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其他文案 >

中國考古學百年成就

中國考古學百年成就

仰韶文化是距今7000—5000年前後、以黃河中游為中心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石器時代文化,也是全國規模最大、影響最為深遠的一種核心文化。仰韶文化是早期中國文化圈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線,為中華文明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對於中國考古學成就,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中國考古學百年成就,以供參考,希望對您有幫助。
中國考古學百年成就
1921年10月27日至12月1日,時任中國政府礦政顧問、農商部地質調查所研究人員的瑞典地質學家安特生與年輕的中國地質學家袁復禮等先生一起,在中國中央政府、河南省政府及澠池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對河南省澠池縣仰韶村遺址進行了科學的考古發掘,發現了以磨製石器與彩陶為特徵的史前文化,並將之命名為“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是中國現代考古學史上命名的第一個考古學文化,也是中國第一個被科學認識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它的出現推翻了中國無石器時代文化的結論。仰韶村的發掘,標誌着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學的開始,也標誌着中國現代考古學的誕生,影響深遠、意義重大。今天,我們在這裏開會,隆重紀念仰韶文化發現暨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週年,也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仰韶文化的發現與研究歷程,也從側面反映了中國現代考古學探本求源、揭示中華文明發展脈絡和輝煌成就的百年曆程。經過幾代考古學者接續奮鬥,我國考古工作在百年間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發現和研究成果。
  
  1.中國人是本土連續演化而來
  
  我國已發現距今200萬年以來的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化石地點70餘處,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近2000處。這些發現從人類活動、人類化石、古DNA等三方面證據,表明中國舊石器文化自成體系,連續、獨立地發展,人類的演化鏈條基本前後相繼,為中國學者提出的中國和東亞人類本土演化的“連續進化附帶雜交”理論提供了堅實的考古依據。
  
  2.中國是世界粟作與稻作農業的起源地
  
  北京東胡林遺址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內蒙古敖漢興隆溝遺址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黍;浙江浦江上山、湖南道縣玉蟾巖遺址發現了距今萬年的水稻遺存。湖南澧縣彭頭山,浙江蕭山跨湖橋、嵊州小黃山,河南舞陽賈湖遺址出土的植物遺存表明,距今8000年前後中國已經初步形成了“南稻北粟”的農業經濟格局,為中華5000多年文明的誕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中華文明具有5000多年綿延不絕的歷史
  
  距今5300年前後,以良渚文化為代表的長江流域、以仰韶文化為代表的黃河流域和以紅山文化為代表的西遼河流域社會快速發展,啟動了文明化進程,各地區密切互動,形成被稱為“中國相互作用圈”的文化共同體,中華文明由此形成。距今4300年前後,長江與西遼河流域的古國逐步衰落,而黃河中游地區開始崛起,山西陶寺、陝西石峁等遺址出現超大型城址,在各地區文明的競相發展和激烈碰撞中,中原腹地最終崛起,中華文明的發展步入新階段。
  
  雙槐樹遺址(2019年8月27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4.夏商周三代創立大一統的王朝文明
  
  在探索夏商王朝的過程中,考古學發揮了決定性作用。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發現10萬平方米的宮城,是迄今為止可確認的中國最早的王朝都城遺址,有可能是夏王朝晚期都邑。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等考古遺存與文獻記載相互印證,使商代歷史成為信史。洹河北岸的“洹北商城”,則可能是商王盤庚遷殷以前的另一座都城。以湖北黃陂盤龍城、四川廣漢三星堆為代表的發現,則揭示了以夏商王朝為中心的中原與周邊地域的政治、文化關係,深刻證明了自古以來中國文化的“多元一體”。
  
  西周是王朝文明重要的發展階段。陝西扶風和岐山一帶的周原遺址,發現有貴族居住區、墓葬區、社祭建築、作坊、窖藏和水利設施等。而周代諸侯國的考古發現以湖北隨州曾國貴族墓地最具代表性,實證了不見於文獻記載的曾國的歷史。
  
  5.秦漢開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進程
  
  秦漢及其以後的宏大歷史進程,則體現在制度建設、對邊疆地區的有效管轄、與周邊國家的和平交往等方面。
  
  都城的規劃與建造,體現的是中央王朝的政治制度。西漢長安城、曹魏鄴城、北魏洛陽城、隋大興城、唐長安城,中國古代都城規劃一直在承繼與創新中發展。到元明清北京城,基於中軸對稱的宮城、皇城、郭城的格局始終未變。帝王陵寢則構成了歷朝政治制度的重要部分,從秦始皇陵、西漢景帝陽陵、江西海昏侯墓,到洛陽景陵、唐代關中十八陵陵園,再到遼祖陵等,都體現了秦漢以後帝王陵寢制度一脈相承。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既有內在邏輯,也需要強有力的維護。絲綢之路作為商貿和文化交流的通道,歷代中原王朝都盡力維護其暢通與安全。目前已找到的漢代疏勒城、唐代北庭都護府遺址以及新疆尉犁克亞克庫都克烽燧遺址出土的簡牘文書及大量文物,均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見證。自秦漢以後,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意識體現在國家制度上,也深深滲入中華民族的文化之中,維護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和完整成為每個時代的潮流。
  
  總之,100年來的考古學實踐不僅完全重建了中國史前史,也極大地豐富和完善了有文獻以來的歷史時代的中國歷史。
  
  經過100年的發展,中國考古學迎來了黃金時代。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做好考古和歷史研究工作的要求,牢固樹立大局意識,認真學習、系統思考考古學的成就及其對國家發展的重大社會政治意義;加強考古學科建設,從當代中國的偉大變革中發現新視角,構建新理論;深入開展多學科融合發展,引導打破學科壁壘,使考古學研究發揮更大的價值與作用;加強文明互鑑交流與比較研究,有序開展赴外考古發掘與研究,促進我國由考古大國向考古強國轉變,進一步發揮考古學在增強文化自信、傳承中華文明方面的獨特作用,進一步增強中國考古學的國際影響力。加快構建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使下一個百年的中國考古學研究更上一層樓,取得更加輝煌的成績。
  
  (本文系作者在10月17日召開的仰韶文化發現暨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週年紀念大會上的發言)
  

標籤: 考古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hk/redian/qitawenan/4qnk4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