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其他文案 >

數學的教案7篇 "精準授課:高效數學教案"

數學的教案7篇 "精準授課:高效數學教案"

本文主要分享關於數學教學的教案,旨在提供給教師們更好、更有效的教學素材,以幫助學生提高數學知識和能力。這些教案涵蓋了數學各個領域,從基礎的加減乘除,到高級的代數和幾何,旨在滿足不同年級和能力層次的學生需求。

數學的教案7篇

第1篇

1、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感受並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能判斷一個圖形或物體的某一個面是不是長方形或正方形。

2、通過觀察、測量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

長方形紙片,正方形紙片,直尺1把,三角尺1塊,釘子板,橡皮筋。

2.在生活中很多東西都是由正方形和長方形組成,你們通過觀察發現了什麼:引發學生思考。

1、觀察 拿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猜猜它們有什麼特點呢? 你有辦法證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確的嗎?同桌交流。

2、操作驗證 (1)拿出自己的學具,用自己的辦法驗證。 (2)把自己的猜想和驗證向小組彙報。

3、反饋 (1)對長方形的邊你有什麼發現?相機板書。 你是怎樣證明的?(量、折、比等) 相機教學“對邊”。 指一指長方形的對邊在哪裏,一個長方形有幾組對邊? 長的一條邊,請你給它起個名字,你會叫它什麼?短的一條邊呢? (2)對長方形的角你有什麼發現?相機板書。 你是怎樣證明的?(量、折等) (3)正方形的邊你發現了什麼?相機板書。 怎樣來證明? 正方形的邊你會叫它什麼? (4)正方形的角你發現了什麼?相機板書。 怎樣來證明?

4、歸納 通過剛才的活動,你對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練習: 1、在釘子板上圍出一個長方形,再把這個長方形變成一個正方形,再説説它們的特點。

2、在書上p64第7題的方格紙上畫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 再説説小青菜提的問題。

3、完成書上p64第4題。 先自己拼一拼,再與同桌交流一下。 (1)用6個一樣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 (2)用16個一樣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大正方形,再拼出幾個不同的長方形。

4、思考:你能用一張長方形的紙折出一個最大的正方形嗎?

1.使學生經歷探索8+7等於幾的計算方法的過程,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中逐步培養探究、思考的意識和習慣。通過算法多樣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使學生能運用知識解決生活裏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的作用,初步培養數學的應用意識。

談話:小朋友,你們喜歡做遊戲嗎?現在我們來玩一玩,好不好?

師一邊拍手一邊有節奏地説:小朋友,我問你,9和幾湊滿十?

[評析:輕鬆愉快的課堂氣氛為新課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對口令遊戲不但複習了10的組成,也為學生探索8、7加幾的算法提供了依據。]

[評析:讓學生先説一説圖意,再提出問題,旨在培養學生蒐集信息、提出問題的能力。]

(2)提問:8+7等於幾?你能從圖上看出來嗎?在小組裏説一説。

學生在交流第②、③種方法時電腦動畫演示小號移動的過程。

[評析:教師充分利用主題圖的作用,讓學生自主探索8+7的計算策略。以上不同的算法反映了學生的三種認知水平:第①種算法表現出動作把握傾向,認知水平有待提高;第②③④種算法表現出圖形把握傾向,這些學生對圖形有較強的觀察力和想像力;第⑤⑥種算法表現出符號把握傾向,這些學生具有抽象思維能力,認知水平較高。]

(1)小朋友想出了很多辦法計算8+7=15,那你們想不想知道小青椒和小蘑菇是怎樣想的?

小青椒是用擺小棒的方法計算的,請你們在小組裏説一説,它是怎樣想的?指名説一説。

(2)小蘑菇的想法和小青椒有點不一樣,請你們在小組裏説一説它又是怎樣想的?指名交流。

[評析:設置一個幫助小青椒和小蘑菇的情境,讓學生填出方框裏的數,有利於培養學生助人為樂的美德,同時使學生的認知水平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

(3)這兩種方法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有什麼一樣的地方?小結:這兩種方法都是湊十法"。

請小朋友先用學具擺一擺,再計算。學生完成後交流。

(2)(電腦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下面我們來做個"圈十"遊戲。先圈出10個,再計算。

(3)教學"想一想"。提問:不看圖、不擺小棒,你們會這樣想嗎?請你在書上填一填。

[評析:讓不同的學生表現不同的思維過程,使他們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感受成功的快樂,同時使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得到進一步發展。]

(4)小結:我們計算8+9的時候可以想以前學過的算式,這個辦法真不錯。(電腦出示"想想做做"第4題)你能很快算出這些題的得數嗎?

[評析:通過題組對比,使學生認識到較小數加較大數,可以利用學過的算式直接算出得數,同時體會兩個數相加,交換位置,和不變。]

1.電腦出示"8加幾"的題目,學生口答,引導學生髮現,只要把加上的數分成2和幾,就知道得數是十幾。小結:發現了這個規律,就會算得又對又快。

[評析: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素材,讓他們去觀察、比較,從而發現8加幾得數的規律,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口算速度,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探究、思考的習慣。]

2.電腦出示"7加幾"的題目。提問:那麼7加幾有這樣的規律嗎?誰能很快算出這些題目的得數?

提問:光會計算還不夠,我們還得學會開動腦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你們看,麪包房裏有3袋麪包,第一袋裝了9個,第二袋裝了8個,第三袋裝了6個。幼兒園王阿姨要為班上15個小朋友準備點心,你覺得買哪兩盒比較合適?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

小結:運用數學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且,只要肯動腦筋,解決問題的方法往往不止一種。

[評析:教師從現實生活中提出了一個富有挑戰性的問題,學生需要在具體的情境中,作出分析、估計和判斷。問題解決的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悦,同時也增強了學習數學的信心,發展了求異思維,培養了實事求是的態度和創新精神。]

總評:本課的教學,沒有嚴謹的計算方法的講解和反覆的、規範化的算理語言的訓練。教師允許學生用適合自己思維特點的形式思考,探索計算方法,形成解決問題的一般策略。學生在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學生的學習活動是一個生動活潑的、生動的和個性化的過程。

數學的教案7篇

第2篇

教學內容:教科書38頁、40頁練習六1~3題

1。引導學生觀察商場實物的擺放情況,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通過操作學會分類的方法。

2。通過分一分、看一看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難點:學會物體進行分類方法。

教師出示書櫃,把手中的書本非常整齊的擺放在書櫃中。

[從生活引入,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親切感,激發學習興趣。通過看錄像,培養學生觀察能力,通過學生相互敍述,使敍述在觀察、思維、想像、交流中初步感知分類的方法。]

揭示概念:像老師這樣,把一樣的東西放在一起就叫分類。(板書課題)

教師再出示一個書櫃,比較亂,書和練習本放在一起了,讓學生談一談觀看這樣的書櫃的感受。進一步明確分類的意義。

[通過學生觀察,進一步體會分類的意義,分類使生活更方便了,同時感受到在我們的生活周圍就有數學。]

出示書櫃,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把相應物品分類擺放在櫃枱裏。

學生彙報物品是如何擺放的,教師從而明確分類的必要性──通過分類使每種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許多方便。

[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分類中初步體驗分類的必要性。]

(1)教師出示很多水果和蔬菜,説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類活動。

[為學生提供“做”的機會,通過親手操作進一步體驗分類。]

(2)小組活動,組內互相交流是怎樣分的,體驗分類的方法。

教師在巡視中指導,同時注意西紅柿的分法,及時糾正錯誤。

啟發學生在書上圈一圈,並説一説是怎樣圈的?為什麼這樣圈?

指導學生獨立完成。訂正時,將學生的作品展示出來。

教師説明題意,學生互相交流,使學生明確其中一個與其它三個不是同類。

[通過學生獨立練習,加深對分類的理解和體驗,同時滲透集合思想。]

(1)每組一袋物品,明確要求:先議一議怎樣分,哪一組分得又快、又準確。然後彙報説明。

(2)出示很多蔬菜和水果,請小組同學分類。然後派代表彙報。最後對容易出現錯誤的西紅柿要進行指導。

[補充練習是對所學知識的綜合練習,使學生體驗分類的技巧。]

出示9張卡片,要求學生分類。學生進行彙報。(可出現兩種分類的標準)。教師小結:分析事物要從多角度去看。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分類,回家之後自己整理書包和書櫃,看誰整理的最乾淨、整齊。

第3篇

2、用加法、減法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教具:小黑板、投影器

2、用加法、減法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小黑板出示師指一名學生讀)師:要達到學習目標離不開同學們認真看書自學同學們有信心達到學習目標嗎?(有)

師:把書翻到4頁例1看情境圖和下面的計算方法求"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應怎樣列式計算?重點看下面的三種計算方法:1、先看小男孩的計算方法22+13=35(人)求出的是什麼?35—6=29(人)求出的是什麼?2、再看小女孩的計算方法22—6=16(人)求出的是什麼?16+13=29(人)求出的是什麼?3、最後再看綠衣服小男孩的計算方法這種方法有什麼好處?

1、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看書自學師巡視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看書自學

2、"做一做"(第x頁第x題)師:下面老師來考考同學們看誰做題最認真①指2名學生到黑板上做其他同學做在書上②師巡視發現其他學生的錯誤

1、學生更正師:發現錯誤的來黑板上改正(提示:把錯誤的或不同的答案用紅粉筆圈起來在旁邊改正)

2、討論(議一議)(1)認為22+21—16=27(人)這個算式列正確的舉手?認為22+21=43(人)43—16=27(人)這個算式正確的舉手?(2)認為22+21=43(人)求出的是什麼?43—16=27(人)求出的是什麼?認為22+21—16=27(人)這個算式正確的舉手?與第一種方法有什麼不同?(3)認為得數正確的舉手?認為單位名稱正確的舉手?

剛才同學們計算的都很正確下面我們來玩一個小遊戲男女生比賽看誰能快速、正確地列式計算比誰小旗得的最多!

投影出示:(1)商店有30台微波爐賣出18台又運來28台現在有多少台?(2)二(1)班男生有38人女生有21人其中30人蔘加歌唱比賽有多少人沒有參加歌唱比賽?(3)同學們做黃花35朵紅花20朵送給二(2)班28朵還剩多少朵?

1、師出示投影男女生比賽、開火車比賽2、形式分必答、搶答······

1、這節課我們學習瞭解決問題只要我們善於觀察、勤于思考我相信一切問題都難不住你們!

2、評比本節課比賽情況獲勝的表揚失敗的鼓勵八、當堂作業(練一練)師:下面就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做作業吧!

2、男生有24人女生有14人其中29人是少先隊員有多少人不是少先隊員?

第4篇

生活中的立體圖形:(常見的有)圓柱、圓錐、正方體、長方體、稜柱、球。稜:相鄰兩個面的交線。

側稜:相鄰兩個側面的交線。稜柱的所有側稜長都相等。

立體圖形的分類:錐體、柱體、球體。也可分為有曲面、無曲面。還可以分為有頂點、無頂點。

稜柱:分為直稜柱、斜稜柱。直稜柱的側面是長方形。

特殊的四稜柱:長方體、正方體。正方體的每個面都是正方形。

圓柱:上、下兩個面都是圓形,側面展開圖是長方形。

正方體的截面:可以是正方形、長方形、梯形、三角形。

圓柱體的截面:可以是長方形、圓形、橢圓形、三角形。

展開與摺疊:兩個面出現在同一位置的展開圖形,是不可摺疊的。

從三個方向看物體的形狀:正面看(主視圖)、左面看(側視圖)、上面看(俯視圖)

第5篇

3。使學生熟悉簡單的幾何語句,並能畫出正確的圖形表示幾何語句。

通過一些幾何語句(如:某點在上,即“經過”這點;過兩點有且只有一條,“有且只有”的雙重含義,即存在性和惟一性)的教學,訓練學生準確地使用幾何語言,並能畫出正確的幾何圖形。學生通過“説”與“畫”的嘗試實踐,體驗領悟到“言”與“圖”的辯證統一。通過教學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作風、嚴密的思考方法及邏輯思維能力,這也是學習好數學必備的基本素質。

通過公理的講解,舉出實例説明它的應用。使學生體驗到從實踐到理論,在理論指導下再進行實踐的認識過程,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形成其理論聯繫實際的思想方法,激勵學生要勤於動腦、敢於實踐。

通過對模型的觀察,使學生體會物體的對稱美,通過學生自己動手畫體會美,逐步培養學生的幾何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教師教法:引導學生髮現知識,並嘗試指導與閲讀相結合。

2。學生學法:自主式學習方法(學生自己閲讀書本知識,總結學習成果)和小組討論式學習方法。

通過實驗法解決公理的理解;通過逆向思維解決兩相交為什麼只有一個交點的疑點。

投影儀或電腦、自制膠片(軟盤)、三角板、木條、鐵釘。

通過知識點教學,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及其性質,通過畫圖及對幾何語言的認識培養學生圖形結合的數學思維方式。

以情境教學為主,教師引導和指導,學生積極參與,逐步領悟,教師概括總結和學生自我學習評價相結合,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充分體現以學為主的原則。

問題:投影儀顯示本章開始的正十二面體的模型,學生觀察這一複雜圖形中有哪些是我們認識的簡單圖形?(學生會很快找出線段和角。)

演示:投影從正十二面體的模型中分離出某一部分,即線段、角。

引出課題:要掌握比較複雜的圖形知識,需要從較簡單的圖形學起。本章我們就學習最簡單的圖形知識,即線段和角的知識,也就是我們從複雜圖形中分離出來的兩個圖形。在這個基礎上,以後我們再學習相交線、三角形、四邊形等等。

師:對於,我們並不陌生,國小就已經認識了它,你能否根據自己的理解,説出幾種日常生活中形象的例子嗎?

?教法説明】學生有國小的基礎,會很快説出一些實際例子,如:黑板邊緣、書本邊緣、拉直的線、筆直的公路等等。教師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充分發揮他們的想像力。

演示:學生髮言的同時,教師利用電腦顯示一些實例,如:黑板、書本、筆直公路等等。然後變換抽象成一。

(學生會回想起數軸的概念,規定了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的。)

師小結:同學們回答得都很好,幾何中的是向兩方無限延伸的,我們可以用直尺畫,但畫出的只是的一部分。

學生活動:學生閲讀課本第9頁第四自然段,總結的表示方法。

?教法説明】對於的表示方法很簡單,教師直接告訴學生,學生也會理解。但記憶不一定深,這種採取讓學生自己閲讀的方法,一是培養學生看書的習慣;二是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使學生愛看書且會看書。自己學到的知識要比教師直接告訴的記憶深刻得多。

?教法説明】用字母表示圖形,國小沒有介紹,現在學生初步接觸,所以教師這裏要補充説明點的表示方法。同時指出:以後學習中,常用字母表示幾何圖形,便於説明與研究。

找一個學生在黑板上畫一,另一個學生在黑板上找一點。然後,引導全體學生討論:平面上一條和一個點會有幾種位置關係呢?

(1) 點在上,如圖,敍述方法:點 在 上,或 經過點 。

(2) 點在外,如圖,敍述方法:點 在 外,或 不經過點 。

?教法説明】在點和的位置關係中,要注意幾何語言的訓練。點在上和點在外,各有兩種不同的敍述方法,要反覆練習,以培養他們幾何語言的表達能力。

實驗嘗試:用一個鐵釘把木條釘在小黑板上,讓學生轉動木條,並觀察現象。教師在木條上加上一個釘子,再讓學生轉動,並觀察現象。

師小結:經過一點有無數條,經過兩點有一條,並且只有一條。同時板書公理內容。

[板書]公理:經過兩點有一條,並且只有一條。簡言之,過兩點有且只有一條。

體驗證實:教師小結後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分別經過一點和兩點畫。

(1)學生通過實驗,對公理有認識,但欲言之而不能,或雖能表達出意思但不嚴密。此時離不開教師的引導,教師一定要強調幾何語言的嚴密性和準確性。向學生們講清“有且只有”的兩層含義。第一個“有”説明的是存在性,過兩點有存在。“只有”説明的是惟一性,經過兩點的不會多,只有一條。如果把公理説成是:“經過兩點有一條”就是錯誤的了。(2)公理得出後,讓學生再次動手驗證,使學生體會到公理的科學性,培養學生對待事物的科學態度,也便於學生對公理的記憶。(3)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實驗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勇於探索的精神,提高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解決問題:通過學生間的相互討論、教師補充等手段,使學生了解公理的應用,如:木匠怎樣在木料上畫線;植樹時怎樣能使樹坑排列整齊等等

?教法説明】通過公理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舉例,使學生明白科學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的道理。只有現在好好學習,積累本領,長大後才能更好地報效祖國。並體會從實踐到理論,再回到實踐的認識過程。

師:兩條不同的不可能同時過兩個點,也就是説,兩條不同的不能有兩個公共點,當然,也不能有更多的公共點。因此,我們得出一個新概念;

[板書]如果兩條有一個交點,我們叫這兩條相交。這個公共點叫做它們的交點,這兩條叫相交。

?教法説明】兩相交為什麼只有一個交點,是本節課的難點。從 公理入手提出問題,再反過來考慮,這種逆向思維的方法使學生易於理解,突破難點,問題得以解決。

(3)只用上的一個點來表示是否可以?用上的兩個點表示呢?

?教法説明】問答題的目的是進一步理解鞏固公理,作圖的目的是訓練學生的 “言”與“圖”的轉化能力。

第6篇

本節的重點及難點是能通過具體實例認識圖形的旋轉變換,掌握旋轉的性質。主要的知識點包括圖形的旋轉和旋轉的特徵:

(1)旋轉中心:在旋轉過程中保持不動的點是旋轉中心;

圖形中的每一點都繞着旋轉中心轉動了相同的角度,對應點到旋轉中心的距離相等,對應角相等,圖形的形狀與大小都沒有變化。

本節內容是從生活中的實例出發,從物體的旋轉抽象到平面上圖形的旋轉,使學生在觀察、思考、分析、歸納、概括的過程中,體會和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應以學生的活動為主,通過觀察、操作、探索和交流等方式來研究和認識圖形的旋轉及其性質。

本節主要是利用旋轉的性質畫出簡單平面圖形旋轉後的圖形。在教學中,應通過學生操作,對例題的分析和講解,使學生掌握旋轉作圖的一般方法。另一方面,通過旋轉作圖,加深學生對圖形旋轉的性質的認識和理解。

1.旋轉也是圖形的一種基本變換.本節仍然通過學生經常看到的一些現象,如時鐘上的秒針、分針、時針的轉動,風車的轉動等等給出圖形旋轉的大致形象。如圖20-11中的圖案都可以看作是由其中的某一部分繞着某一點按一定的角度旋轉若干次而成的。

2.要引導學生,探索發現原圖形經過旋轉後的對應點、對應線段、對應角之間的位置關係與數量關係。

3.要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確認“圖形在旋轉過程中每一點與它的對應點到旋轉中心的距離都相等”這一基本性質。

第7篇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構造三位數,培養他們的探究能力和歸納能力。

2.能力目標:知道構造三位數和最小三位數的方法;掌握求兩個三位數的'差與最小差。

師:小朋友,我們以前已經學過造數,現在我們一起來複習一下用數卡①②③造三位數,看誰造得又對又多。

師:造三位數時,你是怎樣想的?造的數是幾?最小數是幾?

?組織學生回憶造數方法,明確學習任務,增強學習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為學習新知鋪路架橋。〗

師:例1,用數卡①②③⑤⑦⑨可以造出那些三位數?(學生口答)

(1)兩人合作:用這六張數卡造出三位數和最小三位數,計算它們的差。(做後核對)

(3)用剛才造出的兩個三位數交換其中兩張數卡,計算它們的差。(互相檢查)

?造三位數學生有經驗,例1的重點是計算三位數的差,因此教師把當作競賽題作為每個孩子的“熱身賽”,讓他們在(造數)操作中感悟,在計算中體驗。〗

例2,從數卡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中選出6張,將它們擺成三位數,求兩數的差。

(3)引導學生小結:的三位數減去最小的三位數就能得到的差。

?通過嘗試計算,交流反饋,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引導學生自己小結,可以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

(3)觀察每一個算式有什麼特點?計算最小差又沒有規律?

②這兩個數在數射線上必須儘可能接近,以產生儘可能小的差。

?求最小差是教學難點,教師儘可能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空間讓他們去思考,尋找方法,但教師要合理調控,必要時要稍作提示和點撥,以免太費時間。另外,教學中要藉助數射線幫助學生尋找、分析數與數之間的規律,以便靈活運用知識。〗

1.學生獨立用數卡擺出兩個三位數,使它們的差是451。

3.師生歸納:可以假設一個比差大的三位數,用被減數減差就能找到減數,然後進行驗算,符合要求即可。

1.用數卡①②④⑤⑧⑨擺出兩個三位數,並計算它們的差。

2.用數卡①②⑤⑧⑨④擺出兩個三位數,並計算它們的差。

?在練習中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獨立計算的能力,並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習慣,讓學生在口頭表達和思維能力兩個方面齊頭並進。〗

教學內容:蘇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教材第78~79頁“間隔排列”。

1、通過合作探究,找到“兩種物體一一間隔排列,當兩端的物體相同時,兩端的物體數量比中間的多1;當兩端的物體不同時,兩種物體的數量相等。”這一規律。

2、能夠利用這一規律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學生經歷探索規律的過程,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交流合作中,掌握觀察、分析、比較的方法。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的思想。培養學生髮現與應用規律的積極性和好奇心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

師:出示喜洋洋和灰太狼排列在一起的圖片,問學生排列有什麼特點?你能猜出灰太狼後面的是誰嗎?指名生回答。並揭示課題。像這樣一個隔着一個排列,就叫間隔排列。(板書:間隔排列)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找一找間隔排列中的規律。

談話:小兔們聽説我們今天要來找規律,已經在它們的花園裏等着我們了,你們看,小兔的花園美不美啊?

(1)同學們説得很對,我們先來看一看活潑可愛的小兔和蘑菇是怎樣排列的?

師:具體説説它們是怎樣一個接一個排的呢?(一隻小兔一個蘑菇一隻小兔一個蘑菇)也就是小兔和蘑菇是一個隔一個排的。

師:剛才我們討論了小兔和蘑菇排列的特點,那麼木樁和籬笆是怎樣排列的呢?

如果學生説不出,就問:用今天剛學到的知識,可以怎麼説。

下面我們就來重點研究一一間隔排列中兩種物體數量之間有什麼關係?

(1)請小朋友們拿出作業紙,數一數每種物體的數量並把表格填寫完整。核對數量。

(2)比較每排兩種物體的數量,你發現了什麼?四人小組討論討論。巡視。

生:小兔比蘑菇多1,木樁比籬笆多1,夾子比手帕多1。

師:經過比較,我們發現每排兩種物體的數量都相差1。

(3)為什麼每排兩種物體的數量都相差1呢?要解開這個疑問,我們需要繼續研究。

剛才同學們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都很棒,老師還要來考考你們的動手能力。我們來給小兔分蘑菇吧,看看老師是怎麼分的,把一隻小兔和一個蘑菇圈起來看成一組,你們會分嗎?那老師就把分蘑菇的任務交給你們了。

生:*後一隻小兔沒有分到,多了一隻小兔,少了一個蘑菇……

師:是嗎?(不相信的語氣)老師也來分一分,真的是這樣,這就説明小兔比蘑菇多1。

請你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把木樁和籬笆,夾子和手帕也分別一組一組地圈一圈,*後會怎樣?

師:通過剛才的研究我們知道了每排兩種物體的數量確實相差1。

(4)師:指着表格中的數據,可是為什麼都是這些物體多1呢?

師:也就是説排在*後的是什麼?(小兔)排在*前的呢?(小兔)一頭一尾,也就是兩端都是小兔,在這種情況下,小兔比蘑菇多1。

師:木樁和籬笆這排物體兩端都是什麼?(木樁)所以木樁比籬笆多1。

師:夾子和手帕這排物體誰多,為什麼?(夾子多1,因為兩端都是夾子,所以夾子比手帕多1)

師:當兩端物體相同的時候,排在兩端的物體和排在中間的物體數量上有什麼關係?

小結:當兩端物體相同的時候,排在兩端的物體比排在中間的物體多1。

3、練習(核心問題:明確誰多,求的是多的還是少的,多1或少1)

(1)出示小兔蘑菇圖,師:這裏有8只小兔7個蘑菇,如果接着往下排,一共20只小兔,還是每兩隻小兔中間有一個蘑菇,一共有多少個蘑菇?

再看,夾子和手帕。如果把20塊手帕像下面那樣夾在繩子上,一共需要()個夾子。

師:同學們一定要仔細審題,要我們求的是排在兩端的物體還是排在中間的物體。

如果把□和○一個隔一個地排成一行,□有10個,○需要幾個?

a、師:○還有可能是幾個?有沒有可能○也是10個呢?這時候怎麼排列呢?

b、這裏還有一種擺法跟前兩種都不一樣,我們來看看

師:為什麼像這樣排成一行,○與□的個數相等呢?(板書:相等)

如果也像剛才那樣將一個□和一個○看成一組(暫時圈一個圈),大家想想*後餘下的是什麼?(沒有多餘)全圈。這也就説明了○與□的個數是相等的。

師:為什麼這兩種擺法,○的個數和□的個數是相等的呢?

師:兩端物體不同,兩種物體的數量是相等的。(板書:兩端物體不同)

師:在什麼情況下,○比□少1?在什麼情況下,○比□多1?在什麼情況下,○和□數量相等呢?

小結:兩種物體一一間隔排列成一行,當兩端物體相同時,兩種物體數量相差1,並且是兩端物體比中間物體多1;當兩端物體不同時,兩種物體數量相等。

剛才我們研究的是一個隔一個排成一行,如果一個隔一個圍成一圈,出示

仔細看,剪刀一剪,拉成直線,圍成一圈其實也就是兩端不同的情況,兩種物體數量相等,數學可真神奇!

老師出示校園外的圖片,要求學生説説看到的一一間隔排列的現象。

黑色方塊和黃色方塊,紅蠟燭和白蠟燭,跨欄的欄杆和跑道,柱子和欄杆,屋檐上圓木頭和扁木頭,石柱和石桌。

瞧,人們把一一間隔排列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從而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數學來源於生活,可以説,生活中有規律的現象無處不在,只要我們善於觀察,就一定能發現更多規律,解決更多問題。

能力目標:能用規範的語言口述比較的結果,如“誰比誰多”、“誰比誰少”、“一樣多”等比較性短語。

情感目標:讓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享受學習的快樂,分享成功的喜悦。

叮鈴鈴,上課了。書放桌角,人坐正,認真上課我最棒。快快樂樂學數學,快快樂樂學——數——學。

師:國慶節要到了,小夥伴們準備用鮮花來佈置校園。

師:花與花盆到底誰多誰少呢?你有什麼好辦法能幫助小巧和小亞進行比較呢?

學生可能的方法:數數、將一朵花種進一個花盆再比較(即兩兩配對)

師:這種一個對應一個進行比較的方法就叫做“一一對應”

師:比較的結果是怎麼樣的,你能用自己的話説一説嗎?

(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從不同方面來説比較的結果,如:花少,花盆多,花比花盆少,花盆比花多,)

師:張老師還準備了水筆作為國慶節活動的獎品,不過被粗心的小胖給弄亂了。張老師想請你們一起來看看,在你手中,筆與筆套比,誰多誰少呢?

?情景的創設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的興趣,積極自覺地想辦法進行比較活動。初步感受比的過程,因為筆和筆套在日常生活中總是配對出現的,所以在比較散落的筆與筆套的多少時,學生會自覺不自覺地使用這種兩兩配對的方式,從而初步感知了“一一對應”比較法在生活中的呈現】

?描述比較的結果,對於同一種結果,鼓勵學生用不同的話説一説】

3、同桌互説——強化表達,使每個學生都有表達的機會

?用口令的形式讓學生重複要求,幫助學生學會傾聽,完成要求】

師:小巧和小丁丁也在為國慶節做着準備。看看他們都在做什麼。

(根據每幅圖的內容比一比,説一説,練習用不同的話規範表達比較的結果)

?教師總結性的表揚,給與學生肯定,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體驗】

?針對學生年齡的特點,剛從幼兒園來到國小,對於課堂的35分鐘會有疲倦,在的學習階段後安排一次放鬆,既能調整學生學習的情緒,消除疲勞,又能讓學生在一種放鬆的狀態下繼續學習】

123(坐端正),小眼睛(看老師),小耳朵(安靜聽),(快快樂樂學數學)

師:小朋友們想玩搶椅子的遊戲,哪幅圖適合來玩呢?為什麼?

出示四幅圖,給學生2分鐘的時間進行觀察記憶。打亂次序提問,在某幅圖中,誰多誰少。

?此遊戲的設置既將記憶力,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要求融為一體,同時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在遊戲的情境下結束教學,學生沉浸在遊戲的喜悦中,而對應比較的方法沉澱在學生的思維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mo/redian/qitawenan/5rdnk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