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心得體會 >

祭英烈的心得體會5篇

祭英烈的心得體會5篇

要是在心得體會中記錄的見解不夠深刻,那這樣的心得就是沒有多大價值的,在短暫的實習中,大家一定都深有體會,需要開始動筆寫一份實習報告了,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祭英烈的心得體會5篇,供大家參考。

祭英烈的心得體會5篇

祭英烈的心得體會篇1

鄧恩銘像。□新華社發

看大眾視頻 聽恩銘故事

□ 本報記者 齊 靜

本報實習生 王新宇 葉專

“卅一年華轉瞬間,壯志未酬奈何天。不惜惟我身先死,後繼頻頻慰九泉。”5月5日,山東省濟南第一中學多功能廳,話劇《鄧恩銘》正在緊張排演中,扮演鄧恩銘的高一學生許藝寶深情喊出鄧恩銘的《訣別》一詩,台下觀眾無不為之動容。

話劇《鄧恩銘》是山東省濟南第一中學推出的經典劇目。在這所鄧恩銘曾經學習過、戰鬥過的學校,一撥又一撥學生通過參與排演話劇《鄧恩銘》,走進鄧恩銘的生命,體悟這位革命先烈的家國大義。“雖然我們和鄧恩銘入學時的年齡相仿,卻沒有經歷過他所面臨的艱難時局。如今我們通過編寫劇本、扮演角色,更懂得了他不畏強暴、視死如歸的原因,受到深刻的教育。”負責話劇《鄧恩銘》導演工作的高一學生戚文豪説。

1918年,依靠在山東的親戚資助,17歲的鄧恩銘考入山東省立第一中學,也就是今天的山東省濟南第一中學。面對父母要他“好好讀書,謀一官半職”的叮囑,這個來自貴州省荔波縣的水族少年卻抱定了讀書救國的想法。

讀書期間,鄧恩銘如飢似渴地閲讀各種進步書籍和刊物,探求救國救民的真理。五四運動爆發後,他參加了山東省立一中學生自治會組織領導的學生運動。他的演説、寫作、組織才能開始嶄露頭角,受到同學們的擁護,並結識了山東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的王盡美。

鄧恩銘和王盡美以齊魯書社為基地,組織一批思想進步的青年學生,大量收集並閲讀關於馬克思主義的書籍,並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指導,積極關注社會問題,投身現實鬥爭。1920年11月,鄧恩銘與王盡美等人發起成立“勵新學會”,並創辦以介紹新文化、新思想為宗旨的《勵新》半月刊。他經常在《勵新》上發表文章,介紹俄國十月革命,揭露社會黑暗,抨擊舊禮教、舊教育等社會現狀。

1921年春,濟南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作為主要成員,鄧恩銘一邊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國實際問題,一邊在工人中間進行宣傳和組織工作,推動工人運動的發展。同年7月,鄧恩銘和王盡美作為濟南共產黨早期組織代表,赴上海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鄧恩銘是13名代表中年紀最輕也是唯一的少數民族代表。回到濟南後,他與王盡美一起成立濟南馬克思學説研究會,進一步推動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次年1月,鄧恩銘又以中共代表的身份,赴莫斯科參加了共產國際召開的遠東各國共產黨及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受到列寧的親切接見。

回國後,鄧恩銘一方面大力宣傳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一方面致力於黨組織的發展和山東工人運動的組織發動。他的叔父發現他參加革命活動,既驚又怕,極力阻撓。他父母在家鄉給他定了親,來信催逼他回家結婚,想以此來拖住他。鄧恩銘都拒絕了。他在給父母的信中説:“兒生性與人不同,最憎惡的是名與利,故有負雙親之期望,但所志既如此,亦無可如何……”

1922年底,鄧恩銘被派往青島工作。他利用擔任《膠澳日報》副刊編輯的便利,開始有計劃地宣傳馬克思主義。“當時的青島,黨的工作剛剛開展,各方面條件都極其艱苦,但鄧恩銘毅然奔走於學校、報社、工廠,成為青島黨的事業的開拓者。”青島市委黨史研究院研究二處處長王華豔説,鄧恩銘一方面加快發展黨團員,一方面組織、發動和領導青島工人運動。

1923年8月,鄧恩銘帶領黨員們組建中共青島組,他擔任書記,這是青島歷史上第一個共產黨組織。同時,鄧恩銘着手建立青島團的組織。同年9月,他在膠澳商埠職業學校、電話局、四方機車廠和海港碼頭聯絡進步青年,次月“已得同志十餘人”。1923年11月,社會主義青年團青島支部成立。

同一時期,鄧恩銘以四方機車廠和紗廠為中心,在各廠舉辦工人夜校,向工人們傳播馬克思主義。他培養和帶動四方機車廠30多名積極分子祕密組織工會,全廠800多名工人在他的號召下加入了工會,佔全廠工人總數的60%以上。

1925年2月,膠濟鐵路局上層發生內訌,鄧恩銘與王盡美利用這一時機,發動膠濟鐵路和四方機車廠工人舉行大罷工,經過9天的鬥爭,迫使鐵路局答應了工人提出的條件,罷工取得重大勝利。他又組織領導了以青島日商紗廠工人同盟大罷工為主的工人運動,歷時3個多月,成為五卅運動的先導。

1925年8月,鄧恩銘任中共山東地方執行委員會書記,領導全省的工人運動、農民運動等。11月,執委機關遭破壞,鄧恩銘被捕入獄,遭受殘酷折磨。後因在獄中肺病惡化,經地下黨組織多方設法營救,得以保外就醫。1928年12月,由於叛徒出賣,鄧恩銘在濟南再次被捕入獄。雖然酷刑、重病交加,但卻無法消磨鄧恩銘的鋼鐵意志,他在獄中領導了兩次絕食鬥爭,組織了兩次越獄,使部分同志得以脱險。

1931年4月5日,鄧恩銘與20多名共產黨員一起,高唱着《國際歌》,在濟南市緯八路刑場英勇就義,年僅30歲。

祭英烈的心得體會篇2

春暖花開,萬物復甦之時,我國人民又迎來了一個傳統節日——清明節。

4月_日,是我國人民緬懷先人,烈士的節日。為紀念這個有着深遠意義的日子,緬懷革命先烈,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在學習上讓咱們戰勝困難;在賽場上讓咱們贏得榮譽;在集體生活中讓咱們更加團結。咱們胸前佩帶着鮮豔的紅領巾,懷着悲痛而沉重的心情來到——陳贊賢烈士紀念亭。陳贊賢烈士作為中共贛南黨組織的創建人之一、中國共產黨早期工人運動領袖,他的英名將與日月同輝,他的事蹟將流芳千古!烈士紀念亭是那麼莊嚴、肅靜,迎亭兩側的松柏是那麼挺拔、青翠。

咱們班排着隊來到烈士紀念亭,咱們開始了主題隊會:首先由班主任講話,然後由班幹部代表發言,大隊輔導員深情地講述了陳贊賢烈士的英勇悲壯事蹟,還教育咱們怎麼如何做一個誠實的人,勇敢的人。是啊,在那黑暗的舊社會裏,先烈們冒着生與死的考驗,不顧個人安危,用他們的鮮血和生命換來了祖國欣欣向榮的今天,他們為國捐軀的崇高精神可歌可泣,將永遠銘記在我的心裏。

最後為陳贊賢烈士默哀。在那三分鐘裏,我想了許許多多:咱們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都是由革命先烈們為咱們創造出來的,是他們拋頭顱、撒熱血換來的。於是,我暗自下定決心:要珍惜這金色的童年,要繼承先烈遺志,為了實現咱們光榮的使命,為中華之崛起而奮鬥。我必須努力學習,學好建設祖國的本領,為建設祖國的明天貢獻出自己的聰明才智。

祭英烈的心得體會篇3

為了引導學生“做一個有道德的人”,迎接建黨90週年到來,讓學生更深入地瞭解無數的革命先烈為了人民過上幸福生活而拋頭顱灑熱血的光榮事蹟,緬懷先烈,牢記歷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朱陽一小組織學生開展清明節假網上祭英烈系列活動,現總結如下:

(1)開展清明節假網上祭英烈社會實踐活動:利用清明節假讓長輩講革命英烈,自己讀英烈故事,或上網蒐集英烈故事,感受英烈為國家、為民族利益英勇獻身的寶貴精神,把英烈故事主要內容寫下來,給英烈寫寄語留言,寫感悟,談感受,表決心,明確自己今後應該怎麼做。

(2)4月6日早上,以“緬懷先烈,努力學習”為主題做,下午各班主任組織召開“緬懷先烈,珍惜今天”主題班會,並對清明節假的祭英烈實踐活動進行總結,讓同學們相互講述自己看的革命英烈故事,交流自己寫的寄語留言,一件件英雄事蹟,感動着每一位同學,激勵同學不辜負先輩的期望,珍惜大好時光,努力學習,長大為國家建設多做貢獻。

(3)4月7日,組織選派一批寫寄語留言好的同學在學校微機室登錄文明網,進行網上祭英烈、網上獻花、寄語留言等活動,進一步感恩先烈,緬懷先烈,牢記使命,不負重託。

通過一系列的網上祭英烈活動,使同學們在活動中明白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紛紛表示不辜負老師的期望,好好學習,長大為國家建設多做貢獻,同時引導教育學生用實際行動倡導了社會文明祭祀的新風尚,使學生受到了深刻的革命傳統教育,增強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祭英烈的心得體會篇4

清明節又來了,大家都在掃墓,祭祖,登高。對於清明,我很有感觸。我以為清明要掃墓了,覺得有點害怕;清明可以放假了,覺得有點開心。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清明的感覺,也不知道大家是怎麼看待清明的。

“兒子,我們走吧。”在父母的哭喊聲中,我們上了公共汽車,匆匆趕往家鄉。在公交車上,我瞥見很多人在高速公路旁的山上掃墓。我不禁想:清明對人真的那麼重要嗎?但是仔細一看,發現人並不是真的掃墓,而是在比較自己。看那邊的人燒的是高級香和珍貴的鬼紙,用的是質地好的掃帚;這裏的人燒更高級的香和鬼紙,用更漂亮的掃帚。這還是真正的掃墓嗎?我看着這些人,有點難過。

一千年的文化就這樣散了,現代比較迅速崛起。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費心去掃什麼墳,祭祀什麼祖宗呢?

到了老家,跟着父母到了祖墳,開始了一系列的祭祖活動。燒香的時候瞥見幾户人家掃墓。不像我在車上看到的,他們用簡單的器皿和真誠的`心掃墓。我有點放心了,畢竟千年傳統還沒有完全散去,有的還留在民間。掃墓祭祖之後,我們又騎馬回去了。在路上,我特別看了看掃墓的人。他們互相指責和辱罵。我不禁覺得有點好笑。清明是一個喜慶的季節,也是一個衰落的節日。我們只希望人們能放下攀比的心理,真正掃墓祭祖,讓千年民族文化迴歸民間。

下雨了。也許上帝也為人的行為感到悲哀。

祭英烈的心得體會篇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古人的詩句把清明時節人們的心情及氣候寫得入木三分。清明節。祭拜先人的日子,忘記這天的中國人就意味着背叛。然而,我們的幸福生活又是誰給予的呢?是當年叱吒風雲的革命烈士,是他們用自己的雙手,用自己的生命創造了我們今日的輝煌。

説起革命烈士,我不禁想起樑社開,他也是一位烈士。就是在70年代的時候,陝西省渭南市紅林村陷入了乾旱的危機,樑社開自告奮勇,為紅林村挖井,結果因為長期乾旱而獻出了他寶貴的生命。他不愧為好戰士,更不愧為我們心目中的英雄!

標籤: 心得體會 英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hk/redian/xinde/6q0yv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