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心得體會 >

精選我們一起,跨過這場“倒春寒”心得體會三篇

精選我們一起,跨過這場“倒春寒”心得體會三篇

對於寫心得體會這件事,相信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了吧,心得體會説白了就是我們自己在讀書或者實踐後內心的感受所整理成的感受性文字,以下是本站和大家分享的精選我們一起,跨過這場“倒春寒”心得體會三篇的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精選我們一起,跨過這場“倒春寒”心得體會三篇

精選我們一起,跨過這場“倒春寒”心得體會1

在居民小區,在街頭巷尾,無論清晨午夜,無論陰晴寒暑。他們檢測核酸、維持秩序、運送物資,用忙碌的身影守護着我們的城市。當身邊再次出現“大白”,配合就是最大的支持。共同戰疫,一起加油!

疫情防控是一場保衞人民羣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嚴肅鬥爭,既是一場大戰,也是一場大考。各級領導幹部和廣大黨員要自覺在防控鬥爭中砥礪初心、在防控成效上達成使命。

牢記初心使命,要堅持人民至上。疫情防控,關係千家萬户;平安健康,皆是人民期盼。防控工作是檢驗初心使命的試金石。我們要發揚忠誠於黨的責任感,始終把人民至上揣上心裏、落到實處,哪裏任務險重、哪裏就要有黨組織的工作,哪裏有困難、哪裏就要有黨員站在第一線,讓黨旗始終飄揚在疫情防控第一線。

踐行初心使命,要勇於負責擔當。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防控工作是錘鍊擔當鬥爭精神的磨刀石。我們要發揚不怕苦、不怕難的鬥爭精神,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在崗位上,要力求精緻細緻極致,把每一項工作、每一個環節都做到位,確保萬無一失。在社區中,要挺身而出當好表率,亮身份、上一線、當先鋒,主動承擔最艱苦最困難的工作,築牢社區聯防聯控、羣防羣控的嚴密防線。

強化初心使命,要聯繫發動羣眾。羣眾路線是黨的根本路線,一刻也不脱離人民是我們黨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本保證。當前,疫情防控正處於膠着對壘狀態,形勢仍然十分嚴峻。尤其隨着人流返京和企業復工復產,我們的戰線更長、工作更吃勁。越是在容易鬆懈麻痺的關頭,我們越是要當好羣眾的貼心人和主心骨,動員羣眾、組織羣眾,不斷提高羣眾思想認識和自我防護能力,凝聚強大的組織合力,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

疫情防控是沒有硝煙的戰場,也是檢驗廣大黨員幹部初心使命的考場。讓我們在疫情防控中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以擔當作為給黨旗增輝添彩,在大考中交出人民滿意的答卷!

當前,每個人都身處疫情中,被實實在在地牽動和影響着。成人的焦慮可以通過搜尋科普資料、交流和思考釋放得到一定程度的釋放。但與成人不同的是,孩子對不確定的事情敏感度更高,而心理調節機制不成熟,受到認知、表達、情緒調節和經驗的限制,更容易產生焦慮情緒。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孩子更需要我們幫助他們理解現在所發生的事情,降低他們對於未知變化的焦慮和壓力。

那麼,我們可以怎樣幫助孩子在疫情期間做好心理防護,保證他們的心理健康呢?首先,要關注情緒,讓孩子感到安全。這裏所指的情緒,一方面是指父母自身的情緒,另一方面是指孩子的情緒。父母緊張焦慮,孩子首先會感受得到,要避免在孩子面前過於緊張地談論疫情。此外,宅在家的時間過長,也容易消耗父母的精力,往往會對孩子失去耐心,可以試着在家中鍛鍊身體,比如瑜伽和健身操。運動是調節情緒激素最為重要的一項活動,可以很好地幫助自己的情緒趨於穩定。

孩子的情緒可能來源於很多方面,比如成人所表現出來的焦慮和不安,或者他們的精力得不到適度的釋放,但由於他們的能力有限,表達這些情緒所採用的方式經常是本能的哭鬧和發脾氣。所以,一方面你需要接納孩子的情緒;另一方面,可以和孩子玩一些可以幫助他們釋放壓力的遊戲,特別是一些大笑的遊戲,如枕頭大戰。大笑會激發出內啡肽、催產素等愉悦的荷爾蒙。

其次,要給孩子確定感,增強他的心理預知。很多人困惑這麼複雜的疫情該不該告訴孩子?該怎樣講給他?如果孩子聽到有人死亡會感到害怕該怎麼辦?事實上,即使遮掩着不告訴孩子,生活在目前的氛圍中,孩子依然可以感受得到,因為不理解所發生的事,也不具備理性的判斷和思考,很容易讓他們經歷更多的不確定,從而產生莫名的恐慌和焦慮。

精選我們一起,跨過這場“倒春寒”心得體會2

當前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現出點多、面廣、頻發的特點,我國疫情防控形勢嚴峻複雜,疫情防控難度加大。3月18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介紹從嚴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有關情況。國家衞生健康委副主任、國家疾控局局長王賀勝表示,國家衞健委組織專家分析研判認為,全球本輪疫情是高位流行,而且近期不會結束。我國仍將持續面臨同時段多地發生以奧密克戎病毒株為主的疫情防控局面,防控形勢日趨嚴峻複雜。

王賀勝表示,導致本輪疫情出現多地頻發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從2021年12月開始,全球新冠肺炎進入了第四波流行高峯,現已連續11周,每週報告的病例數都超過了1000萬,目前仍處於高位流行的水平。特別是今年以來,周邊國家和地區疫情快速上升,與我國疫情水平的“壓力差”不斷增大。今年1-2月,每天輸入的感染者數日均是91例,遠高於2020年的22例和2021年的32例。今年3月以來,日均輸入感染者數超過200例,單日最高能超過300例。“可以説,近期疫情輸入的壓力明顯增加。”

其次,近期全球主要流行的奧密克戎變異株,特別是BA.2亞分支,較以往病毒株的傳播性和隱匿性都更強,早期發現難度更大了,導致疫情發現時往往已經波及了一定範圍,疫情處置、控制的難度也更大了。

此外,今年2月下旬恰逢我國春節假期結束、學生春季學期開學、企業工人復工等,帶來了人員大規模流動,加之會議培訓、婚喪嫁娶等各類人員聚集性活動增加,成為疫情的“傳播器”和“放大器”,導致疫情迅速擴散,甚至跨區域傳播。

此外,有的地方認為奧密克戎變異株症狀輕,思想鬆懈麻痺,有“歇歇腳、緩一緩”的心態,各方面準備不足,常態化防控和應急處置放鬆了要求。

王賀勝介紹,流調溯源結果顯示,近期我國本土聚集性疫情都是境外輸入來源引起的,由於奧密克戎變異株感染後,多以輕症和無症狀為主,導致輸入來源更加隱匿,傳播方式更加多樣。而且多地的疫情存在多條傳播鏈條,疫情來源也錯綜複雜,給溯源和防控工作帶來了巨大挑戰。“本輪疫情的這些特點,要求我們進一步提升監測預警的靈敏性,健全多點觸發的監測機制,切實提高疫情的‘早發現’能力。”

精選我們一起,跨過這場“倒春寒”心得體會3

疫情發生以來,在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始終堅持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全面加強疫情防控工作,應該説取得了顯著成效,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動態清零”是在“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防控總策略的前提下,認真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提出的防控做法,就是要立足抓早抓小抓基礎,提升疫情防範和早發現的能力,快速及早地發現感染者和疫情,做到發現一起撲滅一起,切斷傳播鏈,使感染者的數量得到清零。“動態清零”的目標是追求以最低的社會成本,在最短的時間內控制住疫情。“動態清零”的核心是快速反應、精準防控。快速反應的“快速”就體現在快速發現、快速處置、快速阻斷。“精準”就體現在疫情防控的流調排查、隔離管控、社區防控、臨牀救治等全鏈條的各個環節。

我們應該看到,我國的防控實踐較好地平衡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關係,已經成為全球唯一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這應該説是來之不易的成績。事實證明,新冠疫情防控的“中國經驗”保障了我國人民羣眾的生命健康,促進了經濟的增長。

實際上,新冠疫情對全球各國經濟社會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不同的防控策略和措施,對減少和控制這些負面影響存在着差別。在分析經濟影響或者防控成本的時候,應該區分哪些影響是疫情本身造成的,哪些是經濟發展本身的變化,哪些是疫情防控策略和措施所引起的,我覺得不能一概將經濟所受的影響歸結於防控策略和防控措施。

其次,在評價防控成本和效果的時候,應該從科學上看,一般應該説有四個評價維度。

一是防控成本和防控效果,也就是説花費了多少成本,減少了多少感染、多少重症、多少死亡。我覺得,我們黨和政府的防控理念就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羣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所以我們看到,我國的總感染人數、發病人數、重症人數和死亡人數都是非常少的,這説明,我國的防控成本效果比是高的。

二是成本效率,即控制和撲滅疫情的速度。我國的防控工作基本上都在1-2個最長潛伏期內快速處置、快速撲滅疫情,這説明成本效率比是高的。

三是成本效用,也就是通過動態清零、精準防控,我國保證了絕大多數地區、絕大多數民眾正常的生產生活,減少了因疫情帶來的不便,乃至心理等健康問題。這説明,在犧牲極少一部分人的正常活動和控制極少一部分區域流動的情況下,換取的是最廣大地區和民眾的正常生產生活。

四是成本效益,也就是防控成本所帶來的經濟收益,這方面,關鍵是要算大賬、算動態賬。如果僅按疫情發生地、按疫情發生時的成本來算成本效益,是不全面、也不客觀的,應該將全國作為一個整體,算大的經濟賬、大的社會賬、大的民生賬。

事實證明,“動態清零”做法符合中國國情,符合科學規律,路子是對的,效果是好的。儘管“動態清零”的防控措施會對部分地區的生產生活帶來一些影響,但這些影響是短期的、範圍是有限的,應該説,任何防控措施都會有一定的代價,但同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相比,這些代價都是值得的。這裏我要特別感謝我們廣大人民羣眾理解、支持和對防疫工作的配合。

中國的抗疫實踐表明,堅持“動態清零”是我們14億多人口大國當前務必守住的疫情防線,是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最好的踐行,也是對國際抗疫的最大的貢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hk/redian/xinde/0zr5r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