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求職風向 >

文科類本科生就業難 敢問路在何方

文科類本科生就業難 敢問路在何方

“記得本科畢業那年,排隊去學校就業中心給三方協議蓋章,排在我前面的那些經濟類專業、理工類專業的學生都簽了不錯的單位,有去銀行的,有去國企的,只有我們籤的是人才市場。”現在就讀於某文科類院校的研究生張昊天告訴記者,兩年前,他從某地方高校文科專業畢業後,一直沒有找到工作。據他所言,“班裏能有份正經工作的,是少數,大部分被迫去考研,或者出國,要麼就是‘家裏蹲’。”

文科類本科生就業難 敢問路在何方

根據中國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的《2012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2011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後就業率最高的專業是工學,最低的是法學,文科類專業普遍在就業率中墊後;本科生畢業半年後月收入最高的是工學,為3297元,最低的是教育學,為2621元。據記者調查,除就業困難、收入較低外,文科類本科畢業生即便考研和出國,也通常是陷入出路之困。

  考研的兩難

“我找工作的時候,發現只要是招文科類的崗位,基本上對學歷要求較高,一般都要求研究生,而且應聘人數還非常多。但理工類、經濟類的崗位,門檻大多隻要本科學歷。”張昊天説,“這樣的現狀,逼着我們不得不考研。”

“體制內單位招考,越是文科類的崗位,越對是否為黨員、是否是研究生有硬性要求,而這些門檻對我們這些文科專業本科生來説,難以符合條件。”一名市屬高校文科專業本科畢業生説,他在之前的公務員考試“大戰”中落敗,“其實我的考分並不低,但是,我考的那個崗位,因為是招文科類專業的,報名人太多了……”

不少文科類本科畢業生選擇用讀研來為自己將來的就業加分,但事實上,文科生考研相對理科生困難許多,因為如果想跨專業考研,讀就業好的專業,需要參加數學統考。而文科生在大學四年,數學最多隻上過基礎課。“就學了導數之類的高三理科課程。”張昊天説,“除了自學數學,還要另外自學理工類專業課,跨專業考研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考外專業是考試難,考本專業是就業難,可是不考就找不到工作,你説讓我怎麼辦?”第一年跨專業考研失敗後,張昊天把人事關係放在了人才中心,自己找了家保險公司當業務員,“是個國中生都能幹的活兒。”第二年,他為了確保能考上,選擇考本專業研究生。在他看來,“文科生讀研就是把就業危機向後推遲兩年,兩年之後,一樣面臨就業困難和不可避免的低薪。想想也能理解,我們能幹的活兒,是個人都能幹,沒有一技之長。”總結了一些學長的經驗後,張昊天對自己的擇業之路並不樂觀,“大不了,我還是去賣保險,但想一想,自己讀這個研究生也是白讀。”

“我們這些‘文科男’聚在一起時常開玩笑説,現在大學裏流傳着新‘三不孝’:學文讀研沒女友,我們‘文科男’三個全佔。”張昊天解釋説,學文’‘讀研’就不用説了,女孩子們都知道,‘文科男’以後收入較低,沒人願意和我們好。”

  留與回的糾結

為了改變現狀,部分文科畢業生選擇了出國,但出國後卻發現,依舊難以改變出路困境。

本科學教育學的李欣申請出國時發現,有的院校不接納留學生轉專業,如果想轉專業,需要重讀兩年的“第二本科”,有的院校以“本科階段缺少數學成績”為由不願意錄取文科生,即便一些接納留學生較多的移民國家,在就業和移民政策上,也多向理工科畢業生傾斜。

“對於那些學採礦、森林專業的理工科學生,畢業後在當地很好找工作,學計算機的也可以,而且很快就能留下。但是文科類崗位在當地都飽和了,而且文科是用語言工作,你的語言怎麼可能競爭得過母語是英語的當地人呢?”她説,“文科生即使在海外能轉專業,也很難轉到理工類,因為你沒有數理化的基礎,在本科期間也沒有這類的成績和實踐證明。”

雖然難以找到工作,但李欣暫時沒有回來的想法,打算繼續“耗下去”。“因為即便回來,教育學也很難找到工作,國內有那麼多師範類的畢業生呢。”

相對於李欣的“耗下去”,從某西歐國家回國的周月,狀況也不太好。他本科畢業於一所普通院校的法學專業,出國讀研兩年後因找不到工作回國。

周月的家位於北京北四環附近,卧室書櫃上放着幾本讀研時從學校書攤上“淘”來的原裝書,這也是他留學之旅烙下的僅有痕跡。“這些書是國內沒有的,為了帶回來,怕行李超重,我還扔掉了不少東西。”但這些書都是社會學的,與法學並不關聯。原來,周月原本喜歡社會學,但留學中介告訴他,學社會學難有對口工作,不如繼續讀法學實用。“如果當初學了社會學,也許就真的什麼工作都找不到了,法學畢竟還算實用點。”他有些慶幸自己的選擇。

之所以出國,是因周月在本科畢業時,發現法學專業就業太困難了,“不知為什麼,學金融、經濟的本科生很容易就進銀行了,學理工科也很容易進企業,但對於學法律的,單位招聘時大多都要研究生。”而選擇去西歐的原因只有一個:費用比去北美便宜。周月的父母都已經退休,收入不高。老兩口決定拿退休前攢下的積蓄供兒子出去“搏一把”,沒想到最終依舊於事無補。

學成回國後,周月發現很多法學專業的對口單位,由於一些客觀原因,對持有海外文憑的應聘者有所限制,使得他在擇業時碰壁連連。更令他沮喪的是,英美法系與大陸法系存在諸多差異,很多在海外所學的法學知識,回國後用處有限。

如今,周月不得不重新撿起大學本科時的課本,準備下一輪的司法考試,但是卻對能否通過考試沒有信心。“畢竟當年很多東西都忘了。等過了司法考試,再看看有沒有別的機會吧。原本我還盤算着能不能進體制內單位或者大公司的法律部,現在想,只要有份工作就行。”

“花了幾十萬出去,最後回來卻沒有工作,當初這幾十萬要是存銀行,利息都夠他基本生活了。”周月的媽媽懊悔地説,“錯就錯在不該讓他學文科。和他一起走的,學理工科、經濟類的,都留在當地找到工作了。”

  就業難的根源

“文科生沒有自己的專業,大學讀的所謂專業,其實都是理論知識,專業大多也不是‘不可替代’的,以後在公司的發展也有侷限,無法從事其他類別的崗位。加上有的文科生有些輕狂,眼高手低,所以我們不願意要文科生,也不可能給他們開出較高薪水。”在一家從事機械進出口業務的公司負責人事方面工作的紀先生説。

“我不能和你説,到底每個專業的就業率是多少,因為很難統計出來。但我能告訴你,文科類院系,比如外語專業、法律專業、新聞專業學生的三方協議,由學校代辦至人才公司簽訂的比例最高。”一名市屬高校的教師透露。她表示,“三方協議由學校代辦與人才公司簽訂”,雖然並不能完全確定該生未能成功就業,但可以確定該生所找到的工作單位。而無法與其簽訂三方協議,無法接受檔案,“起碼可以説,這幾個專業的就業‘質量’是全校最低的。”

有關人士表示,高校文科類專業目前擴招嚴重,許多學院為了升格成大學,瘋狂增設文科專業。“如果增設理工科專業,還需要大量資金建實驗室,購置器材,花錢引進專業課教師。但增設文科專業就不用這麼麻煩了,不用實驗室,教室是現成的,老師可以從基礎課老師調過來。”而這樣的擴招模式,也導致文科專業教學陷入理論化和空殼化的局面,與實踐脱節。

根據教育部的統計數字顯示,2002年時,全國普通高校共有理工類(理科、工科、農業、醫學)本科畢業生393442人,文科類(哲學、文學、法學、教育、歷史)本科畢業生144807人。而2010年時,全國普通高校理工類本科畢業生為1293114人,是2002年的3.28倍,文科類本科畢業生總數為751918人,是2002年的5.19倍。其中增速最快的是文學類,畢業生總數在2010年為487520人,是2002年77710人的6.27倍,增速遠遠超過理工類。就業最為困難的文科專業,卻恰恰是學生增長幅度最高的專業。

文科類專業學生數量飛速增加,而就業市場卻難以消化。相關專家建議,應當對新增文科類專業加強審核力度,同時減少文科類專業在本科階段的招生,因為很多文科類專業和工作,需要較為豐富的知識背景和必要的人生閲歷才能更好地學習和從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mo/redian/qiuzhi/vyrx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