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實用文 >演講稿 >

酒與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通用6篇

酒與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通用6篇

提前制定好演講稿,能夠讓我們的演講活動更加順利的進行下去,在寫演講稿之前最關鍵的就是要弄清楚演講的主題,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酒與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通用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酒與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通用6篇

酒與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鼠年景色依然豔,龍歲春光格外明;鼠年的春天到來了,龍是中國的圖騰,但又有多少人真正瞭解到這其中的典故呢?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就是要靠我們這一代人一脈相承,而我們又要怎樣星火傳遞。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宣揚傳統,守正創新,捨我其誰?》。

宣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具有深遠的未來意義。對於我們新一代接班人尤為重要。

有種.種跡象表明,在從經濟社會向智力社會的轉變中,科學可能不再完全沿着17世紀歐洲科學革命時期確定下來的路線前進。英國學者李約瑟認為,中國傳統文化中保存着“內在而為誕生的最充分意義上的科學”。1985年英國天文學家抄里斯認為:“前進的唯一道路是轉過身來重新面向東方,帶着對它的興趣以及對其深遠意義的理解離開西方的污穢,朝着神聖的東方前進”;1997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比利時化學家普里高津説,新的自然觀“將把西方傳統連同它對實驗的強調和定量的表述,同以自發的自組織世界觀為中心的中國傳統結合起來”;而德國物理學家哈肯則説,他所創立的協同學,同時受到了西方的分析思維和東方的整體性思維的影響。人類意義世界所作出的這種價值選擇,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歷史轉折時代的傳統迴歸,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某些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可能會獲得其生命力。而這種可能需要我們的創新,我們需要在創新中推動中國優秀傳統個文化。

然而我們又將如何進行用創新的手段將中國傳統文化傳承下去,又將如何將中國傳統文化推向世界的主流舞台,中國傳統文化是否只是輝煌的過去?

不,我認為,中國古老深厚的傳統文化,對當代和未來的發展有着重要的促進作用。我們做的就是用創新來推動中國傳統文化。

我們可以利用高科技做為手段,影視做為載體,再以特色做為亮點努力開闢世界這個窗口。

美國可以用肯德基推廣美式快餐和美式文化,將兩百多年的美國曆史推向了世界的舞台,而我們有各種菜系和多元文化,沒有理由擠不進世界的前列。日本,韓國等國民族單一,文化也沒有呈現多元化,但是他們善於在自已的影視作品中添加本國傳統文化,通過影視媒介很好的弘揚了本國傳統文化。我們也可以在一些好的作品裏添加中國元素,努力發展影視產業的同時,注意文化軟實力的加強。《功夫熊貓》不用改是外國人的作品。

我覺得,人類總是生活在過去和未來之間。歷史在前進,人的思維也從不停止,不斷尋求新的、迄今無人知曉的目標。基於世界文化走向趨同這一時代的新特徵,提倡一種以科學新成就為根據的貫通古今、契合東西的新文化觀,就成為建構世界主義的後現代科學觀的基本進路。當代新科學的世界觀向東方特別是中國古代某些思想歸復的特徵表明,中國傳統文化的後現代性研究不失為在歷史轉折關頭全人類的文化戰略研究之一隅。

西方的一些自然科學家把目光轉向古老的東方文化,包括《老子》《論語》《易經》在內的中國經典受到重視。這種情況的出現,完全是由於處在科學發展新階段的科學家們尋找世界觀啟發的努力,而不是由於什麼一時的感情衝動。因此,中國傳統文化中是否可以為新科學的誕生提供有意的啟示,就成為值得重視的研究課題。西方人能如此的重要,做為東方的雄獅更應該利用創新的手段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中華傳統,底藴厚重。上下五千年東方文明需要我們守正創新再創輝煌!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酒與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篇2

中國傳統文化,最具魅力的莫過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經過幾千年的延續和發展,形成了我泱泱大國的民族精神,並倍受世界各民族的推崇。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具有不朽的地位,有着光輝的作用。發揚中國傳統文化有利於人們正確對待人與人,個人與集體之間的關係;善於區別真、善、美與假、醜、惡,並能作出正確評價與判斷;培養愛科學、愛勞動、守紀律、有禮貌、誠實、勇敢、尊師敬長、孝敬父母、團結友愛、助人為樂、勤勞節儉、見義勇為等優良道德品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的埃及,雖然歷史比中國早一些,但先後被波斯、羅馬、阿拉伯帝國所征服,其文化也被阿拉伯文化所代替;古代印度,其本民族歷史的文字記載早已喪失殆盡;古巴比倫,作為一個國家的名稱早已在歷史上消失,其文化也被中斷。人類文明的四大發源地,有三個都先後衰落了,或者分裂成許多國家,唯獨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的發展綿延不斷,經久不衰,世代相襲,至今仍然屹立於世界的東方,始終保持着旺盛的延續力,這是什麼道理?原因方方面面,但其中有一個重要的根由,就是中國不僅有着共同祖先遺傳下來的血統,而且有着共同的優秀文化和美德傳統。就是這血統與傳統,繁衍、培育、造就了世世代代的炎黃子孫;就是這兩統影響着、凝聚着人口眾多的中國社會的穩定運行,維繫了社會和諧;就是這兩統的凝聚性與延續性,使中華民族祖德與祖魂代代相傳。

傳統美德教育是前人經過五千多年不斷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結果。

我國是有幾千年文明歷史的古國,刻苦耐勞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勞動創造了世界,勞動創造了人類。古往今來,湧現出多少勤勞向上的名人,成為世人學習的楷模。

但據調查,現在的中國小生,愛勞動、有較好勞動習慣的約佔1/3,另外的2/3是不愛勞動或不太愛勞動的。有些孩子,懶得鋪牀疊被,懶得洗襪子、洗手絹,懶得收拾書包、收拾桌子,甚至於懶得洗臉、洗腳,連喝水也懶得自己倒。過去的公子哥兒、嬌小姐什麼樣,他們也差不多了。

事實上,家長重視對孩子從小培養熱愛勞動品質的並不多。 現在,我國幾千萬個獨生子女家庭中,有不少家庭把獨生子女視為“小太陽”,凡事都圍着獨生子女轉。現在的青少年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處於幸福家庭,優越的生活環境,祖輩父輩們過多的照顧、寵愛、放任和袒護,致使獨生子女從小就以家庭“小皇帝”自居,養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不良習慣,產生了父母寵愛自己是天經地義、本該如此的錯誤思想。而一些學校為了迎接科技挑戰,只顧傳授科技知識和能力,卻嚴重地忽視了對學生進行民族精神與民族道德素質的培養。結果,智能上去了,德能下來了。一些青少年思想品質出現問題,見利忘義、騙財害人,不講人格、不顧國格;自私自利、損害公德;虐待父母、不講孝敬的非道德現象時有發生,民族形與民族魂,遭到嚴重的扭曲。要遏止和消除這些社會的非文明、非道德現象,除採取綜合治理的辦法外,還必須進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而傳統美德的教育除了家庭、學校的教導以外,更需要整個社會的配合。

二十一世紀,人類第三次站在了世紀的起跑線上,未來的中國面臨嚴重的挑戰,迎接跨世紀的挑戰,關鍵在於人的素質。試想一下如果未來的接班人連修身也做不好,更不用説什麼“齊家、治國、平天下”了。

所以,應當站在培養21世紀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戰略高度來認識和理解開展傳統美德教育的重要意義。 提高學生道德認識,使他們知道懂得什麼是美德,什麼是非美德,從中能正確分辨真與偽、善與惡和美與醜,知榮辱、明愛憎,讓學生實踐良好的道德行為,引導學生勇於實踐,着力實踐,真正按着道德準則,規範自己的行為。

酒與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篇3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粧。”這是宋代大詞人蘇軾一首寫海棠的詩。但今天我演講的主題不是這首旖旎的詩詞,而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現代的我們應該怎樣對待中國的傳統文化?我認為對於現代人而言傳統文化就是那一樹將要在夜幕中沉沉睡去、靜靜凋謝的海棠花,而我們就應該像東坡一樣,有一顆愛花、惜花、解花之心,並能真的秉燭夜照海棠花。不然,等待那一樹海棠的只有隨逝水飄零的命運。

你們可能會説了,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人,我在這片熟悉的土地上成長,我怎麼會不懂中國傳統文化呢?怎麼可能讓傳統文化之花凋謝而去呢?那麼讓我們看一下這些內容。舉個例子,諸子百家,你可能會説我從國小到國中到現在聽這個聽得耳朵都長繭子了,他們的思想我也都記得爛熟了。什麼儒家的“仁義”,法家的“君主集權”,道家的“無為”“逍遙”,墨家“兼愛非攻”,兵家“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但你知道嗎?諸子百家裏除了儒法道墨兵等大家還有雜家、名家、小説家、陰陽家、縱橫家、藥家等等流派,而他們的思想呢,你又知道多少?還有,再舉個例子,琴棋書畫,大家每天都掛在嘴邊,那這琴棋書畫到底指什麼,在場有人能全面系統的解釋一下嗎?不僅僅是這些,還有中國的傳統文學,傳統節日,中國的戲劇,中國的建

築,中國的武術,人們的吃穿用度,甚至是人們拿在手裏掛在身上擺在家裏的小小裝飾品都一樣,無不藴含着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而這些,我們真正注意到的,在意過的又有多少?

中國是一個有悠久歷史文化傳統的國家。五千年的文明,三千年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曾經創造了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與文化。當歐洲還處於中世紀的時候,中國的唐代就已經迎來了自由歌唱的歷史時期,唐代的多元繁榮是中國文化史上最輝煌的記憶。這些都是我們應該驕傲的。而同時早期西方的傳教士、漢學家,都把中國説成是一個“謎”,所謂“謎一樣的國家”。所以真正瞭解中國,並不容易。中國以外的人瞭解中國傳統文化不容易,中國人自己也不一定對自己的國家文化有真正的瞭解。因為了解,特別是真瞭解,是很難的。所以,我演講開頭的説法並不是誇張,如果我們再意識不到我們認識的偏差,意識不到我們對傳統文化的忽略。那麼,我開頭的言論在某一天真的會成為事實。

中國文化發展過程中有許多斷帶,戰爭、天災、疾病等等,都足以湮滅一段文明。但大的趨勢上,我國的文化沒有斷過。然而,近百年來,中國傳統文化遭到了史無前例的壓制和廢棄。隨着社會體制的改革,文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在經濟上迅速發展的同時文化上、精神上卻在迅速的空虛。不要埋怨中國拍不出功夫熊貓,也不要再氣憤日本漫畫拿中國的名著篡改加惡搞。因為當人家拿着我們的文化在研究創新時,我們早就選擇了把他們丟到了塵埃裏,並且忘記。

可能又同學會問了,那我們應該怎麼辦?要不趕緊恢復古代建築去過古代生活吧!顯而易見,這是不現實的。一部分文明隨時間的流逝而湮滅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但不能説文化會湮滅,它只會被傳承與發展,這是它的特質。而如何對待傳統文化就要向東坡先生學習了。首先要有一顆愛花,愛傳統文化的心,然後才能發現傳統文化的危險之境地,才能惜花,從而發自內心的瞭解它,做到解花。最後要用實際行動去保護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想只要我做到這些那我身邊的人就會感受夠到,如果人人都意識到這些,那麼何愁傳統文化不興?

所以,執起你牀頭的紅燭,去照亮那美麗的紅粧吧!盈盈一水的距離,卻能保護一個民族的靈魂之所在。何樂而不為呢!

酒與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篇4

今天站在這裏,我感到既慚愧又興奮。慚愧的是,我從十歲開始背誦《三字經》到現在接觸傳統文化也不過區區十年功夫,和真正的大師相比,是蜉蝣和大鵬鳥的差別。然而令我興奮的是,年輕的我尚有充足的精力和熱情去恣意遨遊,在傳統文化的精神海洋裏乘風破浪。

我非常感謝首都師範大學給我們這樣的大學生提供了十分舒適的環境和便捷的渠道,北一區的圖書館可能沒有想象中那麼宏偉,但是你一進去,首先引入眼簾的就是一排排厚厚的《傳世藏書》,匯成商學院排了三個櫃子。

我認為“典籍”便是傳統文化走進校園,走進我們大學生活的第一通道。我專門瞭解過身邊的同學對於傳統文化的一些看法。有的同學會直接將“傳統文化”等同於“文言文”。其實這也是我小時候的想法。這種理解看似簡單粗暴,但其實有一定的道理。沒錯,進入大學之前的我們,基本上都是從課本教材裏面學習一些零星的傳統文化文本,為了應付考試也根本無暇思索背後的精神內涵。而一旦進入大學,也有不少同學對“之乎者也”的古文嗤之以鼻,總想趕緊擺脱。

面對這樣的現象,有人痛心,也有人痛斥,但我覺得,時代的浪潮會把所有的泥沙都淘洗乾淨,只要是金子總會發光。只要有像在座各位一樣熱愛傳統文化的人存在,我相信我們的民族精華就有希望薪火相傳。我身邊就有一個非常典型的榜樣,他是我們文學院師範班的同學,熟讀四書五經,信手拈來完全不是問題。

一開始大家會覺得他就是個書呆子,平常也不怎麼説話,走路飛快,人稱“小馬達”。但是在我和他交流,或者説“辯論”之後,我就完全被他的修養所折服了,這個看起來瘦瘦弱弱的書生完全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抱負和氣魄。也是因為他,讓我對傳統文化有了新的認識。它不是我們學習中的墊腳石,而是不可或缺的,值得我們反覆咀嚼的精神食糧。

除了文化典籍之外,“活動”是傳統文化走入大學校園的另一個重要的渠道。相比於高小的學生而言,大學生無疑有更多可以自由利用的時間。在這裏,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親身經歷。除了參加一些校內組織的活動之外,通過老師的介紹,我還參加了一些社會上的有關傳統文化的活動。比如説書院中國的一些有關茶文化、古琴文化的雅集和四維通慧書院的講座和遊學。現在社會上傳播傳統文化的法人組織有很多,“四維國學”是我個人認為當中做的最得比較成功和有特色的。

它不僅有聯合北京高校的支教活動,而且還會資助大學生組織傳統文化遊學。去年暑假,我個人擔當了第五屆“瞻禮聖王”遊學的領隊,和劉宏毅老師一起去河南遊學,收穫頗豐。這些社會活動可以幫助大學生走出校園,去更廣闊的天地,獲取到更多出色的文化資源和更高維度的能量。歸根結底,其實這些社會活動是為了幫助我們建設更美好的精神花園,也有利於傳統文化更好地走進校園,走進我們的生活。就首都師範大學而言,本身就有非常優厚的文化資源。

文學院就有鹿鳴演頌社和鶴鳴吟誦社,兩個社團都已發揚傳統文化精神作為自己的宗旨,並在此方向指引下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作為鹿鳴演頌社的社長,我十分榮幸接觸到著名演頌家胡樂民老師,在他的指導下,我們演頌社蓬勃發展,先後出演了二十幾場大大小小的活動。比如説4月23號的世界讀書日,東城區第一圖書館邀請我社參加讀書活動,我社社員集體表演了《光的讚歌》。對處於這個階段的我們來説,學習傳統文化,老師的帶領對我們來説至關重要。

胡樂民老師正是這樣一個具有強烈責任心的能給我們很多幫助和指引的老師。胡老師為人十分隨和,每次他出差回來都會和我們同學交流心得。最近他去成都參加中國影視大學聯考培訓聯盟會議,他將所思所得分享在我們的微信羣裏,足足有一個小冊子那麼長,我和我的小夥伴們都驚呆了。在鹿鳴演頌社裏,同學們不僅能原創古詩,還能將之生動地演繹出來。

此外,我本人還在鶴鳴吟誦社擔任骨幹,參演過一些吟誦節目,比如説《木蘭辭》、《木瓜》等等。主要是我個人比較感興趣,吟誦是古代讀書人學習與交往的基本方式,優美而高雅。古人三五知己,怡然唱和,旗亭畫壁,流觴曲水。

以這樣一種真誠而高雅姿態生活怎麼能不讓人嚮往和傾羨?恰好學校也提供了非常優厚的吟誦資源,比如説像楊懿蘭老師的講座、徐建順老師的吟誦課等這個暑假我們還將迎來第三屆“中華吟誦周”,到時候名師濟濟一堂,場面會更加盛大。在這些活動中,我不僅能學會各種各樣的朗誦、吟誦的技能,還親身體驗到一種更加自然而愜意的生活態度。所以,我認為,傳統文化離我們大學生其實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遙遠,反而可以説是觸手可及的,我們要做的,可能就是用自己更多的身體力行去表現,去感染。但並非刻意地表現,唯有我們自己本人真正瞭解和受益於傳統文化,我們才能將之發揚光大。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必須知道自己是誰,是從哪裏來的,要到哪裏去,想明白了、想對了,就要堅定不移朝着目標前進。”_在北大師生座談會的講話中提到“傳統文化”四個字多達五次,所引用的傳統文化文本更是超過二十餘條。我們是誰?從哪裏來?又要到哪裏去?這堪稱世界上最難的三個哲學問題幾乎都可以在我們的傳統文化裏找到答案。

我們本自具足如此優厚之文化資源,怎能坐而廢棄?因此最後,我想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斗膽以鄙人之見闡述我對“傳統文化走進校園”的四點建議:

第一,沉下來。我認為大學生首先要具有敏鋭的眼光和前遠的意識,這就要靠積累和沉澱,一邊從閲讀中積累,一邊從活動經驗中沉澱。從下往上打基礎。也就是_所説的“勤學”和“明辨”。

第二,走進去。身處校園之中的我們,不能兩耳只聞窗外,一心只讀聖賢,必須先有勇氣走進社會去實踐。擴大自己的經驗範圍。在這個環節,是否能做到“修德”和“篤實”往往決定了一個人價值的高低。

第三,選出來。根據自己的理解,從浩浩文獻中挑選出自己認為最精華的,最經典的傳統文化書籍,同時繼續進行積累性閲讀以達到效益最大化。

第四,升上去。在體驗古人的傳統精神,吸收傳統文化的高維能量之後,我們大學生就要藉此提高自己的文化精神水平。我始終堅持,傳統文化對我們來説不是一塊墊腳石,而是我們不可缺少的養料。

酒與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篇5

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國人、海外華人引以榮耀和自豪,它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另一方面,近代落伍了的中國正在現代化,雖然中國人的思想觀念,思維、行為和生活方式都在發生着重大的變化,中國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轉換和發展,但是這種轉換和發展本身就是從傳統開始的。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一種文化形態,本身具備文化科學價值。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彙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認識中國傳統文化,可以啟發個人對社會、國家、民族之責任感。通過對史事之理解,使能以古鑑今,體會人類社會之古今變革。從而瞭解歷代治亂興衰、重要制度、學術思想、經濟發展、中外交通、宗教傳播及史學名着等各方面之基本史實,培養出思辨及評價史事之能力,使能確立個人對中國歷史之基本概念。

綜觀世界文明史,任何一種古代文明的形態,都沒有像中國這樣,有着數千年綿延不斷、獨立發展的悠久歷史。透過中國所有這些發明創造與智慧結晶,不難看出中國古代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對世界文化的推動與發展做出的巨大貢獻。認識及瞭解中國歷史之發展,加強我們對中國歷史及文化之認同。培養優良品格,從而建立積極之人生觀。

酒與中國傳統文化演講稿篇6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繼承中國傳統文化”。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一句句勾起孩童時代的回憶,一句句凝練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經典我們還記得嗎?面對流光溢彩、物質繁榮的世界,各種各樣的新事物讓我們目不暇接。快女快男式的文化快餐,韓國文化、日本文化的侵蝕,歐美文化的強勢來襲……傳統文化似乎漸行漸遠,華夏兒女幾千年不變的精神信仰,似乎已經被新一代的我們拋棄了,面對華夏文明千年的傳承,面對無數哲人奉獻終生才有的優秀傳統文化,我們應該讓它漸行漸遠嗎?作為中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希望,我們應該繼承中國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先進的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它具有繼承性、延續性和強大的生命活力。張岱年先生曾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文化精神作為人生標語來激勵自己。作為新時代的我們更應好好傳承傳統文化,繼承傳統文化教育,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目標,達到“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人生境界,提升我們的思想文化素質,做一名優秀的中學生,做一個大寫的人!

作為二十一世紀的新青年,我們繼承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不是一味固守傳統,還要重視鋭意創新,經世致用,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我們應該以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優秀成果為基礎,不斷學習新的優秀人類文明,認識自我、實現自我、超越自我。用傳統文化武裝自己並始終保持“順境不驕、逆境不餒”的人生態度。大膽創新、勇敢競爭,積極開拓,不斷進取。讓我們的中學生活更加絢爛多姿,讓我們的人生旅程更加豐富多彩。

謝謝大家!

標籤: 演講稿 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hk/wen/yanjianggao/mxx8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