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教師文案 >

小班請教案及反思6篇

小班請教案及反思6篇

教案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學習效果,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實用的教案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教學的啟發性,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小班請教案及反思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小班請教案及反思6篇

小班請教案及反思篇1

活動目標:

1.複習鞏固方形,圓形和三角形。

2.通過遊戲加深幼兒對圖形的理解,體現同伴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教師用圓形、方形、三角形魚圖片個一張,三角形魚圖片十個,圓形魚圖片十個,方形魚圖片十個,活動場地上畫好的大三角形,大圓形和大正方形,小魚遊的音樂。

活動過程:

1.課前律動。

師:小手拍一拍,小手放一放,小手拍,小手放,小手放在大腿上。

2.複習鞏固圓形,方形和三角形。

師:小朋友們看這是誰呀?(出示圓形魚圖片)

師:這是由什麼圖形拼成的小魚呢?(圓形)

師:是由一個大圓和一個小圓拼成的,我們叫它圓形魚寶寶(貼)

師:小朋友們再來看一看(出示方形魚圖片)

師:是由什麼圖形拼成的呢?(方形)由一個大的方形和一個小的方形拼成的,我們叫它方形魚寶寶(貼)

師:圓形魚寶寶和方形魚寶寶在水裏遊了一會,就遇到了它們的好夥伴了,你們瞧!(出示三角形魚圖片)這又是由什麼圖形拼成的呢?(三角形)由一個大的三角形和一個小的三角形拼成的,我們叫它三角形魚寶寶。

3.幼兒認識自己的魚寶寶。

師:現在我們每一個小朋友的小椅子下面都藏了一個小魚寶寶,現在老師請小朋友們把它拿出來,掛在自己的脖子上面(指導)

師:現在再請小朋友們看一看,自己的小魚是由什麼圖形拼成的什麼魚寶寶,可以跟自己旁邊的好朋友輕聲的説一説(指導)

師:現在是不是每一個小朋友都知道自己是什麼圖形的什麼魚寶寶了,老師要來考一考大家了(請個別幼兒説一説)

4.認識地面上大圖形。

師:老師想請小朋友們來玩一個遊戲,遊戲的名字叫做“小魚遊”,小朋友們想玩嗎?先跟老師來認識一下小魚們的家吧。老師這裏有三個大大的圖形(帶領幼兒一起認識)三角池塘,是三角形魚寶寶的家,圓形池塘是圓形魚寶寶的家,方形池塘是方形魚寶寶的家,現在跟老師一起去魚寶寶的家裏參觀一下吧!(放音樂)

5.遊戲“小魚遊”

師:現在跟老師一起來做遊戲吧!你們準備好了嗎?(師念兒歌后,找出錯誤的幼兒給小朋友們看一看)

師:剛剛小朋友們找自己家的時候太慢了,小魚們不高興了,我們再玩一次,這一次,小朋友們找快一點好嗎?

6.活動結束

師:現在請小朋友們跟老師一起游到外面去玩一玩吧!

活動反思:

針對小班幼兒注意力集中時間比較短的特點,在經歷了看看、説説、之後再進行玩玩,能充分調動幼兒的興趣,使幼兒再次興奮起來。遊戲“小魚遊”的創設,既與主題相符,又調節了幼兒的注意,同時,在小魚回家(看圖形找家)的過程中,幼兒再次鞏固了對三個基本圖形的知識,讓幼兒知道要按照自己身上的標記找到正確的家,整個活動顯得比較愉快、輕鬆。在剛開始的導入環節中,幼兒的回答並不在我的預想之內,我對幼兒的回答給於了否定,是反應能力不足導致的,而在幼兒説一説自己的小魚寶寶的過程中,並沒有考慮到每一個幼兒,可以多請幾個幼兒説一説,也儘可能的避免了在小魚找家環節中出現錯誤的機率。

小班請教案及反思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懂得超市工作人員的職責,學會玩超市的遊戲。

2、鼓勵幼兒積極參加遊戲,增進各遊戲之間的聯繫。

3、進一步培養幼兒按要求歸類擺放遊戲材料的意識、能力。

4、通過活動幼兒學會遊戲,感受遊戲的樂趣。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營業員標誌、錢、櫃枱及超市的各種貨物

活動過程:

1、簡單講述上次“超市”的遊戲情況,提出遊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1)在超市中,不能按類收拾遊戲材料。

(2)個別幼兒不懂得禮貌待客。

(3)遊戲情節較單調,與娃娃家的交往不夠。

2、讓幼兒按意願自由選擇區域進行遊戲,教師給予適當的調整。

3、幼兒分組遊戲,教師重點指導超市。

*引導幼兒在學會分清“超市”遊戲中營業員、保安等角色的工作職責基礎上,能與娃娃家

進行簡單的遊戲交往。

*教師以經理的角色身份幫助幼兒發展相應的遊戲情節。

活動結束:

*提醒幼兒按各角色區收拾遊戲材料,並要求能整齊擺放

活動反思:

超市現已成為都市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已被孩子們所熟悉。為此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首先得到家長的配合,帶來各類超市購買的物品,在讓幼兒動手佈置超市之前,讓他們參觀超市,孩子們的觀察力是豐富的,觀察到超市裏的貨物是分類擺放的,有食品、生活用品、玩具,而且不可以混在一起。

小班請教案及反思篇3

目標:

1、熟悉音樂旋律,嘗試雙手同時在鈴鼓上隨樂一下一下地演奏。

2、通過找害蟲的遊戲情境及教師的語言提示,能隨樂用樂器表現青蛙跳,用動作表演躲貓貓和吃蟲。

準備:

1、拴好繩子的鈴鼓16個。

2、16名幼兒圍成半圓坐。

3、音樂《快樂的一隻小青蛙》

4、小池塘圖片、稻田圖片。

5、彩虹傘。

過程:

一、故事導入。

師(出示池塘背景圖):今天天氣真好呀!青蛙媽媽要帶小青蛙寶寶們出門去玩。我們跳呀跳呀,跳到池塘裏,與媽媽玩捉迷藏吧!咦,看見一條小蟲子,啊嗚一口吃掉它。

二、動作創編。

師:小青蛙的小腳可喜歡在荷葉上跳啦!我們的身體是一片小荷葉,你們想在身體的什麼地方跳啊?

三、教師帶領幼兒隨樂律動。

師:小青蛙在哪裏啊?哪個小朋友找到了?

師:現在我們去找一個蟲子吃吃吧!(教師再次帶領幼兒隨樂律動。)

師:咦?這次我們吃到了一條什麼蟲子呢?

師:又發現一條蟲子,我們快去吃掉它!(教師第三次帶領幼兒隨樂律動。)

小結:蟲子和青蛙都隱藏在小池塘圖片中,露出身體一部分方便幼兒尋找。

四、樂器加入。

1、教師出示樂器,並引導幼兒使用樂器。

師:你知道嗎?我們每隻小青蛙都有一片小荷葉呢!現在媽媽這裏有一片小荷葉,媽媽先把小荷葉慢慢地掛起來,你看媽媽哦,我會在荷葉上跳啦!

2、幼兒嘗試使用樂器。

師:小青蛙,你們會在荷葉上跳嗎?拿出你們的小荷葉掛在脖子上。(教師檢查鈴鼓佩戴情況。)

五、增加新的遊戲情境:稻田裏捉蟲子。

師:接下來我們要去幫農民伯伯到田裏去捉蟲蟲了,農民伯伯的田裏啊,有蟲蟲了,要請青蛙寶寶們去幫忙啦!蟲蟲到底長在綠色的田裏還是黃色的田裏,我也不知道,我們等下來找找看吧。

(遊戲4遍,每次結束請一位幼兒上去找一塊顏色的田反過來看有沒有蟲蟲。)

師:原來蟲蟲都生活在什麼顏色的稻田裏呀?(綠色)

六、放鬆。

師:農民伯伯説要獎勵你們一朵五彩田田,我們到五彩田田上來捉蟲蟲。請寶寶們起立,站到五彩田田的邊邊上。

師:現在請青蛙寶寶們輕輕跪在五彩田田上。(遊戲1遍)師:捉到蟲蟲高興嗎?

師:蟲蟲捉完啦,請寶寶們把捉蟲蟲的神器拿下來,輕輕地放到媽媽這裏。

實錄:

一、引入

t:呱呱,我是誰啊?

s:小青蛙。

t:對了,我是青蛙媽媽,你們是?

s:青蛙寶寶

t:今天啊,媽媽要帶你們到池塘裏去玩,玩一個好玩的遊戲,最後我們還要捉蟲蟲。最後我們要幹什麼啊?

s:捉蟲蟲。

t:對了,最後我們要捉蟲蟲。

t:青蛙最喜歡的一個本領就是跳,對不對?那現在我們的小身體就是一片小荷葉,你們想在哪裏跳?

s摸摸肚子

t:哦,那我們就在肚肚上跳一跳。

二、律動(師帶幼兒共同遊戲一遍。

語言提示:捉住了一隻小蟲蟲,啊嗚一口吃掉它。)

t:剛我們在哪裏跳啊?

s:肚肚。

t:那你們還想不想在肚肚上再條一遍啊?剛剛媽媽跟你們玩了一個什麼遊戲啊?

s:捉蟲蟲。

t:哦,捉蟲蟲的遊戲,在這個之前還玩了一個什麼遊戲?(提示:教師做躲貓貓的動作,"躲"、"呱")

t:捉迷藏,躲貓貓的遊戲。

總結:

t:媽媽帶你們出門,先跳,然後玩了一個躲貓貓的遊戲,然後又捉蟲蟲了。那我們再去捉蟲蟲好不好?再去吃好多好多蟲蟲。(師帶幼兒第2次遊戲。)師帶領幼兒強化第三段音樂的動作,語言提示:捉住了一隻小蟲蟲,啊嗚一口吃掉它。

t:媽媽説,這個池塘裏藏着我家青蛙寶貝呢,你們找找它藏在哪裏啊?你們怎麼發現的?

s:大眼睛。

t:青蛙寶寶,來玩躲貓貓,捉蟲蟲了。

t:除了肚肚上,還可以在哪裏跳?

s:胸口

t:胸口,可以嗎?

(師帶幼兒第3次遊戲)

t:吃吃看,香不香。我要請一個寶貝來幫我捉蟲蟲了。

師請1名幼兒上來找蟲蟲(隱藏在圖中)

t:你怎麼發現這個蟲蟲的?蟲蟲露出了什麼?

t:蟲蟲露出了觸角。

取出毛毛蟲,

t:那你吃吃看香不香,你在請其他小朋友都來吃一吃。

t:剛才我們是在胸前跳的,你們還想在哪裏跳一跳?

s:腿上,肩膀上。

t:那我們先在腿上來跳一跳吧。(師帶幼兒第4次遊戲t:誰來幫我找蟲蟲?(請1名幼兒上來找)

t:你怎麼發現它的?

s:頭露出來了。

t:這是什麼啊?這是蚯蚓,弟弟你吃吃香不香?

s:香。

教學反思:

?新綱要》要求將幼兒活動遊戲化,讓幼兒在玩玩樂樂中學到本領,本着這個教學思想,

我能用遊戲貫穿活動始終,首先創設了小蝌蚪變成小青蛙的成長過程,然後引入主題——小青蛙學本領(練習雙腳併攏往前跳),接着幼兒分組練習各種雙腳跳,給他們提供一個寬鬆、愉快的活動空間,讓他們自己去體驗。最後利用遊戲《小青蛙捉害蟲》鞏固雙腳跳。整節課讓幼兒在快樂中學到知識、掌握技能。

本節課總體來看,教學效果明顯比較成功。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還存在着許多的不足,如,教學目標指向不明確(區分顏色、鞏固數數可以忽略不要)。為了提高幼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在開始活動、練習活動、結束活動中增加音樂,使整個活動更加完美。

通過對這節課的教學反思,使我認識到了一節課中,教師深刻研究教案才能正確把握好重難點,其次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不能僅僅體現在教案的設計上,更應該在教學過程中靈活的把握教學機制。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將汲取這節課的教訓,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更上一層樓。

小班請教案及反思篇4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畫面,在理解的基礎上能用簡單的話來説一説我變小了後發生的事情。

2、感受變小的樂趣。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圖片:小熊一家(小熊、變小的小熊、熊爸爸、熊媽媽、熊姐姐、熊哥哥),故事大圖四張(我變小後發生的事情)

2、故事ppt《我變小了》。

活動過程:

一、出示故事主人公,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1、出示小熊 師:小朋友們,你們好(小熊,你好!)

——熟悉故事的主要人物形象

2、出示小熊的其他家人

師:看看我家裏有誰?(爸爸、媽媽、姐姐、哥哥)

3、師:今天發生的有趣的故事就是關於我們的。

教師繼續講述:有一天,我做了一個夢,夢裏的我和現實的我有什麼不一樣?(大、小)

教師小結:有一天,我夢見我變小了。

二、仔細觀察畫面,在理解的基礎上能用簡單的話來説一説我變小了後發生的事情。

1、出示大圖一(我和爸爸)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片,用故事裏的話來總結;個別——集體

(1)師:瞧,我和爸爸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我在哪呢?(爸爸的口袋裏)

教師用書裏的話請幼兒説一説:爸爸帶我出去玩,讓我坐在他的口袋裏。

(2)師:爸爸在走路,那我坐在他的口袋裏還需要走路嗎?

(3)師:我不用自己走路,感覺怎麼樣?(不用自己走路,真好!)

(4)師:你會把爸爸帶我出去玩的事情連起來説一説嗎?(教師帶幼兒一起説一説;幼兒自己説一説)

2、出示圖片二(我和媽媽)

師:我和媽媽發生了什麼事呢?媽媽給了我什麼呀?這根棒棒糖怎麼樣?我拿到棒棒糖後怎麼了?

3、出示圖片三、四

師:在夢裏還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情呢?請你自己選一幅圖來説一説。

討論、交流 師:我變小了,姐姐讓我幹什麼了?

師:我變小了,我和哥哥又在幹什麼?

3、教師講述故事後半部分。

師提問:當我夢醒了,我又幹了什麼?(-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中的內容。)

三、完整欣賞故事《我變小了》

師:我們完整地聽一聽這個故事吧,如果你會説可以輕輕地和我一起來説説,好嗎?。

教師提問:你覺得變大好,還是變小好?為什麼?

(鼓勵幼兒交流變大、變小的美好感覺。)

教師最後小結:其實變大、變小都很不錯。

活動反思:

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説、敢説、喜歡説並能得到積極迴應。幼兒的語言學習應在生活情境和閲讀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然而然地產生對文字的興趣。

小班請教案及反思篇5

活動目標:

1、瞭解結構玩具的特性。

2、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3、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4、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活動材料:

積木、插塑若干。

區域規模:

設2個區,每個區5~6名幼兒。

活動過程:

1、幼兒自由搭建和拼插,活動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給予及時的幫助。

2、教師要多稱讚幼兒作品,也可以組織幼兒互相欣賞作品。

活動效果:

達到活動目標。

教學反思:

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但是對於小班來説,既要讓他們記住活動內容又要保證安全還要活動的井井有條是有一定的困難。所以在設計本次活動時我始終都以語言來提示幼兒注意安全。

小班請教案及反思篇6

活動設計背景

玩具是每個幼兒都喜歡的物體,它能夠使幼兒玩的過程中啟發幼兒的想象力,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也可以使幼兒與其他幼兒在操作過程中建立起友誼。

活動目標

1、學習按標記為玩具找家;

2、嘗試分類擺放玩具。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學習根據照片標記,將一樣的玩具放進貼好照片的玩具筐內。

難點:引導幼兒將玩具放進貼好照片的玩具筐內,體驗給玩具分類樂趣。

活動準備

1、 在相應的玩具櫃上貼上照片標記,並在玩具筐上貼相應的照片標 記。

2、將玩具散亂地擺在桌上

活動過程

1、 認識籃子上的照片標記,並能找出相匹配的玩具

今天幾個小玩具筐子都很不開心,因為玩具筐裏的玩具寶寶都不見了。你們願不願意幫助玩具筐子們找到他們的玩具寶寶啊。

教師出示照片,幼兒觀察,每張照片請一個小朋友在玩具堆裏找到一個相匹配的玩具寶寶送到玩具筐裏。

2、玩具寶寶們找媽媽

那裏還有很多的玩具寶寶,我們一起幫忙,把它們都送到他們自己的玩具筐媽媽那裏去吧。

教師檢查每個玩具筐裏的玩具。

3、送玩具筐媽媽和玩具寶寶回家

請一幼兒送其中的一個玩具筐回家,成功後請幼兒説一説,是怎麼找到玩具筐媽媽的家的。

請其他幼兒把剩下的玩具筐子找回家。

請幼兒們根據玩具筐上貼的照片,將相應的玩具寶寶送回到玩具筐內。

教學反思

通過這次活動《玩具找家》幼兒們的積極性和參與性都很高來源於幼兒的生活,這項活動既來源於生活,又讓幼兒感到很真實、很親切、很好玩,讓幼兒體驗到給玩具找家的樂趣,從而啟發的幼兒們的思維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幼兒們團結合作的精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hk/redian/jiaoshiwenan/xm4d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