語、句子的意思,讓學生相互交流、補充,自己則予以點撥提高。通過對話交流,在語言環境中理解重點詞語、句子的意思,也就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感悟。

5、口語交際:儘可能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人人得到鍛鍊的機會。同時引導學生做到互動交流,認真聽取他人的發言。

6、習作:重點是做好習作指導,同時繼續採用範文引路,學習仿寫的方法,讓學生有章可循。但對於習作講評做的還是不夠,主要表現在:講評不及時,拖的時間太長,學生都快忘記自己都寫了些什麼;講評前準備不充分,導致講評進沒有重點,從而在講評過程中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剖析不深,學生聽了之後仍然不知道自己的習作應在哪方面去改進。

三年級語文下教學反思篇4

這節課充分讓學生感知生動形象的火燒雲。學習第一自然段時,我出示了兩幅對比掛圖,讓學生從圖上尋找到火燒雲上來後給大地帶來的變化,學生興趣極濃,紛紛發言説出自己的發現。接着理解“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一句中的“燒”字,體會火燒雲的動感和美麗。學生通過默讀課文,感受到了火燒雲顏色的變化,顏色多,不斷變化,給人美的享受。

學生前面學得自主、課文後面的學習也就順理成章了。學生感受到了火燒雲的顏色、形狀變化之後,我運用過渡語,利用圖片,讓學生欣賞美麗的火燒雲畫面,變化之多、場面之美。如此美麗讓學生大開眼界。

這是一篇美文,欣賞的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以及豐富的想象力,我在教學中指導學生按照作者的寫作思路想象天空中出現的其他動物、人物或植物。並與前幾篇課文做了對比,找到區別,讓學生更能理清楚每篇課文的寫作思路。

本節課我還注重培養了學生的總體評價能力,讓學生説説“我的收穫,他的精彩”引導學生注重公正、客觀的進行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教師的評價富有鼓勵性、啟動性。“火燒雲的美令我們着迷,這只是大自然的一個角落。讓我們一起用心觀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誰能用一個詞語概括出你心中的火燒雲呢?學生説出了“神祕莫測”,馬昕怡説“千姿百態”,“變化多端”……一些詞語。

這節課使孩子進步。但若能將朗讀落到實處。欣賞文中語言文字的美,效果會更好!

三年級語文下教學反思篇5

講完這一課稍找回一些自信,能量又滿格了。設計了板書後思路清晰多了。父親説教---我認真畫--同學嘲笑--老師審視--同學反省--教師教誨 ,父親説教和教師教誨箭頭同指四個字“實事求是”。

第一段,讀。“想當然”和“走了樣”讓學生説出其含義。很簡單,想象什麼樣的就以為什麼樣的。和原來的不一樣。

第一段是父親的話,後面有一段話和父親講的話一個意思。生“第18段,老師的話。”這種寫作手法就是?生“首尾呼應。”

第二段,為什麼我把楊桃畫成了五角星。生找關鍵詞句“我的座位正對着楊桃。”抓“正對着”你從我的動作神態中看出了什麼?生“看出了我畫畫認真。”

分析3-17段。同學們看到我的畫有什麼表現?生“笑”是哪種笑?“嘲笑。”你來嘲笑着讀讀。直接指導朗讀。老師看了我的畫做了一個動作。“審視”什麼叫審視?“認真仔細的看。”體會老師態度的嚴謹。

師審視後的師生對話再讀。指導朗讀時要讀出同學們的決然、肯定。找生對話着讀。再分析老師嚴肅的原因。用反文表達出的感情色彩。好-笑的破折號含義是聲音延長。讀出同學們的.痞勁、嬉笑感。

後老師讓大家輪流坐在我的座位上目的是什麼?“目的是讓同學們親自去體會、去感受。再讀,省略號説明了同學們説話吞吞吐吐。為什麼同學們會吞吞吐吐?“因為同學們知道錯了。”再讀。

課文在寫作手法上與以前的課文略有不同。“首尾呼應。”還有。師語言提示。運用了很多標點符號。破折號、省略號、問號等。多神奇啊!讓表達更清晰、生動了。

師“和顏悦色”知道大家錯了很欣慰。

最後,老師的話告訴了我們三個道理,誰來説説?“1、看問題角度不同,結果不一樣。”“2、不要忙着嘲笑別人。”“3、看到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的。”最後生説收穫,師總結。“看問題、做事情不能憑空想象。一切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總覺得自己講課還是有點牽學生走的感覺,明明已經改了很多了。下次得多下功夫,感覺還是教材研讀的淺。

三年級語文下教學反思篇6

在造紙術發明以前,甲骨、竹簡和絹帛是古代用來供書寫、記載的材料。但是甲骨、竹簡都比較笨重,秦始皇一天光閲讀奏章,就要整整一車;絹帛雖然輕便,但是成本非常昂貴,也不適於書寫。到了漢代,由於西漢的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甲骨和竹簡已經不能滿足發展的需求了,從而促使了書寫工具的改進——紙被髮明出來了。造紙是一項重要的化學工藝,紙的發明是中國在人類文化的傳播和發展上,所做出的一項十分寶貴的貢獻,是中國史上的一項重大的成就,對中國歷史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瞭解紙的發明過程及歷史意義。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引導學生學習《紙的發明》時,我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學習生字詞,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遇到疑難,小組合作、探究,自行解決問題。這樣,把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討論中學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辯,主觀能動性得到了發揮。

2.在學生反覆研讀課文,並對課文有了自己的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我又適時地引導學生深入把握作者紙的發明過程進行討論;由於課前學生對課文進行了反覆的誦讀,所以,學生對文章內容理解的非常透徹,這讓我看到了學生的巨大潛能。

3.能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重點詞句“學富五車”的意思。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領悟本文的中心思想。原來的問題過於注重結果,卻忽略了方法與過程,修改後則使這兩者有機地整合在一起了。切忌設問不等於問答案,而是問能力。能力訓練,開發潛能,是設問的最終目的。

4.拓展延伸。你還知道哪些有關紙的知識,辦一張手抄報。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

1.多種形式的讀使學生在讀中理解、感悟、體驗、明理。多角度地體驗性朗讀,豐富了學生的內心世界,昇華了他們的情感體驗。

2.採用體驗性閲讀教學,運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進行體驗,喚醒了他們的創造潛能,促進了他們思維品質的發展,提高了他們理解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不足之處

因為教學環境不是完全封閉的,更何況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向交流活動,教師應對的是活生生的人,學生的思維發展、情感交流的狀況,教師也不可能完全預見到最後,我想説,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教學機智是教師素質的畫龍點睛之筆。讓我們不斷地在實踐中學習、摸索、思考、積澱,不斷地充實自己、追求個性、構建風格,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2.初讀課文,掃清生字詞障礙。

(1)自讀課文,標出文章的段落,勾畫出本文的生字與不認識的字詞,通過工具書去認識和理解它們。

(2)教師檢測學生自主學習生字詞的情況。指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聽讀,教師正音。隨機抽取學生朗讀生字、組詞、造句,出現錯誤時,及時糾正。

3.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要求學生自讀課文,説一説紙的發明過程?為什麼只有蔡倫的造紙術傳承了下來?談一談你有什麼感受?

(2)要求學生深讀課文,找出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説一説為什麼喜歡它?思考每一段之間的聯繫。

(3)要求學生再次深讀課文,概括每一段的內容,小組討論本文是按什麼順序來描寫的?

4.拓展練習:寫一篇小練筆《紙的自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hk/redian/jiaoshiwenan/o3j2z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