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心得體會 >

時代楷模李桓英先進事蹟心得體會8篇

時代楷模李桓英先進事蹟心得體會8篇

在深有體會後,我們都要及時的記錄下來,當我們在寫心得體會的時候,一定要學會遵循自己的內心,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時代楷模李桓英先進事蹟心得體會8篇,供大家參考。

時代楷模李桓英先進事蹟心得體會8篇

時代楷模李桓英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篇1

“如果我能活到100歲,還有5%的人生可以成為一名光榮在黨的人”

“這一年來,我絲毫沒有鬆懈,而是以一個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我誠懇地向組織提出轉正申請,請黨組織審查。”

2017年12月26日下午,96歲高齡的李桓英教授戴上大紅色的圍巾。在黨支部黨員大會上如期轉正,正式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

“我回國不後悔,幹麻風病防治工作不後悔……我想把有限的日子,投入到無限的工作中去。”老人一字一句地認真向黨組織彙報着預備期的心聲。聲音中飽含歲月打磨過的篤定,頸間的紅圍巾和黨旗相互映襯,鮮豔無比。

預備期這一年裏,李桓英仍奮鬥在一線。2017年年初,她悄悄打包,準備再次出發前往雲南。她心裏牽掛着那些治癒的麻風病人,更惦記着尚未解的麻風病發病機制。“我身體沒問題,就是去看看病人的病情有沒有復發,他們的親屬有沒有潛在感染。”

一如她2016年對着黨旗承諾:“如果我能活到100歲,還有5%的人生可以成為一名光榮在黨的人,更加堅定跟黨走,為醫學事業繼續奮鬥!”

1921年出生於北京的李桓英,曾於1946年留學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畢業後成為世界衞生組織成立後的第一批官員,她在世界衞生組織任職7年,被派往亞洲、美洲的許多國家,為防治性病等疾病在貧窮落後地區的蔓延做出了努力。

1957年,在李桓英為世界衞生組織工作7年期滿時,世界衞生組織主動提出與她續簽合同,期約5年,她婉言謝絕,瞞着家人,隻身一人繞道倫敦,幾經周折,於1958年從莫斯科回到了祖國。

時年37歲的她,回到闊別多年的北京,被分配到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性病研究所工作,開展“梅毒螺旋體制動試驗”“麻風抗原檢測”等。

當時實驗室設備簡陋,李桓英用土法自力更生製作的麻風菌脂質抗原(pgl)提取成功。她和同事先在自己身上做試驗,至今,李桓英左右手臂上還留有清晰可見的疤痕。

1970年,李桓英來到江蘇省的一個麻風村考察,在這裏,她第一次見到麻風病人。麻風病是由麻風桿菌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主要侵犯皮膚和周圍神經,歷來是備受歧視的、致殘的“不治之症”。

當時由於沒有治療麻風病的有效藥物,最人道的處理,是把他們趕到一個偏僻的地方,讓其自生自滅。這一幕刺痛了李桓英:“我當初回國就是為了幫助祖國的同胞!”

李桓英決定,攻克麻風病。

1978年,李桓英調到北京友誼醫院、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任研究員。從此,57歲的她將全部精力奉獻給麻風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她將國外先進的治療方法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率先開展了服藥24個月就停藥的短程聯合化療和消滅麻風病的特別行動計劃,解決了麻風病的治療難題,為數以萬計的麻風病人解除了疾苦。

1996年,李桓英又率先在國內開展消除麻風運動,首次提出了麻風病垂直防治與基層防治網相結合的模式,被稱為“全球最佳的治療行動”。

“很多人問過我,當初已經離開祖國那麼多年,為何選擇回國?我都毫不猶豫地告訴他們,因為我是中國人,不能忘本。”

李桓英説:“回國,我就一個目的,把我學到的東西用到生我養我的地方,不愧是個中國人。”

“全世界麻風病防治現場工作,你是做得最好的!”

1979年春天,李桓英第一次前往雲南西雙版納考察麻風病情,那時的西雙版納3個縣,分佈着大大小小十幾個麻風寨。過去,由於缺乏特效藥物,以及社會對麻風病的恐懼、歧視和偏見,麻風病人忍受着肉體上和精神上的雙重摺磨。

“麻風病面臨的最大障礙就是歧視!”為了拉近與麻風患者的感情,李桓英沒有穿戴任何防護衣服和麪具,走家串户給病人做檢查,甚至與病人見面時總是握手擁抱拍肩膀。

由於長期的疾病折磨和遠離人羣,寨子裏的人們對治療既缺乏信心,又難以適應按時按量服藥的治療要求,有的病人甚至自暴自棄,把送來的藥丟進水塘裏。

李桓英聽聞,十分着急,親自上門送藥,口渴了舀起病人家的水揚頭就喝,飯捧起就吃。時間一長,寨子裏的村民都傳:“村寨來了個女醫生,不怕麻風!”

“我們做醫生的是沒有恐懼的,我走遍世界,恐懼對我不是個事兒。我甚至巴不得自己被傳染上——讓你們親眼看看我能治好它!”

李桓英還會教麻風病人穿鞋。“早晨和晚上,你們要這樣。”手一下子伸進病人剛脱下來的髒鞋,“摸摸有沒有砂子和釘子,再穿上”。麻風病人手腳是麻木的,甚至,端滾燙的火盆都感覺不出燙手。李桓英不怕髒,就是為了教給他們防止皮膚破損潰爛的自我防護方法。

她用自己的行動來消除大家對麻風病的歧視,不斷向人們證明:麻風病是可治之症,麻風病人並不可怕。

為了我國麻風病防治事業,高齡的李桓英長期奔波在雲、貴、川貧困邊遠地區,7個地州、59個縣,幾乎每一個村寨都留下了她的足跡。

在她的努力下,雲南省勐臘縣的麻風病患者被全部治癒,1990年的潑水節,他們摘掉了麻風寨的帽子,作為一個行政村,被正式劃入勐侖鎮,李桓英為它取名為“曼南醒”,意思為“新生的山寨”。這一天,李桓英和人們一塊兒跳起了傣族舞蹈。

1998年,李桓英在第十五屆國際麻風會議上作了《在雲南實施麻風病防治特別行動計劃的報告》,報告結

時代楷模李桓英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篇2

8月17日,一位滿頭銀髮的老人迎來了100週歲生日。北京友誼醫院舉行了簡樸的儀式,為老人慶賀生日。面對鮮花和蛋糕,老人默默許下心願:“願人類早日消滅麻風病,願天下再無麻風病!”

李桓英,北京友誼醫院、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研究員,世界著名麻風病防治專家。她選用的短程聯合化療方案得到世界衞生組織的認可並在全球推廣,讓數萬名麻風病人重獲新生。她把畢生精力都獻給了全球麻風病防治事業,為推動構建人類衞生健康共同體作出重大貢獻。

“作為中國人,我渴望回到祖國的懷抱,把我最好的年華奉獻給祖國”

李桓英,1921年8月17日出生於北京。1945年,畢業於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1946年,前往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攻讀細菌學和公共衞生學碩士學位,畢業後留校任微生物學系助理研究員。

1950年,世界衞生組織成立。李桓英因成績優異,被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推薦擔任世衞組織首批官員。任職7年間,她被派往亞洲、美洲等許多地區,為遏制傳染病蔓延作出艱苦努力,受到世衞組織的好評。

1957年,在李桓英工作期滿時,世界衞生組織主動提出與她續簽合同。然而,李桓英親眼看到不少國家由於貧窮而導致疾病流行,深感新中國更需要自己。

“當時,新中國成立不久,百廢待興,正是急缺人才之際。我曾在美國雜誌上看到過錢學森的名字,當聽到他毅然回國的消息時,內心有了很深的觸動。作為中國人,我渴望回到祖國的懷抱,把我最好的年華奉獻給祖國。”李桓英回憶説。

當時,李桓英全家已移居美國,父母兄妹都希望她留在美國。但是,她婉言謝絕了世衞組織的邀請,瞞着家人,隻身一人繞道倫敦,幾經周折,於1958年從莫斯科回到了祖國。這一年,她37歲。

從此,在漫長的歲月中,無論是晴空萬里,還是風雨交加,她都無怨無悔;無數次的親情召喚,都不能改變她報效祖國的決心……

李桓英説:“很多人問過我,當初已經離開祖國那麼多年,為何選擇回國?我都毫不猶豫地告訴他們:因為我是中國人,我在北京出生,不能忘本。”

1978年底,李桓英調入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時任所長鍾惠瀾院士讓李桓英以訪問學者的身份,由世衞組織資助出國考察,其中包括訪問美國等6個國家的麻風病中心。

1980年,李桓英來到美國,為父母掃墓,並與弟弟妹妹團聚。這一次,她又堅定地拒絕了親人們的挽留。在詳細考察了美國的醫療成果後,李桓英如約返回祖國。

“只要是我認準的事,就決不回頭。”李桓英説:“我是中國人,我的根在中國,我的事業在中國。離開了祖國,我的人生還有何價值?”

李桓英認為,自己一生最正確的選擇就是能夠回到祖國、報效祖國。她説:“我在國外跑了那麼多國家,漂來漂去,就像浮萍似的,沒有根。你要做事業,還是要回到自己的國家。”這,就是她的赤誠愛國之心。

時代楷模李桓英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篇3

“全世界麻風病防治現場工作,你是做得最好的!”

1979年春天,李桓英第一次前往雲南西雙版納考察麻風病情,那時的西雙版納3個縣,分佈着大大小小十幾個麻風寨。過去,由於缺乏特效藥物,以及社會對麻風病的恐懼、歧視和偏見,麻風病人忍受着肉體上和精神上的雙重摺磨。

“麻風病面臨的最大障礙就是歧視!”為了拉近與麻風患者的感情,李桓英沒有穿戴任何防護衣服和麪具,走家串户給病人做檢查,甚至與病人見面時總是握手擁抱拍肩膀。

由於長期的疾病折磨和遠離人羣,寨子裏的人們對治療既缺乏信心,又難以適應按時按量服藥的治療要求,有的病人甚至自暴自棄,把送來的藥丟進水塘裏。

李桓英聽聞,十分着急,親自上門送藥,口渴了舀起病人家的水揚頭就喝,飯捧起就吃。時間一長,寨子裏的村民都傳:“村寨來了個女醫生,不怕麻風!”

“我們做醫生的是沒有恐懼的,我走遍世界,恐懼對我不是個事兒。我甚至巴不得自己被傳染上——讓你們親眼看看我能治好它!”

李桓英還會教麻風病人穿鞋。“早晨和晚上,你們要這樣。”手一下子伸進病人剛脱下來的髒鞋,“摸摸有沒有砂子和釘子,再穿上”。麻風病人手腳是麻木的,甚至,端滾燙的火盆都感覺不出燙手。李桓英不怕髒,就是為了教給他們防止皮膚破損潰爛的自我防護方法。

她用自己的行動來消除大家對麻風病的歧視,不斷向人們證明:麻風病是可治之症,麻風病人並不可怕。

為了我國麻風病防治事業,高齡的李桓英長期奔波在雲、貴、川貧困邊遠地區,7個地州、59個縣,幾乎每一個村寨都留下了她的足跡。

在她的努力下,雲南省勐臘縣的麻風病患者被全部治癒,1990年的潑水節,他們摘掉了麻風寨的帽子,作為一個行政村,被正式劃入勐侖鎮,李桓英為它取名為“曼南醒”,意思為“新生的山寨”。這一天,李桓英和人們一塊兒跳起了傣族舞蹈。

1998年,李桓英在第十五屆國際麻風會議上作了《在雲南實施麻風病防治特別行動計劃的報告》,報告結束後會場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世界衞生組織官員諾丁博士緊緊握着李桓英的手説:“全世界麻風病防治現場工作,你是做得最好的!”

時代楷模李桓英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篇4

初次知道李桓英的名字,是在去年央視《面對面》的採訪節目上(原諒我的孤陋寡聞,這位老人太低調),此時的李桓英已是98歲高齡,但面對採訪卻精神健碩,吐詞清晰,思維活躍,這完全顛覆了我對一位百歲老人的印象。

或許有人知道李桓英,知道她是中國抗擊麻風病第一人的身份標籤,但卻很少人知道她孑然一生,一直過着獨居卻又充實的生活,每天清晨,一個蘋果,一杯咖啡,便是這位老人新一天的開始。

01

1921年出身於北京官宦之家的李桓英,1945年畢業於同濟大學醫學院,1946年前往美國學習細菌學和衞生學碩士學位,由於成績過於優秀,在1950年由導師推薦成為了世界衞生組織的一名官員和性病專家。

七年任期結束後,她拒絕了繼續聘任的機會,瞞着父母和四個弟妹輾轉從英國倫敦,最終在1958年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此時的李桓英37歲,用她的話説,這個年紀回來是正當年,如果太晚回來年紀大了,就沒多大用處了。

1978年李桓英被派往北京友誼醫院熱帶醫學研究所,從事麻風病的研究和防治,這時李桓英已是57歲的退休人員,但這一次卻成就了李桓英偉大的一生,重啟了她的第二次生命,也從此讓她和麻風病開啟了一段不解之緣。

在新中國成立時,中國仍然有52萬的麻風病人,由於當時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得了此病的人也就只能等死或自己被迫去往偏遠山區,故當時會有一些麻風寨的地方,裏面的人全都是麻風病人,人人避而不及。

然而,李桓英卻偏偏跑到廣西和雲南的麻風村去考察,和這些人進行“親密的接觸”。記者問她:老百姓都害怕的病,你為什麼不怕?李桓英答:“我不是老百性,我是受過高等教育的醫療工作者,我從來沒有恐懼。”(説此話時,老人很幽默的説了一句“ 我很願意跟人家抬槓”)

麻風病人的主要特點是:會傳染,病人雙腳皮膚潰爛萎縮,面部塌陷,五官扭曲,人們會把它們視為魔鬼一樣的躲避。

然而,李桓英的到來,就像是一位活菩薩,為這些人帶來了希望,得以重生。

李桓英和他們親切的握手,擁抱,到他們家吃飯,聊天,這一切看上去都猶如平常人家裏發生的事一樣自然和諧。

別人用木棍給他們送藥,李桓英就親自給他們喂藥吃,別人害怕,她不怕。

因為李桓英懂得用科學的眼光去看待這一切,懂得用醫學的手段保護自己,懂得如何治療他們,並給以生的希望。

李桓英去往很多麻風病有效治療的國家學習取經,爭取世界衞生組織的免費藥物支持和事業項目,終於在1985年獲得了世衞組織百萬美金的支持。

1990年雲南當年的麻風村在李桓英多年的努力下摘掉了這個讓人一聽就害怕的稱呼,這裏已然變成了一個新生的村寨。

02

2016年12月27日,這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在北京的友誼醫院裏,已是95歲的李桓英帶着十幾位年輕人莊嚴的宣誓,成為了其中的一名預備黨員,李桓英的心願終於在這天得以實現。

李桓英的父母早已移民美國,當時她偷偷回國以後,他們在香港團聚了一次,想把她帶回美國,但是李桓英拒絕了,他們回到美國,而李桓英回到祖國,一個向東,一個向西。

然而,這一次,也是她與父母最後的相見 ,拍下了最後的一張合影。

人生有遺憾嗎?有。

她是不孝嗎?不是,她是大孝。

她孝於人民,孝於國家,孝於天下最偉大的醫療事業。

李桓英一生都沒有結婚,她把最時間與精力都獻給了這個社會,這個她熱愛的祖國,這個充滿希望的生命科學。

如今,我國的麻風病人不到3000人,遠低於世衞組織1%的要求,這是李桓英多年付出的心血,與麻風病戰鬥了一生,她,贏了。

03

李桓英説:我要幹到100歲,100歲是我的極限,在100歲之前我還要好好工作,如果把這些時間用在看電視看小説上,那麼也就浪費掉了。

她不願意這樣活。

她説過,人的生活是自己找的,一定要對得起自己的生命。

到底是工作為了生活,還是生活為了工作?

李桓英有自己的見解,她覺得是工作為了生活,先有工作,才有生活。工作才得以支撐着你有意義有追求的生活。

她依然堅持自己每天做飯,外出坐公交,買菜,早上還是一個蘋果,一杯咖啡,這是她多年的習慣,吃得簡單,但健康。

李桓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醫德楷模,中國麻風病防治終身成就獎等抖殊榮。

她一直心心念唸的想着回雲南當年戰鬥過的地方看看,知道當年的麻風村人們已經安居樂業,過得很好了,她放心了。

100歲,李桓英老人的一百歲也在悄悄來臨,有的人一生都在虛度光陰,而像李桓英一樣默默奉獻低調做事的人,在這一百年裏創造了無數的奇蹟,把這一百年活成了一個世紀,太有意義,有偉大的一百年。

每個人的生命應該怎麼活,每一天應該怎麼過,追求怎樣的生命價值,活成什麼樣的人,全憑一個人的認知與心態。

李桓英用她的實際行動與付出,在為我們真實的講述着人生活着的意義,一位有光的人,在哪裏都會散發出燦爛的光芒,照亮別人,也照亮着自己每一天的新生。

人生的方向是自己走出來的,沒有人會為你真正的指引,別人給你指的一條道,自己走出來的才叫路。

我們如何去豎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是追求無謂的物資享樂,還是極高的精神世界,如何得到精神上的滿足,這才是我們真正要思考的一個問題,它將引導着我們的認知與行為,去成為一位怎樣的人。

時代楷模李桓英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篇5

李桓英,一位98歲的老人,在麻風病防治的道路上,還在繼續前行。

1958年,李桓英拒絕世衞組織續簽5年的合同,瞞着定居美國的父母,毅然回到國內。“我是中國人,我在北京出生,我不能忘本,我要把最好的年華奉獻給祖國。”

1978年,李桓英調到北京友誼醫院、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任研究員。從此,57歲的她將全部精力奉獻給麻風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用一個“拼”字來形容她,恰如其分。

麻風病是人類古老的疾病,曾經是深受歧視的“不治之症”,不但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還給社會帶來莫大的恐懼。但是,李桓英不怕。她不信邪,要和這種錯誤觀念鬥爭——病人家的水她仰頭就喝,飯捧起就吃;為病人診治,從不把自己嚴實地包裹起來。

1980年,能説一口流利英語的李桓英,被派到世衞組織做訪問學者。她瞭解到,世衞組織正在研究一種聯合化療的新方法:由一種藥物的治療改為多種藥物聯合化療。藥物的配方已經完成,但是缺乏臨牀實驗。為了爭取到世衞組織免費的藥物支持和試驗項目,李桓英開始在全國進行走訪調查。

當時,世界治療麻風病基本都採用終身服藥的辦法,醫學界普遍認為,一旦停藥就會復發。為了縮短療程,使有限的藥物能夠治療更多的患者,1983年,李桓英帶着聯合化療藥物在雲南省的一個村子開展試點,將麻風病的服藥時間縮短至兩年,這種短程聯合療法為麻風病治療開闢了新天地。後來,原衞生部將其在全國進行了推廣,全國麻風病人數量迅速下降,由1987年的7萬和每年發現4000餘名病人,分別降至1999年的7000和近2000例。經過10年監測,複發率僅為0.03%,遠低於世衞組織規定的1%的標準。這一經驗得到了世衞組織的高度評價,1994年開始向全世界推廣這一做法。

正是由於對我國麻風病防治工作的肯定,第15屆國際麻風會議1998年在北京召開。在這次具有紀念現代麻風防治100週年特別意義的大會期間,李桓英被推選擔任大會的輪值執行主席。

多年來,李桓英不斷優化治療方案,消除社會對麻風病的歧視。她解決了該領域的重大策略和技術上的關鍵問題,為我國政府制定控制和消滅麻風病的整體規劃,為全球實現消滅麻風病目標的可行性提供了重要依據。她在麻風防治研究上的成就贏得了國內外學術界的高度評價,6次獲得省級科技進步獎,2001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2016年9月,第19屆國際麻風大會授予她“中國麻風病防治終身成就獎”。

2016年,95歲高齡的李桓英懷着對黨的無限忠誠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她這樣寫道:“我雖已進入耄耋之年,但願意以黨員的身份為麻風防治事業奮鬥終身!”當年12月,李桓英莊嚴宣誓,正式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一員。

作為李桓英的入黨介紹人之一,北京友誼醫院黨委書記辛有清説,從李桓英身上,看到了她對黨的忠誠,對祖國的熱愛,對科學的執着,對事業的追求!

時代楷模李桓英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篇6

新中國成立72年來,無數人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無聞,砥礪前行。尤其是在醫療衞生戰線上,那些人踐行着醫者的初心。

李桓英就是見證我國醫療衞生事業變化的親歷者之一。她是世界著名麻風病防治專家。2019年時,已經98歲高齡的她仍然是一名“上班族”。每天,她都會到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上班。

“我是中國人,我得回家。”

1921年,李桓英出生在北京,她先後畢業於同濟大學醫學院和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29歲就已成為世界衞生組織的官員和性病專家。

在世衞組織七年任期結束後,李桓英拒絕了續聘申請,瞞着已經移民美國的父母和4個弟弟妹妹,隻身一人繞道倫敦,幾經周折,在1958年回到祖國。

每一位海歸都會被問到一個問題:為什麼選擇回國?

李桓英對此的回答是:我是中國人,我在北京出生,我不忘本,我應該回,回家正當其時。我要把我最好的年華,奉獻給祖國。

“我要跟麻風病患者擁抱,這樣做是為了讓病人對我有信心。”

回國後,李桓英深入到傳染病這一領域。1978年,她被調到北京友誼醫院熱帶醫學研究所,從那時開始,讓大家聞風喪膽的麻風病伴隨她餘下的工作生涯。

在過去,無論是在歐洲還是舊時的中國,麻風病患者往往被視為魔鬼,不僅很少被救治,還會被趕到一個封閉的地方自生自滅,有些病人甚至被活活燒死或者直接活埋。新中國成立時,中國還有52萬同胞飽受着麻風病的折磨。

在眾人“談麻色變”的時期,李桓英始終在為消除麻風病做着努力。她為病人爭取到世衞組織的免費藥物,她深入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麻風寨,還會和病人握手和擁抱。她説過,這樣做就是要讓病人對她有信心,相信醫生能夠治好這個病。

李桓英深入到麻風寨時,還發生過意外,當時她的肋骨裂了七根,汽車滾下山來,她從汽車裏飛了出去。事後,她還打趣説:“發生車禍時還好臉沒爛。”

在李桓英和防麻工作人員的耐心説服和指導下,經過兩年的努力,勐臘縣的麻風病患者全部由版納衞生局頒發了“治癒證”。李桓英用不爭的事實證明,麻風病短程聯合化療方案有效率達到百分之百。

從1985年起,李桓英就開始給雲貴川三省的省、州、縣麻防人員辦學習班。每個班40人,迄今上萬人次接受過她的培訓。

1994年,在中國試驗成功的短程聯合化療療法開始向全世界推廣。1996年,李桓英又率先在國內開展消除麻風運動,首次提出了麻風病垂直防治與基層防治網相結合的模式,這個方法被稱為“全球最佳的治療行動”。

2007年,中國向世界宣佈,在經過五十多年的努力後,中國終於終結了麻風病時代。

因為在麻風病防治領域做出的突出貢獻,李桓英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醫德楷模”等榮譽。2016年9月,第19屆國際麻風大會在北京召開,李桓英榮獲首屆“中國麻風病防治終身成就獎”。

“回國不後悔,一輩子跟麻風病打交道也不後悔,但不入黨會後悔。”

2016年12月27日,北京友誼醫院舉行了一場非同尋常的入黨宣誓儀式,95歲的李桓英與數十名友誼醫院的新黨員一同宣誓入黨,正式成為中國共產黨預備黨員,李桓英在一年後成為正式黨員。她對北京友誼醫院黨委書記辛有清説:“我回國不後悔,一輩子跟麻風病打交道也不後悔,但不入黨會後悔。”

李桓英一生未曾結婚,雖然已經98歲,但她一直堅持一個人居住。為照顧她,她的身邊只安排了一名助手,負責協調李桓英白天的工作和生活;另外還有一名夜間陪護人員,負責李桓英的夜間起居。李桓英曾説,自己對生活的要求不多,很能將就。下鄉時她也從不叫苦,因為總是能從中得到滿足。

如今,老人年紀大了,去西南的時間較以往少了,但那裏的鳳尾竹牽掛她,那裏的麻風病人更是忘不了她,高齡的李桓英依然矢志麻防工作。

98歲的李桓英還有一個心願,就是再去一次她曾經戰鬥過的雲南。她心裏牽掛着那些治癒的麻風病人,更惦記着尚未破譯的麻風病發病機制。但隨着年齡增長,醫院不敢再做這樣的安排,只能安排當地的防疫工作者來北京向她彙報情況。

目前,我國現存麻風病人不到3000人,“實現一個沒有麻風病的世界”是李桓英的理想。為此,她給自己定下了目標,要努力工作到100歲。

作為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見證者,李桓英不僅為我國的醫療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更加傳承了中華大地的民族之魂,堅持為祖國做事,造福人民。

時代楷模李桓英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篇7

李桓英,1921年生,山西襄垣人,1978年至今任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研究員。1950年,品學兼優的她被霍普金斯大學推薦,來到日內瓦剛成立的世界衞生組織工作。作為世界衞生組織首批官員,她被派往亞洲、美洲等許多國家,做防治性病等疾病的工作。

有了如此成績的李桓英,並沒有忘記自己的根,1958年,李桓英全家早已移居美國,但是隻有她婉言謝絕了提出續簽5年合同的聘請,瞞着家人回到了祖國。

1970年,由於海外留學、工作的經歷,李桓英被下放江蘇泰州麻風村工作,那是她第一次接觸麻風病的防治工作。

大家可能對麻風病並不瞭解,不知道有多嚴重,小編帶大家瞭解一下

麻風病是由麻風分枝桿菌引起的慢性疾病,影響外周神經系統、皮膚和其他組織,可在人與人之間傳播。本病潛伏期很長,難以早期診斷,患者主要表現為皮膚損害、感覺麻木、肌無力等症狀。麻風病人是本病的唯一傳染源,傳播途徑有呼吸道、接觸傳播等。

在麻風寨後,她做了任何人都不敢做的事,她和村裏的病人握手,擁抱,甚至一起吃飯,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村幹部們,醫生都不怕,你們怕什麼?

她們用帳篷搭起手術室,竹片架成工作台。李桓英在簡陋且艱苦的條件下悉心摸索,苦苦追求,工作起來不要命,她曾四次遇險,身上已是傷痕累累。研究到傍晚已成為常態,終於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在西南麻防基地,經她治癒的病人已達1萬多人,複發率僅為0.03%,遠低於世界衞生組織規定的1%的標準。

經過兩年的治療,十年的觀察,有近萬名麻風病病人完全治癒。於是,世界衞生組織向全世界推廣李桓英的做法!

有患者感激道:"麻風病把我們從人變成了鬼,是李教授把我們從鬼變回了人。"

以一己之力撼動整個國際醫學界。小編願稱之為"神",就是這樣一個人,85歲高齡的李桓英依然矢志麻防工作。

李桓英説:無懼征程艱難多 唯願此生報祖國!

李桓英奶奶也是一位慈祥樂觀的奶奶,有網友發出李桓英奶奶的節目的表情包,簡直不要太可愛!

這是我們祖國最可愛的人,站在前線與病魔做抗爭,病魔終究會被擊破,這份精神也會被新一代的年輕人繼續傳承下去!

時代楷模李桓英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篇8

由中宣部授予的時代楷模李桓英的先進事蹟日前在央視播出。百歲老人李桓英並不為我們熟悉,但她一生只做一件事——為解除麻風患者的痛苦,為中國衞生健康事業發展史上寫下重要的一筆,為國家、為人民所做出的貢獻,永遠值得我們感謝和銘記。

1946年,從上海同濟大學畢業的李桓英,前往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衞生研究院,攻讀細菌與公共衞生碩士。1950年7月,憑藉着優異的成績,年僅29歲的李桓英成為了世界衞生組織的首批官員。

在世衞組織工作有着優厚的待遇,被人羨慕,但李桓英毅然放棄在國外工作,瞞着在美國生活的父母,歷盡周折,回到祖國,投入治療麻風病的事業之中,從37歲一直幹到百歲老人。是什麼促使她做出無悔的選擇?正如當年核物理學家錢學森歷盡千辛萬苦回到祖國一樣,強烈的愛國情感正是她的初衷。“我出生在北京,我是中國人,我的歸屬就是我的國家,我必須把最好的年華獻給祖國!”李桓英是這麼説的,更是這麼做的。

俗話説,自古忠孝不能兩全。李桓英當初放棄與父母在美國團聚的機會,後來父母回國看她並懇求她到美國,但李桓英決心已下,此次相聚竟成與父母永別。為了工作,她一生未婚,無兒無女,但她把解除麻風病人的痛苦作為最大的幸福,麻風病人就是她的親人,就是她的朋友,就是她的子女。李桓英百歲生日來臨之即,來自麻風村人的衷心祝福,是她人生最快樂的事情。

李桓英視麻風病人為親人,緣於對麻風病事業的不懈追求。為了獲得第一手資料,李桓英隻身前往雲南省勐臘縣羅索河對岸的麻風村,當村民們自覺與她保持距離時,她主動與麻風病人握手,她知道感染麻風病的概率微乎其微,即使真的被感染了,那是一種榮幸,她可以親身體會麻風病人的感受,有針對性地進行治療。有了這種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讓李桓英傾盡自己的一切,付出所有的年華和精力,為麻風患者驅逐病魔!

李桓英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是戰勝一切困難的精神動力。李桓英一次在坐車前往麻風村的路上遭遇車禍,身體被甩出十多米,肋骨骨折,對此,她樂觀地説,“按我的坐車頻次,出車禍是避免不了的。” 傷好後她又義無反顧地投入到麻風病的事業之中。

李桓英一生只幹一件事,還緣於對黨的無限熱愛。2016年12月27日,已經95歲高齡的李桓英高舉着右手,站在一羣年輕的新黨員中間,面對着黨旗莊嚴宣誓:“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 “如果我能活到100歲,還有5%的人生可以跟黨走,我會為醫學事業繼續奮鬥。等到舉行葬禮的那一天,希望我的身上能蓋上鮮紅的黨旗……”這就是一名黨員樸素的情懷,鑄就了她把自己所從事的事業與黨的事業聯繫在一起,一生為麻風患者驅逐病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hk/redian/xinde/2m8n6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