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心得體會 >

國小作業展心得體會最新5篇

國小作業展心得體會最新5篇

勤於觀察並學習,才能將一篇心得寫的出色,大家在平日裏通過一件事開拓了視野,是不是都有寫好心得呢,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國小作業展心得體會最新5篇,供大家參考。

國小作業展心得體會最新5篇

國小作業展心得體會篇1

“雙減”政策背景下,學校作業改革將面臨一系列新的挑戰。那麼,“雙減”背景下,該如何進行作業建設,才能達到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地對課內學習進行鞏固和輔助,同時保證學生學習質量,做到減量不減質,真正達到為學生減負的學習目的?為了給教師做好更好的思路指引,學校邀請區教研室趙也茗副主任為我們進行“雙減”背景下作業建設的培訓。

通過這次培訓,我更加清楚:什麼是作業?作業有何價值?如何理解作業系統?這三個問題。尤其對作業系統有了系統又全新的認識。同時認清目前作業有作業功能單一、缺乏目標意識、作業難度走向兩個極端、作業類型單一、作業差異不明顯缺乏有效操作、作業時間過長、作業結構不合理、作業內容與教學內容脱節、作業批改單一、缺乏作業分析、教師作業設計能力弱、作業管理內涵不足等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影響到作業的質與量,導致學生學習低效、負擔越來越重、甚至嚴重影響到學生的身心健康。所以要想真正為學生減負,必須克服以上問題。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作業建設理論基礎,站到一定的高度,宏觀把控作業設計。

通過這次培訓,我深入瞭解到單元作業設計的理念。什麼是單元作業設計?單元作業關鍵要素及具體要求?如何評價單元作業設計質量?在作業建設時,要以育人為本,與教學目標一致,設計要科學、新穎,難度要適宜,時間需控制,體現選擇性,結構要合理。

國小作業展心得體會篇2

一、作業的本質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

作業是重要的教學環節。高質量的前置作業,可以引發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從而有效支撐課中的深度學習。高質量的後置作業,可以將課堂教學引向更深、更廣的理解與應用,引發更有意義的學習。比如國小數學四年級在教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之後,可以佈置這樣的作業:

1.做一做:用紙條或木條做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梯形。

2.找一找:日常生活中,哪些平面圖形是平行四邊形?哪些平面圖形是梯形?

3.説一説:平行四邊形有哪些特徵;梯形有哪些特徵?

這樣,學生通過自己的做、找、説、加深了對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理解、認識和應用。

二、作業設計的一個教師應該具備的能力

作業設計應注重“教——學——評”一致性,教師應根據單元學習目標,設計“着眼要點、針對難點、促進理解”的基礎性作業和“着眼知識的形成過程、結構體系、內涵與外延”的發展性作業。作業設計可以是選編、改編或創編。而作業的形式可以豐富多樣,比如説國小數學,作業形式可以是書面習題、口頭交流、動手操作、數學閲讀、數學遊戲、實踐體驗等。不論哪種類型作業設計都應遵循課標、緊扣教材,要有科學性、針對性、有效性和創新性。所以教師審計的的作業既能讓學生有基礎知識的普及,又有思維能力的拓展,更有深度探究的實踐和有理解運用的思考。

三、作業評價形式多樣化

對於作業評價,不能填寫單一的“優、良、差”等級或打分,而應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發揮其導向、調控、激勵等功能,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用賞識的眼光和心態去批閲學生的每次作業.。“等級+簡語來評價描述學生的作業水平.“輕視”作業結果,“重視”作業過程,在作業評價的過程中,對學生的作業進行統計分析,分析作業出錯的原因。

通過本次次的作業設計主題培訓,讓對做好優化作業設計有了進一步的理解。我將把本次學到的知識運用於自己的教學實踐並做好指導工作,讓更多的老師都能優化作業設計,服務學生,助力“雙減”。

國小作業展心得體會篇3

這一次社會實踐,我們來到了中國航海博物館。它的外形如同兩面巨大的白帆,遠遠望去,十分雄偉。一進館,我們就看到一艘巨大的真船。導遊阿姨見我們蠢蠢欲動,微笑着説:“大家彆着急,看過基本館之後,我們就會上船參觀。”

首先,我們去了解了一位中國航海畫上重要一筆的人物。他曾七下西洋,你猜他是誰?對了!是鄭和。看着英姿颯爽的鄭和雕像,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走着走着,大家又來到了近代航海史的板塊。我們看到了近代的船隻。有幾艘特別漂亮,既有中國特點,又帶有西洋風格,可謂中西合璧啊!之後是現代航海史,看到了一些金屬巨輪:有客輪、貨輪、油輪……印象比較深的還有海事局板塊。

通過參觀,我知道了霧炮,寶塔航標,打撈浮筒。尤其是通過浮筒打撈沉船的過程通過電腦視頻清晰地展示出來,大家明白了浮筒打撈的原理。

終於,可以登船了。這艘我們一進門就看見的大船叫“福船”,它是明代福船的仿製品,完全按鄭和下西洋的船體式樣1:1打造,氣勢相當雄偉。尤其是船上的桅杆,足有26米多高。我想像這樣的大帆船在海上航行,那多威風啊!

最後,大家去了一個由集裝箱改造的_,瞭解了福船的製作工藝,知道了福船的龍骨、桅杆等部件的挑選是很嚴格的。他體現了當時設計者和製作者的智慧和才幹。

航海博物館真是一個航海知識的寶庫啊!

國小作業展心得體會篇4

學生作業是檢測教師教學效果與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依據,是師生教學交流的工具,是教師常規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

從古至今,教育教學過程實施後,教師都要給學生留一定的作業,以幫助學生鞏固、消化、延伸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所以,學生的課業負擔主要是以學生作業(聽、説、讀、寫)來體現,教師在給學生布置作業時,就得多用一番心思。

在以考試作為學業晉升、人才選拔主要手段的背景下,強化學生知識與能力訓練,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提質措施和手段,關鍵在於教師如何佈置作業、佈置什麼樣的作業,給學生布置多少作業……

從改革開發背景下的教育改革實踐狀況來看,教育的期盼日漸高遠,涉及人的基本素質和能力的體現,各種形式的逼迫,加之家長、學校教師的期盼,不斷增加學生的負擔。

“雙減”政策推進教育深層改革,教育主管部門、學校、教師、家長及學生,都必須及時領會,從內心考量教育的發展,人的成長、社會建設人才的需要、人的素質發展等所需學習內容、訓練策略等多方面,都要進行全方位、多層面的通盤考慮。

從學生成長的基本素質來看,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道德品質、理想信念、自我教育、良好的行為習慣,務必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強健的體魄,以確保學生家健康快樂幸福的生活。

從學生的基本素養來看,關注學生的文化基礎知識及其運用能力培養,強化學生社會生活的實踐能力培養,促進學生適應社會,貢獻於社會。

從社會發展建設的需要來看,關注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理解和認識、學生對自己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彰顯學生人生價值的體現。

上述學生素質和能力培養,不是教師的講解或是基本的形式舉動所能達到的,關鍵是教師要從學生髮展角度、人才培養角度、社會需要角度,積極開展學生作業訓練的設計思考,以真正落實教育的實踐本質。

應試教育時代,教育採用“熟能生巧”的理念,強化知識的積累,死記硬背,“題海戰術”,讓很多教師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素質教育、核心素養培養時代,“雙減”政策提醒教育者,佈置作業要精選,不得佈置重複性作業,不得佈置超標的作業,廢除“題海戰術”,儘量減少學生無效勞動。

這是對教師嚴峻的考驗,陳舊的觀念如何轉變?這是對教育管理者發出的挑戰,如何引領教育向時代的方向發展?新時代教育要用智慧、要用實踐,團隊合作,互相取長補短。

學生作業設計注重實踐形式和訓練試題類型與內容的思考。實踐形式儘量以團隊研究、分層推進;試題類型多樣化、試題內容趣味性和實用性,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產生獲得感和成就感。

內容上,重視基礎知識和能力技能訓練,基礎知識的儲備是能力技能訓練的前提,基礎知識訓練也應注重層次分類,識記與理解,逐個歸類提煉;能力技能訓練是基礎知識的延展和提升,更是社會生活實踐能力漸進發展,注重操作運用和創新智力培養。

數量上,適量才是學生學習興趣和動力激發的保障,讓學生產生成就感和獲得感,數量多了,學生心裏煩,做作業毛躁胡亂,考慮學生基礎與能力,精心選擇,合理安排,切記隨意簡單。

形式上,無論是選擇題、理解題、簡答題、運用題,都必須題目新穎有趣,文字適量便於閲讀對學生又有一定吸引力,學生花費的時間不多,又能達到訓練的目的,讓學生做完一道還有一定的掛念,捨不得放棄。

學生作業設計關注人才、關注發展、關注學習內容、關注學生基礎,細心思考,潛心研究,才能發揮學生作業在教育教學中應有的價值和作用。

國小作業展心得體會篇5

在“雙減”政策下,國家大力提倡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佈置作業的時候,要在形式上不斷創新,讓學生從繁重的作業中解脱出來,真正的感受到學習知識的趣味性,這樣才能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一、作業設計應注重形式,突出多樣性

語文作業不應該侷限於某一個方面,而是應該從多個角度進行把握,通過“聽”“説”“讀”“寫”這四個方面,極大的推動學生對語文的學習,在完成學生的減負之後,讓學生從各個角度進行學習,增強他們對語文世界的學習和感知。

1、“聽”的作業。從根本上來説,聽的作業並沒有固定的形式,在實施的時候,一般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多聽一聽課文的朗讀,尤其是多角色的朗讀,讓學生仔細聆聽每一個角色的口吻、感情,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感知和理解文章。另一方面,要讓學生多聽一些和語文學科相關的內容,這樣可以極大的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增強學生的語感,最終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學科內容。

2、“説”的作業。對於學生來説,減負並不是單單的減輕作業負擔,更重要的是,要真正的打開學生的心扉,讓他們願意去表達,願意把自已瞭解的知識和身邊的人傾訴。因此“説”的作業就是要讓學生把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自己的父母親人進行復述,以講故事的口吻直白的去展現自已學到的知識,這樣??

來,學生學到的知識會得到強化和鞏固,他們自身的成就感也會大大增強。而對於一些開放性的文章,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大膽的思考、想象,不斷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想象能力,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個人學習水平會得到大大提高。

3、“讀”的作業。語文水平的提高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日積月累的實踐和堅持,因此要加強學生的課外閲讀和積累,這就是我們所説的“讀”的作業。“讀”的作業主要是指必要的課外閲讀,當然了,在內容的選擇上,可以隨機選擇。

二、作業設計應“因材施教”,突出層次性

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我們要全面立足於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在教育的每--個階段,我們都要針對性的瞭解每一個學生,無論是優點還是缺點,我們都要了如指掌,這樣我們才能因材施教、對症下藥,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去安排相應的學習任務,從而促使每-位學生都能健康成長。

三、作業設計應突出趣味性

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我們既要深入的落實相關的政策,全面減輕學生的負擔,同時還應該加強素質教育的發展,讓學生能夠輕鬆高效的學習,讓他們在學習中感受到莫大的喜悦和樂趣。在語文課堂作業的實施中,要想做到這一點,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繪畫的作業。很多孩子都有繪畫天賦,他們總是喜歡用繪畫的方式表達內心的某種情感。我們瞭解到繪畫可能是孩子表達內心情感的主要方式,可以以此方式來完成語文學習。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參與能力,同時也可以增強學生的畫面感。

2、表演的作業。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表演可謂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對於學生來説,表演可以讓他們更好的理解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特點。在學完課文之後,學生可以進行課文情節排練、分角色表演和道具的準備等,這些過程可以鍛鍊學生的動手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形象表演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完成這些步驟的同時,學生們也可以進--步加深對課文的瞭解和各種角色形象的塑造,更好的掌握作者所要表達的東西。

隨着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語文作業的設計和實施上,應該儘可能多的給孩子--些自我空間,讓他們不斷的探索、發現、感受和實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hk/redian/xinde/5dxp2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