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實習報告 >調查實習報告 >

(廣西)2020年桂林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廣西)2020年桂林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政府工作報告

(廣西)2020年桂林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2020年1月19日在桂林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市長 秦春成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2019年工作回顧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也是決勝“兩個建成”的關鍵之年。面對國際經貿摩擦、歷史罕見的洪澇災害及非洲豬瘟疫情等帶來的系列風險挑戰,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市委各項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高質量發展,堅持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一本藍圖繪到底”,一體推進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建設,加快“兩大振興”,打好“三大攻堅戰”,狠抓“四大建設”,頂住了經濟下行壓力,保持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初步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高於全區0.5個百分點,組織財政收入按可比口徑增長11.6%,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3%、9.8%,居民消費價格上漲3.4%;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51.1%;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19%;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21.5∶23.5∶55.0。

———長征文化資源保護利用工作成效顯著。認真落實中央、自治區領導批示精神,克服時間緊、任務重、雨季長、氣温高等重重困難,如期完成湘江戰役紅軍烈士遺骸收殮保護工作和紀念設施建設,得到中央領導的高度肯定,為決勝“兩個建成”注入強大精神動力。

———政策爭取獲得重大突破。入選國家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成為全區唯一用地用礦審批權限下放試點城市,自治區為我市量身定製的《關於以世界一流為發展目標打造桂林國際旅遊勝地的實施意見》《桂林灕江生態保護和修復提升工程方案(2019—2025年)》《關於支持桂林市加快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意見》《關於支持桂林市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若干政策》等文件落地實施,我市迎來新一輪重大發展機遇。

———工業強龍頭卓有成效。入選自治區工業龍頭企業培育庫9家,列入自治區“雙百雙新”[1]工業項目23個;深科技一期投產、二期開工建設,比亞迪新能源商用車產業基地、福達阿爾芬大型曲軸等項目竣工投產,平鋼、中國中藥(桂林)產業園等項目加快推進;西麥食品成為廣西2019年唯一A股IPO上市企業,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更加明顯。

———旅遊轉型升級明顯加快。自治區文化旅遊發展大會在我市召開。陽朔成為全國首批全域旅遊示範區,遇龍河成為全區首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桃花灣旅遊度假區成為全區樣板。桂林旅遊實現“七個升級”[2],世界品牌、國內標杆、區內龍頭地位不斷提升。

———脱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實現7.5萬貧困人口脱貧,86個貧困村出列,預計灌陽摘帽,全市貧困發生率降至0.35%左右。2019年7月,我市及龍勝、靈川、荔浦、永福在全區扶貧成效考核中獲“綜合評價好”等次。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再創佳績。陽朔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獲國務院督查激勵,得到自治區主要領導批示肯定。龍勝成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縣。永福羅錦鎮、臨桂泗林村、興安蓮塘村、恭城北洞源村、龍勝金江村被認定為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鎮。全區鄉村治理體系建設、鄉村產業振興、“幸福鄉村”活動、鄉村風貌提升現場推進會在我市召開。

———系列重大活動彰顯桂林風采。成功舉辦第五屆粵桂黔滇高鐵經濟帶合作聯席會、體育強國建設論壇暨中國—東盟體育旅遊活力月、“兩會一節”[3]等系列重大活動,總結推廣了一批可複製、可借鑑的“桂林經驗”“桂林模式”,展示了桂林的新形象和較高的辦會、接待、文稿、安保、交通保障水平。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聚焦實施國家戰略,“兩個建成”基礎更加紮實

國際旅遊勝地建設成效顯著。全面落實自治區系列文件精神,出台加快文化旅遊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等文件,統籌推進國家健康旅遊示範基地建設,勝地建設四大戰略定位逐步實現,12項主要指標有7項提前完成,為如期建成國際旅遊勝地奠定堅實基礎。

創新示範區建設取得新進展。成立可持續發展促進中心,啟動實施亞洲開發銀行技術援助合作等項目,承辦中國—東盟可持續發展創新合作國際論壇、聯合國“科技創新促進可持續發展”國際培訓班,推進可持續發展地方立法、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提升取得新成果。

“十三五”規劃實施情況良好。主要指標進度總體符合預期,14項約束性指標有13項達到預期,19項預期性指標有10項提前完成或達到預期。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不斷夯實。6大類53項指標有34項提前完成,總體實現進程達97%,居全區前列。

(二)聚焦“六穩”[4]狠抓落實,經濟運行保持總體平穩

全面落實中央“六穩”要求,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實現三次產業平穩增長。

工業振興邁出堅實步伐。預計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6.4%。強化組織領導。將服務工業企業列入重中之重項目推進機制,工業項目佔全市重中之重項目50%以上,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強化政策保障。出台工業振興三年行動方案和支持工業企業發展十八條等政策措施。狠抓園區建設。制定實施市屬三大園區體制改革方案,象山、疊彩、秀峯、雁山、靈川園掛牌成立。

示範鄉鎮建設穩步推進。完成第四批16個、啟動第五批14個新型城鎮化示範鄉鎮建設。恭城月柿、興安三花、荔浦衣架、永福羅漢果、靈川灕水文化等5個特色小鎮加快建設。新增恭城康養、資源丹霞旅遊、灌陽油茶、全州粉業等4個廣西特色小鎮。

幸福鄉村建設成果豐碩。紮實開展“美麗桂林·幸福鄉村”活動,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鄉村風貌提升三年行動,完成3243個村莊“三清三拆”[8]工作。53個村落入選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陽朔蕉芭林村、秀峯橋頭村獲評中國美麗休閒鄉村。200個鄉村振興示範村全面開建。

(五)聚焦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支撐能力不斷提升

公路水路交通基礎設施完成投資92.5億元。陽朔至鹿寨、賀州至巴馬(鐘山至昭平段)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桂林至柳州高速四改八擴建項目開工建設,荔浦至玉林、灌陽經恭城至平樂、桂林至柳城高速公路加快推進。完成4個國省道改建項目。鄉鎮通公交率82.8%,建制村通暢率100%、通客車率98%、通公交率48.9%。完成桂林西站改造。水利基礎設施完成投資10億元以上。第二水源工程開工,資源源口潭水庫擴容等重大項目加快推進,長塘水庫工程可研報告完成審查,施工準備工程開工,完成10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能源、通信基礎設施加快推進。電網建設改造完成投資25.7億元,實施風電項目13個,新增裝機容量66.9萬千瓦;重要交通沿線、重點景區景點實現4G網絡全覆蓋,建成5G基站820個,開通5G網絡商用。

(六)聚焦生態文化建設,“一城文化滿城綠”風韻更加彰顯

灕江生態保護和修復提升工程加速推進。灕江活動壅水科學試驗項目二期主體完工,水質保持優良,枯水期生態、景觀及通航條件得到改善。持續推進伏龍洲等洲島及灕江岸線生態修復。興坪、草坪、楊堤等旅遊碼頭完成改造提升。《桂林市灕江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草案)》通過三審。

生態環境保護成效明顯。紮實開展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和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強力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完成網格化數字管理平台一期建設,機動車尾氣檢測執行新國標,實現磚廠脱硫除塵、無組織排放整治和在線監控全覆蓋,市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23天,細顆粒物(PM2.5)、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連續5年下降,為全區唯一連續5年完成大氣環境考核指標城市。持續推進水污染防治,全面落實河長制、湖長制,依法拆除青獅潭周邊水域非法養殖場,主要河流和城市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保持100%,地表水環境質量排名全國前列,通過國家節水型城市複核。持續開展土壤污染詳查,危險廢物規範化管理督查考核排名全區前列。生態創建、綠色創建全區領先,永福入選國家園林縣城,荔江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建設通過國家驗收,植樹造林15.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1.58%,“桂林山水甲天下”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文化軟實力加快提升。持續唱響歷史文化保護利用“三部曲”,成立桂林紅軍長征湘江戰役文化保護傳承中心,完成甑皮巖遺址環境整治二期、東巷博物館陳列布展等工作,靈渠展示中心建成開放,靖江王陵遺址數字化博物館、非遺展示館二期、省立藝術館維修改造等項目順利推進。桂林文化旅遊中心等項目加快建設,新建村級公共服務中心58個。民族歌劇《劉三姐》走出國門,《桂林有戲》走進國家大劇院,桂劇《破陣曲》獲廣西銅鼓獎,文場戲《帆過灕江天地紅》獲評第三屆中國西部優秀曲藝節目展演一類優秀節目。完成第二輪地方誌修編。“百姓大舞台”等羣眾文化活動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

(七)聚焦深化改革開放,市場主體活力有效釋放

重點領域改革持續推進。市縣機構改革圓滿完成,整合減少市縣多領域執法機構95個,制定41個部門的市縣鄉三級權責清單規範化通用目錄。在全區率先落實專職專班專抓改革工作機制,39項重點改革基本完成。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增減税降費超33億元,工業用電電價每度降低0.11元。穩妥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五洲旅遊完成重組,旅發展、旅股份啟動再融資。全面完成國有林場改革,荔浦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國試點任務。完成全國第四次經濟普查。紮實推進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和第三次國土空間調查。

開放合作取得新成果。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珠江—西江經濟帶。與贛州、吉安、韶關、永州、遵義組建“旅遊聯盟”,共同打造紅色旅遊品牌。高新區獲批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電子產品)。

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民營企業增至22.1萬户,民間投資增長10%。荔浦、全州、靈川列入自治區首批民營經濟示範縣(市)創建名單,民華科技、奧創園入選“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力源糧油、盛豐建設等8家企業入選廣西民營企業100強。海威科技等4家企業上榜“2019廣西最具潛力民營企業”,數量居全區第一。開展解決民營企業突出問題百日攻堅行動,清欠民企賬款3.4億元。法律服務民企典型經驗入選工商聯(商會)工作“創新中國”最佳案例榜單。

重大風險得到有效防控。財税金融體制改革穩步推進。通過壓減支出、加大土地出讓等方式,有效化解債務存量,嚴控債務增量,政府債務平穩化解。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整體風險可控。

(八)聚焦抓脱貧惠民生,人民羣眾獲得感持續增強

民生領域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達77.3%。自治區、市兩級層面63個為民辦實事項目全面完成。

全力推進脱貧攻堅。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籌集財政扶貧專項資金18.9億元,全力打好“四大戰役”[9]“五場硬仗”[10]。縣級“5+2”[11]、村級“3+1”[12]特色產業覆蓋率分別達93.7%、91%,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4萬元以上,認定就業扶貧車間391家,新增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2.8萬人次。解決11.9萬農村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20户以上村屯道路全部通達,完成貧困户危房改造4741户,“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計劃全部完成。縣域內定點醫院實現醫療兜底“一站式”即時結算。實施肇慶—桂林扶貧協作項目44個,到位幫扶資金6740萬元。教育扶貧、“互聯網+”社會扶貧持續推進。

社會事業蓬勃發展。堅持教育優先。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分別達89.8%、97.9%、92.3%。納入義務教育學區制管理學校比例達93.6%,新建改擴建中國小(幼兒園)156所,新增學位1.8萬個,普惠幼兒園覆蓋率75.7%,“入園難”“入園貴”“大班額”等問題有效緩解。中國小教師“縣管校聘”[13]改革試點工作在荔浦開展。全市40所職業學校調整優化為24所。開辦首家公辦殘疾兒童幼兒園。桂林大學聚集區發展規劃獲批實施,芳香東路建成通車。全面推進健康桂林建設。國家衞生城市通過複審,入選全國醫療服務多元化監管城市、醫聯體建設試點城市,靈川、灌陽、龍勝、恭城、臨桂入選國家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恭城龍虎鄉獲評國家衞生鄉鎮,2家單位入選廣西首批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基地,中醫院城北院區等項目加快建設。第十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金牌數全區第一,成功舉辦環廣西公路自行車世界巡迴賽、桂林馬拉松賽、世界漂流錦標賽測試賽等活動,資源獲2020年世界漂流錦標賽舉辦權。

社會保障持續加強。積極穩就業,城鎮新增就業4.4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新增7.7萬人次,城鎮登記失業率2.66%。“五險”累計參保人數956.9萬人次,實現基本醫療保險全覆蓋,發放養老金142.3億元。社會救助保障標準實現13連漲。新開工棚户區改造7976套,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9723套,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工作走在全區前列。

社會保持安全穩定。紮實開展“平安桂林”建設,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及禁毒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嚴打新型網絡犯罪,出列“國家重點整治傳銷城市”名單,刑事警情下降25%。秀峯分局白龍派出所被評為全國“楓橋式”派出所。市社會治理與應急指揮中心建成使用,積極開展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向好,信訪維穩工作取得實效,羣眾安全感進一步提升。全區推動地方特色食品質量安全和產業發展現場會在我市召開。實施“樹枝型”水庫羣防洪聯合調度,開創“桂林經驗”,獲自治區通報表揚。

過去一年,我們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推動政府系統作風形象、服務效能、工作成效持續提升。堅持依法科學民主決策,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以及市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認真吸納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調研成果,推進政府重大行政決策全面納入法治化軌道。持之以恆糾“四風”,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會議精簡51.6%,發文壓減49%,基層減負工作走在全區前列。強化審計監督,規範權力運行,堅決整治羣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不斷加強。

一年來,國防教育深入開展,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得到加強,人民防空工作紮實推進,支持辦好東盟防長擴大會反恐專家組聯合實兵演習獲廣泛好評,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基本建立,榮膺自治區雙擁模範城“十連冠”。市保密局成為全區唯一全國保密工作先進集體,市水利局被評為全國水利系統先進集體,市志辦被評為全國地方誌工作先進集體。消防、外僑、口岸、審計、統計、司法行政、機關事務、檔案、供銷、氣象、水文、測繪、決策諮詢、社會科學、公共機構節能等工作取得新進步,中直、區直駐桂林單位取得新成績,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羣團組織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各位代表!成績的取得,是市委總攬全局、科學決策的結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各族幹部羣眾團結拼搏、開拓進取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離退休的老領導、老同志,向中央和自治區駐桂林單位,向駐桂林部隊、武警官兵和政法幹警,向所有關心支持桂林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各位代表,前進路上無坦途,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桂林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主要表現為:產業發展尤其是工業短板問題突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亟待解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有弱項,政府效能有待進一步提升,等等。對這些問題,我們一定高度重視,採取更加堅決有力的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2020年工作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

今年是桂林“兩個建成”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脱貧攻堅決勝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義重大,任務艱鉅。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統攬全局,全面落實自治區黨委十一屆七次全會和市委五屆六次全會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要求,貫徹“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擴大開放、擔當實幹”工作方針,打好“三大攻堅戰”,堅持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一本藍圖繪到底”,按照“加快建設新城、疏解提升老城,產業融合發展、城鄉協調推進,生態文化相融、富裕和諧桂林”總要求,統籌實施國家戰略,全力推進工業振興和鄉村振興,着力抓好國際旅遊勝地升級發展、項目建設、改革創新、社會民生、生態文明等各項工作,加快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短板,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奮力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確保與全國全區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建成桂林國際旅遊勝地。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組織財政收入按可比口徑增長7%,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7%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5%、10%,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4.2%左右,現行標準下剩餘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脱貧、貧困村全部出列;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1.1個百分點;節能減排降碳控制在自治區下達目標範圍內。

實現上述目標,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堅持新發展理念,統籌實施國家戰略,決戰決勝“兩個建成”

加快國際旅遊勝地提質升級。圍繞四大戰略定位、“六個一流”[14]目標,高標準落實系列政策措施,抓好桂林國際養生谷等項目,加快推進國家健康旅遊示範基地建設,集中攻堅入境遊客數、城鎮化率等5個弱項指標,確保基本建成國際旅遊勝地,並實現升級發展。

加快推進創新示範區建設。細化分解自治區支持創新示範區建設若干政策,按清單化、表格化要求逐項落實。用好“景觀資源保育”專項綠色金融債券。實施好10項可持續發展科技重大專項,爭取自治區專項資金5億元以上。加快“喀斯特石漠化治理與修復”等17項重點工程建設,建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喀斯特研究中心,推進亞洲開發銀行灕江生態綜合治理等國際合作項目。推動出台《桂林市喀斯特景觀資源可持續利用條例》。繼續辦好中國—東盟可持續發展創新合作國際論壇。

主動融入自治區重大戰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加密往來高鐵班列及航班航線,加強互聯互通,把桂林打造成承接灣企的新高地、旅遊休閒的後花園、市民生活的菜園子果園子。對接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出台桂林負面清單,推動桂林空港經濟區建設,爭取保税物流中心儘快落地。融入珠江—西江經濟帶,推動桂江及洛清江千噸級航道改造工程儘快落地,降低物流成本,集聚產業發展。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加快桂林西物流中心、蘇橋無水港建設,探索開行桂林至北部灣港海鐵聯運集裝箱班列,爭取建設區域物流集疏分撥中心,打造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融入中國—東盟信息港,做大華為雲計算數據中心,加快建設桂林數字經濟示範區。融入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户,鼓勵社會資本設立綠色基金,打造“基金小鎮”。融入“南向、北聯、東融、西合”全方位開放發展新格局,積極打造“北聯”主陣地,加快桂林至柳州四改八擴建高速公路項目建設,開工全州至桂林四改八擴建高速公路項目,構建湘桂合作走廊,推進與粵桂黔滇高鐵經濟帶城市合作。發揮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堅持與全區同頻共振、與周邊城市互動發展,開工衡柳鐵路(桂林段)提速改造項目,爭取懷化經桂林至湛江高速鐵路項目列入國家、自治區“十四五”規劃,全力構築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加快桂林大學聚集區建設,打造科教產業中心;加快中醫院城北院區、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整體搬遷、醫學院二附院升級改造等項目建設,實現旅遊綜合醫院等項目竣工,打造區域衞生健康中心;加快新國際會展中心建設,打造區域會展中心;爭創國家文化旅遊消費試點城市,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成桂林歌劇院等項目,打造區域性文化旅遊中心和國際交流重要平台。

加快補齊小康社會短板。對標對錶6大類53項指標,針對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等短板,集中攻堅,確保與全國全區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確保“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做好經濟普查成果與“十三五”規劃指標銜接。對照4大類33項指標,加大經濟發展和創新驅動類指標攻堅力度,力爭順利完成各項目標任務。

(二)堅持高質量發展,集中優勢資源,聚力推動工業振興

傾注更多精力、投入更多財力、調配更多人力,大力開展“製造業攻堅突破年”活動,推動央企、民企、灣企入桂林,力爭規模工業總產值增長10%以上。力爭深科技新增產值50億元、量子通訊項目新增產值40億元。推動平鋼、中國中藥、英路維特等項目竣工投產,新增產值超20億元。力爭國際線纜、燕京漓泉、福達、比亞迪、新桂輪、桂康新材料等骨幹企業新增產值超30億元。力爭80家企業新上規入統,新增產值50億元以上。

優化工業佈局。按照集聚產業、融合發展思路,構建三大工業園區、四大工業強縣、五個生態功能區縣差異發展新格局,力爭園區工業總產值佔全市比重超75%。提升壯大三大工業園區,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增長12%以上。高新區加快建設七星、象山、雁山、靈川園,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生態食品、生物醫藥等產業,着力抓好光隆光電等重點項目建設,力爭規模工業總產值增長10%以上;經開區涵蓋永福、臨桂兩縣區,實現華為信息生態合作區註冊數字企業突破100家,重點發展智能終端、新能源商用車、橡膠輪胎等產業,打造集研發、孵化、生產、生活、人才公寓於一體的萬畝華為科技城及比亞迪城、百年基業科教城,力爭規模工業總產值增長20%以上;高鐵園加快建設靈川、秀峯、疊彩園,重點發展高端裝備、智能電子產業,加快推進花江智慧谷等項目,力爭規模工業總產值增長10%以上。全力打造四大工業強縣。荔浦、全州、興安、平樂依託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做大做強特色工業,重點推進美亞迪、晨天恆源、汽車配件產業園、生命科學園等項目建設,力爭規模工業總產值增長15%以上。培育發展五個生態功能區縣。灌陽、恭城、資源、陽朔、龍勝重點發展綠色、生態、環保產業,力爭規模工業總產值增長10%以上。提升園區承載能力。全市建成標準廠房80萬平方米,土地收儲9000畝,完成基礎設施投資10億元,讓企業實現“輕資產入駐”。落實市屬三大園區體制改革方案,放權賦能,實現“園區事園區辦”。

強化龍頭帶動。依託華為、深科技技術優勢,加快建成深科技二期、開工三期,年內實現5000萬部手機產能,加快推進手機支架、包裝盒等項目落地,形成集聚效應,爭取再引進顯示屏、芯片等項目,逐步形成1000億元信息產業集羣。依託農產品質優量大優勢,做大做強力源糧油、娃哈哈、順昌食品、三養膠麥等企業,加快形成200億元生態食品產業集羣。依託國際線纜、君泰福、電力電容等骨幹企業,加強技改和創新,加快新品投產,積極開拓市場,推進本地應用,逐步形成200億元電力裝備產業集羣。依託生態優勢,加強技術研發,做強做優桂林三金、桂林南藥、一方天江等企業,加快形成100億元生物醫藥產業集羣。依託技術人才優勢,幫助新桂輪解決產權轉讓、橡膠進口政策等問題,加快形成100億元生態橡膠輪胎產業集羣。依託比亞迪、福達品牌優勢,進一步擴大商用車生產,加快推動物流車底盤、高端中巴車、電機電控及軌道交通裝備等項目落地,加快形成100億元新能源商用車及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集羣。依託燕京漓泉、桂林三花、湘山酒業等老字號,加強技術攻關,改良品質,強化營銷,擴大市場範圍,振興桂酒品牌,加快形成100億元桂酒產業集羣。依託平鋼、桂康新材料等重點企業,推進資源整合、技改提升,加快形成100億元新型鋼材產業集羣。

強化創新驅動。實施科技創新支撐工業高質量發展行動,全面完成“三百二千”[15]科技創新工程任務,建設提升一批研發平台、孵化基地、成果轉化園區,力爭新增自治區級創新平台5家,突破關鍵技術40項以上,轉化重大科技成果70項以上,高新技術企業保有量超350家。積極培育新經濟新業態,推動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創新和產業應用,推進思奇通信多域資源認知與虛擬化關鍵技術產業化一期等項目建設。

強化招商引資。突出工業招商主題,着力瞄準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和行業領軍企業,強化市領導及縣區主官招商工作機制,全面落實獎勵項目業主、中介機構等二十條激勵措施,引進5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30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5個,帶動全市引進區外境內到位資金按可比口徑增長10%。

強化資金投入。實施以“雙百雙十雙新”為重點的工業項目130個,完成投資90億元。確保工業新增市級財力30%用於工業發展。金融機構對製造業貸款餘額增長15%以上、年度授信不低於100億元。發揮市應急轉貸資金作用,緩解企業轉貸壓力。財政每年投入1億元,充實政府投資引導基金。加快匯聚金融資源,力爭新設立3支以上市場化產業投資基金,逐步破解企業融資難題。創新園區建設模式,捆綁組合營利性和公益性兩類項目,綜合平衡建築施工、房產開發和項目運營三塊利潤,統籌利用PPP[16]、專項債、財政獎補等政策,進行組合打包,防止碎片化,以此引進一批有資金實力、招商資源、運營經驗的戰略合作伙伴,破解建設資金難題。

強化要素保障。強化土地保障。加快落實自治區用地用礦審批權限下放試點政策,確保新增工業建設用地佔比不低於30%。加快清理批而未供土地,提高供地率。強化人才保障。實施“企業家領跑計劃”,加快“高層次人才一站式服務平台”建設,力爭引進高層次人才100人以上。把握高校獨立學院剝離機遇,擴大發展高職高專,為工業提供高素質的工匠隊伍。強化政策保障。繼續完善支持工業企業發展十八條政策措施,出台支持特色產業園創建、降低企業物流成本等補充政策。重點扶持專注主業、專注品牌的骨幹企業,打造行業領軍企業和百年老店。繼續落實減税降費政策,有效降低企業用水、用電、用氣等成本。

(三)堅持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突出四大重點,全力推動鄉村振興

發揮縣城龍頭帶動、示範鄉鎮連城帶村作用,強化特色產業支撐,走桂林特色鄉村振興之路,實現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5.5%。

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着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創建一批綠色高產高質高效示範區(片),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485萬畝、總產量穩定在167萬噸。提升柑桔產業集羣,調整優化區域佈局及品種、熟期結構,力爭產值達150億元。擴大無公害蔬菜生產,推進城市近郊“保障性菜園”基地建設。大力推廣林—藥、林—菌、林—禽等生態種養模式,新增林下經濟900萬畝。持續抓好非洲豬瘟疫情防控,落實扶持政策,加快灌陽“雙胞胎”、平樂六和生豬產業一體化等項目建設,完成350萬頭生豬生產任務。提升農業品質品牌。創建一批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農產品品牌,新增“三品一標”產品10個以上,力爭資源有機農產品認證示範縣通過考核驗收。提升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加快建設永福羅漢果等17個農產品加工集聚區,主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提高到70%以上。狠抓示範區創建。實施田園綜合體建設“書記工程”,完成第一批17個田園綜合體初步驗收,啟動第二批建設。新認定各級各類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園、點)700個以上,力爭創建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1個、廣西特色農產品優勢區2個以上。提升農產品流通水平。推進海吉星農產品物流園、桂林東站冷鏈物流園等項目建設,加快形成覆蓋城鄉的冷鏈物流體系。提升農旅融合水平。加快疊彩花卉示範園、陽朔百里新村農旅觀光示範帶等項目建設,辦好廣西首屆花卉苗木交易會,創建廣西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5個、廣西星級鄉村旅遊區(農家樂)10家以上。

大力發展縣域經濟。結合各縣(市、區)特點,加大縣域經濟培育力度,靈川、永福、臨桂、七星要集中資源,全力發展工業,推動產城互動,爭做全市工業發展排頭兵;象山、秀峯、疊彩、雁山要搶抓設立“園中園”機遇,發揮人才集聚優勢,大力發展新型工業,推動城市片區及城中村、城郊村改造,發展新業態,打造服務業發展新高地;荔浦、全州、興安、平樂要加快園區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在大力發展工業的基礎上,積極發展現代農業與特色旅遊,做大經濟總量,完善縣城功能,提升城市化水平;陽朔要發揮旅遊及鄉村建設引領作用,推進升級發展與全域發展;恭城要發揮生態和人居環境優勢,加快發展健康旅遊產業,打造恭城油茶小鎮,做大油茶產業;龍勝、資源、灌陽要進一步鞏固脱貧攻堅成果,發揮生態文化優勢,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旅遊業,積極發展特色新型工業。力爭每個縣(市、區)培育2個主導產業、2家行業龍頭企業,建設2個以上特色產業園區,培育壯大2家帶動力強的國有企業,增強政府對縣域經濟的引導力和調控力。做好農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和增減掛等工作,確保全市完成新增耕地4600畝,在滿足自身需求的基礎上,開展佔補平衡指標交易,增加縣級財力。根據縣域經濟發展分類考核辦法,強弱項補短板,爭取荔浦、陽朔、龍勝、興安、全州、靈川、資源成為廣西科學發展先進縣(市),臨桂、灌陽、永福、象山、恭城成為進步縣(區),推動全市經濟協調發展。

持續推進示範鄉鎮建設。鞏固提升已建成的60個新型城鎮化示範鄉鎮,推動常態化、規範化管理,進一步增強產業集聚能力。完成第五批、啟動第六批示範鄉鎮建設。持續推進9個特色小鎮建設,打造基礎設施完善、產業發展健康、自然環境優美、文化特色鮮明的桂北城鎮羣。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加快推進幸福鄉村建設。編制“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健全鄉村建設管理機制。加快“四建一通”工程建設,基本實現鄉鎮通二級(或三級)路,完成所有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窄路拓寬、危橋改造任務,實現建制村通客車率達100%,鄉鎮、建制村通公交率分別達100%、60%;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新增村際聯網路200公里以上。開展“美麗桂林·幸福鄉村”活動,推進鄉村風貌提升三年行動,建設基本整治型村莊6418個、設施完善型村莊536個、精品示範型村莊55個,建設一批鄉村風貌示範帶,完成一批行政村生活污水處理項目和清淤疏浚治理試點建設,逐步消除農村黑臭水體。按蘆笛三村、北芬大村、雞窩渡、大河坊等模式,加快灕江兩岸、城市近郊、旅遊通道沿線村莊改造,建成鄉村振興示範村200個以上。

(四)堅持旅遊帶動,促進消費升級,推動服務業轉型發展

貫徹落實自治區文化旅遊發展大會精神,堅持紅綠結合、文旅相融、康養一體,推進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引領服務業轉型升級,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7%。發揮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設施、三千漓、大碧頭等新項目帶動作用,確保融創文化旅遊城、臨桂萬達廣場如期開業,實現年接待遊客突破1.5億人次,旅遊總消費突破2000億元。

實施旅遊品牌化戰略。以“文旅+”“+文旅”為抓手,做優以灕江為代表的一流觀光旅遊、以獨秀峯·王城景區為代表的一流文化旅遊、以愚自樂園為代表的一流休閒度假旅遊、以龍脊梯田為代表的一流民族風情旅遊、以印象·劉三姐為代表的一流演藝旅遊、以夕陽紅為代表的一流康養旅遊、以融創文化旅遊城為代表的一流主題公園旅遊、以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設施為代表的一流紅色旅遊等8大品牌。

提升千古情、温德姆等現有知名品牌,力爭引進萬豪、奧特萊斯等品牌酒店、購物商店,不斷增強品牌集聚效應。

實施旅遊國際化戰略。加快國際航線培育,力爭開通境外客源地航線2條。以需求為導向,加大境外主要客源地精準營銷力度,開發一批適應入境遊客需求的旅遊線路及特色產品。辦好入境遊(桂林)旅行商大會,加大對貢獻突出的境外旅行商和境內旅行社扶持力度,促進入境遊客快速增長。辦好“兩會一節”、資源世界漂流錦標賽、環廣西公路自行車世界巡迴賽等重大活動,引進跨國企業年會、重大國際會獎旅遊項目。積極與境外客源地城市建立友好關係,邀請其參加我市重大節慶活動,加強合作交流、遊客互送。完善標識系統,打造語言無障礙國際化旅遊城市,建立健全國際通行旅遊服務標準體系。

實施旅遊高端化戰略。在大眾化旅遊基礎上,推動旅遊高端化發展。建設高端化旅遊景區景點。加快推進地中海俱樂部二期、全州天湖國際高山生態旅遊度假區等自治區重點支持的58個文旅項目,打造一批世界級休閒度假基地。推動龍脊梯田、八角寨、貓兒山創建國家5A級景區,持續提升遇龍河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推動桃花灣旅遊度假區創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建設高端化旅遊項目。推進興安、資源、陽朔等通用航空機場建設,開發低空旅遊、定製飛行、高科技視覺體驗等高端化旅遊產品。建設高端化旅遊服務設施。持續推進灕江星級遊船和碼頭改造提升,引導灕江遊船定製化、高端化運營。高標準建成旅遊集散中心4家、星級汽車旅遊營地12家、旅遊廁所100座以上。推進智慧旅遊建設,完善“一部手機遊桂林”公共服務體系。鼓勵發展精品酒店、主題酒店、高端民宿,建設高端度假酒店羣。

實施旅遊全域化戰略。加快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市,力爭創建國家、自治區全域旅遊示範區各2個。打造“一核三帶三極多點”全域旅遊發展格局。加快建設桂林宜遊宜居城市核心區。升級灕江東岸生態休閒旅遊示範帶,提升興坪、大圩、草坪等一批特色小鎮;打造以桂陽文化旅遊大道為主軸的旅遊示範帶,帶動荔浦、平樂、恭城、永福旅遊發展,提升南線旅遊品質;培育壯大以桂北6縣為主的紅色旅遊發展帶,加快推出大型實景演出《突破湘江》,打造全國著名的紅色文化旅遊目的地。做強做優陽朔、龍勝、興安旅遊三極。持續打造縣城、鄉鎮全域旅遊重要節點,串聯8條精品線路[17],建設一批鄉村旅遊重點村、民族風情特色村。

加快服務業轉型升級。用好城市閒置土地和低效用地,出台免租獎勵政策,加快發展樓宇經濟、數字經濟。推進工業主輔分離,培育一批生產性服務企業。做大做強桂林銀行等金融機構,加快發展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服務業。培育“互聯網+”服務新業態,支持力港宜兑積分做大做強,大力發展平台經濟。實施“互聯網+”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入村工程,加快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基地建設。加強微笑堂、百貨大樓、寶路通、桂林柳藥、華潤醫藥、中石油、中石化、煙草等重點企業服務,繼續辦好“灕江購物節”等特色促銷活動,打造東西巷、益田·西街等高品位步行街,推動形成新的消費增長點。大力發展夜間經濟,加快桂林啤酒堡等項目建設,開發靈渠夜遊等新產品,建設夜間經濟示範街區,豐富夜間購物、餐飲、文旅、娛樂等業態。推進桂林航空股權重組,抓好艾娛、師大出版社、桂林國旅等企業幫扶,推動其他營利性服務業加速發展。加快5G商用進程,推動郵政、電信業務總量快速增長。加快建設桂林米粉中央配送廚房,推進米粉品牌店升級改造,冠名“桂林米粉號”專列,打造百億元米粉產業。充分利用經濟普查成果,完善獎勵扶持政策,加大民宿、連鎖酒店、高校食堂及大型商業綜合體上限入統培育力度。

(五)堅持項目帶動,增加有效投資,持續增強發展後勁

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實施市級統籌推進重大項目800個以上,完成投資增長1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開展交通網、能源網、信息網、物流網、地下管網“五網大會戰”,實施重大項目140個以上,完成投資200億元以上。建成荔浦至玉林高速公路,繼續推進桂林至柳城、灌陽經恭城至平樂等高速公路項目,開工城步(湘桂界)至龍勝、賀州至巴馬(蒙山至象州段)等高速公路項目。加快乾線公路升級改造。力爭軌道交通1號線獲批建設。實施萬福路改造工程,打通城市斷頭路,優化連接新老城區的交通路網。推進桂林經郴州至贛州紅軍長征高鐵項目列入國家中長期鐵路建設規劃。加快第二水源工程建設,開工長塘水庫工程。竣工投產一批清潔能源項目。建成2000個5G基站,實現市區核心區域5G網絡連續覆蓋。狠抓項目資金落實,抓好中央預算內投資、政府專項債券、企業債券等各類資金的申報和落實,鼓勵多安排政府專項債券資金用作項目資本金;組建專班,優化項目庫,大力推行PPP模式,加快建立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長效機制,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基礎設施補短板項目。推動各縣(市、區)儲備新增“雙百雙十雙新”項目1個以上、自治區層面重大項目1個以上、PPP項目1個以上。

統籌做好“十四五”規劃編制。用改革精神和創新理念編制好“十四五”規劃。加強與國家和自治區溝通對接,策劃包裝一批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生態環保、民生工程等項目,爭取灕江生態保護和修復提升工程、全國紅色黨性教育基地等更多重大項目列入國家、自治區“十四五”規劃。

(六)堅持建管並重,建設公園城市,打造品位休閒之都

優化城市空間佈局。全面完成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按照保護灕江、發展臨桂要求,重點預留向西發展空間,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空間佈局。按照公園城市標準,強化規劃剛性約束,嚴控建築物高度、密度、容積率,提高城市綠化率,擴大水域面積,形成錯落有致、疏密有序、視廊通暢、顯山露水的城市空間形態,打造山、水、景、城相互交融的城市風貌。按照品位休閒之都要求,挖掘歷史記憶,修繕名人故居,完善標示標識,豐富文化內涵;建設完善休閒綠道、運動場所、登高賞景等設施;加快發展休閒餐飲、咖啡茶藝、特色演藝等業態;打造功能完善、乾淨整潔、文明和諧、激情浪漫的城市環境。

統籌提升城市功能。堅持老城做減法,疏解人口,創新業態,豐富內涵,提升品質;堅持新區做加法,集聚人氣,增加流量,完善功能,加快發展,推動老城新區統一規劃、綜合平衡、聯動發展。城東區域,全力抓好灕江東岸城中村、棚户區改造,基本完成新生街改造提升;加快解放橋至淨瓶山大橋段舊城改造,強力推進塔山、和平片區棚户區改造,展現城市新風貌。城西區域,整體提升琴潭片區,重點推進華潤二期、琴潭公園等項目建設;臨桂新區重點推進機場路以北及蘭塘河以南片區發展,加快興桂園等項目建設,開工建設萬寧路等5條道路,推進臨桂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完善桂林新中心功能。城南區域,統籌抓好桂林站、瓦窯片區改造以及雁山新城建設,重點推進益田·雁山民國風情小鎮、悦桂情歌田園等項目,推動產城融合發展。城北區域,改造提升疊彩老舊小區、靈川桂林北新城,加快清風五福、下樑江片區城中村及江東片區村貌改造,重點推進高鐵綜合客運樞紐等項目,完善公共服務配套設施,提升城市整體形象。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推進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體制改革,出台升級版城市管理績效考評辦法,嚴格落實門前三包和網格化管理,強化停車、攤位、夜市、户外廣告等管理,發揮基層管理員作用,推動城市治理向街道社區延伸。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建設全城垃圾分類保障體系。完善城市主幹道保潔、綠化錯峯作業制度。研究完善老舊小區改造獎補政策,改造老舊小區436個。加大管控力度,實現違法建設“零增長”。加快推進公交都市創建工作。堅持“創城為民、創城惠民”,實現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目標。

推進建築業健康發展。落實促進和扶持建築業發展措施,力爭新增建築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一級資質企業各1家。

(七)堅持問題導向,攻克深度貧困堡壘,堅決打贏脱貧攻堅戰

堅持盡鋭出戰,持續推進“四大戰役”,打好“五場硬仗”,確保剩餘1.4萬貧困人口脱貧、51個貧困村出列。

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貧困殲滅戰。對剩餘4個深度貧困鄉、16個深度貧困村和674户極度貧困户實行掛牌督戰、全程督戰,着力在資金、項目、政策上予以傾斜,重點完善基礎設施,優先安排產業扶貧項目,落實特困羣體兜底保障政策,實現脱貧不漏一村、不落一人。

全面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紮實抓好中央脱貧攻堅專項巡視“回頭看”、國家脱貧攻堅成效考核反饋問題整改落實。繼續實施“雨露計劃”,加大控輟保學和學生資助工作力度,確保應讀盡讀、應助盡助。嚴格執行“198”兜底政策[18],全面落實“先診療、後付費”制度,提高貧困人口健康保障水平。完成危房改造5178户。有效解決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建立完善扶貧產業收益分配和利益聯結機制,加強就業、創業工作扶持,實現貧困户有穩定收入,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以上。加大對扶貧開發任務較重的非貧困村的支持力度。深入推進肇慶—桂林扶貧協作,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

着力鞏固脱貧成果。嚴格落實“四不摘”[19]要求,保持現有扶貧政策穩定,強化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實施搬遷後續“十大扶持”工程[20]。建立返貧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機制,按時完成脱貧攻堅普查任務,確保貧困羣眾脱真貧、真脱貧、不返貧。

(八)堅持改革創新,完善治理體系,不斷提升治理水平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確保中央、自治區、市委決策部署一貫到底、落地生根。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堅持依法行政,不斷推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做到應放盡放、能放全放。開展政務服務“簡易辦”[21]創新突破年行動,加快推廣“承諾審批”[22],持續推進“一表申請”[23]。打好“一網通辦”[24]攻堅戰,推廣應用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台,加快推進政務數據“聚通用”工作,實現政務數據全面匯聚、共享互通、創新應用。深化“雙容雙承諾”改革,擴大直接落地改革項目數量和規模,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全面啟用12345政府服務熱線和“網上中介服務超市”。強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建以信用為核心的新型市場監管機制。落實國家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推動營商環境綜合水平進入全區前列。

建立完善高質量發展制度體系。完善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體制機制,推動經濟社會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發展。穩妥推進事業單位改革。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推動出台《桂林市灕江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深化拓展桂林旅遊產業用地試點政策。加快出台非住宅商品房去庫存、地下車位(庫)確權等政策。深化林業改革,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收尾工作。加快環評審批制度改革,全面取消環保驗收許可。深化統計管理體制改革,做好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統籌深化財政、國資國企、醫藥衞生、文化旅遊市場綜合行政執法等領域改革,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深入開展“平安桂林”建設,構建完善的社會治安立體防控體系,鞏固拓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成果,深入開展“亮劍·2020”系列專項行動[25],實現社會治安持續向好。加強應急管理工作,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堅決防範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抓好信訪維穩、市場監管等工作,加大食品安全執法力度,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爭創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體系,爭創一批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鎮。

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加大向中央、自治區資金爭取力度。加快老城區資產處置,做好土地出讓工作。繼續加大市級國有資本收益上繳比例,增加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國有企業上繳利潤。嚴控隱性債務增量,化解隱性債務存量,切實化解債務風險。強化金融監管,持續做好農村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化解工作。落實全面預算績效管理,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重點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政府帶頭過緊日子,讓人民過上好日子!

(九)堅持生態立市,生態文化相融,厚植高質量發展優勢

堅持人文、自然相融共促,持續擦亮歷史文化名城、生態山水名城兩張名片,營造高質量發展環境。

加快推進灕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持續推進“六大工程”[26]。加快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地生態景觀修復項目三期、灕江風景名勝區核心景區沿江可視範圍景觀林工程等項目建設。推進截污管網全覆蓋,重點整治灕江支流污染。加強精細化管控,對灕江幹流城市段河道及沿岸“四亂一髒”[27]違法違規行為即查即處。充分發揮灕江上游水庫羣及活動壅水科學試驗項目調水補水作用,涵養灕江生態。多渠道爭取灕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與修復資金。推進灕江國家公園建設。推動建立灕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

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加快中央、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做好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迎檢工作。全力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大氣網格化數字管理平台二期建設,繼續深化工業、生活等污染源治理,確保市區空氣質量優良率88.5%以上,細顆粒物(PM2.5)濃度控制在39微克/立方米以下。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鞏固南溪河、靈劍溪、道光河等黑臭水體治理成果,主要河流和城市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保持100%。提升山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處理能力,推進陽朔生態環保科技園、桂北地區垃圾焚燒發電等項目建設;實施重金屬污染防治和土壤修復項目,確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超82%;推進採石場標準化和綠色礦山建設,確保60%的大中型礦山達到自治區級綠色礦山建設標準,規範礦石運輸管理,避免道路損害和粉塵污染。加快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步伐,全面落實林長制,抓好植樹造林、林業生態保護和修復等工作,森林覆蓋率提高到71.59%。加快灌江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建設。

全面加強文化建設。做好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廣西段)規劃建設,繼續推動靈渠申遺,加快榕湖北路—古南門歷史文化街區、靖江王陵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桂林漁鼓傳承基地和非遺展示館等項目建設。加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保護開發,積極爭創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深入開展文化惠民活動,推進村級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持續提升“灕江之聲”“百姓大舞台”等羣眾文化活動品牌內涵。加快文化產業發展,推動高新創意產業園創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提升東西巷街區文化產業集聚區。打造桂林文化藝術創作基地。營造濃厚氛圍,厚植文化根基,加強文化人才培養,造就一批文化名師大家。

(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補齊民生短板,增強人民羣眾獲得感

推進社會保障穩步發展。把穩就業作為重中之重,促進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等重點羣體就業,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大力支持創業孵化基地、眾創空間建設,以創業帶動就業;強化重點企業用工監測和政策扶持,加大穩崗支持力度,努力化解招工難就業難,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實施全民參保計劃,進一步降低社保費率;加強重點人羣養老保險工作。完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加強對農村“三留守”人員、城鎮困難職工、失獨失能老人、孤兒的關愛保護服務,全面實施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兜住基本生活底線。棚户區改造開工5898套,新建公租房3108套。落實“菜籃子”縣(市、區)長負責制,抓好生活必需品保供穩價工作。

推進教育事業優先發展。完成教育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加大教育投入,新開工建設學校48所,改擴建300所,新增學位1.1萬個,實現鄉鎮公辦中心幼兒園全覆蓋。加強小區配套幼兒園和無證幼兒園整治工作。繼續實施義務教育學校學區制和“縣管校聘”改革。完成平樂、全州國家縣域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評估驗收。實施普通高中突破發展工程,完成普及高中階段教育評估驗收。全面落實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切實減輕中國小教師負擔。強化中職學校內涵建設。加強校外培訓機構整治。強化教育督導“督政”作用,推動縣(市、區)政府切實履行教育職責

推進健康桂林建設。實施健康中國行動計劃。整合醫療資源,深化“三醫聯動”[28],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國家級試點縣建設,加快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提高醫保基金使用效益,緩解羣眾“看病貴”問題。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打造市中醫院為桂北中醫診療中心。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辦好桂林馬拉松賽等重大賽事。

推進服務國防建設縱深發展。深入開展國防教育,健全軍民融合工作機制,建立資源共享平台,做好退役軍人服務管理、國防動員、人民防空、民兵預備役等工作,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九連冠”。

推進為民辦實事工程。籌措資金96億元,全力完成自治區和我市為民辦實事工程任務。

各位代表!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各級政府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加快轉職能、提效能、增動能,不斷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努力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牢記宗旨,忠誠履職。強化“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和市委決策部署,用行動贏得人民的信任,以真情換取羣眾的認可。

堅守法治,依法履職。樹牢法治理念,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自覺接受市政協民主監督,主動接受社會和輿論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加強政府協商,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意見,提高政府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清正廉潔,乾淨履職。把全面從嚴治黨貫穿於政府建設始終,堅持不懈糾治“四風”,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深入推進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工作,嚴厲整肅庸政懶政怠政行為,營造風清氣正幹事創業的良好政治生態。

各位代表,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讓我們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為圓滿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決勝“兩個建成”而努力奮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hk/shixibaogao/diaocha/ymmx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