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其他文案 >

閲讀筆記心得最新事例3篇 文輯心得:見解獨到,流光溢彩

閲讀筆記心得最新事例3篇 文輯心得:見解獨到,流光溢彩

最近,閲讀筆記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所讀的書籍,還能記錄下我們的思考和感悟。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分享一些最新的閲讀筆記心得,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啟發和靈感。

閲讀筆記心得最新事例3篇 文輯心得:見解獨到,流光溢彩

第1篇

書,陶冶了我的性情;書,豐富了我的知識;書,開闊了我的視野;書,給予了我人生的啟迪。以書相伴,人生就會有大不同。生活可以清貧,但不可以無書。博覽全書的人,往往知識豐富,能集眾家之所長於其身,因此能使人喜歡讀書,將使他終身受益。

雖然我們都知道要多讀書,讀好書。可仍然有一些人沒有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究其原因,那是因為他們沒有對讀書產生興趣,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讀書不僅可以讓孩子獲取廣泛的知識,陶冶情操,還能使孩子得到放鬆休閒,緩解焦慮,調節情緒,與孩子一起讀書,既能留出一些時間與孩子共處,又能要求自己也養成讀書的習慣,一舉兩得。

經常讀書的人會思考,知道怎麼才能想出辦法。他們智商比較高,能夠把無序而紛亂的世界理出頭緒,抓住根本和要害,從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經常讀書的人不會亂説話,言必有據,每一個結論會通過合理的推導得出,而不會人云亦云、信口雌黃。

讀書的最終目的當然是為了提高對人性的認識,鍛鍊心胸,逐步訓練感受幸福的能力,培養自信心,形成實踐能力。有道是“腹有詩書氣自華”,因此,養成閲讀習慣將受用終生。閲讀習慣是在心靈深處裝了一部發動機,一個人養成了讀書的習慣,一輩子不寂寞。養不成讀書的.習慣,一輩子不知所措

不是玩電腦就能感受到樂趣;不是看電視就能感受到樂趣;不是聽音樂就能感受到樂趣;不是逛街就能感受到樂趣。其實,讀書也能感覺到樂趣。

放學後,揹着書包,踏着輕快的步伐,來到一個我最喜愛的地方——圖書館。在這兒,有無限的情趣,這種感覺是無與倫比的。

來到一個角落,拿着昨天未讀完的書,沐浴在其中。書中,我與詩人同行。我感受了李白“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壯志;感受到了李白與孟浩然之間“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友情。看到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看到了“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瀟灑。我讚歎蘇軾“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中狼”的豪邁;同情“富漢不知窮漢飢”的痛苦;嚮往“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自在。

書中,我明白了“不經歷風雨,哪能見彩虹?不經歷挫折,哪能見成功?”清楚了“挫折也是一件好事”感悟到“生活中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的生活,我們要揚起生命的帆”沉浸在書中,一切煩惱一掃而空,有的只是快樂和啟迪。

啊!讀書讓我感受到了樂趣,書像睿智的學者,博學的老師,給了我無限啟迪。書,我要一生與你在一起!你願意嗎?

閲讀筆記心得最新事例3篇 文輯心得:見解獨到,流光溢彩 第2張

第2篇

百年孤獨是我讀過的第一本世界名著,當時我讀七年級,正是喜歡孤獨寂寞用詞的小女生,為了這個名字,我從圖書館借了來,可是第一句: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的槍口中,奧爾良上校想起了多年前他第一次看到冰的情景(大意如此),一下讓我蒙了,我把它放到一邊,不願再看,直到一個月後,圖書館催我還書了,硬着頭皮拿起了書,看了兩頁,從看到第三頁後,我的手再也離不開這本書,我把所有的業餘時間都奉獻給這本書,我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反覆看了三遍,從來沒有一本書給我這樣的經歷:我把生命交給一本書了!那一個月,我無法跟人交流,無法大聲説笑,滿腦子都是奧爾良家族每一個人的身影,每一個都那麼鮮活,每一個都那麼特立獨行,但所有的人都那麼孤獨於世!

每一次合上書,我都懷疑自己是否有勇氣再翻開它,因為那種孤獨從每一個字裏透出來,壓得我喘不過氣,但每一次打開它,我又不願意合上它,彷彿只有這本書才是我的世界,才是我活下去的理由。

可能我講了這麼多,還算不上談讀後感,差不多快一年了,當年看完此書的感受到今天還清晰如昨,每一個人問我看它的感受,我只有兩個字:我怕。是的,我怕,我怕那種孤獨,我怕自己愛上它而無法自拔,馬爾克斯是魔幻現實主義作家,它的文字是被上了魔咒的,記得當時,我一邊看書,一邊胸中湧上巨大的悲哀,而眼睛乾澀,一滴淚也出不來,但那悲哀比流淚更甚!

書裏的每一個人都在用不同的方法來表達來宣泄自己的孤獨,表面上他們是漠不關心的,實際上內心深處,他們渴望被人愛,被人認可,被人同化,可惜這是一個永遠無法實現的夢!今天的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我們不也在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來讓自己逃避孤獨,但實則上卻陷進了更深的孤獨嗎?我們的愛,我們最温柔的部分,都被各種物質上東西遮得嚴嚴實實,再也出不來了!

看完書後,我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才將自己調整過來,然後,我馬上去書店買了一本精裝本放在家珍藏,作為自己對平生最難以言表的一本書的紀念,但從買的那一天起,直到今日,我沒有再動過它一下,只是將它好好地放在書櫃的最高層,那是我無法觸摸,沒有勇氣再看的禁區啊。

古人説:“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不深思不知這句名言之意,只要你仔細想一想,便覺得十分有道理,它道出了讀書的重要性。

古詩中有:“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們的知識需要源頭活水,而這源頭活水有一大部分來自書本。堅持每天讀書,對自己的精神、心靈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言談不至於太枯燥無味了。

我很愛讀書,我覺得讀書就是一種享受,從小我就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它帶着我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到現在。書是我們最好的老師,雖然它一直默默無聞,可它作出的貢獻遠遠超出我們。它給了我們很多知識和道理,書不但是開闊視野,打開知識大門的一把鑰匙,帶我們一步步攀向科學高峯,而且是我們生活中的知心朋友。

煩惱時,我捧着它,它把我帶進了知識的海洋。書的世界好像讓人置身於一個鳥語花香的世界,使人心曠神怡,的確是一個放鬆自己的好空間,我的煩惱頓時不由自主的拋到了九霄雲外。

高興時,我捧着它,它把我帶進另一個世界,這裏有一些名勝古蹟,有氣勢雄偉的岳陽樓,名揚中外的萬里長城,聞名天下的桂林山水。讓我盡情流露出自己的愉悦心情,將心中的感情融合在無窮無盡的山水之中。

書是一位知識淵博的老師,它帶我暢遊世界,領略大自然的風光,瞭解大自然的奧祕,它能讓我懂得許多人生哲理。書,用它豐富的知識甘露澆灌了我求知的心田。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沒有書,我們不可能一步一個台階攀向科學的高峯。讀書,充實了我知識的寶庫,豐富了我的生活,也激發了我對學習的興趣;讀書,讓我感受到了無窮的樂趣,我親身體會到:讀書真好。

第3篇

從身份來看,北宋昌樂人張行婆是社會低層最普通不過的一位婦女,只是茫茫歷史長河中的一粒微塵,然而其道德水平、修行境界卻少有人能及,是歷史天空中熠熠閃耀的明星,從而感得大文豪司馬光為她作傳,名垂青史。她的事蹟具有深刻的啟示,生命是什麼?不是身份地位,而是心靈的境界。生命的質量,全由修養的境界所決定。

張行婆身世曲折,數歷人生苦難。幼年失去親生母親,實為人生不幸;七歲又被繼母賣掉,遠離家園與親生父親的懷抱,此為不幸中的不幸。中年又不幸失去丈夫,自己一人把三個年幼的兒女撫養成人,這不幸中又經歷了多少人生的艱難與辛苦。然而在不幸之中,她又幸而聽聞到了佛法,於是這一切不幸與苦難化成生命的助緣,滋養了心靈,深深的污泥中盛開了微妙清潔的大白蓮華。

張行婆如何修行我們不得而知,但她修行的境界卻極為高超。她心地柔軟,慈悲對待一切眾生。以德報怨一般人很難做到,但是她做到了。她被繼母賣掉,二十一年後才與父親相認,父親要把繼母趕出家門,她卻替繼母求情,“兒非母不得入貴人家,母乃有德於兒,又何怨焉?今賴天之力,得復見父,若兒歸而母逐,兒何安焉?”不但毫無怨恨,而且作感恩想。父親去世後,張氏奉養繼母,盡心孝敬,繼母年老不能行走,就揹着她走路。把後孃當成親孃孝敬,不論她對我如何,我只管誠心誠意盡我孝敬的本份。敬人便是敬己,她的孝道圓滿了自己的德行。她對素不相識的人也同樣充滿慈悲,對富人家的女僕“專誨以忠勤”,當有人不願聽而辱罵她時,她絕不與人計較。對待猴、犬一類動物,也是慈悲愛護,及時餵養,以至當她離開時,這些動物“數日悲鳴不食”。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以至誠心愛護動物,便能與它們感通。

或許有的人會説,張行婆固然慈悲,但是對自己的子女也太無情了,顯得沒有人情味。然而,這正是其境界高於常人之處,是她的智慧的體現。一切眾生之所輪迴,皆因貪愛,“愛不重不生娑婆”。一切貪愛之中,對子女的貪愛最重。世間人對子女的愛,常常是一種自私自利的貪愛,是我執表現。若出輪迴,必需斬斷這種自私的貪愛,代之以無我無私的大愛,這是一種無分別的平等之愛。視眾生如子女,視子女如眾生。顯然,張行婆已經修行到這種境界,她説得很明白:“凡學佛者,先應斷愛,彼雖吾子,久已舍之,不復思也。”她把自私的偏愛捨棄了、放下了,但是無私的大愛卻修成了,她對年幼女僕“視之如己女”,如母親般照顧她們的生活。這種境界的人,難道會沒有人情味嗎?難道對自己的親生兒女沒有愛嗎?一切眾生皆是兒女,平等愛護一切眾生,“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這是如佛一樣的大愛,是真正的人情味,是大仁大義。這種大愛超越族羣、國界,遍於整個法界,一切正直的人莫不為之肅然起敬,甚至感動了反對佛教的司馬光為她作傳。

張行婆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一千年,想必她早已修成正果、重返娑婆度眾生了吧!當今時代物質主義橫行,個人主義甚囂塵上,眾生的貪愛、自私更加熾盛。但是,張行婆的道路卻永遠不會過,因為她的修行之道是超越時空、亙古不變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hk/redian/qitawenan/7ox7y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