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實習報告 >調查實習報告 >

安扶貧調研報告7篇

安扶貧調研報告7篇

優秀的調研報告可以總結調研中的不足與經驗,對於調研報告,每個人必須要遵循任務的需求,制定出切合實際的調研計劃,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安扶貧調研報告7篇,供大家參考。

安扶貧調研報告7篇

安扶貧調研報告篇1

近日市質監局組織調研專班,深入精準扶貧聯繫點——xx縣xx鎮xx村進行調研,深入分析xx的現狀、問題及下一步幫扶措施。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xx村發展的現狀

1、基本村情現狀。xx村位於xx縣xx鎮北部,距鎮政府約30公里,距縣政府約88公里,是典型的偏遠高山村。版圖面積約70平方公里,由過去的4個村和1個林場合並而成,全村旱地4426畝,水田325畝,共有5個村民小組。xx村村內主要資源有閃長巖、石煤、黑板石、魔芋、獼猴桃、蜂蜜和煙葉等。

2、貧困人口現狀。xx全村共340户,1339人,其中户口在本村但早已在外地安家約300人,實有勞動力825人,貧困人口177户673人,貧困人口超過50%。在貧困人口中五保户20人,低保户86人。可以説,留在村裏的大多是貧困户。根據走訪瞭解到的情況,除了35户煙農收入較為穩定外,其他貧困家庭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

3、基礎設施現狀 。xx村交通不便,全村水泥路9公里,通組公路60餘公里,路面較差,遇到雨天,大多數道路無法通車。村民居住分散,除2家房屋是新建的兩層小樓外,其他農户房屋均是土坯房,居住條件極差。村內無學校,孩子均在外村和鎮上上學,目前有8名在讀大學生和6名高中生。村內無衞生室,村民看病去30公里外的xx鎮,因交通不便,很多村民小病都是能忍則忍。村黨員活動中心是4間建於上世紀70年代的土牆房,辦公環境差。因環境限制,該村電力資源短缺,經常晚上供電,停電的情況時有發生。當前沒有網絡,很多地方沒有手機信號,通訊極其不便。

4、產業發展現狀。村民主要經濟來源以種煙、種糧、發展林特產業和打工為主,20xx年人均收入4242元。煙葉種植是該村主導產業,在煙葉公司支持下,種植面積達到850畝,有烤房22座。由於條件所限,招商引資相對困難。20xx年引進一家石材加工廠,因交通不便,運輸成本高,目前處於停產狀態。

5、基層組織現狀。xx村現有黨員22人,村兩委班子5人,年齡結構較為合理,但村支書、村主任、村會計3人長期不在本村居住,村婦聯主任是一名20多歲年輕女性,很少參與到村集體事物中來,村兩委作用的發揮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

二、市質監局幫扶的情況

1. 加強領導,組建幫扶工作機構。市委政府“精準扶貧”活動專題工作會議召開後,市質監局迅速成立了以局長曾勤為組長,局班子成員,各分局局長及直屬事業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迅速召開專題會議,制定 “結窮親、幫窮户、拔窮根”精準扶貧工程實施方案,同時成立了以黨組成員、副局長歐陽華同志為隊長,抽調6名同志為成員的“精準扶貧”工作隊,為“精準扶貧”活動的開展提供了組織保障。

2、走訪調研,摸清村內基本情況。我局扶貧工作隊迅速深入聯繫村逐户走訪,全面調研。工作隊員共駐村180人次,走訪入户80%以上的村民及所有貧困户家庭,先後4次與xx鎮黨委政府領導座談商討xx村扶貧計劃, 5次召開村民大會,詳細瞭解xx村的基本情況,並將走訪瞭解的詳細情況歸類建檔。通過調查,在177户貧困户中,有煙農35户,全家在外打工6户,僅留老人在家23户,傷殘户3户,老年户3户。經統計,需要重點幫扶的困難户共96户354人,致貧的主要原因是勞動力不足,同時村民思想保守、缺乏技術和資金。通過走訪調查,確定了扶貧的重點對象,真正做到底數清、問題清。在走訪過程中,工作隊員積極宣傳黨的惠民政策,爭取村民對 “精準扶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為下一步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3、明確職責,全員參與結對幫扶。按照市委政府“幹部包户(人)”的要求,結合貧困村的實際,建立了縣級領導幹部包户和一般幹部包人責任制。我局縣級幹部13人,幫扶13户共計48人,一般幹部206人,共計幫扶81户306人,剩餘貧困羣眾由工作隊兜底幫扶。任務確定後,通過春節慰問、組織活動等方式,組織幹部職工分批前往xx村,走訪、慰問、幫扶困難户,為各户脱貧致富出謀劃策。其中在20xx年春節前夕,局黨組成員以及二級單位負責人走訪慰問了該村老黨員和一批困難羣眾,共計為該村177户結對幫扶户提供了價值1.2萬元的慰問品,同時為14名在校高中生和大學生每人提供500元的助學金,支持他們克服困難完成學業。

4、結合實際,幫助制定脱貧計劃。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產業扶貧是村民徹底脱貧致富的重要途徑。經實地走訪,該村蜜蜂養殖、獼猴桃和中藥材種植有一定的產業基礎。目前有30餘户村民散養蜂蜜200多箱,但缺乏技術和龍頭企業帶動,蜜蜂養殖未能形成規模,產量也較低,多數蜂蜜養殖户年收入只有100多元。該村地處高山,很適合獼猴桃生長,已有幾户村民正在發展獼猴桃,其中村主任朱磊建有60畝獼猴桃基地,其中20畝已掛果,年收入超過10萬元。通過調查,後與村兩委溝通,決定以產業扶貧為主導,將蜂蜜養殖、獼猴桃和中藥材種植作為該村新的經濟增長點,予以重點扶持,做到户户有產業,人人能脱貧,同時聯繫龍頭企業,幫助建立產業合作社,推行“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户”的經營模式,以產業扶貧徹底實現脱貧致富。為加快發展壯大獼猴桃產業,局主要領導專程赴全國最大的獼猴桃基地——陝西省眉縣考察獼猴桃標準化示範縣建設,瞭解獼猴桃的種植、加工、儲藏、銷售、發展前景等情況,幫助xx村制定了科學、詳細的獼猴桃產業發展計劃。每畝獼猴桃年產3000-5000斤,每斤2-3元,每户種植3-5畝,可收入1-2萬元。力爭通過5年努力,該村獼猴桃發展至500畝,收入達到200萬元。為發展蜂蜜產業,我們先後5次到湖北神農蜂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調研,得知當前新的養蜂技術每箱年產50公斤左右蜂蜜約800-1000元,且在第二年1箱蜜蜂可分箱為3-4箱,第三年可分箱到十幾箱。1箱蜜蜂在第二年經分箱後年產值可達到3000-4000元,第三年分箱後的收入可達一、兩萬元。同時,該產業對勞動力要求不高,屬於“懶人”產業,老弱病殘均可發展。我們將瞭解到的信息及時該村兩委溝通,幫助該村成立了蜜蜂養殖合作社,與湖北神農蜂語公司簽訂合作協議,爭取在2-3年將該村蜜蜂發展至1000箱,年收入達到80萬元。

5、籌措資金,啟動扶持產業發展。為加快xx村脱貧步伐,市質監局通過多種渠道籌措資金。年初,局黨組號召全局幹部職工每人集資捐款400元,共募集到9萬多元啟動蜜蜂養殖產業,計劃為110户困難村民每户免費提供1箱蜜蜂。我局已與湖北神農蜂語公司簽訂合作協議,由神農蜂語公司提供蜜蜂種羣和技術指導,近期已有6箱蜜蜂送到村民手中。為改善該村醫療衞生條件和產業合作社的發展,局黨組計劃每年想辦法籌措一定的資金,支持該村“一中心三室”建設(黨員活動中心、產業合作社辦公室、衞生室、文化室)。目前已籌措10萬元資金,計劃為該村村民每户提供1畝獼猴桃苗木,並聘請陝西眉縣的技術人員,定期為該村獼猴桃種植户提供技術指導。

6. 廣泛動員,邀請企業參與扶貧共建。扶貧是一項社會責任,我局積極動員企業參與共建,藉助企業的資金、市場,幫助聯繫村脱貧致富。經溝通,目前已有湖北世紀中遠集團、十堰福堰鋼鐵公司、葛洲壩公司十堰辦事處、湖北帕菲特工程機械公司、湖北神農蜂語公司、十堰海億魔芋食品公司以及市液化氣公司等8家企業願意參與到xx村的扶貧工作中來。其中,湖北神農蜂語公司已先後2次派技術員前往xx村講解傳授蜜蜂養殖技術,葛洲壩公司十堰辦事處願意為xx村移民搬遷工程免費提供水泥100噸。

三、扶貧工作存在的問題

1、村民素質不高。在扶貧開發之中,勞動力資源是最關鍵、最活躍的因素。但xx村村民文化素質低,思想保守,給精準扶貧增加了難度。目前有一定能力的已經遷出村外,年輕人常年在外打工,留守的多是老、弱、病、殘、小,勞動能力有限,無法有效參與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導致貧困村缺乏“造血”功能。

2、資金投入不足。xx是極度貧困的村莊,需要建設的項目多,需要扶持的資金多。該村一直致力打造的獼猴桃產業,200多畝土地流轉已經到位,但前期每畝近3000元基地建設費用成了門檻,村民缺乏資金投入,只能望地興歎。目前政策扶貧資金有限,村民自籌資金無來源,幫建部門零基預算,也無資金投入。加之農業產業投入大、週期長,市場風險也很大,村民無法承擔投入成本,資金制約成為扶貧的最大障礙。

3、技術服務不夠。xx鎮黨委政府及xx村兩委十分重視產業發展,先後發展了煙葉、魔芋、獼猴桃、蜜蜂養殖、玄生種植等產業,只有煙葉公司技術服務到位,發展較好。可煙葉種植面積900畝已基本飽和,無發展空間。其他產業發展水平仍然較低,村裏曾大力發展中藥材——玄蔘,因村民缺乏種植技術,辛苦一年,收入不及成本,加之缺乏龍頭企業兜底,結果村民都放棄了玄蔘種植。村裏還發展過蓮藕、核桃、魔芋等產業,但都是原始的粗放經營,廣種薄收,陷入停滯狀態,根本問題是缺乏技術指導。

4、聯動幫扶不力。xx村貧困面大,返貧率高,每年因災、因病、因學等原因當年返貧的人口居高不下。加上缺項目、缺資金、缺技術、缺人才,扶貧攻堅任務非常艱鉅。目前市委政府安排我局和浙江海天建設集團共同幫扶xx村,我局也積極爭取其他8家企業從不同層面參與到xx村扶貧中來。但總體感覺是企業積極性不高,特別是市裏統一安排的浙江海天建設集團至今還沒有實質性行動,社會聯動幫扶的效果也不是太好,單靠一個部門的力量難以完成艱鉅的脱貧任務。

四、今後扶貧的主要措施

1、結對幫扶增強幹部責任。今後認真貫徹落實市委政府“結窮親、幫窮户、拔窮根”精準扶貧精神,紮實開展“雙包雙建雙帶雙促”活動,細化幹部一對一幫扶的任務,強化幹部責任。加強督導檢查,督促幫扶幹部與包聯户溝通聯繫,有針對性地制定貧困户脱貧計劃。建立考核機制和責任追究制度,確保減貧項目精準,幫扶措施精準,幫扶效果明顯。

2、資金幫扶增添基礎設施。市質監局將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通過多種渠道籌措資金,幫助xx村啟動 “一中心三室”建設,改善村兩委辦公條件,解決羣眾看病難問題。積極爭取政策扶貧資金,協調相關單位,逐步解決xx道路交通、供水、供電、通信等設施問題,從根本上改善村民生產生活條件。

3、產業幫扶增加農民收入。幫助貧困户因地制宜地選擇產業,重點發展蜜蜂養殖和獼猴桃產業,幫助羣眾連片規劃建設,着力優化品種,努力提升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生產經營水平,儘快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在此基礎上引進企業拉昇產業鏈,提升產品的附加值,提高質量和效益,增加村民收入。幫助xx村建立蜂蜜合作社,通過合作社與龍頭企業合作,發展壯大蜜蜂養殖產業。幫助發展獼猴桃產業,免費提供獼猴桃樹苗,力爭在明年春季推廣種植200畝。事先做好與十堰市新合作超市溝通合作,開闢獼猴桃銷售渠道。

4、聯動幫扶增進村企共建。結合xx村實際,引進符合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通過村企合作,互助互動,藉助企業的技術、資金,壯大產業規模,拉長產業鏈,降低農民發展產業遇到的市場風險,實現互利共贏。計劃引進獼猴桃、魔芋、蜂蜜產業龍頭企業各一家,通過龍頭企業帶動產業合作社發揮作用。同時爭取市文明辦等有關部門,大力開展結對共建美麗鄉村和“兩創”(創文明新村、創“十星級文明户”)活動,加快建設文明新村。

5、遷移幫扶增快脱貧進程。積極爭取政策支持,以居住在高山、邊遠以及水電路不通、資源匱乏、災害頻繁、生存環境惡劣的貧困户為重點,實行生態搬遷工程,解決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的問題。目前該村已規劃兩個搬遷安置點,有18户村民有搬遷意願。通過搬遷讓村民集中居住,同時配套基礎設施,從根本上改善生產生活條件。

6、教育幫扶謹防代際傳遞。積極開展“雨露計劃·金藍領”助學培訓,以貧困家庭“兩後生”職業技能培訓和農村勞動力短期就業創業技能培訓為重點,鼓勵村民參加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貧困勞動力技能水平和新生勞動力的能力素質,為扶貧攻堅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為防止出現因學返貧的情況出現,市質監局繼續對該村在校高中生和大學生進行助學幫扶,幫助學生完成學業,增強致富能力,鞏固扶貧成果。

五、扶貧工作的幾點建議

1、加大規劃統攬力度,提升精準扶貧效率。農業產業化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現代農業發展的客觀要求,一縣一業,一鄉一品的規模化種植、養殖和經營是農民抵禦市場風險的有效手段。雖然秦巴山區地形複雜、氣候各異,動植物品種多樣,難以形成大規模的經營,但結合實際分片進行規劃,以幾個鄉鎮或幾個村為單元,明確產業方向,形成適度規模的“龍頭企業+基地+農户”的經營模式,還是切實可行的。如xx鎮周邊鄉鎮,或xx村及周邊幾個村,都發展彌猴桃,形成規模,集約化經營,這樣就可以降低生產、銷售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和經濟價值。因此,建議市級統籌指導,縣鄉科學規劃,分片區對產業發展、道路交通、村級公益設施進行規劃,以提高扶貧效率。

2、加大資金捆綁力度,提升整體發展能力。扶持資金數額決定扶貧計劃任務的落實,沒有資金投入,任何規劃、計劃都是空中樓閣。如果僅靠幫扶單位支持,難以完成艱鉅的脱貧目標。現在xx村到底能投入多少扶貧資金、項目資金,村集體和幫建單位都不清楚,計劃幹多少事,心中沒底。建議根據市、縣扶貧規劃,將政策扶貧資金、有關項目資金等計劃下達到鄉、下達到村,加上幫建單位扶持資金、社會捐獻資金、村級組織自籌資金等,將所有資金捆綁使用,有計劃的謀劃、規劃,每年幹幾件大事、實事。

3、加大科技培訓力度,提升自我造血功能。當產業扶貧項目確定之後,農民急需的是科學種植、養殖技術,可這些技術大多數幫建單位是無法提供的。當前xx村蜜蜂養殖、彌猴桃種植,需要培養幾户技術帶頭人。建議市、縣牽頭,安排農業、林業、畜牧、科技等部門技術機構或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分門別類地組織在相應片區開展相關實用技術培訓,村級組織組織產業對口的農户參加,以提高其創業能力和技術素質。

4、加強村級組織建設,提升模範帶動作用。貧困村的脱貧致富,村級組織,特別是村黨支部書記及兩委班子成員發揮着關鍵作用。xx村黨支部書記明平濤堅決執行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帶領村民自力更生,新修公路,發展產業,收到一定的效果。但要想徹底抓好精準扶貧工作,必須進一步加強村黨員幹部和致富能人的培養、挖掘工作,力爭培養一批年青有為、敢想敢幹、勇於開拓的黨員幹部和致富能手,形成有凝聚力、有戰鬥力的致富創業團隊,帶動貧困村脱貧致富。

5、建立綜合協調機制,形成扶貧幫建合力。精準扶貧涉及多個單位,如鄉鎮黨委政府、村級組織、幫建單位、幫建企業、產業合作社等,結構較為複雜,甚至各有各的想法和計劃。如果職責不清,任務不明,各自為陣,就會大大影響扶貧效率。建議建立和完善協調機制,明確主導單位和責任主體,分解具體任務,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會加速脱貧進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安扶貧調研報告篇2

嚴湖村貧困現狀剖析

嚴湖村有28個村民小組,共有農户681户,農業人口2765人。該村位於上猶縣社溪鎮北部山區,是“十三五”省級貧困村。近年來,通過不斷加大扶貧力度,推進精準扶貧,基礎設施有了一定改善,貧困户減少到目前的132户416人。但由於該村基礎設施建設欠賬太多,產業基礎脆弱,農民收入水平仍處於一個較低的水平,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5720元,只相當於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17元的56.5%。分析該村的貧困現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基礎設施落後,公共服務弱。一是交通出行不便。通村公路雖在3年前完成硬化,但28個村民小組8條通組公路僅有3條完成硬化,有5個村民小組通汽車困難。二是上學就醫困難。該村離圩鎮遠,且無村完小,三年級以上需到15公里外的藍田國小就讀,給羣眾帶來諸多不便。全村目前僅有村級衞生室1個,衞生設施及設備配置不全,疾病防控能力差,看病就醫很不方便。三是飲水不方便。受地勢等自然因素影響,未通自來水,村民取水“各自為政”,有的從水井裏挑水,有的從水井裏抽水,也有的從山中引泉水到家,飲用水得不到有效保障。四是用電通信質量不高。全村雖已全部通電,但因線路老化,供電線路長,電壓不穩定,部分大功率電器無法使用。28個村民小組中,有5個組未通廣播電視,移動通信信號弱,也未通寬帶網絡,信息較為閉塞。

(二)農田水利設施差,土地產出低。全村共有耕地1884畝,人均耕地0.68畝,只相當於全省人均1.045畝的65.07%、全國人均1.35畝的50.37%。加上農田水利設施落後,山塘、水渠等水利設施嚴重老化,大部分山塘水庫等灌溉工程因無資金維修,不能正常運轉或帶病運行,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脆弱,大部分耕地屬中低產田,甚至是“望天田”。種植結構單一,基本上只種一季水稻,種植效益低。人均山地雖有8.7畝,但多為荒山和殘次林,佔全村林地80%以上;油茶林全部為低產油茶林,產量很低,經濟效益差。

(三)羣眾收入低,居住環境差。就該村整體情況來看,農户的主要經濟來源為務工、務農兩個方面。務農主要以種植水稻為主,小部分農户養豬、雞、鴨、魚或牛、羊等,但形成不了規模,基本滿足於自給。為推進產業扶貧工作,當地政府正着力推進油茶低改,但這些項目由於剛剛起步,帶動農户增收的效應還未能發揮,農户收入仍處於一個較低的水平,低於國家貧困線的貧困户132户,416人,貧困户數佔全村户數的19.38%。在住房方面,通過近年來的土坯房改造,儘管大多數土坯房改造完畢,但相當一部分農户只是搭起了房屋的框架,無錢裝修,生活設施簡陋,有的為建房還欠了一屁股債。尚有70户農户仍然無力改造。

(四)增收難度大,脱貧任務重。要改變嚴湖村的貧困面貌,一方面,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解決基礎設施建設問題,一方面,必須有效解決貧困户增收問題。造成該村農户整體收入較低,除了該村土地資源不足、生產條件較差、沒有帶動羣眾致富的龍頭產業外,與當地羣眾的文化技術素質和思想觀念也有很大關係。從我們瞭解的情況來看,大多數羣眾接受新科技、新思想的能力差,無論是思維方式、生產方式還是生活方式都跟不上形勢發展,有的甚至存在較嚴重的“等、靠、要”思想,缺乏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勁頭,不思進取,無心脱貧。村裏文化生活貧乏,導致村民喜歡聚集打牌,喜歡“東家長,西家短”的議論是非,創業氛圍不濃,致富熱情不高。

從調查瞭解的情況來看,一般家庭只要有勞動力且身體健康,能出去務工,就能有一定的經濟收入。該村目前之所以還有132户計416人沒有脱貧,其主要原因在三個方面:一是大病醫治拖累所致。很大一部分貧困户是因患重病,醫治花費大導致負債累累,陷入貧困。在貧困人口中,有126人身體不健康,患有各種慢性疾病不能從事體力勞動,其中有27.5%喪失勞動能力,不僅不能勞動,還需常年吃藥並要有人照料,平均每户每年醫療消費為1056元,佔家庭開支的20%以上。二是缺勞力缺技術。據調查統計,有近70户(佔貧困户的53%)因為缺勞動力,有54户(佔貧困户的41%)家庭因為殘疾或患有慢性病而無法做事,只有閒在家裏。還有16户雖有勞力但不懂技術,生產開發效益低,又無一技之長,打工靠賣苦力收入不高也不穩定,導致致富無門、增收無力。三是先天不足。在132户貧困户中,有88户低保户(佔貧困家庭的67%),因種種原因導致入不敷出,必須依靠農村低保維持基本生活。還有14户五保户,必須由政府給予生活保障。

嚴湖村能否打贏脱貧攻堅戰,成敗在於132户的增收脱貧問題,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大,必須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才能奏效。

堅持標本兼治,因户精準施策

通過調查分析,我們認為,嚴湖村雖然貧困程度比較深,但也有一定的發展基礎,通過扶持可以改變落後面貌,實現脱貧目標。關鍵是要針對當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選對路子,堅持改善生產生活條件與增加收入同時並進,瞄準對象,精準施策,破解難題。

(一)堅持長短結合,發展產業增收。近期,要集中力量抓好三件事,儘快增加貧困户收入。一是抓兩個基地。拓展油茶基地,在兩萬畝低改和兩千畝新植油茶的基礎上,繼續新增油茶低改5000畝,新植油茶畝,逐步成片。建設速生豐產林基地,每年增加500畝,最終達到3000畝以上規模。二是抓種養髮展。包括:鞏固水稻種植,提高種糧效益;依託龍頭企業,與贛州城區市場對接,採取“公司+農户”形式,種植500畝大棚蔬菜;利用低山丘林山坡和門前屋後等閒置土地,栽種桃、李、梨、金桔、蜜桔、板栗、楊梅等小水果1000畝以上;利用閒置山場,發展生態養雞、養牛等產業,增加部分收入。三是抓光伏發電。利用村部學校等公共建築屋頂,鼓勵和扶持農户利用家中屋頂發展光優發電產業,形成穩定收入來源。

在發展好上述三個產業的基礎上,依託當地資源,發展生態旅遊,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從保護好嚴湖古井、古屋、古驛道、古樹等具有文化底藴的古代遺蹟入手,進行修繕升級,保護好集中連片老土坯房,改造升級為百年客家民居;利用新江河落差大、水資源豐富的優勢,打造新江河漂流、新建古法榨油廠和油茶文化、新型“農家樂”等項目,發展嚴湖旅遊,使其逐步成為嚴湖百姓持續增收的重要產業。

(二)堅持標本兼治,抓好教育培訓。充分發揮教育培訓“拔窮根,挪窮窩”的優勢,加大教育扶持力度。一是要抓基礎教育。從改善教學條件入手,讓更多的青少年通過學習深造走出大山。為此,一方面要新建新江教學點,完善嚴湖國小教學設施,改善辦學條件,恢復村完小,解決上學難的問題。一方面通過建立助學制度,防止因窮輟學。可成立村助學基金會,接受社會各界捐款,對困難農户子女上學實行資助,對考入大學的學生實行獎勵。此外,還可對接政府有關部門熱心人士和社會各界助學團體,形成“一對一”幫扶,防止因學致貧。二是要抓職業技術培訓。積極協調培訓機構和勞保等有關部門開展技能培訓,確保初、高中畢業生在沒有考上高中、大學之後,都能接受職業教育,使農村新增勞動力都能掌握專業技能,就地轉化或者外出務工、經商。切實用好國家對職業教育農村籍學生給予教育補助和推薦就業的政策,有效減輕家庭教育負擔;同時,可成立村農民夜校,根據生產發展需要,組織開展蔬菜、油茶、水果種植和生態環保養殖技術培訓,提高生產開發效益。

(三)瞄準132户貧困户,落實近期脱貧措施。為實現上猶縣確定的解決絕對貧困的目標,當務之急是瞄準132户461人的增收脱貧問題。當下,要集中力量抓好兩個增收項目建設。一是油茶低改。平均每户扶持油茶低改10畝,按照第一年投入1100元(油茶低改可補助800元),後兩年每年投入300元的標準,每年每户再扶持3000元,連續扶持3年直到進入產果期,實現盛產期每户每年穩定增收4萬元左右(近期每户7000元左右收入)。二是光伏發電。選擇租用一個閒置山場,集中建設光伏發電項目,平均每户30平米,每户貸款2.4萬。在脱貧之前,每户每年補助4000元,解決貧困户的還貸問題,並可實現每户每年5000元左右的穩定現金收入。與此同時,按照國家政策,對14户五保户、88户低保户,實行兜底政策,解決好貧困户的基本生活問題。對132户貧困户中72户有小孩上學的家庭,發動省公安廳的幹部職工實行一對一結對幫扶,降低小孩上學負擔,並幫助爭取國家有關政策,確保不因學致貧。對居住在偏遠山區交通不便的14户農户,列入搬遷扶貧範圍,搬遷安置到城區或工業園區附近,通過技術培訓等,幫助進入工業企業就業,解決好生活出路問題。

(四)突出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一是要抓村莊環境整治。結合城鄉一體化建設,按照統一規劃,統一佈局,分步實施的原則,以建設“詩畫鄉村”為目標,開展村莊環境綜合整治,主要包括平整土地、危舊房改造、道路連通、排水排污、改水改廁、文化體育活動設施等建設內容,優化村容村貌整體形象,使羣眾居住環境和衞生條件有明顯改觀。二是要抓公共服務設施。包括:以村部為中心,硬化環村道路3公里形成全村循環,改善出行交通條件;建設安全飲水工程,選好優質水源,集中建好中心水池,實行集中供水,鋪設水管,解決全村500多户農户飲水難的問題;完善農田水利設施,新開水渠5000米,對村部前700餘畝農田實施土地平整,提高耕地質量;改善通信設施,力爭每個村小組通廣播、通寬帶網絡,為發展電商銷售打好基礎。

通過以上措施,基本可以保障該村現有貧困户按期脱貧,並在完善醫療保障和大病救助制度的基礎上,能不因病返貧。

強化精準扶貧的保障措施

(一)加強村黨組織建設。嚴湖村能否實現脱貧目標,村支部的引領作用至關重要。目前,該村有黨員41人,其中18人外出創業或務工,力量不集中,黨組織生活較為分散。為此,要緊緊依託省公安廳工作組掛村扶貧的有利條件,切實加強支部建設。一是健全規章制度。完善支村兩委工作制度、議事制度,健全農民自主投工投勞等機制,逐步形成村民自主決策、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長效機制。二是加強陣地建設。建設好村部,完善農民夜校、圖書室(農家書屋)、活動室、衞生室、籃球場、文化教育、健身娛樂等設施,在村部設置黨(村)務公開宣傳欄。三是完善組織網絡管理。重點抓好黨小組建設,28個村小組分片成立黨小組,按照“黨建+”工作理念,將黨小組融入到村民理事會、經濟組織合作社等羣眾組織,充分發揮黨支部和黨小組的戰鬥堡壘作用。四是培養後備力量。通過崗位鍛鍊,着力從黨員中培養致富能手,從產業帶頭人、種養大户和經濟能人中發展黨員。五是培育良好風尚。通過修訂完善《村規民約》,積極開展“文明家庭、勞動致富、環境優美示範户”等評選活動,倡導文明道德新風尚。

(二)強化產業扶貧措施。一是實行一對一幫扶。特別是在產業扶持上,要緊盯132户貧困户,除五保户由政府兜底外,對其餘118户貧困户要一對一落實扶貧工作責任人,制定任務書,簽訂責任狀,分户建檔立卡,分户制定脱貧計劃和時間表,提出項目安排和具體措施,確保全村132户貧困户按期脱貧。二是搭建好組織平台。儘快組建油茶種植、蔬菜種植等合作社,制定好合作社運行機制,通過合作社為各家各户發展生產提供技術、銷售等方面的服務,把分散的農户組織起來實行產業化經營,解決好“小生產”與大市場的連接問題,帶動貧困户發展產業、增加收入。三是盤活閒置土地。通過土地流轉,把土地向致富能手和龍頭企業流轉,農民通過培訓到企業打工,實現由農民向產業工人的轉變,通過土地流轉收入、打工收入和企業分紅,提高農民收入。四是用活扶助資金。實施好產業發展項目,不斷髮展壯大集體經濟實力,鼓勵和吸引外出務工村民及有一定實力志願青年回村創業,帶領村民共同致富。

(三)強化扶貧資金監管。一是優化制度設計。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圍繞脱貧目標,根據貧困地區發展需要,進一步制定和完善各類扶貧優惠政策,優化制度,完善機制,用政策調動企業和社會各界的扶貧積極性,對農民發展產業、生產經營予以鼓勵和支持。二是增強扶貧合力。充分整合各有關部門的資金項目,加大對貧困地區的支持力度。特別是對產業扶貧的項目,基本的資金必須打足,不能“釣魚”。積極協調金融機構在政策允許的情況下,為扶貧產業提供低息或無息貸款。三是加強資金管理。扶貧部門要嚴格執行扶貧資金管理制度,加強監督檢查,規範資金管理,確保資金專款專用。四是加強政務公開。對每一筆扶貧資金的使用,都要做到政策、資金、項目三公開。可組建村老年人協會,充分發揮老黨員、老幹部的作用,對扶貧項目實施進行經常性監管和全過程跟蹤,確保項目建一個,成一個。

(四)建立後期幫扶跟進機制。通過精準扶持和攻堅克難,可以在較短時間內解決現有貧困人口的脱貧問題。但由於這部分人的發展基礎脆弱,如果沒有相應的配套措施做保障,一旦遇到天災人禍和意外情況,一部分人又將重新返貧。為此,一要建立脱貧後期幫扶機制。貧困人口脱貧後,要落實責任人進行3~5年的跟蹤,繼續幫助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問題,直至其持續發展,實現穩定脱貧。二要完善大病救助和商業保險制度。既要提高醫保中大病報銷額度,還要加大大病醫治商業保險力度,最後由政府實行救助兜底,確保農户不會因病致貧。三要建立農業生產和自然災害保險制度,確保農户不因災致貧。四要進一步擴大義務教育範圍,將學雜費免費範圍從目前的九年制義務教育擴大到從學前教育到高中和中職教育,防止因學致貧。

安扶貧調研報告篇3

20xx年以來,按照縣委、縣政府關於開展駐村聯户扶貧工作的要求,我社創新思路,強化措施,積極動員全社幹部職工深入開展包村聯户工作,努力為鎮村辦好事、做實事、解難事。

一、結對幫扶基本情況

20xx年,預計脱貧時間:20xx年,主要致貧原因:因病(本人精神有點問題)、因學(兩子女讀書);主要幫助措施:產業就業發展2人、醫療救助扶持1人;住房情況:原住房面積100平方米,於1985年10月修建,需異地搬遷至聚居地;土地情況:共有耕地面積1.9畝,有效灌溉面積1畝;七有情況:有吃穿保障,有安全住房,有安全用水,有基本醫療保障,有基本教育保障,有生活用電保障,有廣播電視;一超情況:年入均純收入高於3300元;種植業補貼1000元,養殖業補貼20xx元,適用技術培訓1人次,農民技術員培訓1人次,已參加新型養老保險,長期在外務工。

二、高度重視,加強領導

為切實強化駐村聯户包扶工作的領導,縣供銷社將包扶工作列為重要議事日程,周密部署,紮實推進。同時成立了縣供銷社駐村聯户包扶扶貧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黨委書記、理事會主任擔任;副組長由黨委副書記、理事會副主任擔任;成員為各股室負責人;駐村聯户包扶扶貧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統一領導、安排籌劃、組織協調全社包村聯户工作;小組辦公室設在工會辦,負責處理小組日常工作。

三、細緻認真、做好工作

1、調度協調,做好包扶工作。建立健全包村聯户工作調度協調機制,領導小組領導定期對工作推進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採取召開調度協調會議、聽取彙報、深入走訪羣眾等形式,認真研究、及時解決問題。

2、深入羣眾,做好聯户工作。堅持把包村聯户工作作為密切黨羣、幹羣關係的重要途徑,重心下移、關口前移,及時瞭解羣眾所需、所急、所盼,對人民羣眾反映的問題千方百計進行幫助解決;本着辦一件事實,暖一片人心,結合工作實際,主動幫農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駐村蹲點,做好幫扶工作。為響應上級號召。積極駐村蹲點,主動為羣眾排憂解難,真幫實做,努力做好村民的貼心人;按照精準扶貧工作要求,認真摸清幫扶貧困户的基本情況,找準幫扶辦法,制定幫扶脱貧計劃。按照“不脱貧不收兵”的工作要求進行幫扶;通過實地調研、進村人户走訪、分析致貧原因並找準幫扶要點,結合實際制定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方案

4、真抓實幹,完善各項幫扶工作。嚴格按照規模分解、初選對象、公示公告、結對幫扶、制定計劃、填寫手冊、數據錄入、聯網運行、數據更新等步驟,按照相應的時間節點,完成建檔立卡任務。

四、今後工作打算

將立足本職,加大力度,真抓實幹地開展好包村聯户包扶精準扶貧工作,讓包扶村和掛聯户充分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温暖;堅持促農增收、富民優先,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強化先進技術扶持,跟蹤幫扶貧困户的生產生活,以實際行動做好精準扶貧工作;加強督查,落實考核制度,將督查考評結果作為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逐步建立“事事有人抓、件件有督促、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精準扶貧精神,總結經驗教訓、集中精力、強化措施、紮實推進“回頭看、抓鞏固”和下一輪精準扶貧工作,為實現精準扶貧帶動村民奔小康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目標而努力奮鬥。

安扶貧調研報告篇4

返鄉農民工增多勞動力增加是今年農村工作的一個機遇,同時其就業問題又成為必須解決好的一個突出問題。為此,我們近期作了一些調查。

一、我縣返鄉農民工的主要特點

從農民工的返鄉情況看,一是農民工羣體龐大。20xx年我縣共有農户3.54萬户,農業人口14.34萬人,農村勞動力總數73235人。外出農民工的户數21420户,佔全縣農業户的60.5%,外出農民工總數24880人,佔全縣農業人口的17.4%,佔農村勞動力總數的40.1%。舉家外出的農户175户。二是農民工返鄉後大量滯留。春節前返鄉農民工總數16172人,截止2月底尚未外出的農民工6703人,佔返鄉農民工總數的42%。三是返鄉時間提前。從10月份開始陸續返鄉,較往年提前2個多月。

從返鄉農民工的結構看,一是返鄉農民工男性多於女性,返鄉男性9981人,返鄉女性6191人。二是高年齡段的返鄉農民工成主體,29歲以下4463人,佔總數的27.6%,30到40歲6663人,佔31.2%,40歲以上5046人,佔總數的41.2%。三是低文化程度的返鄉農民工明顯較多,返鄉農民工國小及以下學歷4415人佔37.3%,國中8232人佔40.9%,高中及以上3526人佔21.8%。

從返鄉農民工的意願看,一是個體有差異,務工意願有差別。性別、年齡、學歷的差異造成選擇務工意願不同。87%的年輕女性一般選擇進入電子、製衣、製鞋、玩具加工等勞動密集型行業務工;75%的男性選擇進入從事技術含量較低的工地、工廠從事建築,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務工地點普遍為沿海等經濟發達地區,在工地上幹活的較多。二是自主創業意願強烈,但缺乏資金。調查中80%的人希望能自主創業,比如辦加工廠,辦場搞養殖、規模化種植,但資金是最大的障礙。三是大部分人都有繼續外出務工的意願。70%的人都表示願意返回原來的崗位繼續打工,有22%的人將重新找工作,只有8%的人暫不外出務工。

從返鄉農民工的務工環境看,一是流動頻繁,務工地點多變。農民工即使在同一務工地點,換的工作也比較多,不論公司、工廠或建築工地等都存在階段性用工現象,“訂單”做完後,他們就得重新找工作,使務工地點變換較多。二是舉家外出呈上升趨勢。調查中發現夫妻雙方都在外面打工,為方便照管子女,將子女帶到務工地點就近入學的情況呈上升趨勢。去年我縣徐家坪鎮舉家外出務工的就有75户,這一數據比07年增加了21户。今年春節全家外出回來過年的有15户,但春節後全家返回務工地點。三是找工作的途徑不多。農民工在外打工,主要是依靠熟人介紹或自己找,存在一定盲目性和扎堆現象。

從返鄉農民工的影響看,一是影響了農民收入增長。目前,我縣農民的.收入中約有50%來自非農產業,其中主要是外出打工收入。從收入的增量來看,非農產業收入的增量佔到每年農民收入增量的70%以上。農民工返鄉後基本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靠務工積累維持日常生活開資。其次,影響農村消費市場的開拓。農民工失去工作提前返鄉,嚴重影響農民工及其家庭的生活水平提高,影響其對子女教育的投資和現實購買力,這勢必阻礙消費需求的擴大。第三,影響社會和諧穩定。農民工失去工作、收入減少,這本身就是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因素。而且,不少農民工在心理上已經認同了城市工人的身份,返回家鄉後可能因為缺乏必要的農業生產技能和無法重新適應農村生活而產生失落情緒、出現各種問題,進而給社會和諧穩定帶來不利影響。

二、農民工返鄉的主要原因

一是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沿海部分出口生產企業受到衝擊,開始裁員、降薪或關閉以求自保,農民工成為首選對象。調查統計,全縣春節前返鄉迴流的16172名農民工中,因企業

二是受用工信息缺乏的影響。很多人都是通過熟人介紹和自己找工作,有一部分人是看到別人在某一地方打工還可以,就隨波逐流到那地方找工作。比如我縣徐家坪鎮75%的農民工集中在東南沿海務工,由於東南沿海企業破產倒閉,去南方務工的渠道減少,出現整個務工集體失業或返鄉現象,而新的就業信息又未能掌握,導致滯留農村。

三是受務工技能缺乏的影響。調查的110名返鄉農民工中,輸出前接受技能培訓的34人,佔30.9%,未接受任何技能培訓的76人,佔69.1%。可見農民工大多務工技能欠缺,主要靠勞力、苦力務工,在勞動力市場供大於求的形勢下,他們中的一部分人被拒之門外。

四是受農村新政策的召喚。部分農民工通過在外務工已掌握了技術,有一定資本,特別是黨的惠農強農政策的出台,在外務工與在家創業收入相差無幾,他們選擇了回鄉創業。加之很多農民工本身就是災後重建户,他們想抓住災後重建的政策機遇,發家致富。

三、積極應對的幾點建議

一要強化宣傳引導,幫助失業農民工理性對待回鄉。要大力宣傳黨和政府促進農民工再就業的政策措施和典型事例,特別是宣傳貫徹好擴大內需和促進農民工再就業的政策措施,營造全社會關注、關心、關愛農民工的濃厚氛圍,讓他們樹立再就業或創業的信心,認識到目前的失業返鄉是暫時的,防止出現返鄉潮的“蝴蝶效應”,使大量農民工返鄉或滯留,給農村維穩工作帶來壓力。

二要加強就業指導,搞好就業服務工作。建議創辦公益性的職業介紹機構,扶持民間中介組織,探索建立培訓、求職、就業、維權“四位一體”新機制。加強與用工方的聯繫與溝通,鞏固長期合作的勞務輸出基地,開闢北方地區務工基地。蒐集相關用工信息,通過開展免費職業介紹服務、組織用工企業舉辦招聘會,搭建“返鄉農民工網上就業”服務平台等措施,拓展農民工就業渠道。

三要開展就業培訓,實現技能轉型。實施“人人技能工程”,開展農民工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工就業創業能力。加強與市內職業技術教育單位的合作,整合勞動、教育、扶貧等補助政策,統一印發免費培訓券,由農民工根據企業用工需求和個人意願選擇培訓機構和培訓時間,鼓勵與用工單位聯合培訓,培訓結束後發給培訓證明或技能資質證明20xx年大學生扶貧調查報告20xx年大學生扶貧調查報告。對脱產進行全日制中等職業教育的返鄉農民工免除一定費用,每年補貼一定生活費,提高農民工培訓積極性。

四要大力支持農民工自主創業,發揮創業帶動效應。建議出台農民工就業再就業優惠政策,特別是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新政策,如税收減免、工商緩減等方面優惠政策,實現“扶一業帶就業”。鼓勵農民工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對農民工自主創業者採取貸款財政貼息、直接補貼、擴大農村擔保範圍等方式解決資金難題,減小創業的困難、風險和盲目性,實現1人創業能帶動3—5人就業的帶動效應。同時要消除創業壁壘,降低創業門檻,為農民工創業營造良好環境。

五要新闢就業市場,增加失業返鄉農民工轉移就業崗位。發揮農村“蓄水池”吸納就業作用,在新一輪農村改革及災後重建中有效促進農民工就業。緊抓天津援建略陽、“十天”高速公路建設等建設機遇,“合拍共振”大量使用我縣農民工,切實使他們能夠就地務工,增加收入。

六要進一步維護好外出農民工的合法權益。農民工權益問題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社會穩定問題,絕不容忽視。根據我縣外出農民工多的實際,建議成立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中心,在鄉鎮勞動保障所設立農民工維權工作站,依法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依法處理侵犯農民工合法權益的案件。在農民工因拖欠報酬糾紛、工傷糾紛尋求法律援助時,勞動仲裁機構或法院立案要在費用上適當減免,在法律、政策範圍內適當傾斜,對侵犯農民工合法權益者實施更嚴厲的懲處,為農民工就業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

安扶貧調研報告篇5

近年來,國家無論是投入的直接幫扶資金規模,還是投入的產業發展或基礎設施建設等開發項目數量,都是空前的,但在目前的具體操作中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也是近年來羣眾來信來訪的重點。

一、目前農村扶貧資金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

一是扶貧資金長期不入賬,弄虛作假套取資金。有些村幹部把扶貧資金從財政所或經管站打領條把錢領出來後,開支不透明,大筆開支不研究,隨心所欲,開支後長期不入賬,有些時間長達一年之久。有些村幹部打着到上面爭項目資金的牌子,給領導送禮、送現金、送土特產、請吃飯等名義開發票,放到扶貧資金中報銷,虛報開支。

二是法制意識淡薄,村務公開走過場。個別村幹部通過自己的特殊身份和人脈關係,到上面爭取了一些資金,資金到位後,不與村幹部商議,也不讓村民過問,揚言説這筆錢是我到上面爭取到的,你們有什麼權力過問,想怎麼開支就怎麼開支。大多數行政村的財務公開數據籠統,分項不詳細,公佈數據遮遮掩掩,羣眾非但看不懂,而且公開時間不固定無規律,讓人產生的第一印象便是,這是一本經不起羣眾監督,經不起組織檢查的“糊塗賬”,羣眾意見較大。

三是政策執行不到位,隨意擴大使用範圍。有些部門、鄉鎮或項目實施村組不按照批覆的項目實施,隨意改變資金的用途,有的將項目資金用於修路、挖塘;有的將扶貧資金髮放給非貧困户;更有甚者將扶貧資金用於村鎮建設等等。主要原因是,某些鄉鎮領導幹部、扶貧工作人員及村組負責人遵紀守法意識差,對扶貧資金政策認識不到位,將專款專用的扶貧專項資金當成普通預算資金使用。

四是資金管理不嚴格,存在截留挪用現象。近年,扶貧資金管理逐年規範,各項防控制度逐步健全,管理措施越來越嚴格,但在審計中仍發現有少數部門或鄉鎮截留挪用扶貧資金。如有些鄉鎮將已報賬應撥付項目實施單位的扶貧資金截留在鄉鎮財政所專户或政府經費賬上,有些部門或鄉鎮通過虛列項目支出套取扶貧資金,用於彌補經費支出或者其他非扶貧項目建設,有些項目實施單位直接將扶貧資金挪用後彌補項目前期費。

二、深入剖析問題產生的原因

一是對扶貧資金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扶貧資金是指國家為改善貧困地區生產和生活條件,提高貧困人口生活質量和綜合素質,支持貧困地區發展經濟和社會事業而設立的財政專項資金,是貧困羣眾的“救命錢”和減貧脱貧的“助推劑”,對加快貧困地區發展、改善扶貧對象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有較大的積極作用。指出:“一些地方的扶貧等保民生資金存在虛報冒領、擠佔挪用、滯留沉澱和監管弱化等問題。必須築牢扶貧資金管理使用的“高壓線”,對貪w侵佔挪用等違法違規行為嚴懲不貸,確保扶貧資金充分惠及扶貧對象。”一些主管單位對扶貧開發工作重視不夠,對黨的惠農政策、國家法律法規和有關規章制度宣傳力度不足,正是由於一些人對扶貧資金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導致村組織、項目實施單位負責人的遵紀守法意識淡薄,從而貪w私分、擠佔挪用、出借扶貧資金等違紀違法問題頻發。

二是部分單位財務管理制度執行不嚴。財務管理方面,雖然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如財務收支預決算制度、民主理財制度、財務公開制度等,但相當部分村幹部和財務人員對財務管理制度、財經紀律學習不夠,不嚴格按照法律政策辦事,一些主管部門監管不力,扶貧資金的報賬管理、扶貧資金支出隨意性較大,造成財務制度有章不循,執行不嚴。有的鄉鎮和主管部門沒有把扶貧資金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對羣眾反映的問題處理不及時,不同程度的助長了扶貧資金違紀違法行為的發生。

三是資金監督管理不到位。鄉鎮經管站對村級財務“只管帳、不管錢”,村級組織在資金上往往是“先斬後奏”花了再説,鄉鎮經管站只是與村財務人員對對數據、點點票據、管管賬本,在監督管理方面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村民監督委員會不履行職責,起不到民主監督的作用,形同虛設,對經濟違法行為不願監督或放棄監督,發現問題不敢管,因此扶貧資金管理透明度低,財務公開力度不夠。公開的內容不具體,羣眾無法真正瞭解資金用途去向,導致部分村的扶貧資金由少數幹部説了算,使監督流於形式。

三、多管齊下管住用好扶貧資金

規範農村扶貧資金管理,杜絕貪腐、挪用等漏洞問題,拋磚引玉,願與同仁,共同探索。要從制度上發力,從資金使用信息發佈、項目實施管理、資金使用監督等環節入手,管好扶貧資金。

第一,扶貧項目管理要完善制度。防止扶貧領域資金違紀違法案件,首當其衝的是用制度為扶貧資金加上一把“安全鎖”,建立完善扶貧資金專户,實行專户儲存、專户撥付、專人管理、封閉運行,並完善撥款、記帳及內部稽核控制制度,對扶貧資金使用實行報賬制管理,減少扶貧資金被截留、挪用的漏洞,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

第二,扶貧項目管理要公正公開。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扶貧資金的分配和項目的安排,通過適當方式在扶貧項目所在地予以公示,廣泛接受社會的監督,增加扶貧資金項目安排的透明度,杜絕虛報項目支出騙取財政資金的行為。對於基本建設類的扶貧項目,一律實行招投標管理,項目施工材料實行政府採購,做到陽光操作,確保公正、公平、公開,把扶貧資金信息置於陽光下。

第三,扶貧項目管理要嚴把“三關”。一是嚴把“項目規劃關”。做到因村制宜,廣泛徵求羣眾意見,科學規劃,不搞行政強迫命令,不搞一刀切工程和形象工程。二是嚴把“項目實施關”。嚴格實行招投標制度,落實專業施工隊伍,並公示建設內容和投資規模。在項目實施中,村上設立村民監督領導小組,對項目施工進行全程監督,確保工程質量達標。三是嚴把“項目驗收關”。項目完成後由,聘請財政、審計、農牧、林業等部門參與,對項目的計劃下達、招投標程序、項目批覆、工程進度、項目移交手續等,逐一驗收,併入户檢查驗收,防止扶貧資金套用。

第四,扶貧項目管理要加強監督。對扶貧項目的計劃執行、建設進度、工程質量和財務管理等情況,加強跟蹤監測;項目實施完畢後,組織專家和有關人員進行驗收。同時,對財政扶貧資金的撥付和使用情況開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確保項目目標的實現。對發現的問題要求項目管理和資金使用單位限期整改,及時糾正,通過監督檢查,規範扶貧資金的管理,提高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益。同時,組織社會有關方面加強監督,把行政監督、羣眾監督、輿論監督結合起來。

安扶貧調研報告篇6

按照縣委“1+1”好支部共建行動協調小組辦公室和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要求, 月 日, 派出調研組,深入 村,圍繞脱貧攻堅開展深入調研,綜合採取當面座談交流的方式,與村黨支部、村“兩委”和村民進行廣泛交流,確保全面掌握真實情況,現總結報告如下。

一、總體情況

截止目前, 村共有貧困户 户 人,其中因病致貧 户 人,因殘致貧 户 人,因年老體弱,缺乏技術和勞動力致貧的 户 人。經過幾年來的精準扶貧政策落實,人均收入均能達到3800元以上,屬於享受政策脱貧。

村的貧困户,均根據各自的不同情況落實了扶貧政策,其中危房改造 户,扶貧特惠保險 户(一户因進敬老院集中供養,未參保);與 聯合開展金融扶貧務工的 户(每户20xx元/年);享受五保金的 户,低保金的 户,享受20xx年縣鄉光伏扶貧項目收益分配的 户,享受養老保險的 户,享受老兵補貼的 户,享受殘疾人生活補貼和護理補貼的 户,享受貧困學生資助金的 户,無學齡期兒童輟學現象。

二、存在的問題

從 村貧困户整體狀況看,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1、耕地普遍較少。有 户沒有耕地, 户人均耕地不足3分,只有 户人均耕地在1畝以上,種植收入和糧食補貼在收入中佔比較低。這是因為 村位於城邊的特殊地理位置決定的,村西村北的土地在多年前就已大部分被徵用買斷,無法產生持續性收益。

2、自我造血能力普遍較弱。 户貧困户中,18歲以上、60歲以下的健康勞動力只有 人,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只有 人,在可以預期的將來,這些家庭的自我造血能力不會有太大的提升,對扶貧政策依賴性較大,需要政府兜底。

3、家庭開支較大。貧困户的收入雖然都在貧困線以上,但是因為疾病、殘疾、年老體弱等原因,用於醫療方面的開支佔比極大且會持續增長,對醫療保險及大病救助政策非常依賴。

三、建議及下步工作打算

1、對貧困户中的健康勞動力提供技能培訓,提升他們的自身價值,增加收入。

2、組織“春風行動”等招聘活動,幫助大中專畢業生就業,縮短畢業和就業之間的空窗期。

3、部分貧困户因子女成年、畢業等原因,即將被取消低保。通過走訪座談,感覺他們對國家的`低保政策還是理解支持的,但是醫療支出佔家庭收入比較大,一旦被取消低保,相應的大病救助等醫療救助政策也要相應地取消或降低,建議根據貧困户的實際情況,保留部分醫療救助政策。

4、 户貧困户中,有 户獨自生活且年齡超過60歲,有 户兩口共同生活的年齡都在70歲左右。對於這種獨居老人,建議共建支部、幫扶單位、村“兩委”都要定期進行走訪,幫助打掃衞生、整理家務,多陪伴,多給老人心理上的慰藉。

安扶貧調研報告篇7

為進一步瞭解我縣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開展情況,為縣委提供可行性決策參考,推動相關工作開展,根據縣人大常委會2016年度工作安排,3月29日,縣人大常委會組成3個視察調研組,分別深入灣灘河鎮、醒獅鎮、洗馬鎮對2016年龍裏縣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視察調研。3月30日,縣人大常委會召開調研座談會,通報當前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進展情況,梳理當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研究下步工作對策。現將視察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我縣2016年易地扶貧搬遷人口數為805人,其中醒獅鎮葫蘆田村高坡一、二組計劃搬遷179人,灣灘河鎮擺絨村上擺絨一、二組計劃搬遷543人,剩餘83人指標調劑到洗馬鎮2016年實施。截至目前,各鎮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進展情況如下:

(一)灣灘河鎮。該鎮遷出點為原擺絨村上擺絨,是省級一類貧困村,2012年被省國土資源廳實地勘察認定為地質災害重點隱患點。上擺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項目涉及2個村民組、543人。集中安置點位於灣灘河鎮西部,與貴陽市花溪區高坡鄉相鄰,距龍裏縣城60公里,距鎮政府所在地18.5公里。項目佔地85畝,預計總投資3800萬元,主要建設內容為搬遷住房、人畜飲水、供電、道路、廣場等。目前已初步完成測繪、第一批徵地、地質災害評估、防澇測評等工作,施工單位已進場施工,截止3月27日,已完成16棟房屋基礎開挖及紅線範圍大面平整。

(二)醒獅鎮。醒獅鎮遷出點為平寨村(原葫蘆田村)高坡一、二組,屬省級地質災害點,基礎設施落後,交通不便,生產生活條件差,不適宜居住,羣眾貧困度深。高坡一、二組共有203人,其中願意搬遷的為179人(其中:意願分散安置的為129人,意願遷往醒獅集中安置的為50人),不願意搬遷的為17人,由於本人原因無法上户口和婚入户口不願遷入不能列入搬遷對象的為7人。醒獅安置點選址在醒獅鎮醒北路旁龔家大土,紅線範圍面積為18.45畝,據實徵收並已完成測量和公示,實際徵用耕地25.9107畝,安置點的實施方案(代可研)委託湘潭市規劃設計院進行設計,並於2016年3月15日正式開工建設,第一批計劃安置葫蘆田高坡一、二組搬遷農户46人。

(三)洗馬鎮。該鎮2016年易地扶貧搬遷對象第一期83人,全部為建檔立卡貧困户;第二期整體搬遷洗馬鎮落掌村馬牛光組32人。主要採取集中安置的方式進行,安置點位於洗馬鎮新城區,項目佔地面積92.38畝,其中2.8公里的主道路已修建完成1.6公里、2.4公里的河道治理已治理完成2.1公里,該項目規劃設計800餘宗宅基地,除已經售出的200餘宗宅基地以外,還有600餘宗宅基地可以進行集中安置。文化健身廣場、農貿市場、客車站、公共廁所及亮化、綠化、供排水系統等公共基礎設施已陸續開工建設。集中安置點主要採用門面+住房的形式,已實現水、電、路、訊、網絡全通,各項基礎條件已十分成熟。目前,洗馬鎮第一期易地扶貧搬遷83人集中安置點地勘已經完成,即將開展項目建設招投標工作。

隨着易地扶貧搬遷工程的啟動實施,一些瓶頸問題逐漸凸顯,亟待解決。

(一)部分農户搬遷意願不強。一是羣眾普遍有故土難離的思想,除部分地質災害隱患點村組及個別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的邊遠村組外,其他村組貧困羣眾搬遷意願不強。二是少部分羣眾對政策理解和項目建設認識不足,對房屋建成後需對原住房進行拆除的政策不理解,至今仍有相當部分搬遷户《房屋拆除協議》尚未簽訂,影響搬遷項目後期的驗收。三是“十三五”期間中央、省、州層面補助政策進行了調整,補助標準大幅提高,導致“十二五”期間部分已經參加扶貧生態移民搬遷的羣眾產生攀比心理,部份原本有搬遷意願的羣眾要求退出扶貧生態移民工程。

(二)項目實施進度相對滯後。一是政策調整因素。我縣原規劃上報的2016年項目是在洗馬鎮實施搬遷298户1412人,後因省、州政策變化,要求2016、2017年度以户數在50户以下、貧困發生率達50%以上的自然村寨實施整體搬遷,零星搬遷的調整到2018年及以後實施,造成前期項目點規劃、設計、勘測等佔用時間較長,項目推進的時間節點達不到省、州的要求(一季度基礎出地面),相對滯後。二是省任務數與核實數不符。在我縣進行精準扶貧對象識別前,省州認定搬遷805人中貧困人口為353人,經我縣重新摸排識別貧困人口數為464人,相差111人。而省扶貧開發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第一批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啟動資金423.6萬元是按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353人撥付下達到我縣,造成的資金缺口將增加縣級財政壓力。三是項目整合難度較大。上級要求在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項目中整合各類涉農項目,攤薄建房成本,減輕羣眾自籌資金壓力,讓搬遷對象少出錢或不出錢。但實際工作中各部門、各渠道項目的實施標準、對象、驗收標準均不相同,整合實施難度較大。很多涉農項目如發改、農發、財政(一事一議、美麗鄉村)、民宗等項目都是在2015年年底向省州申報,省州也基本上在2016年1月前已批覆,臨時進行整合難度很大。

(三)缺少“穩得住、能致富”的措施和辦法。一是產業培植困難,因為資源稟賦條件差,人均佔有生產資料有限,加之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產業發展基礎薄弱,產業培植難度較大。如灣灘河鎮擺絨安置點屬於就近搬遷,將原來屬於地質災害隱患點生存條件差的羣眾集中搬遷安置到本村地理條件相對較好的區域,只是改善了羣眾的居住條件,耕作生產仍然依靠原有土地,安置點與耕地相距較遠,造成生產與生活的極大不便,生產條件未得到有效改善,後續產業發展缺乏基礎支撐,難以實現“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二是穩定發展配套不夠,沒有形成户籍、土地、税費等方面支持搬遷羣眾生存和發展的配套政策。三是羣眾“等靠”思想嚴重,部分搬遷户對搬遷後的發展思路不清,對政府制定的扶貧政策持觀望及懷疑態度,不主動參與各種扶貧項目,脱貧致富的積極性不高。

(一)科學統籌調度。一是要堅持“量力而行、保障基本”的原則,統籌謀劃好三個點的搬遷模式、資金安排和政策體系,處理好時間進度和工程質量的關係,合理確定標準,不脱離實際提高建設標準,防範因搬遷而舉債、因搬遷而脱不了貧。二是要加強部門協調配合,積極支持調整完善土地承包合同、搬遷羣眾户籍變更手續等,對搬遷羣眾就業、醫療、就學等方面要給予優惠和照顧。三是要加快項目建設進度,以今年9月30日為時間節點,加強調度,進一步完善招投標、施工監理、質量監督、項目審計等建設基本程序。四是強化項目整合,把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同小城鎮建設、生態建設和文明新村建設結合起來,將各種支農資金重點支持易地扶貧搬遷,加快易地扶貧搬遷新農村建設。

(二)積極籌措資金。按照“統一規劃、統籌安排,各負其責、各記其功、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的原則,切實扭轉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中存在的“資金和人力、物力過於分散,到處撒‘胡椒麪’的現狀”,通過地方政府債券、專項建設基金、銀行長期低息貸款等多渠道資金,整合各部門資金,形成合力。充分調動社會各界、企事業單位和個人,鼓勵和引導他們投身扶貧開發事業中,逐步形成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多元化投入的格局,形成強大的扶貧攻堅合力。

(三)強化產業支撐。一是加強基礎設施配套。堅持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實施退耕還林工程,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加強農田基本建設,改造中低產田,加快路、水、電、通信、廣播電視、學校、衞生院(所)等基礎設施建設,徹底改變易地扶貧搬遷羣眾生產生活條件。二是堅持科技引路,抓好技術培訓和科技示範工作,扶持示範户,培養好致富帶頭人,帶領搬遷農民轉變觀念。三是要依託當地資源優勢,組織建立農畜產品生產基地,積極培育主導產業,有效地促進遷入區農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讓搬遷農民通過改變生產經營方式而增收致富。四是加大中介組織培育力度,重點發展和推廣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形式,努力提高產業化組織程度。五是將易地扶貧搬遷與小城鎮建設相結合,通過中心城鎮工業化、城鎮化水平的提高,加快剩餘勞動力轉移步伐,增加進城務工人員的收入。

(四)做好思想動員。搬遷羣眾既是扶持對象,更是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的主體。各鎮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要採取多形式、多手段廣泛宣傳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做好思想動員工作,充分尊重搬遷羣眾意願,科學合理安排建設內容,鼓勵和引導搬遷羣眾積極投工投勞,集料集資,參與項目建設。要深入發動羣眾,克服“等、靠、要”的依賴思想,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精神,確保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易地扶貧搬遷目標。

1.2015村精準扶貧調研報告

2.2016精準扶貧調研報告

3.2016村級精準扶貧調研報告

4.2016年鄉鎮精準扶貧調研報告

5.2015年關於精準扶貧工作調研報告

6.2015鄉鎮精準扶貧調研報告

7.2015區精準扶貧調查報告

8.2016貧困村扶貧調研報告

標籤: 扶貧 調研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hk/shixibaogao/diaocha/rj263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