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心得體會 >

《國學經典》讀後感推薦5篇

《國學經典》讀後感推薦5篇

通過閲讀相關書籍,我們可以學習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歷史背景,從而寫出更加豐富多樣的讀後感,優秀的讀後感是我們對書中人性探索和道德思考的啟示和思考,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國學經典》讀後感推薦5篇,感謝您的參閲。

《國學經典》讀後感推薦5篇

《國學經典》讀後感篇1

?大學》是孔子及其門徒留下來的遺書,是儒學的入門讀物。《大學》這本書讓我感受最深的一句話就是“君子必慎其獨也”,這句話告訴我們,君子在獨處獨知的時候也一定要言行謹慎啊!

讀了這段話,讓我想起了南北朝時期的一個故事。

南北朝時期,齊國有一個叫甄彬的人,有高尚的品質和出色的才能。有一次,他用一束苧麻到荊州長沙的當鋪作抵押換錢,後來贖回苧麻時,發現在苧麻中包着五兩金子。甄彬看到金子後二話沒説,立即送還當鋪。當鋪的人非常吃驚,於是用一半金子作為酬謝,並讓甄彬把名字詳細的告訴他,兩人往復推辭了十多次,甄彬堅決不肯接受。從此,甄彬還金的美名遠播。

甄彬在別人不知道的情況下,把金子還給了當鋪,就做到了“慎獨”。《大學》中説,君子必慎其獨也,因為君子在人前人後表現如一。而小人正相反,常常是人前一套,人後一套。通過學習《大學》,我知道了,要做君子,不當小人,自己在獨處獨知的時候也要做到“慎獨”。比如,在朋友家,如果看到喜歡的玩具,不能偷偷拿走。在商店裏如果看見了喜歡的文具,又沒有帶零花錢,不能趁店主不注意偷偷拿走。

學習《大學》,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學到了許多其他書本中學不到的知識。今後,我要好好學習,做一個好孩子。

《國學經典》讀後感篇2

遙遠的東方泛出了魚肚白,第一片紅暈也漸漸顯現。在這微露的晨曦中,我高聲誦讀《國學經典》,從心底又一次由內而外發出感觸。

在“泰而不驕”之中我學習到了李相哪謙虛不驕傲的精神,他貴為地方官員,不但沒有指責奴才,還感謝他指出錯誤。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如果你不自誇,天下就沒有人由與你爭高下;如果你不自大,天下就沒有人與你爭功勞。一個人如果放低身段,謙虛為人,就會得到別人的幫助,得到益處。反之,一個人如果驕傲自滿,自高自大,聽不進別人的意見,必定要遭到失敗的懲罰。

其實,這樣的句子還有很多。“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教會了我:應該要時常去複習學過的內容,這樣才能讓知識在我的腦海中深深紮根。“為人謀而不忠乎?”將會永遠提醒我為人應該要守信。 “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使我明白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把我們撫養長大,我們當然要孝順父母,體貼父母。“與朋友交,言而有信”是我每天要完成的,我要對每一個朋友都要守信。

讀《國學經典》不僅使我明白了為人處事的道理,還讓我對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有了更深的瞭解。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精神之柱和心靈家園。國學是中華文化的集中體現,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誦讀國學,品悟中華文化,傳承民族精神,涵養民族修為,承繼民族智慧,造就具有中華氣韻和民族氣質的現代中國人,是我們共同的使命。

《國學經典》讀後感篇3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華夏文明璀璨奪目。回首歷史的滾滾長河,不能磨滅的,是傳承千年,經久不衰的國學文化,在國學經典的叢林中漫步,可以體味到一種寧靜和祥和。無論你是有雄心壯志,遠大理想,還是閒情雅緻,修身養性,都可以從這些國學文化中得到你要的東西。古人聖賢留下了很多的經典,它伴着我成長,猶如久旱逢甘霖的禾苗,讓人感到了希望;也像嚴冬中的熱火,讓人感到温暖;又似盛夏中的一捧涼水,沁人心脾……經典文化從小伴我成長,指引着我,滋潤着我。

先前我是個慢性子的小女孩,每次做作業時不緊不慢的,甚至邊做邊玩,媽媽的嘮叨聲和爺爺的教誨聲不絕於耳,成為我學習、做作業必不可少的保留節目。那時的我不但沒有改進,反而覺得非常反感。自從暑假媽媽陪我重温了《論語》、《三字經》等國學經典誦讀後,我才意識到自己以前錯得多麼的厲害。《論語》裏有一句:“學而不知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深深的觸動了我,它告訴我學習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僅靠認真,學習不會有多大的進步;而只掌握思考方法,卻不認真,成績也不會好。只有兩樣具備,才能取得好成績。現在我做作業時,剛想偷懶,就會想起《論語》的這句話,馬上收起了玩心,專心做作業,它為我敲響學習的警鐘,時刻縈繞在我耳邊伴我成長。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儘可能的幫媽媽做點我力所能及的家務。放學後或週末,我主動打掃衞生、洗碗等家務……《三字經》裏不是説過“香九嶺,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嗎!何況媽媽每天晚上抽出時間給我輔導功課,並鼓勵我注意身體和學習兩不誤,媽媽還要上班,雖然累,卻沒有一絲怨言。我的生命、智慧……都是父母給予的,難道我不應該孝順他們嗎?

而現在,我學習了《論語》,與兩千多年前的聖人孔子進行交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明白了“看見他的優點就向他學習,看見他的缺點就反省自己有沒有和他一樣的缺點”的道理;學習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經典源遠流長,經典伴隨着我成長,使我從一個無知的小孩變成一個如何做人、做事的道理小孩。

《國學經典》讀後感篇4

五星推薦!每每閲讀呂思勉先生的著作,總有提升的感悟。如“凡一種大宗教,必具高深及淺顯二方面之理論,以滿足於高等與低等之人。但宗教之為物,不徒重理智,而兼重意志及感情”,一句話就將宗教與哲學之關係打通。《國學知識大全》以篇區隔彙集了《國學概論》、《經子解題》、《理學綱要》、《中國文化史》、《歷史研究法》、《史學與史籍》和《中國史籍讀法》七篇。個人看法,本書是民國至今初入國學的最佳選擇,廣博而深邃,可反覆閲讀。

先生對於國學研究之廣之深,寥寥數十字摘錄,“儒家者流,蓋出於古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中庸者,隨時隨地,審處而求其至當;絜矩者,就所接之人,我所願於彼者,即彼之所願於我,而當以是先施之”就將儒家及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講得清清白白,這是一個治學大家的功力體現。“諸子之學重在社會政治方面,不重在哲學科學方面,因諸子本身之發展及其對後來之影響皆如此”。

先生總結先秦諸子百家中最重要六家的別略如下:“最早者農家,沿襲簡陋(時代或地域)之農業社會之思想。次之者道家,代表簡陋之遊牧社會。次之者墨家,其思想與夏代政治頗有淵源。次之者儒家及陰陽家,見多識廣,知若干種治法,應更迭使用。最新者法家,對外主張兼併,對內主張摧毀貴族,總而言之,是打倒封建勢力(以開明專制為手段)。”是不是言簡意賅,大道化簡呀。

?經子解題》更是為國學初學者開出書單、閲讀次序、綱要和參考書目,讓無從下手者撥雲見日,去偽存真。“吾國舊籍,分為經、史、子、集四部,由來已久。而四者之中,集為後起。蓋人類之學問,必有其研究之對象。書籍之以記載現象為主者,是為史;就現象加以研求、發明公理者,則為經、子”;“昔人讀書之弊,在於不甚講門徑,今人則又失之太講門徑,而不甚下切實工夫,二者皆弊也”。

?理學綱要》計十五篇,是先生在1926年上海滬江大學講《中國哲學史》時所編講義。作者以為人生觀與宇宙觀是一件事,“人者宇宙間之一物,明乎宇宙之理,則人之所以自處者,自得其道矣”。理學之特色,在其精微徹底。理學與古代哲學及佛學皆有關係,古人以牝牡之合以為陰陽為萬有之本。溯其源,則自“心即理”一語來而已。

?中國文化史》縱覽梳理中國民國前各類史記。“研究歷史,即研究過去社會之事實,所以求知現社會之所以然,通眼前之人情世故”。中國歷史上確實之紀年,為共和元年,在公元前841年。自三皇五帝商周,廣論姓氏緣起演變,“人類之團結,有依於血統者,亦有依於地域者”。社會階層、農工商業、道路、用人制度、學術、政治、兵制、刑法、民族主義等。

?歷史研究法》,歷史到底是怎樣一種學問?研究了它,有什麼用處?所謂前車之鑑,“在社會變遷較緩慢之世,前後的事情,相類似的成分較多,執陳方以醫新病,貽誤尚淺,到社會情形變化劇烈時,就更難説了”。舊時歷史弊病:一是偏重於政治,以致過於聚焦戰事和過度崇拜英雄;二是民族主義太過亦有弊;三是借歷史以維持道德觀念;四是借歷史以維護宗教。去除弊端,在於“求狀況非求事實”。

?史學與史籍》,“非一物也。會通眾事而得其公例者,可以謂之史學;而不然者,則只可謂之史籍。史學緣起頗遲,而史籍之由來,則甚舊也”。“學問為三類:一曰屬於記憶者,史是也;二曰屬於理性者,哲學是也;三曰屬於情感者,文學是也”。正史六家:《尚書》、《春秋》、《左傳》、《國語》、《史記》和《漢書》。

?中國史籍讀法》為先生73歲高齡抱病在華東師範大學講學的若干次講演合稿。文中開篇再次鞭撻所謂的“前車之鑑”,中國曆代史權為統治階級所篡,所記幾於全部關涉政治,不涉及民生,記錄不能保持客觀。流傳下來的,只是西洋史學家所謂“眾所同意的故事”了。因此,讀史宜先博覽而後專精。首先讀《通鑑》和《文獻通考》,“初學讀書,譬諸略地,務求其速,而戒攻堅”。

初讀國學,本書實在是一本集大成之作!

《國學經典》讀後感篇5

我們中華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在悠悠的歲月長河裏,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無數優秀的國學經典。

如《弟子規》、《論語》等。尤其是《論語》,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聯袂宣言:人類要想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過頭到2500年前學習孔子的智慧!只要打開《論語》,我就彷彿看見一位充滿睿智的老者向我走來。他就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一個影響了中國兩千年教育文化、社會禮儀、道德體系的偉人——孔子!他的言行涉及面十分廣泛,有孝道,為政,立德,治學等四個方面。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講得到一點也沒錯。我的表妹,她雖然學習成績沒有我好,可是動手本事,社會實踐本事這方面十分棒,是我生活中的好教師。“温故而知新,能夠為師矣”。這句話,我的感悟十分深。我表弟平時常去圖書館看書,每次都是帶了一本本子去做讀書筆記。並且經常拿出來看,反反覆覆這樣,時間久了,他的作文水平提高可謂是突飛猛進。“交友儒雅,友人高尚”。

這是激勵自我向上的一種方法。交的朋友要比自我強,這樣才能令自我奮發向上,成為人上人。我堂妹的朋友讀書讀得十分好,可是因為她交友不慎,她跟那個朋友經常一齊逃學,自然而然的,她的成績就每況愈下,以至於落到了每次考試在及格線左右徘徊。我表妹最終深有體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於時,我表妹也漸漸疏遠這位朋友了。讀《論語》,使我受益匪淺。今後,我要更加細讀,《論語》,細讀中華民族悠悠的千年智慧。國學是國粹;是一個民族的根基;是一種智慧;是一種精神;是一種經驗。我們要學習並把它發揚光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mo/redian/xinde/eq4p5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