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教師文案 >

幼兒園環保活動教案6篇

幼兒園環保活動教案6篇

教案的編寫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風格和偏好,教案的撰寫過程讓教師更加註重教學的啟發和引導,提高他們的教學引導能力,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幼兒園環保活動教案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幼兒園環保活動教案6篇

幼兒園環保活動教案篇1

活動目的

1、讓幼兒明白呼吸新鮮空氣有利於健康。

2、讓幼兒知道垃圾會污染空氣,激發幼兒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課本。

活動步驟:

1、提問導入。

1)你喜歡在室外玩遊戲嗎?為什麼?(外面的空氣好)。

2)媽媽為什麼抱寶寶到外面曬太陽?(太陽光可以殺細菌,還能呼吸新鮮空氣)。

2、打開課本第五頁,讓幼兒仔細觀察畫面。

1)畫上有些什麼?(小朋友、垃圾堆)

2)兩個小朋友為什麼是那樣的表情呢?(因為他們聞到了難聞的氣味。)

3)難聞的氣味是從哪裏來的?(垃圾的臭味傳播到空氣中去了。)

4)我們應該怎樣做呢?(讓幼兒自由回答)

3、教師小結:為了使我們有一個舒適、乾淨的學習生活環境。我們不要到處亂扔垃圾,垃圾會污染空氣。我們呼吸了受污染的空氣後,會生各種疾病,我們也不要隨地吐痰,這樣就會減少細菌在空氣中的傳播。

教學反思:

幼兒的興趣非常濃,能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但在幼兒討論的這個階段,我應該創設情景,讓幼兒體驗。我會多看看多學學,讓以後的教學活動能夠更好。

幼兒園環保活動教案篇2

設計思路

讓幼兒明白噪音也是一種污染,我們保護環境可以從減少噪音開始做起。培養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在活動中得到知識,找到快樂。明白保護環境,每個小朋友都可以做到。

活動目標

1、萌發幼兒想辦法控制噪音的興趣。

2、發展幼兒動手動腦的能力。

3、通過探索,引導幼兒想辦法減少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噪音。

活動準備

1、幼兒已具備樂音與噪音的生活經驗。

2、椅子、桌子、杯子、碗、鐵桶、雙面膠、透明膠、海綿、布條、棉花、小地毯、廢報紙及各種軟硬材料;記錄紙、筆。

活動過程

一、幼兒傾聽噪音,導入活動

1、請助教老師隱藏在黑板下,利用一些工具製造噪音,讓小朋友注意聽。

準備一些很嘈雜的噪音,鋼琴曲以及歡快的兒歌等等,讓孩子感受噪音和樂音的區別。

2、提問:你聽到了一些什麼?

這些聲音是什麼東西發出來的?聽了這些聲音後你有什麼感覺?

你們有什麼辦法減少這些噪音?

二、引導幼兒進行兩種物品相碰撞操作

1、老師今天準備了很多東西,想請小朋友也來試一試,哪些東西相碰撞時發出的聲音很吵很大?哪些東西相碰撞是發出的聲音很小?請把你的發現記錄下來。

2、小組討論、講述自己的操作活動

哪些物品與任何物品相碰撞時發出的聲音比較小?

哪些物品與別的物品相碰撞時發出的聲音比較大?

你們喜歡聽哪種?為什麼?

三、引導幼兒分小組討論減少噪音的方法,並相互交流

1、我們一起來動腦筋想一想,用什麼辦法可以減少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噪音?

2、啟發幼兒自選材料,動手操作,解決問題

活動延伸

讓孩子們找找我們的教室裏有什麼噪音,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請孩子們自己動手,將自己的想法用行動表示出來。

幼兒園環保活動教案篇3

一、設計意圖。

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屢遭破壞,為了讓我們的孩子生活得幸福、美好,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有識之士提出,環境教育作為解決環境問題的根本出路,必須從娃娃抓起,並在一生持之以恆。在幼兒園裏,用科學的角度培養和實施環境教育,培養孩子的環保意識,形成正確的環境價值觀和態度,具有環境道德觀,有深遠教育意義。

二、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大部分幼兒對“自動澆花”科學小實驗會操作。

2、人人動手實踐和參與,個個嘗試解決問題。

3、逐步養成愛護環境的行為模式。

三、活動重點:

做“自動澆花”實驗。

四、活動難點:

逐步養成愛護環境的行為模式。

五、活動準備:

1、裝有水的盆、棉繩、積木、盆種花若干人手一個揹包月牙橋等

2、場地佈置。

六、活動過程:

1、導入:

103班要參加環保特別行動,時間是10天左右,可是我們種了一些美化環境的花,每天都要澆水,所以我們必須想出“自動澆花”的辦法才能保護這些花。

2、幼兒討論:

怎樣才使花兒每天都有水喝,又不會被水淹。

3、提示幾件容易得到的材料,如:小盆、棉繩、等。讓幼兒動手實踐和參與,證實自己的辦法能解決“自動澆花”的問題。

4、環保行動。(環保行動意義和本次行動做法)

(1)出發——全班小朋友背上行裝,分成兩隊,走小路、踩石頭、過小橋、最後來到草地。

(2)環保行動——把草地上垃圾、樹葉、小動物帶到一個地方集中進行有效的處理。

5、環保行動回程,檢查“自動澆花”的效果,並進行總結還表揚。

(1)網上資料:環境教育相關網站。

(2)國中物理關於“滲透”的原理

6、教學延伸:從教育教學上、日常生活和家庭教育中同步進行環境教育。

幼兒園環保活動教案篇4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能通過觀察、體驗等活動認識呼吸器官和了解呼吸過程;

2.親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能提出和呼吸相關的問題,並運用已有知識對“吸進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是否相同”作出假設,學會制定簡單的對比實驗計劃,用實驗證據驗證自己的假設;

3.能根據假設和實驗獲取的證據進行分析,對人的呼吸作出解釋,形成科學的結論;

4.能積極參與集體交流,對他人的實驗設計和研究結論提出質疑。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保持和發展對自然事物的好奇心,善於質疑。

2.養成尊重事實、事實求是的科學態度;

3.尊重他人意見,善於提不同見解,樂於合作交流;

科學知識:

1.認識人體的呼吸器官,知道它們在身體上的位置,瞭解呼吸的全過程;

2.瞭解呼吸的基本功能,知道肺是氣體交換的重要器官。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水槽一個,火柴,玻璃杯兩隻,玻璃片兩片,表格一張、人體半身模型一個、秒錶一隻

學生:四人一組,每組:水槽一個,火柴,玻璃杯兩隻,玻璃片兩片,吸管兩根,活動記錄一份、標有刻度的飲料瓶一隻。

教學過程:

一、認識呼吸器官

1.憋氣活動,初步感知

生試着憋住氣,不呼吸。説説憋氣時的感覺,體驗生命離不開呼吸。

生了解科學家的相關解釋(課件出示:大腦如果缺氧3~4分鐘,腦細胞幾乎會全部死亡。人一般超過5分鐘不呼吸就會死亡)。

教師指導:吸氣再呼出就是一次呼吸。

2.體驗呼吸,認識肺

生口答:我們還有什麼方法感覺呼吸?

學生將手放在胸前,深呼吸一次,描述胸部有什麼感覺,認識胸腔內這個伸張和收縮的器官是肺。

學生猜測肺可能是什麼樣的,並將自己的想法試着畫出來。

學生展示的自己所畫的肺,並説説自己這麼畫的想法。

出示人體半身模型,學生找出肺在人體的位置。

全面觀察肺模型,並用自己的語言對肺進行描述。

3.認識其他呼吸器官

生猜測人體其它呼吸器官。

觀看課件,瞭解人體的呼吸器官。(師點擊課件,出示人體的呼吸器官名稱。)

生説説人體的呼吸器官,並找出它們在身體的位置。

提問:空氣是怎樣進入人體,再呼出體外的?

生口答。

課件演示呼吸全過程,生了解呼吸的全過程。

同桌交流,相互説説呼吸的全過程。

再次深呼吸,再次感受呼吸的全過程。(課件同步演示呼吸的全過程)

[觀察、體驗,完善認知。此環節,幾次深呼吸,作用不同。第一次深呼吸,初步感知呼吸,喚起學生的原有體驗。第二次深呼吸感知肺的位置和呼吸時肺的變化。第三次深呼吸,結合原有經驗,瞭解呼吸的全過程。在認識了呼吸器官,瞭解了呼吸全程後的第四次深呼吸,結合動畫的演示和對模型的觀察,逐步修正學生關於呼吸原有的錯誤認識,形成科學的認知。]

二、比較吸進的氣體和呼出氣體的不同

1.提出問題,進行假設

提問:關於呼吸你想知道些什麼?

生自由回答,確定研究問題:吸進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相同嗎?

生根據已有知識經驗假想答案,提出自己的假設。

2.設計實驗,指導設計

幫助學生初步認識對比實驗在本次探究活動中的作用。

引導學生回憶以前研究氣體的方法,自學課本,小組為單位討論、制定實驗計劃,設計實驗。

請兩組學生彙報實驗計劃。

其他組對這兩組所設計的實驗進行質疑,完善實驗設計方案。

彙報組的學生根據其他同學的提問,回答相關問題或進行演示。

主要討論以下幾個問題:(1)如何收集進行比較的兩種氣體;(2)用什麼方法比較兩種氣體;(3)實驗操作中要注意什麼。

各組修正自己的實驗設計方案

[思先於行,動手之前先動腦。放手讓學生提出問題和假設,小組協作制定實驗計劃,掌握對比實驗的基本方法。然後通過學生間的相互評價,對實驗計劃進行質疑、演示、解釋,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升操作技能,教師針對交流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有的放矢地對實驗操作進行適當、有效的指導,為將要進行的實驗做好充分準備。]

3.學生實驗,交流實驗發現

學生按照完善後的實驗計劃進行實驗,並記錄實驗現象。

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彙報實驗現象,用實驗證據驗證假設,進行解釋。

4.閲讀表格,形成結論。

出示吸進的和呼出的氣體成分分析表。學生仔細閲讀,並比較科學家對氣體的分析和自己的實驗結果,説説想法。

氣體氮氣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

吸進人體的

空氣(100克)78%21%0.4%0.6%

呼出體外的

氣體(100克)78%16%4%1.2%

學生運用研究結論和已有知識經驗,解釋:為什麼我們需要不停地呼吸。

認識呼吸實際上是富含氧氣的新鮮空氣和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廢氣這兩種氣體交換的過程。肺是氧氣和二氧化碳進行交換的重要器官。

[能根據實驗現象,對研究的問題進行科學解釋,形成科學結論,是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提升。此環節,注重讓學生用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及兩種氣體成分分析的結果對問題進行解釋,完善學生對“人為什麼要不停呼吸”的認識。]

三、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提問:人每天都在不停地呼吸,我們的健康生活需要新鮮的空氣,想知道我們每天需要多少新鮮的空氣嗎?

生思考並口答:計算人每天需要多少新鮮的空氣,必須知道哪些條件?

小組討論:如何獲取這些數據?

學生測量一分鐘呼吸的次數,並記錄。

生演示利用標有刻度的飲料瓶用排水法收集每次呼出氣體的含量。

學生實驗,獲取數據,進行計算。

交流:通過計算,想到了什麼?

[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方面。此環節,引導學生運用實驗中學會的排水集氣法測量人體每次呼出(即吸進)的空氣的量,再利用相關數學知識計算人每天需要新鮮空氣。提升學生探究能力的同時,讓學生從具體的數據中體驗健康需要新鮮空氣。]

四、小結全課

科學研究是一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再發現問題再研究的過程。關於呼吸你還想知道什麼?研究什麼?

幼兒園環保活動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空氣與人類生活的關係。

2、通過觀察實驗和圖片,瞭解認識空氣,在家長的幫助下,通過查閲書籍,上網,觀看vcd等途徑獲得有關空氣的經驗。

3、萌發對自然科學的興趣,知道環保的重要性。

4、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1、提前一個星期請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通過查閲書籍,上網,觀看vcd等途徑收集有關空氣的資料,積累相關知識經驗。

2、空氣清新劑一瓶。

3、教學掛圖一張(馬路上汽車尾氣,工廠裏排放黑煙等)

4、蠟燭一支,打火機,透明的玻璃杯一隻。

活動過程:

1、猜謎語,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我給你們猜一個謎語:看不見,沒顏色,沒味道,我們誰也離不了。它是什麼呢?

2、感知空氣的重要性以及與人類的關係。

組織幼兒討論:沒有空氣我們能生活嗎?

請幼兒把鼻子捏住,把嘴巴閉緊一小會,讓幼兒談談當時的感受。

教師:空氣對於我們很重要,離開了空氣,我們就會喘不過氣來,離開了空氣我們就不能呼吸。

教師點燃蠟燭,然後用玻璃瓶罩住蠟燭,觀察蠟燭的變化。

3、認識新鮮的空氣和污染的空氣。

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畫面説説:畫面上有什麼?哪裏有新鮮的空氣?哪裏的空氣難聞,不新鮮?你是怎麼知道的?

討論:我們吸入了被污染的空氣會怎麼樣?

4、幼兒根據自己收集到的有關空氣的知識經驗進行交流活動。

教師出示空氣清新劑,提問:這是什麼?

教師小結:新鮮的空氣真好,希望小朋友們認真學習本領,將來長大後能想出更多的辦法使我們環境更美好,使我們在任何地方都能呼吸到新鮮的空氣。 活動中有一個謎面,其實就是空氣的特性,而接下來的幾個環節都是圍繞這個謎面開展得。而作為開始讓幼兒來猜得話,他們都猜不出來,沒有多大的價值。於是我將猜謎這部分去掉,直接和幼兒一起玩遊戲,讓幼兒在遊戲中感受到空氣的特性,最後猜謎,鞏固對空氣特性的理解。

活動反思:

空氣是很抽象的,就像它的特性一樣看不見、摸不着,開展本活動對於幼兒來説很難理解,為了能讓幼兒正確親身體驗空氣,開展了一系列的實驗,其中把鼻子、嘴巴捂起來,孩子們立刻説出自己的感受:很悶,不能聞東西、憋得很等等。這些詞正説明人離不開空氣,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便很快感知空氣“看不到,摸不着,聞不出,抓不出,你需要,我需要,離開它,活不了”的特性。在活動中,孩子們對實驗很感興趣,這正説明只有孩子親身體驗、感受到,才能真正瞭解,發現問題,才能用語言表達出來。

幼兒園環保活動教案篇6

活動時間:延中環保日

活動要求:

1、瞭解紙的環保利用方法,積極參加節約資源的大行動。

2、父母和孩子一起用環保材料製作一件時裝衣服。

活動準備:各種廢舊材料、雙面膠、剪刀等等。

活動過程:

一、瞭解紙的用途

教師提問:生活中什麼地方要用到紙?

幼兒互相交流:吃完飯要用餐巾紙擦嘴;寫字的時候要用書寫紙;小便、洗手後要使用便紙……。

二、各種各樣的紙

收集各種各樣的紙,並根據主題活動進行環境創設——紙

認識牆飾中各種各樣的紙,説説使用的方法。

幼兒:我從家裏帶來了寫信用的信紙;我看到牆面上有掛曆紙;有我們摺紙用的手工紙……。

三、紙的特性

教師梳理:紙的特性薄,輕,較易撕碎。

四、交流節約用紙的辦法

教師提問:我們平時應該怎樣節約用紙?

幼兒:打印紙要雙面使用;廢舊報紙可以擦窗;廣告紙可以包書……。

五、利用各種收集紙或廢舊材料做環保衣服

六、時裝表演

幼兒穿着和爸爸媽媽一起製作的衣服進行時裝表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mo/redian/jiaoshiwenan/1z4jk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