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心得體會 >

長篇小説《三體》讀後感四篇通用

長篇小説《三體》讀後感四篇通用

在當代文學史上,《三體》具有一定的地位,這部作品將中國科幻推到了世界級的水準。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長篇小説《三體》讀後感四篇通用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長篇小説《三體》讀後感四篇通用

 

《三體》讀後感1

“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自從不知在何處看到這句話起,便對《三體》這本小説產生了濃厚的閲讀興趣,想來獲得雨果獎的大作應該不會差到哪裏去,於是便找來這本書仔細的讀了讀。

故事還得從太陽系外的一個行星——三體行星説起。三體環境並不像地球那樣安全,舒適,甚至,不知哪一天就會消失在宇宙之中。三體人為了擺脱這個惡劣的生存環境,一直在尋找一個可以居住的行星,他們最大的願望就是能不用再過着擔驚受怕的日子,只要能活下去就已經很好了。

一個偶然的機會,三體人發現了地球的存在,這個發現把他們高興壞了,對於他們而言,地球簡直是天堂,比起他們的生存環境,地球環境不知道高了多少個檔次,這個蔚藍的星球一切都是那麼的完美,完美的令人陶醉……為了順利移居地球,三體人設法與一羣對人類徹底失望的人取得聯繫,他們一同建立了一個三體組織,加入這個組織的人堅信,三體人的到來會使人類停止那些愚蠢的破環行為,拯救人類文明。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的口號十分耐人尋味:“消滅人類暴政,世界屬於三體。”就這樣,自然而然的,故事拉開了序幕……

讀完了這本書後,我的心情十分的複雜,總有些患得患失。文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這麼一句話——“你的無畏來源於無知!”人這種生物啊,總是苦於沒有自知之明,自譽為高等生物,實則盡做些愚蠢短視之事,天真的以為無論如何破壞環境,人類也能一直生存下去,究竟是什麼時候開始,生存變成了一個理所當然的事了呢?呵,羅曼·羅蘭有句話説的很對;“認識的人多了,我就更喜歡狗了。”

“沒有什麼能永遠存在,即便是宇宙也會有滅亡的那一天,憑什麼人類覺得自己應該永遠存在下去?”“活着本身就很美妙。”“在意義之塔上,生存高於一切。”

所以,好好活下去吧!

《三體》讀後感2

地球文明、三體文明、歌者文明、歸零者、面壁者、破壁人……一幅宏大的宇宙圖景浮現在我的眼前。

最近,我讀了一部90萬字的書《三體》。《三體》共三本,分別為《三體》《三體II·黑暗森林》和《三體III·死神永生》,由劉慈欣所著,作者獲得雨果獎。本書同時入圍星雲獎、軌跡獎。

本書故事大概是這樣的:葉文傑因經歷劫難對人類失去希望,組織叛軍讓三體人降臨,來對付人類。叛軍之外的人也發展了太空艦隊應對三體組織,但這個太空艦隊連三體世界中小小的強互作用力宇宙探測器——水滴都打不過。最後當黑暗森林威懾結束時,人類選擇與敵人同歸於盡。末日打擊逃出來的程心和AA放棄生命,為宇宙重啟貢獻力量。

這本書教會了我許多道理,但我認為最有意義的是最後人類以為二向箔(一種使高維空間降至二維的武器,打擊後任何生物都將死亡)是友好的信息,白Ice(人名)提醒的那句話:“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故事中人類因驕傲而失敗的事有很多,如人類自以為是,把水滴(三體人的常規武器)和二向箔當成和平的象徵,卻未加防範。

生活中就有一次我因驕傲而失敗的例子。我第一單元考試取得了100分,我還是潛下心來認真考了第二單元,又取得了100分。這時我開始沾沾自喜起來,也變得非常傲慢,覺得拿100分很容易。後來第三單元,80分。第四單元,76分,連連失敗。面對不爭氣的分數,我後悔萬分,當初太不謙虛認真了。

《三體》中描繪了一個奇幻瑰麗的未來世界,但最有意義的是其中的道理。傲慢是無知的產物。希望大家不要傲慢,保持謙虛。

《三體》讀後感3

劉慈欣筆下並沒有華麗的辭藻,他就像一個做手術的醫生,精準無誤卻不帶感情,將書中的地球剝皮拆骨。我曾一度懷疑他是外星人,因為他對地球似乎沒有一點眷戀,他以極端客觀冷酷的姿態,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看着那個地球的誕生和毀滅。

故事從一個“**”時期受苦受難對地球失去信心的少女開始,從一個呆子把一顆星星送給一個女人結束。只看節略,可能會以為又是一個瓊瑤式的愛情故事。但是看下去就會發現完全超乎你的想象,原本假想中的唯美的愛情故事被宇宙鋼鐵般的規則硬生生切斷了,這故事如此的寂寞無助,銷魂蝕骨。甚至於書讀完了,可是你會覺得故事卻沒完結。只要宇宙仍在繼續,這個故事就不會完結……

《三體》在硬科幻的外殼中,包裹着一個深刻的命題——這個宇宙的世界觀、價值觀是怎樣的?是否和人類相同?如同孔子雙手交疊對天思考,釋迦摩尼在尼連禪河畔的樹林中獨修,劉慈欣在中國西部某地的一個發電廠開始思考這個古老的命題。以《三體》為思想載體,劉慈欣對宇宙的文明做了兩個假設:一個是有道德的以愛與包容為主流的,一個是零道德的以殘酷和征服為主流的。以程心為代表的愛與道德,曾經兩次將地球親自送往毀滅,而以維德為代表的零道德,卻拯救了地球。

就這樣,在“黑暗森林”的前提下,劉慈欣得出結論——宇宙,是零道德的。然而他並沒有強迫書中的`人去選擇道德或者野性,似乎他自己也沒有什麼答案,所以在書中最後唯留下一句:To be or not to be,thats a question。

可以説,拋去科幻的外殼其實這就是一個關於道德的故事。當下,人們更需要從這個時代去思考人性。這是在其他科幻作品中不經常見的,然而這就是《三體》劇情的主線,整個宇宙中,只有人類有愛。這在其他文明看作廢物般的情緒無數次差點毀滅地球,又無數次讓即將覆滅的地球燃起了希望的光。

記得通宵讀完《三體》第三部時候,我把書放下,去看窗外漆黑的夜空,那閃爍的星星是如此的可怖,一百五十億光年內似乎都是無盡的殺機,心悸感隨之而來,那是一個無比黝黑的森林,我十幾年來對於宇宙的看法都被顛覆了。

《三體》讀後感4

最近,劉慈欣的一部劃時代科幻小説《三體》深深的吸引了我。從小就喜歡打破常規、天馬行空、飛揚思緒的我,對科幻小説有着近乎痴迷的渴求,從《海底兩萬裏》,到《哈利波特》,再到燒腦神作《星際迷航》,都顯得奧妙無窮!八十八萬字的《三體》更是有着探索宇宙魅力的神奇力量,刷新了我對中國科幻小説的認知。

《三體》這個三部曲小説,從第一部《地球往事》,情節就漸入佳境,第二部《黑暗森林》更是全書的高潮部分,《死神永生》讓我全面觀看到了更大更全面的宇宙,看到了文明的碰撞與激發。

其次是關於面壁計劃、階梯計劃、黑暗森林威懾、黒域計劃等等地球人類保護自己採取的措施,看似不經甚至是荒誕,細想又是那麼符合科學邏輯,甚至是很巧妙,讓人看後拍案叫絕。

這本小説內容龐雜,故事跌宕起伏,並且由於作者劉慈欣本身是一名科學家,所以其內容帶有很多科學上的名詞,儘管我是文科生,但由於作者描寫細膩生動,文筆流暢,並沒有給我帶來理解上的困難,相反,我認為就是這種似懂非懂的感覺促使我發揮想象力去理解這部作品。外界評價該作者時稱:“劉慈欣的作品宏偉大氣、想象絢麗,既注重極端空靈與厚重現實的結合,也講求科學的內涵和美感,具有濃郁的中國特色和鮮明的個人風格,為中國科幻確立了一個新高度。”我想這再貼切不過。

在我們身處的這顆蔚藍色星球之上,人類文明創造出了種種的“奇蹟”,這無疑也是使我們感到自豪的事情,而《三體》卻給了我們另一個視角,將人類從通常的食物鏈頂端的強者下放到被征服者的視角去去思考,其結果引人深思。

如若真的有外星文明,我希望他們能和我們這個美麗的星球交友,而不是侵略。畢竟宇宙中的每一個生命都有值得存在的理由,每一個生命都是上天的賞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hk/redian/xinde/rnxp1.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