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其他文案 >

高一社會實踐總結5篇 高一社會實踐:超越困境,追求成長的點滴收穫

高一社會實踐總結5篇 高一社會實踐:超越困境,追求成長的點滴收穫

高一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的教育形式。通過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學生可以深入瞭解社會和行業,培養自我意識和責任感,並促進與社會的緊密聯繫。在這段文章中,我們將會對高一社會實踐活動進行總結和探討。

高一社會實踐總結5篇 高一社會實踐:超越困境,追求成長的點滴收穫

第1篇

母親很希望出門去做生意,看着叔叔、阿姨們的景況,覺得總比在家裏做手工強,但苦於不懂算術。恰逢新婚的姐姐住在汕頭杏花街附近。於是,我放下行李的隔天早上就跟母親把大包小包的柿餅、青橄欖等搬上了汕頭班車。

一個多鐘的車程,讓母親平日裏不得空閒的雙手安安靜靜地躺在我眼前,給了我一次細細端詳的機會。雙手比臉龐更殘忍地“出賣”了他們的主人,他們讓人赤裸裸地讀透了他/她的生活。母親的雙手像把直逼胸口的利刃,比鬢角的根根白髮更刺痛我的心。

從學校回到家的下午,最先看見的是蹲坐在門口收拾柴火的母親。調皮的樹枝偏生出許多枝杈,但母親動作麻利。不知道是即使使猛力,枝杈也不傷人,還是母親的雙手不怕疼痛。可是,心理學老師説過,人唯一不能適應的知覺就是痛覺。

他們後來告訴了我,不是枝杈不傷人,因為一道道傷痕還很固執地存在。

到姐姐家了。母親問過她的身體狀況後,便包裝柿餅,然後,讓姐姐帶她上杏花街去。難道做生意就讓母親那麼着迷,那麼迫不及待?

正當下午兩點左右,街上行人少,沉沉的擔子一直壓在母親的肩上。因為姐姐説,大部分地方都有固定的攤位,不能佔他們的地兒。母親就不肯歇息地往前。終於,碰到了一位擺地攤賣襯衫的阿姨,她很熱心,姐姐跟她買過兩件,之後見着姐姐買菜路過都會主動打招呼。知道了是母親要學做生意,就立刻招呼着擺在她旁邊就好,就不用辛苦找位置也不要交租了。算是出門遇貴人吧,真擔心母親得天天挑着一大擔子東西東奔西走地叫賣。

放下擔子,幫着母親把東西擺開。可是,等了老半天,才有一位大嬸停下來瞧了瞧。母親趕緊説道:“大姐,看一下,這柿餅是自己做的,很好吃的!”見她還猶豫,我心急了,忙説:“要不,您先嚐嘗,覺得好吃再買!”終於,有了第一個客人。漸漸到了晚飯時間,上街的人多了,一個下午下來也總的收入了六十幾塊。這讓母親和我首先嚐到了甜頭。

但,畢竟萬事開頭難,我們是新到的,而一條街下來更是不少於七家是跟我們做的同樣生意的。接下來的幾天,我們早出晚歸,中午也沒有休息,吹着寒風,但每天的收入怎麼也超不過一百塊。傍晚,看着母親挑着還是沉沉的擔子走出街、過天橋、上樓梯、回家,明明辛苦卻不讓我提一些,説不累。我每每都在身後默默留淚。這沉重的背影,收服了我所有的害羞、高傲、懶惰和無知。

母親用的是我為此準備的袖珍秤。每逢有人質疑它的準確度的時候,母親總會指着我説:“這是我女兒從廣州買回來的,很準的!”此時此刻,我心裏不再有它,只是微笑着道:“這秤小是小,但一定準的',您放心!”

五六天後,生意還是差不多,但偶爾的回頭客,讓母親和我十分高興,讓我們看到了希望。所以,即使天氣越來越冷,我們還是堅持了下來。生怕寒冷的風傷得母親的雙手更重,我們要給她買雙手套,母親怎麼也不肯,但是,母親知道我喜歡吃牛肉丸,賺了一天的錢就幾乎全部用去買了;見到姐姐家裏洗潔精沒了,買了;曉得姐姐有孕胃口不好,看見白果,買了……姐姐説:“媽,這些不用你買,你這樣還做生意幹什麼呢?”但是,我覺得,母親是開心的!

這一次,我學到的,不僅是粗淺的生意經和另一番為人之道,它使我更深地體會了母親的關愛和辛苦,讓我更珍惜父母的血汗錢,給了我更強的努力的動力!

高一社會實踐總結5篇 高一社會實踐:超越困境,追求成長的點滴收穫 第2張

第2篇

這次的社會實踐活動,我來到了蘇州市圖書館做志願者。因為我只有一個人,因此工作人員給我安排了比較輕鬆的工作——去兒童館做一些義工。兒童館在蘇州市圖書館的一個角落裏,需要穿過一條長廊。我一開始不認識路,還是在諮詢了一個警衞之後才找到了兒童館。

雖然是暑假,但是或許是因為天氣炎熱的原因以及我來做義工的時間原因,兒童館裏已在的讀者並不是很多。並且兒童館本身也並不是非常大,因此我從踏入兒童館到完成所有工作出館,一共只持續了大半天左右。

我的工作大致包括了以下幾點:1.將兒童館中書架上擺錯位臵的書籍整理好並將其擺回原處。2.將同一種類的書(以及同一書的不同版本)按照標籤擺放到一起。3.幫助前來的讀者找到他們想要閲讀的書,並在他們不準備借閲的時候提醒他們原地放回並把已經放錯位臵的書放回原位。4.將前來還書的讀者還來的書放回原位。

這些工作都不算很難,但是都相當瑣碎,需要十分細心才可以做好。我在開始的時候也犯了一些錯誤,但是在及時改正之後還是將工作較好地完成了。首先是將兒童館中書架上擺錯位臵的書籍整理好並將其擺回原處這項工作。有可能因為兒童館前來借閲的讀者大多是年齡較小的孩子,因此兒童館中原先的書籍擺放得有一點混亂。但是每一本書都貼上了標籤,並且書架上全都有標籤提示,再加上兒童館的書籍大多色彩鮮豔醒目,我雖然花了一定的時間,但還是較好地完成了這項任務。我是按照書架來理書的。首先將一個書架上不屬於這個書架的.書籍按照標籤一本本整理排好,然後將不屬於這個書架的書籍放在一起。在整理好書架上的書之後再按照標籤粗略地擺放進其他的書架裏。後來我知道,我這個方法並不是最好的,因為要抱着書在書架裏來回走動,比較耗費體力。但是好在擺放錯書架的書總體上並不是很多,再加上兒童館有空調,因此我雖然採取了較為繁瑣的辦法,但是依然並不是很累,而且並沒有耗費太多的時間就完成了這一項工作。因為我到館較早,因此在我整理書籍並且完成此項工作的時候兒童館裏的讀者並不是特別多。這也給我的工作間接提供了一定的方便。

在完成這項工作的同時,我也完成了“將同一種類的書(以及同一書的不同版本)按照標籤擺放到一起”這項工作。圖書館的書確實很多,即使是較為偏僻小巧的兒童館也不例外。或許正是因為這樣,同一本書也大都有着三到四本不同版本甚至同一版本(或許是為了方便多人借閲吧)。第二項工作比第一項工作的工作量稍小,但卻需要更為細心才可以漂亮地完成。我在整理的時候同樣犯了一些錯誤。比如像忽略了一些擺錯方位的書以及將錯誤的書擺在了一起之流。但是我在完成之後又細心檢查了一遍,因此把九成以上的錯誤都糾正了過來。即使在第一項基本完成的情況下,第二項的工作也耗費了我大半個小時的時間,並且比較消耗心力(因為每一本書的書名都要仔細看)。

最為耗費時間和瑣碎的則是“幫助前來的讀者找到他們想要閲讀的書,並在他們不準備借閲的時候提醒他們原地放回並把已經放錯位臵的書放回原位”的工作。因為來圖書館看書的幾乎都是青少年和小孩子,因此找不到書的讀者很多。當然也有一部分的讀者並沒有明顯的目標,只是在隨手拿了書之後就靠着書架或者坐在地上翻閲。兒童館的書架最右邊有幾排座椅,因此我大都會建議他們去座椅上坐着看,然後再把看完的書放回原處。

在此之間,我也與一些獨自來閲讀書籍的小讀者們進行了交談。他們很多都是因為暑假裏父母監護人都要工作,因此由父母接送或者自行坐公交車(大多是

國小生)來圖書館讀書。我認為他們父母的這種做法有利於孩子在父母不在的時候有事可幹,有地可去,不會在家裏沉溺於網絡,有利於孩子的視力保護和見識廣泛程度,有利於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生活和照顧自己的能力,同時也有利於孩子從小培養閲讀興趣並且積累一些知識。因此我個人對這些小讀者父母的做法還是比較贊同和支持的。

“提醒他們原地放回並把已經放錯位臵的書放回原位”這一項工作是四項工作中最簡單的一項。這一項工作的工作量相當少,因為我只需要提醒一下很小一部分的讀者就可以了。大部分的讀者都會在被我提醒之後注意將手中的書放回原位。而更多的讀者則會自發地把書放回它們本來所在的地方。同時,“將前來還書的讀者還來的書放回原位”也同樣不難。因為幾乎在放還每一本書的時候,我都只需要看標籤放還就可以了。而且前來還書的讀者並不很多,所以工作量同樣不大。

我認為這一次社會實踐活動給了我很大啟迪。它讓我在知道工作的艱辛(雖然我的工作依然相對簡單)的同時感受到了幫助他人的快樂。同時,它也讓我積攢了一部分工作經驗,知道了即使在再簡單的工作中,細心,專心和耐心都是必不可少的。同時,這一次的社會實踐活動也讓我更加懂得了如何和別人溝通,如何善意地提醒和規勸他人,如何用最快捷輕鬆的方法完成繁瑣的工作……這一次的社會實踐活動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

在工作和汗水中收穫處事能力和溝通技能……這個暑假,因為這個簡單普通但又不同尋常的實踐活動而變得意義非凡。

第3篇

尊老愛幼自古以來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加強我們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努力營造社會和諧的良好氛圍,去年寒假的社會實踐活動我選擇去了鎮裏的敬老院看望並照顧那裏的孤寡老人。

在許多人眼裏,敬老院是孤寡老人棲息之所,而現在許多子女成羣的老人們也主動進去敬老院。裏面有許多老人以前都有值得驕傲和讓人敬佩的職業,如:軍人、教師、幹部等!他們選擇敬老院,有的是因為子女工作忙,家裏樓層高,沒人陪自己聊天而感覺生活寂寞;有的是因為在這裏與同齡人朝夕相處,擁有共同的興趣,相近的人生觀念和相似的人生態度,讓他們更能感受到夕陽無限好的生活樂趣。拒老人進入敬老院時辦理的手續來看,有50%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所以才來到敬老院,在這裏有專門的人手負責照顧他們,他們的飲食都是根據老人們的需要,並且每個人每月還有一定的補助金!

每週日的下午,老人們都會聚集到敬老院內的一個禮堂裏,並且有代表到台上提出在生活上遇到的困難,以及老人們的需要,且在某段時間內發放老人們的生活必須品,還將老人們所喜愛的菜列出,再投票決定本週的菜譜,在此同時,發放生活費!

老人們一看到冒着寒冷趕來看望他們的學生,立刻關心起來,拉着我的手噓寒問暖,十分關心我各方面的情況,體現出了老一輩對年輕一代殷切的希望和關懷,還有一些老人們也是高興的合不攏嘴,與我分享自己當年的“金戈鐵馬萬户候”的戰爭歲月,還與我聊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而我也很關切地詢問了老人們的身體狀況和生活情況,並與他們聊起了家常,幫助他們打掃衞生,很快就融入其中,老人們都感慨的説,正是國家的各種福利和黨的政策才能像今天這樣無憂無慮的安享晚年的生活,更多的老人表示同學的到來為他們平淡的生活增添了生機和樂趣,我並沒有因為寒冷的天氣而埋怨一句,取而代之的是滿腔熱情,因為這次看似普通的活動中實際上藴涵了巨大的人性價值和人文關懷,它是一種美德,更是老人與大學生之間心與心的交流與溝通,而平時嬌生慣養的我,走出校園來到社會,走進老人,把老人當作朋友一樣聊天,聽老人們過去的事蹟是如此的着迷,我還又跑到外面的小賣部給老人買東西,雖然來的時候給老人們帶來了些水果、點心,可那些是遠遠不夠的,於是,我又用我的零花錢為老人買東西來表達我的心意,從早上到中午12點,走了部分老人的房間並且慰問了老人們,到了老人吃飯的時間,我就跟着那裏負責分飯的管理員一起幫助老人們進行就餐,有的老人就餐不方便,需要喂才行。這時我主動給老人餵飯,雖然笨手,但見到老人們開心的笑臉就心滿意足了。我感覺到了一家人似的其樂無窮。大多數老人在這裏過的很開心,他們有時在房間過樓下的廣場看電視或者鍛鍊身體,因此,老人們在這裏可以算是晚年安康了!

在這實踐過程中,我不僅為老人們做了些日常的事,也經常和他們瞭解他們的內心世界,以此進一步增進感情。通過與老人們的聊天,使我明白了很多,明白了他們過去的經歷,明白了他們的辛勞,明白了他們對兒女的`期盼,更明白了他們對我們後輩的希望…

在活動中有一位老人給我印象很深刻,我叫他陳爺爺,是名老紅軍,我來到這位老人的房間,等候在門口的阿姨去和老人説了聲,我便健步迎上去用雙手攙扶着老人,跟他做介紹:“我是一名大一的學生,今天來看看您。”年近九旬高齡的他,慈眉善目,顯得十分和藹可親。他笑着説:“好!好!”並點頭歡迎,在房間我仔細打量一番,在牀的旁邊有個寫字枱,上面擺着幾個水杯,牆壁上掛着一副“毛主席萬歲,萬歲”的行書字,字體顯得蒼勁有力,落款有點模糊不清了,靠近門口有一張舊的滕椅,估計老人平時常坐的,我把老人扶到椅子上坐下,聽着老人跟我講他過去的故事。當我們説起長征的事時,老人眼裏泛出了淚花你他説:“過去的長征很艱苦啊!現在年輕人還沒有經歷過這樣艱苦的鍛鍊。”老人為自己是員而感到驕傲。他説:“如果沒有就沒有現在的中國,就沒有可以讓老人安度晚年的國和家。”老人説完後,我不禁從心裏感到敬佩。當我問老人作為員認為當時長征最重要的是什麼?時,使我驚訝的是:老人居然毫不猶豫的説了四條:不怕犧牲;艱苦奮鬥;官兵團結;關心羣眾!…就這樣和老人聊了好幾個小時!

那些曾幾何時擁有我們同樣夢想的老人們,他們也年輕過,我回家的時候和過來的時候擁有着兩種截然不同的心境。同樣,在敬老院裏還有很多事情值得我們回憶!

第4篇

近一段時間以來,我們積極開展了新課程教學的實踐活動,每週三一節公開課,然後集體評課,高一生物新課程教學實踐結果總結。經過一段時間的共同努力,我對新課改的認識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其他老師的幫助下教學水平也得到提高。以下是我對新課程的認識以及教學實踐成果進行的總結。

高中生物課程是普通高中學習中的一個科目。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面向全體學生,着眼於學生全面發展,倡導探究性學習,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過程,勤於動手和動腦,積極獲取新知識,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重在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還有課本知識注重與現實生活相聯繫。在能力方面的'要求比較高,主要是通過探究性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從一些現象中提出問題,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觀實驗設計、提出和求證假設,作出合理解釋等學習活動,通過交流、展示成果,使學生進一步擴展自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自己能力。這要求老師要在授課前要精心準備,要預見可能發生的所有情況,才能避免課堂上出現盲目無序的情況,工作總結《高一生物新課程教學實踐結果總結》。在探究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共同探討,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我認為新課程的教學要求與以前有不同之處在於,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自主性學習方式",和"主動發現式學習"相結合的方式轉變。也要求教師思想的轉變,不能一味的灌輸知識,要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在課堂上,根據課程要求,調動全體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他們主動地回答問題,課上思維活躍,注重師生互動,成功的完成教學計劃。

經過這一段時間的相互聽課,我從中學到了很多,對於課堂的組織和安排,難點和重點的化解,學習了其他教師的教學理念,提高了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另外在課下,要想進一步的提高自己,還要學習一些關於新課程的理論知識,比如:"新課程對教師的教學要求做到如下轉變,由單純的知識傳授向知識探究轉變,樹立問題意識;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樹立主體意識;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樹立訓練意識;由"師道尊嚴"向"平等融洽"的師生關係轉變,樹立情感意識;由教學模式化向教學個性化轉變,樹立特色意識;由研究教師教什麼和怎樣教向研究學生學什麼和怎樣學轉變,樹立角色轉換意識"。這些理論對自己都有幫助。在聽課中我們根據這些要求有目的的聽課,才能有所收穫。在十二月份的新課程展示課中,我講了一節公開課,從課的安排到細節的處理,都做了精心的準備,在準備的過程中自己製作課件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組內的老師給予了很大的幫助。課後我們組內教師對課進行了評價,知道了自己還存在哪些不足,需要進一步提高。通過這次活動,自己得到了鍛鍊,也是一次成長的過程,對於以後的教學有很大的幫助。

第5篇

按照學校的部署,我們高二學生在今年暑假裏要開展到農村進行以“走進農村,體驗農家生活”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通過農村社會實踐活動,可以讓我們親身體驗農村生活,培養我們高中學生吃苦耐勞的品質和珍惜勞動成果的情感,也能夠提高我們的人際交往能力,瞭解當前“三農”問題發展狀況,理解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和諧社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這次活動我們是從七月十五日開始,七月十九日結束的。現將我們深入田間地頭體驗農村生活情況總結如下:

七月十五日,我們帶着興奮、好奇、愉悦的心情來到了xx村,我們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從這裏開始了。在短短的五天裏,我們頂着炎炎烈日,深入到田間地頭,體驗了農村生活。不僅與農民伯伯和阿姨面對面促膝談心,瞭解農村工作生活環境,也瞭解了農民的勤勞與智慧、真善美,更可貴的是我們真真實實的走進了田間,體驗一下農村生活的艱辛和樂趣。

我們深入田地間玉米地裏拔草、在蔬菜大棚裏摘黃瓜,就像農民幹農活,像模像樣,認認真真,當然也很辛苦,聽着田裏幹活的吆喝聲,聞着田間的泥土香摻雜着玉米的甜膩,旁邊擦肩而過的是炎炎烈日下被拉長的身影,農用三輪車的轟鳴與顛簸,承載着他們對生活充滿希望。我們深入田間時,好的叔叔阿姨大伯大媽剛開始還都很驚訝的,畢竟現在高中學生很少到田間幹活的。於是我們就把深入田間的目的告訴了他們……,我們也瞭解到今年的莊稼由於天氣也受了點影響,但總的來説,情況還好,收入還算穩定。畢竟付出總是有回報的,從他們的忙碌中,我們讀着付出與收穫,艱辛與甜蜜。

每天我們到田間地頭去,也隨身攜帶筆和紙,利用休息的時間與農民伯伯和阿姨瞭解情況,對農村家庭的經濟情況進行了調查,主要了解他們的經濟收入情況。

本次共走訪調查農户x户,基本是以農為主,農閒時外出打工。其中,20xx年度家庭年純收入2萬元以下的x户;2-3萬元的x户;3-5萬元的x户;5萬元以上x户。由上面數據分析可得:大部分地區農民家庭收入還很低,但農民家庭的生產、生活支出不斷增加,農村勞動力難以充分就業,農民創業意識和技能薄弱等,使得農民在短期內增收很困難。

農民家庭收入低的原因分析:一是農民科學文化素質低,不能適應新形勢下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突出表現為文化素質較低,農村勞動力大多僅僅國中畢業就回家務農。二是農民科學種田的水平低,多數農民仍然按照傳統耕種方式種地。三是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不到位,農業機械化程度不高,基本上都是人工種植。四是農業基礎設施落後,農民種田積極性不高。

增加農民收入的建議:一是努力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要增加農民收入,關鍵在於農民自身的素質的提高,要加強農村子女的文化教育水平。除此之外,政府部門要搞好農民技能培訓,讓農民更多更早地瞭解市場的最新信息和動態。二是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推廣優質農產品;推進優勢農產品區域佈局,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從而增加收入。三是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幫助農民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加大對農業、農民進行直接補貼的力度,降低農村經濟發展成本,促進農民增收。

這次社會實踐活動給了我們接觸農民、瞭解農村的機會。讓我瞭解了“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的真正涵義,認識到只有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才能促進我們健康成長,才能理解“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深刻含義。也只有這樣,才能開闊我們的視野,增長對社會的認識。這次活動,讓我體會了農民勞動的艱辛、農村生活環境的落後。這次活動讓走出校園的我們高中學生更好的接觸社會、瞭解社會、認識社會,也磨練了我們的意志,使我們更堅強,更成熟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hk/redian/qitawenan/3yov8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