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心得體會 >

精編版《被討厭的勇氣》讀後感範文三篇

精編版《被討厭的勇氣》讀後感範文三篇

我們只有擁有了被討厭的勇氣,才會真正收穫成長和幸福,你看過《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嗎?記得寫下你的讀後感哦,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精編版《被討厭的勇氣》讀後感範文三篇,一起來看看吧。

精編版《被討厭的勇氣》讀後感範文三篇
《被討厭的勇氣》讀後感1

對我來説這本書的意義在於對《了凡四訓》裏面有一個印象很深刻的例子。

“一位秀才早年找算命先生算命,告訴他説他考試一定會考第二名,並且活不過五十歲”,他在十幾歲參加鄉試的時候的確得了第二名,後來進京趕考,在街上遇到高人聊天,提及起算命先生説過的話,高人説他此番一定能考取功名,篤定認為自己之前考第二名已經靈驗了,這次必定不能拔得頭籌,並且説自己脾氣暴躁,和家人相處經常發脾氣,不是長壽之兆,也會終將應五十之壽的推測,高人説:上天教會人類推算的目地本來是為了人們避災避禍的,比如你明知自己脾氣暴躁對身體不好,就該修身養性,避免英年早逝的命運。這位秀才聽了高人的話,更加發奮圖強的讀書,改變自己壞脾氣,最後考取功名,並且活到八十歲善終。

我一直認為沒有絕對的正確或是錯誤,人生是可以改變的。但是可能知乎逛的多了,堅信階級的存在,並且在心裏誇大了這種東西的意義,又受到到蝴蝶效應的啟發,覺得一切都是過去的所作所為造成的,而在過去的時候我也在想自己未來會去向哪裏,於是人生變成了一條一成不變的直線,我一直被隨機性所決定,卻始終得不到貢獻感。

還好有這本書,我決定立足於此時此刻,那個長久的未來無法預知,我只要記得:我現在能做些什麼能讓我有貢獻感,能對自己多一些自我肯定,能更喜歡自己。

《被討厭的勇氣》讀後感2

終於看完了這本書《被討厭的勇氣》。

這本書是以一個迷茫青年和哲人探討對話的形式書寫,其實還蠻創新的。看到後來才發現,原來當初希臘的哲學家蘇格拉底也是這樣跟人討論哲學書寫文章的,不過也讓我們讀者更清晰的看到問題並找到答案,因為很容易就把自己代入到這個迷茫的青年人身上。

雖然不完全贊同哲人的觀點,可是想一下能找到完全相同觀點的人,又有幾個呢。而且韓寒的那句話我一直很同意,學過那麼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其實我特別同意哲人説的關於人際關係的觀點,就是關於課題的觀點。

很多煩惱都是來自人際關係的牽絆,這個真的是深有感觸。我們一直都在要求自己去迎合別人的要求,就算有時候並不是我們願意做的事情也是。這個倒是跟我之前參加面試的時候的觀點很相似。

當初面試的時候,老闆問我:你覺得什麼是社會責任感?確實當時我也蒙了一下,我是來應聘做客服的,需要懂這些嗎?所以當時我的答案是: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影響他人。不知道老闆對我的回答印象怎麼樣,不過他倒是一直強調要幫助同事,一定要相互幫助。這個在團體中是必然的,因為一個團體一定要相互幫助才能進步的。但是作為團體裏面的個人,做好本職工作是前提。一個人連本職工作都做不好的話,那他再去怎麼幫助別人也是一個不合格的員工。所以各司其職就是這個意思。

所謂各司其職就是我們各人的課題。我們首先要做好自己的事情才有精力和時間去幫別人,要不然的話還要求別人來幫你,那你就是給團體拖了後腿了。

而另一個比較深刻的觀點就是目的論了。我們現在的樣子行為,並不是歸咎於過去的影響,而是我們潛意識裏有某種目的才會做出這樣的行為。比如説我現在在熬夜寫文章,並不是我白天沒時間,而是我本身就覺得晚上寫文章思路會更清晰。過去的影響其實在於我們怎麼總結經驗,除此之外沒有任何意義的。追究過去的錯誤,並不會使時間倒退來消除這件事的發生,但是總結反省過去的錯誤,卻可以使人變得聰明。所以我們之所以是我們,並不是因為過去的影響,而是對於現在所作出的反應。

人的一生都是有無數個瞬間組成的,跟物理學中的概念説物體都是有無數個離子原子分子組成的概念差不多,只是空間和時間的差別吧。哲人主張我們不需要考慮過去,也不需要張望將來,只需要過好每一個現在的瞬間,那麼這一生就可以無愧於心了。

我們過得這麼苦惱迷茫,埋怨這個埋怨那個,從來的不是因為缺失機會,而是缺失勇氣。人都是因為總結改善才有進步,那麼從現在開始,給自己勇氣去過好每一個瞬間吧。

《被討厭的勇氣》讀後感3

最近看了一本書《被討厭的勇氣》,內容是在講述阿德勒的心理學,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個觀點是用目的論來分析發生的事情,而不是原因。阿德勒認為如果一味地關注過去的原因,企圖僅僅靠原因去解釋事物,那就會陷入“決定論”。也就是説,最終會得出這樣的結論:我們的現在甚至未來全部都由過去的事情所決定,而且根本無法改變。但是阿德勒心理學考慮的不是過去的“原因”,而是現在的“目的”。

接下來,運用目的論的觀點來分析一下以下的行為。

1、最近在家裏閒來無事,終於有時間可以做之前一直沒有時間做的事情了,比如學習、健身、看書等等。想好了就要開始行動了!剛打開書突然發現有個事情需要現在處理一下,處理完了就開始學習,剛忙完發現自己了,不能虧待自己要吃點好吃的,在吃東西的時候得看個劇刷個視頻啊餓,光吃東西太無聊了。就這樣不知不覺中發現時間已經過去了兩個小時。每天都有很多亂七八糟的事情要做,以至於沒有時間學習。可是實際上是這樣的嗎?不是。我是因為不想學習,所以製造了一些不必要做的事情。

我制訂了今天要學習的計劃,但是因為課程時間太長、老師講課太無聊、還有好多事情要做等等理由,不想學也沒有時間學習。實際上這些都是為了逃避學習刻意製造出來的,並不是一開始就有的。每次學習時都想刷微博、知乎、看朋友圈等行為都是逃避學習的做法,不是因為有了這些事情沒有辦法學習,而是為了逃避學習刻意製造了這些事情。

2、性格內向的人,不太喜歡和人交往。之前的想法:因為內向所以不想去和人交往。目的論:因為在人際溝通、交通方面有障礙,害怕和人説話,不想去和人交往,所以表現出來內向藉此來逃避和人交際。

3、以前的好朋友,後來因為種種原因不再聯繫了,有時候也很想去聯繫,但是每次都會想到之前以前發生的不愉快的事情以至於不能甚至不敢去聯繫。之前的想法:因為過去發生了很多不愉快的事情,所以不應該聯繫,保持現狀即可。目的論:因為不想或者不敢聯繫,所以想起了以前發生的事情,來加深自己的這個念頭。

其實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

我們既不能乘坐時光機器回到過去,也不能讓時針倒轉。但是,我們可以做的是賦予過去的事情什麼樣的價值。我們所做的很多逃避現實的事情沒有意義,改變不了任何東西,立足當下看未來才是王道!

注:阿德勒與弗洛伊德、榮格被並稱為“心理學三大巨頭”。他是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同時也堪稱為思想家和哲學家。作為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和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先驅,阿德勒有“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之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hk/redian/xinde/j76d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