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其他文案 >

毛概實踐報告社會調查報告5篇

毛概實踐報告社會調查報告5篇

實踐報告一定要根據個人的實際實踐任務來完成,這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好的實踐報告要充分強調此次實踐的主動性以及參與意識,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毛概實踐報告社會調查報告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毛概實踐報告社會調查報告5篇

毛概實踐報告社會調查報告篇1

題目:家鄉環境污染類型、發展趨勢及污染治理調查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發展問題,將發展作為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發展必須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所謂可持續發展就是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保證一代接一代的永續發展。但是現如今,由於發展經濟,曾經環境很好的農村卻因經濟建設而被污染了。經濟發展並不是衡量鄉鎮生活幸福程度的唯一標準,環境質量的好與壞也加進來了。近幾年來,無論是政府還是普通人都在積極保護環境。在暑假期間,我回到了家鄉,看到家鄉的變化,不禁感觸頗深。就此,我對家鄉的環境污染以及污染治理情況進行了調查。

五河縣地處皖東北淮河中下游,處於長三角邊緣,是安徽省東向發展的23個縣(區)之一,也是蚌埠市唯一毗鄰蘇浙地區的縣。位於北緯33.20652,東經117.89978。地處淮北平原東南部,大部分地區地勢低窪,海拔13-19.5米。縣境東南隅屬皖東丘陵。境內河湖眾多,有“水鄉”之稱。淮河流經南部,於沫河口納北淝河,澮河在城關鎮南入淮,澮河、沱河在縣境中部積水成湖。

五河縣境內“淮水繞東南,沱澮注西北,惟r合於潼,湯湯淮以北”,其名以淮、澮、r、潼、沱五水匯聚五河口而得名。夏商屬徐州地,周屬青州,春秋為魯地,戰國為魯、宋、吳三國國境,後屬楚,秦為蘄、徐兩縣地,西漢至北宋先後建置虹縣、夏丘縣等。南宋鹹淳七年(公元1271年)設淮安軍,置縣五河口。元屬臨淮府,明屬鳳陽府,清屬泗州,民國初屬淮泗道,建國後先屬宿縣行署,1983年歸屬蚌埠市。全縣總面積1595平方公里,其中平原佔79.4%,丘陵惟北縣 7佔8.9% ,河湖佔11.7%。總人口71.7萬人。轄13鎮2鄉共223個村14個居委會。

這幾年我縣政府一直在搞環境保護。因此我對我的家鄉進行了一個調查。我先深入了我家鄉附近的幾個鄉鎮,並對這幾個鄉鎮的植被覆蓋率、河水清澈程度、飲水安全、鎮容整治、畜禽糞便管理以及農業生產污染作了一番簡單的調查。在這次調查中,我對我們縣城鄉鎮的環境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同時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議。下面我想從幾個方面來闡述了這次鄉鎮環境的調查。

一:我縣鄉鎮環保工作的基本概況。

眾所周知,近些年來中央政府一直強調新農村建設。所謂新農村建設在環境方面無非是以“清潔水源、清潔能源、清潔田園、生態平衡”為目標,強調環境的綜合整治。我縣政府也積極響應中央政府的號召,大力加強對鄉鎮生態環境的建設,在飲水安全、村容整治、天然無公害種植等方面都取得了比較大的成效。下面讓我們從這幾個方面具體的看一下。

(一)鄉鎮鎮容鎮貌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經過縣政府幾年下來堅持不懈的努力,我縣鄉鎮容貌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這些提高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鄉鎮居民環保意識有了顯著地提高。有這樣一個例子就可以説明。十年以前,在鄉鎮存在着這樣一個很普遍的現象,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在吃完零食後都會隨手扔掉手裏的垃圾袋。此時,只要一陣風吹過,我們就會看見垃圾漫天飛舞的景象。而如今,我通過調查發現這種現象已經不復存在了。因為人們都會有意識的將垃圾扔進垃圾桶了。另外,我還隨及調查了十幾名居民,詢問他們關於對亂扔垃圾和隨地吐痰的看法。在這些被調查的人中,除了有三人表示不關心外,其餘都反對這樣的行為。他們認為這樣極不衞生,有利於疾病的傳染而且會影響居民的生活環境以及身體健康。綜上調查結果都可以表明我縣鄉鎮居民環保意識有了很大提高。

第二,鄉鎮建築佈局得到大幅度改善。經過調查,10年以前,我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鄉鎮建築佈局都出現了極為不合理的現象。這種不合理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公廁所在位置不合理,以前公廁的建立似乎只考慮便捷程度,因此,我們會發現很多公廁都建立在鄉鎮的上風口或是和河流的上游。二是廚房的建設不合理,這主要是指廚房的朝向多是大路以及廚房與豬圈等相隔太近。三是居民住房建築不合理,甚至可以用縱橫交錯來形容,幾乎沒什麼規律可循,都是隨意建造,沒有層次感和立體感。如今,在我調查的這幾個地方都得到了明顯改善,佈局不合理現象也幾乎已經不存在了。據有關人員介紹,這都得力於縣政府積極響應上級號召,大力推廣四改(即改水、改廁、改廚、改房)的行動。

第三,“三亂”的處理,所謂“三亂”即“亂倒垃圾、亂潑污水、亂堆雜物”的現象。近些年來,政府重點加強了對三亂的處理。其中,最顯著的做法就是加強對垃圾的處理。據調查顯示,我縣百分之百的鄉鎮都興建了許多垃圾桶、池。每個垃圾桶池的距離約為一百米。除此,政府還請了專門的清潔工進行定期清理。很明顯的是,環衞工人的人數明顯增加了。種種措施都推動了“三亂”的有效處理。

毛概實踐報告社會調查報告篇2

調查背景

當前的消費市場中,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羣體正受到越來越大的關注。由於大學生年齡較輕,羣體較特別,他們有着不同於社會其他消費羣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一方面,他們有着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後,都對他們的消費有很大影響。特殊羣體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點,同時難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費甚至一些消費的問題,如沒有形成完整的穩定的消費觀念,普遍還存在儲蓄觀念淡薄和盲目攀比心理的消費問題等。

調查對象

大一到大四學生。

調查方法

採用網絡問卷調查方式。

報告正文

論大學生消費現狀

摘要:

針對越來越明顯的大學生消費熱問題,我們進行了網絡問卷調查,其中對每月學生的主要花費進行了提問、對比、數據分析,總結了我校大學生的消費主要去向,從普遍現象來看,我校大學生中簡樸的學生要明顯多於肆意揮霍金錢的學生,但是,現今普遍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直接導致了生活費用的明顯增加。

關鍵字:大學生、消費、物價、消費來源

正文:

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當代大學生的消費水平正逐年提高,越來越多的家庭感到供養一個大學生的壓力,很多人説,大學生的消費水平基本可以趕超白領。那麼,大學生的高消費到底源於何處呢?為什麼大學生的花費會如此巨大呢?

本次的調查對象多為大二的學生,雖然反映出的問題不是很全面,但是也有一定的代表性。從調查數據的整體來看,大多數同學的月生活費都花在了伙食費、通訊費、交通費等基本生活費用上,但是為什麼生活費用會越來越大呢?我們分析,可能是社會整體消費水平的提高,物價上漲,物資豐富等原因能造成的,此外,地域不同,環境消費水平的不同也是影響大學生生活費用重要因素。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雖然目前社會經濟有所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大學生的消費水平還是比較低的,增長不是很快。31%的大學生月生活費還限於400~600元,月生活費水平主要集中於600~1000元,佔到了59.5%,僅有7.1%的大學生每月的生活費在1000~1200元以上,在120以上的只有2.4%。從此項數據顯示,大學生的基本消費結構還是十分正常的。

首先,我們發現大多數大學生對家長的依賴性很強,獨立意識較弱,他們的生活費來源大都僅僅來自於家庭(81%),只有極少數的學生會通過自己做兼職打工(7.1%)來減輕家庭的負擔。這一方面説明了我們的大學生獨立性差,責任感弱,生存能力低下,不會體諒他人,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國高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存在的普遍問題,對於中和素質和人格培養的忽視。被調查者資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這個數據還説明了一點,這種情況是當代中國大學生的普遍情況。很多社會因素我們無法改變,但是我們需要關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即使做兼職,大多數學生也不是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或是儘早經濟獨立,而是為了要增長個人的閲歷和社會經驗,大家經濟獨立意識之差可見一斑。比起歐美髮達國家的同齡人16歲就要經濟獨立來説,差距較為明顯。可是,換個角度思考,這也是我們提高大家經濟意識的一個突破口,需培養和加強。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清崎曾經説過:理財與你掙了多少錢沒關係,它是測算你能留住多少錢以及能讓這些錢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

消費層次一定程度兩極分化這是大學生消費中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據有關資料顯示,武漢大學生中其中年消費的達到2850元,而年消費zui低的只有210元。大學生年支出均值為8383.96元。這其中有92.7%的大學生把家庭供給作為zui主要的經濟來源,佔其總消費的70%以上。家庭收入越高,對學生的經濟供給越多,構成大學生消費的一種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現在旅遊、電腦、手機和娛樂等方面的消費上。在我們的調查中也體現出了大學生消費的兩極分化,不過高消費的人還是少數的,僅2.4%的被調查者每月生活費在120以上。而生活水平較低的學生主要是在娛樂、交際、通訊、衣着等方面比較節儉,學習方面的花銷也會適當減少。

研究了各個方面的支出金額後,我們發現學生們花費zui多的事在飲食方面,通訊費用和娛樂費用跟以往調查顯示的結果相比有增長的趨勢,花費在學習方面的金額與其他方面相比所佔比例始終較小。由表中數據可看出,飲食方面支出居於2540的人數zui多,吃飯消費佔總消費的比例較高,因此,大學生這一羣體的恩格爾係數較高,這可能是這一羣體的特點。總體來説上大學生的消費仍然處於温飽階段,即吃飯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這種温飽已經有向小康過度的趨勢了(這點由我們日益增多的娛樂、通訊支出,潛在戀愛支出就可以看出)。花費在學習方面的費用所佔比例不大從側面反映出當代大學生的學習心態不是很積極,學習慾望不是很強烈,經歷過多的放在娛樂和校園生活的其他方面了。學校和社會可以對大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多買書,多讀書,努力發展完善自己,充實自己,提高自身價值。人際交往費用的增長,説明學生越來越重視學校中的人際關係交往,這既是好事但也有值得憂慮的地方。更進一步的思考綜合以上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時代已經過去,我們正逐漸成長為新時代的全面發展的人才。在大學讀書的我們,目前基本上還沒有能自主負擔所有生活開銷的能力,所以,在花錢購物時就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能肆意揮霍,許多沒有必要的開銷都應逐一免去,在大學期間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

建議同學們要控制慾望,不要盲目炫耀,更不能攀比,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呢?首先,我們應樹立適應時代潮流的、正確的科學的價值觀,逐漸確立正確的人生準則,給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學生的確需要競爭意識,但並不是所有的事物我們都需要爭,生活上次於別人,並不可恥,沒有必要抬不起頭來;

多把心思放在學習上;購物時不要急於出手,多參考別人的意見;另外要學會理財,制定每月的開銷計劃,進行消費記帳也是大有幫助的。理財其實也是一種管理能力,如何去管理自己的財富,進而提高財富效能,如何去規劃、管理自己的生活能力。

毛概實踐報告社會調查報告篇3

一、導言

隨着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與之相適應的網絡技術也得到了廣泛而深刻的發展。如今,網絡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極大地豐富和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但是,正如其他任何技術一樣,網絡也是一把雙刃劍。網絡作為一種新的技術手段,綜合了以往語音、視頻和數據業務,為人們提供多元化的網絡服務,在帶給人們方便和新穎的同時,也直接影響到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行為習慣和價值觀念,這種影響是兩面性的。大學生作為網絡使用者的主體,研究他們使用網絡的情況,有助於找出網絡使用中存在的問題,並由此形成解決辦法和指導大學生正確使用網絡,使網絡這個新興技術更好的服務於社會,使人們的生活更加穩定和諧。

二、方法與步驟介紹

(一)調查方法的介紹

本次調查採用網上問卷調查的方式,在問卷網上設計好問卷後,將鏈接發送給其他同學,邀請他們參與問卷調查。

(二)調查對象的介紹

由於上網的主力是年輕人,我們能夠邀請到的主要也是大學生,因此該問卷設計的調查對象為大學生,我們將對大學生的上網情況進行分析總結。

(三)分析方法的介紹

我們對調查結果採用圖表進行統計,根據調查得到的結果,結合網上的文獻資料,分析當前大學生的上網情況,得出相關結論,提出意見建議。

三、資料介紹與分析

(一)調查背景

目前全國在校大學生超兩千萬人,作為民族未來的棟樑,大學生的發展狀況對整個國家來説至關重要。網絡作為大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刻影響到大學生的方方面面。對大學生的上網情況進行調查,能夠對大學生使用網絡的情況有充分的瞭解,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研究,能夠更好的總結當前大學生的生活狀況,提出切實有效的意見建議。網絡的即時性和多樣性給大學生帶來豐富的信息,使大學生的生活與外界緊密相連。通過網絡,學生們可以獲取新聞資訊,結交新老朋友,觀看電視電影,進行評論討論,開展網上購物,娛樂放鬆自己,可以説網絡已成為自成一體的虛擬世界,幾乎現實世界的所有事情都可以通過網絡完成。

網絡給大學生的生活帶來極大便利,豐富了大學生的眼界,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但不可否認的是,網絡也給大學生帶來許多消極的問題。沉迷遊戲,荒廢學業早已不是新鮮的話題,為遊戲動輒花費上萬元人民幣的也大有人在。網絡上的暴力等不健康內容也影響了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甚至造成了現實中的行為混亂。對大學生上網情況進行規範引導已刻不容緩。

當今世界東西方文化交融加快,文化對立衝突也明顯加劇。西方文化通過網絡不斷滲透進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如何在開放的環境下既接受西方文化又保留傳統文化也成為重要的研究內容。同時境內外反華勢力通過網絡進行反華宣傳,煽動國內暴力事件更加不容忽視。大學生必須保持警惕,堅決抵制通過網絡進行反動行為。

隨着社會變遷的加劇,社會衝突不斷湧現,越來越浮躁的人們也將網絡作為情緒的宣泄口。由於網絡身份的不確定性,加上部分人責任意識淡薄,在網上胡亂攻擊他人,批評政府,散播謠言,這些都成為了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大學生作為民族外來的希望,在面對這些問題時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維護社會穩定。通過這次的問卷調查,我們能夠初步掌握大學生的網絡使用情況,得出合理結論,提出有效的建議,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調查問卷統計結果與分析

本次網上調查共獲得答卷55份,下面將對問卷的調查結果進行詳細的統計分析,以便最終得出正確結論並提出可行建議。

網絡道德問題現在已成為困擾社會的重要問題,從上表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不少大學生對這個問題沒有充分清醒的認識,或者説認識還不夠。網絡雖是虛擬的世界,但卻不應缺乏監管。政府應不斷完善監管制度,大學生也應該嚴守道德紅線,對自己在網上的行為負責。

四、結論與討論網絡的正面影響:

1.為大學生提供了一種學習的新渠道。在國內高等教育資源短缺的情況下,網上授課已經成為一種新穎的教育模式。學生不僅可以選擇性的學習自己感興趣的課程,還可以和學校的老師直接交流,讓老師解答疑難,我們甚至可以不用出國就可以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經驗。另外,在現如今這個新知識呈爆炸性增長的時代,知識的更新速度越來越快,學習已經不是一件一勞永逸的事,而網絡信息的及時性正好適應了這個發展過程。一個人只有不斷的接受新事物和新概念、不斷地學習,才能適應社會的變遷和時代的發展,而網絡在此過程中起的作用不言而喻。

2.豐富了大學生的社會生活。隨着網絡技術的不斷髮展,網絡的應用已經滲透到大學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和各個階段。沒上大學之前,可以通過網絡瞭解學校的基本信息,包括學校的各個學院、各個專業的背景和發展方向,然後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適合自己的專業;上大學之後,可以通過網絡結交朋友、認識新同學,閒暇時可以通過網購、看電影、聽音樂和玩遊戲打發時間,還可以通過網絡組織各種形式的課外活動和學術活動;到了畢業季,可以通過網絡方便快捷地瞭解各種招聘信息或者關注各種考研網站,選擇合適的學校繼續深造&b&b可以説,大學生的社會生活已經離不開網絡。

3.有助於拓寬大學生的思維和視野。網絡的包容性使不同生活背景,不同生活經歷,處在不同生活環境中的人能夠平等自由的交流。通過這種交流,可以使人瞭解各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有助於創新性思維的形成。網絡的多樣性使人能夠見識到自己生活範圍之外的、自己不熟悉的事物,可以開拓人的視野,激發人的好奇心和不斷探索的慾望,這是一個人不斷進取的動力所在。

4.滿足了大學生交流、溝通和理解的需要。由於多數大學生是獨生子女,獨立性較強,一旦與父母缺乏有效的溝通,與父母之間存在隔閡,就可能會導致心理障礙,網絡自由開放的特點使他們紛紛藉助網絡這個平台與人溝通,相互傾訴,渴望被理解。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學生的不滿情緒得到了宣泄,有益於家庭和社會的和諧。

網絡的負面影響:

1.網絡上的信息量太過龐大,過多的信息造成了信息污染。尼葛洛龐帝説:信息高速公路的含義就是以光速在全球傳輸沒有重量的比特。網絡世界包羅萬象,充斥着各種各樣的信息,並且其中的信息量正在呈幾何級數不斷增長。一方面,大量的信息使人應接不暇,大學生為了追求所謂的學識廣博,只能走觀花般瀏覽大量信息,而忽略了思考這一過程,而且不斷變化的信息使人的注意力無法集中,形成一種快餐化文化,這與我國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背道而馳;另一方面,這些信息中存在着大量垃圾信息,一些色情、暴力的信息經常會出現,這對大學生的身心造成了嚴重的傷害,尤其是在這價值觀和人生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有些人因此毀了前途,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2.網絡的超時空特性擴大了大學生的交往面,但是網絡的虛擬化導致了這些人社會化的不足。網絡可以傳輸文字、圖像和視頻等各種格式的信息,為大學生之間的交流提供了多媒體、互動性的立體途徑。網上收發電子郵件方便、快捷,icq新奇、及時,聊天室輕鬆愉快,bbs的討論自由、廣泛,大學生通過這些途徑可以與許多互不相識的人交談、來往,互相幫助,互相傾訴。還有許多網站專門提供各種類型的交友服務,大學生可以根據個人的興趣、工作的需要、學習的需要交到自己想交的朋友&b&b因此,很多大學生沉迷網絡這個虛擬的世界,與現實世界缺乏互動和交流,導致他們的自我意識太強,對社會持一種冷漠態度,這完全不是大學生該有的青春氣盛、朝氣蓬勃的樣子。

3.由於上網佔用了大學生大量學習和思考的時間,很多人荒廢了自己的學業,整天沉迷於網絡遊戲和網絡交友,掛科和不能畢業的現象層出不窮。在調查的樣本中,由27%認為上網影響到了自己的學業。

4.長時間的面對電腦屏幕,可能造成大學生生理機能失調、內分泌紊亂、神經系統正常節律被破壞等健康問題。有48%的被調查大學生每天上網時間在2~4小時,有27%的被調查大學生每天上網4小時以上。

毛概實踐報告社會調查報告篇4

一、物價高漲時居民實際收入增速較其他年份趨緩

從全國城鎮居民收入增幅與cpi的比較看,cpi波動週期中出現波峯的年份的收入平均增幅為5.66%,其他年份平均為7.49%,波峯年份收入增幅相當於其他年份的3/4。 當cpi>5%的12年中,收入增幅平均為5.62%,在cpi≤5%的18年中,收入增幅平均為8.03%,cpi>5%年份的收入增幅相當於其他年份的70%三、物價上漲使居民財富縮水

2xx年12月23日定期一年利率由2.52%調整為2.25%。從全國平均水平看,20xx年一年和20xx年1月居民存款享受的是正利率,存入銀行的存款是保值的。從20xx年2月開始,隨着cpi的逐步走高,居民存款就一直是負利率,後來雖然經過5次提高利率,但負利率的狀況一直沒有改變。

假定20xx年初存款10萬元,到期後相當於減少了950元,縮水了0.95%。進入20xx年,負利率的比例更高,各月均在2%左右,6月份更是高達3.2%。也就是説,居民存款被cpi掠奪。

二、物價上漲對低收入家庭生活的影響

20xx年上半年,大連市城市最低20%的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5068元,同比增長14.9%,比總體增速低1.2個百分點;人均消費支出5076元,同比增長18.4%,比總體增速高0.9個百分點,但由於物價上漲的影響,低收入居民家庭增加了剛性消費支出,生活負擔加重,支出增速明顯加快,實際生活質量和家庭儲蓄呈下降和減少趨勢,主要表現在:

1.價格上漲增加了低收入家庭的消費負擔,導致低收入家庭飲食質量下降。低收入家庭飲食的消費品種以糧油、肉蛋、鮮菜等日常主要消費品為主,而近期物價上漲又主要集中體現在這些消費品上,因此價格的上漲增加了低收入家庭的消費負擔。20xx年上半年,城市低收入家庭人均食品支出2153元,同比增長9.8%,扣除食品價格上漲因素,實際下降0.8%。與去年同期相比,低收入家庭在主要食品的人均消費量上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糧食消費量下降12.0%,肉類下降8.9%,禽類下降2.8%,魚下降1.4%,其他水產品及製品下降21.7%,鮮菜下降8.3%,鮮果下降9.3%,鮮乳品下降17.6%。這就必然導致低收入家庭的飲食質量下降。

2.價格上漲影響低收入家庭衣着消費支出的大幅上漲及消費量的較大下降。20xx年上半年,城市低收入家庭人均衣着消費支出539元,同比增長24.3%,但衣着消費量卻出現大幅下降,服裝消費量和鞋類的消費量比去年同期分別下降14%和15%。

3.價格上漲導致低收入家庭的家庭儲蓄進一步減少。20xx年上半年,城市低收入家庭人均存入儲蓄款768元,人均提取存款1409元,淨存款金額為-641元,相比去年同期的-375元,減少266元。低收入家庭儲蓄進一步減少。

毛概實踐報告社會調查報告篇5

一、調查目的:

改革開放後的經濟發展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改革開放之後,各地經濟高速發展,使人們的消費水平大幅度提高,讓人們的物質生活變得豐富起來。然而高速發展的經濟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貧富差距愈來愈大、住宅價格飛漲、物價不斷上漲等等。這些問題若不加以解決,經濟發展的優勢就會越來越小。這次調研我們調查了大連地區人們對於改革開放後大連地區經濟發展的看法。

二、調查時間及地點:20xx年3月 大連博物館

我們的問卷主要涉及了以下幾個方面:

1.人們對經濟高速發展的看法

2.人們對近年來大連地區環境變化的看法

3.大連地區人們的幸福感指數

4.在校大學生對當前物價的看法

三、正文:

一、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成績

30年,對於歷史長河就那麼短短的一瞬間,然而,對於我們這 樣一個從貧窮落後一步步走向發達富裕文明和諧的國家來説,卻是一個豐富而值得銘記的過程。

以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我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3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不移地推進體制改革,毫不動搖地促進對外開放,取得了社會主義

現代化建設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實現了人民生活由温飽不足向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贏得了我國在國際經濟社會影響力和地位的空前提高,中國經濟社會的面貌從此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

對於改革開放的三十年,主要總結出以下幾點成就:

(1)建立全面物質生產體系

(3)全面融入世界經濟體系

(4)經濟增長變得更加穩健

(5)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

經濟實力快速成長: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業化、城市化快速推進,產業結構變動活躍,經濟持續高速增長。30年來,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保持持續的快速增長,gdp從1978年的3645億元增長至20xx年的246619億元。這期間,有16年超過10%,只有3年低於7%。30多年中,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近14倍。如果按相同速度發展,gdp年均增長9.82%,平均7年多翻一番,約15年翻兩番。截至20xx年,中國經濟總量已位居世界第4位,外貿總額位居世界第3位,外匯儲備位居世界第1位。我國已提前完成現代化“三步走”戰略部署的前兩步,正在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初步實現現代化而努力奮鬥。

二、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促進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投資,出口,消費接口不平衡

2.地區之間發展的不平衡,如沿海與內地

我國在方方面面都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同時,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更加凸顯,引起了人們的擔憂。

比如,城鄉發展差距較大。改革開放後城鄉收入差距曾一度有所縮小,1983年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為1.82∶1,但後來又逐步拉大,20xx年擴大到3.33∶1。從絕對差距來看,197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209.8元,1992年差距突破千元大關,達到1242.6元,20xx年達到12024元。

比如,區域發展差距明顯。30多年來,各地居民收入都有了大幅度增長,但不同地區間收入差距在拉大。20xx年我國東部地區年人均收入為38587元,西部地區為18090元,差距達2萬餘元。從省際差別來看,最高的上海市年人均收入為76976元,最低的貴州省為9187元,兩地相差67789元。目前全國4007萬貧困人口中,中西部地區所佔比重高達94.1%。 我國國情的基本特徵之一是各地區條件差異顯著,發展極不平衡;如果放在國際背景中比較,中國地區發展差距最突出的特點是“一箇中國,四個世界”。所謂一箇中國,四個世界,是指中國發展不平衡在各個地區都有反應。第一世界是指經進入世界高收入組的地區,包括上海、北京、深圳,大約佔全國總人口的數量2.2%;第二世界是指相當於世界上中等收入組的地區,象天津、廣東、浙江、江蘇等沿海地區,大約才佔全國總人口數的22%,第三世界是指相當於世界下中等收入水平的地區,大約佔全國總人口數的20%。第四世界是相當於世界的低收入的水平的地區,主要分佈在中西部的貧困地區,約佔全國總人口的數量的一半。

按照社會經濟和區域經濟持續協調發展的要求,調節區域間的收入差異,縮不同區域之間的經濟差距,這是我國新區域政策的基本思路與措施,更是我國協調區域經濟發展,改善沿海與內地發展失衡的有效途徑。

從10年前開始,針對我國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黨和國家就已經作出了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大決策。後來又根據國家整體發展的需要,先後實施了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近年來,又出台了一系列區域規劃和政策文件。在這些區域發展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hk/redian/qitawenan/6r7zd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