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其他文案 >

高中心理情緒管理説課教案9篇 情緒管理,從高中做起

高中心理情緒管理説課教案9篇 情緒管理,從高中做起

這是一份高中心理情緒管理的説課教案,旨在幫助教師更好地引導學生認知和管理自己的情緒,以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學業成績。通過詳細的課時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教師可以有效地指導學生建立積極健康的情緒管理觀念和方法。

高中心理情緒管理説課教案9篇 情緒管理,從高中做起

第1篇

3.通過遊戲活動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長處,嘗試樹立自信心;

後來他們認識的好幾個外語成績沒有乙好的同學都取得了名次。

(學情預測:學生能夠抓住本課程的中心,指出乙沒有自信,是自卑的一種表現。)

教師總結:乙沒有自信,所以根本不敢去嘗試這件事情,因為他從一開始就覺得自己不行了。這是自卑心理的表現。

高中心理情緒管理説課教案9篇 情緒管理,從高中做起 第2張

第2篇

向學生們展示一個不容易解決的問題。此部分的目的在於確定一個可以發展學生綜合能力的問題。確定較高層次問題的關鍵,是要保證解決這個問題時需要學生做出選擇。

在這裏,學生們要分析即將解決的主要問題,然後提出一個問題列表,這些問題將指導他們在資料收集過程中選擇恰當的.信息。教師可能有必要確定問題或幫助學生們提出他們的指導性問題。

小組成員要一起確定所應承擔的責任,決定誰將做什麼工作,以及他們將如何合作。他們還將決定利用什麼資源,以及如何收集信息。成員們需要一定的合作技巧。

小組成員收集有助於回答或解決主要問題的相關信息。如何收集事實是一個需要傳授的技巧。小組工作時應確保每一個人都能參與並能很好地合作。

當小組成員們認為他們已經收集到足以回答或解決問題的信息時,他們將在一起把所收集到的信息分類。

為了分析所收集的信息,小組成員需要明確回答以下問題:

在這一步驟,小組成員需要更為深入地研究所收集到的信息。學生們(或在教師的幫助下)將利用以問題形式組成的標準列表來分析事實。他們要根據這個標準來研究所收集到的事實,這將有助於他們篩選有用的信息,以便獲得最終的答案和解決方案。

在這一步驟,小組成員們要思考下面一些問題:怎樣才能利用已有的觀點和所收集的資料創建一個新的答案或解決方案?最終結果(產品)將是怎樣的?這段時間將是富有創意的,但小組成員們必須記住這一切要基於他們根據已收集並分析的信息所產生的答案或解決方案。

小組之間共享他們所創建的答案或解決方案,評價他們在這個項目上的.表現。評價需要關注研究過程的每一步驟。在項目結束的時候,多花一些時間確定一個新項目的目標,這點很重要,因為學生們希望按這樣的研究步驟在下一次的研究中提高自己的表現!

第3篇

本章旨在引導學生了解高中生心理髮展的特點,使學生學會優化自我意識的初步方法;正確認識自己的情緒,掌握情緒處理的技巧;深刻意識到人際交往的重要性,提升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瞭解學習心理常識;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初步規劃;瞭解高中生中存在的特殊心理現象,懂得如何尋求幫助,及時解決問題,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16課時。其中,第一、二、三、五、七節各2課時,第四、六節各3課時。

1、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感性認識,促進學習的遷移。對於高中生來説,該階段心理髮展的特點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在對照、討論中完成對高中生心理髮展諸特點的認識。

2、加強與現實生活的聯繫。通過自我意識的學習,讓學生明白自我意識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改善高中生以自我中心的現象,幫助學生靈活運用教材所學,提升個人的自我意識品質。

3、注意體現教育的多樣性、個性化。讓學生交流情緒不好的處理辦法,酌情因勢利導,不失時機地給予適度啟發;輔以相關案例的討論,並加以必要點撥,讓學生在積極參與的情況下,總結出適合自身的情緒管理技巧。

4、重視基本內容的掌握,從小處着眼,得長足發展。事先篩選出人緣較好的學生,介紹交往的方法和體會,引導學生從中找出直接可行的行為方式,遷移到自身的人際交往活動中去。同時,教師要注意內向學生的感受,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鼓勵他們一步步走出自我的限制,提升人際交往能力。

5、重視實踐活動。教師可以播放短片的方式,對相關專業所從事的工作,做簡要介紹,讓學生對自己的未來有初步的認識;有條件的學校,可帶領學生實地參觀考察、動手操作,從實際生活出發,發展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概念。

6、準確把握教材關於學習心理的.教學目標。這一階段的高中生已經積累了一些有關心理健康的知識和經驗,他們對周圍事物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以及探索健康心態的願望不斷提高,應在此基礎上,引人學習心理的相關知識,使學生在講故事、聽案例的過程中,落實心理健康向學習、生活正向遷移的目標。

7、探究新知。經過前面的學習,高中生對心理健康各因素已有充分的瞭解。教師應把握這一契機,引人高中生特殊心理現象的內容,以客觀、接納的語氣教授,一旦遇到心理困擾,提醒學生,如何正確對待。

中國小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表明“當前我國中國小生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國小生有心理和行為問題的佔總數的10%左右,國中生佔15%左右,高中生約為19%,並有逐年遞增的趨勢”,其中高中生的特殊心理特點導致其心理健康水平最差,處於“谷底”。調查結果提醒我們,學生尤其是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應該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第4篇

1、認知目標:讓學生了解友誼的重要性,懂得珍惜友誼。

2、態度和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學會以寬容、謙和的態度與人相處,學會理解他人。

3、能力目標:使學生樂於接近周圍的人,做個受大家歡迎的人,並與他人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主持人:我國曆史上有一些傑出的人物,他們把團結友愛視為倫理道德的基礎和為人處世的準則。在一些歷史資料中,也記載了許許多多動人的故事。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龐熙文同學給我們講述《朱德與周恩來的一條毛毯》的故事。

主持人:這些傳統美德故事對我們的文明成長起到了積極的影響。記得著名的女作家冰心曾經説過:友情,是生命中的一盞明燈。友誼之光將照亮你我他共同創造美好的.明天。

主持人:聽了這幾位同學的訴説,讓我們更加懂得了友情的可貴。友誼是一縷花香,伴隨你我成長的路,多少次,我都想對你説:“謝謝,謝謝你的友誼。”

a:一學生不小心踩了另一個學生的腳,兩人在爭執;

b:一學生向另一個學生借筆,遭到拒絕,兩人不快;

主持人:遇到這種情況,如果我們能心比心,站在別人的角度看,也許結果會不一樣,大家請看……

a:踩到人的同學連忙説對不起,另一同學也説:“沒關係,路滑也難免會這樣,我們大家都沒事。”兩人高興地離開。

b:同桌想:我忘記帶東西的時候,同學也經常幫助我,現在別人有困難,我也應該幫助別人。於是同桌把筆借給了他,兩人互相道謝,非常友好。

主持人:為什麼換種想法,換個“位置”,結果竟會有如此大的變化呢?請同學們互相討論,隨意發表意見。

主持人:在交往中,只要我們能多為別人想一想,多站在別人的角度去看問題,其實很多問題都很容易解決的,並且還能增進雙方的友誼呢?正所謂“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意思是;用寬恕自己的心來寬恕別人,就能保全友誼。

很快要測驗了,a同學把他的朋友們叫在一起説:“你們幫一下我,到時給一份答案我,我請你們吃東西、上網。”朋友們聽了,覺得幫一下忙,沒什麼大不了的,就一口答應了下來。

主掛人:請同學們以這件事討論兩分鐘,並發表自己的意見。

主持人:友誼,像一朵鮮花,芬芳了你我的心靈;友誼,是一根紐帶,拉緊了你我的雙手;友誼,是一把鑰匙,打開了你我的心扉;友誼,像一縷陽光,温暖了你我的心房。讓我們團結友愛,攜手奮進,共同走向人生的旅途。

抽籤分成兩人一組,先是一人用布帶或毛巾把眼睛蒙上,由同伴挽扶着走過各種障礙物;然後,兩人對調,再走一段;最後,兩人都蒙上,互相挽扶着走過障礙物。在此過程中,將相互挽扶的一組同學強行分開,讓他們獨自摸索。

(1)矇住眼睛被人挽扶着走過障礙物時,心裏有些什麼感受?

(2)當自己處在孤立無助的境地時,心裏有什麼想法?

(3)想想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是否有過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

主持人:世界充滿着無限的愛,只要你細心地體會,留心身邊的人和事,從細節做起,給予他人更多的關注,那麼他人也將受到您的感染,無論身在何處,都能夠感受心與心的相通。

遊戲規則:一組學生約八人緊並圍成一圈,並伸出雙掌充當“風”的角色;一人站於圓圈中,充當“草”,雙腳併攏像草根扎於地裏不能動,雙手繞在胸前,合上眼睛,作好倒下的準備。倒下前的有一段對話,其實就是個人與團體的溝通,通過對話使“風”把注意力集中在草身上,免得“草”倒下時發生意外。“草”喊:“我叫誰誰誰,我準備好了,團隊準備好了沒有?”圈上角色説:“準備好了”草角色説:“我要倒了。”“風”角色説:“倒吧!”“草”垂直往後倒下,整個身體完全倒在團隊成員的手中,“風”用雙手扶住,順時針一個個輪流扶着推動一圈其餘的成員輪流扮演“草”玩遊戲。

第5篇

此模板適合當前班級集體授課形式。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不但要考慮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更要注重學生認知主體作用的體現,使他們能夠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發揮積極性、主動性。

基於“教”的課堂教學設計表由4張基本表格組成(見5~8頁),在填寫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在一般情況下,是以教科書上的一節(或一課)為單位進行課堂教學設計的。如果教科書上的一節(或一課)在實際教學時需要兩堂以上的課(我們把它稱為學時)才能完成,那麼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既可以統一設計、分段教學;也可以按學時分別設計、各成體系。

如《國中化學》第二章第二節:原子,統一設計時章節名稱可填寫為:§2.2原子;分別設計時則為:§2.2原子(第一學時)和§2.2原子(第二學時)兩個設計表。

按照設計的授課實際需要填寫。如上述統一設計,需要兩堂課來完成“原子”這一節的教學內容,因此在“計劃學時”欄中應填寫“2”;若按照第二種分學時的設計方案,則在對應的“計劃學時”欄中填寫“1”。

應根據本課程的課程標準(教學大綱)的要求,認真研究教學內容和分析教學對象的特點,提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一般教學目標的編寫包括了認知、動作技能和情感3方面的內容。尤其是情感目標,應在深入研究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挖掘、提煉對學生思想、品德發展有積極意義的方面,因勢利導、自然貼切。若本節課(尤其是理科的一些章節)和思想、情感沒有直接的、必然的聯繫,則不必挖空心思搞形式主義。

教學目標的敍述應簡潔、準確、精煉,概括性強,包括對象、行為、條件和標準四個要素。它和表下方的各知識點學習目標有着直接的關係,但又不是所有學習目標的簡單相加。

另外要注意的是,教學目標涉及的範圍要和上面“章節名稱”欄中所確定的範圍相符合。如果是一節(課)的統一設計,教學目標也應是整節(課)的;若是按學時分別設計的,則教學目標應是對應該學時教學內容的那一部分,而不是該節(課)的全部。

指該知識點的代號,它在本課程中具有惟一性。知識點編號由兩部分組成:前邊為章、節(或課)的代號,後邊為該知識點在本節(課)中的順序號,中間用短橫線相連。如:

在課堂教學的條件下,教學對象特指授課班級的學生,在目標描述中可以省略而不致引起誤解;教學條件一般都在教室、實驗室等教學場所進行,如非必要也可以省略;評價標準除了特指以外,都以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或本知識點的學習目標層次為依據,因此也不必再重複説明。對於學習目標的具體描述,只要用動賓短語來説明與學習目標相對應的學習行為就可以了。如:

教學重點是構成本課程的知識能力體系中最重要和最本質的學習內容。

教學難點主要指由於知識的深度和知識的模糊性造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問題。

在填寫此欄時,除應簡明地説明重點、難點的內容外,更重要的是考慮如何突出和強化教學重點、突破和化解教學難點。在填寫“解決措施”欄時,應把考慮的具體內容簡要地進行説明。

指選用的教學媒體的物理形態。一般常用的有:圖表、照片、標本、模型、幻燈、投影、電影、錄音(cd)、錄像(vcd)、課件(視頻、音頻、動畫)、網絡等。除此之外還包括教師和學生的活動,如演示、示範、實驗、上網等。

指選用的教學媒體的主要內容,用一句簡潔的話來概括。一般情況下,媒體的名稱(題目)大多可以反映它的內容要點。

指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它已在表中列出,選用時,只要把相應的代號a、b、??等填入欄內即可。

指媒體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方法。它也在表中列出,只要把相應的代號a、b、??等填入欄內即可。

指媒體使用後預期的結果。如阿基米德實驗預期的結果是學生將認識到:物體在液體中受到的浮力和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係。

指媒體使用過程需要的時間。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充分估計到實際教學過程進行中可能出現的情況,計劃好媒體使用的時間。這樣有利於教學進度及課堂教學各個環節的合理掌握。

板書是指教師講課時在黑板(白板)上所寫的文字、公式符號和所畫的圖表等內容。它是整個教學思路和內容的濃縮,是課堂教學重要的一環。

板書設計的目的不僅僅是從表面上要求做到美觀、整齊,充分合理地利用板面,更重要的.在於板書可以使課堂講授的主要內容按一定的形式有條理地呈現在黑板上,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突破難點、掌握重點,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因此,要求板書設計緊密結合教學內容,做到重點突出、內容完整,系統性、邏輯性強,符合視覺心理,便於學生的學習。

板書設計一欄,整體可做為一幅板面,也可分為4幅板面,或者作為8幅投影片(只限板書內容)使用。如果需要在板面上書寫的內容較多,可以只用符號“xx”代替板書內容即可,不必把字符一一寫出。

這是課堂教學設計的關鍵所在。前面所進行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對象的分析,教學策略、教學媒體的選擇,課堂教學結構類型的選擇與組合等工作,都將在教學過程結構的設計中得到體現。

為了便於教學和交流,我們規定在課堂教學過程結構設計中統一使用下列圖形符號:

3、內填寫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所進行的活動內容;

它是按照教學目標編制的一組練習題,用以考核學生對本節課(或本知識單元)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1)將每個知識點用一個或一個以上的練習題與之對應;

(2)將每個知識點上每個層次的學習目標用一個或一個以上的練習題與之對應;

(4)在滿足上述3項要求的前提下,練習題要儘量精簡,要求做到題量少但滿足檢測的??

形成性評價是對每節課(或知識單元)教學情況的評價,在本欄中應填寫以下內容:

本欄目應在課後及時填寫。對上述反饋信息中發現的問題,應在後續教學中及時解決,以保證教學效果最優化。

第6篇

老師列舉出與健康心理有關的一些行為與現象,由此提問:心理健康的定義到底是什麼?讓學生自由發言,從而引出第三屆國際心理衞生大會關於心理健康含義的界定。

人的心理髮展是個連續變化的過程,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特有的狀態,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索一下高中生,也就是我們自身的各種心理現象。

互動問答:進人高中,我們就自然成為高中生了,誰知道高中生具體是從幾歲到幾歲?以此引人對高中階段的具體劃分及相關介紹。

從小到大,我們評價一個學生一般都從哪幾個方面進行呢?學生會回答“三好學生”、“五好學生”、德、智、體、美、勞等,從此引出學生對個體發展的幾個主要方面的討論與學習、學生的回答往往不夠全面,老師要善於引導,做到準確不遺漏。

具體到每個方面各有什麼特點呢?這是本節的重點也是難點,告知學生要認真領會,理解並牢記。

開放性討論:對照高中生心理健康標準,看看自己對自己到底瞭解多少?哪些方面還有待改進?

高中階段又稱青年初期,是人生最寶貴的黃金時期,約從14上5歲開始到17、18歲結束。經過前幾個階段的連續發展,高中生在生理髮育上已基本成熟,在智力發展上也已接近成人水平,在個性及其他心理品質上表現出更加豐富和穩定的特徵。青年人朝氣蓬勃、精力充沛、充滿熱情,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趨於成熟,開始走向生活。國外有的心理學家把這個時期看作心理性“斷乳期”,即擺脱過去那種對父母的依賴關係,要求獨立自主活動,完成個體社會化的時期。

就心理健康而言,高中生心理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智力的迅速發展。高中生的感覺、知覺靈敏度、記憶力、思效能力不斷增強,邏輯抽象思維能力逐步占主導地位,他們開始以批判&眼光來看待周圍的事物,有獨到見解,喜歡質疑和爭論。這個時期他們開始思考人生和世界,提出許多有關“人生目的”、“人生意義”、“生活理想”等一類的問題。由於這些問題的解決是一個充滿矛盾的過程,所以他們常常會為此感到苦惱、迷茫、沮喪與不安。

(2)自我意識增強。隨着知識的積累,智力的發展以及獨立安排生活道路這一客觀要求的逼近,高中生的自我意識日漸成熟,他們傾心於認識自己的身心發展及其社會價值,獨立地評價自己和別人,並逐漸克服評價的片面性,力求全面分析,逐步形成穩定的性格特徵,能較好地進行自我教育。

(3)情緒、情感趨向成熟。高中學生的情緒與情感已逐漸趨向於成熟和穩定,但與成人相比又顯得動盪不穩,這個時期的學生辦事積極、富於熱情、情感易被激發、行動迅速,表現為奔放、果斷。但由於生理和自我意識上的急劇變化,有時學生的情感、情緒容易過於激動,隨着智力的不斷增長和社會需要,學生慢慢形成許多具有明確道德意識的社會性情感,如集體榮譽感、社會責任感、義務感、正義感和民族自豪感等,其深刻性和持久性明顯提高,由於對情感的自我調節和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高中學生的情感逐漸走向穩定。

(4)意志發展迅速。高中學生遇到困難時,往往樂於獨立思考,想辦法克服困難,表現出良好的主動性,不像兒童那樣輕易求助於別人。同時,高中學生控制和支配自己行為的能力也逐漸增強,當然有時也表現出衝動。此外,由於神經系統功能尤其是內抑制功能的發達,以及動機的深刻性和目的水平的提高,使青少年在面對困難時表現出堅韌性。他們勇於求成,凡事不肯輕易認輸,即便受挫也不灰心。

(5)言行趨於完善和成熟。言語和行為特徵是表達高中生心理髮展狀況的重要標誌。高中學生的詞彙已很豐富,且內容日漸深刻;語言表達中的獨白言語趨於完善;書面語言表達趨於成熟,內部言語表達已達到完全“簡約化”的水平、這個時期的學生要求完全擺脱成人的干預,獨立行事;要求社會承認他們行為的社會價值;要求兩性交往、戀愛等。他們要求像成人一樣的參與社會生活,但又往往不善於控制自己的行為,特別是在情感受到挫折時容易衝動。

(6)性意識的`發展。我國學者一般將性心理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異性疏遠期(12~14),接近異性期(14~16),嚮往異性期(16~18),戀愛期(18歲以後)。高中生經過短暫的異性疏遠和相斥之後必然是漸濃的關注與接近。男女生開始注意異性對自己的態度,往往在異性面前表現自己,以博得異性的好感。此時期的少男少女正處在鍾情、思春的股隴狀態。他們對異性的關注具有好奇性、實驗性和盲目性。其交往指向是泛泛的,多數是因相互的好感自然吸引。這個階段的大多數學生還沒有對特定異性的傾慕,但也有少數男女生開始傾慕特定的異性,出現了戀愛。這時性機能雖然日趨成熟,但正確的道德觀和戀愛觀一般尚未形成,如果他們之間的正當交往受到壓抑,又受到不良影響對異性的神祕感和好奇心可能導致他們的越軌行為和不正當的交往關係。

綜上所述,高中階段上與少年後期相接,下與青年中期相連,因此,在身心發育和社會成熟方面與之互有一些交叉。

而作為少年期的結束,青年期的開始的高中階段個體心理的發展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特點。

(1)不平衡性:青年期是個體在生物性和社會性的發展上走向成熟的時期。作為青年初期的高中生,正處在從幼稚的兒童期向成熟的青年期過渡的時期,處於與兒童的外界獲得時期相對應的內部獲得時期。在這一時期、高中生的生理髮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發展卻相對落後於生理的發展,他們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還未達到成熟的指標,還處在人格化的過程中。也就是説,高中生的生理與心理、心理與社會關係的發展是不同步的,具有異時性和較大的不平衡性。

(2)動盪性:高中生生理、心理髮展的不平衡性,以及生理和x些心理髮展同道德或其他社會意識發展之間的不平衡性,一方面創造了個性發展以及道德和社會意識發展的條件,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高中生心理過程的種種矛盾和衝突,表現出一種成熟前的動盪性。一正如別林斯基所説的:“青年期也就是向成年過渡的時期,這種過渡往往總是分裂、不調和的……一個人已經不滿足於自然的意識和樸素的感覺,他想知道更多。可是因為他在獲得令人滿意的知識之前,必須經過千百次的迷誤,必須與自己作鬥爭,所以他也有磋跌的時候。這一點無論對於個人或是對於人類,都是一個確定不移的法則。”高中生心理髮展的動盪性表現在知、情、意、行等各個方面。例如,他們思維敏鋭,但片面性較大,容易偏激。他們熱情,但容易衝動,有極大的波動性。他們的意志品質也在發展,但在克服困難中毅力還不夠,往往把堅定與執拗,勇敢與變幹、冒險混同起來,在行為舉止上表現出明顯的衝動性,是意外傷亡率最高的年齡階段。在對社會、他人與自我之間的關係上,常易出現困惑、苦悶和焦慮,對家長、教師表現出較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行為。另外,生理上的劇烈變化,會帶來所謂“青春期騷動”,出現強烈的情緒反應和劇烈的“性困擾”,心理疾病的發病率逐年增高。有人説,青年既不是一切顯露無遺、明明白白的“白箱”,也不是一切不可知、看不見內部結構的“黑箱“,而是一個以模糊不定、動盪多變為主要特徵的“灰箱”。

(3)自主性:高中生正處在心理上脱離父母的時期,美國心理學家霍林温斯把它稱為心理上的斷乳期。隨着身體的迅速發育,自我意識的明顯加強。獨立思考和處理事物能力的發展,高中生在心理和行為上表現出強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從父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開始積極嘗試脱離父母的保護和管理。他們具有很強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熱衷於顯承自己的力量和才能。不論是在個人生活的安排上,還是在對人生與社會的看法上,開始有了自己的見解,自己的主張。他們已不滿足於父母、老師的講解,或書本上的現成結論,對成年人的意見不輕信,不盲從,要求有事實的證明和邏輯的説服力。對許多事物都敢於發表個人意見,併為堅持自己的觀點而爭論不休。如果説生理上的斷乳是個體被動地離開父母,那麼心理上的斷乳則是個體主動地離開父母。

(4)前瞻性:青年是連接過去與將來的中介環節,是從過去通向未來的過渡階段。正如f馬赫列爾所説:“青年是在把過去一現在一未來聯結起來的連續軌道上產生、存在和發展的。”處於青年初期的高中生有着最廣闊的未來前景和最佳的前景距離,他們對發展與未來充滿了憧憬和嚮往,發展與未來是高中生最嚮往也是最廣闊的領域。匈牙利詩人裴多菲曾在《冬天的晚上》詩中這樣描述青年佔有未來的優勢:

這種面對未來的前瞻性使得高中生特別地富於理想,它引發高中生迫切地追求自我實現,這種對未來的佔有優勢,使得人們總是把青年同社會的未來相聯繫,指出“誰贏得青年誰將贏得未來”。

(5)進取性:由於生理上的迅速發育成熟,以心理上的迅速發展,使高中生精力充沛,血氣方剛,反應敏捷,上進心強,不安於現狀,富於進取,頗具“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如果説成老年人容易滿足於已得到的利益,趨於保持現狀,不思進取,青年則事事正在有待解決之中,常常是滿懷希望,樂於開拓。對此梁啟超有一段極妙的對比:“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作者注:當時青年的概念尚未普及,這裏講的少年泛指人生的少年期和青年期)常思未來,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戀心,惟思將來也放生希望心,惟留戀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進取,惟保守也放永舊,惟進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之皆其所以經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將來也,事事皆其所未經者,故常敢破格。”

(6)閉鎖性:高中生不像兒童時期那樣經常向成人敞開自己的心扉,他們的內心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但又不輕易表露出來,心理的發展呈現出閉鎖性的特點。他們非常希望有單獨的住宿房間,有個人的抽屜,並喜歡把抽屜鎖起來,好像有什麼祕密的東西不願讓別人知道,其實裏面並無什麼要緊的東西。他們不大愛對長輩講話了,在長輩面前顯得寡言。高中生愛寫日記,也是這種閉鎖性的表現。記日記既可傾吐心聲,又可保守祕密。心理髮展的閉鎖性使高中生容易感到孤獨,因此又產生了希望被人理解的強烈願望。他們熱衷於尋求理解自己的人,找“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對知心朋友,他們能坦率地説出內心祕密。

(7)社會性:雖然心理內容的社會性早在兒童時期就已開始出現了。但是更大規模的深刻的社會化,則是在青年期完成的。國小生進人中學後,就好像在人生的旅途中,豁然開朗地步人了一個新的境界。如果説國小生心理的發展主要是接受家庭和學校的影響,那麼中學生尤其是高中生心理的發展就愈來愈多地接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高中生對社會現實生活中的很多現象都很感興趣,喜歡探聽新鮮事,很想像大人一樣對周圍的問題做出褒貶的評論,對社會活動的參與日益活躍。如模擬角色活動“假如我是校長”、“假如我是班主任”,對自治、自理、自立、自行結社、創辦協會、刊物等的要求,充分表明他們思考問題已遠遠超出學校的範圍,做集體、國家主人翁的思想開始萌發並日益強烈。尤其對未來生活道路的選擇,成為他們意識中的重要問題。他們在考慮未來的志願及抉擇時,比國小生和國中生更具現實性和嚴肅性。而這種對未來生活道路的選擇,對高中生心理髮展的社會性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

第7篇

自信是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一些中學生對中學學習生活的不適應,往往是有較多不成功的體驗,容易對自己產生疑問和否定。而在這個年齡段,具備一定的自信心將對他們今後的成長起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運用暗示的方法,循序漸進地開展輔導活動,使學生突破思維定勢,訓練學生用積極的思想、樂觀的態度去面對人生、挑戰生命,從而達到提高自信水平的目的。

3、訓練學生用積極的思想、樂觀的態度去面對人生、挑戰生命。

鼓掌人人都會,給你半分鐘,你認為你能鼓多少下?(現場採訪幾位學生)

小結:其實,很多事情只要敢於嘗試,就會有成功的機會,敢於嘗試來源於對自己的自信,今天的活動老師希望同學們都學會自信,插上自信的翅膀。

設計意圖:人的實際能力往往和自己的預計存在差距,本活動意在培養學生能夠在行動中建立起自信,並自然引入主題。

1900年7月,一位叫林德曼的精神病學專家獨自一人架着一葉小舟駛進了波濤洶湧的大西洋,他在進行一項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心理學試驗,預備付出的代價是自己的生命。

林德曼博士認為,一個人只要對自己抱有信心,就能保持精神和機體的健康。當時,德國舉國上下都在注視着獨舟橫渡大西洋的悲壯的冒險。已經先後有100多位勇士相繼駕舟橫渡大西洋,結果均遭失敗,無人生還。林德曼博士認為,這些死難者首先不是從身體上敗下陣來的,主要是死於精神上的崩潰,死於恐怖和絕望。為了驗證自己的`觀點,他不顧親友們的反對,親自進行了試驗。

在航行中,林德曼博士遇到了難以想像的困難,多次瀕臨死亡,他的眼前甚至出現了幻覺,運動感也處於麻木狀態,有時真有絕望之感。但只要這個念頭一升起,他馬上就大聲自責:“懦夫,你想重蹈覆轍,葬身此地嗎?不,我一定能夠成功!”生的希望支持着林德曼,最後他終於成功了。

林德曼在回顧成功的體會時説:“我從內心深處相信一定會成功,這個信念在艱難中與我自身融為一體,它充滿了周圍的每一個細胞。”他的試驗表明,人只要對自己不失望,自己充滿信心,精神就不會崩潰,就可能戰勝困難而存活下來,並取得成功。

設計意圖:用故事撼動學生心靈,讓學生明確為什麼要做自信的人,因為:自信在一個人一生中是很重要的

三、實驗活動:培養學生欣賞他人,悦納自我的意識

4、請a組同學向前平伸出雙手,掌心向上,請b組學生壓一壓,然後交換。

7、請a組同學向前平伸出雙手,掌心向上,請b組學生壓一壓,然後交換。

教師小結:在逆境、困境中要多想到自己的優點,做到悦納自己,讓自己充滿力量,憑藉信心帶來的力量去克服諸多不必要的煩惱和重重困難。在別人遭遇困境或遇到煩惱,要會欣賞別人的優點,激勵他人走出困境。

設計意圖:通過遊戲,學生會發現,心裏想着自己的優點的時候,自信就漸漸增長,無形中雙手就變得堅定有力,對方很難將你的雙手壓下去;當心中想着自己的缺點時,自信就會悄悄離去,出現相反的結果。

2、教師結課:從今天開始,相信每個同學都能插上自信的翅膀。最後把赫巴特的話送給大家:“當你出門時,請把下頷收進,額頭抬高,肺部吸滿空氣:碰着朋友,含笑的打個招呼:和人握手時腰精神飽滿,不要怕被人誤解;做事必須打定主意,不要常常改變方向,一直向着既定的目標前進;把你的心完全放在你所希望的光明而偉大的事情上去。

第8篇

1、 讓同學懂得生活、學習和交友應注意的誤區,通過活動,消除困惑,走出誤區;

2、 感受人生的歡樂和幸福,從而以一顆積極樂觀的心來善待周圍的每一個人,善待生命的每一天。

心理健康指的是我們的情感狀態和心智狀態,也就是我們的所感與所思。正如身體健康並不僅僅是指沒有疾病一樣,心理健康也不僅僅是指沒有心理問題或沒有心理病。

對於絕大部分中學王來講,這個年齡是他們更多地接觸社會、認識社會、逐漸形成自己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初始時期.同對這這個年齡又是他們青春萌動的時候,在心理上與國小主有了實質的不同。這些發展與變化都會反映在他們的學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之中,包括他們對社會的態度、家長的態度、學習的態度、學校的態度、教師的態度、以及同學的態度。目前.我國的教育目的是要培養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的二十一世紀接班人,對各年齡階段的學生的培養都即強調智力因素的教育,又強調對其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雖然社會、學校、家長都已對學生傾注了極大的關心和熱情,但不可否認.這兩大方面還有許多需要了解和溝通的地方。本項活動旨在對中學生心理狀況方面進行有利引導。

針對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從學習、生活、情感等角度,總結了如下在在中學生中的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

一羣學生(三五幾個,可分作兩小部分)在一起有説有笑,氣氛歡快。x女生走過,有參與其中的衝動。但等其上前時,腳步又退了回來,低着頭走開了。又想參與另一羣體,欲行又止。悻悻的走開.....

因受成長環境的影響,在我們學生當中,總有一部分人,性格內向,怕和人交往,與人溝通也緊張不已。究其原因,就是由自卑、不自信的心理導致的。

產生自卑的原因:心理學家認為:自卑感起源於人的幼年時期,是由於無能而產生的痛苦的感覺,也包括一個人由於生理缺陷或x些心理缺陷而產生的輕視自己,認為自己在x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當然人也不是生來就自信,自信和自卑反映出社會在人們身上留下的烙印,以及人在遭受挫折和打擊後的態度。自信心是人克服困難、成就自我的心理支柱、培養自信是我們成功的重要保證。

教師拿一張白紙一張黑紙走上講台,先拿出了一張畫有一個黑點的白紙,想一想:“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麼?” 學生回答:“一個黑點”。

師沮喪:“難道你們誰也沒有看到這張白紙嗎?眼光集中在黑點上,黑點會越來越大。 生活中你們可不要這樣啊!”

展 示:老師又拿出一張黑紙,中間有一個白點。 想一想:“同學們,你們又看到了什麼?” 學生齊答:“一個白點”。

師高興道:“同學們太好了,無限美好的未來在等着你們。”生活中也是這樣,評價自己或別人不能只把眼光侷限於他的缺點,而是善於發現自己和他人的優點。

(1)正視自卑:自卑感人皆有之,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有了自卑感千萬不可自抱自棄。? (2)善於補償:自卑感不一定都是壞事,只要善於自我補償,可能成為激發鬥志的動力。

(3)揚長補短: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他們有長處也有短處,要善於揚長補短。? (4)樹立自信:要正確地認識自我,客觀地評價自我,尤其要堅信自己有巨大的潛能可以發掘。

青春寄語:自己就是主宰一切的上帝,倘若想征服全世界,就得先征服自己。

先做個“平地過獨木橋”的遊戲。(學生過)讓獨木橋升高些,再過一次橋。(學生過)比較兩次過橋,心裏有什麼不同的感受?(學生談感受)

平時你在哪些情況下會出現緊張的情緒?(學生回答)出示:考試。考試時你們有哪些緊張表現和煩惱?對待考試,我們應該有怎樣良好的心態,我們如何克服考試中的緊張情緒呢?

簡單理解就是:缺乏信心,對成績過於在乎,擔心自己考不好。 緊張的確會帶來不好的反面效應,但是不是我們不需要緊張呢? (心理學上壓力與動力的關係圖)

通過上圖我們發現:適度緊張焦慮可以促進注意力的集中和動力的集聚,但過於緊張會適得其反。

(1)“不自貶”?不認為自己笨、弱、不行; “不求全”:不認為自己應該十全十美;“不他貶”:不擔心自己被別人瞧不起;“不以偏蓋全”:一次考不好,不認為自己再也考不好了;“不主觀臆想”:自己不預言自己會失敗。

(3)正確認識因考試帶來的緊張。輕度的緊張有助於學習效率的提高,過度的緊張則需有意識的自我調節。

(4)用自我質辯法來分析考試失敗可能帶來的後果,消除自驚自嚇的錯誤心態。?

(5)、學會鬆馳精神:深呼吸(胸腹式呼吸法)、體育運動、聽輕音樂等。

青春寄語:一味的勇猛精進,不見得就有造就;相反,在平淡中冷靜思索,倒更能解決問題。 ——王小波

地點:教室 時間:上課期間 人員:兩名學生,一名老師

一學生坐在課桌上打哈欠,另一名則不停的照着鏡子,梳着頭髮,還不時和旁邊睡覺同學説笑。他們對於老師教授的知識似乎很不感興趣。 厭學心理

我們平時學習是否也存在這樣的厭學心理呢?(學生回答)

(1)青春期學生的心理髮育不成熟,情緒極不穩定,無法很好的應對來自學校和家庭的雙重壓力。

(2)學習目標不明確,又缺乏學習動力,從而導致成績下滑,最終造成厭學的惡性循環。

(4)、其他外在因素的影響。(上網、手機、早戀等問題。)

(1)培養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應當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培養對學科的學習興趣。用教材本身的生動性廣泛聯繫實際來吸引學習。

(2)明確學習的目的,充分認識到學習的目的與作用。形成正確學習動機的同時,制訂每個階段切實可行的具體奮鬥目標和自學計劃。

(3)看到自己學習過程中的點滴進步,以成功為動力在學習過程中,應從實際出發,一步一步提高,不要失去了獲得成功的信心。

(4)在學習過程中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制訂明確的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經常檢查自己的學習成效。在有目的、有計劃的學習過程中磨鍊自己的學習意志。這樣有助於維護自己的學習積極性。

青春寄語:青年人,我們要鼓足勇氣!不論現在有人要怎樣與我們為難,我們的前途一定美好。 ——雨果

一男一女兩學生在路上有説有笑,甚是親暱,還不時有牽手行為。這個是時候,老師出現並走向他們。兩學生故作鎮靜,且保持一定距離。待老師走遠,又重新牽手走在一起。

此小品反應的是在中學生中常見的早戀問題。那為什麼會產生早戀呢?這和異性之間是否有合適的交往有很大關係。

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由於受封閉的傳統思想、個人早期不良生活經驗以及個體內傾個性的影響,部分同學在與異性交往時陷於緊張失措甚至恐懼的狀態;另一方面,受到社會不健康思潮的影響,部分同學在與異性交往時則流於粗俗、隨便。隨着青春期的到來,學生前來諮詢同學關係、特別是異性交往問題者日益增多,交往窘迫者有之,給異性亂起侮辱性綽號者有之,揭人隱私並臆傳戀愛關係者有之,追求異性者有之,難於區分友情與愛情界限者有之,不夠健康的性別關係已在相當程度上影響到青春期身心的正常發展。基於此,本活動意在從“受歡迎”這種近距離低角度入手,矯正異性交往的種種偏差,將學生的身心成長引向健康的發展軌道。

我們該如何去正確對待與異性的交往呢?首先我們來看看下面幾種情況,看看哪幾種是異性交往的正確方式;

你們怎麼看待以上情況?大家覺得其中哪幾項符合了異性交往的正確方式。

(1)要注意培養自身的現代意識和氣質,積極參與男女同學間的廣泛接觸和感情交流,主動友好相處。

(2)與異性交往接觸時,不要將性別作為能否接觸的前提,多參加集體活動,增進了解,加深友誼。

(3)男女同學交往應注意男女有別,不失禮儀不盡情放肆。

(6)莊重正派,不虛偽、不造作、不小心眼、不粗魯放縱。

青春寄語:青春不只是秀美的髮辮和花色的衣裙,在青春的世界裏,沙粒要變成珍珠,石頭要化做黃金;青春的所有者,也不能總是在高山麓、溪水旁談情話、看流雲;青春的魅力,應當叫枯枝長出鮮果,沙漠佈滿森林;大膽的想望,不倦的思索,一往直前的行進,這才是青春的美,青春的快樂,青春的本分! --郭小川

四、現場問卷調查環節(幻燈展示問卷,問卷題目可結合實際情況選擇)

青春是一個如花的年齡,是一段絢爛的歲月。青春的也是充滿好奇和冒險的時光。青春的路上有坎坷也有坦途,有陽光更有風雨。如何應對青春期的各種心理問題,如何做最好的自己,對於在座的各位中學生來説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我們希望通過這次主題班會,能幫助大家解決一些心理上的問題,樹立信心,端着心態,用良好的心理,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去。

第9篇

1.使學生意識到習慣對人的不同影響,教育學生要有意思地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克服不良的行為習慣。

2.使學生認識到好習慣帶來的益處,提高學生養成好習慣的自覺性。幫助別人診斷與自我診斷

3.使學生初步養成良好的品德以及學習、生活、行為方面的習慣

要有意思地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克服不良的行為習慣。

上課前,我對全班學生説:“今日只問候,不必起立。”言畢,我説:“上課。”學生紛紛起立。(看來習慣的力量是多麼巨大啊!乘機告誡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重要性,讓學生接受我的觀點。)

父子兩住山上,每天都要趕牛車下山賣柴。老父較有經驗,坐鎮駕車,山路崎嶇,彎道特多,兒子眼神較好,總是在要轉彎時提醒道:"爹,轉彎啦!"有一次父親因病沒有下山,兒子一人駕車。到了彎道,牛怎麼也不肯轉彎,兒子用盡各種方法,下車又推又拉,用青草誘之,牛一動不動。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後只有一個辦法了,他左右看看無人,貼近牛的耳朵大聲叫道:"爹,轉彎啦!"牛應聲而動。牛用條件反射的方式活着,而人則以習慣生活。一個成功的人曉得如何培養好的習慣來代替壞的習慣,當好的習慣積累多了,自然會有一個好的人生。

板書:習慣:所謂習慣就是經過重複或練習而鞏固下來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

習慣是完成動作的需要,從習慣所具有的社會意義來看,有的是是有益的,有的是有害的。請同學們想一下生活中哪些習慣是好的,哪些習慣是壞的?

(1)表演生活中的好習慣;(以組為單位,共同設計情節,時間2~3分鐘)

(2)表演生活中的壞習慣。(以組為單位,共同設計情節,時間2~3分鐘)

(2) 壞習慣在生活中有什麼作影響?這些壞習慣是故意的嗎?它是怎麼形成的?

板書:好習慣是開啟成功的鑰匙,壞習慣是走向失敗敞開的大門。

因讀書而改變命運——改變不會安排學習時間的壞習慣

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改變不正確讀書方法的壞習慣

習慣就像是飛馳的列車,慣性使人無法止步。習慣是一點一滴、循環往復、無數重複的行為動作養成的。好的習慣是一種堅持,壞的`習慣是一種惰性。習慣的影響力非常巨大,它不但影響了我們面對人和事物的心態,也影響我們的.想法,更決定了我們一生的命運。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是習慣的產物,我們誰不是遵從着x種習慣來生活的呢?有的人習慣“黎明即起,灑掃庭院”,而有的人則習慣睡懶覺;有的人十分注意自己的衣着整潔,有的人則大大咧咧,不修邊幅;有的人對人説話謙恭有禮,有的人則高聲大嗓、唾星四濺;有的人做事井井有條,有的人則手忙腳亂;有的人總是樂觀地看待一切,有的人遇到一點兒小事,就會愁眉不展;有的人節儉,有的人鋪張;有的人多話,有的人寡言,如此等等,不一而舉。

在當今社會,經濟發展,人們的生活內容更加多樣,所承受的壓力也在增大。在這種情況下,人們的“習慣病”也增加了許多“新花樣”,比如,酗酒和吸煙,已蔓延到女性和孩子中間;電子遊戲,成為許多青少年陷入其中不能自拔的“習慣病”;泡在網上聊天在不少人中成癮等。至於因不良習慣而釀成人生悲劇的現象,現實中俯首皆是。多少殷實人家,由於子弟染上吃喝嫖賭的惡習而傾家蕩產,多少人因為做事缺乏不折不撓的韌性,而與成功失之交臂,也説不清多少人不改馬虎的習慣,而在工作中鑄成大錯。

習慣有好有壞。好的習慣是你的朋友,它會幫助你成功。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説: “好習慣是一個人在社交場合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飾。”而壞習慣則是你的敵人,它只會讓你難堪、丟醜,給你添麻煩、損壞健康或者導致事業失敗。莎士比亞説得好: “習慣若不是最好的僕人,它便是最壞的主人。”當壞習慣主宰了你的生活,它可不就是你“最壞的主人”嗎? 我們每天生活在習慣中間,我們的思想和行為都受着習慣的支配,我們的一言一行在不知不覺中被習慣所左右。特別是x些壞習慣,像寄生蟲一樣依附在我們的身上揮不去、抹不掉,讓我們喪失自信、感到自卑。壞習慣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煩惱、憂愁和困擾,導致我們在事業上舉步維艱,不思進取,最終平淡一生。

或許,我們身上也有x些自己不喜歡的習慣,而且一直想把它改掉,因此,我們需要花點時間來探討形成習慣的原因是什麼。當你細細讀完本書,你就會從另一個側面更加清晰地瞭解自己,明白原來就是一些壞習慣才使你至今沒有獲得成功。

這些不良習慣如果不特意指出來,我們自己很難注意到它,因為,它看起來只是一些小事,但事實上很多人的失敗就是因為自己的思想和行動受到了一些不良習慣的左右。美國成功學大師拿破崙·希爾説:“習慣能夠成就一個人,也能夠摧毀一個人。”可見小習慣常常是會影響大事情的。因此,我們一定要克服那些不良習慣,別讓它侵蝕我們的明天和未來。

當然,如果你發現自己身上有許多本書中提到的壞習慣,你也不必哀歎,自暴自棄: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不是生來就完美無缺的,也ay-因為人生有這樣那樣的缺陷,不夠圓滿,才使人生有奮鬥的空間。

古語説:“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衰。”本書就像一面鏡子,讓你清晰地發現身上種種以前視而不見的壞習慣,教你跨越人生的障礙,重新定位你的生活,找到一把打開成功之門的金鑰匙! 只要你能夠勇敢地面對這些壞習慣,並克服掉這些壞習慣,化你的短處為長處,不斷追求完美,培養優秀的素質,做到德業兼修,不斷進取。最終你會成就一番自己的偉大事業,併成為盡善盡美者。

改掉你的壞習慣吧——假如你有。做自己生命的主人,不要讓壞習慣左右你。

1.十指交叉握雙手在眼前, 看上一眼。看看哪隻手的大拇指壓在上面。鬆開雙手, 重握一次, 這一次讓另一隻手的大拇指壓在上面。 你注意到了什麼?

師小結:這是一些簡單的行為習慣。但它提醒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至少在動作方面,是按預定程序進行的。經過有意識的努力, 如果我們設定了所要達到的目標,習慣就可以改變。起初做, 我們會感到笨手笨腳, 甚至可能做錯。 但是, 經過接二邊三的練習,我們就能形成新的習慣。

(2)改變不良習慣、形成好習慣容易嗎?是否需要靠意志去完成?

(3)小明把自己在學習中的不良習慣,開列出一個清單:

②不準備工具書, 需要查詞典或字典時嫌麻煩,馬馬虎虎地應付學習;

⑤快下課時就聽不進去了, 早早把書包收拾好,心裏開始想着課後的娛樂活動;

⑥作業本、考試卷一發到手,只看看分數,就扔到一邊, 不認真分析檢查;

⑩學習後把書本胡亂一扔, 再用時現找,浪費時間。

請你幫他出出點子, 再列一個清單, 為他指出克服不良學習習慣的方法。

(4)思維習慣也影響着我們的生活。例如, 有的人認為戴眼鏡的人看上去有學問、文明, 輕易相信戴眼鏡的人, 因而受騙上當;有的人甚至眼睛不近視, 也要配副眼鏡,最後真的成了近視。你如何看待這些思維習慣?

(2) 把你的不良習慣列一個清單,並思考如何改正它們。

傳統觀念認為,健康是指一個人生理功能狀態良好,沒有疾病或病症。但世界衞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僅是軀體沒有疾病,而且還包括心理健康及道德健康。所以心理健康習慣也是我們不可忽略的!

日常生活中,很多看起來合理而實際上下科學的生活習慣,正在影響着我們的健康。

養成良好的習慣,就會擁有健康的一生,良好的飲食習慣、睡眠習慣、運動習慣、醫藥習慣……將成為支撐我們健康的基石。

成功實際很簡單,就是需要你從培養好習慣、好性格做起。你的命運是富有還是貧窮,是得意還是失意,與你的習慣和性格是密不可分的。

正所謂,(flash動畫顯示)好習慣締結好性格,好性格決定好命運,好命運成就好人生。一生得此三好,既是修來之福,亦為造化之功。

?教學反思】:這節課,我把注意力放在“導”字上,而不是“教”字上,努力啟發引導學生自己解決問題,而不是我來解決學生的問題。我通過啟發、暗示、創設情景使學生髮現問題、產生活動興趣,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在課堂上表達自己對學生的欣賞和肯定,並以此來營造集體氛圍,吸引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在活動中直率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認真傾聽、理解、體驗角色。這樣能促進學生相互交流,分享感受。學生們非常喜歡心理健康活動課,在活動中積極主動,參與性

8大良好習慣。勇於表現自己;生活比較有序;待人有禮貌;喜歡交往;做事遵守規則;愛護環境;敢提問題、敢於發表見解;喜歡新事物。

7大不良習慣。喜歡依賴別人;任性,做事經常以自我為中心;害怕承擔責任;在交往中容易傷害別人;不愛勞動;在消費中,盲目、攀比、炫耀;學習不愛刻苦鑽研,常常被動學習。

習慣二:先定目標後有行動。確認你的使命和生活目標。

習慣三:重要的事情要先做。排出優先順序,首先做最重要的事情。

習慣五:先理解別人,再爭取別人理解自己。真心誠意地傾聽。

習慣七:磨刀不誤砍柴工。定期讓自己得到休整和充電。

如上所示,這些習慣,一個建立在另一個之上。習慣一、二、三是自我完善,可稱為“個人的成功”。習慣四、五、六涉及感情關係和團隊工作,可稱為“公眾領域中的成功”。在成為稱職的團隊一份子之前,你必須首先完善自己的個人行為。這就是為什麼個人的成功要先於公眾領域中的成功。最後那個習慣七,是讓自己得到休整恢復和充電更新的習慣。它支持着其他六個習慣。

習慣一:被動反應。將所有問題都歸罪於你的老爸老媽、你愚蠢的老師、你討厭的鄰居、你的男友或女友、政府或者其他什麼人或什麼事。你自己則是個受害者。你對自己的生活不負任何責任,就像一頭牲口那樣行動;餓了就吃,誰説你,你就罵他。如果想做什麼你覺得不對的事,儘管讓自己去做吧。

習慣二:不定目標、不想後果。不做計劃,儘量逃避任何目標。從不考慮將來。幹嗎要為自己的行動擔憂?今日有酒今日醉。儘管吃喝玩樂,明天?明天我們可能都不在了!

習慣三:重要的事情留待最後去做。生活大事?先別管它!且讓我們玩個夠:看電視、聊大天、上網、閒逛。家庭作業?明天再做。大事永遠為小事讓路。

習慣四:爭強好勝。生活就是邪惡的競爭。同學在盯着你呢,最好搶在前面先抓住他們的把柄。別讓其他人獲得成功;切記,他們的成功就是你的失敗。如果眼看着即將失敗,一定要把那些討厭的傢伙一起拖下水。

習慣五:先誇誇其談,再假裝傾聽。生來有嘴,為何不用。一定要大談特談,先説你的故事,然後哼哼哈哈,假裝傾聽別人的談話。如果你真想聽聽他的意見,先把意見告訴他。

習慣六:千萬別合作。讓我們面對現實,其他人都很怪,因為他們不是你。何必要和他們共處。只有狗才需要團隊合作,自己幹要強得多。

習慣七:把自己累得筋疲力盡。生活這樣緊張,根本沒時間恢復、沒時間提高。不學新知識。不學習、不鍛鍊。遠離書本、遠離大自然、遠離一切能激勵你的事物。

很顯然,這些習慣正是招災邀難的好法子。然而,我們很多人(包括我自己)經常沉溺於其中而不自知。既然如此,生活當然有時會讓人受不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hk/redian/qitawenan/x87zm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