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其他文案 >

《孫權勸學》教案7篇 傳經送子:孫權抱怨自己學問淺薄時的心路歷程

《孫權勸學》教案7篇 傳經送子:孫權抱怨自己學問淺薄時的心路歷程

《孫權勸學》是一篇古文名篇,是中國古代名將孫權的教誨文章。該文章主要以勸導學生勤奮學習、遵循道德規範為主要內容,傳遞了崇尚知識、注重實踐的教育理念。本教案將對該篇文章進行深入解析,為廣大讀者提供更為詳細的學習指導。

《孫權勸學》教案7篇 傳經送子:孫權抱怨自己學問淺薄時的心路歷程

第1篇

本文通過孫權的勸學,説明只要發憤學習,就能積學修業,學有所成。呂蒙本為武將,疏於詩書,孫權勸其從學,目的是使他能鑑古觀今,以史為鑑,使其行軍佈陣、帷幄運籌更有良將之風。

司馬光主持編寫的《資治通鑑》,是我國一部重要的編年體通史,共二百九十四卷。全書上起戰國,下迄五代,共計1362年,取材廣博,除十七史以外,還有稗官野史、傳狀碑誌、總集別集和百家譜錄等322種。史料取捨謹慎,考證翔實,文字質樸,敍事清晰,文筆流暢。這部宏偉的歷史鉅著,由編輯到成書,歷時十九年。

孫權,三國時吳國的開國皇帝。東漢末,他繼其兄孫策據江東六郡,後與劉備聯合,大敗曹操於赤壁。

呂蒙,三國時期吳國傑出將領,他聽從孫權勸告,多讀史書兵書,輔助周瑜等大破曹軍於赤壁,並領兵襲破關羽,佔領荊州。

學習本文,首先朗讀課文一遍,瞭解文章內容,找出生字、生詞,並查字典逐一注音、解釋。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孫權用現身説法,更使勸告有理。

呂蒙聽從孫權勸告,努力學習。具體學習的過程和情況,文章未作正面介紹,而是通過魯肅之口間接表現出來。魯肅與呂蒙同是東吳名將,作為老相識,魯肅過去是深知呂蒙的學識修養和才幹的,但此次相逢與呂蒙談論天下大事後,竟驚呼其“才略”絕非昔日可比,並表現出由衷的欽佩,正揭示了呂蒙經過學習取得的驚人效果。而呂蒙以“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話語回答魯肅的驚歎,既簡潔,又表現了自己治學的毅力和自信心,以及學習對於一個人才能的發展與提高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3、呂蒙經過孫權的規勸及自己的努力,終於成為一個有才略的人,呂蒙的變化給你帶來了哪些啟示呢?

b、課文通過孫權的勸學,説明只要努力學習,就能學有所成。

c、“吳下阿蒙”在文中指呂蒙,後來泛指只有武略而沒有學問的人。

d、司馬光,北宋政治家、史學家,主持編纂《資治通鑑》。

解釋:“孤”古義是王侯的自稱;“但”在文中是“只”的意思,現在常錶轉折;“就”在文中是“從事”的意思,與現在的意思也不同;“遂”古義和今義都表示“於是”的意思。

1、(2001,山東省青島市)將下列文言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分析】:這道題旨在直接考查對文言文句意的理解。所謂“關鍵詞語”往往是疏通文言句意的障礙,不排除這些障礙,就無法正確的理解句意。對文言句中的關鍵詞語,要聯繫上下文認真辨析。疏通了關鍵詞語的含義和作用,就排除了正確理解全句的障礙。

①那個人,眼睛正注視着茶爐,神色寧靜,好像在聽茶水燒開沒有的樣子

②問現在是什麼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説魏晉了

③醉了能夠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是太守

2、(2001,遼寧省)選出對句子大意理解不正確的一項(  )

b.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d. 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這些都是堅貞可*、能夠以死報國的忠臣。

?分析】:答案為c項。“君將哀而生之乎”中有兩個關鍵詞語,“哀”的意思是“哀憐”,後面省略了賓語“我”;“生”在句中是使動用法,譯為“使……生活下去”。所以全句的正確翻譯是:您要哀憐(我),使我活下去嗎?

司馬光(1019-l086) 北宋大臣、史學家。字君實,陝州夏縣(現在屬山西省)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寶元進士。仁宗末年任天章閣待制兼侍講知諫院。他立志編撰《通志》,作為封建統治的借鑑。治平三年(1066)撰成戰國迄秦的八卷。英宗命設局續修。神宗時賜書名《資治通鑑》。王安石行新政,他竭力反對,與安石在帝前爭論,強調祖宗之法不可變。被命為樞密副使,堅辭不就,於熙寧三年(1070)出知永興軍(現在陝西省西安市)。次年退居洛陽,以書局自隨、繼續編撰《通鑑》,至元豐七年(1084)成書。他從發凡起例至刪削定稿,都親自動筆。元豐八年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聽政,召他入京主國政,次年任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數月間盡廢新法,罷黜新黨。為相八個月病死,追封温國公。遺著有《司馬文正公集》《稽古錄》等。

?資治通鑑》,北宋司馬光撰。二百九十四卷,又考異、目錄各三十卷。編年體通史。光初成戰國至秦二世八卷,名為《通志》,進於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奉命設書局繼續編撰,至神宗元豐七年(1084)完成,歷時十九年。神宗以其“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命名為《資治通鑑》。全書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訖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傳狀、文集、譜錄等二百二十二種。幫助編撰者有劉攽、劉恕、範祖禹等,各就所長,分段負責,先排比材料為“叢目”,再編成“長編”,然後由光總其成,刪訂定稿。內容以政治、軍事為主,略於經濟、文化。全書貫串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史事,有“考異”以明取材不同之故,有“目錄”以備查閲之用,為歷史研究工作提供了較系統而完備的資料。註釋主要有宋末元初人胡三省的《資治通鑑音注》。清初嚴衍著《資治通鑑補正》,為《通鑑》拾遺補缺,刊正錯誤,也做了一些工作。

《孫權勸學》教案7篇 傳經送子:孫權抱怨自己學問淺薄時的心路歷程 第2張

第2篇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

2.通過理解文意,體會對話中的不同語氣,揣摩想象人物當時的神態和心理活動,進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徵。

1.揣摩體會人物的語言特點,進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徵。

2.聯繫生活,讓學生真正領悟到讀書有益於人的發展和完善的道理。

三國時期吳國有位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可呂蒙有個毛病:不愛讀書學習。孫權屢屢勸他多學點知識,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還自以為自己一介武夫,讀書有何用?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來看《孫權勸學》一文。

本文選自《資治通鑑》,題目是編者加的。《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學生自主閲讀課文註釋。)

(1)認讀:讀準字音、停頓、節奏、表情,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

(3)解讀:邊大聲朗讀課文邊根據課下注釋逐句理解課文大意,有不理解的,同桌可以相互討論。

主要講了孫權勸呂蒙學習的故事,孫權為什麼“勸”,是怎麼“勸”的,“勸”的結果怎樣?請仔細揣摩文章中人物對話的語氣來談。

(1)卿今塗掌事,不可不學!”(語氣堅決果斷,神態鄭重嚴肅,既嚴要求,又充滿關心、期望,希望呂蒙能勝大任。語重心長,諄諄告誡。)

(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問語氣,對呂蒙辭學有責備、惱怒之意,後一句則説得語重心長,言辭懇切,足見對呂蒙的關心、愛護。)

(3)“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從自己的切身體會來談,現身説法,神情激動,語氣殷切。)

(4)“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既感到十分驚訝,又由衷為呂蒙的進步感到高興,驚異、讚許之態呼之慾見。)

(5)“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表示感歎語氣,並非對魯肅不滿,而是表現出呂蒙對自己才略長進後感到很自豪、自得。)

請三位同學分角色扮演孫權、呂蒙與魯肅,然後進行對話表演。要注意模仿人物語氣,體會説話時人物的心境,演完後學生作點評。

本文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後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學有益於人的完善和發展的道理。本文以對話為主,用不多幾句話,就使人受到人物説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吳下阿蒙”原指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意思是説人沒有學問的意思。現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轉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從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窮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語。

第3篇

?孫權勸學》是一篇極其簡略但又有完整故事情節的文言短文故事主體只有兩個部分,孫權勸學,呂蒙“乃始就學”;魯肅“與蒙論議”,“結友而別”文章主要通過對話的方式,表現人物,推進故事對話言簡義豐,生動傳神,富於情味人物寥寥數語,就表現出各自説話時的口吻、神態、心理和性格在情節的安排上,亦別具風格呂蒙學習的起因是“孫權勸學”,學習的過程略去,學習的結果是魯肅與呂蒙“結友而別”通過“論議”“結友”來表現孫權善勸、呂蒙勤學和學有所成直接描寫、側面襯托、留白再塑、繁簡結合等手法的巧妙運用,讓這一篇小短文既充滿了情趣,又不乏理趣

文章簡短,教材註釋比較豐富,學生理解起來不會有文意上的困難但是,因其短小,它的文學價值也往往容易被忽略如何感受到它的文學魅力,則需要教師在深入解讀後,通過生動的教學形式帶領學生一道走進文本,品析欣賞筆者通過反覆解讀和剖析,挖掘出短文裏藏有的多個“三”,這些“三”包含了文章結構、人物形象、藝術手法、文化背景等多項內容,於是,以“找尋三”趣學文言故事作為此設計的總構思

1.積累文言詞彙:謂、博士、但、涉獵、吳下阿蒙、刮目相待、邪、耳、乎等等;

方法:自由放聲朗讀,自己譯讀,同座譯讀,質疑解難

要求:找尋文中獨特的“三”組合並作分析,感受文章寫人記事的美妙手法

方法:教師示例,學生獨立尋找,教師巡視點撥,學生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根據情節把文章分成三個部分,這就是事件的三個階段,即:孫權勸學,呂蒙就學,魯肅贊學這三個段落是:

簡析三個人物(孫權、魯肅、蒙母)對呂蒙學習併成功的證明作用

孫權: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勸他讀書,對呂蒙滿是關心與厚望正因為有孫權的善於勸説,才有了呂蒙的“就學”及學有所成

魯肅:魯肅“與蒙論議”,一句“非復吳下阿蒙!”從側面反映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魯肅地位高於呂蒙,且學識豐富,由他説出此番話,更可表明呂蒙的長進非同一般

蒙母:從情節的角度講,文章的最後一句“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似乎多餘,然而,細細揣摩,就可以感受到它的意味深長了

魯肅是一個很有學問的人,通過他“拜蒙母”,看得出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願與之深交,二人情投意合,側面襯托出呂蒙富有學識;更重要的是,這一情節傳達出古代對讀書的另一個角度的理解:一個人因為讀書而有豐厚的學問,會獲得社會的認可和尊敬,更使自己的父母也得到尊敬,既而甚至可以提高自己家族的社會地位及威望這一情節深化了選文的中心在表現孫權勸學的效果和呂蒙學習的成果上也都是很重要的一個補筆

方法:以讀促析,能通過朗讀體會人物心理,感知人物形象

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果斷,神態鄭重嚴肅,表現出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嚴厲中又可見深切關心,希望呂蒙能勝大任

這一句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悦神情和責備的意味,但又説得語重心長,言辭懇切;尤其是從自己的切身體會來談,現身説法,神情激動,讀來讓人感動

孫權是善勸的他對呂蒙既嚴格要求,又殷切期望;既責備呂蒙的不爭、無志,又透出關懷愛護之心;不失人主身份

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既吃驚又情不自禁地發出讚歎,為呂蒙的進步感到高興,驚異、讚許之態呼之欲出魯肅是個忠厚長兄,這句話流露出他重視學問、善於欣賞他人、對年輕將領的親切讚美之情

用軍務繁重來推脱,這裏折射出呂蒙之前不讀書只尚武的性格和成長經歷

在孫權的教育和指點之後,呂蒙無可推辭並知錯能改,這是他實現自我轉變的重要一環

(3)“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這是呂蒙對魯肅讚歎的巧妙接應可以看出呂蒙為自己的進步深感自豪,充滿自信我們彷彿能聽到他那坦誠豪爽的笑聲

(1)讓文氣有起伏;(2)豐滿了人物形象;(3)三次態度就是事件發展的三個階段,也是他成長的三個階段(拒學就學成學);(4)比襯出其他的人物形象

要求:根據文字展開適當的聯想,揣摩作者這樣安排情節和詳略的意圖

為什麼要交代這個環節?刪去了會怎樣?魯肅會對蒙母説些什麼呢?

前兩個留白是略寫,而最後一個則是擴充出來的這樣安排有什麼好處嗎?

“卿”,是君對臣或朋友之間的愛稱第一次出現是孫權稱呼呂蒙,表現出孫權對呂蒙真切的關心和殷切的期望,既鄭重,又親切第二次出現是魯肅“與蒙論議”後很吃驚地喊出的,表現出魯肅對呂蒙的認可、讚揚

“大兄”,面對魯肅的吃驚和讚歎,呂蒙巧妙接應“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對話中有同僚間的調侃趣味,更顯兩人志同道合的兄弟般的情誼

人物語言,尤其是語言中流露出的語氣語調能夠揭示人物心理、情感和性格

(1)“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中“邪”表示反問語氣,相當於“嗎”聯繫句意,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悦神情和責備的意味

(2)“但當涉獵,見往事耳”中“耳”表示限止語氣,“罷了”説得語重心長,言辭懇切,傳達出孫權對呂蒙的關心、愛護

(3)“大兄何見事之晚乎!”中“乎”表示感歎,可譯為“啊”此句一出,呂蒙自得、自豪、“書中多閲歷,胸中有溝壑”的自信如在眼前

能夠生動地讀出人物的語氣語調,通過朗讀表現出豐滿的人物形象;努力做到熟讀成誦

方法:同座位配合演讀;全班男女生配合演讀;全班背誦

第4篇

?孫權勸學》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國中語文實驗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教學內容。這是一個名人單元。文言文《孫權勸學》,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説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歎服並與之“結友”的佳話,本文注重以對話表現人物,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反覆朗讀,體會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説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同學們,讀過《三國演義》嗎?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和久必分。話説三國鼎立之時,吳王孫權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員名將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曾隨周瑜、程普大破曹操於赤壁,後又襲破關羽,佔領荊州,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可他就不愛讀書,孫權多次勸説,他總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學,這不,孫權又來勸説了,結果如何呢?今天咱們一起來看《孫權勸學》。

(解説:由故事導入,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讓學生對文章中的人物有所瞭解。)

1、這篇文章選自《資治通鑑》,哪位同學來介紹一下相關資料?(學生自由發言)

這部書是北宋史學家司馬光編撰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説到司馬光,我們對他少年時《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非常熟悉,我們一起來認識司馬光(介紹司馬光)。

1、《孫權勸學》究竟怎樣個勸法呢?我們來了解一下文章,先聽老師來讀,聽的時候注意掌握字、詞的讀音。(配樂朗讀)

(學生自由朗讀,教師及時指導,特別強調重音、停頓等朗讀技巧。)

學生結合課下注釋讀文章,疏通文意,有疑問的劃出來

2、學習文言文我們要多積累文言詞語,標註一下你覺得本文需要特別記憶的文言詞語。(演示)

1、大家齊讀課文,讀完後請幾位同學複述、概括故事情節。

2、呂蒙在孫權的勸説下開始學習,學的效果看來不錯,文章中是怎樣表現出來的。

3、由此可以看出通篇文章故事情節的展開都是通過人物對話來展現的,那我們把人物對話部分挑出來。

權蒙對話孫權是王,對蒙的勸説態度懇切,蒙肅同為將士,對其變化之大顯示出驚異、讚歎。

3、下面我們請同學挑人物讀,大家注意聽,看他讀的好不好?哪句話讀的最好?好在什麼地方?

4、哪一組同學能拋開課本,在原有內容的基礎上再加工給我們來個小課本劇表演。(一組同學上台表演)

師:再現了當時的場景,演繹了一段白話《孫權勸學》,讓我們也是刮目相待呀!

(解説: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充分朗讀課文,讓學生積極參與,在教學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調動學生積極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活課堂氣氛,很好的培養學生自讀古文的能力。培養學生表達、表演能力)

5、呂蒙在孫權的再三勸説下,開始讀書學習,並取得良好的讀書效果。文中有兩個成語突出表現了呂蒙進步之大,請大家找出。

昔日吳下阿蒙,經過發奮努力,讓同僚刮目相待,説到這我們不禁想到前幾天學的一篇文章《傷仲永》,讀完這兩篇文章你有何感想?聯繫你的生活體驗談談你的看法。

1、古今中外,許多仁人志士都意識到了讀書的重要性,誰能説一些有關讀書的名言警句嗎?

2、最後送大家一句話,我們師生共勉“窮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

?孫權勸學》是一篇自讀課,故事性很強,本節課教學重點放在了朗讀上,通過自由讀、齊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演課本劇等多種形式的朗讀,理解課文,體會人物説話的語氣,把握人物形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在這節課中得以充分體現。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表達、表演等方面的能力,加以多媒體教學手段課堂氣氛相當活躍。

第5篇

(一)認知目標1、瞭解有關《資治通鑑》的文學常識。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詞語。(二)過程和方法目標1、 能在熟練朗讀的基礎上,正確斷句和停頓。2、 通過理解文意,體會對話中的不同語氣,揣摩想象人物當時的神態和心理活動,進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徵。(三)情感目標學生能夠懂得學無止境,學有益於人的完善和發展。

重點 品味魯肅、呂蒙對話並説出其中表現的人物形象特點。

難點 聯繫生活,讓學生真正領悟到讀書有益於人的發展和完善的道理。

1、自讀質疑學生藉助工具書自讀課文,將其中疑難提出,小組間討論解決,或提出來共同解決。

2、編課本劇學生在熟悉課文的基礎上,將課文編成課本劇,一來想象人物當時的神態和心理活動,有益於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二來可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3、合作探究針對學習過程中的疑難,師與生、生與生之間可通過合作,共同探討解答。

師:這幾天有個難題讓我吃不好睡不好,大家能幫我想想辦法麼?

師:什麼事呢?我有個學生,他總是不肯下功夫學習,我勸他應該好好學習,他説自己的事很多,況且又不想當學者,不學也罷。我很想好好跟他講講道理,可又不知該怎麼説,大家看看我應對他説些什麼呢?

師:東漢時,吳國的國君孫權也遇到這種情況,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麼做的?

教師向學生求教,突出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而且體現了學生式的老師這一課改精神。由此導入,引發學生求知慾。

認定目標 1 師:我們已經學過多篇文言文了,那對文言文我們應該怎麼學呢?誰來説説? 學生回答。 學生參與學習目標制定,益於激發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教師對之進行概括,或輔之以投影使之更明確。

導學達標 一 竟讀課文 ⒑ 師:現在請大家各自大聲朗讀課文,不認識的字查工具書,同時結合註解瞭解文章大致內容。師:剛才大家讀過課文了,現在把書合上,看投影,然後各自大聲地流利地朗讀課文。師:大家讀得不錯,現在能不能在大聲、流利 學生初讀課文,不認識的字查工具書解決,結合註解粗知大意。學生再讀課文。 教師及時點撥作者及《資治通鑑》的有關常識。投影片展示無標點符號之課文,訓練學生斷句停頓之能力。教學千法讀為本。讀會字音、讀懂

導學達標的基礎上再加上個快速?試試看!師:我們來個比賽,看看誰能大聲、流利、快速地朗讀課文。 學生單讀、小組齊讀。 句意、讀品意味,真正用朗讀的方式讓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和意藴。

二 合作探究、質疑問難 9 師:大家讀得很好,我們藉助各種參考資料繼續瞭解課文內容,不懂的提出來互相研究,解決不了的一會兒提出來,我們共同研究;好的字詞句也畫下來,我們共同欣賞。師;誰來為大家講講這個故事?師:大家看看還有哪些地方要説説? 學生討論、交流,互相質疑問難。學生邊讀、邊議、邊圈點。學生講述課文內容。學生對文中疑難提問;學生自答教師引導。 以學生自讀、發現、討論的活動為主,還時間給學生、還主動給學生、還思想給學生。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若提不出問題,教師可就重點詞句之理解發問,避免疏漏,強化理解。

三 編課本劇,深入課文 5 師:課文有多處對話,但人物的神態、心理並未直接表現出來,現在,假如你是編劇,你怎麼來編寫呢?假如讓你做演員,又該怎麼樣?小組內先試試。師:哪一組主動來表演一下?師:通過朗誦、表演,你認為文中的人物當時神態和心態如何?師:你能不能用一句話來説説對文中任何一個人的看法? 小組編劇、表演。學生選出代表進行表演。學生髮表各自的看法。學生討論發言。 發揮學生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藉此深入瞭解課文意藴,開闊學生學習課文之天地。讓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對課文進行品味。對學生的回答不要簡單地肯定或否定,鼓勵學生互相解答。

導 學 達 標 四 聯繫課文,延伸拓展 8 師:學與不學,使呂蒙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們今天學習《孫權勸學》是為了什麼呢?難道説只是為了知道古人的言行嗎?知道了這個故事,作為跨世紀的一代人,你從中得到什麼啟示呢?可不可以跟大家説説?師:很多同學都談到了學習的重要性,那麼古人在學習上還有哪些説法值得借鑑?師:現在,回顧一下課前我請大家幫忙解決的問題,試着再幫我勸勸這位同學。 師:我們應該帶着問題走進課堂,更應該帶着深層次的問題走出課堂。根據你的理解和認識,有沒有什麼新問題呢?比方説——師:大家有興趣瞭解更多與孫權、呂蒙有關的事情嗎?課文與文學作品一樣麼?讀書使人聰明,老師建議大家課後讀讀《三國演義》,從中瞭解那個英雄輩出的年代。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然後進行集體交流。學生聯繫課文及與學習有關的名言和具體事例再次談自己的看法。學生提問。 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接受教育。可在學生説的基礎上用投影展示。這一環節既是照應,同時又是加深和強化,使學生對學習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認識,讓他們自己教育自己。激發學生興趣,提出更多有價值的問題,達到延伸拓展的目的。 抓住時機鼓勵學生開展課外閲讀,自主解決問題,做到教是為了不教。

五 評議總結 5 師:大家這一節課一定有許多收穫,無論是課堂表現、問題回答,還是課文學習,能不能説出來,我們共同分享? 學生就自己這堂課的表現發言。 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話給予適當肯定和總結,並昇華德育教育。

作業 1 師:課後大家練習背默課文,讓它成為自己的知識儲備。另外,我們學過《方仲永》,大家一定還記得那個天才少年,那麼,請以《方仲永巧遇呂蒙》為題,展開想象,寫篇作文,文體、字數不限,只要你覺得表達出你的意思就行。 學生針對課文,結合自己的理解進行作文,是對課堂所學知識的加深和鞏固。

司馬光 重點字詞句 《資治通鑑》 板書主要內容,儘可能做到簡潔明確,讓學生一目瞭然。

投影設計之一 學習目標1、能瞭解有關《資治通鑑》的文學常識。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詞語。3、能在熟練朗讀基礎上,正確斷句和停頓。4、通過解文意,體會對話中的不同語氣,揣摩想象人物當時的神態和心理活動,進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徵。5、能夠從文中得到有關人生方面的啟示。 投影展示的目標是對學生所定目標的規範、補充和加深,這樣學生學起來才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投影設計之二 孫權勸學司馬光初權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此環節可訓練學生斷句和停頓之能力,且有助於熟練朗讀。

投影設計之三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到用時方恨少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知識就是力量。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 展示相關名句可拓開學生思路,開闊視野,增大知識容量。

第6篇

1、熟讀課文,揣摩想像人物當時的語氣、神態和心理活動。

3、學習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提高自學能力。

1、揣摩體會人物的語言特點,並能讀出人物不同的語氣語調。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停頓、節奏、表情,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

a '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語重心長,諄諄告誡)

b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反問句。強調學的目的,有責怪的語氣。)

c '卿言多務,孰若孤?'(反問句。否定呂蒙託辭的理由。要重讀強調。)

d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感歎句,驚訝讚歎的語氣)

e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感歎句,帶有自豪的語氣。)

2、譯一譯:圈點勾畫,粗通文意,嘗試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

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討論文中理解有困難的詞句或文言常用詞語。以提問形式在班內交流,教師適當提示、指導。

a蒙辭以軍中多務。應理解為:“蒙以軍中多務辭,以:拿,用,介詞。

b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應理解為:長兄怎樣知道這件事這麼晚啊!何:怎麼,為何。

c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眼。待:相看待。

②呂蒙學有所成,課文直接表現這一點沒有?是怎樣表明的?

①“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表現了魯肅怎樣的感情?

②“士別三日,……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表現了呂蒙怎樣的心境?

你怎樣看待呂蒙讀書迅速長進這一事情?這對你有什麼啟示呢?

魯肅代周瑜,當之陸口,過蒙屯下。肅意尚輕蒙,或説肅曰:“呂將軍功名日顯,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顧之。”遂往詣蒙。酒酣,蒙問肅曰:“君受重任,與關羽為鄰,將何計略以備不虞?”肅造次應曰:“臨時施宜。”蒙曰:“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熊虎也,計安可不豫定?”因為肅畫五策。肅於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呂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於此也。”遂拜蒙母,結友而別。時蒙與成當、宋定、徐顧屯次比近,三將死,子弟幼弱,權悉以兵並蒙。蒙固辭,陳啟顧等皆勤勞國事,子弟雖小,不可廢也。書三上,權乃聽。蒙於是又為擇師使輔導之其操心率如此。(《三國志•呂蒙傳》節選)

4、兩文都是談學習的,共涉及四個人,讀完後你得到什麼啟發?請寫在下面橫線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7篇

2、通過理解文意,體會對話中的不同語氣,揣摩想象人物當時的神態和心理活動,進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徵。

情感目標學生能夠懂得學無止境,學有益於人的完善和發展。

品味魯肅、呂蒙對話並説出其中表現的人物形象特點。

?難點】聯繫生活,讓學生真正領悟到讀書有益於人的發展和完善的道理。【教學設想】

自讀質疑學生藉助工具書自讀課文,將其中疑難提出,小組間討論解決,或提出來共同解決。

編課本劇學生在熟悉課文的基礎上,將課文編成課本劇,一來想象人物當時的神態和心理活動,有益於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二來可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合作探究針對學習過程中的疑難,師與生、生與生之間可通過合作,共同探討解答。

師:老師這幾天遇到個難題,同學們願不願意幫我想個辦法?

師:是這樣的,我有個學生,他總是不肯下功夫學習,我勸他應該好好學習,他説自己的事很多,況且又不想考什麼清華北大,學不學無所謂。我很想好好跟他講講道理,可又不知該怎麼説,大家看看我應對他説些什麼呢?其實,東漢時吳國的國君孫權也遇到這種情況,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麼做的?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向學生求教,突出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而且體現了學生式的老師這一課改精神。由此導入,引發學生求知慾。)

師:我們已經學過多篇文言文了,那對文言文我們應該怎麼學呢?誰來説説?

生:先熟讀課文,然後對着課下注釋和工具書、資料書理解課文,不明白的地方相互討論研究,……

(學生回答。 學生參與學習目標制定,激發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師:學習文言文首先要熟讀課文,現在請大家各自大聲朗讀課文,不認識的字查工具書,同時結合註解瞭解文章大致內容。

(學生初讀課文,不認識的字查工具書解決,結合註解粗知大意。)

師:剛才大家讀過課文了,現在把書合上,看投影,然後各自大聲地流利地朗讀課文。

(學生再讀課文。 教師及時點撥作者及《資治通鑑》的有關常識。)

師:大家讀得不錯,現在能不能在大聲、流利的基礎上再加上個快速?試試看!

(投影片展示無標點符號之課文,訓練學生斷句停頓之能力。教學千法讀為本。讀會字音、讀懂。)

師:我們來個比賽,看看誰能大聲、流利、快速地朗讀課文。這節課老師還準備了最好的獎品,將給課堂上表現最優秀的同學,可不要錯過機會哦!

(學生單讀、小組齊讀。 句意、讀品意味,真正用朗讀的方式讓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和意藴。)

師:大家讀得很好,我們藉助各種參考資料繼續瞭解課文內容,不懂的提出來互相研究,解決不了的一會兒提出來,我們共同研究;好的字詞句也畫下來,我們共同欣賞。

( 學生討論、交流,互相質疑問難。學生邊讀、邊議、邊圈點。)

師:大家看看還有哪些地方要説説?自學過程中,有沒有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

生: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辭。辭,推託。以,用。這是一個倒裝句,正確的語序應該是“蒙以軍中多務辭”。

師:剛才老師還讓同學們把你最欣賞的字詞句劃出來,我們共同欣賞,誰先來説説?

生:“不可不學!”用雙重否定的形式,語氣堅決,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嚴厲

師:你能不能讀出孫權的這種堅決的語氣?來讀讀看!(生讀)讀得不錯。誰還想説説?

生:“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反問句,強調並不是要呂蒙研究儒家經典,當專享經學傳授的學官,而是有別的目的。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悦神情和責備的意味。

生@:那為什麼不讓他“治經為博士”呢?那樣豈不更好?

生:因為呂蒙,他是一員大將,讀書不是他的主要任務。

師:同學們,韓維哲同學提的這個問題非常好,因為時間關係,我們課下再爭論好嗎?

生:“卿言多勞,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現身説法,鼓勵呂蒙求學,可謂語重心長,言辭懇切。這番勸言,表現出孫權的善勸。既有嚴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責備呂蒙的不爭、無志,又透出關懷愛護之心,那種莊重而語重心長的神態斑然可見。

師:你賞析得非常好,能不能語重心長的讀一讀?(生讀),讀得非常好!

生:“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十分驚奇的神態,呂蒙的變化使魯肅既吃驚,又不自禁地發出讚歎。這句話從側面反映目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

師:你能不能讀出魯肅的這種吃驚的語氣,來,試一試!

生:“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這句話表現了呂蒙為自己的進步深感自豪,並不是埋怨魯肅,“乎”表感歎語氣,相當於“啊”。

師:那你再讀讀這句話,能不能讀出呂蒙的這份自豪?試試看!

生:“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説明了人也在不斷變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學生對文中疑難提問;學生自答教師引導。 以學生自讀、發現、討論的活動為主,還時間給學生、還主動給學生、還思想給學生。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若提不出問題,教師可就重點詞句之理解發問,避免疏漏,強化理解。)

師:課文有多處對話,但人物的神態、心理並未直接表現出來,現在,假如你是編劇,你怎麼來編寫呢?假如讓你做演員,又該怎麼樣演?小組內先試試。

師:通過表演,你認為文中的人物當時神態和心態如何?

生:我演的是孫權,我覺得他當時應該是,很嚴肅的,同時他對呂蒙也是非常關心的,對他寄予厚望。

師:你能不能用一句話來説説對文中任何一個人的看法?

生:我覺的呂蒙身為一員大將,能聽從首領的規勸,努力讀書,並才略大長,這種學習精神非常值得學習。

(學生髮表各自的看法。學生討論發言。發揮學生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藉此深入瞭解課文意藴,開闊學生學習課文之天地。讓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對課文進行品味。對學生的回答不要簡單地肯定或否定,鼓勵學生互相解答。)

師:學與不學,使呂蒙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們今天學習《孫權勸學》是為了什麼呢?難道説只是為了知道古人的言行嗎?知道了這個故事,作為跨世紀的一代人,你從中得到什麼啟示呢?可不可以跟大家説説?

生:我們要努力學習,打好文化基礎,只有這樣才能為祖國的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生:無論從事什麼工作,都必須學習,否則就會被社會所淘汰。

師:很多同學都談到了學習的重要性,那麼古人在學習上還有哪些説法值得借鑑?

生:多讀點歷史書,瞭解歷史,因為歷史是一面鏡子,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學生聯繫課文及與學習有關的名言和具體事例再次談自己的看法。)

師:現在,回顧一下課前我請大家幫忙解決的問題,試着再幫我勸勸這位同學。

生:老師,你讓我們背課文的時候,不是你自己先背下來嗎?你讓我們讀書,你自己不是也在讀書嗎?你也可以像孫權一樣,用現身的説法來教育他好好學習。

師:你們的意見和建議我一定會採納。我們應該帶着問題走進課堂,更應該帶着深層次的問題走出課堂。根據你的理解和認識,有沒有什麼新問題呢?比方説大家有興趣瞭解更多與孫權、呂蒙有關的事情嗎?讀書使人聰明,老師建議大家課後讀讀《三國演義》,從中瞭解那個英雄輩出的年代。

(這一環節既是照應,同時又是加深和強化,使學生對學習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認識,讓他們自己教育自己。激發學生興趣,提出更多有價值的問題,達到延伸拓展的目的。 抓住時機鼓勵學生開展課外閲讀,自主解決問題,做到教是為了不教。)

師:大家這一節課一定有許多收穫,無論是課堂表現、問題回答,還是課文學習,能不能説出來,我們共同分享?

師:大家談得非常好,願不願意也聽聽老師的意見?本文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最終由“吳下阿蒙”變得令人“刮目相待”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其實老師的總結也是受同學們發言的啟發。

(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話給予適當肯定和總結,並昇華為讀書教育。與此同時可作適當的板書)

師:學習文言文,我們還要把它積累下來, 讓它成為自己的知識儲備。下面利用最快的時間把這篇短文背下來,看誰記的最快?開始!

(5分鐘後檢查,時間允許,可指名背,時間不允許,可集體齊背)

師:一節課很快下來了,根據這節課的表現,大家看看我應該把獎品送給誰?(學生們自己推選出很多人選),同學們表現得都非常出色,我也不知道把獎品送給誰了?就送給大家吧!猜猜看,老師給你們準備的什麼獎品?(出示帶有書和有關讀書的名言警句的幻燈片)

老師就把這書連同這些名言警句一塊送給同學們,(學生齊讀)。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希望同學們多讀書,讀好書,讓好書伴大家健康快樂的成長。

(展示相關名句可拓開學生思路,開闊視野,增大知識容量。)

師:我們學過《方仲永》,大家一定還記得那個天才少年,方仲永與呂蒙相比,恰恰相反,一是幼年不學,毫無所成,一是年長好學,學有所成,請同學們大膽設想一下,假如有一天方仲永巧遇呂蒙,他們會演繹出怎樣的一段故事呢?請以《方仲永巧遇呂蒙》為題,展開想象,寫篇作文,文體、字數不限,只要你覺得表達出你的意思就行。 (學生針對課文,結合自己的理解進行作文,是對課堂所學知識的加深和鞏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hk/redian/qitawenan/j5e26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