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其他文案 >

《10的認識》説課稿10的認識和組成説課稿4篇 "從零到十,探究完美的組合——《10的認識》説課稿分享"

《10的認識》説課稿10的認識和組成説課稿4篇 "從零到十,探究完美的組合——《10的認識》説課稿分享"

本文圍繞教育部發布的《10的認識》這一課程標準展開,旨在探討10的認識的含義、組成和實施方法。通過本文的閲讀,讀者將能夠深入瞭解這一基礎課程標準,為教學實踐提供指導和啟示。

《10的認識》説課稿10的認識和組成説課稿4篇

第1篇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64

10的認識的編排與前面8、9的認識基本相同,教材先是顯示一幅主題圖供學生數數並抽象出數10,再認識10、10以內數的順序,比較相鄰兩個數的大小,最後學習10的組成和寫數。由於我們採用的計數法是十進制計數法,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因此10的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後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進一步認識100以內、萬以內及多位數的基礎。

根據以上分析和新課標的要求,本節課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如下:

(1)引導學生經歷認識10的過程,初步建立10的數感。

(2)學會10的數數、認數、讀數、寫數、比較大小和組成,對10的數概念獲得全面認識和掌握。

(3)結合數概念的學習,讓學生感受數10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

flash課件,為每兩個學生準備一張記錄紙和十個卡片蘋果。

國小低年級學生正處於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他們的思維往住還要藉助於形象直觀的實物圖象或實踐操作的體驗活動作為認識的基礎,因此本節課教學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運用直觀教學法,操作發現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準確把握概念內涵。

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倡導的學生學習數

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讓學生數一數、擺一擺、比一比、分一分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課的教學活動,讓他們真正成為課堂的小主人。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認知水平,我設計瞭如下教學過程:

激發學生的學習願望和參與動機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這裏設計了一個小朋友都喜歡的故事——“猜一猜”引入課堂,故事主要是説“在數字王國裏,9以為自己是最大的數,常常欺負比它小的數,後來1和0想出了一個辦法來對付9……”課件演示到這,我就讓學生來猜一猜,究竟“1”和“0”想出了什麼辦法來對付9?這麼一問,學生的思維就像被激活了一樣,同學們都紛紛説出了自己的想法,學生在這一環節中興致盎然,對數學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積極性高。同時,學生感悟到兩個數字可以組成一個新的數,數和數之間是有聯繫的,是可以組合的。比如:1和0站在一塊兒就變成“10”,然後就板書課題:10的認識。

有趣的情境是孩子學習新知的有效平台,在這一環節中,我就設計了孩子們喜愛的魔術表演情境,讓學生邊看魔術表演邊複習1?——9的數數過程,並體會“9添上1就變成10”的過程。還引導學生多角度地認真觀察,讓學生説説畫面中還有什麼東西的數量也可以用“10”來觀察,如“畫面上有10朵花、10顆星星……”最後讓學生用“10”來説一句話,這樣設計,學生經歷了由物抽象到數的過程,感悟到數與生活的聯繫,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這一環節中,我就把教學直尺圖這一枯燥的內容改為小朋友非常喜愛的“數字娃娃找家”。這裏先是課件演示“0——10”各數字娃娃在玩耍的情況,到了回家時,其它數字娃娃都回到了家,只有數字娃“5、6、9、10”不會回家,還在走來走去。然後,我就請小朋友幫這些數字娃找到自己的家,數字娃娃都找到家以後,我就讓小朋友説10以內數的順序,如:5相鄰的前面一個數是誰?這一教學形式新穎,富有趣味性,深受學生的喜愛,同時也有助於學習目標的落實。

為了鞏固學生10以內數的順序,我還創設了神舟六號發射現場倒計時的情境,學生們熱情高漲,為了這個偉大的時刻而自豪,為了能夠與宇航員一起倒計時而喝彩。整節課的氣氛到了高潮時刻,學生們紛紛説出自己的感受和日後的學習態度,這不正是同時和他們進行了一次有效的科學思想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嗎?

我就利用課件出示點子圖的,着重強調9添上1就是10,讓學生比較10與9的大小時,我要求學生説出為什麼要填大於號、為什麼要填小於號?這樣一來不但可以訓練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而且也培養了他們的概括能力和有序思維。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在這一教學過程我努力挖掘數學的“應用性”。學習“10的組成”是本課的難點,尤其是讓學生從一組組成想到另一組組成的抽象思維過程。因此,我就設計了“分蘋果”這一手腦並用的活動來衝破難點。活動時我是這樣引入的:“小朋友,現在是蘋果成熟的季節了,果園裏的叔叔想請全班同學來幫忙摘蘋果,但蘋果摘下來以後,要把它們放到這2個筐子裏,同學們想想,如果讓你來放的話,可以怎麼放?”學生以同桌2人為一組,自己進行分工:一個負責寫記錄表,一個負責分蘋果,然後,讓學生看着這些分法,説説自己的發現並彙報展示,學生説出了10的組成的記憶方法是:看到一組組成想到另一組組成,最後把10的組成進行板書,學生看着板書很快就發現到:左右兩邊的數合起來都是“10”,而且左邊的數越小,右邊的數就越大,這樣安排,不僅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平台,同時還給學生充分發揮自己潛能的機會,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發散思維,提升了本節課學習的思維性,達到了知識的內化。為了鞏固學生們對10的組成的學習,我分別設計了猜糖遊戲和對口令遊戲。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主體。

在教學10的書寫時,我先讓學生觀察10和我們前面學過的數有什麼不同?讓學生比較得出10是由兩個數組成的,而且左邊的1和右邊的0與我們以前學過的“1”和“0”寫法一樣,然後教師範寫數字“10”,最後讓學生練寫。這樣設計是遵循了兒童的認識規律,因為寫數是一年級學生學習中的難點之一,教師的示範十分重要。尤其是10是由1和0兩個數字符號組成的,跟前面寫的0——9有不同之處。

練習是使學生牢固地掌握知識、形成熟練的技能,技巧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所以我就讓學生完成了書本第65頁“做一做”和第67頁的練習。

通過老師的提問:今天你認識了哪位朋友呢?今天你學得最高興的是哪一部分的內容?師生共同總結學習收穫,既能引導學生理順知識,又體現了能力的培養和知識的延伸。

本節課的板書,突出重點、難點、又便於學生觀察,提高教學效率。

《10的認識》説課稿10的認識和組成説課稿4篇

第2篇

10的認識的編排與前面8、9的認識基本相同,先顯示一幅主題圖供學生數數抽象出數10,再認識10、10以內數的順序,比較相鄰兩個數的大小,最後學習10的組成和寫數。10的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後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進一步認識100以內、萬以內以及多位數的基礎。

一年級學生才入學不久,好奇心強,對數學、遊戲、創新思維等有特殊的興趣和愛好,他們前一段的數學學習中打下了一定的數字基礎。所以,完成本課的教學內容較容易。但要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學習技巧,還必需教師的引導和啟發。

2、學會10的數數、認數、讀數、寫數、比較大小和組成,對10的數概念獲得全面認識和掌握。

3、引導學生感受數10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熱愛祖國、熱愛集體的情感。

教學重點:掌握10的數概念和10的組成,體驗數學在身邊。

1、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創設情境,多媒體直觀演示,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10,建立數感。

2、根據學生心理髮展和認識規律,本課的教學從直觀到數學抽象,從生活到數學,再從數學回到生活,使學生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的作用。

注意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讓學生在觀察、操作、推理、交流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1、有一個數,表示一個物體也沒有,還表示起點,它是誰?

4、故事:9知道它最大了,它對1----8各數字説:“你們誰都沒有我大,特別是你---------0,表示一個物體也沒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0聽了可傷心了。1走到0的身邊,和0想出了一個很好的辦法對付9。這時9沒話可説了。大家猜一猜,1和0想了一個什麼辦法?

在教學“10的認識時”用一個有趣的故事調動學生的興趣:有??

天,0--9幾個數字娃娃做起了排隊遊戲。9最大當上了隊長,就驕傲起來,看不起別的數字娃娃。他神氣的對0説:“你呀,表示一個物體沒有和我比起來真是太小了。”0聽了圓圓的眼睛裏流出了眼淚,小朋友你能不能幫0想個辦法呢?這樣創設出學習情境課堂顯得生動有趣,學生的積極性大大的調動起來。

學生分別説出:星期天我在廣場看見10只氣球;我在南橋看見10只風箏;我家陽台種有10盆花;我爸爸釣了10條魚。

組織活動:請小朋友們數數教室裏第一排有幾人?老師走進去,現在有幾人?

課件演示“0——10”各數字娃娃在玩耍的情況,到了回家時,其它數字娃娃都回到了家,只有數字娃“5、6、9、10”不會回家,還在走來走去。師;小朋友們,你們可以把這些數字寶寶送回家嗎?

請小朋友觀察(實物投影)9在8的後面,10在哪裏,為什麼?引導學生回答,9再添上1就是10,10在9的後面,10比0~9都大。請生分別按從小到大、從大到小的順序讀0~10這幾個數字。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中,我就把教學直尺圖這一枯燥的內容改為小朋友非常喜愛的“數字寶寶找家”。這裏先是課件演示“0——10”各數字娃娃在玩耍的情況,到了回家時,其它數字娃娃都回到了家,只有數字娃“5、6、9、10”不會回家,還在走來走去。然後,我就請小朋友幫這些數字寶寶找到自己的家,數字寶寶都找到家以後,我就讓小朋友説10以內數的順序,這一教學形式新穎,富有趣味性,同時也有助於學習目標的落實。】

聽到小朋友們都説10比9大,9可不服氣了,就把10單獨找來比大小。師板書:10○9、9○10,10和9的大小關係可以分別用什麼符號表示。藉助點子圖着重強調9添上1就是10。

有一天,小聰約小夥伴去踢球,順便從家裏帶10瓶飲料去和小朋友一起喝,把飲料裝到袋子裏,可是一個袋子裝不完,就把10瓶飲料分別裝到兩個袋子裏,小聰可能會怎樣裝這10瓶飲料呢?

(1)請你拿出10根小棒代替10瓶飲料,擺一擺,分一分,看看你有多少種方法?誰能想辦法,分得又快又好。

教師:看到上面10的組成,你還能想到什麼?請舉例説明。學生:看到一組組成,還可以想到和它有聯繫的另外一組組成。如看到我馬上就想到了。學生由推想出另外幾組組成。

教師:根據剛才推想10的組成的過程,怎樣去記憶10的組成?學生:學習時主要記住前面五種組成,其餘幾組成不必牢牢記住,完全可以由前面幾種組成推想出來。

同桌兩人做遊戲,説數並出手指,兩個同學出的手指數合起來是10。

(1)學生模仿指揮員發射命令,讓學生體會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繫。

補充練習:把下面的數字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起來1 4 5 7 2 9 0 6 8 3

第3篇

本節教學活動的編排目的在於讓幼兒認識10以內的序數,使幼兒掌握序數詞。會用“第幾”準確地表示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本節教學活動反應的是一種關係,這種關係是通過數學活動來傳授給幼兒的。另外本節的教學活動起到了一個承前啟後的作用,它既複習認識了10以內的數,又為以後順利認識和學習10以內的順數、倒數、相鄰數打下一個堅實而良好的基礎。最為重要的是本節課配有直觀教具及相關的練習題促進了幼兒觀察力、注意力、意志力、記憶力等思維能力的提高。

(1)認識10以內的序數,學習確定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2)使幼兒掌握序數詞,會用“第幾”準確地表示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3)培養幼兒樂於探索、勤于思考、手腦並用的學習習慣。

本節課的重點是明確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難點是確定從哪開始?朝哪個方向?誰是第一。

教學中安排了四個練習內容:都是以具體的圖形為對象,結合幼兒的經驗特點和認知發展規律鞏固所學的知識。注重幼兒素質啟蒙,個性發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

由於幼兒的年齡小,學習目的性不強,自控能力差,隨意性較大,所以在做練習時教師應將所要做的練習按先後順序講解一遍,幫助幼兒聽清題意,再進行操作練習。

1.以引導式教學和提問的方法進行教學,使幼兒順着教師的引導方向去思考,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儘量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教學內容也應生動有趣,以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2.在教學中面向全體幼兒,但也要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位幼兒在原有基礎上發揮最高水平。教師應針對不同能力的幼兒採取不同提問方式,把較簡單的問題留給能力弱的幼兒,把難一點的問題留給能力強的幼兒,使幼兒有信心順着教師引導的方向去思維,培養幼兒良好的思維習慣。

3.在幼兒操作活動中,充分利用幼兒喜歡小動物的特點,製成各種動物卡通卡片進行操作練習活動。

2.幼兒在操作實踐中感知數序的變化,體驗不同的方向起始會產生不同的判斷結果。

這一活動的目的在於複習認識10以內的數,這一活動是通過數學遊戲“閃電數字”來完成的。

2.集體活動,這一活動的原則是面向全體幼兒,照顧所有幼兒在生活經驗、智力水平,學習習慣等方面的特點,提出與幼兒年齡層次相適應的有關問題,保證每位幼兒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

3.小組活動,這一活動意在通過四組練習,培養幼兒的操作能力,使幼兒鞏固所學的新內容複習舊的知識點,為確保幼兒明確作業要求,達到練習目的,教師先講清作業要求,再引導幼兒操作。

這一活動是對幼兒一堂課知識掌握與否的測評過程。教師每小組選1-2名幼兒分析其作業單完成是否正確,讓幼兒明白其正確與錯誤的原因,以便以此為參照自測自己完成作業的情況。

第4篇

1、説教學內容:一年級上冊第64、65頁,練習九1---3題,《10的認識》。

2、説教材位置:10的認識的編排是:先顯示一幅主體圖供學生數數並抽象出數10,再認識10、10以內數的順序、比較相鄰兩個數的大小,最後學習10的組成和寫數。由於我們採用的計數法是十進制計數法,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因此10的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後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進一步認識100以內、萬以內以及多位數的基礎,本節課內容是本單元教材的重點內容之一,在整個國小數學教學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課重點是全面掌握10的組成,依據教材的編排意圖和學生認知規律,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和設計本節課:

(1)聯繫學生的認知規律,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課本是知識的載體,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中介物,它對教學起着指導作用。教材是外在的,教師只有把教材加工成學生可以感受到的,學生的學習過程才變得生動有味。因此,我在教材提供素材的基礎上,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擴大了教材的範圍,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活動,如:猜一猜、講0和9的故事、做拍手遊戲、找朋友、貼人、用展台進行直觀演示等,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認識10,建立初步的數感。

(2)以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主動參於學習的程度。

學生不是一張白紙,即使一年級的學生也有一定的數學經驗和知識的積累,特別是10的認識這一內容,大多數學生在幼兒園或在家裏已接觸過。因此,我在教學中,不是讓學生被動汲取、模仿、記憶和反覆練習,而是創設了動手時間、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學習環境,體現知識形成過程,體現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如:小組合作擺小棒、貼人遊戲等。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學習完用10根小棒擺一個圖形後, 問學生:我們的身邊或我們生活中與10有關的奇妙的事很多,你能用動作或一句話表示出來嗎?教完10的認識後,我安排了一個“課中操 十個手指”活動,一來讓孩子們休息一下,二是讓孩子們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的作用,建立數感。

總而言之,本節課我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精心設計。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其動手能力、交流合作技巧也得到發展

一年級的學生在學前教育時,就初步認識了數字1--10,所以本節課的內容對於他們來説也並不陌生。但是,由於我校地處民族大街一帶,家庭來源複雜,家長的素質不是很高,大多數孩子沒有經過正規學前教育,學習習慣比較差。開學一個月來,有3、4個學生在各方面很優秀,特別是學習方面。有3位學生很特別,汪洋本人還算努力,但家長沒文化,一個字也不識,每次佈置的大本和卷子作業都不完成;李永妍,開學學一個月了,連上課聽講都不會,更別説學習了;翟文傑是個特殊的孩子,雖然上過學前班,和沒上的一樣,上課很隨便,説話也不清楚…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知識的教學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上,要把數學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聯繫起來,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本着充分體現了《課標》的精神,從導入到實踐活動整個環節都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繫在一起。而且根據一年級學生好奇、好玩、好動的天性,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觀察、動手、比較等一系列的活動,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拉近學生與數學的距離,使學生的思維可以得到盡情的跳躍,個性得到盡情的張揚,逐漸感受到數學學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戰性,達到教學的目的。

1. 知識目標:引導學生認識、感受10的過程、初步建立數感;全面認識和掌握10的數數;認、讀數10;比較大小和組成以及10的寫法。

2. 能力目標:通過分一分、看一看,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增強小組合作交流意識。

3. 德育目標: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會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説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根據各種活動的內容和情景,提出問題並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hk/redian/qitawenan/lzpk5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