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黨建文案 >

決戰決勝脱貧攻堅網評3篇

決戰決勝脱貧攻堅網評3篇

決戰決勝脱貧攻堅網評3篇

決戰決勝脱貧攻堅網評3篇

擦亮綠色發展底色,決勝全面脱貧攻堅

脱貧強根,綠色鑄魂。在決勝脱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習近平總書記到陝西秦嶺牛背樑保護區看生態保護,到柞水縣金米村、平利縣老縣鎮考察調研脱貧攻堅,在堅定全國人民實現小康夢想的信心的同時,也對當下推進脱貧攻堅實現綠色發展的任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堅持擦亮綠色發展底色,踐行綠色領導方式、打造幹部人才隊伍、夯實羣眾支持基礎,才能持續實現脱貧攻堅與綠色發展的同頻共振。

踐行綠色領導方式是前提。脱貧攻堅已進入決勝階段,對堅持保護生態、實現綠色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持續踐行綠色領導方式,方能真正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一是要將綠色發展作為考核評價扶貧發展績效的新標尺實起來、嚴起來。尤其是在脱貧攻堅的最後階段,要嚴防突擊脱貧,搞華而不實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切實把資源消耗、環境保護、生態效益等納入到精準扶貧工作的綜合評價體系中,使綠色發展成為脱貧攻堅中的一個主旋律。二是牢固樹立以綠色發展引領脱貧攻堅的用人導向。在精準扶貧的一線考察幹部,大力選拔堅持綠色發展與脱貧攻堅協同並進,着力改善生態環境、增進人民福祉的幹部。將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選人用人制度的“信號燈”亮起來,激勵一線扶貧幹部腳踏實地奮發作為。三是堅持“令在必信,法在必行”,對破壞生態文明的威懾力要強起來。綠色發展的指揮棒要成為脱貧攻堅的硬約束,對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的發展“零容忍”,倒逼經濟發展方式向綠色轉變。

打造幹部人才隊伍是關鍵。決勝脱貧攻堅、實現綠色發展需要幹部走在前幹在前,一線扶貧幹部是貫徹黨的政策,帶領人民羣眾脱貧奔小康的“領頭雁”,必須打造一批願作為、善作為的高素質扶貧幹部。一是要把綠色發展理念浸入到扶貧幹部的血液中。在這場脱貧攻堅戰役中,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發展理念可以説是深入人心,成為每一名扶貧幹部都要踐行的準則。但在精準扶貧的具體活動中,仍存在推進綠色發展力度不夠、帶動脱貧效果不顯的問題。因此,必須積極引導幹部形成綠色發展思維的自覺,實現從被動執行綠色發展政策到積極探索綠色發展道路的轉變,提高精準扶貧的效率。二是要增強扶貧幹部推動綠色發展的能力。在脱貧攻堅中,做一名綠色發展的實踐者並不難,難的是如何做一名綠色發展潛力的發掘者,這對扶貧幹部的綜合素質有着極高的要求。必須全方面提高一線扶貧幹部的綜合業務能力水平,加強培訓力度,通過採取案例教學、現場教學等方式着力提高扶貧幹部的理論水平和實戰能力,為脱貧攻堅一線打造一支能作為、善作為的幹部隊伍,推動綠色發展與脱貧攻堅相得益彰。

夯實羣眾支持基礎是保障。無論是脱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百年目標,還是建設生態文明的千年大計,歸根到底都是為了增進人民福祉,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作為這場脱貧攻堅戰役的主體,人民羣眾的參與度直接關係到戰役的成敗。只有夯實羣眾支持的基礎,充分發動羣眾參與脱貧攻堅、保護生態環境,才能真正實現小康社會共建共享的目標。夯實羣眾支持的基礎,首先要緊緊抓住綠色發展促進富民增收這個“牛鼻子”,厚植羣眾的綠色財富意識。對於貧困羣眾來説,最具影響力和吸引力的是各種收益,即實實在在的財富。只有將綠色資源真正轉化為綠色收益,通過綠色發展實現經濟上的快速脱貧致富,才能喚醒羣眾的綠色財富意識,高效帶動羣眾脱貧攻堅。其次要引導羣眾形成綠色生活方式。綠色生活方式來源於人們對生態文明保護的認同,當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要在脱貧攻堅戰中持續加強這種生態文明的引導,只有將這一理念轉化為一種民族文化,才能成為永恆的信仰和堅持,才能真正實現民族持續發展的千年大計。

淬鍊優良作風為能打勝仗提供保證

“脱貧攻堅任務能否高質量完成,關鍵在人,關鍵在幹部隊伍作風。”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脱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要加強扶貧領域作風建設。聞一知十者方行遠,隊伍作風優良,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關乎事業成敗。良好的工作作風是黨員幹部集中精力、釋放潛力,攻堅克難、奪取勝利的堅實基礎。

錘鍊認真履責之風。習近平總書記在秦嶺考察時強調,秦嶺違建是一個大教訓。從今往後,在陝西當幹部,首先要了解這個教訓,切勿重蹈覆轍,切實做守護秦嶺生態的衞士。有權必有責、必有約束,崗位就意味着責任和紀律。整而未治、陽奉陰違、禁而不絕,追根究底是對政治紀律缺乏敬畏,責任意識淡薄的問題。當前形勢錯綜複雜,黨員幹部必須胸懷大局、目光長遠、牢記責任。疫情防控要毫不放鬆抓緊抓實抓細,發展工作不能等、不能誤、不能顧此失彼,穩定責任要時刻記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實在行動上;只有敢於變壓力為動力,善於化危為機,能夠“兩手抓”,奪取“雙勝利”,才能在大戰大考中交上合格答卷。

強化真抓實幹之風。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持續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作風保證的通知》傳遞出中央建立長效機制,持之以恆解決困擾基層形式主義問題的決心和信心。真幹而不假幹,實幹而不虛幹,為黨和人民幹而不為自己幹,這是衡量黨員幹部黨性修養的重要標準。因此,幹部在抓落實上,不但要踏實肯幹,抓險抓難抓到底,始終做到善始善終、善作善成,還要正確擺放自己的位置,多接地氣、多察實情、多聽意見,凡事實事求是,切實把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統一起來,決不做自以為領導滿意卻讓羣眾失望的蠢事,讓每項工作都是有的放矢、精準施治,都能貫通到底、落地落實。

不懈幹事奮鬥之風。有為者闢如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廢井也。幹事創業要想有為就要奮鬥不止,不能半途而廢。2020年是脱貧攻堅的決勝之年,在決戰時刻遭遇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使得打贏脱貧硬仗面臨更多新問題、新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艱難。既要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攻堅戰、決戰決勝扶貧攻堅,還要應對各類未知的風險挑戰,實現經濟建設預期目標,就需要所有黨員幹部以“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決心克服思想上的懈怠、鬥志上的衰減、作風上的鬆弛,保持“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動力和幹勁,以“不進則退,小進也是退”的鬥志和“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不間斷接續奮鬥,做好各項工作,取得各領域戰役的全面勝利。

弘揚西遷精神 勇挑時代重任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西安交通大學,與在校師生一起重温轟轟烈烈的“西遷精神”。總書記指出,“西遷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精髓是聽黨話跟黨走,與黨和國家、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在決勝脱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重温“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的“西遷精神”,對於勉勵廣大青年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發揮着深刻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胸懷大局,踐行初心使命。從黃浦江畔到渭水之濱,一批交大教授響應黨的號召,通過數十年的篳路藍縷、幾代人的薪火相傳,為大西北貢獻了一所著名學府,圓滿完成了當年黨和國家交給的光榮使命。西遷老教授們在國家需要的時刻,胸懷大局,堅定前行,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繼續奮鬥。“打起揹包就出發”是他們“聽黨話、跟黨走”的實際行動,更是對“同呼吸、共命運”的實際踐行。要學習其信念與決心,不斷強化大局意識,不斷踐行初心使命,盡己所能為國奉獻。

無私奉獻,心繫家國人民。接到西遷令後,交大義無反顧遷往西安。1400多名教工、近3000名學生登上了西行列車,無數人放棄原本優渥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放下家人親友毅然決然選擇西遷,這些西遷背後的故事跨越時空,至今依然讓人熱血沸騰,激勵着當代青年奮鬥前行,在新時代建功立業。要學習他們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將命運融入國家發展、時代進步的大潮洪流,勇挑重擔、勇擔使命,無私奉獻、毫無怨言,心繫人民、心繫家國。

弘揚傳統,堅持羣眾路線。“飲水思源、愛國榮校”是交大的傳統。交大西遷博物館裏珍藏的物品見證着這段歷史,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民族精神薪火相傳,西遷的交大人在傳承民族精神方面勇於擔當、主動作為,堅持黨的羣眾路線,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想羣眾之所想,急羣眾之所急,用腳步丈量民情、靠實幹贏得認同。要學習其自覺將傳統文化融入到紮根基層,堅持羣眾路線的實踐精神。

艱苦創業,敢於擔任作為。60多年前,一大批交大人“踏歌向西”,他們沒有計較個人的得失,在他們看來,教育從不是追求錢和名利的事業,而是去影響人和培養人,交大人始終秉承“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讓“西遷精神”一代代傳承下去。要學習其努力克服西遷初期的一切困難,在艱難困苦中迎難而上,在艱苦創業中攻堅克難,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關的毅力。

在抗擊疫情和消除貧困這兩個戰場上,愛國奉獻的“西遷精神”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弘揚“西遷精神”,這不僅鼓舞人民羣眾繼續毫不放鬆疫情防控,奪取戰疫的最終勝利,也是助力祖國如期完成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更將激勵國人,尤其是年輕一代抓住新時代新機遇,將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祖國的發展建設中,努力解決一個又一個難題,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奇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mo/redian/dangjianwenan/4qr18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