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其他文案 >

關於山西的導遊詞4篇 發現山西之美:探索世間稀有之寶

關於山西的導遊詞4篇 發現山西之美:探索世間稀有之寶

山西素有“華夏文化的海洋”之稱,擁有大量歷史文化遺存。處處呈現出古樸幽靜的旅遊風光,吸引了眾多遊客前往遊覽。本文將帶您瞭解山西的旅遊勝地和特色美食,讓您在旅遊過程中更加愜意。

關於山西的導遊詞4篇 發現山西之美:探索世間稀有之寶

第1篇

位於山西省永濟縣城東20公里處,以五老峯、古蒲州為中心,包括黃河灘岸,王官峪、龍頭山、雲仙閣等6個景區,最高處月坪樑海拔2100米,總面積300平方公里。區內重巒疊嶂,懸崖峭壁,怪石險洞,並有奇花異木,珍禽異獸和清幽澤潤的山泉流水,山上巖洞幽深,廟宇甚多,雙瀑飛流,為旅遊勝地。

五老峯史稱東華山,歷史上為北方道教名山,海拔1809.3米,奇峯險峻,需攀鏈而上,屬丹霞地貌。這裏是層層峯巒,森林古木,各種生物覆蓋着整個山野。花紅草綠,山光水色,風光旖旎非凡,故有"北有五台觀庫存宇,南在五老看風光"之説。遊人往縣城西南遠眺,見有東錦屏峯、西錦屏峯、太乙坪峯、棋盤山峯四山峯仙態神姿,隱現於雲煙蒼茫之中,將高1809.3米的玉柱峯環抱其中,"有偃蹇傴樓之伏",猶如五位老人抱拳作揖迎貴賓之勢,故名五老峯。

主峯玉柱峯,石壁如削,形同玉柱,直插雲霄,又名"雲峯"、"靈峯",遊人需攀鏈而上。峯頂上有3000平方米的擔地,北高南低,有七大人文景點:南天門、靈官廟、菩薩殿、秀士殿、千子堂、祖師廟等建築遺址。以玉柱峯為中心,左有東錦屏峯,峯腰建藥師洞;右有西錦屏峯,峯下有雷公洞;北為太乙峯,有五老殿、玉皇殿;南為棋盤峯。"四峯幫立不敢前,儼然商皓翌帝子"。還有五指峯、筆架峯等大小山峯31座,或作仙女弄姿,或像猿猴爺視,或如椽筆聳天,或或者筆架橫列,珠輝玉映,惟妙惟肖,共佔地有50平方公里。其間寺廟觀宮分佈其間有64座,洞穴有12個,源泉有9處。仙人洞、雷公洞、水源洞、留有馬蹄印的張果老洞等洞穴深邃幽靜,形狀各異,對地質學、成因學、氣象學、水文學、生物學等分支學科和考古學都很有研究價值。泉水清純甘甜,川流不息,有明眼泉、芙蓉泉等,又有神奇的一碗泉,只有一碗大小,卻舀之不盡,湧而不溢。這裏的山奇水秀,無處不綠,還有松濤、雲海、奇石、怪崖、鬆翠、流泉、飛瀑等景觀,呈現出千姿百態的自然風光,遊人到此,恰似在神奇的圖畫之中。

據史籍記載,早在晉代張僧鑑的《潯陽記》中就有"五老峯橫隱蒼空,其形勢如河中府虞鄉縣五老山"的記載。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中有"奇峯霞舉,孤標峯出,罩絡羣泉之表,翠柏蔭峯,清泉灌項"的描寫。歷代文人墨客都有文章詩賦予以讚美和記述,如碑文記述"條山秀甲三晉,五老峯嶙峋萃律秀麗更甲條山",譽為三晉之第一勝蹟了。據考察,在山上的古建築遺址中,有南北朝的石雕佛像,有唐代的細繩紋磚,宋代的方形花磚,明代的彩塑人像,以及大量的碑竭石刻,説明古代五峯山早為遊客的留連忘返之所,更是佛道之士修煉、禪坐、棲居之地。道教排列為"第五十二福地"。

從眾多的碑石上看,五老峯曾有千年的繁榮紀事,又有許多民間傳説軼聞,宋代楊業在此屯兵練武,兵圍普救寺的孫飛虎在此安營紮寨,道教八仙中的張果老、呂洞賓等人物都有許多傳奇的趣聞,更增添了五峯山的神祕色彩。每年的七月七年級到十五是朝峯廟會,南北商賈官吏雲集人數多達數萬。現存明萬曆年木刻《條山玉柱晴峯圖》、民國初年印製的《新繪山西虞鄉縣西南五老峯勝景全圖》都生動地描繪了當時的繁榮景象。直到日軍人侵前,從山下的虞鄉西關到山上的玉柱峯頂,沿途開設的茶館、飯律就達四十多處。山口的寺廟、梨園社戲輪番獻藝,餘音繚繞,民間娛樂活動及迎神賽會盡情抒懷,熱鬧非常。之後,出於多種原因,五老峯便逐漸衰落而鮮為人知了。

關於山西的導遊詞4篇 發現山西之美:探索世間稀有之寶 第2張

第2篇

今天,爸爸和媽媽和我去歷山旅遊。一路上,我就像只快樂的小鳥,嘰嘰喳喳叫個不停。左看看,一片碧綠,右看看,還是一片碧綠,這邊的風景真是太美了!為了能更接近大自然,我悄悄地爬出了天窗,不料,被媽媽一把抓了回來,因為兩旁的綠色已經伸到了我們車子的天窗,一不小心就會把我的腦袋刮掉,雖然我有些不服,但是還是以安全為重,只能乖乖地回到了車裏。

順着蜿蜒的山路緩緩而上,我終於看到了“舜王坪”三個字,爸爸告訴我們:馬上就到了,我馬上雀躍起來。下了車,我們迫不及待地踏上了登山的路。本以為天氣會是暖洋洋的,恰恰相反,卻是冷嗖嗖的,這可苦了穿裙子的媽媽,只好加上爸爸的短褲禦寒,雖然回頭率很高,可是還是挺暖和的。一貫注意形象的媽媽也只好這樣子了。一路上,遍地的花兒競相開放,遊人不時停下來觀賞拍照。終於到達山頂了,抬起頭,一片片白雲從眼前飄過,彷彿一伸手就能摘到。天是那麼藍,雲是那麼白,真是讓人賞心悦目、心曠神怡!從山頂向下放眼望去,更是一望無垠的草甸區,彷彿人間仙境一般。

下山的路上,我們還輪流玩了“兩人三足”遊戲,並拍下了一組珍貴的留念。接下來我們又去了女英峽。這是一個峽谷類景觀。一路上,我們追逐着潺潺的流水;挑選着漂亮的五彩石;捕捉着機靈的小魚??最讓我不捨的是:我和媽媽同時看上了一塊形似娃娃魚的五彩石。大約有二三百斤重,只好和它拍照留念,把記憶帶走,把小魚石留在河裏,繼續陪所有的遊客。最讓我震撼的一個景觀——浮雕畫廊,足足有二百米長五十米寬。上面一塊塊突出的形狀像千軍萬馬,又似萬馬奔騰,真是“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啊!

第3篇

大家好,我是大家這次武當之行的地陪我叫呂春和,在這裏首先我要歡迎各位的到來,同時也預祝各位能在這次旅遊活動中玩的開心,玩的順心。現在,我們的武當之旅就要開始了。

武當山位於湖北省西北重鎮十堰市下轄的丹江口市境內,東依歷史名稱襄樊,南連蒼茫千里的神農架,西接車城十堰,北臨丹江口水庫。它是著名的道教聖地,同時也是世界文化遺產。武當山的自然景觀以雄為主,兼有險、奇、幽、秀等多重特徵。環繞主峯的眾峯爭雄鬥奇,但卻又都俯身頷首朝向主峯,形成“七十二峯朝大頂”的奇觀。武當山四季景緻各異,但是它“冬寒而不寒,夏熱而不熱”,是我國避暑勝地之一。武當山的古建築 以 規 模 宏 大、氣 勢 雄 偉 著 稱 於 世。它 始 建 於 唐,宋 元 兩 代 均 有 重 修,在 明 代 達 到了鼎盛時期。整個建築按“真武修仙”的道教故事而設,因山就勢,錯落有致。有的建於高山險峯之巔,有的建於懸崖峭壁之內,有的迂迴於深山叢林之中。整個建築羣薈萃我國古代優秀建築法式,達到了建築與自然的高度結合,猶如我國古建築成就的展覽。

説了這麼多,我想大家都有些迫不及待了,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武當山腳下,請各位準備好開始我們的朝聖之旅吧!現在我們眼前的這座綠琉璃瓦大殿就是紫霄宮。因為這塊地方周圍的風巒天然形成了一把二龍戲珠的寶椅,永樂皇帝就封它為“紫霄福地”。我右手邊放着的這根12丈長的長杉木,傳説是從遠方突然飛來的,因此叫做飛來杉,據説在杉木的一端輕輕敲擊,另一端可以聽到清脆的響聲,因此又叫“響靈杉”,武當山有36巖,現在我們就來到了被認為36巖中最美的南巖,武當山的自然景觀與精美的建築是融為一體的,在這裏可以得到充分的體現,這座雄居於懸崖上的石殿建於元朝,懸崖旁邊有一個雕龍石樑,石樑懸空深出2。9米,寬 只 有 30釐米,上雕盤龍,龍頭頂端 雕有一個香爐,這便是著名的“龍頭香”。

經過長途跋涉,我們終於登上了主峯天柱峯了,天柱峯海拔1612米,素有“一柱擎天”之譽。金殿是我國最大的銅鑄金鎏大殿,修建於永樂四十年,整個金殿沒用一根釘子,全是鑄好各個部件後運上山搭建而成的,卯和的非常嚴密,看起來好像是渾然一體的 。據説藻井上懸掛的這顆“避風仙珠”能鎮住山風,確保殿內 神燈長明不滅,其實真正的原因是因為殿門的各個鑄件都非常嚴密精確,可以改變風向,由此可見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技藝的高超。金殿從修建到如今已經歷了3500多年的風吹雨打,仍輝煌如初。

各位旅客,我們的武當之旅到這兒就要結束了,相信武當宏偉的古建築羣,奇麗的自然風

光,神祕的道教文化,絕妙的內家功夫,會給各位留下難忘的印象。在這裏也期望着大家的下次到來,武當山仍會以它的雄姿倩影,名勝古蹟。道教神仙等待着各位。

第4篇

古邑萬泉的解店鎮,即今萬榮縣城所在地,有東嶽廟,其中的飛雲樓,構築精巧,巍峨壯觀。

東嶽廟,即泰山神廟,是祭掃東嶽泰山之神的地方、供奉的是東嶽大帝"黃飛虎"。現今,東嶽大帝的塑像已廢,唯廟內建築多保存完好。廟為座北向南,南北長212米,東西寬50米,面積約萬餘平方米。中軸線上現存的建築有飛雲樓、午門、獻殿、香亭、正殿和閻王殿,兩側為東西廊。關於廟的創建年代有幾種説法,其中一種據廟內乾隆年間《重修飛雲樓碑記》載:"萬邑治之北十五里許有鎮,解店,鎮之東隅,古有東嶽神廟,不知創始何年,載入邑志,自唐貞觀年間分邑置郡名為份陰,即有此廟。"説明廟最遲應在唐貞觀年間建成。另當地民間流傳:隋朝末年,羣雄並起,李世民起兵晉陽,東征西討,開創了大唐天下。孰料,唐高祖武德二年(619),王行本據薄州反叛,呂崇茂雄踞夏縣,李世民遂帶兵平叛,履冰渡河。直逼龍門關。途經汾陰縣(即萬榮縣),在張甕、解店、左城三地屯營紮寨,構成犄角陣勢。之後,為作紀念,李世民在上述三個屯兵處各建東嶽廟一座。同時,在解店、張甕兩地各建樂樓一幢。以壯觀瞻。後來,其他兩處廟、摟均已毀壞,惟解店東嶽廟經歷代修建,保存較好。

飛雲樓是解店東嶽廟內建築羣中的精華所在。民諺有"萬榮有個解店接,半截插在天裏頭"。每當陽光普照,碧空如洗之日,十餘里外也能遙見其倩影。若是天公作美,再飄來幾朵雲彩,纏繞樓頂,真有高聳人云、凌空欲飛之感。

飛雲樓如今的建築結構與造型,完全屬於元明遺風,清乾隆時期山西民間一些營造技法也尤為顯著,這是歷代不斷維修的緣故。飛雲樓外觀穩重端莊、古樸大方。樓身每層為曲尺型結構重疊依次而上,頂部結成十字歇山式。該樓平面呈方形,純木結構,明三暗五層,高達23.19米,十字歇山頂,底層木柱林立。中央4根通天柱高15.45米,這四根支柱,是飛雲樓的主體支柱。四周32根木柱構成棋盤式。面闊、進深各五間,佔地面積570多平方米。三層四出檐。全樓斗拱密集排列,共345組。且形狀極富變化,如雲朵簇擁、鮮花盛開一般。各檐翼角翹起,勢欲飛翔。風和之日,樓角風鐸均勻作響,甚是悦耳。樓頂飾有黃、綠、藍幾色琉璃瓦,陽光之下,更顯富麗堂皇。現其狀,其結構之巧妙,造型之精美、外觀之壯麗,堪稱我國樓閣建築之傑作。飛雲樓為木結構交織而成,樓體精巧、奇特,是國內純木結構建築中罕見的珍品。相傳,唐太宗李世民在高祖武德二年,曾率師平叛,逼近龍門關,途經萬榮縣(古稱汾陰),曾在張甕、解店、古城3地駐兵。平叛以後,就在3處駐地修建樂樓、廟宇,以炫耀他的武功。張甕嶽樓早已毀於戰火,唯飛雲樓至盡屹立在解店(萬榮)縣城街上。

廟內中軸線上所存其他建築都是元明時重修,香亭四周欄板、柱石雕龍刻鳳,造型生動精巧,充分體現了那個時代的工藝美術水平。

東嶽廟飛雲樓,1988年由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hk/redian/qitawenan/yjj11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