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實用文 >發言稿 >

座談會講話稿:學習貫徹總書記在2020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式的中央講話精神

座談會講話稿:學習貫徹總書記在2020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式的中央講話精神

志存天下,方能行而致其遠。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青年志存高遠,就能激發奮進潛力,青春歲月就不會像無舵之舟漂泊不定;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座談會講話稿:學習貫徹總書記在2020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式的中央講話精神,希望大家喜歡!

座談會講話稿:學習貫徹總書記在2020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式的中央講話精神

同志們:

今天,我們在這裏召開座談會,主要任務是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式的中央講話。剛才,××等6名同志做了很好的交流發言。我聽了之後,深受鼓舞,深有感觸。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我們在座的同志,可以講是單位最年輕的一部分力量,既有朝氣,更有希望。希望同志們深刻領會組織意圖,切實把組織的關心轉化為幹事創業的強大動力,不負囑託爭朝夕,不負韶華踐於行。下面,利用這個機會,我圍繞“立志、勤學、反己、克難”四個關鍵詞,給大家提幾點希望。

第一個關鍵詞是“立志”。

志存天下,方能行而致其遠。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青年志存高遠,就能激發奮進潛力,青春歲月就不會像無舵之舟漂泊不定,並引用心學大師王陽明的一句話“立志而聖則聖矣,立志而賢則賢矣”,勉勵中國青年要樹立遠大理想。我們常講,“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目標就是動力,夢想就是力量。清朝袁枚有首詩,“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無名的小花,悄然的開着,不引人注目,更無人喝彩。就算這樣,它仍然那麼執著的開放,認真的把自己最美的瞬間,毫無保留地綻放給了這個世界。人生就像開車,抱定一個目標往前走,堅守着自己的初心使命,堅守着人生的良心良知,只要方向正確,目標就一定會實現。“長安何處在,只在馬蹄下。”作為年輕一代,應該懷揣夢想,既要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還要有在我們這個大平台實現自我價值的個人夢。具體講,要心有黨魂。

這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的“第一位的能力”。我們要始終保持堅定的政治信仰,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真學、真信、真懂、真用,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要胸有全局。要深刻理解“小我與大我”“個人與組織”的辯證關係,多算一些顧全大局的“大帳”,少算一點個人得失的“小賬”,始終感恩理解組織、相信依靠組織,主動把個人追求融入到全局發展之中,把個人奮鬥融入到集體奮鬥之中。要行有朝氣。毛澤東同志説青年人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我理解這個“太陽”,就是生機無限,就是活力四射,就是朝氣蓬勃。

青年幹部就應該熱情奔放,而不是老氣橫秋。無論何時、何地、遇到何事,一定要始終保持陽光心態,把青春活力盡情展現在單位這個“大舞台”上。需要注意的是,年輕不能氣盛。有一首古詩寫得好:“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身心清靜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你昂首看到的是睛空萬里,我低頭看到的也是藍天白雲。我退一步海闊天空,是為了更好地進步。我們都要明白厚積而薄發的道理,積攢後勁,才能更好的衝鋒。

第二個關鍵詞是“勤學”。

潛行問學,方能究而達其深。有人講,人生是場馬拉松,學習帶你往前衝。實踐也反覆證明,學習是能力素質的源泉,是事業發展的階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正氣”,又用“青春虛度無所成,白首銜悲亦何及”勉勵中國青年珍惜韶華,努力學習掌握科學知識,提高內在素質,錘鍊過硬本領。

我們都聽過,“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大家是風華正茂的一代,可謂“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杜甫説“富貴必從勤苦得,男人需讀五車書。”讀書可以拓展人生的寬度,培養一個人有信念、達情理、知榮辱。多少人在看書,看哪些書,反映一個單位的精神面貌,影響整個集體的未來發展。

所以,要想做一個有發展的幹部,必須自覺學習、刻苦學習,時刻保持“本領恐慌”的危機感、知識不足的“飢餓感”,主動向書本學、向實踐學、向身邊的同事學。要突出基礎的,多讀一些理論書籍和理論文章,掌握思想武器;

要多讀經典的,尤其是學習一些中國傳統文化,學習古人在治國、修身、立德方面的品行修養;要精學專業的,按照業務分工學深悟透專業知識,努力成為崗位領域的行家裏手;要關注相關的,博覽羣書,豐富學識;還要注重實踐的,在學中幹、在幹中學,以真才實學崗位建功,以創新創造推動發展。

第三個關鍵詞是“反己”。

修身責善,方能用而得其所。反己,是中國傳統文化修養中的一個基本態度。孟子曾以“射箭”來作比喻,他説比賽射箭的人一定先練好功夫,並擺正姿勢,然後放箭。如果沒有射中,不去怨那些射中了贏得比賽的人,而是反過來省察自己的不足。發現不完善的加以完善,這個過程便是修身。孟子同樣也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記得《活法》的作者稻盛和夫説,人生就像趟過一片充滿誘惑的地雷陣,當我們穿行其間,多多少少會觸及各種“地雷”,這是一件難以避免的事情。每當我們“觸雷”時,能夠進行怎樣的反省才是關鍵所在。所以,一個人能走多遠、能走多穩,最重要的就是看他有多大的修養。千萬不要忘記欲行千里先修路、欲登高山先造梯的道理。我們每名年輕幹部,要在“一日三省”中不斷修正自己,超越自我。

首先要省一省,德是否配位。“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是選人用人的重要標準。我們要始終守住“三條線”:守住思想防線,要有高度的政治自覺和政治清醒,自覺把講政治的要求貫徹體現到各項工作中;守住紀律紅線,以黨章黨規黨紀為戒尺,經常校一校自己的思想有沒有跑偏,量一量自己的言行有沒有出格;守住人格底線,堅持從小事小節上加強修煉,始終不放縱、不越軌、不逾矩,永葆敬畏之心。其次要省一省,績是否稱職。

盡責有為,是人生考卷上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必答題和加分題。“稱職”是最低的標準和要求。以前做的怎麼樣,都將成為歷史。今後怎麼做,同志們都在看着。蒙牛集團職工公寓門口掛着這樣的標語:如果你有智慧,請你拿出智慧;如果沒有智慧,請你拿出汗水;如果你沒有汗水,請你讓出崗位。

大家一定要多在崗位鍛鍊,經過一番苦幹實幹,鍛煉出真本領,積累出真經驗。第三要省一省,內心是否平靜。反省自己,不是讓你斤斤計較。心態決定狀態。內心不安,可以讓我們人仰馬翻;內心安寧,可以讓我們淡定從容。只有自己做好,才能經得起世人的評價,經得起良心的拷問。有“三個不能較勁”大家一定要記住,不能與自己較勁,不能與組織較勁,不能與別人較勁。汪國真《詩情畫意》中講:“如果本身發光,何懼太陽照不到的地方”。栽好梧桐樹,何愁無鳳凰!

第四個關鍵詞是“克難”。

乘風破浪,方能終而成其真。這世上從來沒有一帆風順。生命的酒杯,不可能總是盛滿可口的甘醴,苦酒也是成長的滋味。百餘年前,五四先驅李大釗這樣激勵青年:“青年之字典,無‘困難’之字,青年之口頭,無‘障礙’之語;惟知躍進,惟知雄飛,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鋭敏之直覺,活潑之生命。”

靠什麼征服通往夢想的火焰山,拿什麼安放我們心中如火的激情?奮鬥,唯有奮鬥。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告誡的,“青年時代,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獲,選擇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青年時期多經歷一點摔打、挫折、考驗,有利於走好一生的路”。

我們年輕人的路很長,每個人都要經常想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正處在大有可為的新時代。年輕幹部要起而行之、勇挑重擔,積極投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經風雨、見世面,真刀真槍錘鍊能力,以過硬本領展現作為、不辱使命。”我們要記住三句話:

第一,不畏難就不難。“登山不以艱險而止,則必臻乎峻嶺矣。”我們常説,難走的路都是上坡路。只有那些催你墮落的下坡路,才會讓你覺得無比輕鬆。所以,對於每一個不甘心平庸生活的人而言,在安逸與冒險之間,你應該選擇後者。越是處於困境時,越要沉着應對,越要做到“每臨大事有靜氣”。無謂的慌亂,只會喪失良機。冷靜下來,仔細思考,你將發現解決問題的方式正明明白白地在你眼前呈現。

第二,善作方能善成。習近平總書記曾引用李大釗的名言“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告訴我們“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年輕幹部一定要心無旁騖,聚精會神,埋頭幹事。白居易講,“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如果有能力,就要經得住燒、經得住煉。實幹興邦,實幹也興你自己。不光要幹,而且要巧幹、快乾,雷厲風行、立説立行,始終保持“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危機感緊迫感,不斷為單位建設發展貢獻青春智慧。

第三,登高則可望遠。唐詩云,“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如果我們為人處世要達到“不褪色、不染色、有特色、很出色”的境界,就應當把目標定得高遠一點。什麼事情都要把標準往高處定,向高標準看齊,盯着排頭幹、朝着先進趕,能爭第一爭第一、爭不了第一創唯一,努力把尋常工作做成超常,把普通工作做成特色,把優勢工作做成亮點,把亮點工作做成精品,堅持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讓人生在創業奮鬥中昇華,讓青春在創新創造中閃光!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韶華易逝,青春無悔。希望大家在以後的成長道路上努力做到腳踏實地,謹慎勤勉,一身正氣,一生向上,不負時代,不負崗位,在最好的年華里做成最有價值的事,用不懈的奮鬥唱響韶華之歌!我期待在今後的工作中聽到大家每一個進步的好消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hk/wen/fayan/2m2201.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