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其他文案 >

四年級作文讀書心得體會4篇 從讀書中汲取的樂趣和啟示——我與書的故事

四年級作文讀書心得體會4篇 從讀書中汲取的樂趣和啟示——我與書的故事

四年級是孩子們開始接觸更多書籍的時期,閲讀對於他們的成長至關重要。本文將介紹四年級學生的讀書心得和體會,分享他們在閲讀中的收穫與成長。通過閲讀他們的心得,也能讓家長更好地瞭解孩子的閲讀情況。

四年級作文讀書心得體會4篇 從讀書中汲取的樂趣和啟示——我與書的故事

第1篇

今天,我看了《格林童話》這本書,我覺得這本書豐富多彩,光怪陸離十分的好看。

其中我最喜歡看的是《漁夫的故事》這個故事講了從前有個漁夫和他的妻子住在海邊,有一天他出海釣魚。結果他釣到了一條很大的比目魚,比目魚懇求漁夫放了他,就滿足漁夫的願望。結果漁夫什麼也不要就回家了。漁夫的妻子知道了這件事後,讓漁夫去跟比目魚要一幢小別墅,只是沒過幾天她就覺得院子和園子太小了,又讓漁夫跟比目魚給她們變出石頭建造的大宮殿,過了幾天,她又想要一個國家

又想當教皇,比目魚一一滿足了她的願望,最後她要控制太陽和月亮,要當上帝,可比目魚沒有滿足他的願望,他又生活在破漁舍裏。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和漁夫的妻子一樣,那麼貪心,只有自己勞動才會有收穫,不能想着不勞而獲,要腳踏實地的面對人生。不能存在僥倖的的心理,也不能投機取巧的手段。

讀完和《時間賽跑》這篇課文,我思考了很久,覺得人的確永遠跑不過時間,但是人可以在自己擁有的時間裏快跑幾步,雖然那幾步很小很小,作用卻很大很大。

時間在你不注意的時候匆匆過去了;時間在我們調皮玩耍的時候,悄悄溜走了;時間在我們正在為一件小事生氣的時候,倏忽飛逝了……時間一分一秒地在我們的指尖劃過,我們的時間是有限的,趁我們現在還小,一定要努力學習,掌握更多的知識,學習更多的技能,免得將來慨歎“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我們這個年齡,沒有能力做大事情,能做的就是給自己補充更多的知識,以待將來用於奉獻社會。

我們要努力跑在時間的前面,讓有限的生命譜寫出更華美的樂章。

四年級作文讀書心得體會4篇 從讀書中汲取的樂趣和啟示——我與書的故事 第2張

第2篇

我以為,漫畫只是能讓我們放鬆的書,並不會讓我們悟出什麼道理。但讀了《父與子》後,我就不那麼認為了。漫畫能夠通過一幅幅簡單的圖畫,刻畫出一幕幕社會現象、人生百態,讓人看後,在幽默的背後,去回味、去領悟。

?父與子》的作者是德國的埃·奧·卜勞恩,故事大多取材於我們平時的家庭生活,也有一些取材於特殊的社會現象,通過漫畫的形式,將這些故事生動地一一展現出來。一個是長着刺蝟頭、喜歡搞惡作劇的兒子,他調皮、可愛。一個是長着大鬍子經常被人嘲弄的父親,他善良。通過父與子一幅幅生動又好笑的畫面,使我們看後,時而哈哈大笑,時而會心一笑,但回味無窮。雖然,當時的生活背景發生了一些變化,但父親與兒子時時刻刻都保持着那善良、樂觀的態度,正是這種態度,讓他倆過着平常人一直嚮往的樂觀生活。而現在,有些人因為貪圖錢財,失去了這份快樂。這本漫畫,不光在工作學習之餘,可以給我們一笑,還可以給我們啟示和教育。

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漫畫是《説到做不到》。講的是父親正在看一本書《教育不能體罰》,還一邊將內容講給兒子聽,而兒子因為貪玩,不小心將蘋果砸到了父親頭上,父親火冒三丈,拎起兒子就打_,對兒子進行體罰。這則漫畫諷刺了那些説一套做一套的人,而現在社會裏,這種人卻很多。

漫畫《父與子》裏也有想象的故事,比如:《難捨美人魚》、《見怪不怪,其怪自敗》、《未來的晨報》等,這些漫畫都可以激發我們的想象力,引導我們去開展無窮的想象。

漫畫《父與子》告訴我們的道理就是丟掉虛榮心,做一個平常人,去尋找平常人的快樂。

第3篇

關於讀書,我們家有兩個參照的表率,一個是聰明的淇淇,淇淇媽給淇淇讀了很多書,和淇淇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可以感受到淇寶貝超人的語言表達能力,編故事的能力;另一個是高苗苗,高苗苗在北京東路國小讀二年級,比晨晨大一歲,我經常向苗苗媽諮詢苗苗的成長經歷,關於讀書的心得體會。這樣一來,我就有了焦慮感,總希望晨晨可以快快完成自主閲讀。

寒假來臨之前,晨晨突然對《一年級的小朵朵》感興趣了,大概一個星期就讀完了。這下一發不可收,《一年級的小豌豆》《一年級的小蜜瓜》《一年級的花太郎》《二年級的小豆豆》稀里嘩啦全看完了。我在心裏直樂!這些小説看完,小姑娘又把以前的《東方娃娃》翻出來看,把貝貝熊翻出來看,這些書沒有拼音,她也能看了。學校訂的七彩語文,拿回來沒幾天就看完了,而且一讀起書來,誰也叫不動她了,那個專注勁頭,蠻像我的女兒。有一天晚上洗腳的時候,她在看書,我説,你現在看書這麼快,媽媽來不及買書了,我們得到圖書館借書了。小丫頭得意地把這話告訴了爸爸。

可是我還是想給她讀書,因為我想給她讀文字更多的書。寒假在奶奶家,我想給她讀《綠野仙蹤》,可是小姑娘沒興趣,聽了幾頁就跑了。我氣得不行。晨晨爸把我拉到一邊,説,讀書是一件愉快的事,如果不給她自己選擇,還要強迫她,那讀書還有什麼趣味性?

假期結束後,我把這事告訴淇淇媽,淇淇媽説晨爸的話是對的。我問,那晨晨不要我讀書怎麼辦?淇淇媽説,隨她,只要她喜歡自己讀,就隨她好了。

開學後,小姑娘把新發下來的課本和《七彩閲讀》當成課外書,預先全部看完了。上週日,去軍人俱樂部上課,小姑娘帶了好多儲蓄罐裏的硬幣,自己在長三角買了三本書。下課後還想去買書,我們沒同意,説下週早些來,到時候再買書吧。

第4篇

?冬牧場》是李娟第一部長篇紀實散文,20__年她跟隨熟識的牧民居麻一家深入阿勒泰南部的冬季牧場,度過了近四個月的荒野生活。在書的後記裏她提到本書的起因是因為參與了《人民文學》的非虛構寫作計劃,也提到隨着牧民定居工程的推進,曾經順應天時、自律謹慎的遊牧生活方式正在慢慢消亡。或許不久的將來,這塊古老、貧瘠而又廣闊的牧場也將會被拋棄。

阿勒泰應該記得李娟,冬窩子也記得她。她把風雪捏在手裏攥成了故事,但在觀察這一切時又坦誠得想個孩子。她的字句像是風吹過的沙地,有種乾淨粗糙而又真實的質地。她寫新疆牧民就是誠實地與牧民一同生活、放羊、受凍,就是被戈壁灘上的風吹黑皮膚,誠實得讓人感動。

阿勒泰之於李娟就像史鐵生之於地壇。不同的是李娟在《冬牧場》裏找到了一種生活和文學更加融為一體的方式,因為長時間身處阿勒泰的冬季牧場,在嚴苛的生活環境中她主觀上已經把文學和生活的邊界模糊化,書中所述就是生活的全部,我們所見就是荒野上風雪的聲音、牛羊歸圈的聲音、煮奶茶的聲音,就是這各種聲音雜糅後的迴響。這種迴響帶着生命沉重的呼吸、不應被任何華麗過分修飾的辭藻遮蓋。

書中對牧民艱苦生活的描寫讓人印象深刻,牧民早上趕着羊羣出發,在沙漠裏不吃不喝,直到天快黑透才趕回來。最冷的時候離家還有百十米時像是走不動了一樣,下了馬就地躺倒,再慢慢坐起來,抬起腿碰一碰麻木的雙腳。羊糞塊壘成的地窩子也是後來才有的,以前的哈薩克牧民的冬天就住氈房,那裏四面八方都是冬天。貧困的小孩沒有衣褲,裹一張羊皮過冬。上了年紀的牧民因為關節炎不能安眠,夜裏不時起來吃阿司匹林、卷莫合煙,即使在睡夢中也會因為病痛無意識地呻吟。

路過的牧民曾對李娟説:“你覺得我們哈薩克受的罪還不夠嗎?”雖然如此艱辛,人民依然堅忍又快樂地生活,或者説唯有這樣堅忍又快樂地生活才能抵禦這樣的艱辛,才能度過這樣一個又一個的寒冬。現代生活不可避免地影響着古老的遊牧民族,戈壁的地窩子裏有了太陽能電視,年輕人抱着手機不放,孩子們想着繼續學習以後去城裏生活,到房子裏幹活。

自然是否能夠補充人類取得的進展?是否完成了人類半途而廢或苦苦堅持的工作?當看到牧民隨着季節流轉、作家隨着時代流轉,在塵土裏成為卑微而偉大的存在,自然應該是得意的。李娟孤獨地在戈壁上尋找寫作答案,讀者孤獨地在她的敍述裏尋找人生答案,尋找一個寄託來分享情感,實現完成自我認知的夢想。

“像往常一樣”這是多麼幸福的事,希望這片牧場上的一切在今後的時日裏能夠一直“像往常一樣”,流動不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mo/redian/qitawenan/dq5e6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