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工作經歷 >

2024抗疫護士事蹟5篇

2024抗疫護士事蹟5篇

好的事蹟材料能夠幫助人們認識到自己的困難和挑戰,促使他們勇往直前,不畏艱難,書寫的事蹟材料,人們可以從成功者的經驗中吸取教訓,培養自己的品德和價值觀,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2024抗疫護士事蹟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2024抗疫護士事蹟5篇

2024抗疫護士事蹟篇1

8日,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貴州醫療隊的葉青與康復患者分別時落淚,她試圖擦拭淚水。新華社記者肖藝九攝

7日,東西湖方艙醫院,值勤民警向轉院的最後一批患者敬禮告別。記者張武軍攝

8日,工作人員在已清空的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裏清理消毒。柯皓攝(影像中國)3月7日下午3點14分,武漢市東西湖方艙醫院門口,載着59名新冠肺炎患者的兩輛大巴緩緩啟動,宣告武漢首批最大規模方艙醫院收治清零。民警張警星站在原地,對着遠去的車輛敬了一個禮。

位於武漢客廳的東西湖方艙醫院,是武漢市最早徵用改建的方艙醫院之一,由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牽頭3天內建成。

進入休艙倒計時,山東省援助湖北護理專業醫療隊護士長唐曉培看着患者離開的艙門,喃喃地説:他們當時就是在這個通道登記信息、辦理入住的。

期待不戴口罩與你相聚

731、806……7日下午2點,方艙廣播在清點患者牀號。記者穿過三道單開門,進入方艙內部。轉去雷神山醫院的患者在此集中。4個小時前,最後一批25名患者治癒出艙。

希望能快點健康回家。64歲的患者李臘梅打扮得很精神,在醫護人員幫助下打包行李。大家對我這麼照料,有些捨不得。

9歲的俊葉2月19日和家人一起進艙,是艙內年齡最小的患者。在這吃得蠻好,今天大人好像比平時開心一點。俊葉説。

3月1日,c區牀位清空。5天后,a區剩餘20名患者轉到b區,清艙節奏加快。看到病人好轉是最開心的事。現場一位醫護人員説。

據瞭解,東西湖方艙2月7日開艙,累計收治患者1760人,治癒患者868人。

寧夏援鄂護理醫療隊護士侯月珍説,前兩天治癒出艙的患者黃玲已經成了她的姐妹。黃玲和丈夫、女兒分住在方艙不同區,身體難受、心裏牽掛,剛來時總偷偷流眼淚,我就多關心多安慰她。黃玲是武漢最早搶救新冠肺炎患者的醫護人員之一。沒多久,侯月珍就接到了黃玲的報喜微信,轉陰了,期待不戴口罩與你相聚。

此刻,在場醫護人員守候在離去通道的一側,每個人都能説出一兩個這樣的故事。

唐曉培揹着一個自制的紫色布袋,裏面裝着送給出艙患者的中藥香囊,寫着平安二字。2月9日我們山東隊開始上崗,今天榮幸地守了最後一班。她説,有患者走近觀察她的眼睛,説要記住她是姐姐還是妹妹。

開艙。下午3點10分,患者排隊走出艙門,時不時聽到謝謝加油。一位穿着橘紅色外套的患者説,今天穿了春天的顏色。

比平時更忙,但心裏高興

下午4點26分,記者收到方艙民警楊艾兵的微信,我們到了。方艙剩餘59名患者已經轉往雷神山醫院。楊艾兵負責1號車患者,比平時更忙,但心裏高興。

24歲的楊艾兵是武漢市公安局東西湖區分局巡警大隊的輔警,2月25日作為第二批執勤警力進入方艙輪換。他對一位陳姓患者印象深刻,他拉着我的手説squo;你們對我真好squo;,但我們只是做了件小事。楊艾兵瞭解到這名患者有糖尿病不能吃甜食,就及時為他更換食譜,並統計了艙內哪些患者有特殊飲食需求。

方艙民警工作內容很細緻。東西湖區分局政治處民警董宏祥告訴記者,我們想把艙內打造成臨時生活社區,患者就是居民,大家都是鄰居,有需求就找警察幫忙。

記者看到,艙內裝飾很温馨。牆上貼着一封封手寫的感謝信,還有不少勵志的漫畫標語。

負責護送患者的方艙護理部人員張小敏,正和雷神山醫院的工作人員交接轉院事宜。第一批入住患者名單就是我整理的,要有始有終。張小敏是中南醫院的一名護士,開艙第一天從下午4點忙到第二天凌晨3點,一個月來已經參與過2次大批量患者轉運工作。相處久了和患者很親近,他們平安,我才放心。她説。

更多方艙醫院完成使命

艙外,藥房的醫護人員正在對醫療物資進行最後一輪盤存,要在休艙前完成這項工作。我們2月4日就進艙了。26歲的劉朋説,很長一段時間,要從早上8點忙到深夜2點,來了就要幹好。

方艙門口搭建的帳篷前,標註着護理部院感部等,其中有一間叫指揮部,3月8日上午,方艙各部門負責人在此例行開了晨會,出艙患者的情況跟進與後續工作部署,一步都不能落下。

最初的場景仍歷歷在目——

2月4日,武漢公佈改建武漢客廳為東西湖方艙醫院,同一天,中南醫院副院長章軍建緊急調任東西湖方艙醫院院長。沒有可借鑑經驗,大家只有一個目標——將一個1.6萬平方米的空曠展廳,改建成收治2000名患者的醫院。

3月8日中午12點,東西湖方艙醫院正式休艙。據瞭解,截至3月8日下午,武漢已有11家方艙醫院休艙,患者陸續分流到定點醫院,剩餘方艙醫院累計在院患者還剩100多人。

2024抗疫護士事蹟篇2

xxx是清水縣人民醫院手術室護士,也是醫院為數不多的有着11年護理經驗的男護。國慶剛過,疫情形勢再次嚴峻,醫院緊急部署,抽調xxx去永清鎮衞生院隔離點工作。早上,剛值完夜班的他簡單收拾了洗漱和生活用品,沒有和家人商量,他就來到隔離點集合報到。“我是一名醫務人員,抗擊疫情是我的責任”。

在隔離區,經過培訓後,他和同事迅速投入緊張的工作中,為隔離人羣查房、測體温、送餐、消毒、處理感染性垃圾等,安撫留觀人員的情緒,舒緩他們的壓力。穿上防護服後,大家都忍住不喝水、不吃飯,因為穿脱一次防護服至少需要20分鐘,需要全部更換防護用品,去衞生間的代價太大,時間也不允許。所以每當一天工作結束,從隔離病區出來脱防護服時,汗水就濕透了全身,像從水裏撈出來一樣……身上被厚厚的防護服悶出痱子,臉上被口罩勒出深深的印痕,累的一屁股坐下,再也不想起來。但當看到愛人發來的信息:“老公,我們全家都支持你,但也擔心你,希望你注意身體!”當看到視頻中孩子叫聲爸爸時,他馬上全身又充滿力量,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了。

看似年輕強壯的xxx其實已患有腰間盤突出症好幾年了,揹着幾十斤重的消毒劑,要爬樓梯把每個樓道進行徹底消殺,重重的消毒劑壓的他的腰疼,但他不歇一分鐘,咬牙堅持把工作幹完。他深知與留觀病人的“零距離”接觸會有危險,但是關鍵時刻,他勇往直前,沒有半點退縮,是抗“疫”前線最美逆行者。

2024抗疫護士事蹟篇3

xx,xx醫院長興分院綜合病房護士。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這座城市按下了“暫停鍵”,當xx得知所在單位需要收治新冠患者起,她的腦海裏第一個念頭就是留下來、走進去。

作為第七抗疫小組的組長,她合理有效地利用每位隊員的優點優勢,各司其職,瞭解患者需求,及時有效地進行溝通落實。有一次,在接收新入院通知時,xx看到一家三口需入院治療,備註欄上寫明媽媽抑鬱需多關心,小朋友在斷母乳。

為了給這個小家庭創造更好的住院環境,xx立即調整安排在一個房間內。但當120送達時,卻只見爸爸和小朋友,經詢問,原來媽媽因為特殊原因第二天才能入住。

面對陌生的環境加上媽媽不在身旁,小朋友突然哭鬧不止,爸爸束手無策,xx見狀把孩子抱了起來,一邊走一邊輕輕搖晃哄着,在xx的安撫下,孩子很快安靜入睡了,患兒的爸爸也長舒了口氣。隔天因為特殊原因未能及時來院的媽媽也順利入院。在每一個日與夜裏,xx用行動送去關懷,用微笑傳遞温暖,用話語給予患者們戰勝疾病的勇氣。

2024抗疫護士事蹟篇4

2019年12月,當人們正沉浸在將要迎接新年的喜悦之時,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襲擊了整個中國,令人猝不及防。

當得知這種病毒可以人傳人時,人們顯得更加恐慌。由於醫療物資和醫護人員的緊缺,疫情愈加嚴重,看着新聞地圖上不斷變紅的區域,所有人都繃緊神經,焦急萬分。

然而,在這危急關頭,武漢封城了。封城不等於封鎖愛,武漢並不是在孤軍奮戰,從中國的各個地方,湧現出一羣羣逆行者,他們挺身而出,用生命做賭注,不計報酬,不計生死,毅然奔赴疫情最嚴重的武漢,他們義無反顧,堅決衝在防“疫”第一線。他們就是“白衣天使”——奮鬥在一線的醫護人員!

在他們當中,有孩子才一歲多的母親,儘管她有千萬個不捨,但它依然選擇加入了逆行者的行列;也有放棄好不容易能和家人團聚的美好時光,堅定地交上了請“戰”書;還有為了不使家人擔心,甚至連自己最親的人都沒有告知,默默加入了奔赴一線的大軍之中!

隨着病人的不斷疊加,傳染性極強的危重病人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各個醫療機構這個“戰場”的環境,也愈發變得惡劣。為了更好、更快地救治病人,他們不得不用口罩、護目鏡、防護服,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儘管如此,還是有不少醫護人員感染病毒而倒下。然而,我們的“白衣天使”並沒有害怕,並沒有退縮,並沒有放棄,淚水模糊了護目鏡,汗水浸濕了衣背,可為了救治更多的病人,他們忘記了吃飯,減少了休息,夜以繼日地奮鬥着!

你瞧,當他們摘下口罩,臉被勒出深深的印痕,那是刻苦的象徵!當他們摘下手套,那雙因長時間戴手套起了疹子的雙手,那是努力的代表!當他們脱下防護服,裏面的衣服已經濕透,一擰,滴下水,那是愛的源泉!我們説他們偉大,他們永遠也不會承認,他們只會説:“救死扶傷是醫生的本職,怎麼會是偉大呢?”

但是,我認為,他們就是最偉大的!

當我們開心吃着年夜飯時,他們,在奮戰;當我們捧腹着看春晚時,他們,在奮戰;當我們害怕宅在家中時,他們,依舊在奮戰……他們日日戰,夜夜戰,不論白天與黑夜,不論時間長與短,他們永遠在一線為控制疫情拼搏着!正是因為有他們,疫情才得以控制,在最近的7天裏,新增病例不斷減少,治癒病例不斷增多。

加油!奮戰在一線的全體醫護人員!加油!武漢!加油!中國!

致敬!白衣天使!致敬!逆行者!

2024抗疫護士事蹟篇5

8月15日上午,王悦同志第一次來到崖州區施頓酒店高風險管控點位,在採核酸期間看到一個躲在媽媽背後大約四五歲的小朋友呼吸很深,頻率很快。本以為他是害怕不敢靠近,要走的時候,她問了一句:“小朋友不舒服嗎?呼吸聲很重。”孩子的父親回覆了她:“這個小孩兒有糖尿病……”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讓她的心裏泛起了波瀾,而專業性讓她頓時警惕了起來,“1型糖尿病?呼吸深大?胰島素有沒有按時去打?是否併發了酮症酸中毒?…”醫學專業名詞在她心裏默默過了一遍兒。她緊接着問:“是1型糖尿病嗎?早上空腹血糖是多少呀?孩子這樣呼吸多久了?聞一下他呼吸有沒有發酸和爛蘋果的氣味。”孩子的爸爸回答:“孩子是1型糖尿病,空腹血糖26.9(mmol/l),前兩天有點喘,今天比較嚴重,還沒有發酸和爛蘋果的氣味。”聽到這裏,她的心情更加緊張了,這麼高的血糖值加上呼吸深大的情況,擔心是酮症酸中毒併發症。她叫孩子的父親聯繫居委會值班人員,開綠色通道帶孩子去醫院看病,之後跟帶隊的交警同志報備之後讓她幫忙反饋。等當天所有的採樣工作結束后王悦同志立即跟交警大隊和居委會再三確認孩子已經去醫院治療,她緊繃的心才放下來。她説:“每天接觸最多的病種之一就是糖尿病,糖尿病知識是時刻印在腦子裏,落實在行動及日常宣教上。很慶幸,在孩子沒有出現更嚴重的併發症之前趕赴醫院治療,現已穩定,安返家中。”

8月17日上午,她來到了鹽灶村高風險地區採樣,由於路途遙遠且小石子較多,與搭檔在入户採核酸的路途斜坡中翻車了,搭檔懷裏的試管及她懷裏的咽試子散落了一地兒。她手上拿着一個面屏,不停的問:“誰的面屏掉了,誰的面屏掉了…?”當她的意識漸漸恢復之後才發現是她的面屏掉了,屁股和手掌的疼痛感也隨之襲來,手掌也破皮淤青了,但她深深的知道,她還有一個點位兒的居民沒有采樣,回去更換防護服之後又繼續參與採樣工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mo/redian/gongzuojingli/7oy3k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