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心得體會 >

關於《烏合之眾》讀後感範文

關於《烏合之眾》讀後感範文

大家在品讀着《烏合之眾》這本心理學書中,是不是都收穫不少知識呢!那麼讀後感都是怎麼寫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烏合之眾》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的參閲。

關於《烏合之眾》讀後感範文

關於《烏合之眾》讀後感範文1

首先要贊一下翻譯這個書名的譯者。書或電影的名字重要嗎?太重要了,直接決定讀者或觀眾想不想去看。比如《Ghost》,鬼魂,這是哪部電影呢?《人鬼情未了》。《Leon》又是什麼?里昂?no,《這個殺手不太冷》。不得不説優秀的翻譯不是照搬原文,而是加入了對內容的理解和價值判斷。比起平淡無奇、引不起讀者閲讀興趣的《大眾心理學》,《烏合之眾》這個譯名很好的抓住了作者要表達的中心意思,“個體一旦結羣,他的智力水平就會下降,而且是大大下降”“羣體追求和相信的從來不是什麼真相和理性,而是盲從、殘忍、偏執和狂熱”。感情傾向也如此明顯,讀者看到書名,大致就能猜測出作者要表達的意思。這裏不得不佩服下中文的博大精深和譯者的底藴深厚。

就作者的寫作風格而言,卷一和卷二我讀的比較費力,不得不做筆記,梳理作者的觀點。卷一和卷二實例也比較少,遇到做例證的歷史事件,往往一筆帶過,涉及到的人物呢,又多旁敲側擊而不説其名字,令我無從查找。要想更好的理解和思考作者的觀點,最好是對歐洲史有一點了解,對於法國大革命、羅伯斯庇爾、丹東等則要有相當程度的瞭解才行。而卷三卷四就開始有了大量的引用和實例,加上前面的鋪墊,讀起來有趣得多。

撇去大家都認為偏頗和有失公允的論斷,我借書中的幾個觀點談談自己的感觸。

1。羣體易受暗示、多變和輕信。

“羣體總是遊走於無意識的邊緣,很容易受暗示的影響,它像那些對理智沒有反應的人那樣,感情粗暴,缺乏批評精神,只能極其輕信。對他們來説,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不懂得這一點,就難以理解為什麼那麼離奇的傳説和故事會如此容易地誕生和流傳。”世界上幾大駭人聽聞的邪教無不如此,他們編造世界毀滅的謊言,讓信眾相信只有通過該教的某種儀式才能獲得救贖。他們的領袖,並不需要廣博的知識和驚人的口才,只需要創造形象,提供幻覺,反覆提到形象以影響羣體的想象力。在某種程度上,我甚至懷疑他們都曾仔細學習過這本《烏合之眾》。

2。斷言、重複、傳染

“斷言簡單明瞭,完全不用説理和證明,這是讓某種觀念進入羣體頭腦最有效的辦法之一。斷言得越乾脆,越沒有拖拖拉拉的證明和解釋,便越有權威。各時代宗教典籍和法典都採用這種簡單的斷言。負責捍衞某某政治事業的政客,通過廣告宣傳產品的企業家,他們都懂得斷言的價值。”讀到這裏,我不禁對作者佩服得五體投地,大概各行各業都能從這本著述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方法。從我們最熟悉的事物來説,提到“腦白金”你想到什麼?是不是“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再放慢節奏讀“恆源祥”三個字,你會不會下意識的接上“羊羊羊”?有幾則廣告堪稱廣告業中惡名昭著的惡俗之作。簡單粗暴的廣告讓觀眾印象深刻;反而是一些構思精巧、畫面優美的廣告,驚鴻一瞥,觀眾看到最後也不知道是在宣傳什麼商品。當然,這裏不可缺少的是重複,作者説,”我相信拿破崙説過,修辭中最有效的,就是重複。來自重複的這種力量,最後會銘刻在人們的無意識深處,產生行動的動機。人們很快就會忘記這種不斷重複的論斷是誰下的,都對它深信不疑。這就是廣告的巨大力量。當我們一百次、一千次地讀到X牌的巧克力是最好的巧克力,我們會覺得到處都聽到大家説好,最後也就深信不疑了。當我們一千次讀到Y牌藥粉治好了某某名人的頑疾,哪天我們得了同一種病,我們也會去想着去試試。”

作者還説,“在人羣中,觀念、感情、激情和信念擁有的傳染力跟細菌一樣厲害。有不止一個朋友對我説,看了李佳琦的直播帶貨,就是會忍不住的買買買。到底是李佳琦的話術厲害呢,還是他的激情傳染了直播間中的一些人,這些人的買買買又傳染了其他手機前面的人呢?我本來對自己的定力有一定的自信,如今看了這本書,也不打算去做一個觀察者了,我怕我進入直播間,也會變成“烏合之眾”中的一個。關於這個觀點,我又不禁想到了21世紀最大的騙局——鑽石。壟斷了鑽石礦產資源和庫存資源的歐美跨國公司不厭其煩地向公眾灌輸鑽石恆久遠價值高的觀念,併成功的讓女性相信鑽石就是永恆的愛情的象徵,並以此令男士們為昂貴的鑽石買單。為了打壓人造鑽石,他們還發明瞭鑑別天然鑽石和人工合成鑽石的儀器,製造人造鑽石就是垃圾就是偽劣產品的言論。哪怕實際上它們的成分和結構是一樣的,就是質地堅硬的碳單質晶體。我還想到了特朗普,當然,關於他的內容應該在第三卷的第四章。但我想説,看來富可敵國的商人和成功上位的政治家,都是抓住了羣體的心理特徵。

那麼其實我們應該運用這本書裏的理論做一些對自己、對他人有益的事。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一直困惑如何更正學生的“學語文無用論”,我曾經花一節課的時間,去講道理、擺事實,試圖給他們糾正錯誤思維,可不奏效。讀了《烏合之眾》,我開始懂了,我要做的是“斷言”和“重複”,這個,還是不給學生看到的好。還是多多鼓勵熱愛語文的學生,讓他們去“傳染”全班吧。在當今這個網絡時代,其實我們並不比作者筆下的法國羣眾“高級”很多,倒是因為每個人都擁有話語權,網絡更為情緒的宣泄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導致往往事情只露出冰山一角,便有鍵盤俠抓住蛛絲馬跡滔滔不絕,更有吃瓜羣眾瘋狂點贊轉發。待真相大白時,羣眾才發現推測與事實相去甚遠,而下一次仍舊盲目跟風。所以對我個人來説,讀完本書的最大收穫便是要學會獨立思考,不隨波逐流、不人云亦云。

關於《烏合之眾》讀後感範文2

《烏合之眾》以十八世紀法國大革命為背景,分析研究社會歷史運動中作為主題參與的羣眾,他們的行為、心理的諸般特徵。作者勒龐是法國社會心理學家、社會學家,羣體心理學的創始人。同時他也是典型的精英主義者,他反對集體主義,最早闡明瞭“個體在羣體影響下思想與行為的轉變”。在勒龐看來這“烏合之眾”就是羣體,一羣人聚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個“心理的羣體”,他們並非簡單的人數累加,而是“永遠漫遊在無意識的領地,會隨時聽命於一切暗示,表現出對理性的影響無動於衷的生物所特有的激情,它們失去了一切批判能力,除了極端輕信外再無別的可能”。這就是勒龐的“烏合之眾”。顯然“烏合之眾”不僅適乎18 世紀的法國,更似乎暗合當下的網絡社會。在信息快速發展的時代,在全媒體的環境下,新興的大量互聯網信息平台,是否也是凝聚着“烏合之眾”?

正如勒龐所説“羣眾等同於無意識集體。因為無意識,所以力量強大。”這裏的“無意識”指缺乏理性、推理能力低下、少有深思熟慮。無意識主宰着有機體的生活,而且在有機體的智力活動中,這種力量也起着決定性的作用。在如今的網絡時代,羣體隱藏自己的真實身份,缺乏理性思考的言論四處滋生,羣體跟風的大量轉發使得各種網絡平台充斥着垃圾信息,也使得處於羣體中的人更難以辨別各種信息。如2011年3月份因日本核輻射事件從温州等地颳起的“搶鹽風波”透過微博、短信的匿名轉發迅速傳播,廣東、浙江、福建等省市的鹽價瞬間飆升,超市絡繹不絕的搶鹽人,貨架之上食鹽的顆粒殘存,集體無意識透過網絡平台演化成了一場社會危機。仔細揣度,發現搶購者往往抱着這樣幾種心態:有的擔心日本核電站爆炸對人體有影響,買點碘鹽回去吃防輻射;有的擔心海水被放射性物質污染,無法提煉鹽;有的是看到微博這麼傳、別人這麼搶生怕落後而跟着搶。如此簡單的邏輯經過微博的轉發摧毀了大眾的理性。對於“微博心理羣體”中的個體而言,他們可能並未意識到自己已然成為了某一特定“心理羣體”中的一份子。

網絡平台的各種網紅在信息傳播中成為了廣大粉絲們的“領袖”。勒龐認為羣體行為有一個很重要的心理特徵,就是崇尚威勢,迷信權威人物。他認為:“羣體的輕信、極端與情緒化反應等弱點,顯然既為領袖的品質劃定了上限,也給他動員自己的信眾提供了許多可乘之機。這些領袖往往精通巧言令色之道,他們一味追求私利,善於用取悦於無恥的本能來説服眾人。”在如今的很多直播平台,網紅會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宣傳各種產品來獲取自己的利益,而粉絲往往會盲目跟風,使得現在的網絡風氣十分浮躁。

網絡平台中“烏合之眾”的行為往往會表現為一種情緒化、少理性的低智商,羣體的暗示常常會輕易地“征服羣體的理解力,並窒息一切的判斷力”從而使得羣體產生集體幻覺。勒龐在《烏合之眾》中談到“正像缺乏推理能力的人一樣,羣體形象化的想象力不但強大而且活躍,並且非常之敏感”。羣體的智力並不見得就比個體的智力高明,相反,他們很容易受到一些形象化詞語、事物的影響。

也正因如此,影響羣體意見的直接因素之一就是利用某些吸引眼球的熱點來巧妙地引導羣體的想象力,從而製造出集體的幻覺。網絡上無數個體組成的網絡羣體,他們所向披靡,所到之處不能聽到任何反對意見和質疑,他們的感情激烈豐富,遇到逆他們者道德不再是束縛他們的工具,輕者圍攻言語攻擊,重者人肉搜索祖宗八代罵盡,羣體裏的個體享受到了羣體的巨大影響力,正因人多勢眾,最後的結局就是反對者被罵的落荒而逃,而他們躲在電腦屏幕後面沾沾自喜最後能夠一泄私憤痛痛快快的發泄了。在中國這種網絡憤青網絡暴民甚至是現實中的憤青,也正因如勒龐所説的某些共同的、偏激的、具有煽動性質的觀點而自覺地走到一齊,從這一點上我們能夠看到勒龐的這本名著的強大的現實好處。勒龐認為:同理性相比,是幻覺引發的激情和瘋狂刺激着人們走向禮貌之路。儘管存在理性,但是推動一切禮貌進步的卻不是理性。倒不如説,推動禮貌進步的依然還是各種情感諸如尊嚴、民族主義、宗教信仰、愛國主義以及對榮譽的嚮往。

如今我們已經進入到網絡自媒體時代,各種聲音、觀點、思潮,如井噴般湧現,讓人目不暇接。由各種網絡平台而聚攏起的羣眾在瞬時間構成了所謂的“烏合之眾”,但正如勒龐在《烏合之眾》導言中所説:“羣眾儘管有諸多在外人看起來很值得鄙夷和恐懼,但仍然是一股無法阻擋的力量,仍然是世界潮流的引航者,誰冒犯了羣體就會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而崩潰。我們就要進入的時代,千真萬確將是一個羣體的時代。”

關於《烏合之眾》讀後感範文3

《烏合之眾》這本書是解析羣體心理的經典著作,其中對羣體心理的剖析,入木三分。作者層層分析,逐步推進,明確指出一個人一旦融入羣體,就會湮滅個性,在羣體的干預下,思想缺失獨立性,羣體思想佔統治地位,從而,羣體的行為也會由於受思想的控制,表現出排斥異議,極端化,情緒化及低智商等特點。進而對社會產生破壞力。

羣體中的個體易受羣體的影響喪失理性,思想情感易受旁人的暗示及傳染,變得極端狂熱,又由於在羣體的保障下而不能容忍對立意見,做出的事情往往會另局外者難以接受。每個個體的獨立思考能力,在身處羣體時,而變得思維單一,甚至是被看成是“無意識”。佛洛伊德批判了勒龐本書中的一些觀點,本書中也確有一些侷限性,勒龐在書中毫不掩飾地表現了對羣體的非理性性質的行為表現的鄙夷的態度。他説:"個人在羣體影響下,思想和感覺中道德約束與文明方式突然消失,原始衝動、幼稚行為和犯罪傾向的突然爆發。”但是他又認為羣體是不可阻擋的力量因而是世界潮流的引領者。其中存在的矛盾並沒有減少他的價值,而是為後人開啟了更深入的研究空間,極大的啟發了人對羣體心理認知的思維。

本書出版於19世紀末,其中列舉大量法國大革命中的事例,對現實的剖析更加使它具有説服力。雖然對羣體心理及產生的原因缺少有邏輯的論述,但是對現象本身的觀察描述對後人仍有很大的啟發作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mo/redian/xinde/4qmrj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