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其他文案 >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案乘法的初步認識優秀教案7篇 “乘法入門:優秀教案分享”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案乘法的初步認識優秀教案7篇 “乘法入門:優秀教案分享”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案是一份非常優秀的教學資源,它致力於幫助學生對乘法進行初步的認識和理解,從而能夠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更加靈活地運用乘法進行計算。本教案內容豐富,包含多種教學方法和案例,旨在幫助教師更好地開展乘法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案乘法的初步認識優秀教案7篇 “乘法入門:優秀教案分享”

第1篇

1.説課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三冊第19-20頁的例1以及練習五中的第1~3題。

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這一節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於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而且這個概念又難以建立,在這種情況下,教材一開始就專列了這一節內容。使學生知道乘法的含義,為以後學習乘法的其它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

教材十分重視讓學生實際操作,首先提出了讓學生擺一擺、算一算。通過實物圖、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相對照)乘法算式的寫法、意義與加法算式相對照。這樣形數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在認識乘法過程中學會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得出二個知識點:一是初步認識相同加數及相同加數的個數,從而引入乘祛,這是本節課教學的一條主線。二是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

(1)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的含義,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2)會讀寫乘法算式。(3)口述乘法算式的意義。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能根據要求正確寫出乘法算式是本節課的重點;理解乘號前、後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是本節課的難點。其中識別相同加數是本節課的關鍵。

本節課教學設計從四導入手,導入新課、導學新知、導練、導總結。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起着帶路人嚮導作用,學生困惑時給予啟發,阻塞時給予點撥,上台階時給予鋪墊。攀登時,給予鼓勁。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地發現新知,探究新知。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新課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一堂課成功的起點。本節課一開始從生活實例引入,讓學生看圖,聽錄音,算一算本班捐款情況。這樣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起來,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起來有用處,就容易激發興趣。然後設疑,問學生在“解答的過程中遇到什麼困難?””怎麼解決這種困難?”讓學生產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強烈慾望,從而導入新課,學生躍躍欲進,激發了學生探求新知的慾望,為探求新知創下良好的開端。

葉聖陶先生曾説:”當教師像是幫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隨時準備放,能放手就放手。"

例1的教學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師生共同擺紅花,教師指導寫乘法算式。第二個層次是讓學生自己擺方塊,嘗試寫乘法算式。第三個層次是學生看圖説留意,獨立寫乘法算式:這樣由“扶”到“放”,逐步讓學生探究新知。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也是先由教師指導寫算式的方法,然後讓學生小組交流小結寫乘法算式的方法。"一看、二數",到運用"一看、二數"的方法讓學生獨立寫乘法算式。教師始終處於客體地位,把學生推到主體地位。教師只在關鍵處啟發、點撥,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知識的全過程,領悟到知識的真諦。同時,在由“扶”到“放”的過程中,始終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由具體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比較到動口説一説,概括出乘法的含義,建立表象,形成新的知識結構。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思維品質,促進思維的發展。

要達到學生掌握知識。最終發展能力的目的,學生的思維就必須經過反覆多次,循序漸進的實際應用。本節課的練習有兩個層次,第一個是基本練習,是讓學生看圖寫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使學生初步掌握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還可以用乘法算,並能正確寫出乘法算式。第二個層次是綜合練習。形式上多種多樣,生動有趣,符合一年級小朋友的心理特徵,讓他們在動中學,玩中學,遊戲中學,使他們對新知的認識昇華一步,進而形成技能。

新課後,教師引導學生對新課前提出的那幾個學習目標進行總結,這種總結既有知識的總結,又有學習方法的總結。這樣由新課開始想學什麼到結束時回憶總結學會什麼,這種做法,對整課的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的作用。幫助學生把新知識納入到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去,同時,增強學的目標意識,有利於提高學生整體思考能力和概括總結的能力。

(1)讓學生看圖,聽錄音,從本班具體捐款的事實中算出本班捐款的情況,產生下列三道連加的算式:2十2十2=6,3+3+3+3=12,5+5+5+5+5+5=30

(3)導新:有一種方法比較簡便,只要一步就可以解答,同學們想不想學?這種方法就是乘法,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揭示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

(一)檢查學生預習情況,讓學生説説你想學什麼?從而揭示學習目標。這樣,既增強學生的學習目標意識,也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通過直觀,讓學生動手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掌握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動手操作、敍述圖意(感知階段)——列加法算式,觀察説出加數的特點(建立表象)——寫出乘法算式(形成新的概念)。

(3)讓學生説一説"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這個結論。

這樣通過分析比較,不僅揭示了本質特點,同時也有利於學生抓住知識的內在聯繫。構建新的認知結構。

4.説一説下面兩個算式有什麼不同?然後做“找朋友”遊戲。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和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設計上面這組生動有趣的有梯度的練習,可以鞏固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技能技巧。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哪些知識,學到哪些方法?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大家一起探討解決。

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歸納小結,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提煉昇華的作用,從而加深學生的印象。幫助學生建立新的知識結構。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案乘法的初步認識優秀教案7篇 “乘法入門:優秀教案分享” 第2張

第2篇

本節課在設計時主要是以貼近學生實際的遊樂園情景導人,裏面藴含着豐富的相同加數的因素,為引入乘法做準備,之後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引導他們觀察思考,體會乘法的意義,並進一步結合生活中的問題,鞏固對乘法意義的理解與運用。

成功之處:我在教《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中,為了使學生理解乘法和加法的聯繫,就組織學生進行擺一擺、比一比的遊戲活動,先讓學生擺2個三角形。很多學生就會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一個一個的擺,而且他們知道一個三角形用3根小棒,學生就用原有的知識用加法來算3+3=6根。然後又提問:現在要你們擺9個三角形,也讓學生去算,學生髮現如果用加法3+3+3+3+3+3+3+3+3=27,很繁瑣。這時候抓住機會引出乘法的學習。學生在操作活動中獲得了豐富的經驗和表象,感悟出瞭如果加數相同時可以用乘法來計算的道理。

存在問題:關注弱勢羣體不夠。課堂上我看到這樣的情況:在這熱鬧的背後又隱藏着許多被遺忘的角落,總有一部分學生在成為觀眾和聽眾,可想而知,久而久之形成差生是必然的。

針對這種狀況我認為在今後的教學中,設計的學習活動一方面要具有一定的現實性、挑戰性;但另一方面又不能以只有少數學生能解答的問題情境來作為普遍要求,而應該設計具有層次性和開放性的活動,使得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事可做,有事可想,都有收穫,都有體驗。

第3篇

在學校課堂教學比武的初賽上有一節二年級的數學課《乘法的初步認識》,其中有一個環節是根據老師的要求寫加法算式:

老師只好自己説加法比較麻煩,我們可以寫成乘法算式。

第九冊數學《用字母表示數的簡便寫法》的其中一個片段:

(1)一本數學書的價錢是6.05元,10本數學書需要多少元?(6.05×10)

(2)一輛汽車每小時行駛86.5千米,t小時行駛多少千米?(86.5×t)

(3)電視機廠每天生產a台電視機,2天生產多少台?(a×2)

(4)一架飛機平均每小時飛行v千米,t小時飛行多少千米(v×t)?

(5)一種奶糖每千克是b元,買c千克應付多少元?(b×c)

4、談話出示課題:第2類和第3類還有簡便的寫法,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問題。

簡寫的條件:在含有字母的式子裏,數和字母、字母和字母相乘時,才可以簡寫。

簡寫的規則:(1)乘號可以記做“·”,或省略不寫。

10、乘號可以記做“·”或省略不寫,你更喜歡用哪種簡寫方法為什麼?

生:我更喜歡省略不寫,因為這種方法更簡單,記做“·”會和小數點搞錯。

當課程由“專制”走向民主,由封閉走向開放,由學科走向學生的時候,課程就不只是“文本課程”,而更是“體驗課程”,即課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求新知的過程。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指出,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是一個接受知識的過程,而且也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案例2中的這一片段,10個環節每一環節都是一種體驗,學生從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在體驗中發現問題,在體驗中新舊經驗不斷地發生碰撞,在體驗中找到簡寫的條件和規則。這個過程一方面是暴露學生產生各種疑問、困難、障礙和矛盾的過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學生髮展聰明才智、形成獨特個性與創新成果的過程。因此,地教學時,老師要做到三不講:學生通過自已閲讀教材能弄明白的,老師不講;學生通過自已思考能弄明白的,老師不講;學生通過相互討論能弄明白的,老師不講。當然,強調探索過程,意味着學生要面臨問題和困惑、挫折和失敗,這同時也意味着學生可能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結果表面上卻一無所獲,但是,這卻是一個人的學習、生存、生長、發展、創造所必須經歷的過程,也是一個人的能力、智慧發展的內在要求,它是一種不可量化的“長效”、一種難以言説的豐厚回報,而眼前耗費的時間和精力應該説是值得付出的代價。

教師提供給學生體驗的材料要典型、豐富。案例2中,第一環節讓學生寫出的6個式子,既有數與數相乘,又有數與字母相乘(包括1和字母相乘),字母與字母相乘,這樣便於學生分類,找出規律。案例1中,老師預設的目標是通過這一環節,讓學生體會到加法算式的麻煩,從而引出乘法算式,但實際並未達到預設效果。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老師提供給學生的材料不夠典型,9個8相加,快的同學10秒鐘就寫好了,是體驗不到麻煩的。如果老師讓學生寫100個8相加,學生肯定會説太麻煩了,順水推舟就可以引出乘法。因此老師在教學設計時一定要明確體驗的目的,設計的學習材料要與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相互作用,讓學生主動地建構新的數學認知結構。

總之,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學生對數學的掌握,不是依*教師“教”,而是依*學生自己的“體驗”。因此,在數學教學中不能把數學當作現成的理論來教,而要以“體驗”為載體,幫助學生架起思維和建構的平台,使之在獲取知識、拓展認知結構的同時,更多地獲取可持續發展的力量。體驗學習是素質教育大背景下產生的一種教育思想,它充分展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讓學生在體驗中思考,在思考中創造,在創造中發展。

第4篇

師:聽説我們班的同學課堂表現特別活躍,老師準備了好多獎品。瞧,有紅蘋果,智慧星,小紅花,還有精美的小鉛筆。(逐一展示)

師:這節課我們同學之間,小組之間都來比一比,看誰的表現最出色。

師:老師相信大家一定能行。那每樣獎品老師帶了多少個呢?

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出示課件)你最喜歡什麼?

師:誰先來説一説,你算的是哪類獎品,是怎樣列算式的?

師:請仔細觀察這些算式的加數。你有什麼發現?把你的發現和同桌説一説。

生2:我還發現了4+4+4+4+4=20的加數都是4,5+5+5=15的加數都是5。

師:你的眼睛真厲害,發現了這幾道加法算式的加數是相同的。還有補充嗎?

生3:我發現只有1+2+4=7這道算式不一樣,它不是相同的數相加。

師:説得很好。我們可以根據加數的特點將這些加法算式分為兩類。一類是像左邊1+2+4=7這類加法算式,它的加數是不同的。(點課件:加數不同)。另一類是像右邊這些算式,每一道算式的加數都相同。(點課件:加數相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類加數相同的連加算式。

師:請看大屏幕,(點課件)仔細觀察2+2+2+2=8這道連加算式,在這道算式中這些加數都是幾?

師:2我們可以叫它相同加數。數一數,有幾個2相加?

師:那4就是相同加數2的個數。(點課件)這個算式表示有4個2相加。其餘的兩道算式誰能用這種表示方法來説一説?

生4:我説的是5+5+5=15它的相同加數是5,有3個5相加。師根據學生説的情況(點課件)

生5:4+4+4+4+4=20這道算式的相同加數是4,有5個4相加。

師:剛才,我們已經知道這裏有20枝鉛筆,是由5個4相加得來的。師板書:4+4+4+4+4=20。

師: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把幾個相同數加起來的例子。用連加方法書寫起來算式比較長,解決起來也很麻煩。我們可以用一種新的運算——乘法來解決。板書課題:乘法。

師:(指着板書)那4+4+4+4+4=20這道連加算式怎樣寫成乘法算式呢?

師:5個4相加寫成乘法算式4×5(師在4和5中間連上乘號)

師:這個像小叉的符號叫乘號(板書:乘號)跟老師學寫,左斜,右斜。

乘號在乘法算式裏讀作“乘”。4×5讀作4乘5(板書讀作:4×5讀作4乘5)

師:聯繫加法算式看一看,這裏的4表示什麼?5表示什麼?

師:對,在這道乘法算式中,乘號一邊4就是原來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數,乘號另一邊的5就是相同加數4的個數。我們把相同加數4和相同加數的個數5用乘號連起來,就表示有5個4相加。那5個4相加得多少呢?板書=20

師:在這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都有名稱。乘號兩邊的數都叫乘數,乘得的結果叫積。(板書乘數乘數積)

師:5個4相加的乘法算式除了可以寫成4×5=20以外,還可以把兩個乘數的位置調換一下寫成5×4=20。(板書:5×4=20)一起來讀一讀這道算式。(板書:5×4讀作5乘4)

師:下面我們再來看大屏幕,你能從屏幕上選一道你喜歡的加法算式寫下來,並改寫成乘法算式。拿出練習卡,動筆試一試。

師:誰有勇氣第一個上來,説一説你改寫的是哪一道?怎樣改寫的?

師:説得真好,那這道算式中的4表示什麼,2表示什麼呢?

生4:我喜歡5+5+5=15,它寫成乘法算式是3×5=15或5×3=15師:你是怎樣想的呢?

生5:我改寫的是4+4+4+4+4=20,有5個4相加。可寫成乘法算式是4×5=20

師:表達真完整。剛才同學們都是將右邊幾道算式改寫成了乘法算式?而這道加法算式(指1+2+4=7)為什麼沒有同學改呢?

師:當加數不相同時,我們一般不能直接改成乘法算式。只有加數相同的連加算式才能直接改寫成乘法算式。

師:誰來説一説你用乘法表示幾個相同數相加有什麼感覺?

生7:用乘法算式表示幾個相同數相加寫起來簡便多了。

師:將長長的算式變得很簡短了,看來用乘法可真簡便。

生8:寫加法要寫很長,而乘法算式只要把兩個數用乘號連起來。

生9:乘號一邊是相同的加數,另一邊是相同加數的個數。

師:(請看大屏幕),那7盒有多少枝筆?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嗎?

師:以後解決這類相同數連加的問題你會選擇用什麼方法來解決呢?

師: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你們可以選擇你們認為簡便的方法來解決。

師:這節課上得可真開心,老師和大家一起認識了乘法。誰願意來説一説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有什麼想説的?

生3:我認識了乘號,還知道了乘號邊的叫乘數,結果叫積。

看來同學們的收穫還真不少,我提議,6個小組來一次闖關大賽怎麼樣?一起為自己加加油。

首先進入第一關(出示課件)看,小鳥、小矮人在歡迎我們的到來,請同學們拿出這張練習卡,自己按要求完成,比一比誰最快。

師:一共有多少隻鳥?怎麼列算式。哪個小組的同學先來説一説。

師:(點課件)説得真好。一共有多少個小矮人,哪個小組的同學來試一試。

生3:老師我有不同的看法(一學生邊舉手,邊迫不及待的想發言)。

生3:因為它有2盒,每盒是7個小矮人,就有2個7。所以是7×2,而不是7×7。

師:你真棒!太精彩了。(回問出錯的學生,你明白了嗎?)

師:下面我們進入第二關,老師知道美麗的秭歸以柑桔盛名,這時候我們來做一個摘金桔的遊戲。好不好?

(出示樹)瞧,金色的桔子掛滿枝頭。誰能摘到它,這個桔子就獎給誰。怎樣才能摘到它呢?(請看大屏幕)點一次,趣味轉盤就會轉出來一張卡片,像6+6+6+6你能找到樹上相對應的金桔嗎?誰願意上來摘一摘。(我們每一個組請一位同學上來)

師:怎麼樣,他摘對了嗎?舉起來,讀一讀這道算式和大家一起分享。

師:(指桔子卡7×4)你能説出這個7是加法算式中的什麼,這個4表示什麼意思嗎?

師:讀乘法算式應從左往右讀。我們大家一起讀一讀這個算式。

師:還是集體的力量大,有了大家的幫助,你終於摘對了這個桔子,給他點掌聲。

師:(指着10×3中的乘號)這是什麼符號?它兩邊的10和3叫什麼?

師:下面我們進入第三關。(點課件)這裏是兒童樂園,這裏藏着很多的數學問題,請各小組同學先自己找一找,看圖中有哪些問題可以用乘法來解決。再把算式寫下來,然後小組交流。比一比哪個小組在規定的時間裏找的又對又多。

師:哪個小組先來説一説,你們解決了什麼問題,是怎麼解決的?

生:我們組解決了一共有多少人坐飛機?乘法算式是4×2=8。

生:我們發現有4架飛機,每架有2個小朋友,一共有4個2,用乘法是4×2=8(人)。

生:我們組解決了一共有多少個坐小火車。乘法算式是4×6=24(人)

生:每節車廂坐4個人,有6節,就有6個4。乘法算式是4×6=24(人)

生:我們組還解決了划船的一共有多少人?每條船有3個人,有3條船,就有3個3。列算式是3×3=9(人)

師:你們組解決的問題還真不少,還有不同的問題嗎?

生:我們組解決了坐在椅子上休息的一共有多少人?王穎是用1+2+3=6(人)郭樅是用的3×2=6(人)

生(王):我是看到一把椅子坐1個人,一把椅子坐2個人,另一把椅子坐3個人,我就把三把椅子上的人加起來。就是1+2+3=6(人)。

生:(郭):我是把座位看成兩排,前排有3人,後排也有3人。就有2個3,可以用3×2=6(人)

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能用乘法計算的問題。請大家找一找,説也行,畫也行,表演也行。比一比,誰最先找到。

生1:這個會場有6排日光燈,每排有4個燈,用乘法就是6×4=24或4×6=24

生2:這個會場前面有1+1+1+1+1=5,有5個大燈,5個1還可以用1×5=5

生3:我們每個人都有兩隻手,每隻手有5個手指頭,一共有10個手指頭。用乘法就是5×2=10或2×5=10

生4:我們小組有6個人。每人都有兩隻耳朵,一共有多少隻耳朵。用乘法就是6×2=12或2×6=12

結語:生活中處處存在着可以用乘法解決的問題。下去後,同學們仔細觀察一下家中的事物,看哪些問題可以用乘法解決,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對爸爸媽媽説一説。

第5篇

這是一節平常得再也不能平常的課——乘法的初步認識。[新課程人教版三冊第44頁]。它是建立在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這一節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於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加之這個概念又難以建立,在這種情況下,教材一開始就專列了一節乘法的初步認識,使學生知道乘法的含義,為以後學習乘法的其它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教材十分重視數學來源於生活及學生實際操作,首先通過學生比較熟悉而又十分喜愛的遊樂園引起學生的興趣,為認識乘法作準備。接着讓學生用小棒擺各種各樣的圖案,由同數連加算式引出乘法。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得出二個知識點:一是初步認識相同加數及相同加數的個數,從而引入乘法,這是本節教學的一條主線。二是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通過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確定以開放式的課堂教學本課。

1、談話導入:星期天,同學們喜歡跟爸爸媽媽到公園玩嗎?電腦出示遊樂場情景圖。畫外音:小朋友們到公園裏見到哪些娛樂活動?我們來看這些小朋友的爸爸、媽媽在做什麼。把學生的注意裏引向畫面。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

2、重點引到小棒圖中,畫外音:我擺了4把小傘;我擺了6個三角形;我擺的是花邊;我擺了3個五角星;我擺了一所房子和一棵樹。

3、師:同學們會用小棒擺圖形嗎?你會擺什麼?告訴你的同桌。

擺圖遊戲: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小棒,擺出你喜歡的圖形。擺小樹、小傘、房子、亭子。想擺什麼,就擺什麼。看你在規定的時間內能擺出多少個這樣的圖案。

師:請同學們數一數你擺一個圖案用了多少根小棒,再算一算擺了這麼多圖案一共用了多少小棒。並把算式寫在紙上。

個別彙報:説一説自己擺的是什麼圖形,用了多少小棒。

生1:我擺了4個三角形,用了12根小棒,列式是:3+3+3+3=12根。

生2:我擺了2個五角星,用了10根小棒,列式是:5+5=10根。

生3:我擺了2條魚,用了16根小棒,列式是:2×8=16根。

生4:我擺了8個三角形,用了24根小棒,列式是:3+3+3+3+3+3+3+3=24根。

師邊板書邊故做疑難的樣子,引導學生怎樣才表達清楚。後開展討論完成乘法的意義。

1、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還只停留在理論階段,沒有深入人心。在教學設計中,能儘量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比如用小棒擺你最喜歡的圖案、自己選一個數學問題解決等環節都為學生提供了探究的時間和空間,提供了充分的活動與交流的機會。但是問題是在教學實踐中,仍然較多地考慮自己的教學設計,不能及時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教學思路。對於學生提出可以用乘法來求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的方法置之不理,(當時一是怕中下生聽不懂,影響學習情緒,二是怕展開討論會影響教學時間)致使認識乘法的意義兜了一個大圈,浪費了很多時間。其實追究起來還是被舊的教學思想影響,還沒有真正實施新的課程標準。迴避學生的問題或者敷衍都是不可取的。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課堂是生成的,是不能被預設的。況且開放的課堂上什麼都有可能發生,學生的創造性言行、質疑等等這些都有可能發生。教師事先備好的教學過程被打亂,教學進度或加快或減慢的情況時有發生。因此教學過程的真實推進及最終結果,更多由課的具體行進狀態、以及教師當時處理問題的方式決定。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課堂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結構。

2、教學的放與收做得不理想。學生擺小棒並列出許多相同加數的加法算式後,我沒有及時引導學生觀察算式的共同點,從而總結出相同加數,導致在後面講兩個因數的意義時很少學生回答準確,也不能準確列出乘法算式。就是在放開之後沒有及時作一個小結,把知識收籠到重點難點上來。第二個地方做得不好的是:在迴應課的開頭時,我讓學生看圖提數學問題後,沒有把很多的問題收籠到這節課的乘法問題上,使部分學生列出了加減算式。從這節課上使我認識到:放與收都應有個度,開放是一種形式,而不是我們追求的目的,放得太開不利於學生的探索,收得太緊不利於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在放與收之間,教師應恰當起好主導作用。

3、教學難點把握不好。本課的教學難點是識別相同加數,理解乘號前後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而我在教學中只輕輕地點了一下,致使有很多中下生不能列出正確的乘法算式,影響了教學效果。

這節課使我認識到:信任學生,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學會的,讓學生自己去學會;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做的,讓學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講的,讓學生自己去講。總之,教師在數學教學中重組與激活教學內容、設計彈性化的教學結構、組織動態化的教學過程、實施激勵性的教學評價旨在打破以課堂中心的封閉性的教學時空,實現國小數學教學的開放性;旨在打破以教師中心的灌輸式,進行溝通與對話,真正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這就是當今教師所必須做到的。

第6篇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國小數學第三冊(試用修訂版)的第四單元的內容。這是一節乘法概念的起始課,概念新、內容較多,而乘法意義的認識既是本節課中的教學重點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課本中是以準備題開始,接着新授,鞏固練習等。我就一改以前的教法,於是設計了直觀的例題使學生從同數連加引出乘法,根據兩種不同的擺法,分別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及相應的兩個乘法算式。接着講乘法算式的讀法、寫法以及乘號的認識。之後,我又設計了一些看圖寫算式和一些開放性的題目,引導學生體會和理解乘法的意義和解決幾個幾相加的實際問題,且列出乘法算式可以解決多個問題,也使學生進一步的明確乘法與加法的聯繫,以加深對乘法意義的認識。本課的進行能突出重點,分層練習環繞重點,時間分配保證了重點,因此達到了預定的效果。而且整節課中學生始終處於飽滿的精神狀態下積極進行思考。

師:今天,在上課前老師要給你們講一個故事,好嗎?

師:在春光明媚的一天,小白兔和它的鄰居——小雞一起來到了草地上,一邊玩,一邊欣賞大自然美麗的景色。就在這時,小雞發現了綠油油的草地上空有許多它們的好朋友蝴蝶在飛動。於是,這隻小雞就讓它們的夥伴三個一夥,分頭去和蝴蝶它們去捉迷藏。

啟發學生思考和交流,自己獨立列出算式。[點撥幾個幾相加]。

生1:橫着看,一行一行地數,每行有4個,有3行,一共12個。用加法算4+4+4=12。[同時板書]。

生2:豎着看,一列一列地數,每列有3個,有4列,一共12個。用加法算:3+3+3+3=12。[同時板書]

師:以上的問題我們都用連加來計算,觀察這兩道算式有什麼特點?[同桌交流]

師:好!回答的真不錯。像這樣相同加數連加,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同時板書]小朋友們都已經掌握了連加的讀法,而且讀得很好。現在老師再教你一種讀法。

師:數一數幾個幾連加,恩,4個3。我們就讀作4個3連加得12。,好誰來試試?

師:因為它們每個加數都相同,像這樣的加法算式還可以用另外的新方法。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乘法”。

師同時説明“×”讀作“乘”,與“+”、“-”一樣是一種運算符號。

師:由於4個3的和是12,所以3×4=12[板書],那麼4+4+4=12請你們互相試着説一説。[同桌交流]

生a:這是3個4連加得12,所以4×3=12;又因為3×4=12,所以4×3=12。

生c:3+3+3+3=12是4個3相加的和是12,所以4×3=12。

師:很好!3×4和4×3都等於12,並表示4個3的和是12或3個4的和是12,也就是表示3與4相乘。

師在前面的兩道乘法算式中加“或”,説明兩種方法都可以。

分組交流:從圖中找出“幾個幾”相加的數學問題。在學生明確後在圖下標明:

啟發學生思考、獨立寫算式並交流。2+2+2=6,3+3=6。2×3=□或3×2=□。

師:2乘3等於多少呢?3乘2等於多少?請同學們互相試着説一下。

師:看到上面的圖,你是怎樣想的?你想説些什麼?

師:表示兩個數相乘關係可以寫出兩個算式,如5與2相乘可以寫成5×2,也可以寫成2×5。

師:可以先用加法計算,不要求學生同時寫出兩個乘法算式

師:接着我們來做練一練的2先寫出乘法算式再讀一讀,進行鞏固練習。

師:真聰明!通過上面的練習,哪個小朋友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除了用加法計算外,還可以用什麼方法計算?

[生興趣岸然,積極思考,30秒之後,爭先恐後的舉手]

生2:用乘法方便,加法太麻煩,在黑板上要寫得很長,而且浪費時間。

師:小朋友説得都對!因此,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同時板書比較簡便]

本節課我們認識了乘法,乘法算式的讀寫法,如果遇到幾個相同加數連加時,可以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説過:“一個壞的教師是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是教人發現真理。”國小數學作為學科的數學,在課堂教學中雖然不能讓學生完完全全地去重複人類所經歷過的發現知識的過程,但適當地讓他們參與知識發現和探索的過程,瞭解某些數學知識產生的由來,不但有利於學生掌握和理解知識,而且有利於激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上面的課堂教學片段就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

1、通過以上二幅圖片的直觀教學,讓學生經歷幾個相同的數相加還可以用乘法計算的學習過程。使學生已初步認識了乘法,並由直觀抽象乘法含義,並能正確地讀、寫乘法算式。從算式對比中明確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如,例題中的3+3+3+3=12等的讀法,既有關的舊知識,又為乘法意義的認識直接做了認知準備,更為了乘法與加法的區別做滲透。

2、體驗乘法含義,明確求幾個幾是多少時,表示兩個數相乘關係可以寫出兩個乘法算式。通過看圖寫算式,明確兩個數具有相乘關係,可以直接寫出乘法算式,不一定要求學生必須寫出兩個乘法算式,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3、本課是採用讓學生看圖,説圖意;提問題,列式;觀察,交流等教學組織形式。較好的體現了教學的民主性,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當學生遇到困難時進行適當地點撥,體現了教師的組織者、指導者地位,另外還有意創設了教學情境。比如,課前的故事。

4、練習中還設計了一些開放題,使學生進一步的明確乘法與加法的聯繫,以加深對乘法意義的認識。比如,設計的聰明題,讓學生跳一跳,摘果子。大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併為他們悟出了“乘法計算比較簡便”的初步結論提供了恰如其分的素材。這樣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探究,有利於繼續培養學生的學習數學興趣和合作學習的態度。

第7篇

這節課《乘法的初步認識》要讓學生理解乘法的含義,必須先突破“幾個幾”,因此我們備課組探討出這樣的探祕單:用畫圖方法表示4個3,再列式表示,還能怎樣列式表示?學生在填寫探祕單時經歷了一個建構乘法模型的過程:先通過畫圖形成圖形表徵——列算式同數連加算式表徵——乘法含義的表述。課堂當中謝老師利用探祕單精心設計以下幾個環節達到課堂的有效性:

1、這幅圖能表示4個3嗎?簡簡單單地一個問題引出一組3個,有4組,也就是有4個3,讓優等生帶動中下學生獲取4個3。

2、兩次對比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更深刻地理解乘法的含義。第一次對比4個3,3+3+3+3=12,4×3=12,問:乘法算式中的4和3表示什麼意思?理解3是相同加數,4是相同加數的個數。

第二次對比3個4,4+4+4=12 ,3×4=12,問:為什麼乘法算式中只有一個4,而加法中有這麼多4,理解3就是相同加數的個數。

3、安排了形式多樣的練習,從具體到抽象,通過多種表徵方式之間的相互轉化,幫助學生理解乘法的意義。

我有兩個困惑:1、豎着看錶示3個4,橫着看錶示4個3,而他們都可以用列算式4×3=12,這兩個算式中4和3一樣嗎?有必要對比嗎?度把握到哪裏?

2、這節是乘法的第一節課,是否還要增加一些基礎題,如看圖列出相同加數的加法算式以及乘法算式……

標籤: 教案 乘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hk/redian/qitawenan/l24k8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