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其他文案 >

世界無煙日倡議書7篇 呼籲全球無煙,守護健康未來!

世界無煙日倡議書7篇 呼籲全球無煙,守護健康未來!

《世界無煙日倡議書》是為了提倡全球範圍內的無煙環境,保護人們的健康和福祉而倡導的重要倡議。無煙日旨在引起公眾對於吸煙對健康的危害以及非吸煙者遭受的被動吸煙風險的關注,並促使政府、組織和個人採取行動來減少煙草的使用和推動無煙環境的營造。

世界無煙日倡議書7篇 呼籲全球無煙,守護健康未來!

第1篇

今年5月31日是第x個世界無煙日。國家衞生和計劃生育委員近日發佈的《關於開展第x個世界無煙日的活動及相關控煙履約工作的通知》指出,今年世界無煙日的活動主題是“禁止煙草廣告,促銷和贊助”。

?細則》明確規定:室內公共場所禁止吸煙。為了您和他人健康、為樹立和展現我校師生良好的精神面貌,養成良好文明的生活習慣,創造文明、潔淨、優美的校園環境,我們向全校師生髮出以下倡議:

1、自覺遵守公共場所禁止吸煙的規定,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

2、增強自我控制能力,自覺抵制誘惑,提倡不吸煙,提倡互不敬煙。

3、在教學區、校園內等公共場所不吸煙,做戒煙先鋒。

5、禁止在教學區、寢室、走廊等校園公共場所吸煙。

6、如發現在禁止吸煙的場所內吸煙者,及時主動勸阻。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請響應我們的'倡議,支持我們的活動,為了你、我、他的健康,為了潔淨、文明、優美和諧的校園環境,我們一起努力,遠離煙草!

世界無煙日倡議書7篇 呼籲全球無煙,守護健康未來! 第2張

第2篇

20xx年5月31日是第xx個世界無煙日,今年的主題是“煙草和心臟病”。為鞏固xxxx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市、國家衞生城市等創建成果,共同築就綠色生態、空氣新鮮、健康文明的美麗xxxx,促進全體市民的`身心健康,特提出如下倡議:

1.政府機關工作人員、醫務人員、教師要率先垂範,嚴格遵守禁煙相關規定,帶動全社會創建室內無煙環境。

2.全市各單位、社區要積極開展“無煙單位”“無煙社區”創建活動,全面營造健康清新的工作生活環境。

3.所有出租車和公共汽車等各類交通工具實行全面禁煙,司乘人員要主動勸阻吸煙行為。

4.所有經營性公共場所要全面控煙,經營者要主動勸阻消費者的吸煙行為。

5.廣大市民要從自身做起,不在室內公共場所、室內工作場所吸煙,自覺維護他人的健康權益。

6.堅決抵制煙草廣告,對煙草的危害達成共識,形成“不吸煙、不遞煙、不送煙”的社會新風尚,鼓勵吸煙者儘早戒煙。

讓我們攜起手來,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積極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拒絕煙草、珍愛生命、減少疾病、呵護健康!

第3篇

煙草危害是當今世界最嚴重的公共衞生問題之一,是人類健康所面臨的最大的然而又是可以預防的危險因素。今年5月31日是世界衞生組織發起的第x個世界無煙日,主題是"x",是"x"、"勸阻吸煙——衞生工作者的職責"。

煙草不僅帶來了社會公眾健康的巨大損害,而且愈來愈成為一個涉及子孫後代的.嚴重社會問題。作為以人類健康維護者為天職的醫療衞生機構和衞生工作者,我們的職責是開展預防與醫療服務,倡導人們摒棄不良的衞生行為,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和享有生命質量。因此,醫療衞生機構和衞生工作者應當在控制煙草危害工作中發揮作用,做出表率,承擔勸阻吸煙者戒煙的責任和義務。

為了消除煙草危害,推動營造健康優美的就醫環境和樹立衞生人員良好形象,x市吸煙與健康協會向全市醫療機構和醫療衞生工作者發出倡議:

1、醫療衞生機構要成為無煙場所的表率,每個醫療衞生機構都要建立控煙領導小組,制訂控制吸煙的和獎懲制度,切實抓好控煙工作。

2、醫療衞生機構內普遍張貼禁止吸煙的標誌,接待室、會議室、辦公室、餐廳等場所不擺放煙具。

3、衞生工作者不在工作環境(診療室、候診室、病房、辦公室)中吸煙,要帶頭戒煙,以實際行動成為禁煙、戒煙的排頭兵。

4、衞生工作者要勸阻病人、家屬及來訪者不在醫療衞生機構(候診室、診療室及病房等)吸煙,主動做好控制吸煙的宣傳工作。

5、衞生工作者對患有與吸煙有關的疾病的患者,要進行吸煙有害健康的宣傳教育,並勸其戒煙。每位衞生工作者至少要掌握一種戒煙。

控制吸煙,減少煙害,是世界潮流,也是現代文明的體現。讓我們立即行動起來,從你我做起,從現在做起,以醫療衞生機構和衞生工作者的表率和示範作用來帶動各行各業的吸煙者自覺控煙,為控制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第4篇

3月1日,上海市全面實施《上海市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規定上海市內公共場所、室內工作場所、公共交通工具內均禁止吸煙,禁煙場所吸煙不聽勸者最高罰款200元。

為了大家的身心健康,為了讓孩子們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我們在此向全體學員家長髮出如下倡議:

1、遵守公共場所禁止吸煙的規定,自覺從自身做起,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

2、主動參與禁煙,給身邊的.人創造一個健康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環境。

3、投身禁煙活動,積極參與宣傳吸煙的危害,讓你的親人和身邊的朋友明白吸煙的危害,自覺遠離煙草。

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珍愛生命,拒絕煙草,創造更健康、更和諧、更文明的教學環境!

第5篇

一支小小的香煙含有四千多種化合物,其中主要有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質,可使吸煙者患上肺癌、肺氣腫、心臟病、中風和其它癌症等25種以上危及生命和健康的疾病。每年死於與吸煙有關疾病的人數近一百萬,因吸煙導致的疾病造成醫療費用增加、勞動力喪失、過早死亡和家庭收入的下降,對社會和家庭帶來極大危害。據有關部門統計,全球12億煙民中,我國15歲以上煙民有3.2億,其中未成年吸煙者約500萬,53%的兒童被動吸煙。人們對危害自身健康因素的認識逐步加深,革除在公共場所吸煙的陋習,大力開展控煙工作已成為大多數羣眾的共識。在此,縣文明辦向全縣人們發出如下倡議:

1、不在公共場所吸煙,自覺遵守公共場所道德,自覺維護公共場所的無煙環境。

2、機關幹部要率先垂範,從自身做起,在機關單位制定控煙制度,實行全面禁煙,自覺維護公共場所的無煙環境,爭做無煙環境保護的模範。

不在室內公共場所、工作場所吸煙,不僅是一項社會公德,更是現代文明的.體現。讓我們攜起手來,追求文明、健康、和諧的生活方式,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拒絕煙草!減少疾病!珍愛生命!為鞏固提高雙創成果,創造一個和諧、文明、清新、舒適的無煙吳起而作出應盡的貢獻。

第6篇

20xx年5月31日是第28個世界無煙日,為響應世界無煙日活動,我校校學生會發起“口香糖換您手中的香煙”的無煙倡議。屆時將會在南北校教學區、食堂、各主幹道開展“口香糖換您手中的香煙”活動,活動時間:5月29日上午9點到中午1點。

一支小小的香煙含有四千多種化合物,其中主要有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質,可使吸煙者患上肺癌、肺氣腫、心臟病、中風和其它癌症等25種以上危及生命和健康的疾病。每年死於與吸煙有關疾病的人數近一百萬,因吸煙導致的疾病造成醫療費用增加、勞動力喪失、過早死亡和家庭收入的下降,對社會和家庭帶來極大危害。據有關部門統計,全球12億煙民中,我國15歲以上煙民有3.2億,其中未成年吸煙者約500萬,53%的兒童被動吸煙。人們對危害自身健康因素的認識逐步加深,革除在公共場所吸煙的陋習,大力開展控煙工作已成為大多數羣眾的共識。而大學是國家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地方,學生健康的'體魄是祖國最寶貴的財富和資本。在此,--大學校學生會向廣大師生髮出如下倡議:

1.瞭解吸煙危害,倡導健康生活,積極學習和宣傳控煙知識,支持控煙工作,共同攜手創建無煙校園,構築和諧環境。

2.爭創“無煙校園”,力做控煙表率。做樹立新風尚的帶頭人,摒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講文明、講衞生、改陋習、樹新風的良好社會風尚,為創建“無煙校園”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3.積極參與創建“無煙校園”宣傳活動,廣泛宣傳吸煙有害健康的衞生知識,自覺遵守公共場所禁止吸煙的規定,主動帶頭不吸煙。

老師們、同學們,為了大家的健康,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拒絕煙草,珍視健康。營造健康、文明、和諧的校園環境,共創一個沒有煙草危害的清新校園!

第7篇

煙草是人類健康的致命殺手。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煙草生產國和消費國,也是煙草最大的受害國,每年有超過100萬人死於煙草導致的相關疾病。研究顯示,我省公眾對煙草危害的認識不足,社會上廣泛存在逢年過節相互遞煙、送煙的風俗習慣。為保障公眾健康,推進全省無煙環境建設,,我省特提出持續開展“健康生活,無煙每一天”宣傳活動,並向廣大居民提出倡議:

一、不在學校、醫院、室內工作場所、室內公共場所、公共交通工具內和其他禁止吸煙的場所內吸煙。

學校是兒童青少年學習和生活的重要場所,不在學校內吸煙是對兒童青少年健康的保護,是每一個成人的責任;醫院是患者就醫看病的場所,不在醫院吸煙是對醫務人員、其他患者及其家屬的尊重;室內工作場所、室內公共場所、公共交通工具屬於相對封閉的空間,不在上述環境內部吸煙,能最大限度保護同事、親朋好友、其他人免受二手煙、三手煙的危害。

吸煙不僅會對吸煙者自身的健康造成危害,還會對廣大非吸煙者造成二手煙、三手煙暴露的危害,尤其是婦女和兒童。“不在他人面前吸煙”,是一種社會美德的體現。

敬煙的本意是對親朋好友的尊重,體現着人與人之間的良好關係,但由於煙草的`危害性,使得敬煙行為反而成了危害健康的冷箭!

逢年過節和人情來往時饋贈禮品是親朋好友間關心和祝福的傳遞,送的理應是健康和温暖,讓“送禮不送煙”成為新時期的健康好風尚!

讓我們做到“不吸煙,不敬煙,不送煙”,為共同擁有一個健康的、清潔的、無煙的環境而共同努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hk/redian/qitawenan/8r7xq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