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實用文 >觀後感 >

2024年感動人物事蹟觀後感8篇

2024年感動人物事蹟觀後感8篇

當涉及事蹟材料時,我們需要深入瞭解個體在學術、職業和社會層面的成就,從而全面評估其綜合能力,我們在進入到社會工作後,一定或多或少接觸過事蹟材料,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2024年感動人物事蹟觀後感8篇,感謝您的參閲。

2024年感動人物事蹟觀後感8篇

2024年感動人物事蹟觀後感篇1

3月30日18時許,四川省涼山州木裏縣雅礱江鎮立爾村發生森林火災,着火點在海拔3800餘米左右,地形複雜、坡陡谷深,交通、通訊不便。據應急管理部最新消息,截至4月1日18:30,在四川省涼山州木裏縣森林火災滅火中失聯的30名撲火隊員的遺體已全部找到,包括27名森林消防指戰員和3名地方撲火人員。(央視新聞網)

有數據統計顯示,和平時期,犧牲最多的職業,就是消防救援人員。十餘年來,中國消防救援人員犧牲人數已超300人,像2003年衡陽大火、2015年天津爆炸,單次事故犧牲的消防員就高達數十至上百人。而此次涼山森林火災,犧牲的30名撲火人員,是自去年國家應急管理部成立以來,應急救援人員傷亡最多的一次。他們是和平年代守護家園最可愛的人。

説不出的痛心難過,27名消防員中有1名80後,24名90後,2名00後,3名地方撲火人員為70後,他們大多與我歲數相差不多,還有的比我年齡小的,有太多人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為我們負重前行,換來我們安逸舒適的生活環境,在危難面前他們做出了自己的選擇,無愧於自己的職責和稱號,災難過後我們不僅要悼念英雄,還要深思,避免災難再次發生。

這些英雄值得所有人的尊敬和哀悼。災難的發生需要我們去反思,同時希望不要盲目指責指揮機構決策不利,在調查結果沒出來之前,沒有任何憑據就指責指揮不利的,和重慶公交車事件中指責小車司機的有何區別呢。安心等待調查結果,而不是預設立場,畢竟即使有最科學專業的指揮,也只能降低危險,難以在瞬息萬變的災害面前面面俱到。

曾經最被不看好的90後一代人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義無反顧投身救援他們正在和新生代的00後一起挑起了這個時代的重擔,所以我們應該拒絕網絡暴力,拒絕貼標籤,每個年代都有英雄,也有漢奸,貼標籤本來就是將自己的主觀臆斷不負責任的強加在他人身上,客觀的對人對事使我們每個成年人的道德底線。

英雄倆個字真的是很沉重,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只能載入史冊,逝者已逝,但是他們的親人要繼續堅強的走下去,希望有關部門能重視他們的家人,給予生活上的保障,獨生子女的父母保障,他們的孩子能得到更好的教育,過上更好的生活。

2024年感動人物事蹟觀後感篇2

今天,學校組織統一觀看《感動中國》,十數年以來,一直陪伴着我們,許許多多的感人故事彙集在一起,就成了《感動中國》這一節目。

十幾年,我們為它灑下無數淚水,這些事蹟無時無刻震撼着我們的心靈,影響着我們的行為。

這些人物之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個與我同歲的壯族小女孩——何玥。她從小就是一個熱愛幫助他人的可愛的小姑娘。無論她生活的多麼困難,她也總是選擇去幫助他人。可為什麼?這麼一個可愛善良的小姑娘會得了腦瘤?我為她那短暫但又絢麗的生命感到惋惜。

在她最危難的時刻,老師捐給她的兩千多元錢她再次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捐出去!她是一個偉大的姑娘!在危難的時候還不忘記幫助別人。在她得知她的病情之後,她很坦然的對她的父母説:我要捐獻器官。一句很普通的話語,但其中包含了多大的意義!這完全不像是一個十二歲的孩子説的話。正如她姑姑所説,那時的他,腦袋裏應該長滿了讓她痛苦不堪的腫瘤,但誰又想得到,她會做出這樣一個驚人的決定。

這世上每天都有數萬人或者更多的人死去,但又有幾個人能夠做出與何玥同樣的決定呢?與她同齡的恐怕就更沒有了吧!我不懂,何玥在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她的內心世界是怎樣的。是否是在想那些的得到救助的人的高興而又愉悦的表情?這世上有多少人擁有着這樣的想法:既然是完整的來到這個世界上,就一定要完整的離去。但在何玥這個年僅十二歲的少女看來,只要能夠幫助他人,做一切都是值得的,哪怕是在死後捐獻出自己的器官也在所不惜。

何玥就如一株頑強的蒲公英,飛到哪裏,都會留下屬於她的痕跡。她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是她留下的那些器官在其他人的身體裏繼續存活。沒錯,何玥她永遠都會活在這個世上,不僅僅是肉體上的存活,更是屬於精神上的存活!

2024年感動人物事蹟觀後感篇3

不平凡的2020年過去了,2021年正在悄悄向我們走來,但在2020年裏,湧現出一批感動中國的英雄人物。為了讓全國人民瞭解並記住他們的故事,特為他們舉行的頒獎典禮,我通過電視觀看了他們的.獎儀式。

在受頒獎的人中,有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有志願軍空軍飛行員王海,有武漢的著名志願者王勇等。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開辦愛心廚房的萬佐成,熊庚香夫婦,他們所做的事幫助了許多人,並且一做就是十八年。

夫婦倆平凡而樸實,真誠而善良。有這種想法是從18年前開始的。當時有一個病人家屬來到他們面前(他們開的飯店緊挨着腫瘤醫院),説:"你們能借給我點火嗎?"夫婦倆爽快地答應了。因為他們明白病人家屬內心的痛苦,於是他們就產生了將火借給病人家屬,讓他們去做飯給病人吃的想法。他開始增添:煤球爐,增添炊具、調料等物品。漸漸地,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這裏,大家都願意在這裏做飯,而不是從街上買飯給病人吃,因為這樣可以讓他們感到家的温馨。18年過去了,這間廚房的炊煙從來沒中斷過。十幾年,夫妻生活不知貼進了多少錢,因為自己也不富裕,為了使這間廚房繼續開下去,從原來的免費到收取微不足道的1元炭火錢,就這樣夫妻倆在默默為社會作着貢獻。難怪頒獎詞中有這樣説:"微弱的燈,照亮寒夜的路人;火紅的灶,氤氲出親情的味道。這陋巷中的廚房,烹煮焦慮和苦澀,端出温暖和芬芳,慣看了悲歡離合,你們總是默默準備好炭火。"

是啊,不是一天兩天,這一做就是18年,有幾人能默默堅守18年?只有萬佐成,熊庚香他們夫妻倆。正像節目為他們愛心廚房寫的評價語一樣:“炊香萬灶煙!”

2024年感動人物事蹟觀後感篇4

一切非凡都源於平凡,堅守平凡,才能成就非凡。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防護工程專家錢七虎院士他從進入防護工程領域開始,就把“為國鑄和平之盾”當成畢生追求與使命。

錢七虎院士參與並見證了我國防護工程研究與建設從跟跑到並跑,再到有所領跑的全過程。60年來,為我國鑄就堅不可摧的“地下鋼鐵長城”立下了不朽功勛。在人生道路上,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選擇,他認為,只有把個人的理想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才能有所成就、實現價值!

1978年,錢七虎院士成功設計出當時國內跨度最大、抗力最高的飛機洞庫門;1992年他主持實施了世界最大藥量的珠海炮台山大爆破,2010年他主導的“水下施工第一難”的南京長江隧道全線通車運營……面對這些成功,他認為,成功看起來好像是一個偶然的機遇,但機遇永遠只給那些有準備的人。

20__年“萬里長江第一隧”——南京長江隧道建設時,錢七虎院士來到了中鐵十四局工地,與各界專家以及技術人員研討如何大直徑盾構穿越江下複雜地質環境,由此也開啟了中國大盾構穿越“江河湖海城”的征程。

隨後在長江、黃河等水面下大直徑盾構隧道建設過程中,錢七虎院士與中鐵十四局淵源頗深,傾注了大量心血。

之後,錢七虎院士多次牽手十四局,奔波於中國的大江大海上,第一次穿越黃河的盾構隧道——蘭州地鐵1號線、國內直徑最大的單洞雙線地鐵盾構隧道——武漢地鐵8號線越江隧道、國內首條穿海地鐵盾構隧道——廈門地鐵2號線、全球首條特高壓綜合管廊隧道——蘇通gil綜合管廊等等,都有錢院士的身影。

這些年來,錢七虎院士就像十四局大盾構事業的靈魂導師,不斷地指引着我們前進的方向,陪伴着我們不斷成長,激勵着我們不斷地向前,在中國的“江河湖海城”裏續寫一個又一個傳奇!

2024年感動人物事蹟觀後感篇5

_年後的今天,長津湖戰役和矗立在戰場上的“冰雕連”,透過銀幕被無數國人再次知曉。鮮為人知的是,在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仍生活着一位從長津湖走出的“冰雕戰士”。他叫朱彥夫,1933年7月出生在沂源縣張家泉村。

朱彥夫14歲參軍入伍,16歲火線入黨,先後參加過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戰役。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奉命赴朝作戰,17歲的朱彥夫隨部隊跨過鴨綠江。

在長津湖畔的激烈戰爭中,朱彥夫被凍成了一座“冰雕”。等到增援部隊把朱彥夫從雪地裏救出時,他四肢已經嚴重潰爛,嚴重凍傷。這位鋼鐵戰士在經歷了47次手術、昏迷了93天后,竟奇蹟般地醒了過來,但他卻永遠失去了四肢和左眼。

2021年10月25日,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1週年紀念日當天,朱彥夫之子朱向峯接受紅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父親雖然在抗美援朝保家衞國中失去了四肢和左眼,但他從未後悔過。

“時過境遷,父親雖然在家很少提及當年參加戰鬥的經歷,但他對子女們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朱向峯説,父親身上一直都有軍人的血性和擔當,“他特別堅強,且樂善好施,非常同情困難村民並且盡力幫助他們。”

47次手術昏迷93天,“冰雕戰士”頑強“復活”

從14歲參軍入伍,朱彥夫的足跡遍佈淮海、渡江、解放上海、抗美援朝戰場。他曾參加上百場戰役戰鬥,可謂戰功赫赫、戎馬一生。而在朱彥夫傳奇般的人生中,最為驚心動魄的便是抗美援朝戰場上,長津湖畔爭奪“250高地”的那一場戰鬥。

據朱彥夫事蹟展館資料顯示,1950年11月底,朱彥夫所在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悄悄進入朝鮮東北部的長津湖地區,包圍了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

長津湖地區是朝鮮北部最為苦寒的地區,當年又是50年一遇的嚴冬。當年12月,在爭奪“250高地”的戰鬥中,朱彥夫所在連隊冒着零下30多度的嚴寒與敵人激戰三天三夜,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守住了陣地,最後全連官兵僅剩下他一人。戰友的鮮血染紅了冰天雪地。

在敵人的狂轟亂炸中,朱彥夫的頭部、胸部、腹部7處重傷,腸子流出體外,當時就昏死在陣地上。昏迷的朱彥夫感覺還在與敵人戰鬥,突然,他感到一塊黏糊糊的肉團順着鼻樑滑到嘴邊,飢餓中的朱彥夫本能地一口吞下去,可誰知,他吞下去的竟是自己的左眼球!

後來,增援的部隊把朱彥夫從雪地裏扒拉出來,送到戰地醫院。由於凍傷嚴重,朱彥夫的四肢已經潰爛,必須截肢。這位鋼鐵戰士在經歷了47次手術、昏迷了93天后,竟奇蹟般地醒了過來。

醒過來的朱彥夫下意識地想要摸槍,卻從纏着眼睛的繃帶縫隙裏發現,自己的兩隻手沒了,他又本能地想站起來,卻發現兩條腿也沒了。“我的手呢?我的腳呢?我這是怎麼了”朱彥夫使出全身的力氣大聲喊叫起來。病房裏,所有的人都被他撕心裂肺的喊叫驚呆了。醫護人員想安慰他,可又能説什麼呢?只能為他難過流淚。他才18歲,卻成了一個失去四肢和左眼的“肉軲轆”。整整一個星期,朱彥夫不吃不喝。多次想到自殺,但連死的能力都沒有。在醫護人員的不斷勸解下,冷靜後的朱彥夫心想,就是為了死去的戰友,自己也得活下去。

1952年,朱彥夫被轉到山東省榮軍休養院。在這裏,他衣食無憂,處處受到專人護理照顧,還用字典學習了文化知識。朱彥夫傷勢漸漸好轉後,他覺得讓人伺候一輩子,讓國家養一輩子,心裏不是滋味。

倔強的朱彥夫萌生了回家的念頭。很長一段時間裏,他是在“休養院裏讓人伺候一輩子,還是回到家鄉帶領鄉親們一起過上好日子”之間,做着艱難的選擇。他説:“成了‘肉軲轆’,可我依然是個戰士!不能為國家效力了,但絕不能再給國家增加負擔,再給組織添麻煩。”

“與其腐爛,不如燃燒!”

走出長津湖後,他義無反顧帶領鄉親走上致富路

朱彥夫不願躺在功勞簿上虛度一生,他要讓生命活得更有價值,活出共產黨員(退伍軍人)的本色。

他在日記中寫到:“與其腐爛,不如燃燒!”1956年冬,朱彥夫經過慎重考慮,做出了一個驚人決定:“我要回家,要像個戰士一樣活下去。” 他主動放棄了省榮軍休養院的特護待遇,毅然回到家鄉張家泉村,開拓新的人生之路。

朱向峯介紹,父親朱彥夫回到家鄉後,從專人特護變為基本自理,吃飯、喝水、大小便,這些在常人看來再平常不過的事,卻成了橫在朱彥夫面前一座座無法逾越的高山。為了不拖累母親,父親朱彥夫常常把自己反鎖在屋裏,忍受着各種困難和痛苦,練習生存的技能。歷經幾年的磨難、鍛鍊,朱彥夫終於實現了生活自理,他又一次創造了生命的奇蹟。

然而,實現生活自理後,朱彥夫又將目光投向了生活仍然貧困的鄉親們。他憂心忡忡,決心帶領羣眾努力改變貧困落後的面貌。

“父親首先想的就是讓老百姓能吃得飽、穿得暖。”朱向峯介紹,為了讓村民擺脱貧困,父親當時就意識到了“扶貧先扶智”的問題。那時,朱彥夫白天自己先去找人學習,晚上便辦起夜校,把學來的知識教給村民,後來還帶領村民辦起了小企業。

由於朱彥夫一心為村民辦實事,1957年春,張家泉村8名黨員一致推選24歲的朱彥夫擔任村黨支部書記。

“他當時當村支書其實是非常糾結的,因為他畢竟殘廢得太重了,村裏又窮,壓力非常大。” 朱向峯如是説。儘管如此,朱彥夫還是毅然挑起了這副重擔。

朱彥夫曾在日記中寫到:一個人只要有生命就會發光,就能改造他周圍的生活環境。

為儘快改變張家泉村貧困落後的面貌,朱彥夫拄着拐,拖着17斤重的假肢,踏遍了張家泉村的山山水水、溝溝坎坎,走訪了街街巷巷、家家户户,查看地形地勢,瞭解村情民意,掌握髮展生產的第一手資料。

在張家泉村黨支部書記任上,朱彥夫一干就是25年。二十五個春秋,朱彥夫用殘臂、用假肢帶領着村民開山劈嶺、治山改水,把光禿禿的荒山,變成了綠山果園;同時,修道路、搞副業,讓全村用上了電……把一個窮山村,變成了全鄉的先進村,使村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2024年感動人物事蹟觀後感篇6

今天在課堂上,老師給我們播放了2014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頒獎視頻,看完他們的事蹟後,我心中湧起的感動無以言表。一個個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一直在我眼前閃現,揮之不去。他們每個人帶給我的震撼和能量都讓我一生受用無窮。

拋家舍業,隱姓埋名,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卻把名利看的淡如水——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這個像山一樣剛強的男子,有着如海一樣博深的胸襟,在祖國需要的時候,毫不猶豫地奉獻了一切。為研製核潛艇,新婚不久的黃旭華告別妻子來到試驗基地,後來還把家安在了小島上。他似一遍一遍地認真重複着枯燥的數據,作為核潛艇總設計師,他甚至冒險親自下水做深潛試驗。在他不分日夜地努力研究下,終於帶領團隊研製出我國第一艘核潛艇,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我想:他真的愛祖國,大概,這樣的他,祖國也是引以為傲的吧!

黃旭華青絲化作白髮,以身許國的情懷不禁令作為祖國新一代接班人的我汗顏。作為一名在校大學生的我,不禁沒有他那樣的魄力和膽識,而且文化知識還相差甚遠。有這樣的榜樣相比較,我碌碌無為的生活就是在虛度青春。我想,我找到照亮我人生的燈塔了。向着目標前進,我對自己説:加油!

高齡拾荒老人劉盛蘭拖着病弱的身軀,卻有着高貴的心靈,這位九十多歲的“五保”老人用他那蒼老的手匯出了一疊疊的“問卷”,他在用實際行動給我們上課,無聲的教育,卻勝過千言萬語。他的這份執着,這份愛心,深深地撼動着我們的內心深處,在心的海洋上掀起陣陣波浪。

試問,在這樣誠摯、樸實、無私、執着的愛心面前,你還能無動於衷嗎?

段愛平——一位住在百姓心窩子裏的人。“村委會主任可能是中國最小的官,段愛平的當法,是把身家性命都捆一起為村民做事。”這樣的官,讓我們怎能不愛?在現社會腐敗現象頻繁出現的報道下,雖然有整頓措施出台,現狀也有所改觀,但我們心裏都明白,不貪不腐不代表真心關愛,真正像段愛平這樣心繫百姓的官又有多少?她把心都掏給了她所守護的百姓,百姓們當然也願意傾心相待,因為他們知道,有這樣的`官在的地方,就有希望。

那些和段愛平一樣的人,就是我們的希望,就是我們振興繁榮祖國的底氣!

看完守墓老兵陳俊貴的故事,我的腦海裏突然就蹦出了關羽的身影。我記得當時我看《三國》時,關羽的義薄雲天的形象給我的印象最深刻,當看到英雄死去的時候,對着電視屏幕的我哭的一塌糊塗。今天看到陳俊貴為風雪之夜的一次生死相托而守護了一生,一種異樣的情愫瞬間湧了出來,是對英雄失去戰友那悲痛心情的感知和對英雄執着守護友情的敬重、崇拜。

我懷揣着淡淡的憂傷再次向偉大的戰友致敬!向心比金堅的守墓英雄致敬!向那些曾經為了祖國而戰鬥的英雄們——堅定而莊重地致敬!

有夢的地方就有希望。“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35年的追夢路,走得異常艱辛,卻也異常堅定。一粒種子,藴含着世代相傳的夢想,讓這一對農民父子前赴後繼地為之奉獻一生。因為他們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所以,即使他們沒有專業的知識分析、沒有專業的測量儀器、也沒有任何人的支持,但父子倆卻依然固執地用肉眼觀察,全憑記錄總結規律,最終獲得成功。

“路,也許走得慢,但只要不停下來,總是會有前進的。”

不想讓鄉親的夢,跌落於山崖。懸崖邊上的護夢人格桑德吉把培養學生、關愛學生當做自己一生的追求。她廣闊的胸襟,無私的愛心無不在詮釋着老師崇高的師德。為了西藏山區孩子們的求學夢,為了山區的孩子都能走出大山,她卻甘願走進大山,在滿是泥石流、山體滑坡的道路上頻繁往返,甚至不顧有着身孕的不便身體,冒着大雪封山、過冰河、溜鐵索的危險堅持給學生上課,並把他們安全送回家。被村民們親切地稱為門巴族的“護夢人”的她,傾其一顆心、一個家,奉獻於一個喜馬拉雅山腳下的信念。

也許,“桃李滿天下”才是對向格桑德吉一樣的老師們最好的回報吧。

可憐天下父母心,母愛總是偉大的,不求回報的。絕症母親姚厚芝為孩子縫補夢想的良苦用心再一次向我們展現了母愛的堅韌,病可以壓垮身體,但唯獨不能摧毀母愛。我們此時最大的心願就是祈禱上天能多寬容些時限給這位堅強的母親,讓這美好的願望和濃濃的祝福伴着她牽掛的孩子成長,滋潤着天下所有兒女的心房。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讓我們虔誠地祝福吧,祝福天下的父母健康長壽,平安快樂!

在醫患關係如此緊張的今天,胡佩蘭的出現,無疑是患者心靈的一劑靈丹妙藥,她用醫德彌合了醫患間的裂隙,更難得是20年如一日的堅守。生活節儉的她卻經常大方地給病人墊付醫藥費,還拿出微薄的坐診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個“希望書屋”。在接受現場採訪時胡佩蘭這樣説:“醫生應該是不愛金錢的職業,它需要對病人的情感投入,想發財就不要當醫生。看到病人痛苦的來,快樂的去,是我最開心的時候,我只要活一天,就要給病人看一天病。”句句説到了我們的心坎上。我明白了,只有真正的白衣天使才有這樣的頓悟啊!

在當下“扶不扶摔倒的人”的熱議中,方俊明説:“當災難來臨那一刻,我是出於本能要去這樣做,沒想那麼多。出事後這麼多年,飽受委屈,卻無怨無悔。一句“無怨無悔”彰顯了善良在方俊明心中堅定的分量,同時也拷問着我們對委屈與人性的抉擇!

龔全珍,一位90歲高齡、忠於愛情、深明大義的老人,一生簡單而美好,忙碌而充實、無私而偉大。所有讚美的詞彙用在她身上都不為過,這樣一位心中充滿人間真情、頭腦裝滿天下道理的將軍夫人、革命達人,讓我們讀懂了什麼才是偉大的人生。

他們每個人都是平凡人,卻做出了不平凡的事,只是——緣於愛。

做個有愛的人,做個有上進心的人,讓我們的愛温暖着身邊的人,如和煦的春風、如燦爛的陽光、如甘甜的泉水、如醉人的花香,給人以前進的力量、向上的勇氣。

感動之餘,我、我們,是否應該做點什麼?

2024年感動人物事蹟觀後感篇7

雖然喜歡四處亂跑,蘇炳添其實一直是個乖寶寶。蘇媽媽回憶,小時候的蘇炳添就很乖,性格很温和,很少和別的孩子發生什麼糾葛。國中進入學校田徑隊,蘇炳添並不像別的體育生那樣張揚,一直都顯得安靜低調。楊永強教練回憶,蘇炳添在學校田徑隊的時候,從來不缺勤,每次訓練都積極參加,而且非常自律。即便剛剛入隊,還沒有成為正式隊員,蘇炳添也從來沒有把參加訓練當做可有可無的隨便試試,對教練佈置的任務都是不折不扣地完成。

這種自律的態度一直伴隨着蘇炳添成長。表哥蔡健發回憶,每次家庭聚會,大家都是吃吃喝喝,蘇炳添從來不亂吃東西,不吃豬肉,更從來不喝酒。省隊教練也大讚蘇炳添的自律能力,在省隊、國家隊都是統一的飲食,有嚴格規定,但放假回家,很多運動員都會放鬆對自己的約束,而蘇炳添回家之後也是嚴格按照飲食要求,滴酒不沾。

除了很自律,蘇炳添即便拿到全國冠軍也沒有絲毫的驕傲自滿。有機會回家,會一如既往地看望家人、啟蒙教練。沒有時間回家,也時常會通過微信、電話和大家聯繫,彙報一些訓練、比賽的情況。

現在,蘇炳添不僅是國家隊的中國速度,還是暨南大學的研究生。導師傅教授提及弟子,同樣非常讚賞,“蘇炳添陽光、努力且十分謙虛。雖然因為訓練的原因不常在學校,但是和同學老師的聯繫和溝通從不間斷。在學習上,雖然是體育特長生,但卻十分認真。本科論文還是‘優’!平時因為訓練缺課,都會及時補上。是體育生中很努力、很認真的人,願意學習的一個孩子。”

正賽因為謙遜的性格,在張培萌跑出10秒成績後,蘇炳添和張培萌成為了互相推進的搭檔,兩人攜手奪得亞運會接力冠軍,並刷新了全國紀錄。

今天小編向大家推薦一位記憶大師---湯世聲老師

他是“最強大腦”導師,專注高效學習方法11年

如果您的孩子記憶力不好、學習靠死記硬背、很努力但成績不理想……

2024年感動人物事蹟觀後感篇8

微弱的燈,照亮寒夜的路人;火紅的灶,氤氲出親情的味道;這陋巷中的廚房,烹煮焦慮和苦澀,端出温暖和芬芳;慣看了悲歡離合,你們總是默默準備好炭火。2月17日晚,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央視播出,其中,創辦南昌抗癌廚房温暖無數人的萬佐成、熊庚香夫婦當選。

與其他上台領獎嘉賓不同的是,這對抗癌廚房夫妻卻沒到現場領獎。因為,他們放不下抗癌廚房、放不下需要他們的患者家屬。

萬佐成、熊庚香夫婦當選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夫婦倆沒能到頒獎現場領獎

2月18日,記者聯繫上萬佐成、熊庚香夫婦。萬佐成表示,感覺我們這些年的堅守很值得,能獲得squo;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squo;這個榮譽,我們也很感謝政府和媒體的關注、報道。

萬佐成告訴記者,原本,他們是計劃到頒獎盛典現場去領獎的,機票也都已訂好,頒獎前後大概需要三四天。但由於年前疫情反覆,根據防疫的規定,從北京回到南昌需要隔離14天,夫婦倆心裏掛念抗癌廚房,最終還是決定不去了。如果去北京,大概前前後後要20天,廚房裏離不了人,這麼長的時間都會把我急瘋,過年期間廚房裏還有好多人要炒菜,主要擔心是廚房安全問題,畢竟涉及到爐火、高壓鍋這些東西,所以我們就離不了。

兒女們希望夫婦倆能出去旅旅遊、放鬆放鬆,對此,萬佐成直言,我們離不開這個廚房的,如果我們出去旅遊,這些人怎麼辦呢?我們幫助別人,還比出去旅遊要更快樂一點。

除此次當選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外,此前萬佐成、熊庚香夫婦還獲得過多項榮譽,也曾多次去往外地領獎,但只要他離開南昌、離開抗癌廚房,他總是這樣想:我人雖然在外面,我的心還是在廚房裏面,想着這些人怎麼辦呢?我還是離不了。

辦抗癌廚房,早已融入進萬佐成、熊庚香夫婦的血液中。做這個squo;抗癌廚房squo;,我們也做了半輩子了,主要就是離不開這些人,他們離不開我們,他們離開我們就好不方便,我們也離不開他們,我們離開他們就好寂寞。

問及他們是否還有別的微心願,萬佐成説,他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所有人都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地活下去,希望醫院裏沒有這麼多的病人。沒有病人,日子就好過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hk/wen/guanhougan/1z060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