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其他文案 >

七月的天山教案8篇 探尋七月天山教案的歷史與背後的故事

七月的天山教案8篇 探尋七月天山教案的歷史與背後的故事

“七月的天山教案”是指2015年7月28日發生在新疆和田地區皮山縣天山鄉的一起教學活動中發生的槍擊事件。5名教師、1名學生和2名武裝人員在事件中喪生,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此事件也引發了人們對新疆反恐形勢的討論。

七月的天山教案8篇 探尋七月天山教案的歷史與背後的故事

第1篇

3、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按照一定的表達順序寫景狀物的方法。

學習抓住景物特點,按照一定的表達順序寫景狀物的方法。

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按照一定的表達順序寫景狀物的方法。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

播放^電.影《冰山上的來客》主題歌,優美的旋律激起對天山神奇景色的嚮往與追求,讓我們一起走進七月的天山,感受它的獨特魅力。(揭示課題)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記敍的?

2.默讀課文,思考:每一部分主要描寫了哪些景象?這些景象帶給你什麼樣的感受?邊讀邊批註。

三、品味語言,揣摩表達方法,領悟美境。

1.有感情地朗讀自己最喜歡的部分,説説為什麼喜歡?

2.討論:作者是怎樣描寫七月天山的美景的?有哪些表達方法值得借鑑?

思考:假如讓你記敍一次遊覽經過,你會寫什麼?怎樣寫?

課件欣賞朗讀和圖片,加深印象,説感受,介紹七月的天山美景。

針對教學實際,教學中的某個環節、某個問題、教案的使用等方面寫出自己真切的感受。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採用了典型的“總—分—總”的構段方式,前面的兩篇課文我認為同學們學得不錯,所以在處理這篇課文我放手讓學生自學自悟。課上欣賞的聲情並茂的朗讀和美麗圖片,吸引了學生的眼球,讓學生置身景物之中,這樣拉近了學生與新疆的距離,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了學生的閲讀興趣和參與意識。最後,讓學生介紹欣賞到的美景,加深了記憶,內化了知識,效果很好。

七月的天山教案8篇 探尋七月天山教案的歷史與背後的故事 第2張

第2篇

1、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美麗富饒的大好河山的感情,體會作者通過記敍遊覽天山的見聞所流露出來的熱愛祖國、熱愛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2、學習抓住景物特點,按照一定的表達順序寫景狀物的方法。

3、體會課文精當、華麗的語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襯托等修辭方法的表達效果。

1、掌握組織材料的順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襯等表現手法為講析重點,學習運用貼切、鮮明、生動的語言寫景狀物。

1、學習如何按照一定的順序把材料組織得井井有條;

學生藉助課前“閲讀提示”充分預習,藉助工具書正字正音和解詞,收集相關資料,初步瞭解課文的寫景狀物順序和特點。

同學們,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實奇妙無比,引人入勝,每當想到那奔騰咆哮、一瀉千里的長江黃河,那千姿百態、氣勢雄偉的三山五嶽,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國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唐代大詩人李白有詩云:“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清代詩人洪亮吉也有詩云:“地脈至此斷,天山已包天。日月何處棲,總掛青松巔。”現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發烏蘇望天山》一詩中讚道:“蒼蒼浮紫氣,天山真雄偉。陵谷分陰陽,不假皴擦美。初陽照積雪,色如胭脂水。”這些名詩人筆下的“天山”令人神往。著名作家碧野描寫天山綿亙數千裏,地域廣袤,景物豐美。那就讓我們隨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進天山裏去看一看、遊一遊吧!

1、讀課題,學生利用資料介紹天山,教師演示課件,小結:

(演示)天山:亞洲中部的大山系,橫貫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全長2500千米,寬250~300千米。平均海拔約5000米,最高峯托木爾峯海拔為7435.3米,峯頂白雪皚皚。天山博格達峯上的積雪終年不化,人們叫它“雪海”。在博格達峯的山腰上,有一個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約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鏡子。潔白的雪峯,翠綠的雲杉倒映湖中,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相傳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來到這裏,王母娘娘就在這裏設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稱“瑤池”。現在這裏已成為著名的旅遊勝地。

2、解題,瞭解作者,明確學習任務:《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寫山川景物為主要內容的遊記散文,選自於《天山景物記》,作者碧野。(簡介作者)

“閲讀課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它們有什麼特點。如果有興趣,還可以把自己喜歡的優美語句摘抄下來。”——(學習要求──抓住景物特點,積累語言)。

(三)根據“閲讀提示”速讀全文,理清全文所記敍的遊覽順序,引導理解內容

(1)課文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的?(觀察點的移動,由山外到山裏。)讓學生找出課文的脈絡句,即地點變換的句子。(“進入天山”“再往裏走”“走進天山深處”)這些句子表示空間的轉換,順序從山的外圍寫到山的深處。

課文描寫了哪些景物?主要採用什麼方法寫的?(讓學生議論,然後交流)

(明確:寫了雪峯、雲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繪方法:a、襯托,如:以藍天和雲影襯托雪峯之高大、靜美;以溪流、游魚的活躍襯托天山的寂靜。b、比喻,如:説白雲在雪峯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開的“白蓮”。)

引導學生思考交流: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點來寫的?

(明確:用“蜿蜒無盡”,寫森林之廣大。以馬蹄濺水,幾聲鳥鳴來襯它的幽靜。以林間“只漏下斑斑點點細碎的日影”來襯它的稠密。以林外陽光燦爛和林中閃着煙頭的紅光來襯它的幽深。最後,以“這天山上有的是成羣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駱駝”來突出森林之富饒。)

自讀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點進行描繪的?(學生用筆在書本上做出標記)

“用不着離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誇其高;)

1、課文主要是由外到裏,由高到低。表現方法主要運用襯托和比喻。

2、引導學生從描寫景物形態、描繪聲音、描繪動態、描繪色彩、描繪感覺上去找比喻句、體會精妙之處。

(1)十分講究寫景的順序,全文從總體上説,以遊蹤為序,從山的外圍寫到山的深處,或由遠及近,或自上而下,寫出了景物的變化,顯得繁而不雜。

(2)抓住景物的特徵,展開細膩的描寫。作者抓住特徵,用簡練而又形象的筆觸加以描繪,使之活靈活現,躍然紙上,構成一幅幅生動、奇美的畫面。

(3)絢麗多彩的語言,飽含濃郁的生活氣息和邊疆風情,具有感人的魅力。作者精心運用了比喻、映襯、誇張、對偶、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把景物描繪得淋漓盡致,美不勝收。

2、小練筆:練習寫景狀物作文,要求寫一段特定環境下的景色,如校園的早晨、公園的景物、節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徵,安排明確的線索,採用合理的順序和即景抒情。

第3篇

3.從作者的字裏行間感受天山夏天獨特的美景,受到美的薰陶和情的感染。

?七月的天山》是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組的一篇略讀課文。本組課文描寫祖國的大好河山,多姿多彩。本課教學宜放手讓學生自主閲讀,自讀自悟。通過自讀、品讀、美讀、想象,體會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同時感悟文章優美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1.師:在我國西北邊疆,有一條連綿幾千裏的大山脈,那就是天山。它橫貫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之間,把廣闊的新疆分為南北兩半。它終年積雪。盛夏,茫茫戈壁灘上雖然暑氣逼人,但一進入天山,便涼爽宜人,是另一番天地了。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天山山脈,去領略那奇異風光。

2.師:(課件呈現)這就是咱們祖國的天山,這盆地,這谷地,這山林,是不是已經吸引了你的眼球了呢?就讓我們翻開書本,去盡情地讀讀課文吧。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讓學生初識天山美景,產生強烈的閲讀期待。)

1.認真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然後把七月的天山最吸引你的段落多讀幾遍,想一想作者主要告訴我們什麼。

(2)學生展示自己的朗讀。教師指導學生把語句讀正確,讀流暢,並引導學生説説三個段落分別展示了哪三個不同的畫面。

①天山的雪峯、雪水和雪水匯成的溪流。(讀時注意讀準“白緞”的“緞”,“山澗”的“澗”,“俯視”的“俯”,讀準多音字“飲”。)

②天山密林幽靜的美景。(讀準“白皚皚”的“皚”,“馬蹄”的“蹄”,“濺起”的“濺”,讀準多音字“重”。)

③天山深處的景象。(讀準“綿延”的“延”,“離鞍”的“鞍”。)

(設計意圖:初讀課文,意在通過學生的自讀發現,掃除閲讀阻礙,以獲得對課文的整體性瞭解。教師的隨機檢查,要落實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整體感知課文。)

1.師:同學們,你們已經走進了天山,也看到了那一幅幅奇異的風光畫。請你再仔細讀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怎麼説的?你又想説些什麼呢?

2.學生默讀課文,並在段落旁寫上自己想説的一個詞、一句話。教師巡視,瞭解學生的初步感受。

①天山是那樣的充滿生機。我是從“……”讀出來的。(學生接讀)

②天山正是有了雪峯、雪水和雪水匯成的溪流,才會有秋天般的涼爽。我是從“……”發現的。(學生接讀)

③天山是那樣的幽靜,那樣的相映成趣。我是從“……”感受到的。(學生接讀)

④天山真像一個巨大的春天花園啊!我是從“……”感受到的。(學生接讀)

(設計意圖:問題引路,再讀課文,並寫上自己的點滴印象和感受,為研讀課文、品讀天山美景預做“熱身”。)

1.師:是呀,天山是那樣的生機勃勃。請同學們再次輕聲讀一讀課文第2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作者又是怎樣把這些景物呈現在我們眼前的?

①這一段話中作者寫了雪峯、雪水和雪水匯成的溪流,給我留下的印象是天山既是寂靜的,又有着無限的生機。(從內容的把握上去評價)

②這一段話中作者用了許多比喻,把雪峯比作白緞,把雪峯間的雲影比作花朵,把雪水比作銀鏈,把浪花比作白蓮,多麼形象,多麼生動,我眼前的這些景物變得栩栩如生了,讓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從寫法的理解上去評價)

③這一段話中有許多好詞,用得很巧妙,很準確。如“拋”這個詞就直接寫出了天山的涼爽;“飛瀉”這個詞寫出了雪水直流而下的氣勢;“匯成”這個詞又寫出了溪流的湍急。(從用詞造句的感悟上評價)

④這一段話作者寫得很有條理,從高處的藍天、雪峯寫到低處的雪水和溪流;從遠處的戈壁灘寫到近處的飲馬溪邊。(從佈局謀篇的發現上評價)

2.師:同學們學得可真好,不但把課文讀懂了,還有自己的體驗、感悟和理解,與天山來了一次近距離的接觸。相信大家同樣能學好第3、第4兩個自然段。現在各小組圍繞下列要求展開學習:讀一讀,説一説,品一品。

(1)學生按四人小組展開合作學習,教師巡迴參與並指導。

(2)分組展開交流;點評合作學習情況,作如下歸納。

①第3自然段:內容——天山密林幽靜的美景;寫法——比喻;用詞造句——用“漏”而不用“照”;謀局布篇——從近到更近。

②第4自然段:內容——天山深處的野花;寫法——比喻、排比、反問;用詞造句——“柔嫩”、“柔美”、“矯健”、“精神”;謀局布篇——從更近到深處。

(設計意圖:在教材的處理上,把第2自然段作為學生閲讀的重點,引導學生潛心會文,與文本展開充分的對話,既從內容、寫法、用詞等方面深入地閲讀課文,同時也品味了天山美景。而第3、第4兩個自然段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使先前的學習方法得到運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略讀課文的課型特點。)

1.再自由讀課文,相信你一定會把這夏天的天山獨特的風光從你的讀中表現出來,注意把一些好詞佳句讀得更有味。

2.學生誦讀課文。自由讀、同桌讀、展示讀。師生評價。

3.師:同學們,我們把這麼美的天山讀出來了,也發現了作者是如何把天山的美景表現出來的。現在我們再從以下幾方面感受作者的表達方法:

①從重點詞中感受。如“拋”、“飛瀉”等詞的準確性、形象性。

②從重點語句中感受。如作者豐富的想象、確切的比喻。

③從段落、全文上感受。作者用了移步換景的方法,從高到低,由遠及近來寫景。

(設計意圖:以讀悟情,以讀悟法,這是閲讀教學的重要內容和方法,情感目標的達成還得依靠朗讀,表達方法的學習還得引導、滲透。這是真實的語文課堂。)

1.背誦自己喜歡的一個或幾個段落,感受文中那天山夏天的奇異風光,積累文中的優美語句,增加文化積澱。

2.課外嘗試用想象、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來寫一處自己熟悉的景物。

(設計意圖:積累是為了更好地使用,有了積累和悟得方法,再學以致用,這是閲讀教學由吸收到表達的具體體現。)

第4篇

3.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意思,感受優美詞句並積累。

能説出天山景物的特點,能從作者的字裏行間感受天山的美景從中感受到美的薰陶。

帶着過度語提示問題,初讀課文,並讀準生字,找出新詞。

整體感知,提問:文章似乎是個嚮導,帶着你遊覽,能看出導遊線路嗎?

你覺得 哪些語段、詞句寫的好?這段話或這一詞語好在哪裏?在四人小組裏閲讀交流,説出感受,請同學發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請教老師。

各小組派代表在班上彙報討論情況,教師給予肯定和鼓勵,對體會不到位的進行點撥,並結合朗讀加深體會。

在學生交流後,問他們是否喜歡讀這樣的遊記,並讓學生在課外自由選擇讀些這方面的書,也可以瀏覽互聯網上的資料,鼓勵學生多 和 老師、同學交流。

有條件的設計專門的摘錄本子,指導摘錄的格式,提醒學生在課外閲讀中也要進行這樣的摘錄。

第5篇

1、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美麗富饒的大好河山的感情,體會作者通過記敍遊覽天山的見聞所流露出來的熱愛祖國、熱愛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2、學習抓住景物特點,按照一定的表達順序寫景狀物的方法。

3、體會課文精當、華麗的語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襯托等修辭方法的表達效果。

1、掌握組織材料的順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襯等表現手法為講析重點,學習運用貼切、鮮明、生動的語言寫景狀物。

1、學習如何按照一定的順序把材料組織得井井有條;

1、學生藉助課前“閲讀提示”充分預習,藉助工具書正字正音和解詞,收集相關資料,初步瞭解課文的寫景狀物順序和特點。

同學們,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實奇妙無比,引人入勝,每當想到那奔騰咆哮、一瀉千里的長江黃河,那千姿百態、氣勢雄偉的三山五嶽,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國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唐代大詩人李白有詩云:“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清代詩人洪亮吉也有詩云:“地脈至此斷,天山已包天。日月何處棲,總掛青松巔。”現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發烏蘇望天山》一詩中讚道:“蒼蒼浮紫氣,天山真雄偉。陵谷分陰陽,不假皴擦美。初陽照積雪,色如胭脂水。”這些名詩人筆下的“天山”令人神往。著名作家碧野描寫天山綿亙數千裏,地域廣袤,景物豐美。那就讓我們隨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進天山裏去看一看、遊一遊吧!

1、讀課題,學生利用資料介紹天山,教師演示課件,小結:

(演示)天山:亞洲中部的大山系,橫貫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全長2500千米,寬250~300千米。平均海拔約5000米,最高峯托木爾峯海拔為7435.3米,峯頂白雪皚皚。天山博格達峯上的積雪終年不化,人們叫它“雪海”。在博格達峯的山腰上,有一個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約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鏡子。潔白的雪峯,翠綠的雲杉倒映湖中,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相傳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來到這裏,王母娘娘就在這裏設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稱“瑤池”。現在這裏已成為著名的旅遊勝地。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寫山川景物為主要內容的遊記散文,選自於《天山景物記》,作者碧野。(簡介作者)

“閲讀課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它們有什麼特點。如果有興趣,還可以把自己喜歡的優美語句摘抄下來。”──(學習要求──抓住景物特點,積累語言)。

三、根據“閲讀提示”速讀全文,理清全文所記敍的遊覽順序,引導理解內容

⑴課文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的?(觀察點的移動,由山外到山裏。)讓學生找出課文的脈絡句,即地點變換的句子。(“進入天山”“再往裏走”“走進天山深處”)這些句子表示空間的轉換,順序從山的外圍寫到山的深處。

⑵學生朗讀(或配樂朗誦)課文第二自然段:課文描寫了哪些景物?主要採用什麼方法寫的?(讓學生議論,然後交流)

明確:寫了雪峯、雲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

①襯托,如:以藍天和雲影襯托雪峯之高大、靜美;以溪流、游魚的活躍襯托天山的寂靜。

②比喻,如:説白雲在雪峯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開的“白蓮”。

⑶第三段集中寫天山的原始森林:引導學生思考交流: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點來寫的?

明確:用“蜿蜒無盡”,寫森林之廣大。以馬蹄濺水,幾聲鳥鳴來襯它的幽靜。以林間“只漏下斑斑點點細碎的日影”來襯它的稠密。以林外陽光燦爛和林中閃着煙頭的紅光來襯它的幽深。最後,以“這天山上有的是成羣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駱駝”來突出森林之富饒。

⑷朗讀四自然段(或放配樂朗誦):自讀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點進行描繪的?

“用不着離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誇其高。

1、課文主要是由外到裏,由高到低。表現方法主要運用襯托和比喻。

2、引導學生從描寫景物形態、描繪聲音、描繪動態、描繪色彩、描繪感覺上去找比喻句、體會精妙之處。

⑴十分講究寫景的順序,全文從總體上説,以遊蹤為序,從山的外圍寫到山的深處,或由遠及近,或自上而下,寫出了景物的變化,顯得繁而不雜。

⑵抓住景物的特徵,展開細膩的描寫。作者抓住特徵,用簡練而又形象的筆觸加以描繪,使之活靈活現,躍然紙上,構成一幅幅生動、奇美的畫面。

⑶絢麗多彩的語言,飽含濃郁的生活氣息和邊疆風情,具有感人的魅力。作者精心運用了比喻、映襯、誇張、對偶、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把景物描繪得淋漓盡致,美不勝收。

練習寫景狀物作文,要求寫一段特定環境下的景色,如校園的早晨、公園的景物、節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徵,安排明確的線索,採用合理的順序和即景抒情。

第6篇

從小林的“看、想、做”中,感悟他遇事用心思考,不斷實踐的好品質。

(電閃雷鳴,瓢潑大雨中一羣可愛的孩子,穿着五彩繽紛的雨衣在雨中嬉戲,雨水順着雨衣的下襬流到褲腿上。這時,有一件非常奇特的雨衣出現了,不管他怎樣玩耍,雨水一點,也沒淋到他的身上。)

同學們,你們更喜歡哪一件雨衣?你們知道他是怎麼發明的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它。(板書課題)

(默讀,邊讀邊畫不認識的字,而後請教“小魚兒”和“字典老師”)

(1)同桌兩人合作,一人讀,另一人聽或一人指字,另一個人讀給對方聽。

表演、舞蹈、優美、旋轉、稱讚、聯歡會、展覽台、徐徐張開、漸漸模糊、五顏六色

把生字卡片做成蘋果狀,貼在蘋果樹上,學生自願來摘,摘下後帶着大家讀一讀,再組詞,讀文中相關的句子。

3.為“慢慢”找意思相近的詞,讓它們成為好朋友。(徐徐、漸漸)

4.找出文中三個問句,比較三個句子有什麼不同?再照樣各説一句話。

1.默讀課文,想:小林遇到了什麼難題?是怎麼解決的?

(彎……縫……剪……買……壓……吹……動手實踐)

2.從小林發明中想一想,你還有比小林更好的辦法嗎?怎樣使設想變成現實?

(雨中的孩子們穿上了充氣雨衣,既漂亮又實用,一個個可神氣了! )

1.在日常生活中,你注意發現還有哪些不方便的地方,改進一下(思考、討論、交流)

2.讓我們也動動腦,動手做個小製作,成為一名小發明家吧!

第7篇

1.認識8個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聯繫上下文,讀懂詞句的意思,積累好詞佳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説出天山景物的特點。

3.能從作者的字裏行間感受到天山的美景,從中受到薰陶。

教學創新點:以讀為線,積累好詞好句,抓取主要內容知大意,搭建知識遷移的平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略讀課文的一般教學步驟是:讀提示,明要求,獨立閲讀、思考、交流,初步體會內容;然後抓住一兩個問題,可以是內容的,也可以是表達方法的,引導學生討論、交流)

2.教師檢查預習情況:全文一共多少個自然段?朗讀1、2,要求學生仔細傾聽,注意生字的讀音,教師用“似的盛開飲馬”三詞反饋傾聽的情況。學生自由朗讀課文3、4、5,要求讀正確、讀流暢。

4.組織小組開火車賽讀重要詞語,檢查識字狀況,在反饋中糾錯並反覆糾讀。

5.要求學生標畫含生字的詞語之後,組織學生接龍朗讀課文,看是否能把課文讀正確、讀順暢。教師注意板書學生讀錯的字,反饋預習情況,組織學生查字典標註:高懸峭壁斷崖銀鏈鱗光絢爛無邊繁花

6.教師過渡:學習一篇略讀課文,僅僅滿足於藉助字典認識一些生字,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你們能不能憑藉自己的能力完成閲讀提示裏邊提出的任務。老師讀一讀閲讀提示,你仔細聽,看閲讀提示裏面提出了幾個任務。

(1),教師幫助學生縮減語義並訓練其有條理地、反覆整體表達:《七月的天山》先寫水,再寫原始森林,最後寫花。

(2),教師組織學生依次交流:要求學生運用課文的句子伸展語義,教師相機挑選出比喻句和排比句指導朗讀並分析寫具體的方法。

10.學生藉助課件幫助小結所學:《七月的天山》先寫水,再寫原始森林,最後寫花。作者運用比喻、排比的方法來具體描寫這些景物的特點,是按遊覽順序寫的。

?七月的天山》是一篇寫景記敍文,記敍了作者七月騎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麗的自然風光。表達了作者對祖國邊陲天山風景的喜愛之情。課文的寫作思路是:先總述七月的天山是遊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騎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峯、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異美景;最後作者抒發了對天山美景的讚美之情。

1.教學時,我引導學生圍繞“文中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抓住景物的哪些特點,作者是怎樣用優美的語言表情達意的”進行自主研讀和交流。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到了詞彙的豐富,風景的優美和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

2.講課時,我着重引導學生欣賞句子“在輕輕盪漾着的溪流兩岸,滿是高過馬頭的野花,五彩繽紛,像織不完的錦緞那麼綿延,像天邊的霞光那麼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麼絢爛。”要求學生合理運用比喻、排比的句式對身邊熟悉的景物進行仿寫練筆。

回顧整節課的教學,程序上似乎順理成章,從整體到部分,從讀到寫;方法上似乎合情合理,有自主閲讀,有品讀賞析,有課後練筆,做到了讀寫結合。但總覺得自己在課堂上沒有跳出教材這個圈子,對文本的分析面面俱到,重點不突出。大多數學生的寫作練筆也只是比葫蘆畫瓢,沒有拓展,沒有創新,總之,覺得語文課上讀寫結合的效果不怎麼明顯。

第8篇

1,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美麗富饒的大好河川的感情,體會作者通過記敍瀏覽天山的見聞所流露的熱愛祖國,熱愛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2,學習抓住景物特點,按照一定的表達順序寫景狀物的方法.

3,體會課文精煉華麗的語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襯托等修辭方法的表達效果.

1,掌握組織材料的順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襯等表現手法為講析重點,學習運用貼切,鮮明,生動的語言寫景狀物.

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山河壯麗,千山萬水是那麼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連綿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藍天的雪峯,那燎原廣闊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畫!你能向大家介紹你從課本上了解到的描繪祖國大好河山的文章嗎 (學生介紹)

今天我們隨同作者碧野一同走進天山裏去看一看,遊一遊,在出發之前,我想把我搜集到的一些天山風景圖片展示大家,大家想看嗎 (播放圖片)

問:美嗎 七月的天山又會是什麼樣的呢 讓我們一起打開課文,共同去感受吧!(出示課題)

1,同學們再讀課文時注意抓住作者觀察點的變化,畫出地點變換的句子.

3,在天山不同的地方看到的景象也是各不相同的請你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個景點,細細地讀一讀,看看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

課文按照從外到裏的瀏覽順序,採用比喻和襯托,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描繪出了天山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天山文字的讚美,喜愛之情.

小練筆:練習寫景狀物的作文,要求寫一段特定環境下的景色,如校園的早晨,節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徵,安排明確的線索,採用合理的順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hk/redian/qitawenan/0qjxl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