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其他文案 >

習作教學心得體會7篇 磨礪文字之路——我的習作教學心得與體會

習作教學心得體會7篇 磨礪文字之路——我的習作教學心得與體會

習作教學是一種讓學生積極參與,自主思考、實踐的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對於習作教學的整體設計以及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都需要有具體的體會和心得。本文將分享相關經驗,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習作教學的意義和方法。

習作教學心得體會7篇 磨礪文字之路——我的習作教學心得與體會

第1篇

前不久,筆者參加了由區教育局組織的“國小生現場創編故事比賽”觀摩活動,感受頗深。

語文新課標指出:在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還應發展學生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國小生現場創編故事作為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激發想象能力以及提高言語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在作文教學中往往被語文老師所忽視。

從嚴格意義上説,現場創編故事可以歸納為學生想象作文的範疇,只不過它與一般意義上的想象作文的呈現方式不同而已。前者是通過説,用現場講述方式傳達給聽眾。後者是通過寫,以文字的形式來呈現在讀者面前,儘管呈現方式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通過想象進行言語表達。

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有效地現場創編故事,筆者結合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漫畫作文改編為現場創編故事教學實際,淺談自己的做法。

一般情況下,現場創編故事可以通過以下途徑給予故事創編材料:出示8——10個詞語,任選其中的某幾個詞語創編故事;出示一張圖片,進行觀察,創編故事;連續出示幾幅圖片,創編一個完整的故事;播放一段視頻,可以是動畫的,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看完後創編故事;播放一段音樂,讓學生聽歌詞或旋律,然後創編故事。

不管給定的是哪一種形式,仔細觀察所給材料的每一個細節,看懂所給材料是創編故事最為關鍵的一步,在此基礎上,確立故事的主題,那就成功了一半。相反,如果創編的故事沒有主題的話,這個故事本身就失去了可讀性,言外之意這就是一個沒有意義的故事了。

如在對漫畫《哈尼智鬥“光頭強”二號》(題目筆者自擬)進行現場創編故事時,我首先讓學生認真觀察漫畫,確定主題。漫畫中有伐木工“光頭強”二號,有斧頭,有樹樁,有啄木鳥哈尼,尤其是啄木鳥哈尼説的話——這段木頭裏一定有蟲,很顯然這是一幅關於保護生態環境的漫畫,因此主題就是“保護生態環境”,如果故事脱離這個主題,那麼這個故事就是“離題”之作了。

“文似看山不喜平”,一樣的道理,故事的情節也要“一波三折”,切忌平鋪直敍,情節單一。為增強故事的生動性、趣味性以及可讀性,因此在列提綱時,要構思如何讓情節“一波三折”,突出一個“巧”字。在列提綱時,可以通過“n”型或“w”型來構造情節,如字母的起筆處代表故事起因,落筆處代表故事的結局,中間部分則代表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學生在列提綱時,便要想象在交接點處設計怎樣的情節,最後使故事情節達到一波三折。

如在這節課上,學生列提綱時,我是這樣引導學生的:如何體現啄木鳥哈尼的“智鬥”呢?可能經過哪幾次失敗呢?最後又是如何成功“擊退”“光頭強”二號的呢?經過一點撥,學生在列提綱時自然就有了思路。而這,恰恰能夠體現故事的一波三折之處,也是故事扣人心絃之處。

現場創編故事最重要的一個特點在於現場講述故事,因此,單單有好的提綱還不行,還必須通過自己聲情並茂的語言來講述。所以,在講述故事的時候,要學會聲情並茂、入情入境入味地講述,即一人扮演多個角色,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模仿故事主人公的説話、動作、神態等等,只有入情入境地講述,才會使故事聽起來有滋有味。

如在這節課上,學生現場講述時,能運用手勢模仿啄木鳥哈尼,用誇張的動作模仿“光頭強”二號伐木時的情節,以及啄木鳥哈尼與“光頭強”二號的對話,學生模仿地惟妙惟肖,這一切無不增強了故事的感染力,也給聽眾帶來視覺上的衝擊。

如果説一個生動的故事就是一座漂亮的房子的話,那麼,富有啟發的結尾就是那美麗的屋頂,會給聽眾留下深刻的印象,現場創編故事亦是如此。一般情況下,學生在故事結尾時,一定要含蓄,以此昇華故事的主題,但不可説的太直接,否則會給聽眾留下説教的感覺,進而影響故事的完美性。

我班有一位同學的故事結尾是這樣子的:至從啄木鳥哈尼擊退“光頭強”二號以後,“光頭強”二號經常夢見哈尼那鋒利的喙兒,而鳥兒的歌唱聲又和往日一樣,經常回蕩在整個森林之中……

這樣的結尾,既使聽眾認識到破壞森林行為必將受到懲罰,又感受到了保護環境的意義所在,結尾既含蓄,又昇華了保護生態環境這個主題。

現場創編故事不僅僅可以使學生的口語得到鍛鍊,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在創編故事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善於觀察和想象的能力,給學生終生髮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總之,在習作教學時,既要重視常規作文的訓練,又要撐起習作教學的另半邊天——現場創編故事。

習作教學心得體會7篇 磨礪文字之路——我的習作教學心得與體會 第2張

第2篇

前些日子,我校張主任叫我看了看教研室下發的關於語文教師讀書的必讀目錄 ,當我看到《國小語文教學內容指要——寫話習作》這本書之後,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我想,我一定要好好把這本書讀完。因為我覺得自己在寫作教學方面一無所知,從來就是憑着感覺和自己的思緒上課,而根本不知道如何進行有效地寫作教學。

通過讀這本書,我覺得自己的教學有了思路,有了方向,更有了明確的好方法。

以前我的常規寫作教學就是根據語文書綜合學習裏的寫作要求來讓學生們先簡單的自己寫,然後再簡單地評一評優秀作文,然後再讓學生寫這樣的教學套路,以致我發現,學生們一到上作文課就央求我説道,老師別上作文課了唄。我在想,語文課,最重要的一項基本技能就是寫作,寫作關係到學生語文成績及語文素養的高低,甚至很有可能決定着學生以後語文學習的發展,或許到未來的社會,擁有一項較好的寫作功底會直接關係到孩子一生的成長髮展,如此重要的寫作課,竟然令我的學生們如此反感,是多麼的不幸和悲哀啊!因此,為了學生將來的更好的發展,我想,我必須好好改進自己的寫作教學,讓學生們都能愛寫作,會寫作,寫得多,寫得好!於是,《國小語文教學內容指要----寫話習作》正恰逢時候的為我指點這方面的迷津,讓我在寫話教學中痛飲一泓清泉,暢快淋漓地享受着吳中豪老師的涓涓指導。

這本書共分三大部分,第一大部分是語文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第二大部分是國小1_6年級寫話、習作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第三大部分是教學內容解説和教學建議。從三大部分中我們看出了語文教學的幾個重要方面,使我們對語文教學有個全面整體的瞭解和認識。

第一大部分國小語文教學目標又從漢語、閲讀、寫話、習作等方面分別闡述,內容具體全面。

第二大部分向我們介紹了國小階段不同年級的寫話習作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這為我們各個年級的寫作教學提供了明確具體的參考。

而我認為對我最有指點價值的則是第三大部分,即各種各樣的教學內容解説和教學建議。

比如,寫話部分共包括用一句話寫自己觀察到的事、觀察簡單的圖畫寫一句話、用幾句話寫出自己的觀察到的事、用幾句話介紹自己感興趣的閲讀材料等幾方面。

從以上寫話教學建議中我發現,原來寫作並不是長篇大論,要寫很多很多的字,我們教學上不能上來就給學生規定要寫很多很多的字的作文,我們要從一句話開始慢慢引導學生進行寫作。看到這裏我欣喜若狂,寫一句話,多麼簡單啊,這樣學生們就不會用愁眉苦臉地來寫作了。於是我開始讓學生們嘗試着先少寫些內容,看到什麼,想到什麼,或想説什麼,都可以從一句話寫作開始。 我發現,這是個突破性地轉變,原來的死氣沉沉的作文課竟然充滿了無數生機和活力,我看到了學生們發自內心的高興和熱愛。他們高興原來作文是如此簡單,他們熱愛原來寫作可以如此暢快淋漓地抒發着自己的愛憎情感,就這樣,我的學生們開始愛上寫作,把寫作看成自己的知心朋友一般,遇到事情就寫下來,寫完之後感到如此輕鬆和愉悦!

當學生愛寫作了之後,我們開始嘗試着段落寫作。根據吳老師的建議,我在寫作教學中向學生們教授了幾點寫段落的寫作順序,比如按事情發展順序寫,按時間順序寫,按方位順序寫,按事物的幾個方面寫,按先總後分的順序寫,按先概括後具體的順序寫等等。

我們練着寫段落就從描述自己身邊最熟悉的內容開始,就這樣,我發現原來每個孩子都是出色的小作家,他們寫出來的內容甚至不左於課文中的內容。

就這樣六年級的學生,不管原來語文基礎多麼差的都會嘗試着自己寫出一大片段落來。我想這些進步都是吳中豪老師指點的,都是讀了《國小語文教學內容指要——寫話習作》中給我的啟示,因此,我要感謝這本書,給我的語文寫作教學指明瞭方向,同時還要感謝教育局的有關領導,激勵着我在語文寫作教學中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當學生們都愛寫作,會寫些內容的時候,我就開始教授學生寫各種文體的文章,最好寫的是一件事,然後接着讓學生們嘗試寫一個人,寫一處景物,最能看出寫作水平的就是寫景散文,學生運用上一定的寫作順序,並加上很多的修辭手法,當我看到學生的寫好的作品時,我不禁為學生精彩的寫作而喝彩,原來,寫好一篇文章也是如此簡單!

後來我教授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以及編寫寫作提綱,重點學習如何描寫人物,描寫環境場面,如何編故事,寫讀後感,寫通知,寫發言稿,如何修改自己的寫作,如何運用正確的修改符號進行修改等等。

總之,我從這本書中獲取了很多有關寫作教學方面的好方法,並將這些好方法教授給我的學生們,使我的學生們受益匪淺,而從這本書中我學到的還有很多很多,以上的這些內容遠遠表達不了我對這本書的熱愛與感激之情,我只能強烈地抑制住自己滿心的感激和歡喜之情,大聲喊一句:感謝《國小語文教學內容指要——寫話習作》這本書!感謝吳中豪老師!感謝有關教育局的領導!感謝你們使我在寫作教學中不斷進步,更使我的學生們愛上寫作,與寫作結下不解之緣!

第3篇

作文是一種複雜的言語技能活動。一堂成功的作文課,必須遵循兩個規律:一是作文的規律,二是學生學習的規律。

如何讓學生學會寫作,並喜歡上寫作。王先雲和蔡海花兩位專家都做了詳細的闡述。聽了他的講解,我感覺如同新鮮的空氣沁人心脾,又好似明媚的陽光射入心靈深處,讓我久久感動。王校長指導學生把句子要寫具體、生動些。要求學生把陳述句變成描寫的句子。如:動作+比喻;動作+語言+神態;神態+比喻。多感官表達,把句子寫出層次。特別是蔡海花老師運用各種遊戲引導學生喜歡上寫作文,讓我耳目一新。兩位專家都指出課外閲讀也是十分重要的。想起我平時教一年級的學生,每天早晨都會利用十分鐘帶學生讀故事或詩文。講台上堆滿課外書,當然,這些書大多數是圖文並茂的書本。這樣才能吸引學生主動去閲讀。孩子們經常搶着讀自己喜歡的書。看來我是作對了。但在寫作方面對學生的指導,我做得還不夠,應向各位專家多多學習。對於低年級的學生寫話,我一定注意以下三點:

1、低要求。低年級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尤其是書面表達能力很低,處於“學步”階段。老師必須放低對學生的要求,要樂於寫就好;

3、養習慣。從起步學寫話的開始就要注意一些習慣的培養。

第4篇

一、教學中堅持以人為本,調動學生的學習慾望和積極性

一方面,國小語文教師應該把作文作為一個重要的教學課程,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傳授學生寫作的技巧,在實際生活中更要關注孩子的成長,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創新寫作方法。另一方面,教師需要依據學生的興趣來設計教學任務,比如,在人教版國小三年級上冊的一篇作文寫作課中,作文題目是《我的課餘生活》,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推薦一個代表發言,總結大家的討論結果,講述自己的課餘愛好、生活興趣。然後把這些語言整理成文,這不僅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增強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也活躍了課堂氣氛,還增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

二、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從現實生活中提煉寫作素材

任何寫作活動都來自於現實生活,要想寫出好的文章,鍛鍊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要鼓勵學生觀察生活,從現實生活中提煉寫作素材。比如,教師可以增設閲讀課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古代的詩詞、文化、成語,包括具有地方特色的風俗習慣等。教師還要鼓勵學生閲讀中國的優秀文學作品,這不僅可以積累一定的寫作素材,還可以學習其中的寫作方法。在寫作技巧方面,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到風景區春遊,進行對景色的寫作,教師講解一種花,讓學生用排比、比喻、擬人、誇張的`手法對這種花進行描述,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提高寫作技巧,還可以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可謂一舉多得。

三、加大語文作文訓練,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作文水平的訓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訂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循序漸進,有計劃、有步驟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一方面,教師給學生安排的訓練題目宜少不宜多,要注重題目的質量和訓練效果。另一方面,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自主訓練,寫完作文後,自己修改,自己評價,然後教師在此基礎上再進行修改和評價。教師應

第5篇

9月19日至20日,我在桂林市體育館參加了廣西第xx屆國小習作和口語交際教學觀摩研討會。4節習作指導課、3節習作講評課、2節口語交際課、9節課的執教老師,為與會者獻上了風格各異、活潑生動的課堂場景;陸雲主任以及其他專家的引領,則從理論的高度和操作的層面上提出了習作教學的“本然”、有效性、研究與評價方法,為大家指點迷津、解決困惑。現在,我結合上課教師的實際課堂教學談談自己的幾點淺顯體會。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國小生作文是反映生活的練筆,是初步地用文字反映對生活的積累。生活是一部無字書、萬花筒、展覽館,其間有豐富多彩的寫作資源。因此,學生習作必須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

這次習作和口語交際研討課,老師們都能緊扣孩子們的生活實際選材,如《祕密》、《聽一聽快樂音符——聲音的觀察描寫》、《場面描寫》、《……老師》、《聽不到的的話》、《你説我猜》,這些習作和口語交際的選材走進學生的生活,是學生親身經歷的事、學生生活中的場景。學生有話可説,有切實的體驗,有真實、自由表達的廣闊空間。

好的學習方法是學生寫好文章的金鑰匙。此次活動,很多執教老師在習作方法的指導上都做得很出色。

良好的教學情境,對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開啟學生思維起着重要作用。

如《聽不到的話》一課,上課伊始,老師先播放課件,把學生帶入其中,為下面觀察、認識、描述、思考“聽不到的話”做了很好的鋪墊。《場面描寫》一課,巧妙地以遊戲為線索,營造氛圍,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學生在老師精心創設的情景中,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聽一聽快樂音符——聲音的觀察描寫》一課,用播放各種聲音的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鼓勵學生傾聽聲音,展開大膽、獨特的想象,讓學生樂於接受,主動表達。

調動學生生活積累,培養創新的品質,寫出個性,是我們研究的重點與習作教學的追求。張永紅老師的課,在這方面進行了探索。他利用多媒體,出示了《開國大典》、《緊急集合》的片段,以此打開學生思路,引發表達慾望,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盧瑩老師通過句子補充訓練、學生髮言交流等手段,讓學生把平時收集的各種資料和信息相互交流,共同啟發,幫助學生打開選材思路,有了這一基礎,學生的思維活躍,寫(説)出自己獨特的感受,避免千篇一律現象的發生。

懂得寫作的人都知道:“好文章是改出來的,不是寫出來的。”對學生的作文也同樣如此,“改”文章的主體應該是學生。《新課程標準》裏明確指出,讓學生“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這次研討會上的名師都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評改能力,教給學生一定的評改方法。在完成作文後,教師都注意了讓學生進行反覆“讀改”。通過讀改發現一些基本問題,如:漏字、語句不通順等問題進行修改,並進行簡單的潤飾,使文章錦上添花,更加完美。名師們不但注意讓學生自評自改、而且注重讓學生互相評改、老師的指導評改。評改時注重展示了全面優秀的習作,展示習作中閃光的詞句段。學生的習作不僅可以打100分,甚至可以超過100分。

每個學生由於個體差異的不同,對成功的體驗也不同,對於優等生,他成功的體驗可能是一次優秀的作業成績,或者是“三好”學生的榮譽,對於學困生,他成功的體驗可能是老師一次不經意的表揚,或是作業本上一句讚美的語言。因此,教師應對每個學生每一點成功都給予表揚和肯定,時時處處激勵他們。這樣,既有利於學生個性的發展,又使學生在體驗成功的同時產生無窮的力量,這種力量正是創新的原動力。在這些課上,這些老師們也是這樣做的,他們知道好的學生是誇出來的,但他們對學生的誇獎,絕對不是阿諛奉承,而是發自於內心的。例如:潘老師讓學生點評,學生一時緊張忘詞,老師説:“等待也是一種美麗。”讓學生不再着急、緊張,慢慢回憶。另一個學生髮現了學生作文的詞語用得好,張老師又是這樣鼓勵他的:“你有敏鋭的目光,善於發現同學的優點。”還有學生説他喜歡同學的描述層次清楚時,鍾老師讚美他説:“你真是太能幹了,連文章結構都看出來了。”還有一個學生説自己猜出是哪位學生的原因,鍾老師誇獎他:“你真是善觀察、細心的孩子。”……正是由於老師們的發自內心的讚美課堂使氣氛活躍起來,學生才能積極參與教學中的思維創造活動,才能與教師一起把課堂教學搞得有聲有色,共同創造出良好的教學效果。

通過這次學習,使我受益匪淺。我看到了國內優秀教師上課的風采,江浙、香港地區的教育改革走在全國的前面,他們的課堂教學充滿着人文主義思想,課堂氣氛民主、和諧,師生關係平等、融洽,教師具有很強親和力。上課的教師綜合素質高,應變能力強,教學中善於引導學生學習,能夠耐心地傾聽學生的回答,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用心去體驗學生的喜怒哀樂,及時地傳遞自己的感情。而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表現非常出色,常常有許多老師預想不到的回答,使得課堂教學異彩紛呈,高潮不斷。教學是真正地把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有更多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間,而教師只是教學的組織者、參與者。

這正是新課程標準對我們的教學改革提出的要求的具體表現,也是我們每一位老師在今後教學工作中所要追求的目標,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我們要轉變教育觀念,大膽進行教學改革,漸漸地縮小自己與國內優秀教師的距離。

第6篇

習作一直是語文老師的頭等難事,花費了極大地時間和精力,可有時卻很難得到相應的回報,因此,老師怕教,學生也普遍存在着“習作焦慮症”。針對學生習作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培訓視頻的觀看,本人有這樣幾點思考。

一、讓學生融入生活,給學生創造生活,讓習作成為有源之本。

作文是一個從口頭表達到書我面表述的過程。有許多孩子也許口頭語言很不錯,但落實到書面卻出現無話可説,習作七拼八湊,語言匱乏。也許是我們教師指導習作時,讓學生遠離了豐富多彩的習作源泉——生活;也許是我們在要求上有所侷限,習作思路被教者所匡定,學生還沒有來得及有自己充分的思考,教者就“及時”作指導,這樣使學生在習作時都努力體現教者的思路,表達出教者的理解,學生作文成為敷衍老師的一種學業負擔,作文為老師而作,為紀律而作,老師成了作文的唯一閲讀者,言為心聲的作文不得不出自於強迫!導致的結果是學生不喜歡作文,害怕作文!。

我們應該多聽聽孩子內心的聲音,走進去才能和孩子親切對話,讓習作教學成為師生積極的生命互動,讓學生“寫自己想説的話”,“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自信”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儘可能做到“童言無忌”、“寬容童言”、“呵護童真”,切實把習作的目標降到應有的程度。提倡在習作教學中,“兒童語言無禁區”!“兒童表達無禁區”!“習作內容無禁區”!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自己感興趣的人和事,用自己的語言自由抒發、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和內心體驗。只有降低了習作教學的門檻,學生的思想才能得到解放,學生的想象才能真正放飛,學生的語言才會充滿靈性,學生的個性和才情才會得以彰顯。

大千世界為學生習作提供了無盡的學習資源。我積極為孩子創造感受生活、豐富人生體驗的條件和機會:在河邊草地上打滾;捏泥團;用麪粉捏小玩意兒;用花瓣製作香水;在窗台上種水仙;用硬紙板做面具;用沙子堆城堡;爬樹;用手和腳作畫;自己搞一次野餐:用顏料在臉上畫鬼臉;用沙子“埋人”;做麪包;堆雪人;創作一個泥雕;養小動物;採草莓;玩丟棍棒遊戲;能認出5種以上的鳥類;捉小蟲子;做一個風箏並放上天;用草和小樹枝搭一個“窩”;在公園找10種不同的葉子;種菜;為父母做早飯;和別人小小地打一架……

這些事情,對於一個國小生來説是非常有意義的,它既可以充實孩子的課餘生活,又可以豐富孩子的情感體驗,還可以使孩子增長知識、培養能力、開發智力、開闊視野。現在的孩子整天與電視、電腦、遊戲相伴,與考試同行,遠離了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只知道院子裏高牆上四角的天空”。學生做了這些事後,我們把這些事全部拿來放在課堂上,引導他們回憶曾經做過的事、是怎麼做的,這些生動有趣的生活畫面必然會像電影一樣湧入學生眼前,寫起文章來就會有真情地流淌。

因此我們要走進孩子的童心世界,引導孩子融入到多彩的生活之中,“快樂着孩子的快樂,悲傷着孩子的悲傷”。和孩子們一起去感受生活的快樂,去品味生活的豐富,去積澱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生活充實,語言表達才有源頭,“才會表白出、抒發出真實的深厚的情思來”。

二、變“重寫輕改”為“寫改並重”,提高自改能力。

平時教學中,我常有這樣的認識:提高作文能力,要靠“多練”,而“多練”就是“多寫”,忽視了“多練”也包括“多改”。於是讓學生大量地練習寫文章,尤其到了畢業班,學生習作的負擔更是不堪之重。與此同時,由於騰不出時間與精力加以批、評,只好簡單瀏覽一下,打個分數;或是讓“學習好的學生代為批改”;或是乾脆置之不理。習作中的問題,因沒有得到教師的及時指導,便不斷重現於習作之中,習作水平與質量得不到應有的提高,訓練效果事倍功半。

我們可以減少一些寫作的負擔,變“重寫輕改”為“寫改並重”,提高學生的自改能力,從而達到在自改中提升習作能力。

國小生剛剛開始自改習作,往往無從下手。在講評課中,我首先教學生學習獨立修改,做到“三讀三改”:第一遍默讀,看看文章是否符合本次習作的要求,調整順序,充實內容;第二遍輕聲讀,改正明顯的病句和錯別字;第三遍放聲讀,進一步調換、修正詞句或認真謄寫。

限於習作水平,學生往往對自己的文章已形成定勢思維,找不出毛病來,此時可採用在小組中互評互改。第一步是每個人都要談一談自己文章的構思以及自己初次修改了些什麼;第二步是讀一讀自己的文章,請小組同學評議、啟發、補充;第三步是自己結合小組的好意見再次修改;第四步是小組交換後互相閲讀、修改、寫意見;第五步是學生閲讀同學提的修改意見。寫下自己的看法;第六步是上交老師評改,在互評互改中不斷提高自改習作的能力。

三、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特點,不隨意拔高要求,人為提高要求。

國小生限於自身的年齡特點,身心發展還很不健全,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把身邊發生的事表述清楚就不錯了。可在實際教學中,因為領導的要求、家長的期望,卻常常出現隨意拔高要求,人為提高要求的現象:一二年級就要求作文;三年級的片斷練習變成篇章練習,字數也提高到300字左右;用高年級習作的要求來指導中年級習作……

習作的目的是什麼呢?不是為了應試,不是為了成為文學家,而是表達個人思想的需要,抒發自己內心情感的需要。如果我們不能顧及孩子習作是內心的需要而一味提高要求,孩子怎麼敢提起那杆沉重的筆來抒寫自己稚嫩的心? 人的身心發展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由量變到質變的連續不斷的發展過程,因此國小生作文與成人寫作是有區別的。國小生作文是習作,習作不同於創作;習與創之別,習作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習寫作,雖然要求學生自能作文,那也是在教師指導下不斷克服困難,不斷提高,逐步達到自能作文的目的,千萬不能“拔苗助長”、“陵節而施”。

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在教學教材提供的習作素材時,往往尊重學生的主體感受,在學生實在沒這方面的感受時,允許學生寫相應體裁的的有感觸的事情,而在批改時也是同樣要求,絕不有意壓制。對學生習作的字數也沒有統一之規,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但不允許無病呻吟,更不允許“假大空”的出現。在這樣的要求下,學生基本能做到有感而發,且並未失去對習作的興趣,習作雖不見特別優秀之作,但也能像模像樣。

第7篇

閲讀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閲讀能力是指學生積極涉獵書海,不斷接受文化薰陶,主動培養審美情趣,為作文大量儲備知識的能力。一個學生缺乏閲讀能力或者説這種能力低下,知識心理就發育不全,很難激發作文興趣。大文學家杜甫曾深有體會地説:“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一個人如果生活經驗欠缺,書本知識貧乏,寫作時必然腹空筆澀。茅盾先生曾説:“一個作家閲讀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領會其構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處,並且每讀一遍會有新的心得,這就意味着他的欣賞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賞力的步步提高反過來會提高表現能力。”。實踐告訴我們,大量閲讀古今中外文學名著,閲讀其他相關書籍。既可以繼續擴大學生的生活視野,擴寬知識面,又可以引發學生的寫作慾望,提高鑑賞能力,還可以逐步豐富他們的語言、詞彙、寫作素材,領會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規律。“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國小生閲讀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是一項時間長,見效相對緩慢的工作,需要師生雙方的長期共同合作,積極參與。教師要有耐心和毅力來培養我們的學生。

作文也像語文基礎知識、閲讀一樣需要積累,比如好詞、句、精彩片段等。

根據課文內容來積累。“重視文本”也是新課標的要求,而且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出現“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摘抄中積累材料。如果學生能掌握一些好詞佳句就為寫作做好了鋪墊,能夠讓他們有詞可用、有話可説。

通過寫日記來積累。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由於日記的內容很廣,可寫昕到的、可寫看到的、也可寫想到的。總之,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可無拘無柬地表達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能夠寫真實的事情。

國小語文教材是以培養和發展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為中心,以培養自學自得、自作自改的能力為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達到大面積提高國小生聽説讀寫的能力為目的。這是新時期素質教育的體現,指出了作文的能力培訓的一條途徑。“自改”作文,既能培養學生的自學精神,又能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在多年的國小語文作文教學中,筆者一直嘗試讓學生參與作文評改。學生把自己的作文看幾遍,通讀幾遍後,看它是否順口,以發現錯漏之處,並自己進行修改,以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頭痛於作文的學生,則是作文還提不起他們的興趣。興趣是寫好作文的起點。作文教學要取得一定成效,語文教師必須千方百計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變被動學寫為主動學寫,逐步使他們樂寫。

以上幾點,既相對獨立,又相互依賴,相互制約。只要我們切實抓好各個環節,努力創造條件,在實踐中加強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就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hk/redian/qitawenan/3x666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