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心得體會 >

有關《自卑與超越》的讀後感範文三篇

有關《自卑與超越》的讀後感範文三篇

都説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一本好書除了可以讓我們放鬆心情之外,還能夠陶冶我們的情操。下面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有關《自卑與超越》的讀後感範文三篇,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有關《自卑與超越》的讀後感範文三篇

有關《自卑與超越》的讀後感範文

這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心理學類的書籍。讀起來有很多的道理。從生命的意義到心靈與身體,又或是自卑與優越。而需要了解一個人,一定要去了解他的早期記憶。夢境於我們而言也許並不像弗洛伊德那樣的與現實相反或相關。

人類的各種行為會受到家庭、學校、青春期、工作、個體與社會、愛情與婚姻等多方面的影響。在作者的觀點裏,被寵壞的孩子總是更容易犯錯或性格難以同別人合作。又或是那些從小沒有被培養如何同他人協作的人,更難以適應社會生活。這兩類人更容易抑鬱或犯罪,心裏的承受能力特別的弱。但我以為內向與外向是很早以前就決定在基因當中了的,作者告訴我們,在家中的排位也會影響一個人的成長,性格也會完全不一樣,兩個孩子的年齡差也是會有影響的,最好的狀況是3歲的差距,既不會因為第二個孩子的出生感到失去寵愛,也不會過於獨立不懂得與別人合作。

當看了這本書以後,感覺更加喜歡心理學了。我想以後從事這方面的工作,但又不想成為一個銷售,是真的很想治癒人們的內心。

有關《自卑與超越》的讀後感範文

我有時候是很鴕鳥心理的。有些我不想知道的事,我是不會問不會理的,我覺得這樣過得開心點。而人生那麼長這麼短,開心是多麼重要啊!

所以《自卑與超越》這本書斷斷續續的看了很久,因為開了頭我覺得必須要看完的,嗯我是有點強迫症的。

沒有做過調查研究,自然也不好評判書中的觀點是對還是不對,但是作者很細心很詳細的觀察我們作為社會的人最重要的事情是要學會合作。

作者認為每個人在這個社會上的每一段關係,都是自己選擇的影響。從孩童開始,一個人的心理就決定了他這一生的態度。比如一個寵壞的孩子在以後的社會生活中很難跟別人合作,因為被寵壞的孩子自尊心都比較強,心裏一直停留在那段作為孩子被大人圍繞滿足任何願望的時間,覺得就算出來社會大家也應該這麼對待他。

這個確實是一個被寵壞的孩子的故事。但是被寵愛的孩子不一定都都是被寵壞的孩子。尤其是現在社會,有哪個孩子不是被寵着長大的呢,但是性情的培養還是最主要看家庭氛圍和家人的引導。如果一個每天爭吵的父母來跟孩子説要好好跟其他小朋友玩不要爭吵,那麼這個小孩子不一定能做到。為什麼呢因為孩子最大的天賦是什麼呢,模仿。他們會模仿大人的做法説法,尤其是最親近的人。

所以一個網上的段子説,如果一個人善解人意處處為別人着想,那是因為沒人疼沒人愛。其實是因為這是人家的修養。

老勒還闡述了社會上主要的人際關係,比如家庭,工作等等,其實大部分觀點還是很感同身受的,印象很深的一個關鍵詞就是合作,也可能是因為反覆出現的次數太多了。

確實是需要合作的,這本來就是一個互聯的社會,怎麼可能單靠一個人的努力就能做出大事情呢。合作是提高效率的最有效途徑了,俗話説三個臭皮匠頂過一個諸葛亮嘛!這個也是我需要學習的.部分了,因為肥宅能有什麼合作嘛,就是吃雞的時候咯……

有關《自卑與超越》的讀後感範文

花了幾個星期的時間,終於把《自卑與超越》這本書給看完了。《自卑與超越》是阿德勒從個體心理學觀點出發,闡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義的通俗性讀物。但通俗中包含着極深的哲理和巨大的學術價值。在本書中,作者提出: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沒有一個人對其現時的地位感到滿意;對優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然而,並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關鍵在於正確對待職業、社會和性,在於正確理解生活。那些自幼就有器官缺陷或被嬌縱、被忽視的兒童,以後在生活中容易走上錯誤的道路;家長和教師應培養他們對別人、對社會的興趣,使他們真正認識"奉獻乃是生活的真正意義"。這樣,他們就能夠從自卑走向超越。本書大大修正了弗洛伊德泛性論的精神分析觀,開闢了精神分析的新階段。

生的意義在於奮鬥,我贊成這一觀點。多少次生命處於低潮,是這一信念解救了我。於是埋頭苦幹,當我無意間抬起頭時,卻發現周圍的人漸離自己遠去了,自己竟到了形影相弔的地步,同學越來越疏遠,舍友越來越隔閡。回顧三年前剛剛踏入大學校門時,我們以何等的熱情要建築一個温暖的大家啊!結果與願望竟有如此差距,只因我們把奮鬥的目標定格為個人成就了,各自作自己的繭,而非大家共築一個巢。

當朝夕相處的同學處於困境之中時,我們熟視無睹或輕描淡寫的寬慰幾句;當同學取得一點點成績時,我們置若罔聞或冷嘲熱諷。沒有周圍人的關懷認可,我們感到孤獨迷茫,無所適從了,即而對生活的意義提出質疑。沒有歸屬感,沒有安全感怎麼可能保持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對生活充滿信心呢?大家都渴求温暖的集體,融洽的關係,但有幾人為建築這氣氛而努力過呢?只想索取不肯付出,終究是行不通的。

阿德勒告訴我們:生活的意義在於奉獻,在於與他人的團結合作之中獲得滿足。奉獻的意義是廣泛的,在班級之中,我們與同學團結合作,為建築一個温暖的集體奉獻力量;在單位之中,我們與同事團結合作,為單位的生存發展奉獻力量;作為一國公民,我們為祖國的繁榮昌盛奉獻青春;作為人類一員,我們為人類的進步發展奉獻生活。奉獻就意味着犧牲,這犧牲換取的是大家的團結合作,從而產生更加巨大的力量。

人其實是很軟弱的,如果人類不合作,那麼自然界中許多生物可以輕易的置人於死地,人卻成了世界的主宰,因為人是羣居且懂得合作。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已不再需要團結合作來維持基本生存,但團結合作依然是非常必要的,因為人是社會的人,需要精神支柱,沒有團體社會的認可,人會失去一切支柱和自尊,只有融入集體之中,融入社會之中,才能感受到人生的意義,實現自我價值。

當然,阿德勒對生活意義的詮釋,只是從精神分析家的角度作出的,為的是使他的病人建立積極的生活態度。從而走出空虛孤獨的旋渦。人活着僅靠積極的態度是不夠的,還應有正確的目標,遠大的理想,但從構建健康人生的角度講,阿德勒的觀點是科學的。

這本書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引導我們在以後的人生旅途中能更好的把握自己,超越自卑,樹立信心,取得成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hk/redian/xinde/2moed1.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