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教師文案 >

高中數學課教案範文6篇

高中數學課教案範文6篇

教案在編寫的時候,你們務必要考慮邏輯思路清晰,寫教案的目的在於活躍課堂,讓孩子們愛上學習,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高中數學課教案範文6篇,供大家參考。

高中數學課教案範文6篇

高中數學課教案範文篇1

教學目標

1.明確等差數列的定義.

2.掌握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會解決知道中的三個,求另外一個的問題

3.培養學生觀察、歸納能力.

教學重點

1. 等差數列的概念;

2. 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教學難點

等差數列“等差”特點的理解、把握和應用

教具準備

投影片1張

教學過程

(i)複習回顧

師:上兩節課我們共同學習了數列的定義及給出數列的兩種方法通項公式和遞推公式。這兩個公式從不同的角度反映數列的特點,下面看一些例子。(放投影片)

(Ⅱ)講授新課

師:看這些數列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1,2,3,4,5,6; ①

10,8,6,4,2,…; ②

生:積極思考,找上述數列共同特點。

對於數列①(1≤n≤6);(2≤n≤6)

對於數列②-2n(n≥1)(n≥2)

對於數列③(n≥1)(n≥2)

共同特點:從第2項起,第一項與它的前一項的差都等於同一個常數。

師:也就是説,這些數列均具有相鄰兩項之差“相等”的特點。具有這種特點的數列,我們把它叫做等差數。

一、定義:

等差數列:一般地,如果一個數列從第2項起,每一項與空的前一項的差等於同一個常數,那麼這個數列就叫做等差數列,這個常數叫做等差數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如:上述3個數列都是等差數列,它們的公差依次是1,-2, 。

二、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師:等差數列定義是由一數列相鄰兩項之間關係而得。若一等差數列的首項是,公差是d,則據其定義可得:

若將這n-1個等式相加,則可得:

即:即:即:……

由此可得:師:看來,若已知一數列為等差數列,則只要知其首項和公差d,便可求得其通項。

如數列①(1≤n≤6)

數列②:(n≥1)

數列③:(n≥1)

由上述關係還可得:即:則:=如:三、例題講解

例1:(1)求等差數列8,5,2…的第20項

(2)-401是不是等差數列-5,-9,-13…的項?如果是,是第幾項?

解:(1)由n=20,得(2)由得數列通項公式為:由題意可知,本題是要回答是否存在正整數n,使得-401=-5-4(n-1)成立解之得n=100,即-401是這個數列的第100項。

(Ⅲ)課堂練習

生:(口答)課本p118練習3

(書面練習)課本p117練習1

師:組織學生自評練習(同桌討論)

(Ⅳ)課時小結

師:本節主要內容為:①等差數列定義。

即(n≥2)

②等差數列通項公式 (n≥1)

推導出公式:

(v)課後作業

一、課本p118習題3.2 1,2

二、1.預習內容:課本p116例2p117例4

2.預習提綱:

①如何應用等差數列的定義及通項公式解決一些相關問題?

②等差數列有哪些性質?

高中數學課教案範文篇2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揭示課題

1、複習國中所學函數的概念,強調函數的模型化思想;

2、閲讀課本引例,體會函數是描述客觀事物變化規律的數學模型的思想:

(1)炮彈的射高與時間的變化關係問題;

(2)南極臭氧空洞面積與時間的變化關係問題;

(3)“八五”計劃以來我國城鎮居民的恩格爾係數與時間的變化關係問題.

3、分析、歸納以上三個實例,它們有什麼共同點;

4、引導學生應用集合與對應的語言描述各個實例中兩個變量間的依賴關係;

5、根據國中所學函數的概念,判斷各個實例中的兩個變量間的關係是否是函數關係.

(二)研探新知

1、函數的有關概念

(1)函數的概念:

設a、b是非空的數集,如果按照某個確定的對應關係f,使對於集合a中的任意一個數x,在集合b中都有確定的數f(x)和它對應,那麼就稱f:a→b為從集合a到集合b的一個函數(function).

記作:y=f(x),x∈a.

其中,x叫做自變量,x的取值範圍a叫做函數的定義域(domain);與x的值相對應的y值叫做函數值,函數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數的值域(range).

注意:

①“y=f(x)”是函數符號,可以用任意的字母表示,如“y=g(x)”;

②函數符號“y=f(x)”中的f(x)表示與x對應的函數值,一個數,而不是f乘x.

(2)構成函數的三要素是什麼?

定義域、對應關係和值域

(3)區間的概念

①區間的分類:開區間、閉區間、半開半閉區間;

②無窮區間;

③區間的數軸表示.

(4)國中學過哪些函數?它們的定義域、值域、對應法則分別是什麼?

通過三個已知的函數:y=ax+b(a≠0)

y=ax2+bx+c(a≠0)

y=(k≠0)比較描述性定義和集合,與對應語言刻畫的定義,談談體會.

師:歸納總結

(三)質疑答辯,排難解惑,發展思維。

1、如何求函數的定義域

例1:已知函數f(x)=+

(1)求函數的定義域;

(2)求f(-3),f()的值;

(3)當a>0時,求f(a),f(a-1)的值.

分析:函數的定義域通常由問題的實際背景確定,如前所述的三個實例.如果只給出解析式y=f(x),而沒有指明它的定義域,那麼函數的定義域就是指能使這個式子有意義的實數的集合,函數的定義域、值域要寫成集合或區間的形式.

例2、設一個矩形周長為80,其中一邊長為x,求它的面積關於x的函數的解析式,並寫出定義域.

分析:由題意知,另一邊長為x,且邊長x為正數,所以0

所以s==(40-x)x(0

引導學生小結幾類函數的定義域:

(1)如果f(x)是整式,那麼函數的定義域是實數集r.

2)如果f(x)是分式,那麼函數的定義域是使分母不等於零的實數的集合.

(3)如果f(x)是二次根式,那麼函數的定義域是使根號內的式子大於或等於零的實數的集合.

(4)如果f(x)是由幾個部分的數學式子構成的,那麼函數定義域是使各部分式子都有意義的實數集合.(即求各集合的交集)

高中數學課教案範文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流程圖的選擇結構這種基本邏輯結構.

2.能識別和理解簡單的框圖的功能.

3. 能運用三種基本邏輯結構設計流程圖以解決簡單的問題.

教學方法:

1. 通過模仿、操作、探索,經歷設計流程圖表達求解問題的過程,加深對流程圖的感知.

2. 在具體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掌握基本的流程圖的畫法和流程圖的三種基本邏輯結構.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

1.情境:

某鐵路客運部門規定甲、乙兩地之間旅客托運行李的費用為其中(單位:)為行李的重量.試給出計算費用(單位:元)的一個算法,並畫出流程圖.

二、學生活動

學生討論,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表達.

解 算法為:

輸入行李的重量;

如果,那麼,

否則;

輸出行李的重量和運費.

上述算法可以用流程圖表示為:

教師邊講解邊畫出第10頁圖1-2-6.

在上述計費過程中,第二步進行了判斷.

三、建構數學

1.選擇結構的概念:

先根據條件作出判斷,再決定執行哪一種

操作的結構稱為選擇結構.

如圖:虛線框內是一個選擇結構,它包含一個判斷框,當條件成立(或稱條件為“真”)時執行,否則執行.

2.説明:(1)有些問題需要按給定的條件進行分析、比較和判斷,並按判斷的不同情況進行不同的操作,這類問題的實現就要用到選擇結構的設計;

(2)選擇結構也稱為分支結構或選取結構,它要先根據指定的條件進行判斷,再由判斷的結果決定執行兩條分支路徑中的某一條;

(3)在上圖的選擇結構中,只能執行和之一,不可能既執行,又執行,但或兩個框中可以有一個是空的,即不執行任何操作;

(4)流程圖圖框的形狀要規範,判斷框必須畫成菱形,它有一個進入點和兩個退出點.

3.思考:教材第7頁圖所示的算法中,哪一步進行了判斷?

高中數學課教案範文篇4

一、課程性質與任務

數學是研究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的科學,是科學和技術的基礎,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數學課程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本課程的任務是:使學生掌握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具備必需的相關技能與能力,為學習專業知識、掌握職業技能、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二、課程教學目標

1.在九年義務教育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學習並掌握職業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

2.培養學生的計算技能、計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數據處理技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和數學思維能力。

3.引導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實踐意識、創新意識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提高學生就業能力與創業能力。

三、教學內容結構

本課程的教學內容由基礎模塊、職業模塊和拓展模塊三個部分構成。

1.基礎模塊是各專業學生必修的基礎性內容和應達到的基本要求,教學時數為128學時。

2.職業模塊是適應學生學習相關專業需要的限定選修內容,各學校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和安排教學,教學時數為32~64學時。

3.拓展模塊是滿足學生個性發展和繼續學習需要的任意選修內容,教學時數不做統一規定。

四、教學內容與要求

(一)本大綱教學要求用語的表述1.認知要求(分為三個層次)

瞭解:初步知道知識的含義及其簡單應用。

理解:懂得知識的概念和規律(定義、定理、法則等)以及與其它相關知識的聯繫。掌握:能夠應用知識的概念、定義、定理、法則去解決一些問題。2.技能與能力培養要求(分為三項技能與四項能力)

計算技能:根據法則、公式,或按照一定的操作步驟,正確地進行運算求解。計算工具使用技能:正確使用科學型計算器及常用的數學工具軟件。數據處理技能:按要求對數據(數據表格)進行處理並提取有關信息。觀察能力:根據數據趨勢,數量關係或圖形、圖示,描述其規律。

空間想象能力:依據文字、語言描述,或較簡單的幾何體及其組合,想象相應的空間圖形;能夠在基本圖形中找出基本元素及其位置關係,或根據條件畫出圖形。

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能對工作和生活中的簡單數學相關問題,作出分析並運用適當的數學方法予以解決。

數學思維能力:依據所學的數學知識,運用類比、歸納、綜合等方法,對數學及其應用問題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判斷、推理和求解;針對不同的問題(或需求),會選擇合適的模型(模式)。

(二)教學內容與要求1.基礎模塊(128學時)

第1單元集合(10學時)

第2單元不等式(8學時)

第6單元數列(10學時)

第7單元平面向量(矢量)(10學時)

第8單元直線和圓的方程(18學時)

第10單元概率與統計初步(16學時)

2.職業模塊

第2單元座標變換與參數方程(12學時)

高中數學課教案範文篇5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數學是一門培養人的思維,發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所以在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下,要充分揭示獲取知識和方法的思維過程。因此本節課我以建構主義的“創設問題情境——提出數學問題——嘗試解決問題——驗證解決方法”為主,主要採用觀察、啟發、類比、引導、探索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教學手段上,則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抽象問題形象化,使教學目標體現的更加完美。

二、教材分析

三角函數的誘導公式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a版)數學必修四,第一章第三節的內容,其主要內容是三角函數誘導公式中的公式(二)至公式(六).本節是第一課時,教學內容為公式(二)、(三)、(四).教材要求通過學生在已經掌握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數的定義和誘導公式(一)的基礎上,利用對稱思想發現任意角 與 、 、 終邊的對稱關係,發現他們與單位圓的交點座標之間關係,進而發現他們的三角函數值的關係,即發現、掌握、應用三角函數的誘導公式公式(二)、(三)、(四).同時教材滲透了轉化與化歸等數學思想方法,為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出了要求.為此本節內容在三角函數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本校高一(1)班全體同學,本班學生水平處於中等偏下,但本班學生具有善於動手的良好學習習慣,所以採用發現的教學方法應該能輕鬆的完成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四、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理解誘導公式的發現過程,掌握正弦、餘弦、正切的誘導公式;

(2).能力訓練目標:能正確運用誘導公式求任意角的正弦、餘弦、正切值,以及進行簡單的三角函數求值與化簡;

(3).創新素質目標:通過對公式的推導和運用,提高三角恆等變形的能力和滲透化歸、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個性品質目標:通過誘導公式的學習和應用,感受事物之間的普通聯繫規律,運用化歸等數學思想方法,揭示事物的本質屬性,培養學生的唯物史觀.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理解並掌握誘導公式.

2.教學難點

正確運用誘導公式,求三角函數值,化簡三角函數式.

六、教法學法以及預期效果分析

高中數學優秀教案高中數學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魚”, 作為一名老師,我們不僅要傳授給學生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給學生數學思想方法, 如何實現這一目的,要求我們每一位教者苦心鑽研、認真探究.下面我從教法、學法、預期效果等三個方面做如下分析.

1.教法

數學教學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而不僅僅是數學活動的結果,數學學習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獲得數學知識,更主要作用是為了訓練人的思維技能,提高人的思維品質.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本人以學生為主題,以發現為主線,盡力滲透類比、化歸、數形結合等數學思想方法,採用提出問題、啟發引導、共同探究、綜合應用等教學模式,還給學生“時間”、“空間”, 由易到難,由特殊到一般,盡力營造輕鬆的學習環境,讓學生體味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悦.

2.學法

“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很多課堂教學常常以高起點、大容量、快推進的做法,以便教給學生更多的知識點,卻忽略了學生接受知識需要時間消化,進而泯滅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如何能讓學生最大程度的消化知識,提高學習熱情是教者必須思考的問題.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本人引導學生的學法為思考問題、共同探討、解決問題 簡單應用、重現探索過程、練習鞏固。讓學生參與探索的全部過程,讓學生在獲取新知識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後,合作交流、共同探索,使之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的自主學習.

3.預期效果

本節課預期讓學生能正確理解誘導公式的發現、證明過程,掌握誘導公式,並能熟練應用誘導公式瞭解一些簡單的化簡問題.

七、教學流程設計

(一)創設情景

1.複習鋭角300,450,600的三角函數值;

2.複習任意角的三角函數定義;

3.問題:由 ,你能否知道sin2100的值嗎?引如新課.

設計意圖

高中數學優秀教案 高中數學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

自信的鼓勵是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簡單易做的題加強了每個學生學習的熱情,具體數據問題的出現,讓學生既有好像會做的心理但又有迷惑的茫然,去發掘潛力期待尋找機會證明我能行,從而思考解決的辦法.

(二)新知探究

1. 讓學生髮現300角的終邊與2100角的終邊之間有什麼關係;

2.讓學生髮現300角的終邊和2100角的終邊與單位圓的交點的座標有什麼關係;

2100與sin300之間有什麼關係.

設計意圖:由特殊問題的引入,使學生容易瞭解,實現教學過程的平淡過度,為同學們探究發現任意角 與 的三角函數值的關係做好鋪墊.

(三)問題一般化

探究??

1.探究發現任意角 的終邊與 的終邊關於原點對稱;

2.探究發現任意角 的終邊和 角的終邊與單位圓的交點座標關於原點對稱;

3.探究發現任意角 與 的三角函數值的關係.

設計意圖:首先應用單位圓,並以對稱為載體,用聯繫的觀點,把單位圓的性質與三角函數聯繫起來,數形結合,問題的設計提問從特殊到一般,從線對稱到點對稱到三角函數值之間的關係,逐步上升,一氣呵成誘導公式二.同時也為學生將要自主發現、探索公式三和四起到示範作用,下面練習設計為了熟悉公式一,讓學生感知到成功的喜悦,進而敢於挑戰,敢於前進

(四)練習

利用誘導公式(二),口答三角函數值。

喜悦之後讓我們重新啟航,接受新的挑戰,引入新的問題.

(五)問題變形

由sin3000= -sin600 出發,用三角的定義引導學生求出 sin(-3000),sin150 0值,讓學生聯想若已知sin3000= -sin600 ,能否求出sin(-3000),sin150 0)的值. 學生自主探究

高中數學課教案範文篇6

?考綱要求】

瞭解雙曲線的定義,幾何圖形和標準方程,知道它的簡單性質。

?自學質疑】

1.雙曲線 的 軸在 軸上, 軸在 軸上,實軸長等於 ,虛軸長等於 ,焦距等於 ,頂點座標是 ,焦點座標是 ,

漸近線方程是 ,離心率 ,若點 是雙曲線上的點,則 , 。

2.又曲線 的左支上一點到左焦點的距離是7,則這點到雙曲線的右焦點的距離是

3.經過兩點 的雙曲線的標準方程是 。

4.雙曲線的漸近線方程是 ,則該雙曲線的離心率等於 。

5.與雙曲線 有公共的漸近線,且經過點 的雙曲線的方程為

?例題精講】

1.雙曲線的離心率等於 ,且與橢圓 有公共焦點,求該雙曲線的方程。

2.已知橢圓具有性質:若 是橢圓 上關於原點對稱的兩個點,點 是橢圓上任意一點,當直線 的斜率都存在,並記為 時,那麼 之積是與點 位置無關的定值,試對雙曲線 寫出具有類似特性的性質,並加以證明。

3.設雙曲線 的半焦距為 ,直線 過 兩點,已知原點到直線 的距離為 ,求雙曲線的離心率。

?矯正鞏固】

1.雙曲線 上一點 到一個焦點的距離為 ,則它到另一個焦點的距離為 。

2.與雙曲線 有共同的漸近線,且經過點 的雙曲線的一個焦點到一條漸近線的距離是 。

3.若雙曲線 上一點 到它的右焦點的距離是 ,則點 到 軸的距離是

4.過雙曲線 的左焦點 的直線交雙曲線於 兩點,若 。則這樣的直線一共有 條。

?遷移應用】

1. 已知雙曲線 的焦點到漸近線的距離是其頂點到漸近線距離的2倍,則該雙曲線的離心率

2. 已知雙曲線 的焦點為 ,點 在雙曲線上,且 ,則點 到 軸的距離為 。

3. 雙曲線 的焦距為

4. 已知雙曲線 的一個頂點到它的一條漸近線的距離為 ,則

5. 設 是等腰三角形, ,則以 為焦點且過點 的雙曲線的離心率為 .

6. 已知圓 。以圓 與座標軸的交點分別作為雙曲線的一個焦點和頂點,則適合上述條件的雙曲線的標準方程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mo/redian/jiaoshiwenan/2n23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