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心得體會 >

大學500讀後感優秀7篇

大學500讀後感優秀7篇

我們在寫讀後感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能脱離原文內容,為了使讀後感寫優秀,一定要先認真閲讀書籍,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大學500讀後感優秀7篇,感謝您的參閲。

大學500讀後感優秀7篇

大學500讀後感篇1

讀了《大學》這本書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大學》原屬《禮記》中的一篇,在唐宋時期開始受到重視。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編註釋,稱為《四書》,並把《大學》排在了“四書”的首位。

我最喜歡《大學》中“止於至善”的一段話:“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這就是説,作為君主,應當廣施仁政;作為臣民,應當敬事君王;作為子女,應當孝敬父母;作為父母,應當慈愛子女;與人交往,應當堅守誠信。

讀了這段話,讓我想起了南宋時期愛國將領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在1126年,金兵攻打中原,岳飛要抗擊金兵,精忠報國。岳飛的母親十分高興,就把“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刺在岳飛的背上,教導兒子要精忠報國。岳飛投軍後,打了很多勝仗,無數金兵聞風而逃……。但後來昏庸的皇帝卻聽信小人的話把岳飛殺害了,但岳飛的美名卻流傳於世。我特別敬佩岳飛,不只是他的勇敢和武功,而是他有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岳飛為什麼能做到精忠報國呢?就是因為岳飛孝敬母親,聽從母親的話。岳飛在國難當頭之際,不僅做到了“為人臣,止於敬”,也做到了“為人子,止於孝”。

讀了《大學》讓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我們從小就要認真聽父母的教誨,不能跟父母頂嘴。對兄長要敬重,看到長輩和老師要敬禮。對人要有仁有義,不能騙別人,也不能把我所知道的別人的祕密告訴他人。在學校要認真聽講,上課不説悄悄話。認真上好每一堂課,認真完成作業,學習上遇到困難不退縮!一定要把學習成績搞上去。

?大學》這本書講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只要我們從孝敬父母開始,努力盡到做兒子的責任,盡到做學生的責任,從一點一滴做起,長大後,就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一個有所作為的人。

大學500讀後感篇2

歌德説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説話。”

讀了《我的大學》這部文學後深有感觸,這本書不僅讓我瞭解了主人公青年時代的生活及命運,還使我懂得了如何從容鎮靜地去面對人生的危機與挑戰。

這本書敍述了主人公抱着上大學的念頭來到嘎山,但很快明白窮人上大學是不可能的。他住在貧民窖裏,為了生存,他去當碼頭工人,又在麪包坊中幹活,這使他體會到受剝削壓迫的痛苦,除了痛苦的革命理論,他還勸説發動工人們與剝削階級做鬥爭。即使革命鬥爭的挫折令他有時悲觀失望,但是他經受了鍛鍊,革命思想逐漸形成。

這部書是1923年完成的,作者高爾基本人出身貧寒,有着不幸的童年。他撿過破爛,當過學徒和雜工,經受了欺凌與虐待。就是在這悲催而艱苦的生活中,高爾基仍如小草般茁壯生長並綻放,我多麼渴望像高爾基那樣,做一課“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小草!多麼渴望他那樣,在雨的洗禮中純潔清新!同高爾基相比,我真是羞愧萬分,平時在學習中遇到一點挫折我就難以面對,甚至半途而廢。從現在起,我一定要學習高爾基那種勤奮好學的精神,就將自己你塑造成一位對社會大有貢獻的人才。

主人公那種強烈的讀書慾望,使我想到了家中一本本書,而我卻讓它們閒着,難道是“書非借不讀”?難道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更好地成長?不,當我讀完《我的大學》之後,才真正明白“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而退”的道理。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讓我們吸取知識的精華,沐浴智慧的洗禮。這部文學使我受益匪淺,銘刻在我的心中。

大學500讀後感篇3

在暑假裏我讀了一本書——我的大學。這本書裏有精美的圖畫,優美的詞句,豐富的語言等。

這本書裏的內容是:高爾基【1816——1836】生於俄國中部的尼日尼若夫戈羅德城,幼年時期父親就去世了,勤勞的母親因無法養活他,就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過童年。他只上過三年學,十一歲就走向社會,開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當過學徒工,搬運工,守夜人,麪包工等。十六歲時,他一個人來到喀山,進入了社會大學,在與命運的戰爭中他深入俄國社會的最低層,和各個階層、各種人物接觸,包嚐了生活的艱辛,從而豐富了他的社會知識和生活經驗。

高爾基酷愛學習,在1889年開始了文學創作,1892年他的一篇小説馬卡爾楚德長出版了。1898年又一篇小説出版了。讀完這本書,我知道了:只要堅持不懈,才能成功!

大學500讀後感篇4

昨天晚上,我看了一個叫《我的苦難,我的大學》,我為文中趙美萍的童年感到悲哀與同情。她的童年時灰暗的,灰暗而又那麼的遙遙無期。故事發生在七十年代,一個貧苦,無知的年代。

他家裏和她一起生活的有母親,父親,和一個比她小4歲的妹妹。國小那年,他的父親由於麻瘋病,被遣送到了醫院。兒時的玩伴説她是麻瘋病的女兒,故意的疏遠她,更可怕的是,他們就因為這個欺負,甚至是欺打她們。弱小的心靈倍受踐踏。但是她要堅強,弱小的她知道不能在這個時候軟弱下去。爸爸的病很嚴重,加上母親也是一身子病痛,妹妹的幼小,家裏的貧困,不的不逼她堅強而且成熟起來。是的,成熟。於是她一個國小4年紀的女孩子擔當了家裏的勞務,早上起牀,給家裏做飯,然後撿牛糞,拱豬,等等一些本該是大人擔當的活,然後去學校。晚上回來又要重複着早上的動作,夜裏她就拿着書看,因為看書已經成了她在家裏的唯一娛樂。

終於在幾個月後聽到了她父親要出院的消息。這一消息便成了她精神上的支柱,因為疼愛她的爸爸出院,就代表着她可以和其他孩子一樣,過做個年齡段應該做的事情。而不是像現在已樣。暑假媽媽把去醫院裏照顧爸爸的事情交給了她,她很高興的去了,就在去了不久的一天,也就是爸爸應該出院的那天早上一個斷絕了他期望的噩耗傳來,由於護士打錯了藥劑,她爸爸迅速的死亡,她靠在全身蓋着白布的父親身上,哭的是那麼的傷痛欲絕,外人的聲音漸漸的模糊。爸爸的死在她受創的心靈上又劃上了一道口子,一道血淋淋的口子。媽媽聞訊趕來,直接暈倒在了醫院門口。後來醫院給了20塊錢的安葬費,帶着爸爸的屍體回到了家裏。從此她的生活越來越黑暗。

媽媽的病是屬於那種很突然的病,一秒鐘前好好的,但是一秒鐘後或許她會暈倒。後來她得知爸爸並不是媽媽的原配。媽媽年輕的時候,外公給媽媽定的娃娃親,嫁給了一個五毒俱全的男人,男人三番兩次的毆打母親,母親過着連狗都不如的生活。後來那男的被抓去坐牢了,媽媽才獲得了重生,後來才和爸爸在一起。

就在幾天後那男的居然再次的找到了母親。由於父親的死,她們顯得是那麼的無助。那男的要求母親繼續和他在一起生活,但母親死都不從。母親招到了一次一次的威脅和毆打。又一次他居然揚言要殺掉她們,無奈之下,一家3口決定逃出那男人的視線,在出逃的那段時間,她懂得了親戚的虛偽。她們逃到了一個遠方的姨家裏,姨收留了她們,後來母親走了,帶着妹妹去了一個遙遠的城市——安徽。把她一個人丟在了家鄉。然後叫一個陌生的男人收留了她,條件的她得當男人兒子的童養媳而且得供她上學。媽媽的作為讓幼小的她開始怨恨母親。

從此,她便在這男人家裏生活,但是生活的是那麼的低賤,她是多麼的期盼母親能夠回來帶她一起去安徽生活。

後來母親過來看望她,並且哀求安徽男人帶她一起去安徽,後來經過母親的哀求,終於答應下來。同時還得哀求現在照顧她的男人放她走。後來他如願以償的和她們來到了安徽。

但是繼父家裏並不像她所想象的那樣,依然是一貧如洗。一間只有3室的房子,住着繼父的弟弟一家人,以及她們一家人,狹小的空間擁擠的猶如一道狹縫。她知道她並沒有擺脱命運。

國小畢業那年,她憑優秀的成績被重點國中錄取,但是繼父卻沒有多餘的錢供她上國中。只好輟學在家。後來12歲的她去砸石料。悲惡的生活一直持續到了她18歲,18歲那年母親病重了,惡性膽囊炎,家裏負起了沉重的債務。1100多元,對那時候來説已經是一筆鉅額。

同村的男孩子在上海打工回來,她便和他一起去了上海。幾經波折,最後在一家服裝廠做功。在她心裏,她再也不想回到那個對於她來説,每天都是噩夢的家。所以讓她深知,她必須要做的比別人出色,過的比別人更好。於是她便在上海人的歧視,和冷嘲熱諷下堅強的工作下去,通過總總的努力,獲得了日本老闆的認可。同時她的文筆也被部分人所熟知。但是她從小的經歷使他更加的不安於現狀,她毫不猶豫的選擇了離開了那個她工作了6年的工廠。

一路的艱辛,一路的努力,她最後終於完成了一個,國小文憑,當上《知音》編輯的奇蹟。

一個國小文憑的人,尚能做出這番業績,是在是不容易。更是讓所謂的大學生感到汗顏,她之所以能夠成功,我想這便是驗證了古人所説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勞其脛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幸福亂其所為"吧,人的一生不可能的事情很多,但是隻要你認真的對待,樂觀的對待所有問題,把所有的不幸當成你成功的動力,那麼,成功之路便在腳下。最後她説,“我很慶幸我能夠有這麼苦難的人身,如果沒有這些,我不知道我現在是怎麼樣的”是的,我的苦難,我的大學。一所叫做苦難的大學,它究竟能夠培養多少成功之人呢。苦難,他孕育的是那份不甘,逆流向上的精神。

大學500讀後感篇5

馬克西姆。高爾基的《童年》舉世聞名。在一個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開了它。情緒也隨着書上一行行黑色的宋體字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動着我: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很多“安安靜靜”的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為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樸實、深愛着阿廖沙的“小茨岡”(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儘管會被抽得紅腫。但強壯的他,後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時給活活的壓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裏度過的: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常常為一些小事爭吵、鬥毆……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裏,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想醜惡現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樣。周圍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還認識很多其他的人:搬進新房子後的幾個房客、隔壁的三少爺,等等。阿廖沙從家人的一些“奇怪”的舉動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麼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打”,因為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許是一種無法想象的痛苦吧。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而打架鬥毆之類貪婪、兇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

天哪,如此比較,我們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着天壤之別。我們每天生活在蜜罐兒裏,被甜水泡着,被金燦燦的錢堆着……我們是多麼幸福呀!我們從來不用考慮衣食住行,這讓大人麼操心就足夠了,還輪不到我們呢。

但擁有着這些,我們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為,在我們眼裏,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我們多天真埃的確,我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但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應該不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

讀完了這本書,我的感受頗深。首先,與高爾基的童年相比較之下,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兒時的悲慘遭遇,我覺得自己是幸運的,幸福的!

大學500讀後感篇6

本書《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是前蘇聯作家高爾基的自傳。高爾基通過對自己三個時期的自身變化的描寫,展現了那個時代的動盪不安。

童年時期的主人公阿列克塞在父親去世之後,隨母親一起來到了外祖父家中生活。目睹了這個家庭的醜惡行徑:兩個舅舅米哈伊爾和雅可夫為了爭家產不顧親情;外祖父脾氣暴躁,毒打小孩;女人在這個家庭中毫無一點地位。主人公阿列克塞一直想逃出這個如同地獄一般的家庭。

少年時阿列克塞逃出了那像地獄般的家庭,出外謀生。為了生存,阿列克塞到處打工。在這些地方,他遇到許多像斯穆雷伊那樣的好人,也遇到過一些像謝爾蓋這樣下流無恥的人。

青年的時候,阿列克塞決定結束了打工,他想找一所大學去讀書。但是在那時候,大學並不接受像阿列克塞這樣的窮人。無奈之下阿列克塞選擇了一所特殊的大學“社會大學”。在這所大學中,見到了許多和他一樣的知識分子,受到了許多在其他大學中沒有的思想教育。

讀了《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我明白了我們應該好好珍惜我們現有的學習環境,應該努力學習。

大學500讀後感篇7

我讀完《童年》、《在人間》後,又讀了《我的大學》。青年的阿遼沙獨自來到喀山,他一心想進大學讀書,不久,他的大學夢就破滅了。為了生存,他四處奔波,到處流浪,靠打工養活自己,艱難的生活使他懂得了社會才是一所真正的大學,這個大學更鍛鍊了他的堅強意志,使他對未來更充滿了希望。

高爾基把上大學當成了自己的一個美夢,面對艱難的生活他在書中寫道:苦難的日子裏我變得更加堅強了,我並不奢望他人的救渡,也不渴求偶然的好運降臨,生活環境越艱苦,越能磨練人的意志,增加人的智慧,這個道理我很小的時候就知道了。我非常敬佩他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堅強的意志。

我要向主人公學習,樹立對未來美好生活的追求,學習主人公堅定的生活信念和堅強意志。要努力地鍛鍊自己,做經得起狂風暴雨的青松,不做温室裏的幼苗。

標籤: 讀後感 大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mo/redian/xinde/j6601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