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實習報告 >調查實習報告 >

商業空間調研報告6000字5篇

商業空間調研報告6000字5篇

對待調研報告,寫作者一定要依據工作的需要,擬定出簡單可實施的調研計劃,調研報告是調研工作的文字證明,是完成一項項目的書面説明。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商業空間調研報告6000字5篇,供大家參考。

商業空間調研報告6000字5篇

商業空間調研報告6000字1

為了進一步推進我市“雙百工程”商貿物流項目建設,完善商業服務功能,促進商貿流通科學發展,繁榮商品市場,加快傳統商業向現代商貿流通業轉型,3月份,我局對全市城區建築面積達到5000平方米及以上的大中型商業網點發展建設及經營情況開展了調查,形成了調研報告,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截至20XX年末,我市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及以上大型商業網點數量達到46個,總建築面積160.15萬平方米。

按經營狀況劃分。正在營業的商業網點28家,總建築面積56.13萬平方米,20XX年營業總額約41.07億元;閒置的商業網點2家,建築面積1.32萬平方米;正在建設的商業網點13家,建築面積92.06萬平方米,計劃投資總額23.57億元;20XX年擬建商業網點3家,建築面積約10.64萬平方米,預計投資額為6.10億元。

按經營業態劃分。大型百貨商店7家,大型超市及購物中心16家,專業店9家(包括家居建材商店),商品交易市場12家(其中農產品批發市場2家),商業街(街區)2條。

按企業性質劃分。外商投資企業2家,內資企業44家。

二、主要特點及存在問題

(一)發展不平衡,存在“四多四少”局面。

在經營主體性質方面:民營股份制和私營獨資企業存量最多,外資企業較少,國營企業實行“退出”機制後大為減少;在業態分類方面:百貨店、綜合超市、購物中心、綜合市場、專業市場較多,專業批發市場較少;在地域分佈方面:相山區、縣比較集中,烈山區、杜集區發展緩慢,市內淮海路較為集中,縣、烈山區、杜集區的繁華地段多,在城鄉結合部和稍偏離鬧區的地段少;在服務對象方面:服務於主城區居住人口密集地商廈林立、門店雲集,新城社區大中型商貿服務網點偏少,網點建設跟不上城市發展的需要,尤其是農貿市場建設滯後於城區擴張,嚴重存在居民“住新樓,添新愁”現象。

(二)依據規劃難實施,缺少有效制約手段

《市城市總體規劃(20XX-20XX年)》、《縣城市總體規劃(20XX-20XX年)》、《市城市商業網點規劃(20XX-20XX年)》、《市現代物流發展規劃(20XX—20XX年)》等均已出台,但實施操作與理論規劃存在偏差,缺乏強有力的監管手段,部門聯手配合共治不足,加上相關法律法規的指導和規範不夠清晰明確,投資建設或經營主體追逐最大化的商業利潤價值,市場意願起着決定性作用,網點佈局和建設多由市場自主選擇,缺乏有效的引導約束機制,出現了“自由無序”發展,導致資源配置存在一定不合理現象。事前決策政府主導缺位,事中管理政府難以干預企業經營行為,出現問題事後補救缺乏有效手段。如不少房地產商把樓盤與商業網點建設捆綁開發銷售,而開發商在商鋪出租後就不再過問各商鋪的商業運營,也沒有另設統一的管理機構,導致商鋪的經營缺乏整體定位,既沒有經營亮點也沒有獨特內涵,目標人羣購買意願低,企業經濟效益不理想。如久興置業批發市場、步行街等問題暴露後,造成了一定的社會不良影響。

(三)網點增加,競爭加劇,地區購買力增長緩慢

商貿流通加速發展,加快了城市轉型步伐,大型商貿物流項目日漸增加,不斷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動力,商務經濟迸發出無限精彩,亮點頻現,不斷刷新人們的視野。但存在聚集加快,輻射不足;競爭加劇,共贏很難;地區購買力流失減少,購買力增長緩慢;規模業態提升,層次結構調整艱難;配套的基礎公共設施、交通、休閒環境、消防安全保障不盡完善;流動人口不多,外來購買力增長潛力有限等現象。大型商業網點間存在同業態在經營規模、品種類別、消費人羣結構等方面趨同化問題,如淮海路和孟山路交匯處的東方百貨、金色華鬆、鼎盛國際、淮海時代廣場(金鷹國際)、正在新建的新世紀百貨大樓、即將開業的相王國際購物廣場,相距不到200米,均是大型的綜合購物商業網點。惠苑路步行街的真棒超市和蘇果平價店兩個大型超市,距離不到100米,業態雷同不利於彼此發展。

三、對策建議

設置數量充足、佈局合理、具有一定物質技術條件的商業網點,對於合理規劃商品流通渠道,擴大商品流通規模,加快商品流通速度,從而促進生產不斷髮展,滿足人民生活需要,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科學規劃,優化佈局,堅持推進“雙百市場”商貿物流建設不動搖

城市規劃與商業網點發展布局規劃要協同推進實施,公共投入要到位。按照政府主導、部門主管、企業主辦原則,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大力培育和建設各類市場。出台並貫徹實施《進一步促進商品交易市場發展意見》,扶持商貿龍頭骨幹企業快速發展。着力於“優結構、強基礎、增後勁、管長遠”,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加大商貿公共環境建設,吸引周邊購買力,改造提升一批市場和重要區域網點,強勢推進“雙百工程”商貿物流項目建設,夯實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基礎,切實轉變商貿發展方式,奠定規模發展優勢,積極構建現代流通體系。各種類型的商業網點在空間佈局上,應充分考慮三區一縣的整體規劃、交通便利狀況、流動人口的多少、消費者的分流、市場競爭、購買能力等因素,因地制宜,進行可行性分析論證,由市縣區商務主管部門統一規劃,力求做到佈局合理,儘可能減少大中型商業網點的“多與少”、“盲目與重複”、“上馬與下馬”、“開業與停業”的調整頻次。

(二)明確定位,突出特色,加快商業結構調整步伐

加快商貿物流業的結構調整及優化升級,建立安全、誠信、舒適的購物環境,積極發展高端商貿物流業,不斷完善社區商業,科學合理佈局重點商貿區域建設,形成多元化、多層次、功能完善的消費服務體系,以滿足不同層次消費需求。對老城區商業網點逐步進行提升改造,提高商業集聚度,提升檔次和整體形象,進一步完善老城區的城市商業功能,形成購物、文化娛樂、休閒、旅遊、餐飲功能一體化的特色商業氛圍。突出經營優勢,注重商業結構調整,對商品結構實行錯位經營,在兼顧時尚商品門類齊全的同時,拉開高中低檔次;提升新城區商貿服務功能,加大培植力度,主要以服務社區為主,在建設中注重購物環境與經營設計的一步到位,大力引進國內外知名商業企業,注重大型連鎖超市的合理設點佈局;特色商業街發展秉持獨特的定位和特色,經營精品和名牌,提高品牌檔次,突出專業特色,以突出特色經營打造核心競爭力,同時注重配套設施的建設和購物環境的完善;大力培育專業市場,不斷提高市場的組織化程度,不斷完善市場體系,加快汽車城建設,發展新型建築裝飾材料市場,發展產地型特色農產品市場,推進標準化菜市場建設,支持縣中瑞農產品批發市場、鳳凰山農貿城建設,使之成為特色鮮明、輻射面廣的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

(三)創新品位,樹立品牌,推進傳統商業向現代商貿物流業轉型

堅持市場化導向,信息化提升,國際化推進,品牌化帶動,積極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代理制、電子商務等現代營銷形式。形成以大型購物中心為骨幹,超市、專賣店、便民店、倉儲式商場等互為補充的多元化、多層次的銷售網絡;鼓勵企業以資本運作、管理、技術或品牌為紐帶,以特許、加盟經營等方式,推進連鎖經營,不斷提高商業網點的規模經濟效益;加快信用、認證、支付等體系和信息平台建設,營造電子商務發展的基礎和環境。培育和完善“結構合理、設施配套、技術先進、運轉高效”的現代物流體系。

(四)加強監測,科學導向,建立商業網點規範發展和有效的監督約束機制

根據商業網點規劃要求,提出商業網點建設的階段性目標,向社會公佈階段性的鼓勵、允許發展和限制、禁止的設施項目類別,對具有較大潛力的便民利民的網點應予以扶持。同時應建立聽證制度,使大型商業網點開設符合城市總體規劃和商業網點發展規劃,減少甚至避免大型商業網點在建設中由投資引導規劃、網點過度集中、商業設施空置等現象發生。

商業網點的合理發展離不開法律法規的約束和保障,同時要不斷修改完善商業網點建設規劃,動態指引和正確示範商業網點建設,合理導向商業投資行為。明確商務部門對商業網點的管理調控職能,確保商務部門對商業網點的監管調控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加強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的綜合執法,把握機遇,因勢利導,減少無序競爭,培育市場,鞏固市場,減少商業網點建設不合理的現象發生。

按照控制總量、整合資源、強化功能、規劃管理原則,努力提高市場專業化程度,推進各類市場的組織、經營和管理創新。鼓勵商貿流通龍頭骨幹企業改造經營設施、改變經營管理模式和創新經營方式。充分挖掘城市大中型網點的凝聚力和外向輻射力,充分發揮大中型網點的引擎帶動作用。

商業空間調研報告6000字2

一、社區商業研究背景

(一)社區商業基本概念

1、社區商業定義

社區商業是指以社區內居民為服務對象,以便民利民為宗旨,以優化居住環境、提高居民生活質量、滿足居民綜合消費為目標,提供日常生活需要的商品和服務的屬地型商業。社區商業的服務對象主要是社區內的居民,應具備行業齊全、服務配套的特點,並以先進的商業業態和優美的商業環境,在滿足社區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同時,更注重提供文化娛樂、休閒服務等多樣化、個性化的綜合消費。

2、社區商業分類

3、社區商業功能

(二)國外社區商業發展概況

由於國外城市居民大量居住在郊區,社區商業非常發達,例如美國20**年社區商業的零售額就佔了國家零售消費品總額的40%,而中國目前還不到10%。國外的社區商業主要以購物中心的形式出現,尤以社區型購物中心所佔的份額最大。購物中心是一種現代的零售業態,是一個由零售商店及其相應設施組成的商店羣,作為一個整體進行開發和管理,一般有一個或幾個核心商店,並有眾多小商店環繞。購物中心有寬敞的停車場,其位置靠近馬路,顧客購物來去便利。國外社區商業中心一般都實行開發和經營分離的做法:開發商負責前期開發,經營商負責租賃經營,形成良性的運作機制。

(三)國內社區商業發展概況

我國的社區商業還處於起步階段,社區商業主要以歷史形成的沿街商鋪為載體。這種商業形式是自然形成的缺乏統一規劃,業態檔次普遍較低,社區商業功能不全。隨着房地產業的發展,特別是商業房地產的逐漸成熟,社區商業得到了巨大的進步。國內出現了一大批"購物中心"、"生活廣場"、"娛樂休閒一條街"等眾多社區商業項目。國內的社區商業設施正朝着成為一種綜合建築、景觀、空間、聲音的體驗式場所,一種為社區居民創造的擁擠熱鬧的場所的方向發展。總的來説目前國內的社區商業普遍帶有濃厚的住宅底商特點(為了保持良好的居住和綠化環境,上海浦東越來越多的住宅區淘汰了住宅底商,而採取集中式購物中心模式),與國外成熟的社區商業模式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四)國內社區商業發展趨勢

由於各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社區商業也呈現出不同的發展水平,目前國內發達城市的社區商業主要呈現出以下發展趨勢,這也是發達程度較低城市的發展方向。

1、政府對社區商業的規劃力度加強。我國商務部今年4月下發了《關於加快我國社區商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以推動我國社區商業發展。

2、購物中心造就大型社區商業。如沃爾瑪購物廣場已進駐成都交大-九里堤社區,並將於20**年上半年開業。

3、便利店、生鮮超市是社區商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7-11便利店、冠軍生鮮超市等新興業態目前已進駐北京、上海等發達城市。

4、社區商業開始細分市場。由於消費者根據性別、年齡、收入水平、文化修養、價值觀念、社會階層、生活方式等可以細分為不同的消費羣體,不同的消費羣體意味着不同的消費需求、消費心理、消費動機和消費結構,社區商業在開發時就必須考慮商業的業態配比和商業組合。

5、專業化操作是社區商業成功的保證。商業地產的核心其實是商業,地產只是商業的載體,經驗豐富的招商營銷以及商業管理團隊對於社區商業的成功開發起着比較關鍵的作用。

二、成都社區商業概況

隨着成都市中心城區的商業設施已接近飽和,競爭日趨白熱化,企業的經營業績也難以再有較大幅度的提升。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居民外遷和新建居住區不斷增多,這些區域的商業設施相對不足,市場空間和消費需求巨大,這種新的消費需求需要新的商業形式來承接,社區商業恰恰順應了這種需要。另一方面,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日益提高消費需求與消費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居民對能滿足基本生活需要、提高生活質量的社區商業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在此背景下,社區商業正成為成都市流通領域新的經濟增長點,並已在提升城市商業綜合競爭力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

為貫徹執行《商務部關於加快我國社區商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成都於6月21日舉辦了“首屆社區商業高峯論壇”,與會專家共同探討了城市社區商業的未來發展之路,同時也為成都今後社區商業的打造指明瞭新的方向。此次會議上,藍波灣(藍谷地的社區商業配套項目,見下右圖)被評為中國首個“全國社區商業示範項目”,對社區商業的開發具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成都市作為全國深化流通體制改革的試點城市之一,社區商業發展勢頭強勁,目前已覆蓋便利店、連鎖超市、餐館、美容美髮、茶樓、乾洗店、彩擴、快遞、報刊、家政、維修等各種生活服務項目,全市城區的324個社區共有社區商業網點33912個。各類商業網點的具體數量見下中圖。

三、成都典型社區商業調查

本次調查共選取了成都市東、西、南、北四個區域各種檔次共六個社區,主要對這些社區商業的業態分佈、租金水平、經營特點等進行了調查分析,從分析中可以瞭解成都社區商業的現狀,從而用於公司進行社區商業開發時的參考。

(一)金沙園社區

金沙園社區20**年由宏信房產開發,其社區商業部分水景商業街進行了統一規劃,目前居民總體入駐率不高,人氣明顯不夠,商氣不足。該社區商業呈現出如下特點:

1、金沙園商鋪空置率較高,根據調查,商鋪出租率僅62%,主要原因有五個:

①目標消費羣體支撐有限。

②商鋪供應體量過大。

③缺乏統一經營管理。

④西單百貨和超市對其造成的分流影響。

⑤步行街不能通車,消費引導不足。

2、社區商業業態分佈特點

雖然該社區商業涵蓋了居民生活所必需的大多數業態,並且有親子園、汽車俱樂部等新興業態,但業態仍顯得不夠豐富,商源質量也顯得一般,品牌商家數量有待提高。

餐館、食品、茶樓等業態店鋪數量較多,與建築適合經營餐飲、消費羣體的消費力較強、成都餐飲業較發達等因素有關。

建材、裝修店鋪數量較多主要是因為該小區為新興社區,居民陸續入駐,對該類服務的需求較大,隨着入駐率提高,該類業態的比例會呈現逐漸下降的趨勢。

由於空鋪較多,能存活下來的店鋪業態多為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業態,如餐館、茶樓、食品等業態,從而説明這類業態是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度最高的業態,可作為招商時重點考慮的對象之一。

(二)外雙楠社區

本次調查主要以雲影路、雲霞路和逸都路的臨街商鋪為主,業態較齊全,居民消費水平較高,消費力較強。從其業態分佈來看,該社區商業呈現出以下特點:

1、以雲影苑為代表的社區商鋪進行了統一規劃,業態較豐富,商鋪裝修呈現出一定的檔次,品牌店較多。

2、服裝類店鋪數量超過了餐館的數量,説明周邊居民對“穿”的重視程度較高,這也是該區域人羣消費水平高,生活質量高的標誌之一。

3、逸都路與二環路交界處有伊藤洋華堂二號店,大賣場對調查區域內的業態有一定的影響,與大賣場呈現互補性的業態如美容美髮、餐飲等較穩定,而服裝鞋帽等類型的商鋪換手率較高,多靠經營特色、品牌效應等生存。

(三)玉林社區

本次調查主要對玉林老區的玉林北路、東路、中路和玉林新區的玉林西路進行了調查,老區和新區的業態、檔次呈現出鮮明的對比,玉林新區分佈着王府花園、梧桐世家等中高檔樓盤,而玉林老區的住宅則顯得較為陳舊。該社區商業的特點如下:

1、該社區是成都最成熟的居住區之一,人口密度大,業態豐富,商鋪檔次較高,商業氣氛較濃,以餐飲、服裝、精品店、便利店為主。

2、在商鋪租金方面,玉林老區商鋪一般為35~80元/㎡月,而玉林新區商鋪租金可達150元/㎡月,從此也可看出商鋪租金與區域居民消費力之間存在一定的關係。

3、從業態分佈來看,服裝類仍然比例最大,其次是餐飲,該區域餐飲經營呈現出一定的聚集效應,其輻射作用吸引了整個成都市的消費人羣。房屋中介店鋪較多,主要是因為該區域居住環境成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小資一族到該區域居住,二手房交易活躍。休閒娛樂業的比例也較大,除周邊區域外,其他區域的消費人羣也對玉林片區也樂此不彼。

4、該區域的成熟度高和消費力強吸引了一些特色店和新型業態進駐該區域,如位於玉林東路的彩色鑰匙店、玉林中路的特百惠家居連鎖店等。

5、該社區商業以臨街底商為主,也有象玉林生活廣場、富和城等獨立商業樓盤。

(四)桐梓林社區

該社區屬成都的高檔社區,本次調查以桐梓林東路和桐梓林北路為主,分佈有中華園各期、錦繡花園、世紀錦苑等高檔樓盤,成功人士、外籍人士居多,消費力強大。

1、從業態分佈來看,服裝類店鋪數量遙遙領先,這與該區域人羣消費能力、消費意識、生活方式直接相關,其次是餐飲、食品,有一些異國情調和風味的餐廳如和風亭日本料理,家政服務在該區域的需求較大,店鋪數量較多。

2、休閒、娛樂、美容美體類店鋪數量較多,這類業態在該區域存在較大的市場空間,例如有四川首家專業的男士美容店(卡瑞傑專業男士美容SPA健康會館)。

3、中華園商鋪以環繞中華園各期的臨街商鋪為主,此外還有獨立的商住樓,可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業態的商家的需求。

(五)紅花社區

本次調查主要對紅花北路、紅花南路、紅花東路、紅花西路的社區商業進行了調查。調查發現,該區域的社區商業缺乏規劃,顯得較為落後,商鋪裝修檔次都較低,業態豐富性差,主要以滿足居民日常生活最急需的的相關購物需求及服務需求為主,檔次稍高的購物、休閒、娛樂等業態基本是空白。

(六)蓮花社區

1、本次調查主要圍繞蓮花北路、海椒寺街、蓮桂西路、蓮花南路、蓮花東路、蓮花西路圍成的區域進行,該社區屬城東的中低檔社區,居民消費能力有限。社區商鋪多為住宅底商,檔次不高,業態豐富性較差。

2、餐飲在該區域的比例較大,最典型的是位於蓮花南路的好吃一條街,這條街上分佈着各類餐飲商家20餘家,據商家反應生意比較火暴,可謂該區域的一道特色風景線,這與該區域居民消費能力、消費習慣有關。

3、根據調查,該區域品牌商家較少,主要有寶島眼鏡、海王星辰藥店、時代新華音像店、玉林串串香、萊美大藥房、新一佳超市(8800㎡)、紅旗連鎖等。商鋪租金上,蓮桂西路上商鋪租金一般為25~35元/㎡月,其他位置商鋪的租金也與這個水平接近,只有海椒寺街、蓮花北路附近的商鋪租金較高,可達60~70元/㎡月。

四、成都社區商業調研結論及開發建議

(一)調研結論

宏觀社區商業

1、社區商業是城市商業網點佈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競爭力主要表現為便利性和多樣性,從而使其與其他商業形態相比具有更強的親和力。

2、我國的社區商業目前還處於起步階段,與住宅開發相比滯後較嚴重,與社區需求之間也存在脱節現象,規劃不足,缺乏統一管理,政府支持力度應加強。

3、我國的城市發展特點(城市居民從郊區流向城區,從老城區流向新城區),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社區商業的發展特點,我國的社區商業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仍將集中在城區範圍之內,這與國外的社區商業有着明顯的不同。

成都社區商業

1、伴隨房地產業與城市規模的擴大,除春熙路、鹽市口、騾馬市三大核心商圈外,成都逐步形成了城市次商圈,如科華商圈、紅牌樓商圈、雙楠商圈、金沙商圈、會展商圈、九里堤商圈、建設路商圈等,社區商業即將迎來良好的發展機遇。

2、成都市目前絕大多數社區商業雖然能為居民提供便利性購物和服務,但缺乏統一規劃,佈局不盡合理,以傳統業態為主,缺乏統一管理,影響了社區商業的快速發展。

3、社區商業的檔次、進駐品牌、業態豐富程度等與社區居民的消費能力、消費結構等表現出了較高的吻合度,既體現了“物以類聚、人以羣分”,也體現了“適者生存”。

4、從各社區商業業態來看,餐館、茶樓等業態表現出了較高的市場需求度,店鋪數量一般都位於各社區業態的第一和第二位,這主要是受整個城市居民消費結構的影響,成都的餐飲業較發達,也與成都“休閒之都”的稱謂有關。

5、中高檔社區的服裝等零售業態較為活躍,而中低檔特別是低檔社區的餐飲業態所佔比例較大,這反映了不同階層居民的消費趨勢,收入較低的消費羣體,把“吃”放在首位,而收入較高的消費羣體,不僅關注“吃”,還要追求“穿”、“耍”,這部分消費羣體的恩格爾係數較低,這正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體現。

6、各社區的房屋中介店鋪數量都較多,這主要是因為成都房地產發展態勢較好,二手房交易活躍,且有利可圖,催生了眾多的房屋中介商。

7、由於對社區商業的看好,部分超市等大賣場逐漸進駐各居民社區,象伊藤洋華堂進駐外雙楠、家樂福進駐桐梓林、西單商場進駐金沙商圈、沃爾瑪進駐交大-九里堤片區(20**年上半年開業)等,這些大賣場進駐社區既為社區商業帶來了人氣,同時也給社區商業的業態分佈帶來一定的影響。

8、社區商業的發展歷程與其住宅交房、裝修時間、入住率緊密相關,交房初期,建材、家裝、家居、食品等的市場需求度較高,而隨着居民入住率提高,這類業態的比例會逐漸降低,購物、餐飲、家政服務等業態的比例相應地逐漸提高,入住率過低將嚴重影響社區商業的經營。

商業空間調研報告6000字3

投資者跟着社區商鋪走

調查數據:近3年,六城區市民的產權商鋪每平方米增值3038元,增值幅度達54%。擁有產權商鋪的市民中,平均每户擁有產權商鋪面積為54平方米,總計達174.42萬平方米。其中社區商鋪一枝獨秀,增值幅度最大,顯示出其強勁的增值潛力。據調查,20XX年中華園片區商鋪租金平均值比20XX年上漲1倍,商鋪售價比19XX年上漲近4倍;外雙楠片區商鋪租金平均值比20XX年上漲2倍,商鋪售價比19XX年上漲3倍多;玉林片區商鋪租金平均值比20XX年上漲1倍多,商鋪售價比19XX年上漲4倍……

專家點評:數據顯示,成都成熟小區商鋪相對穩定的租金回報吸引着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首先是因為成都人的投資習慣,因為最早的房產投資除了住宅就是沿街的小商鋪;其次,由於城市的不斷髮展,社區強大的人羣聚集力,使社區商鋪的經營無憂,保證了穩定的租金回報。例如中華園商圈規劃相對較好,同時隨着大量中高收入羣的入住,商鋪增值十分明顯;尤其是這個區域目前已成為進駐成都的世界500強企業的外籍管理人員居住最集中的區域,從而導致該區域的商業地產和住宅房產租售價較其他區域增值與上漲幅度更大。再有,成都商業的大環境越來越成熟,成都商貿中心的地位在鞏固中不斷提升;同時,相對於大型商業項目(如產權式商鋪等),社區商鋪投資者可控性強,增值前景可以預見,收益除了租金收入之外,隨着人氣帶動的不動產增值的收益,使社區商鋪投資的總體效益顯得更加可觀。

中華園、棕南棕北、外雙楠、玉林等商圈的繁榮都是以社區為依託,形成了巨大的消費力,使投資者追着社區商鋪走。

傳統商圈活力依舊

調查數據:雖然,許多中小投資者把投資目標鎖定社區商鋪,但隨着春熙路商圈改造工程的徹底完工,其傳統商業口岸的魅力依舊未減,商鋪價值得到更大的提升,租金普遍上漲了一倍左右。調查顯示,3年前春熙路商鋪租金在300~800元/平方米·月,現在已增長到600~1200元/平方米·月。春熙路的商鋪售價也從3~6萬元/平方米,上漲到8~12萬元/平方米,而大科甲巷和正科甲巷商鋪售價比3年前上漲超過1倍。

專家點評:首先,作為成都市核心商圈和成都商貿窗口的春熙路,其商業集聚能力是許多商圈無法比擬的,它不僅沒有因為年代的久遠而“落伍”,反而煥發出新的活力。其中有政府投資,對春熙路、紅星路步行街的改造與美化;

第二,豐富化、精品化的市場功能定位日益完善;

第三,因為其近百年的商業中心地位,集聚的眾多大型賣場,所帶來的差異化經營更顯活力;

第四,市中心交通條件的極大改善和公共交通的日益發達。

但因為傳統商圈以街鋪為主,許多入駐商家已經不堪支付高昂的租金,利潤日趨稀薄,所以傳統商圈必須在商業形態上轉型,以大型先進的商業業態來提升傳統商圈的價值,否則傳統商圈只能走向沒落,或者被邊緣化。

100户城區市民2户有商鋪

調查數據:六城區市民中,每100户家庭中就有2户擁有產權商鋪。平均面積為54平方米。即有3.23萬户家庭擁有總面積達174萬平方米的商鋪。

專家點評:雖然2%的比例並不高,但調查中顯示出來的市民投資意識的增強值得關注。成都商業地產市場呈現的巨大商機使這部分有富餘資金的家庭把商業不動產作為了近期最重要的投資品。它看得見摸得着、靈活性較強,除了人賺錢,還讓“錢生錢”。因此,成都家庭型中的個體投資者隊伍還會隨着成都商業市場規模的擴大和現代商業檔次的提升進一步壯大。對開發商而言,如何提供更適合他們需求能力和偏好的逐利性地產產品,如何解決好中小面積商鋪同發展現代商業業態業種的關係,是下一步要做的內功。實習記者劉瑞國

地價飆升,不動產增值,地價上漲,不需要理由

近幾年,隨着成都經營城市戰略的不斷深入,市區內可開發土地不斷減少,住宅開發向外擴展,土地價格也隨之飆升。

20XX年以前春熙路地價700~900萬元/畝,而20XX年春熙路地價上漲到1000萬元/畝,20XX年3月在成都市土地拍賣中心,春熙路西段兩塊商業地塊以1520萬元/畝、1240萬元/畝的天價被拍賣,20XX年7月土地拍賣中,原一醫院的地塊以2005萬元/畝被拍賣,再次刷新成都土地拍賣的記錄。在短短3年時間,春熙商圈地價每畝飆升1005萬元。

城東沙河改造和城東副中心建設,使土地價格上漲很快,沙河邊的地價已經從3年前的每畝50萬~60萬元達到了目前的每畝80萬元左右,有的好地段地價已經突破100萬元/畝。城南副中心建設,也使城南地價大漲,3年前一個開發商在南沿線拿地時的價格是60萬元/畝,而今年通過土地拍賣中心拍出的地塊,價格達到了300多萬元/畝。在城西二、三環路之間,土地價格由3年前的每畝40萬元,逐步上升到60萬元、70萬元,現在的地價保持在每畝100萬元左右。

地價拉着房價一同上漲

近3年,土地價值在成都經營城市的成效中大幅上升,土地價格的升值直接帶動了土地上的不動產的增值。因為項目地價是決定房價的最主要部分,成都的新開項目地價有的甚至佔到開發總成本的一半以上。

20XX年成都的土地交易市場一直牽動成都樓市的神經,成交價格一個台階一個台階地往上走。據悉,成都上半年的土地供應一直保持在飢渴的境地,雖然下半年上市土地有所增長,但開發商在高收益的預期下,在土地拍賣中大膽舉牌,成都地價仍然穩步上揚。

最近國家解凍了暫停農用地轉非農用地的審批,行業內普遍認為國家嚴格控制土地的措施會接踵而至。近來建設部官員在成都表示,國土資源部配套國務院控制土地的七個文件已經上報了國務院,整治“城中村”、修改城市土地利用規劃,村改居、綠化帶、生態園等土地控制漏洞都將關掉。今後土地控制的調控形勢只會越來越緊。

房地產界,土地競爭只能向激烈的程度發展。最近和記黃埔在城南拿地後,周邊的土地價格和樓盤價格都有上漲的跡象,新拍土地的高價直接帶動了周邊土地價格的增值。而適度上漲的土地價格也是整個城市活力的表現,是不動產增值的主要拉昇力量之一。

商業空間調研報告6000字4

為了進一步推進社區商業“雙進工程”,完善社區商業服務功能和政策措施,更好地促進社區商業的發展,對我轄區社區商業網點發展情況進行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區四個辦事處總面積約210368000m2,截止6月底社區總人口約(含流動人口)150000人,城市人均消費4000元/人、年,較上年增長14.7%;各類商業網點1810個,較上年增長3.73%;營業面積193600m2,較上年增長1.1%;就業人數15084人,較上年增長2.2%;營業收入94858萬元(不含金融網點),較上年增長28%(詳見調查表)。

二、存在主要問題

我區社區商業網點主要分佈在城區內沿城區主要街道北新街新車站附近。呈現出“四多四少”的局面。在所有權方面:集體、個體網點多,國營網點少,在零售業分類方面:百貨店、綜合超市、專業店多,而便利店、超級市場、購物中心少。在網點佈局地域方面:在城市主要街道繁華地段多,在城鄉結合部和稍偏離鬧區的地段少。在服務對象方面:服務於城區內居住的網點多,而服務於離城區稍遠一點住宅小區內的網點少。遠遠跟不上城市發展的需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社區商業網點佈局不合理,缺乏統一規劃,嚴重製約了商業網點發展。

商業網點建設無序發展,商業網點主管部門參與規劃建設商業網點工作乏力。根據國家有關政策規定,城市新建的主要街道兩側要按照一定的比例規劃為商業網點用地,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因沒有商業網點主管部門參與規劃的落實和審查,而是由建設單位確定,想建什麼就建什麼,城市建設主管部門只注重建設的高度、風貌、外型等,對是否需要商業網點而無關大局,使商業網點建設形成無序的發展狀態。特別是近幾年來,在繁華的街、路段拍賣土地使用權,只注重土地的拍賣價格而忽視以後商業網點而無處建設的弊端。

2、建設資金缺乏,基礎設施滯後。我區社區商業網點建設一直缺少投入,大部分門面破舊,設施滯後。居民小區一些生活必須便民網點無資金建設,更談不上大型商業網點建設,使居民“住新樓,添新愁”的現象嚴重存在,社區商業網點發展緩慢,跟不上城市發展的需要。

三、意見和建議

目前,我區社區商業網點正在逐步興起,各級各部門對社區商業網點進行了積極探索,取得一定的效果,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要想有一個較快發展,必須從客觀上加強籌劃和指導,制定總體發展戰略和長遠規劃目標,採取相應的政策措施,促使其早日步入良性循環的軌道。現根據我區實際,提出以下五點建議:

1、堅持統籌規劃,合理佈局的原則,把社區商業網點建設納入城市發展規劃。

社區商業網點建設是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由政府根據現有網點狀況以及城市建設的長期規劃,進行統一規劃,科學佈局。社區商業網點應主要規劃在居民居住區(除特種行業外),逐步向鄉村輻射。

2、堅持政府扶持引導與企業自我發展相結合的原則,調動社會各方力量,推動社區商業網點發展。

我區社區商業網點發展相對比較緩慢,政府必須採取必要的.政策、措施加以扶持。在政策上,要把社區商業網點建設列入城市基本建設計劃,建設改造資金的籌集,在企業自籌的基礎上,採取多種形式籌集資金,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建設商業網點,減免各項費用。

3、加強立法,確保商業網點健康、快速、有序發展。

在調研的基礎上,組織相關部門及專家論證,制定《商洛市城鄉商業網點規劃條例》,並提交市人大討論通過,使商業網點建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指導商業網點發展工作,確保商業網點健康、快速、有序發展。

商業空間調研報告6000字5

中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到全國人口的70%。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農村經濟出現了令人觸目的成就。但是農村醫藥市場的情況卻並不讓人樂觀。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有關資料,今年上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24元,比上年同期實際增長5.5%,同比增幅降低0.9個百分點;

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1063元,實際增長4.2%,同比提高2.1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的統計資料還同時指出,上半年全國城鎮居民家庭人均醫療保健消費169.2元,佔全部消費性支出的6.65%,而農民人均醫療保健消費45.3元,佔全部生活消費現金支出的6.82%。剔除其中的一些不可比因素,仍然可以看出,醫療消費在城鄉人均消費構成中的比重差距並不大。農村居民人數基本是城鎮居民人數的二倍以上,如按實際數字計算雙方醫藥銷售金額應當大致相近。但是今年上半年,由於多種因素,全國醫藥市場銷售額723億元,而其中農村銷售額35.5億元,僅佔全國銷售額的4.9%。城鄉醫藥市場消費差距之大,確實應該令人思索。筆者認為農民缺醫少藥的問題從某種角度講還依然存在。這與快速發展的農村經濟極不相適應。醫藥保健是保障社會正常發展的基礎,長久下去,勢必影響到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醫藥市場的問題應該引起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

一、現狀

(一)農村市場藥品供銷渠道混亂。

目前農村醫藥行業主要集中在鎮、鄉兩級的集鎮上。由於農村面積廣闊,村落分散,網點稀少,客觀上造成了農民買藥的困難。需求客觀的存在,供貨相對的脱節,由此也造成了農村無證經營現象十分嚴重。一方面在供應商而言,無證藥販活動猖獗。一些鄉鎮衞生院、個體診所、藥店、村衞生室受利益的驅動,在採購藥品時只問價格不看質量,從而使一些販賣偽劣藥品的遊醫藥販有空子可鑽。農村成了過期失效藥品、假冒偽劣藥品的集散之地。另一方面在銷售商而言,保健品商店、小型超市等農村零售商業超範圍經營藥品。不少保健品商店、小型超市以經營保健品、食品為名,暗地裏經營醫藥商品和醫療器械。藥品購銷無記錄,藥品來源和去向均無法查核,供應、銷售的渠道十分混亂。

(二)農村市場藥品質量低劣。

近幾年,藥品監督管理體制實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城市藥品監管力度明顯加強,市場規範化經營明顯好轉。一些無證藥販在城市無法經營,只能把目標轉向農村。他們以種種手段搶佔農村醫藥市場。憑藉多年經營的經濟實力和經驗,憑藉各種社會關係網,將過期失效、假冒偽劣藥品、未通過GMP認證企業生產的大輸液和不合格的醫療器械如一次性輸液器等,銷往農村地區。造成廣大農村地區藥品質量嚴重下跌,不合格藥品隨處可見。據有些地區對農村基層藥店、診所、衞生室抽檢,藥品不合格率竟高達70%,而那些無證經營的超市、保健品店、診所還不包括在內。歸納起來,主要問題就是過期失效、黴變蟲蛀、淘汰假冒、未加工炮製的原藥上市等幾個方面。

(三)農村市場藥品價格混亂。

農村醫藥市場由於價格信息閉塞,價格方面又無實質性的管理機制,市場價格十分混亂。藥品價格靠高不靠低、看漲不看降。加上進貨渠道的不同,往往同一生產廠家所生產的同一品種、同一規格的藥品在同一鄉鎮藥品零售店之間、村與村衞生室之間、鎮衞生院和零售藥店之間價格往往都不一致。消費者往往因此而無所適從。特別是一些抗生素藥,價格出現成倍的差別。

(四)農村市場藥品管理鬆弛。

由於農村市場面積寬廣,村落分散,經濟構成零碎而複雜以及自上而下的醫藥監管體制剛剛涉及縣級,造成目前農村許多地區藥品經營基本處於無機制管理狀態。在農村的偏遠地區藥品監管幾乎成為空白。縣級藥品監督管理機構許多地市尚未建立,剛建立的地市,縣級執法力量也十分薄弱。人員少、素質差、經費缺、交通工具無等問題嚴重影響藥品監管部門的監管。由於農村市場的客觀因素,大幅度增加監管力量,又會成為地方財政的很大負擔。

農村醫藥市場的現狀確實讓人擔心,它影響了醫藥行業在農村中的聲譽,造成了農民羣眾購藥的困惑和困難,同時農民羣眾在用藥的安全問題上也存在較大的風險。農村村落的分散和網點的稀少,進一步增加了農民買藥的困難。

二、癥結

農村醫藥市場的實際狀況我們分析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造成。

第一、農村醫藥銷售市場藥品供應問題,建國以來主要靠國營醫藥批發機構下伸農村和委託代批來解決。改革開放以來,由於經濟體制等因素分割了農村醫藥市場,造成了原有的農村醫藥批發機構不適應多種經濟渠道、多種經濟成份、多種消費層次的農村醫藥市場現狀。

舊的渠道不適應,新的能夠擔當此任務的渠道卻至今沒有建立起來。村鎮小店、醫務所和行政村的衞生室藥品進貨渠道處於秋黃不接的狀況,農村分散在最基層的銷售網點藥品供應基本處於無秩序狀態。

第二、隨着經濟利益的驅動,經濟發達、人口稠密的地區或地段,競爭過度,競銷過熱;經濟相對貧困,人口相對稀少的地區,特別是廣大的農村地區,眾多的村落、村鎮藥品的銷售網絡基本處於空白狀態。就是人口相對集中的市鎮,醫藥品種明顯不足,根本滿足不了農民消費的需要。有的同志認為現在農村市鎮藥店已經很多,有的已經虧本。殊不知解放前許多鎮上有近十家藥店,現在人口增了三倍,集鎮的規模也成倍地擴展,藥店不是多了而是規模、機制不對頭。更何況眾多的村落、村鎮也是農村人口重要的集散地,網點空白,這給農民帶來了很大的不便。

第三、各種經濟成份自成體系,各類經濟成份連鎖網絡中心按照自已所在城市經營的習慣遙控指揮身處農村鄉鎮的銷售網點。購銷脱節,造成了農村醫藥商品不能適銷對路。一些企業還片面地追求高差價、高價格、高利潤藥品的銷售,造成了農村醫藥商品的雷同化。而農民真正需要的醫藥商品、醫療器械、售後服務、特別是傳統的服務項目卻很難購到和滿足。

第四、經濟實力雄厚,品種齊備的醫藥集團企業熱衷於在城市拼搏,無暇顧及如何佔領農村醫藥市場,造成農村醫藥市場銷售力量的單一和薄弱。市場藥品種類不全,低價、低利潤的商品無人經營,傳統的繁瑣薄利的藥店售後服務也基本不見。

第五、在農村許多地區,由於鄉鎮衞生院固定資產投入等超常規發展,造成單位經濟負擔過重,影響了業務的正常開展。為了提高經濟效益,許多衞生院抓住了行政村衞生室的藥品採購工作。出於自身利益的需要,多數供應給衞生室的藥價往往高於市場上一般零售店的進價。管理嚴格的鄉鎮,有些村級衞生員出於經濟利益的驅動作用,對上實行明頂暗抗,偷偷摸摸在無證藥販處購藥。他們甚至八小時在衞生室上班,業餘時間在家裏行醫,成了一證多攤。管理鬆一些的鄉鎮,由於經營的分散性,村級衞生員採購藥品基本處於監督管理的空白狀態。

我們認為這許多因素歸結起來,基本上可分解為兩個方面。一、農村醫藥市場監管工作非常需要加強和規範;二、農村醫藥市場藥品流通渠道非常需要疏理。藥品監管工作好,藥品流通渠道就通暢。只有藥品流通渠道通暢,農村醫藥消費才能正常發展。

三、初探

農村醫藥市場要加強監管力度,已經引起許多領導的重視。縣級藥品監管機構和隊伍的建設工作也正在建立和強化,這是一個十分可喜的現象。但是農村醫藥市場的特殊性和因此而形成的難度我們更應該認真研究和探討。

一、建國初期,由於農村醫療水平的落後和醫藥商品的缺乏,農村急切的是要解決藥品的供給問題。國營醫藥批發機構下伸農村,解決了農村醫藥市場的根本問題。由於藥品掌握在國營經濟手中,在國營商業系統從上到下的統一管理下,農村醫藥市場發展比較平穩。隨着農村的合作化運動,農村集鎮上的個體診所聯合起來,組成聯合診所。個體零售藥店聯合起來,組成合作藥店。有一定規模的醫藥商店實行了公私合營。由於聯合診所、合作藥店、公私合營藥店都在掌握住醫藥物資的國營經濟統一管理下,農村醫藥市場還是發展平穩。隨着國民經濟建設的發展,農村中心集鎮由國營經濟直接組建地區性人民醫院,聯合診所也接受衞生局的領導和管理。

農村醫藥商業由於受計劃經濟的規範管理曾多次因條條、塊塊的管理模式而條塊變動。但在國營經濟的統一領導下,農村醫藥市場的發展也是比較平穩的。隨着改革開放的進行,由於多種經濟成份的加入,多種商品流通渠道的展開,徹底打破了農村醫藥市場幾十年平穩發展的境況。特別是農村經濟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村醫藥市場也就跟着出現了巨大的變革。簡單的歷史回顧,面對農村的實際情況∶農村發達、人口分散、村落眾多、網點稀少,形成了農村醫藥市場寬廣、多層次的消費結構,網點設置分散和監督管理困難等特點,我們認為一、應該積極鼓勵和支持坐鎮在城市中的大型醫藥集團企業深入農村,通過收購、兼併,合股、控大股、直接建網點等多種形式,切實佔領農村醫藥市場。農村行政機構的改革,特別是以經濟自然流向為指導,實行撤小鄉並大鎮,撤小村並大村,精簡行政機構,精簡行政人員,提高社會經濟效率的變革。

這為大型醫藥集團企業佔領農村醫藥市場帶來很大的方便和效益。建國幾十年中,農村醫藥市場的平穩發展,一個主要的因素就是因為農村醫藥市場長期有一個主體力量統管。大型醫藥集團牌子硬、信譽好、實力強、品種齊、價格廉、質量有保證。支持他們佔領農村醫藥市場這從根本上解除農村醫藥市場出現的一系列問題。

我們向那些大集團企業提議,深入農村應該深入到在農村機構改革後的大村所在地組建連鎖網點,因為這裏是農村經濟最基層的中心地,也是各農村村落人流的中心,也是目前我國農村醫藥網點的空白處。

二、建國幾十年中城市國營醫藥批發企業下伸農村中心集鎮組建批發部門,我們認為這個經驗實得大型醫藥集團佔領農村醫藥市場的借鑑。大型醫藥集團企業應該在農村中心集鎮組建批零兼營的藥品配供中心。全面開花,做到每個網點品種齊備,這是得不償失的。一方面每個網點品種齊,勢必庫存大,藥品賣不掉,週轉失靈,既造成經濟損失又造成資源浪費,另一方面若品種少、規模小又滿足不了消費多層次的現代農民醫藥保健的正常需要。這正是一些以單一經濟成份組織的連鎖網店存在的而且很難解決的問題。而在中心集鎮建立配供中心,則有利於商品資金、人員規模的節約。農村中心集鎮人口多、經濟繁華、商品輻射能力強。配供中心由於實行批(配供)零結合,身在農村瞭解農村市場的需要,多備品種能夠適應農村醫藥市場多層次的消費新需求,又可以“以一供十”,即用較少的資金滿足周圍鄉鎮、村鎮(含改制後的大村)連鎖網點的需要。同時農民有個土種土生藥材的收購問題,。近年來土生藥材由於無人收購,浪費現象十分嚴重。浪費了社會資源,減少了農民收入。配供中心身在農村,瞭解藥源,又可根據組織的指令,輔導種植和收購藥材。確實這是為農民做的一件大好事。

三、市、縣藥品監督管理機構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況是否能以農村中心集鎮上大型醫藥集團企業農村醫藥配供中心為依託,借用或聘用配供中心的領導為農村藥品監管的人員。在縣級藥品監管組織的統一領導下,加強對農村醫藥市場的監督管理。

1、生活在農村中的人員熟悉農村中的情況;

2、由於配供中心在農村有一個網絡體系,運用好這個網絡,監管工作可大大地取得實效而且大大地節約費用;

3、可節省行政機構人員編制;

4、容易取得地方黨政領導、政府職能部門的支持。容易協調地方上的各種關係,有利於問題的妥善解決;

5、農村居民民風淳樸,講究情感。監管人員在農村工作,為嚴格、公正執法,容易打下良好的羣眾基礎。實行政務公開,提高藥品監管工作水平,切實改變農村藥品市場的不良現狀,確保農民用藥安全,促進農村經濟健康發展。

四、農村是個大市場,有佔到全國人口70%的農民住在農村。改革開放後,農村的經濟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的經濟收入也有了成倍的增長,農村的消費結構也出現了明顯的改變。有實力的企業集團去佔領農村市場,既能取得社會效益和企業近期的經濟效益,健全的銷售網絡,入世後,其戰略性的成果也將十分顯著。當然政府更應該積極鼓勵企業深入農村醫藥市場,要制定傾斜的政策支持企業佔領農村市場。

1、城市與農村有一定的行政障礙,這很需要各級政府的支持。

2、現有的店鋪都有較好的地段,新網點的設立要取好的地段,更需要得到當地政府的全力支持;

3、新建網點,手續難度大,費用也很多。企業正常營業後,正常情況下還要半年才能盈餘,所以政府應該給予企業積極的政策輔持、財政和税收方面的優惠支持。

4、醫藥監督管理部門要把大型集團企業在農村的分支機構當成自已的眼睛和手足在農村的延伸,支持他們,依靠他們,共同監督管好農村醫藥市場。

隨着農村醫藥市場的不斷髮展和完善,我們相信只要加強藥品監管力度,疏通商品流通渠道,農村醫藥市場一定能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為農民身體健康和農村經濟的發展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hk/shixibaogao/diaocha/x8r50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