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其他文案 >

長恨歌心得體會8篇 "佳曲華章:長恨歌深思人生"

長恨歌心得體會8篇 "佳曲華章:長恨歌深思人生"

《長恨歌》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創作的一首長篇辭章,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詩中,白居易以細膩的描寫,展現了楊貴妃與唐明皇之間深厚的愛情,同時也抒發了對王朝衰落的憂慮之情。本文將就《長恨歌》的心得體會進行探析,以期能夠更好地理解其中深刻含義。

長恨歌心得體會8篇

第1篇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長恨歌》

那是一條黃昏夢殘的古道,那是一渺春江花月的清波,那是一驛積澱了江楚流香的亭閣。着一條漫卷的青絲帶,映着斜陽走過碧坪,你輕曼的温柔,異於北國的風雪,你的妖嬈更有着明晰的江南芳韻。江南的水無私的把你粧望,綠林薰陶成你的素雅,天生麗質一朝秀選,卻都化作淡淡的歷史傷雲。

你踏着唐朝宮殿的紅地毯,吟着那江南的曲賦信步而來。久睡的長安,投下一片卓麗的雲彩,那是江南的水給她織的嫁衣嗎?“一枝紅豔露凝香”“春風拂檻露華濃”,這豔容勝過冬日裏貞傲的梅和寺裏的明肌香雪。舞曲也多情了,直要披上霓裳般的羽衣去迴應這春來的歌唱。帝王手中的御筆顫動了。

或許這原本就是中唐的宿命,或許一方愛的曙光將要在冷冬擦亮,或許這都是冥冥之中從未休止的撥動的命弦。雄偉的望朝金殿,一派帝國端重的氣韻,也抵不住她輕盈的舞姿,和浪漫時節的回眸一笑。已再沒有了她的倩影。遠去的車跡,回首這雄偉的金殿,天摧殘星,月蝕清夜,玉階生怨……

明皇落淚了,哭的悽慘,哀惋。窗,開着,缺月無聲,門扉裏透着沉沉的鼻息,青松漏着幾段光隙。昨日的記憶,是車如流水馬如龍;今日卻是伊人歸去,從此陰陽。

宮闕里,依舊有曾經舞動的羽衣,而那身影,在一場浮華之後,悄然離去。夜,真的很寂寞,晚初的村店,只有一聲斷斷續續的幽咽,只有黑森森的天空下,一襲霓裳濾出的滴滴清淚。

紅晝月弭,風輕掠。木積香山雪,冷宮闕。竹鬆懈,輕紗粧玉階。伊人眉籠,彤如月。月曳輕波,皎渡仙橋鵲。冷夜誰人解?——《長生殿》

我淡然對曰:“歷史非柔媚女子所主,世人只看到明皇墮落在漫舞飄飄的温柔鄉里,卻看不到他自身的墮落。”

日月成為流年,她終於化為愛的殉鵲,天空一片澈藍。長生殿裏,也許只有一對仙侶,在暗淡中撫琴,歌唱。

長恨歌心得體會8篇

第2篇

一篇《長恨》有風情!白樂天如是説.可見詩人的內心裏,實在給《長恨歌》灌注了太多的情感.

白樂天一生感時傷世,傳世之句多有力陳百姓之苦,苛政之弊,如“一吟悲一事”的《秦中吟》,就是這樣一位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的現實主義詩人,卻將一段宮闈畸戀寫得悽切婉轉,蕩氣迴腸.由此我想到了白居易自己的感情生活.原來他少年時曾與一民女湘靈相知相説,苦於家庭阻力不能結合,這種深深的痛苦寓於《長恨歌》的創作中,正是借詠史感懷自身的際遇.白居易雖然仕途坎坷,鬱鬱寡歡,甚至借佛道來麻木自己,尋找靈魂上的解脱,痛恨當時的朝政腐敗.但我覺得,在這首詩裏,更多的是對愛情的歌頌,或者説對自己曾經情感的影射.

而另一方面,自古帝王不愛江山愛美人,聲色犬馬也像是他們的專利.於是一個王朝沒落的身影便隨着一個女人冤屈的腳步,向着一個終點,慢慢地走着.“紅顏禍水”便是一個絕好的理由,讓帝王在感慨自己的國度走遠之時,給後人一個開脱的藉口.女人,只不過是一個悲劇的犧牲品.她們只是用自己的脂粉為了自己的地位利益而去爭得一點點寵愛和一個男人的懷抱.而最終卻被賜死.這也告誡她們,在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的同時,也別忘記過度的開採帶來的後果.

最後的浪漫主義的筆,給我們一點點慰藉,也讓我在時間的端口,始終相信真正愛情的美麗.

一直以來,我就崇拜則天皇帝,在她眾多的子孫中,唯有李旦的兒子隆基最為出色。這個治宏貞觀,政啟開元的一代明君,作為李家的兒媳,終於將李家的江山還給了她的後輩子孫,歷史上著名的開元盛世開始了。從此也演繹了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好一首悽悽切切的《長恨歌》!好一代風流倜儻的一國之君!李楊二人的愛情遠已超過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到達了常人無法到達的境界。

面對這唯美的愛情,怎能不令人發出“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感慨?在刀刃上廣舒長袖,輕歌曼舞,淚光瀲灩。都羨一騎紅塵妃子笑,誰憐一抔黃土掩風流?馬嵬坡上那一別,紅顏薄命,帝王之道,情何以堪?睹物思人,物是人非的人間悲劇,該是何等的一種心痛!從古至今,撩動了多少文人墨客、邊塞將領、帝王將相、大家閨秀內心的傷與痛!雖無磅礴的氣勢,卻着實語出驚人。不愧為千古佳作!華夏雄風在滾滾東去的黃河長江中,醖釀着扯天闊地,包羅萬象的詩情畫意!《長恨歌》的確已成成為唐玄宗與楊貴妃的長恨,也終究代表了世間凡人的長恨。“天若有情天亦老,”一代君王終不能挽留這段唯美的愛情,豈不是人間的悲劇?

我覺得此詩並不是愛情頌歌,它是諷諭和同情的交織,既為李、楊的愛情悲劇一掬同情之淚,又為他們的誤國失政一歎遺恨之聲,《長恨歌》就是歌“長恨”,“長恨”是埋在詩裏的一顆牽動人心的種子。為什麼要“長恨”?詩人通過他筆下詩化的故事,一層一層地展示給讀者,認人們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詩人運用浪漫主義手法,上天入地,後終在虛無縹渺的仙山上讓貴妃以“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的形象再現於仙境。

“情”的渲泄已超脱於帝王妃子間的感情糾葛,而更多地帶有詩人的主觀的理想成分,並早已超出了歷史事實的範圍,將主觀願望與客觀現實的矛盾衝突表現無餘。結尾“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二句,是愛情的歎息與呼聲,是對於愛情受命運捉弄,和愛情被政治倫理摧殘的痛惜,此恨之深,已超越時空而進入無極之境。這樣,詩人便以“長恨”表現了愛情的長存。

如果説李、楊的生離死別是個愛情悲劇的話,那麼,這個悲劇的製造者最終成為悲劇的主人公,無法不叫人遺憾,白居易在詩中要表達的是愛情。《長恨歌》以“情”為中心的主旋律始終迴旋激盪於全詩之中,當白居易把“情”作為描寫對象時,那種人皆有之的情潮以其固有的人性之美奔湧於筆端而無從遏制,《長恨歌》傾注着作者感情的描寫。依照正常的藝術感受,很難從中感受到女人是禍水,李、楊之戀是唐帝國衰亡根由的。

在文學與歷史的隔膜中求得平衡,超越時空侷限,並與人們普遍意義上的情感產生共鳴。掩卷之餘,甚至會忽略造成這一愛情悲劇的根源,而完全將審美意識集中於李、楊之間纏綿悱惻、難捨難分的感情渲染。生離死別的悲痛、綿綿長恨的情思、宛轉動人的傳説、虛無緣渺的仙境完全將讀者帶進一個透明的純情世界,它沒有塵世間的喧囂與齷齪,其中凝聚着詩人的理想,也層層積澱着歷代讀者的理想,一種對真情嚮往的共鳴使這首詩獲得了永恆的魅力。

第3篇

作為一代文人,白居易可謂是一個成功者。他的現實主義的筆,寫出了多少個淒冷的場面,敲響了一次又一次警鐘。他的《長恨歌》,可謂是他一生的代表作。

詩以喜劇開頭而轉成悲劇,雖然作者的立意是“欲懲尤物”,卻成了一首愛情的頌歌。這首敍事詩的最成功處就是抒情,相當複雜的情節只用精煉的幾句就交代過去,而着力在情的渲染,細緻地寫唐明皇與楊貴妃愛情的濃烈和貴妃死後雙方的思念之情.

?長恨歌》首先給我們藝術美的享受的是詩中那個宛轉動人的故事,是詩歌精巧獨特的藝術構思。全篇中心是歌“長恨”,但詩人卻從“重色”説起,並且予以極力鋪寫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專夜”“看不足”等等,看來是樂到了極點,象是一幕喜劇,然而,極度的樂,正反襯出後面無窮無盡的恨。唐玄宗誤國,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劇,反過來又導致了他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悲劇的製造者最後成為悲劇的主人公,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處,也是詩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長恨”的原因。

許多人説《長恨歌》有諷喻意味,我想,這首詩的諷喻意味就在這裏。那麼,詩人又是如何表現“長恨”的呢?馬嵬坡楊貴妃之死一場,詩人刻畫極其細膩,把唐玄宗那種不忍割愛但又欲救不得的內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體形象地表現出來了。由於這“血淚相和流”的死別,才會有那沒完沒了的恨。隨後,詩人用許多筆墨從各個方面反覆渲染唐玄宗對楊貴妃的思念,但詩歌的故事情節並沒有停止在一個感情點上,而是隨着人物內心世界的層層展示,感應他的景物的不斷變化,把時間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來開拓和推動情節的發展。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別之後,內心十分酸楚愁慘;還都路上,舊地重經,又勾起了傷心的回憶;回宮後,白天睹物傷情,夜晚輾轉難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於夢境,卻又是“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詩至此,已經把“長恨”之“恨”寫得十分動人心魄,故事到此結束似乎也可以。然而詩人筆鋒一折,別開境界,藉助想象的彩翼,構思了一個嫵媚動人的仙境,把悲劇故事的情節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環曲折,有起伏,有波瀾。這一轉折,既出人意料,又盡在情理之中。由於主觀願望和客觀現實不斷髮生矛盾、碰撞,詩歌把人物千迴百轉的心理表現得淋漓盡致,故事也因此而顯得更為宛轉動人。

?長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濃的敍事詩,詩人在敍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採用了我國傳統詩歌擅長的抒寫手法,將敍事、寫景和抒情和諧地結合在一起,形成詩歌抒情上回環往復的特點。詩人時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來烘托人物的心境;時而抓住人物周圍富有特徵性的景物、事物,通過人物對它們的感受來表現內心的感情,層層渲染,恰如其分地表達人物藴蓄在內心深處的難達之情。從黃埃散漫到蜀山青青,從行宮夜雨到凱旋迴歸,從白日到黑夜,從春天到秋天,處處觸物傷情,時時睹物思人,從各個方面反覆渲染詩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尋覓。現實生活中找不到,到夢中去找,夢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迴環,層層渲染,使人物感情迴旋上升,達到了高潮。詩人正是通過這樣的層層渲染,反覆抒情,迴環往復,讓人物的思想感情藴蓄得更深邃豐富,使詩歌“肌理細膩”,更富有藝術的感染力。

第4篇

我似乎總是在寫一些總結性的東西,例如:電影觀後感、書籍讀後感、事件評論等等。難道我是一個喜歡説三道四的人?呵呵,笑談耳。

?長恨歌》,這本書讀了將近一個月,但是從朋友處借來已有半年之久。遲遲沒有讀起來,是因為這小説開頭過於怪異,似是白描的手法只講上海的瑣碎,沒有丁點兒故事情節,直到有時間耐着性子讀下去才發覺它的與眾不同、別具一格。

整個小説開始的幾個小章節裏,作者用盡繡花針般的筆法把上海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瑣碎來了個淋漓盡致的展示。這展示還不是一般的展示,是用了電子顯微鏡來看的展示。如果把上海比喻成一個女人,作者以這女人身上的一個毛孔為基本出發點,向讀者做一種讓人感覺深入骨髓後再無法深入的介紹。王安憶只是白描,光這白描就已經讓人覺得勢不可擋,喘不過氣。

漸漸的故事才在舊上海農堂裏的諸多瑣碎中蔓延開來。

?長恨歌》覺得是個悲劇,電影版的沒看過,不知道是不是悲劇的調調。上海的農堂裏似乎就不了大快人心的愛情,悽迷哀怨的味道揮之不散。《花樣年華》就是例證。

?長恨歌》寫的是愛情還是一個女人?似乎兩者本是不可分離的,寫愛情離不開女人,寫女人不寫愛情也塑造不起來一個完整的女人。王琦瑤的悲劇是由於過於依賴的愛情造成的。雖然她看起來總是特別的獨立,可這獨立總是伴隨着一個又一個可依靠的愛情既男人的消失而誕生的。生活中的人也都是如此,伴隨一波又一波人的離開,自己的生活內容一茬接一茬的改變。

王琦瑤憑藉選美一舉成名,而往後的生命軌跡也就由此確定,可以説,選美是個轉折點,沒有這個轉折點,以後的事情都不會發生。這是一連串因果反應鏈的第一節,也是決定性的一節。這樣的轉折點,在每一個人的一生當中都存在。也許某一個選擇就決定了將來要走怎樣的路,遇到怎樣的人,發生怎樣的事。其實,之後的遇見都事偶然,無論對方是誰,彼此發生怎樣的糾纏都只是在轉折點之後,走上另一條路之後必然發生的事情當中的一個偶然。彼此都是偶然,他是你的偶然,你也是她的偶然。偶然碰在一起,都與之前某一個決定性的選擇有關。

雖然王安憶不是要講偶然,但這偶然也是生活中的道理。

當王琦瑤明白很多生活的道理之時已是春光不再之時。然而有些非比尋常經歷的人都具有一些常人不及的智慧,她就是憑這智慧在已經不再青春的年紀裏青春了一兩把。只是後來的青春似乎更深沉、更沉重。

紅顏薄命,雖然王琦瑤死時已經紅顏不再,説薄命也有牽強,但只因她死的太突然,太覺有普遍性所以還是要用了這個詞來形容。

有誰知道當時有多少個王琦瑤,又有多少個人如王琦瑤一樣死去呢。

王琦瑤就是一顆投入湖心的石子,開始的時候,人們為那旖旎的漣漪歡呼吶喊,待到風平波息時,所有人轉身離去,她則石落水底。

王安回憶講的是故事,能從故事裏看到什麼,只有看了才知道。

第5篇

人生那麼長,明明和那麼多人在心裏走過了一生一世,這輩子還到不了頭。

王琦瑤的不幸不是驚天泣地的不幸,不能放心活,不能用心死。

王琦瑤的美不是轟轟烈烈的美,沒有讓人活得徹徹底底的痛快,風光之下是底氣不足的遮掩和逃避。

王琦瑤的一生算不上最最不幸的人生,卻是最最不幸的女人的一生。死於女人最畏懼的死法——時間。一刀刀割在臉上,割在心裏,割在別人眼裏,割在自己命裏。

鄔橋一節有句話説得好,這小小的鄔橋是大世界的邊角料,卻含着一種大而深的真理:人生爭到最後是什麼都留不住的。可是人生真得了這個真理,人生便到頭了,還有什麼可望的?講到底,王琦瑤是栽在了她的聰明上。她太早的洞察了這些個道理,卻又因涉世不深而不是的駐足。她步步通曉又步步遲疑,最後落得哪一條路都走的不痛快。夠懂事又不夠開懷,夠勇敢又不夠敏鋭。

她的一生那麼長,面對過那麼多選擇。李主任的榮寵,程先生的執着,康明遜的理解,薩沙的坦蕩,老克臘的痴迷。她掙扎過,放縱過,才恍然發現,人生無一處非絕地,逃了這處還有那處,縱是留在此處也不過是落個愈陷愈深。《長恨歌》看似悲天憫人,實則冷酷到漠然。原來不是小時候搶了他一個饅頭長大後就會糾纏不清;原來不是上學時親密無間的傳過紙條長大後就換的來至死不渝;原來不是花費在人生中筆墨最重的那個人離開後也會回來;原來不是所有未來及説明的緣由與真相都有公諸於眾的機會。

乍一看《長恨歌》裏有好多斷開的線索,鄔橋暗生情愫的小二後來可曾尋過王琦瑤?片場激進的導演最後身往何方?康明遜後來可曾還為王琦瑤費過心力?薩沙可曾憐憫這個女人想過回來?老克臘後來是否後悔離開?全然不知的隱筆不僅讓我們充滿期盼,期盼在王琦瑤受苦受難的時候出現一個蓋世英雄來救她,就連她自己也因為這麼多的不知而慢慢的演化成日後的希望吧。在屢屢思索屢屢期盼不得果時猛然驚頓,知道又如何呢?細細想去,每一位的出現,燃眉之急後也是細水長流的無望啊!更何況,如王琦瑤對程先生説的那般:這一切都回不去了啊。王琦瑤聰明卻糊塗,唯一清明的感情便是對程先生。那般冷靜到絕情,絕情到坦蕩。女人往往對那個一往情深的看的清明,卻始終是糟蹋了這份情,也糟蹋了自己。而和康明遜比來呢,明知他是步步為營的,卻為那一丁半點的真情不肯捨棄。明知他是自保為上的,卻是心甘情願的陪他只看當下。

不要未來的,不是不在乎,就是太在乎。碰上哪一個,都是痛。

哪怕這一切都可倒回最初,她不當選上海小姐,她不去程先生處拍小照,她不去參觀片場,這一場長恨可否倖免?不,蔣麗麗和吳佩珍就是她的命。無處不在的命,如兜頭而下的大網罩住她的一生,而後凌遲。刀刀不致死,刀刀向死逼。

人生當歌以示長恨,猶如篩孔層層放大的篩子,從上一層落下,縱是又下一層暫時接住,到底不如當初的高高在上。若是本本分分的苟且活着,或許還能慢慢煎熬,可這脆弱的安穩卻經不起一絲的掙扎。

那就恨吧,長恨一次,為餘此生。恨盡了,便坦然吧。無處不絕地,又何必短恨不斷,餘恨成蹉跎。

第6篇

聽一曲長恨之歌,絃音挫挫;看一段前塵舊事,意韻娓娓。

在這幕台上,我想看看那帶着一股肌膚之餘的性感的上海弄堂;我想聽聽那些鄙俗又有些影影綽綽雲遮霧罩的流言;我還想見見那在嘈雜混淆中盛開的如花蕊般純潔嬌嫩的閨閣。上海女兒盛載的滿堂心事最讓人撩撥,上海上空俯瞰整所城市的自由鴿羣最讓人動容與嫉羨,它凌空而起,將城市的屋頂踩在腳下,又在廢墟的瓦礫堆上盤旋,頗有劫後餘生的味道。而我最想看的,莫過於王琦瑤前朝的繁夢三千,後世的璧隕黃泉。

王琦瑤是典型的上海女兒,一次機緣巧合被選為“滬上淑媛”。她的豔和風情都是輕描淡寫的,不足以稱後,但她的美卻是家常的,是體現民意的美,故而她正合了三小姐這稱呼。再後來,她成了“金絲雀”,成了愛麗絲公寓的女主人,她在舊上海的這座廢墟里夜夜笙歌,卻不自知,裊裊娜娜的身姿微泛着搖搖欲墜的浮沉後事。

對於王琦瑤的悲劇結局,字裏行間有着許多妙心的暗示。

第一次去片場的時候,王琦瑤留意到一幕場景劇“這就像是舊景重現,卻想不起是何時何地的舊事。王琦瑤再把目光移到燈下的女人,她陡地明白這女人扮的是一個死去的人,不知是自殺還是他殺。奇怪的是這情景並非明慘可怖,反而是起膩的熟。”而這一幕場景劇與王琦瑤死前的境況如出一轍,也可以説,劇中那個死去的女人,正是四十年後的王琦瑤。

再者,王對於自己的未來也不能説全不自知。在競選上海小姐成功後,王琦瑤竟然在舞台上哭了起來,為不可知的命運--“那天一身紅,今天一身白,這預兆着什麼?也許穿上婚服就是一場空,婚服就是喪服!”在夢的將醒未醒時分,屬於她的繁華正悄然隕歿。

在得知王琦瑤要競選上海小姐的時候,片場的導演也曾經想説服她讓她退出複賽,可惜那時的王琦瑤並沒有把他的話放在心上-----“他看着王琦瑤走遠,頭也不回,她越是堅定,他越覺得她前途茫茫。”

片場的導演一語中的,“上海小姐”這項桂冠其實是一片浮雲,看上去奪人眼目,可是轉瞬即逝,它其實是過眼的煙雲,留不住的風景,竹籃打水的一場空。王琦瑤在小説的開始便被推置於到眾星捧月的地位,而這裏便已是她人生的巔峯。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她也從這裏開始走往人生的下坡路,她的巔峯是她香消隕歿的最成功的鋪墊。在接下來的四十年裏,她成了別人眼中的交際花,被貼上情婦的標籤,嚐了一段露水姻緣;情緣流轉於各色的男子當中,從未結過婚卻早已為人妻為人母;暮年的她遭受女兒的叛逆,最終因一盒遺金被殺害。屬於王琦瑤的時代僅僅留在她十八歲的那一年,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但儘管如此,她生命的底色終是灰暗的,可憐又可悲。繁夢三千,終不過璧落黃泉。

為什麼叫這本書的名字會叫長恨歌?我是把恨理解為遺憾的。書中每一個人物的人生都有不完滿的遺憾,無論是蔣雯麗程先生還是王琦瑤,他們有着相似的悲慘結局,而全書也籠罩着淡淡的憂傷氣息。

王琦瑤的人生正是一首裊裊的長恨歌,黃粱一夢不過一世浮華,繁夢三千終歸璧隕黃泉。淺淺流年洗淨了王琦瑤一世的鉛華,陰丹士林藍旗袍抖落的不僅是似錦的繁華,還有她四十年的落寞與惆悵。

第7篇

就像劫後餘生,幾番閲讀,卻已入了戲,結尾一句“死於他殺”,讓我覺得恍然,原來我已體味了一個女人四十年的一生。長恨歌,並不蕩氣迴腸,卻會令人流戀不絕,這是一個女人四十年的長恨,恨一生愛而不得,一段段“畸形”的戀愛,都是掏心掏肺的付出,卻終是獨自落寞。

有人説王安憶塑造的女主人公矯情、做作,整個故事只不過是幾段荒謬又瑪麗蘇的愛情故事加大段的景物描寫堆砌而已,但我覺得這樣評價的人未免有些輕浮,甚至也可以説沒看懂吧。王安憶作為一個海派作家,她的文字就是上海的精細,她寫的鴿子、弄堂、光與影都是精雕細琢的,她每一個重要情節之前的鋪陳並不是沒有道理的,正因了周遭的變化才有故事接下來的發展,時空結合,當她温潤雕琢的筆觸流淌過,原來已是幾年過去了,讀她的情節總會讓我有恍惚之感,原來蹉跎一瞬,已是歲月滄桑。

我一開始是不喜歡王琦瑤的,這種漂亮又聰明並且自知的人往往帶着一種自作聰明的氣質,但是這樣的女人又是特別的,她不張揚似張永紅;卻有一份率性,她不矯情似蔣麗莉,卻有詩人的氣質;她不單純直接似薇薇,卻時有可愛。大概就是她心思太多吧,所以她並不快樂,她這一生看似平平淡淡,卻是承載了痛的;她這一生雖有間歇不斷的朋友,卻總是品味孤獨,時間在牆上的日影月移,朋友的曲終人散,都只有自己體味,到頭來平安裏39號還不是隻住一個王琦瑤。當卡麥拉的一聲響,她的一生就開始了,這就是人生如戲,當她人生最後迴光返照的時候還是片場,所以她的一生自片場起就錯了,可上海老弄堂裏的女人沒有哪一個不是過着將錯就錯的人生。

王琦瑤的愛情每一段都不得善終。小門小户出來的女子妄想太多,所以才有了她那第一段愛情,與一個富貴軍閥相愛了,這就是我前期討厭王琦瑤的原因,我覺得她對李主任更多的是依賴,也帶了點虛榮的,而李主任對於她,則是愛憐,愛憐她也是愛憐當初那個初入社會摸爬滾打的自己,他們有點“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意思。因為李主任的身份關係,王琦瑤是不見天日的,所以在這段愛情裏她做的最多的就是等待,她的這段愛情除了等待就只剩下巷弄裏的流言。

後來,一個人生活的王琦瑤就有點迷人了,因為獨立與成熟,這是比美麗可愛更值得、更耐欣賞的。她靠給人推針維持生計,雖然生活在簡陋的平安裏,但是她還是能保持生活的精細,也因此結交了嚴師母、康明遜和薩沙,就有了第二段感情,與康明遜相愛並有了孩子。又是同樣的原因——身份關係,作為大家庭獨子的康明遜是不能娶她的,但她還是義無反顧,懷了孕,甚至選擇犧牲薩沙,犧牲自己的身體,她軟弱又勇敢,女人總是矛盾的。

最後一段就是與老克臘了,相差二十多歲的黃昏戀,很多人覺得荒謬,但荒謬之餘是苦澀的,就像我們學校有個學長髮表的一篇小説《吳藍花》的結局一樣,年老的吳藍花對着別人的新郎説“娶了我吧”,荒誕又心酸。王琦瑤一直是渴望愛的,老克臘激起了她最後一點的青春激情,可是老克臘和康明遜一樣,沒有足夠的勇氣,他們誰都沒法給王琦瑤一個承諾,這就是男人和女人的不同。

程先生,可以算王琦瑤愛情裏的炮灰了,他給王琦瑤一生的走向開了個頭,卻始終沒法參與到她的生活,王琦瑤是有點利用他的,當初為了激怒蔣麗莉和他在一起約會吃飯,後來也是因為長日的無聊和他一起約會吃飯,他們做着類似情人的事情卻不是情人。我覺得王琦瑤一生所遇到的男人沒有一個比程先生更愛他,這就是備胎的痛苦。

王琦瑤最後死於社會的渣滓——長腳之手,叫人唏噓,饒是風情萬種,不過慘淡收場。作者暗示了王琦瑤的死最終不過是個無頭案,上海這地方,有太多的無頭案了,像這樣的獨身的女人,更沒人會在意,她死了,只不過是上海的巷弄裏又多了一個流言而已。

第8篇

?長恨歌》講述了一個女人四十年的情與愛,被一枝細膩而絢爛的筆寫得哀婉動人,其中交織着上海這所大都市從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滄海桑田的變遷。生活在上海弄堂裏的女人沉壘了無數理想、幻滅、躁動和怨望,她們對情與愛的追求,她們的成敗,在我們眼前依次展開。王安憶看似平淡卻幽默冷峻的筆調,在對細小瑣碎的生活細節的津津樂道中,展現時代變遷中的人和城市,被譽為“現代上海史詩”。

王琦瑤是個兼具美貌與聰明的女孩。在參見舞會的時候,儘管很少見識這樣的場面,但是她並沒有露怯,也沒有表現出任何的失禮之處。在被評為“上海小姐”的季後時,她從容鎮定,表現出謙遜和自持。她也有一定的眼力,情商也不弱。周麗莉在王琦瑤眼裏就是一張白紙。甚至在借住周家時,展現了一定的治家才能。在女性擅長的穿衣打扮上面,王琦瑤具有不俗的品味。總之,王琦瑤確實比一般女孩子優秀,碰巧她自己也明白這一點。

閲讀過程中,王琦瑤讓我想起一個人,就是張愛玲筆下的顧曼貞。其實王琦瑤比顧曼貞的狀況好很多。王琦瑤家境不算貧寒,家裏還僱着孃姨,父母對她也是挑不出刺來。顧曼貞家境貧寒,有個做小姐的姐姐,姐姐夫婦對她虎視眈眈。顧曼貞對富少是動了真情,王琦瑤對李主任卻不是愛情。在李主任死後的時間裏,王琦瑤心坎上放着的,是那一箱金條,而不是具有象徵意味的戒指。顧曼貞讓人憐惜,有情人難成眷屬是一種悲劇。王琦瑤讓人可惜,美好的事物落入泥淖之中,是另外一種悲劇。

那種痛到骨髓,悲到心坎不是王琦瑤,她是自己的願,自己的無可奈何讓悲傷慢慢襲來,慢慢襲來的悲卻也不是能夠轉瞬即逝的,是一種哭笑不得的無奈,上海小姐們都在按照自己的歡喜,自己的情不自禁卻也是自己的無可奈何走下去,最後轉頭已是白髮的那日,上海小姐卻仍是上海小姐。那種女人特有的虛榮心,上海小姐特有孤傲和自卑讓她們永遠無法走出那道光環和魔障。王琦瑤四十年卑微的固守着自己那份驕傲,那三小姐獨有的驕傲,孑然一身的驕傲。愛情對她是奢侈品,但驕傲是她生存的支撐。二十歲的她卻與四十歲的男子,四十歲的她卻又與二十歲的男子,時間再她身上彷彿也不是時間了。她得到了同情,羨慕,憐憫,她抓不住的是愛情,程先生就像今時今日的小貝,孺子牛般低頭拉磨,奈何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上海小姐們,那些王琦瑤們,愛情也隨黃鶴去了。

王琦瑤大可以和愛她的程先生結婚,生兒育女,享受塵世的幸福。但是她不甘心,尤其是經歷了“上海小姐”的選美活動,並且獲得了一定的肯定。一隻想要飛翔的鳳凰不會眷戀一株小樹。

王琦瑤有些小聰明,足以讓她在一眾女孩中卓爾不羣。周圍的讚揚未免讓她有些自視甚高。是的,她覺得自己不應該屬於目前的階級。她應該屬於上流社會,只有李主任這樣的男人才能配得上她。

在當下,王琦瑤的做法似乎是一種上進心的表現。不安於自己所在的階級有什麼不對嗎?不想當將軍的兵不是好兵。但這兩者有本質不同。王琦瑤和李主任在一起是“攀”,她自己毫無根基,她實際上是依附於李主任。就如今天的某女星。她聲稱不需要嫁入豪門,因為她自己就是豪門。這兩者有本質的區別。“嫁入豪門”,是靠依附進入上流社會,“自己是豪門”,她就是主人翁而非從屬地位。

幾乎每個女孩都有過超越階級的美夢。灰姑娘的故事永遠都有市場。王琦瑤在張永紅身上看到了年輕時候的自己。但是,和張永紅相比,更加愚拙,更加平庸的薇薇卻更幸福。

?長恨歌》中的男人,如李主任,康明遜,薩沙,都有些自私和軟弱。但是王安憶用文字給予他們寬容和理解。王琦瑤説她一輩子都靠自己。其實不然,李主任留下的那一箱金條給了她真正的安全感。在任何一種關係中,也許平等才是最重要的。即使是美貌的女子,也不要做攀緣的凌霄花,還是做一株木棉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hk/redian/qitawenan/rj76o1.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