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工作經歷 >

致富帶頭人典型事蹟材料5篇

致富帶頭人典型事蹟材料5篇

我們所寫的事蹟材料內容一定要基於實際的情況,通過事蹟材料的學習,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致富帶頭人典型事蹟材料5篇,供大家參考。

致富帶頭人典型事蹟材料5篇

致富帶頭人典型事蹟材料篇1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不是等出來的;我堅信只要勤勞肯幹,日子總會越過越好的。”太湖縣江塘鄉五星村貧困户石純英動情地説。

今年57歲的石純英,妻子去世的早,自己又身患膀胱癌,治療費用花光了家裏的積蓄,生活十分困難。2014年精準扶貧政策開始,經評定,石純英被評為貧困户。鄉村扶貧幹部瞭解其家庭情況後,鼓勵其發展產業致富。石純英通過了解養殖行業發展情況,查詢相關政策,最終決定養殖肉豬,每頭生豬淨收入200元,一年兩批100頭就能收入2萬元,前景巨大。説幹就幹,2016年,石純英通過小額扶貧貸款5萬元在新屋組山場搭起了豬棚,養豬生豬50頭。從養殖場的選址,到買飼料,到購買豬崽再到養豬的防疫等,幫扶幹部和村幹部們都一起為他牽橋搭線。2016年當年,石純英户生豬養殖就賺了2萬多元,再加上殘疾人補助、產業補助、減免新農合等政策,石純英户住房、醫療得到了保障,人均純收入達到8000多元,年底順利通過了省第三方評估,實現了穩定脱貧。

天有不測風雲,正當石純英户生豬養殖發展的如火如荼之際,2019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瘟疫造成石純英户所養的近一百頭生豬死亡,經濟損失達8萬餘元。剛剛過上的好日子頓時又有陷入困難風險,但是在困難面前,石純英並沒有喪失生活的信心與奮鬥的目標。通過鄉村兩級幫扶幹部的幫助和石純英本人的努力,石純英利用原有豬棚又幹起了家禽養殖業,養殖鴨、豚等肉禽達到3千多隻。每隻家禽淨收入約5元,年出欄三批,年養殖淨收入達到5萬餘元,一年就將瘟疫造成的損失賺了回來,石純英又對未來生活充滿了信心。

“養殖的過程中,一定要學習養殖技術,特別是防疫知識,注重風險的防範,這樣才幹得長,養得久”石純英現在面對幫扶幹部經常這樣説。

石純英户的脱貧故事感染了很多人,增強了周邊貧困户通過自身發展脱貧致富的信心。五星村現有貧困户212户710人,已脱貧203户686人,貧困發生率已降至0.5%,今年將實現所有貧困人口全部脱貧。2020年五星村自身發展產業的貧困户達到120户,越來越多的貧困户通過自身的發展實現了脱貧致富。

致富帶頭人典型事蹟材料篇2

高煥球,男,1973年9月出生,漢族,東風橋鎮新東坡村一組村民,這個平凡而普通的家庭有成員5人,正是這樣一個普通的老百姓,譜寫了種糧新篇章。

近幾年來,在農業生產上他堅持農業生產標準化,擁有農機設備大型聯合收割機二台、大型高速插秧機二台、旋耕機一台、小四輪拖拉機一台、機動噴霧機三台。承包了農田1000餘畝,年總產約400噸,全年實現糧食總收入近百萬元。高中畢業的他面臨着生計問題,作為一名年輕人,他敢闖敢幹,在家種田,在外打工,做過泥水匠,當過搬運工,1996年在鎮上開了石門橋第一家網吧,2000年利用開網吧賺的錢買了一台收割機在農忙時幫別人收割稻穀。這段時期,他看到現在農村年輕勞動力不足,稻田拋荒嚴重,部分農户在水稻種植上一直採用傳統的耕作方式,土地利用率低、科技含量低,水稻種植存在品種混雜、經營管理粗放、勞動力投入大、水稻加工銷售困難等諸多問題。為此,他經過多方考察、論證,看到了科學種糧的曙光,必須實行集中種植,形成規模才能節約成本。他毅然放棄了網吧經營,投身入老本行——農業生產中去,當起了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他曾説自己是一名農民,國家也需要農民,要不然大家的糧食要誰來種,人民吃的糧食誰來出。俗話説:民以食為天。這幾年國家政策好,農業生產前景很廣闊,要把這塊農業蛋糕做大做強。2005年他開始承包水田,初時只承包了30多畝,通過科學管理、機械操作,節約了成本,慢慢到現在承包了1000餘畝。

在水稻種植過程中,他堅持農業產業標準化,注重農業科技的運用,努力降低種田成本。一是應用優質的品種。在糧食品種選擇上,選擇品質好、產量高、抗逆性好的品種。二是積極應用免耕。抓好除草關、水分管理關。根據測產驗收,利用技術,減輕勞動強度,節省勞力,每畝能增收節支120多元。三是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根據水稻配方施肥建議卡,按卡施肥,施配方肥,有效地減少了農業面源污染,提高了耕地綜合生產能力。四是在病蟲防治方面上。儘量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有效控制農藥對環境的污染,維持良好的生態環境。在自己創收之餘,他注重維護廣大羣眾的利益,承包農户的耕地,通過與農户簽訂合同,出租金的方式,不斷拾起石門橋鎮、德山鎮等地方村民拋荒的田地,綜合應用農藝與農機配套栽培技術,開展全程機械化作業服務,水稻畝產最高達700公斤,他僱傭部分農民參加土地託管,並付給相應工資,這樣農民在自家的土地上勞作,卻獲得相應的勞動報酬。種種合作關係,與農户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2005年至今累計完成水稻全程機械化作業6萬畝,為當地農民新增收入400多萬元。

最近幾年,他先後投入50多萬元,用於擴大種植面積和購買農業機械,每年在水利方面都投入一萬多元進行溝渠疏浚,雖然投入多,但是效益巨大。現在農業機械除了滿足自身需求外,還可用於出租,目前年收益在四十萬元以上。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人,第一眼看上去不像一個老闆,而像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真是這樣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為我鎮很多羣眾帶來了新的種糧模式,不僅自己創收,還帶動了周邊很多羣眾。

致富帶頭人典型事蹟材料篇3

徐發青,山東省莘縣古云鎮徐莊村村民,現年52歲,被當地羣眾評為“養鴨致富能手”。工作中,他務實創新,堅持不懈,奮鬥不息,在平凡的崗位上幹出了不平凡的業績;生活中,他樂於助人,熱愛集體,無私奉獻;是新時代裏精神文明建設的先進典型。

勤學苦幹,成就致富夢

夢想,如何啟程?一個農民的夢想,又如何實現?徐發青同志給了我們一個最生動、最完美的回答。

過去,徐發青依靠傳統種地方式種植小麥和玉米,不少投資也不少流汗,增產不增收,難以發家致富。2003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聊城日報》上看到了一條致富信息:養鴨投資少、成本低、設備簡單、鴨舍要求不如雞舍高、加之生長髮育快、見效快,收益大。説幹就幹,籌建資金建設養鴨場,自此開啟了他的養鴨事業和致富夢想。

2004年剛開始的時候,他四處籌措資金,購買了只雛鴨,準備大幹一番。然而,由於缺乏科學的飼養技術,一場鴨瘟使雛鴨一下死去一半。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打擊,徐發青並沒打退堂鼓,而是通過冷靜的反思,認識到自己之所以失敗是吃了不懂科技的虧。從哪裏跌倒,就從哪裏爬起來。此後,徐發青主動地參加了農民科技培訓養鴨培訓班,系統地學習並掌握到稻田養鴨、飼料配方、快速育肥、提高雛鴨防疫,成鴨防病等實用技術。他嚴格按照所學的養鴨技術餵養,定期為雛鴨進行疾病防疫。在不斷地實踐中徐發青總結出了科學養殖的.五大原則:優良的品種、合理的防疫、完善的管理、全面的營養和整潔的環境。同時徐發青抓住機會,與朝城天天食品公司和莘縣立信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長期合作伙伴關係,所有的雛鴨有這兩家公司提供,養殖40天就銷售至市場,第一年養鴨淨賺2萬餘元。先如今他又擴大了養殖規模,建設80米長的養鴨棚2個,養鴨數量高達6500只,一年平均養鴨六茬,年收入高達10萬元。

同業合作,成就致富帶頭人

徐發青同志嚴格按照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秉承“帶頭致富,帶領集體共同致富”的理念,帶領村民共同致富。在自己養殖業不斷髮展壯大的同時,徐發青看到其他養鴨户因為養鴨觀念落後、設施條件不好、市場信息不靈、盲目跟風飼養等導致養鴨效益不高。他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主動聘請養殖專業解救這些人在養殖技術上的難題,還專門去外地學習先進的養殖經驗,以此來提高全村養殖户的水平。在他的帶領下,村內的養鴨户也逐漸多了起來,目前村內養殖專業户有8家,向社會提供無公害肉食鴨3萬餘隻,創利100萬餘元,户均收益5萬餘元,讓村民的腰包鼓起來,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每當提起徐發青這個人時,村民都會數起大拇指,誇口稱讚。他在農民中樹起一面致富帶頭旗,創先鋒爭優秀,是當地村民學習的好榜樣!

致富帶頭人典型事蹟材料篇4

初次見到程耀宏是在他的養殖基地,他正在給豬餵食飼料,先撒一點料,再撒一點,手上的動作是精細的,眼睛裏透露出滿滿的關切。

細緻,認真是他給人的第一印象。

這個精瘦的八零後是關莊鎮馬吉村五組人,一名看似普通的農民,卻有着一股吃苦耐勞、永不服輸的創業精神。

交談中得知,程耀宏國中畢業後便在村裏四處學習可以養家餬口的技術,他學過木匠、學過廚子,最後都沒有堅持下來。有次他看到村裏人養豬,聽到別人説這個利潤大,但就是苦點累點,程耀宏這時便動了心思,從2005年開始,程耀宏在自家院子裏建設窩棚,自費購買相關書籍,精心學習養豬技術,先從11頭豬開始試養,經過他和家人的精心呵護和不斷努力,漸漸將自己的養豬產業規模擴大到70頭,在長期摸索中,他與相關豬肉銷售中心形成合作模式,定期對其肉豬進行收購,形成了產銷一條線模式,有付出就有收穫,養豬產業改變了家裏的生活情況,日子好了起來,自家房屋也翻新了,私家小車也買了。

程耀宏成了村裏的“有錢人”。

説起現在的成績,程耀宏深感不易,“雖説我精心養殖,豬一直沒出過問題,但是有一年遇到市場行情不好的時候,那時豬肉價才4塊多,我差點放棄了養殖。”

每一條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都鋪滿荊棘,放棄的念頭在他的腦子裏一閃而過,隨後他又繼續他的養殖夢。

頭腦靈活,思維敏捷,敢闖敢幹,吃苦耐勞,勤奮好學是他在養殖道路上拼出的特質。

程耀宏養豬很有成效,但他並不滿足,經過不斷鑽研,在2015年他利用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打造生態養雞產業,在自家農地裏騰出一塊地來建雞舍,請專家、學技術、挑飼料,起早貪黑,從當初5000只大大小小的公雞母雞,現在已經發展到10600只雞。

隨着程耀宏養殖產業的不斷髮展,他開始思考人生的真正價值,他想自己富不算真的富,他開始動起了自己的小心思,程耀宏積極找到村委會幹部,表示自己想把所學到的養殖技術傳授給馬吉村的廣大村民,讓村民通過學習技術,再加上自己的勤奮努力能夠都過上和他一樣的幸福生活。

村民三三兩兩經常找到程耀宏向他討教,他也不嫌麻煩,無論在田地裏,還是在家裏,還是在養殖廠,他都很有耐心的向他們詳細的講解養豬、養雞等應該注意的地方。漸漸地,有村民對養殖業也充滿了信心,敢於去嘗試了。

現在馬吉村已經有幾户將這信心付諸於行動了,程耀宏看到他們養豬的成績後,開心的説,“希望更多的村民能和我們一起學習養技術,大家起奔小康!”

今後,他計劃將自己的技術和技巧傳授給更多的馬吉村村民,借脱貧致富的東風,幫助馬吉村更多的村民走上致富的康莊大道!

致富帶頭人典型事蹟材料篇5

xxxx,xx鎮xx村人,原來是縣醫藥公司的董事長,因多種原因,離開了醫藥公司,返鄉創業。四處考察項目未果,村支部書記xxxx建議其找鎮農業經濟技術服務中心唐善利主任,探討創業項目。xx在唐善利主任的建議下,帶領人員參加了泗陽縣農幹校舉辦的創業培訓班學習,明確了自己的創業方向和項目。

根據所學的生豬養殖技術以及和省農科院畜牧研究所聯繫,xx投資3500多萬元成立了蘇種豬養殖專業合作社,蘇鍾豬養殖專業合作社擁有兩個子公司:宿遷市銀農蘇鍾豬養殖有限公司和宿遷市聖農蘇鍾豬養殖有限公司,分別坐落在xx鎮xx村、沈圩村。這是繼宿遷市廣源種豬養殖有限公司建成後,又一大型養豬場落户xx鎮,加上50多户小規模養殖户和洽談之中的養殖項目,使得xx鎮的養殖產業已初具雛形。

蘇鍾豬養殖專業合作社是由xx、張雪冰、唐善曙、薛家虎等四位外地客商申報註冊。兩個公司第一期佔地面積150餘畝,投資3500餘萬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1500萬元,流動資金xx萬元,總建築面積2.5萬平米,存欄蘇鍾能繁母豬2500頭,年出欄商品豬3萬頭,還可為入股農户及周邊養殖户提供豬苗0.5萬頭。

蘇鍾豬因產仔率高,育肥速度快,胴體瘦肉率高而成為江蘇省主要推廣品種之一。xx鎮蘇鍾豬擴繁基地的建成將成為江蘇省目前最大的蘇鍾豬擴繁基地,每年可帶動入股的500名養殖户走上致富之路。不久的將來,養殖業將會成為xx鎮木材加工業之後的第二大支柱產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mo/redian/gongzuojingli/zj2z6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