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優秀作文 >

中學生認識自我範文大全作文

中學生認識自我範文大全作文

  中學生認識自我範文大全

孔子云:“吾日三省吾身”難道不引人深思嗎?把自己的優點發揚光大,讓自己的缺點無處遁形,多聽取別人的意見,這樣你就會提升自我,在人羣中脱穎而出,成為海面上升起的一顆新星。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相關的中學生認識自己範文大全資料,歡迎參閲,提供參考。
 

中學生認識自我範文大全作文

 

作文一

離自己越近的東西,往往看得越不真切。自己,這個看似簡單的名詞,卻常會因其幾乎為零的距離而讓我們手足無措。“我是誰?”這個看上去簡單得讓人發笑的問話,也成為困擾了人類千百年的課題。

是的,這的確難以回答。

古希臘的特爾斐神殿刻着一句銘文:“人啊,認識你自己!”——以神的口吻,意在讓人看清自己的渺小,但不知何時起,這句話竟成了人類對自己的告誡。於是,在黑暗時代,不甘於神權束縛的人們第一次覺醒,第一次審視自己,瞭解自己,文明的種子得以萌芽,從而催生出新的藝術、科學和哲學。人類開始學會為自己唱讚歌,不再膜拜於神的腳下。而此時,阿波羅的廟宇早已是廢墟一片,曾名揚當時的神諭被掩埋在瓦礫下,只剩一句“認識你自己”,被廣為傳頌,在遙遠的歷史中迴響。

認識自己,是人類亙古不變的主題。但是,認識自己,又豈能止於“認識”二字呢?

就好像鳥兒生來就知道自己該在天空中飛翔一樣,當你對自己有了一個全面的認識,你就看清了自己腳下的路。即使是天才也要在認識自我的基礎上更加充實自己。肖邦深明此理,他認為“要發展天才,必須長時間地學習和高度緊張地工作”。一個缺乏自我認識的人就只會裹足不前,放棄了往正確的方向去拼搏,去爭取的機會。而那些可稱得上偉人的人心中總有一高懸明鏡,常擦久明。

人類總是不斷認識自己,所以人類社會在不斷髮展,而後又需要新的定位和剖析。也正是因此,人類對於“我是誰”這個問題,總不能給出完美的固定答案。不過無論何時,你都大可拍着胸脯説:“我是芸芸眾生之一,卻也是所有人類的總和;我不能永恆,卻也能以自己的方式,擔負着幾千年的歷史,並將它一直傳承。”

作文二

那是一本好厚的書,書上全是迷霧;那是一本很薄的書,書上全是崎嶇的小路;每段人生都是一本書,要用一生去讀。

認識自己,陶淵明正是因為認清自己,不願與黑暗官場同流合污,不為五斗米折腰,才寫出了“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的詩句。嚮往“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田園生活。

從他人的角度來認識自己。“遼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世事無常,誰知項羽從西楚霸王淪為敗者,勝者為王敗者寇。如果他早認識自己的不足之處,是否會有不同的結局,給予我們後人一個不同的歷史呢?可惜,世上沒有如果,只有已成事實的定局,我們只有惋惜。

勞格拉底他們哲理就是認識自己。

可看出,認識自己的重要性。

“關公面前耍大刀,班門弄斧”。

我們要勇於發出挑戰,牛頓,被奉為物理界的權威,從未有人質疑,知道在實踐的過程中出現新的情況,當時人們還不肯認清事實。但是,愛因斯坦卻勇敢地站了出來,在當時,愛因斯坦被人嘲笑,他們認為,牛頓是權威,不可能犯錯。可是,事實就在眼前,證明了愛因斯坦是正確的,提出了相對論,使物理界進入了另一個層面。

這樣的“弄斧”,不是玩笑,是在看清自己的前提下,堅持自己的信念。

在一次全國青年數學大賽中,一共是50道題,有位學生答對了49道,榮獲那次比賽的第一名,可是,那位學生在他錯的那道題上,推演了上千次,可是,次次都是那樣的結果,於是,它向有關機構反映。最後,結果出來了,是標準答案出錯了,機構向他道歉,並想把他們這次成績改下,但是,那位學生卻説不用了,他説:“這樣更能讓我明白、認識自己。”

我們要認識自己,認清自己,不要畏手畏腳的,認識了自己,就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就能改善自己,在每一段的人生旅途中,我們應用心去讀,因為每段人生都是一部精彩的書,用心去讀,認識自己。

作文三

人的一生在世間浮沉,難免會迷失方向、迷失自己。因而,能夠時刻正確認識自己,就顯得尤為重要。蘇格拉底曾説:“美德即知識,認識你自己。”這恰恰説明了,能夠正確認識自己,也是一種至高無上的美德。

有的時候,人們迷失了自己,只是無法找尋到自己真實的存在,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因而對人生感到迷茫。這個時候,只需要繼續尋找,總能夠找到前進的方向。然而有的時候,人們迷失了自己之後,不去尋找真實的自己,反而把自己臆想成另一種存在,然後就以那種存在的姿態去繼續自己的人生。那種時候,人們就很難再找回自己,甚至會走上一條極端的不歸路。

就如同古代帝王,相信每一任帝王在登基之初都是想做一任明君造福百姓的。但是有的帝王會因為權慾薰心,真的把自己當成神,可以主宰終生,最終背離了自己的初衷。紂王要剖比干之心,厲王要“止謗”,連一代聖君唐太宗也差點殺掉勇於勸諫的魏徵。由此可見,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後果是多麼可怕。這也説明了,正確認識自己,有的時候幫助的甚至不僅僅是自己。

但是,在人生迷茫之後,還能正確認識自己,真的那麼困難嗎?

其實,正確認識自己,只需要自己足夠虛心,能夠聽取別人的意見和建議,有去正視自己和改過自新的勇氣便可。

齊王在聽了鄒忌的勸諫之後,立刻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下令改革。法國作家盧梭,他的《懺悔錄》是一部空前絕後的“靈魂自白書”,他在書中真實地記錄了他的一生,包括他曾做過小偷、拋棄摯友、嫁禍他人的種種醜行。讀此《懺悔錄》時常令人感到觸目驚心,因為當他把自己剖析得體無完膚的時候,就是他真正認識自己、超越了自己的時候。

所以説,有的時候,正確認識自己,只需要自己思維的一個轉變,但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轉變,帶來的影響卻可以是不可估量的。對於個人而言,正確認識自己可以幫助自己更好地發展,有時也可以造福身邊的人。而對於統治階級而言,正確認識自己,就可以造福整個國家,給整個社會帶去寧靜安樂。

人生來不就是為了找到自己真實的存在嗎?所以,正確認識自己吧。

作文四

認識自己,才能認識他人,認識社會,最終才能走向成功。

例如三國末期東吳名將的周舫其子周處,想成才但又出計無方,於是橫行鄉里。一天,他看到一位老者愁眉苦臉,便走過去詢問原因,老者説:“南山有害人的白額虎,長橋水中有兇惡的蛟龍,再加上你。這三害不除,我怎麼高興的起來呢?”周處聽後恍然大悟,忙殺了白額虎,斬了水中蛟,併到著名學者陸雲門下學習,頗有成就,最後當上了西晉有名的大臣。看到這一活生生的例子,不就是對“認識自己”這四個字作最好的詮釋麼?

再來説美國的多瓦博士,一連找了兩個月工作都沒有着落,於是,他調整思維,把自己貶低成一大學畢業生去謀職,結果獲得一份不錯的工作。他越幹越好,逐漸亮出博士學位,老闆大吃一驚。如果多瓦博士沒有認清自己,調整思維,恐怕他現在還沒有工作呢!所以,不要怕別人看低你,往往人家在你身上種下的期望的種子越高,人家就會拒絕你。如果把你自己的身價降低點,你就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再加上你自身的努力,你終會會成功的。

認識自己不僅是要看清楚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做到“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信譽也頗為重要。像美國的伊特,開了一家火災保險公司。但開張後不久,就有一位在公司投了報的客户家裏失火,且賠償金額像天文數字一般。於是股份經紀人也頻頻要求退股。就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候,伊特賣掉了自家唯一的房子,付清了賠償金,得到了那位客户的好評。於是在後來,這件火災保險公司門庭若市。由此可見,信譽這根支柱,顯得多麼的重要!

認識自己,這四個字看清來很抽象,但是如果你在自己的心中設計出一個完美的自我形象,這就是認識自己了!

作文五

欣賞自己是一種美化心靈的經歷,是一種快樂的成長過程。

———題記

成長的腳印或深或淺,童年,是鐫刻在生命當中的深深烙印,是每個人心靈深處的一座百花園,品味、欣賞它,讓人流連忘返。

有人説,童年是夢,不錯,當我們度過金色的童年之後,再次揭開相冊時,那一件件瑣碎的趣事,不時的令你賞心悦目,童年的你、我、他猶如童話世界裏的王子、公主般的美麗、瀟灑、倜儻,夢一般的飄忽、神祕、可貴。

我的童年世界充滿快樂,無憂無慮。我好動,有時使一點小脾氣,懶着不愛上學,總希望爸爸用車接送,甚至於嚷着叫爸爸揹我,我把此作為國小時最大的快樂,一直延續到一個冬天的早晨,我無意中看到一個小朋友獨自一人上學時摔了跤,自己艱難地爬起來,擦乾了身上的泥巴,那情景觸目驚心。爸爸牽着我凍冷的小手,第一次我感到他的手是多麼的寬大和温暖,我很安全,很幸運,有爸爸在,真好!幸福開始在我的心中盪漾。如今,欣賞自己的童年歲月,幼稚、天真、快樂是我的全部,讀懂父親的艱辛更是我成熟的內涵。

隨着時間的推移,我不再那麼“傻”了。在校學習,想念他也成了我的功課,週六回家,只要能能見到爸爸,我就覺得很高興。然而歲月無情,總是在他的額頭留下更多的皺紋,我學着體諒他的付出與用心。我長大了,給爸爸一個感動,一個好的成績成了我的追求。

現在,我歷練着內心的堅強,克服着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困難,漸漸地,我也喜歡學習,喜歡與人交往,當老師以欣賞的眼光鼓勵我時,我信心十足,倍加勤奮,雖然有時成績不夠理想,但還是對美好的未來充滿嚮往和憧憬。我想:只要春天勤於耕耘,秋天將會有金色的收穫! 在日記的扉頁,我這樣記載着: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並以此作為座右銘來勉勵自己。

生活中,我們往往為他人加油,而忽視了自己,其實,有時我們還需欣賞一下自己過去、現在和將來,為自己鼓掌,為自己豎起大拇指。欣賞自我,是難得的自我肯定,是樹立信心、鼓足勇氣的歷程;是盪滌靈魂、鍛造心情的陽光。朋友,你欣賞過自己嗎?

 

標籤: 範文 中學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hk/redian/youxiuzuowen/j6opd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