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其他文案 >

朱子治家格言7篇 智慧立家,朱子治家訣

朱子治家格言7篇 智慧立家,朱子治家訣

“朱子治家格言”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朱熹提出的一系列家庭治理原則和行為規範。這些格言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核心,強調個人修養與家庭和諧的重要性。這些格言既傳承了中華傳統家訓的精華,又融入了朱子的獨特思想,對於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家庭成員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朱子治家格言7篇 智慧立家,朱子治家訣

第1篇

1、聽婦言,乖骨肉,豈是丈夫,重貲才,薄父母,不成人子。

3、兄弟叔侄,須分多潤寡;長幼內外,宜法肅辭嚴。

8、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

17、與肩挑貿易,毋佔便宜;見窮苦親鄰,須加温恤。

21、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命實造於心,吉凶惟人召。

29、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

32、心好命不好,禍轉為福報。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貧夭。

33、三姑六婆,實淫盜之媒;婢美妾嬌,非閨房之福。

35、聽婦言,乖骨肉,豈是丈夫;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

37、兄弟叔侄,需分多潤寡,長幼內外,宜法肅辭嚴。

39、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計厚奩。

43、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45、狎暱惡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則可相依。

46、見富貴而生諂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

48、匿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家門和順,雖饔飧不繼,亦有餘歡;

51、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見,不是真善;

57、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兇;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62、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

63、讀書志在聖賢,非徒科第;為官心存君國,豈計身家。

64、惡恐人知,便是大惡。見色而起淫心,報在妻女;

67、信命不修心,陰陽恐虛矯。修心一聽命,天地自相保。

69、心好命又好,富貴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變為禍兆。

74、見色而起淫心,報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

朱子治家格言7篇 智慧立家,朱子治家訣 第2張

第2篇

2、與肩挑貿易,毋佔便宜;見貧苦親鄰,須加温恤。

4、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5、兄弟叔侄,需分多潤寡;長幼內外,宜法肅辭嚴。

6、狎暱惡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則可相依。

11、聽婦言,乖骨肉,豈是丈夫?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

13、三姑六婆,實淫盜之媒;婢美妾嬌,非閨房之福。

14、輕聽發言,安知非人之譖訴?當忍耐三思;因事相爭,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想。

15、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

16、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户,必親自檢點。

19、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兇;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20、見富貴而生諂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

21、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計厚奩。

第3篇

近日,孩子在國學班上開始學習《朱子治家格言》,媽媽也從未學習過,於是就跟着孩子學讀,不僅孩子很受啟發,媽媽也很受教育。這些古老的文字裏散發着淡淡的馨香,真是字字珠璣,句句箴言。

----黎明即起牀,打掃衞生,務必要保持內外整潔,一個乾淨衞生的環境會讓人有一種留戀的感覺、欣悦的感覺。 既昏便息,關鎖門户,必親自檢點。

---晚上早點休息,關鎖門户,讓心靈得到安寧和休息。

---我們平日裏吃的一粥一飯,要備覺珍惜,常常想想得來的多麼不容易。農民從把種子種下去,施肥,澆水,拔草,頂着炎炎烈日,皮膚曬得黑紅,背上的汗水浸濕了他們破舊的衣衫。等莊稼成熟收穫後,拉到市場上去賣,有的車子旁邊還有一個頭發蓬亂,熟睡的孩子。告訴自己一定要珍惜一粥一飯。感恩上蒼,感恩每一個為一碗飯付出的人。

---我們身上穿的半絲半縷,每一件衣衫,哪個不是經過很多工序加工而成的呢?我們珍惜衣服,就是在珍惜別人的勞動,憐惜別人的辛苦。可是,很多時候,我們買了一櫃子的衣服,還要買,甚至有的不穿(我在批評自己,因為我就是。),這樣怎麼能心懷別人呢?

---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要先計劃好,不要等不好的結果來了再去補救,那樣就來不及了。就像沒有下雨的時候,要事先想到如果下雨了要怎麼辦,就像臨渴的時候去準備打井,一切太遲了。這也告訴我們要做一個理性的人,避免一些感性的情愫。計劃可以小到一件事的計劃,大到為自己的生命做一個計劃,免得空度一生。

---對自己要勤儉節約,對客人要大方待之。現在我們很多人都是待自己不薄,雞鴨魚肉,珍饈美餚,不在話下。而對於別人,錙銖必較,眼睛瞪得大大的,看得真真的,生怕吃一點虧。

想起小時候在老家的時候,家裏來了客人,母親做面,等盛到碗裏端給客人的時候,表面上和我們的一樣,碗下面常常窩着一個荷包蛋。而媽媽碗裏常常把肉啊、豆腐、雞蛋撿給我們這些孩子。自奉簡約,寬厚待人,自小就印在腦海中。

---碗具要乾淨整潔,不求華貴。而飯食呢,要簡約,田間的蔬菜勝過山珍海味。這裏的勝過自然是指功效而不是口感。很多人,吃飯吃肉,要品種多,天上飛的,水裏遊的,地上爬的,唯恐漏掉一個。很多人漸漸吃成了將軍肚,那是男同志,女同志腰裏如同帶了一個汽車輪胎。一定要告訴自己,要飲食知量。

以上是自己邊讀邊思的文字,意在激勵自己,反省自己。朱伯儒給後代所留的家訓,關乎做人,做事。個別地方不適合我們這個時代,但對於人性裏的東西,沒有歷史時間的隔膜,都是相續相通的。

第4篇

這是我迄今為止讀的唯一的一部治家格言。初讀時就覺得朱子的思想迥異於現代人,當細細品讀真正走近先賢時,才感悟到聖賢的智慧與偉大。此格言內容十分豐富,包括作息、飲食作客、用具、交友等諸多方面,是如何做人的行為規範,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很衡定在了道德水準較高的基礎上。

朱子是儒(理)學大師,自然就把他的思想寫進了家訓。勤儉、尊卑、寬容、孝道、順時聽天等理念藴含其中,施惠勿念、不生妒嫉、忍耐三思等美德洋溢字間。讀盡格言,未發現一點讓子孫光宗耀祖、添產置業的想法,有的卻是諄諄的教誨和告誡。

朱子對子孫的愛,是大愛是真愛,愛在了根本。人生在世德為先,有德的人福壽才會綿長,有德的家庭,才會人財興旺。無德之人,與人為惡、造業甚多、不會久常。倘若我們能按照朱子的家訓去規正自己一言一行,那麼人心就會向善,家庭一定和睦,社會才能和諧。

當今社會,很多人的本性喪於世俗、良知失之貪婪。爾虞我詐,強取名利成為了“時尚”,寬容,友愛的理念蕩然無存,貪婪和慾望把人變得瘋狂。如果這種狀況不能改變任其發展,我們社會的未來將是怎樣的醜陋不堪啊。

我們不妨霸氣的與朱氏子孫分享朱子留給後人的那份真愛,讓她在心靈安家,讓她融入生命,讓這愛的`陽光温暖每一個人,並使之成為我們民族的一種精神力量,以此帶動道德的回升,復興傳統文化,誠若如此,我想朱老夫子絕不會對我們的無理稍有愠色,反而大加讚賞,因為這正是他殷切期望的。

如果此治家格言能夠成為人類的行為指南,那麼我們的生命即使不能像羣星那樣熠熠生輝,也會偶有光明閃爍。偉哉,朱子。我由衷地感謝您,感謝您對後人滿懷希望的忠告,感謝您告訴了我們怎樣做人。

第5篇

南懷瑾先生曾在《國學與中國文化》中提到,《朱子治家格言》影響了中國三四百年,中國幾千年的文化,政府沒有花什麼錢,都是老百姓自己培養子弟出來,影響一個國家,影響整個時代。南懷瑾先生8歲便會背誦此書。而他的父親也以身作則教導着南懷瑾先生,由此可見,此書之於百姓意義有何重要。

被歷代士大夫尊為“治家之經”的《朱子治家格言》,以格言警句的形式凝結了中國幾千年來代代相傳的家庭教育精華,在問世後的數百年間,更成為了中國童蒙養正的必讀精華,對教化人心、保留和傳承中華美德產生了持久、廣泛和深刻的影響。

?朱子治家格言》中的“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給了我深刻印象,這句和唐詩《憫農》有着異曲同工之妙:“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飯,半絲半縷,皆是勞動所得,這些物資來之不易,更應該把他們視若珍寶。勤儉,不但是節約一點物質財富的問題,而且關係到人的精神境界。

最近出現的新聞“男子見義勇為反被拘留14天”引發熱議,網友們對這種判決紛紛表示不滿,甚至有人發言認為,如果不能保護見義勇為,就不要再呼籲見義勇為。這讓我想起了《朱子治家格言》中的一句:“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讀後感·如果做好事是為了讓他人看見,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壞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正的惡人。它告訴我們,行善,是內心的修行,不應該帶有其他的目的。我也相信,正義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

林語堂曾説:“讀書的意義是使人較虛心,較通達,不固陋,不偏執。讀書不僅能夠讓我們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從其中看到解決各種各樣的人生的方向。人終其一生,無非就是在不斷探知自己的人生到底應當有什麼樣的意義。”而《朱子治家格言》正是如此,它恰如其分地展示了它的智慧與精闢入理,字字珠璣,其讀書的意義也一覽無餘。

僅僅54句,522字便精闢地講解了修身治家之道,以勤、廉、謙、仁、善為主,勸人勤儉持家,安分守己。蒙學經典,它在尋常的瓦舍評書中,暗藏着齊身的祕訣;明事箴言,它在簡樸的青磚白牆上,鐫刻着治家的追求。

第6篇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朱子治家格言》裏的這句經言,既明白如話,又有較深遠的教育意義。

過來的週六(12月15日,也就是要趕在冬至前),除了有工作和特殊事情不能來參加的外,我們族親,共有10人蔘加去上墳祭祖。在我老家昆明北郊滇源小鎮,一直沿襲着每年清明、冬至兩個節令前都要上墳祭祖的習俗,而很多地方,卻只保持了清明節前的一次掃墓。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有人虔誠地祭祀祖宗,一輩一輩,血脈永續,香火不斷,後繼有人,家族興盛,人丁興旺,這是中國人根深蒂固的美好心願。

從古至今,中國人都非常重視祭祀活動,有淵源流長的“祭祀文化”,上至天子、君王(主要祭祀天、地,自然神,或者戰爭,國家的重大事件等),下至平民百姓(主要祭祀祖先神)。

滇源小鎮這裏的普通人家,清明、冬至前,都要到家族的“墳堂”舉行“墓祭”。邀約好族親,準備好掛紙(白色、水紅色)、香、紙錢,炊菜(含肉、茴香、青菜、洋芋、粉絲、豆腐、豆芽、海帶等),新鮮米飯,香蕉、蘋果,蛋糕、芙蓉糕、桃片糕,各種水果糖,茶、酒等祭品。吃過中午飯後前往,把掛紙掛到墳頭上,把香插在墳墓周圍,把各種祭品擺在墓前,跪拜叩頭,祈求祖先庇佑後代子孫,獻祭各種祭品,然後邊“潑水飯”(各種祭品分一點出來,盛進冷水一勺一勺潑出去),邊燒紙錢。一切程序完了以後,族親們一起坐下來,分吃一些祭品,意為和祖先們多呆一會,一起分享祭品,不要忙着走,以示誠意。

除了清明、冬至兩次“墓祭”外,滇源普通人家還有每月七年級、十五在“家堂”、大門、灶心敬香的習俗,虔誠的人家,這兩天還會堅持茹素。另外就是“七月半”鬼節時,七月十二“接祖”後,一日三餐或四餐、五餐跪拜、供獻、燒紙錢,至七月十五“送祖”時,燒紙錢、紙衣物等。還有中秋用月餅獻祭天神、月神。臘月二十三祭灶神,除夕、七年級都要有豐盛的食物獻祭。

一年四季,滇源普通人家的各種祭祀活動,可謂勤,可謂誠。真正體現和落實了“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的經言。

孔子就是一位非常重視祭祀,也非常精通祭禮的人。《論語》裏,孔子就説了“祭神如神在”,祭祀祖先就如同祖先真的在那裏,“吾不與祭,如不祭”,如果我不親自參與祭祀,就如同沒有祭祀一樣。曾子也説:“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曾子説:“喪禮能慎重,祭祀能虔誠,社會風氣就會趨於淳厚了”。孔子及其弟子,在《論語》裏都多次談到了祭祀及其重要意義。

我覺得,祭祀祖宗,一是可以讓久末見面的族親聚在一起,互相問候,交流感情,增進親情。二是在準備祭品和參加祭祀的過程中,可以提起和表達自己的恭敬心、感恩心。三是追思祖先的光榮傳統,可以總結出優良的家風,讓後代子孫傳承和發揚。四是讓孝道、孝思文化傳承,想到對過世的祖先都要恭敬,對活着的人更應該孝敬和珍惜。

“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所謂“經書”“經典”,也是“聖賢書”“善書”“寶書”,是幾千年歷史長河中大浪淘沙,留存下來的,高度智慧的結晶。經典根於人性,超越時空,是最普遍的價值觀,意義無窮,讀“經書”,特別是“子孫”(小孩),從小就接受經典的熏習,所謂“蒙以養正”“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可以規範言行,讓子孫終身受益。

?三字經》裏也在告訴我們:“人遺子,金滿籝,我教子,惟一經。”與其給子孫留金銀財寶,不如教子孫經典智慧。

第7篇

中國自古重視家庭教育,但是説來慚愧,《朱子治家格言》卻是我迄今為止讀的唯一的一部治家格言。這部格言內容豐富,涵蓋了日常作息、勤儉持家、和睦鄰里、尊師重道等諸多方面,在今天仍然有現實意義。

從我自己粗淺的理解來看,全文提倡的是一種生活態度,概括為兩個詞,就是“自重”、“自持”。在日常生活中,要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黎明即起,灑掃庭除”。早睡早起不僅對身體好,還能養成一種積極向上的精氣神,對個人的生活,影響深遠。當今社會的誘惑太多了,好看想要更好看,有錢想要更有錢,可殊不知,知足才能常樂。《朱子治家格言》教導我們,“勿謀華屋,勿營良田”,很多事,除了滿足慾望之外,還要考慮應不應該,合不合理。“勿貪意外之財,勿飲過量之酒。”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即使掙錢,我們也不能掙不乾不淨的錢。我們自強不息,努力奮鬥,財富自然而然就來了。做人要謹慎自持,喝酒不可貪杯,有多少人因為酒後失態而一失足成千古恨,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警醒。

?朱子治家格言》彰顯出了中華文化無比寬廣的胸襟和卓爾特立的價值觀,是儒家文化的深度總結,倘若我們能按照朱子的家訓去規範自己的一言一行,家庭會更加的和睦,整個社會也會更加的和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mo/redian/qitawenan/qnmxk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