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其他文案 >

焦裕祿精神黨性修養學習心得範文2篇 焦裕祿精神:弘揚情懷,品味黨性修養

焦裕祿精神黨性修養學習心得範文2篇 焦裕祿精神:弘揚情懷,品味黨性修養

本文以“焦裕祿精神黨性修養學習心得範文”為主題,講述了焦裕祿同志為人民無私奉獻、兢兢業業的精神,激勵廣大黨員積極學習,不斷提高黨性修養,以更好地履行黨員的使命和責任。通過學習焦裕祿精神,我們將深入領會他為人民鞠躬盡瘁、恪盡職守的品質,努力踐行黨的宗旨,為實現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

焦裕祿精神黨性修養學習心得範文2篇 焦裕祿精神:弘揚情懷,品味黨性修養

第1篇

焦裕祿同志是縣委書記的榜樣,也是全黨的榜樣。”__今年3月在調研指導蘭考縣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強調,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題與焦裕祿精神是高度契合的,要把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作為一條紅線貫穿活動始終,做到深學、細照、篤行。

焦裕祿是一面鏡子。從今天起,本報開設“學習焦裕祿 做人民滿意公僕”專欄,陸續刊登縣委書記關於深學細照篤行焦裕祿精神,努力做焦裕祿式的好黨員、好幹部的文章。敬請關注。

我是在學習焦裕祿精神中成長起來的幹部,黨組織派我到蘭考擔任焦裕祿之後的第十四任縣委書記,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__聯繫蘭考並兩次親臨調研指導,讓蘭考又一次站在全國的聚光燈下。如何落實總書記的諄諄教誨,在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上走在前頭,如何把蘭考各項事業繼續推上新的更高台階,如何把焦裕祿精神傳承好弘揚好,不辜負83萬蘭考人民的期盼,不愧對埋在沙丘上看着我們的焦裕祿書記,是我在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始終縈繞於心、思考探索、孜孜以求的頭等大事。

焦裕祿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重要的時代意義。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深學是前提、是基礎,需要真正解決學習中的“浮、虛、淺、偏”問題,一點一滴學習焦裕祿事蹟,一一句學習焦裕祿言論,學深悟透,觸及思想靈魂,打牢思想根基。學習焦裕祿精神,就要帶着感情學、帶着使命學、帶着問題學。作為縣委書記,我告訴自己,必須做到帶頭深學、實學,特別是認真學習焦裕祿書記對待羣眾的那股親勁、抓工作的那種韌勁、幹事業的那種拼勁,把焦裕祿精神真正內化於心、外踐於行。

焦裕祿在蘭考工作只有一年多,但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在羣眾心中鑄就了一座永恆的豐碑。焦裕祿精神是每一個黨員幹部立言立德、立行立身的一面“正衣明鏡”。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細照是關鍵、是動力,真正解決照粗不照細、照表不照裏、照別人不照自己的問題。在蘭考工作,即使自己不跟焦裕祿書記相比,老百姓也都會拿焦裕祿作標杆跟我們量一量,拿焦裕祿作鏡子給我們照一照。只有經常到羣眾中去走一走、看一看,自覺問需於民、問政於民、問計於民,才能從民意中看到自身的差距,從羣眾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從羣眾期盼中增添奮勇前進的動力。以焦裕祿精神為鏡,就要真正把自己擺進去,對照“三嚴三實”要求,多想想,多照照,深挖細查自身思想境界還存在哪些差距和不足,素質能力還存在哪些差距和不足,作風形象還存在哪些差距和不足,工作業績還存在哪些差距和不足。通過細照,照出問題、照出差距、照出動力。自己來蘭考工作19個月了,與焦裕祿書記在蘭考工作只有15個月就幹出了感天動地的驕人業績相比;與焦裕祿書記不怕苦、不怕死,不為名、不為利,完全徹底地為蘭考人民服務相比;與焦裕祿書記抱着重病之軀,忍着肝病折磨,常年奔波在除“三害”第一線相比,自己不由地感到臉紅心跳、“汗珠子”直冒,警醒自己必須時時處處以老書記為榜樣,向老書記看齊,像老書記那樣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篤行是根本、是檢驗,要真正解決知行不一的問題。踐行焦裕祿精神,必須實幹、幹實,唯有拿出焦裕祿書記那種“拼上老命大幹一場”的勇氣和魄力,提振起不甘落後、奮起直追、勇往直前的精氣神,才能改變蘭考的落後面貌。眼下,蘭考還有9.76萬貧困人口。解決好他們的脱貧問題,是當前最緊迫的任務,我們已經制定了三年脱貧攻堅計劃,確保如期完成脱貧任務。對包括我在內的蘭考廣大幹部羣眾來説,只要我們一步一個腳印地真抓實幹,真正把總書記提出的“把強縣和富民統一起來,把改革和發展結合起來,把城鎮和鄉村貫通起來”落到實處,就一定能夠走出一條科學發展、富民強縣的新路子,讓焦裕祿精神在蘭考結出新的豐碩成果。

焦裕祿精神黨性修養學習心得範文2篇 焦裕祿精神:弘揚情懷,品味黨性修養 第2張

第2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題與焦裕祿精神是高度契合的,要把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作為一條紅線貫穿活動始終,做到深學、細照、篤行。

要特別學習弘揚焦裕祿同志“心中裝着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僕情懷;

凡事探求就裏、“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的求實作風;

“敢教日月換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的奮鬥精神;

艱苦樸素、廉潔奉公、“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

記得我小時候唱過一首歌,歌詞是這樣寫的:“焦裕祿是毛主席的好學生,焦裕祿赤膽忠心為人民,像一棵青松,像一盞燈,他是蘭考人民的貼心人……”,以前只知道焦裕祿是名好黨員好乾部,但從內心卻不十分了解他的一生,近來通過看電視劇《焦裕祿》,才真正從思想上了解焦裕祿同志確實是一位黨的好乾部,人民的好公僕,他平易近人,作風廉潔,生活艱苦樸素,他的先進事蹟使我很受感動和鼓舞,也深受教育。

焦裕祿同志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青少年時代受盡苦難的煎熬,七歲上學,學習刻苦認真,成績優異,後因家鄉遭遇災荒,家庭貧困,退學,跟隨鄉親們去煤礦賣煤打工。他的父親因無錢還債被地主活活逼死,眼淚未乾,焦裕祿又被日本鬼子抓到撫順煤窯做苦工,殘酷折磨,這階級仇、民族恨,給他幼小的心靈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也給他內心深處埋下了一顆長大立志救國救民的種子,一次次緊握拳頭高歌“起來!

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發出最後的吼聲!起來,……”

後來他找到了黨組織,他在入黨申請書上這樣寫到:共產黨是人民的救星,沒有共產黨,革命就不能勝利,窮人就不能翻身,我要聽毛主席的話,跟共產黨走,為舊社會,為新中國實現共產主義而奮鬥!

他在入黨申請書中是這樣説的,在工作中也是這樣做的。他帶領蘭考人民戰勝自然災害,不顧個人身患肝病的痛苦,他多次用鋼筆桿頂着腹部堅持工作,同志們勸他去住院治療,他總是説:“我這病醫生看不了,工作忙它就好了”。

他常常説:“感謝黨把我派到最困難的地方,越是困難的地方越能鍛鍊人,請組織上放心,不改變蘭考面貌,我絕不離開這裏”。

焦裕祿同志堅定的革命意志和樂觀主義精神,感染了我們多少黨的幹部和羣眾,更感染了我。

從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看,公僕精神是本質,奮鬥精神是精髓,求實精神是靈魂,大無畏精神是重要內容,奉獻精神是鮮明特徵。作為黨員要做到:

一是要堅定理想信念,始終保持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始終不渝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任何時候都決不猶疑、決不含糊、決不動搖。

二是要堅定宗旨意識,始終與羣眾心相連、情相依,同呼吸、共命運,做羣眾的貼心人,做羣眾的主心骨。

三是要堅定發展方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把幹事創業熱情與科學求實精神結合起來,把開拓進取與尊重規律結合起來,把抓好當前工作與着眼長遠發展結合起來。

焦裕祿精神體現了我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焦裕祿同志當年在烈士們犧牲解放出來的90多萬畝土地的蘭考大地任縣委書記,他既是一縣之首,同時又是全縣人民的公僕。他説:“黨把這個縣36萬羣眾交給我們,我們不能領導他們戰勝災荒,應該感到羞恥和痛心。”正是為了這些窮苦百姓,正是為了這些烈士們犧牲解放出來的廣大人民,他在蘭考帶領羣眾發展生產、植樹治沙、脱貧致富,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息。如今,我們的國家和社會生活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焦裕祿同志那種視人民如父母,以“為人民服務”為己任的精神仍需發揚光大。

“心裏裝着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這是焦裕祿同志公僕精神的寫照,也是黨的宗旨在他身上的具體體現。作為一名教師就要像焦裕祿同志那樣主動加強黨性修養,不斷用黨的理論武裝自己的頭腦,切實做到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繫。

我認為學習焦裕祿,不能單純説説、寫寫,腦子熱熱,要做三個結合:一是與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結合起來。要通過學習焦裕祿精神,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質。二是與學習身邊的先進典型結合起來。身邊的典型可能不是那麼高大、那麼完美,但可能更切合自身實際,可以用焦裕祿的精神激勵自己,用身邊的典型指導自己,學習那些優秀黨員的做法,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三是與實際工作結合起來。要對照焦裕祿同志,聯繫思想和工作實際,找差距、定措施、選定努力方向。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以實際行動、具體成績來證明自己的學習效果,做人民滿意的好黨員。宋人歐陽修説過,聖賢者"雖死而不朽,逾遠而彌存"。魯迅也説過:"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裏,那就真真死掉了。"焦裕祿同志就是一個雖死猶生,活在人心裏,逾遠而彌存的高尚的人。他的精神,他的形象,將逾遠而彌存,歷經時日而愈加光芒四射。

焦裕祿同志雖然已經離開我們很久了,但他的崇高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永遠是億萬人民心中的一座永不磨滅的豐碑,永遠是鼓舞我們的思想源泉。做為名黨員,要求我們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吃苦在前,享受在後。要以焦裕祿精神來規範自己的思想和行為。

他用光輝的一生鑄就了忠誠、愛民、科學、創造、實幹、奉獻的焦裕祿精神,成為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我們是治黃工作者,肩負着防汛的重任,我們更應該學習焦裕祿精神,並大力弘揚焦裕祿精神,忠誠人民治黃事業,關心愛護學生,樹立科學的態度,提高科學發展水平。敬業、實幹、無私奉獻,為治黃事業而奮鬥終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mo/redian/qitawenan/1y7r5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