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心得體會 >

讀後感格範文最新8篇

讀後感格範文最新8篇

看完一本書之後最重要的就是要把自己的見解寫進讀後感,編輯一篇讀後感能夠加強我們對名著思想的領會,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讀後感格範文最新8篇,感謝您的參閲。

讀後感格範文最新8篇

讀後感格範文篇1

我最喜歡看和森林有關的書了。書中講述的那些動植物是那麼活潑有趣,彷彿把我帶進了充滿生機的大森林,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那麼的奇妙。

最近,我就讀了由俄羅斯作家比安基寫的一本好書——《森林報》,書太好看了,我一口氣看完了春季篇。

比安基把森林的春天分為三個獨特的月份,分別是冬季初醒月、候鳥回鄉月和歌唱舞蹈月。從三月二十一日開始,春天就來了,鳥兒飛了回來,冰雪融化了,森林裏開始了表演。這一切美好的事情都被比安基生動地記錄了下來,他要讓這些小動物永遠活在他的書裏,他通過他的眼睛和文字向我們展現了森林春天的動人。這真是一位偉大的作家!

書中詳細講述了春天裏冰雪的融化、森林裏動植物們的歌唱舞會,還介紹了花兒們何時開放、獵人們如何打獵……只要是森林裏發生的事情,書裏差不多都有描述。我一邊讀一邊想象着書中描繪的場景,恨不得馬上走入大森林去一探究竟。大自然太有趣啦!

從書中我明白了:只有熱愛大自然的人才會了解大自然。我們只有學會觀察,多用心,多思考,這樣才能更深入地探尋大自然的奧祕,才會與大自然更親近呀!

讀後感格範文篇2

這是一個關於大自然的魔法和人類美好心靈的故事,小主人公叫瑪麗,是個自私刁蠻、脾氣暴躁的小姑娘,一場突如其來的巨大變故使她失去了雙親,於是她被送到米瑟爾斯韋符莊園投靠姑父克雷文先生。

任性自私的瑪麗開始了新的生活,在知更鳥的指引下,小瑪麗進入了一個禁閉已久的“祕密花園”。她認識了熱愛動物的少年迪肯,以及被痛苦河絕望環繞的少年珂林。在夥伴們的互相支持共同努力下,瑪麗成了一個美麗純潔的女孩,珂林虛弱的身體變得健康,大家終於懂得了什麼是快樂。

最後姑父也被他們影響了,一家人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人生不如意事就如滿天繁星,如果一遇到挫折就鬱鬱寡歡,那這個人也就一生不會快樂。遇到挫折,我們應該像文中的瑪麗那樣,微笑面對。例如桌子上只有半杯牛奶了,悲觀的人,可能會歎聲歎氣地説:“太倒黴了,只剩下半杯牛奶了!”樂觀的人,則可能微笑着説:“太好了,我還有半杯牛奶呢!”同樣的境遇,心態不同,人生的軌道恐怕也會不同。

讀了《祕密花園》這本書後,我感受到了瑪麗、迪肯、珂林之間的美好友誼,感覺到了大自然神奇,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要珍惜生命,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要微笑面對,開開心心地過好每一天!

讀後感格範文篇3

你們最喜歡讀哪本書呢?《湯姆索亞歷險記》讀過嗎?相信你讀過的。那我來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讀後感吧。

湯姆是一個天真活潑調皮的孩子,同時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壞孩子形象,逃學、説謊已經成了家常便飯,而且調皮的手法日漸高明,讓人總是防不勝防。

雖然他不是一個好孩子,但他的行為總讓人捧腹大笑。他特別調皮,但他內心其實非常有正義感。

他的小腦瓜很靈光,在犯了錯誤要接受懲罰的時候,總能想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鬼點子來為自己開脱。聰明又調皮的他,總喜歡戲耍自己的玩伴,比如:姨媽有一次罰湯姆刷牆,而懶惰的他當然不會幹,所以就動用了鬼點子,讓夥伴幫她幹活,竟然意外地收到了姨媽的禮物。

他也很勇敢。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湯姆和他的夥伴在墳場目睹一場驚心動魄的殺人案,為了幫波特脱罪,他呢,就決定在法庭上説出一切,這得需要多大的勇氣呀!

讀完這本書,我明白人一生都要笑對生活,生活才能更加豐富多彩,不要總想過往的傷心事來使自己不愉快,就像故事的主人公湯姆一樣,每天都那麼開心與活潑,所以我也要開心的度過這美好的童年。

讀後感格範文篇4

?高老頭》這篇小説是法國著名作家巴爾扎克的代表作。作品中以高老頭和他的兩個女兒的故事為主線,拉斯蒂涅的“奮鬥史”為副線,彼此互相交織,互相呼應,刻畫出高老頭這個藝術形象。

文中記述了高老頭一生努力奮鬥,為了兩個女兒的幸福而不惜一切,把自己所有的財產都花在女兒身上;到了晚年,財產幾乎耗盡的高老頭依然如此,而兩個爛賭、貪慕虛榮的女兒卻不思圖報,反而更視父親為包袱,有失她們的面子,為求自保,不願搭理父親,最後高老頭在無人同情下寂寂死去……揭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人與人之間冷漠無情、互相算計的關係。

讀完這篇小説後,我為高老頭的遭遇感到同情,對他那種無私的父愛感到敬佩,亦十分鄙視他那兩個忘恩負義的女兒,對她們的行徑嗤之以鼻。與此同時,我聯想起往日雙親對我的教導,其實這也是他們對我的愛的一種,而我卻置之不理,有時更感到反感。但在看完這篇小説後,我彷彿受到了愛的洗禮,對愛有了一個新的認識。以後,我定會對父母親的愛倍加珍惜,不會像那兩個壞了心肝的女兒一樣。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父母與子女之間存在代溝,很多是因為子女不瞭解父母,不懂珍惜父母的愛而造成的。因此,我衷心希望天下間的兒女能學會了解父母對自己的關心以及愛。

在這篇小説中,有一處地方使我感到不解:為何人與人之間存在着冷漠無情、互相算計的關係,難道就不能真誠相待嗎?無可否認,在我們周圍的確存在着這樣的人和現象。雖然如此,但我認為現實生活中還是充滿着真情的。

讀完這篇小説後,我掩卷沉思:假若世上的所有人都能相親相愛、和睦共處、互相幫助、互不猜疑,那麼這世界將會變得更加和平美好。

讀後感格範文篇5

?飛鳥集》雖然每段詩歌都是簡短的兩三句,可是在冥冥之中,竟悄悄的點亮了我們的心燈。當我們迷茫、困惑、無助時,讀讀泰戈爾的詩,想想自由的飛鳥、穿着光之衣的太陽、披着絢麗圍裙的雲朵、祈禱的樵夫、淳樸的泥土……

這一切真的可以讓你找回你對生活的熱情,對生命的真正思考,對愛的重新認識,面對失落與痛苦,我們不會再有抱怨與氣憤,而是對平凡的生活充滿激情,充滿感動,美好的生活就在眼前,讓我們用愛去回報世界,用寬容去親吻世界。

泰戈爾的愛就像海浪一樣盪漾開來,遍及全世界,我們的思想隨着這些閃亮的水滴而閃耀着,我們的心伴着陽光的撫摸而歡唱;我們的生命因與萬物一同遨遊在空間的湛藍,時間的墨黑中而感到歡喜,綠葉、陽光、生命的萬物,為我們營造了一個美得無法言喻的世界;泰戈爾與飛鳥為我們提醒幸福,歌頌美,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愛生命,不愛世界;生活的苦惱,衝不掉我們對愛的追求;歲月的滄桑,或許會吞噬我們的青春,但是我們心中的愛永不老,就像“天空沒有留下痕跡,但是我已經飛過。”

我也願作一個這樣來無影,去無蹤的飛鳥,不求在這裏帶來我的影響,只求用我的愛,留下我成長的氣息。讀完泰戈爾的《飛鳥集》,我總能夠感受到一種振奮人心和進取奮鬥的精神鼓舞。泰戈爾的哲理光芒,不僅喚起我對大自然、對人類,對世界上一切美好事物的愛心,而且也使我執着於現實人生的理想追求,讓整個人生充滿歡樂與感激。《飛鳥集》是那樣讓我回味無窮,久久沉浸在美妙之中。

讀後感格範文篇6

讀的是蕭紅的小説集子,不過她最出名的應該就是《呼蘭河傳》了。還記得小的時候,讀過張愛玲的小説,相比之下,我可能是更偏愛蕭紅的小説的。張愛玲的小説,顯得更加的細膩,也許形容的並不太恰當,是那種女性的細膩,而蕭紅多了分男人的冷靜,即使在她的作品中依舊滿滿裹着獨屬於女性的那種淡淡的哀傷。

上面也提到了,蕭紅的作品中,到處裹挾着哀傷的味道。並不是特別強烈,僅僅是淡淡的,不過完全能讓人真真切切地體會到。當然了,這跟時代的背景是有聯繫的,能看出來,蕭紅是支持革命的,但是對生命的,尤其是廣大平民的生命的逝去感到悲傷。這個,不細談。

説説情節吧,小時候,總是老師讓我們分析什麼文章之類的。記得國中的時候,讀的讓人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周樹人老先生了吧。犀利的筆鋒,卻把某些東西描述的太過於,過於黑暗了。而在蕭紅的小説裏,是能看到人性的光輝的。尤其是,憨憨的馮歪嘴子,可能是除了祖父之外最讓我感到親切的角色了。因為,畢竟祖父是個讀書人,而馮歪嘴子只是一介磨倌。從小説的細節處,可以發現,蕭紅的筆下,將馮歪嘴子營造成了一個,帶點囉嗦,待人温柔,對生活充滿希望的形象。最是令人驚訝的估計是他身上的那份拋棄世俗的態度了,在所謂的封建禮教的束縛下,他不顧眾人的眼光,和妻子美滿地生活在一起。碎嘴其實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就像一把鋭利的矛,即使是勇士的巨盾般堅強的內心也會被輕易擊穿,正如很久前看過的一篇小説《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流言蜚語,真是可怕的怪物,所以我是有點崇拜馮歪嘴子的。我本人是一個挺軟弱的人,看似裝作不在乎別人的評價,可是,我知道的,別人的刻薄、蔑視、譏諷等等,都會讓我不舒服。歐美新秀洛兒,在粉絲對她男友長得太醜而表示不滿的事件中是這麼迴應的:我不在乎這些世俗的眼光,我們兩個人在一起很快樂,這就夠了,管別人怎麼説呢?對此,我也是羨慕的。俗話説,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説吧。能做到的能有幾個?或許夠格者中不乏是傲視他人,唯我獨尊者。可我終究還是羨慕的,能夠在別人的話語中毫無動搖的堅持己見本來就非易事。

回到之前的話題,講完了那一絲光亮,剩下的自然也只有陰暗。首先從團圓媳婦兒講起吧,一個健康的不能再健康的丫頭,被所謂的迷信活活折騰去了陰間,最可笑的是,就因為她長得比同齡人壯實?那也只是作為我,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罷了。老胡一家也是倍感委屈的,花了那麼多銀子買來的小媳婦兒,打幾下怎麼了?大家都打,憑啥我家不打?生了病又不是沒治,能買多少雞、豬、豆腐的吊錢都花了個遍,又不是不心疼,人最後還是沒保住,也只能是天意了。那麼,到底錯的是誰呢?我不知道,但是我能確定的是,那個雲遊道人心裏絕對是樂呵的,“知識”的確是能致富的。就算是現在,我老家的算命先生,聽我爸講,小洋房都飄到三層了。不多説了,免得風水學的信徒又要罵道:你這乳臭未乾的小子懂什麼?至於,祖父這個形象,不用多説,待人謙和,又有學問,的確是挺好的一個人。我想,在蕭紅心中,還是覺得接受教育的確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的吧,至少不會變的愚昧。我十分地贊同蕭先生的想法,書的確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通過書,你可以去傾聽別的思考者的心聲,去感受別人靈魂的旋律。我的母親,從小對我的教育方針就是自由放牧型的。但是,我很感激,她買了許多的書給我看,讓我從小就喜歡看書。

恍然間,我才發現,身邊的人,喜歡讀書的越來越少了。大學,我加入了所謂的文學社,剛加入的時候,是帶着一些天真的幻想的。即使我當上了部長,我才發現,所謂的文學社也只不過是某些有心計的傢伙為了讓自己更快地踏上仕途之旅而縫製的外衣罷了。除了名字帶有文學二字之外,絲毫感受不到一點點文學的温度。想到這兒,我發覺之前説的錯了,蕭先生所希望的,是多讀書,讀書和接受教育應該是不等的吧。我認識一個朋友,他是一個善解人意的傢伙,雖然他國中就不上了,但是和他交流,我是快樂的。我身邊也有許多的人,上過大學又怎麼樣呢?對此,我並不想多費口舌,説多了,就會把我骯髒的一面露出來了,沒有人喜歡把自己的陰暗面展現給別人看。

説到底,蕭先生感到惋惜的幾件事情。時代雖然變了,可惜本質似乎還是沒有太大的變化,魯迅的書是上學必看的,因為結結實實地印刷在課本上。有多少人記得姑且不談,可是蕭先生的碎碎念能有幾人去拿張凳子,坐下來好好聽聽呢?也只有我這種怪胎了吧,因為,還是時文對聰明人的吸引力更大些罷。

讀後感格範文篇7

我讀了《三毛流浪記》這本書,心靈受到了很大的觸動。這是中國漫畫大師張樂平爺爺1935年精心創作的一本漫畫小説。小説主要是寫了舊社會一個叫三毛的孩子流落街頭,無爹無娘,掙扎着在一個大城市裏露天宿地,衣不蔽體的心酸生活。

三毛沒有親人,只能每天靠討飯來維持自己的生活,要是討不到,就只能餓着肚子。他每天不止沒有什麼飯吃,還總是被別人嘲笑和譏諷,三毛看到和自己同齡的孩子們都能夠與自己的家人一起享受生活,心裏很不是滋味。一到了晚上,他又在到處尋找自己能夠睡覺的地方,找不到,就睡在一個屋檐底下,蜷縮在牆角,又冷又餓,要是碰到下雨天,雨刮到了屋檐底下,三毛被淋雨,又被風吹,無奈下,流下了他的眼淚。

只要他睡着了,夢裏總是會出現媽媽的身影,他看見媽媽正要帶着他過上幸福的生活,他給媽媽看他身上的處處傷痕,媽媽的眼淚就一滴一滴地落下來,一醒來,媽媽卻不見了,原來是從屋檐上滴下來的雨點,他一次又一次地失望了。他多麼渴希望有自己的親人來呵護他,安慰他!每天,當他看見其他小朋友都在教室裏讀着書,學着知識,都會想,要是他也能夠讀書,那該多好啊!看到這,我的眼淚不知不覺的就流下來了,媽媽總説,男兒有淚不輕彈,可我覺得三毛實在太可憐了。想想他,再想想自己,覺得温暖、幸福多了。

三毛真的很可憐,但他很堅強。因為他幫人擦皮鞋,最後他的工具和錢都被警察給拿走了。但他不泄氣,又去賣報紙。

第一次,因為他跑得太慢,他到人羣中的時候,發現每一個人手上都拿着一張報紙在看,於是他就把舊報紙當廢紙賣給小販。第二次,三毛一拿到報紙就往人多的地方跑,不一會兒功夫,報紙全賣掉了。三毛永不放棄的精神和求生的勇氣值得我學習。

還有一次,三毛吃住無靠,在街上流浪,肚子很餓,他看見有錢人正在訓狗,就把拴狗的繩子套在自己的脖子上,請求有錢人也拋個包子給他。有錢人心想:馴人表演,這倒新鮮。就拿出一個包子向三毛拋去,大黑狗看見有人跟它爭食物,追着三毛不放,三毛手足無措,只好把手裏的包子丟給大黑狗。在舊社會,窮人連狗都不如啊!而我現在天天吃雞鴨魚肉,水果零食,若是哪天有個菜不配胃口,便飯碗一扔不想吃飯。和三毛比一比,我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現在想起來,真是慚愧萬分。

三毛是個善良、堅強、樂觀的好孩子。雖然沒幾個人疼愛他,但是有人需要幫助時,他還是會伸出援助之手。有一次,小明摘橋旁的小花,一不小心掉到河裏,一旁的三毛見了毫不猶豫地跳下河去,把小明救了上來。一位年輕人把一位長着白鬍子的老爺爺推倒了,三毛見了連忙把老人扶起,坐到馬路邊,把他好不容易得來的燒餅分給了老人一半。三毛才吃了一口,發現老人已經全部吃掉了,三毛想了想,把他僅有的一半燒餅也給了老人,之後三毛卻餓着肚皮走了。三毛真是個捨己救人的好孩子。

三毛還是個有志氣的孩子。有一回,爺叔教唆三毛去偷錢包,這樣就有飯吃有衣服穿,三毛心想“就算窮,也要窮得清白,我才不當小偷呢!”三毛氣憤地脱下衣服,朝爺叔擲去。大冬天,三毛光着膀子走了。

讀完《三毛流浪記》這本小説,我想我們今天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我們一定要懂得珍惜,學習三毛身上堅強、樂觀、勇敢、善良、永不放棄的精神!

讀後感格範文篇8

目前我國正在進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它不僅僅是停留在教科書的更換等技術層面的革新,而是課程理念的創新與深化。它將實現我國中國小課程從學科本位、知識本位向關注每一個學生髮展的歷史性轉變。教學,尤其是課堂教學是實施課程改革的主渠道,所以課程改革必須以課堂教學改革為突破口。改變傳統教學以教為中心,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學會學習,成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是教學改革的主要任務。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主要內容。其中,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教學理論。它的涵義是:教的方法要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要根據做的方法。事怎麼做就怎麼學,怎麼學就怎麼教,教與學都以squo;做squo;為中心。教學做合一教學理論是在教學合一的教學觀念上發展形成的。這是我國近代新教育產生以來,教學觀念,教學思想的一個重大變革。在今天國家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大力實施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學習和研究陶行知的教育教學思想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它不僅能為課程改革提供多方面的理論養分,更有助於廣大教師深刻理解和認同新課改的理念,內化新課改的目標和要求。

1、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

陶行知説世界上的先生可分三種:第一種只會教書,只會拿一本書要兒童來讀它,記它,把那活潑的小孩子作個書架子,字紙簍。第二種先生不是教書,乃是教學生;他所注意的中心點,從書本上移在學生身上來了。把學生需要的知識給學生,這比前一種好,但先生仍以教為中心,不是引導學生自己主動去學,學生仍然是在被動的地位,接受教師傳授現成的知識。陶行知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因為先生不能一生一世跟着學生,熱心的先生,固然想將他所有的傳給學生,然而世界上新理無窮,先生安能盡把天地間的奧妙為學生一一發明?所以,教學的本質即教學生學。教學生學首先必須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觀念,在教學活動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新課程實施要求從以教師為主的教學向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轉變,設計教學時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二是要注重學習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學會學習,具有掌握和更新知識的能力,即授之以漁。現代社會由於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信息日新月異,知識更新週期加快,要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必須學會學習,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這是現代社會高素質人才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質;三是要重視教學過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課堂作為師生合作的一個學習共同體,其核心應是一個探究真知的過程,是一個生命成長的過程,是一個心與心交融的過程。

2、教的法子必須根據於學的法子

陶行知批評教學分離的教師只管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學生,凡是學生的才能興味,一概不顧,專門勉強拿學生來湊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其結果造成先生收效少,學生苦惱多。他深刻批判了教授法,極力主張把教授法改為教學法。他説:論起名字來,居然是學校;講起實在來,卻又像教校。他提出先生教的法子必須根據於學生學的法子。傳統教學中,教師教什麼,學生學什麼,學生不需要思考,只要學會就行。在課堂上,只有少數受歡迎的學生得到了鍛鍊的機會,大多數的學生安靜地聽講,從小坐到大,生命在不斷重複中過去。這不僅讓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更失去了體驗生命成長的過程。這種課堂教學,忽視了作為教學主體的學生的主體價值,忽視了學生多種需要與潛在能力,忽視了學生學習的個體差異。這就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悶和程式化,缺乏生氣與樂趣,缺乏對智慧的挑戰和對好奇心的刺激,使師生的生命力在課堂中得不到充分的發揮,進而使教學本身也成為導致學生厭學、教師厭教的因素,連傳統課堂教學視為最主要的認識性任務也不可能得到完全和有效的實現。而真正有價值的課堂則是在教學過程中充滿了刺激和興奮的東西,煥發生命活力的課堂。在課堂上,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在教師的指導下、幫助下,進行着正確或錯誤的嘗試,經歷着新鮮和刺激的東西,自由地表達着自己的所思所想。在教師的尊重賞識下,體驗着獲得新識的喜悦,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興奮;同時,也體驗着面臨問題的困惑,遭遇挫折與失敗的痛苦。這是一個人的學習、生存、生長、發展、創造所必須經歷的過程,也是一個人的能力、智慧發展的內在要求。

3、先生須一面教一面學

陶行知説:做先生的,應該一面教一面學,並不是販買些知識來,就可以終身賣不盡的。先生既沒有進步,學生也就難有進步了。好的先生必定是一方面指導學生,一方面研究學問。我們常説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須有一桶水,實際上教師只有一桶水是遠遠不夠的,教師應該有源頭活水。隨着知識經濟和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知識更新的週期變得越來越短,教師必須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才能適應時代的需求,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增多,自我教育的能力增強,教師在某些方面後學甚至不如學生的情況已屢見不鮮。新課程改革對教師在知識結構,思維方式,教學能力以及手段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標準和要求。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學習,不斷為自己充電。中國小教師應該成為有較深文化底藴的智者。新課程的實施特別注重教師的教育智慧,因為課堂教學的預設是必要的,但生成則更為重要,它是課堂教學的活力所在。而教育智慧取決於我們的文化底藴,我們的學識修養,心性修養,精神修養。教師應該過有智慧的生活。課堂上,當教師所講的是腦中思考的、心中流淌的,才會有滋有味,才會真正享受到教學的快樂。

標籤: 讀後感 範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hk/redian/xinde/0e4p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