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心得體會 >

短小的讀後感5篇

短小的讀後感5篇

讀後感是我們要依據名著的內容結合自己的感悟所寫的文章,小夥伴們可以在讀完一本書後仔細起草一篇讀後感,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短小的讀後感5篇,供大家參考。

短小的讀後感5篇

短小的讀後感篇1

有一本書《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書的末頁有這樣一段文字:“洋葱、蘿蔔和番茄不相信世界上有南瓜這種東西,它們認為那只是空想。南瓜不説話,它只是繼續成長着。”

書頁旁畫着一個巨大的南瓜圖片,與圖畫中的小房子有着巨大的反差,這張圖片讓我明白了這段話的啟示。我們的種植園裏也種了許多美麗的南瓜,我看着這些南瓜,心裏感到有些意味深長。

我對這段話的理解是:洋葱,蘿蔔和番茄都是較小的蔬菜,而南瓜則較大,所以他們不相信世界上還有南瓜這樣大的蔬菜,他們覺得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真正的南瓜不理會他們的無謂爭論,只是默默的生長,使自己長的更大,就是對他們最好的反擊。

無論個人成長還是事業發展,不會總是一帆風順,即便身正行端,有時也難免遭致猜疑和誤解。遇此情形,不如收攏心神,不爭論,把寶貴的時間和有限的精力用在“成長”上,待到偌大的“南瓜”擺在眼前,是不是“一種空想”也就不辯自明。這也反映了人們的一種井底之蛙的短淺眼光和真正不被看好的人的默默無聞,厚積薄發的隱忍心態。

南瓜不僅努力生長,而且對自己有信心。信心勝於黃金,對自己有信心的人,才能贏得別人的信任和尊重。

無論幹什麼事情,想贏得天下所有人的認同和百分百的支持,既不現實又無必要。對那些認準的事、定好的路,即便風涼話再多,也要不動搖地堅持,不懈怠地努力。大智慧往往深藏於最簡單的話語裏,語言永遠比思想蒼白。

所以,要行動告訴他人,我的存在。

短小的讀後感篇2

剛拿到《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這本書時一直猜測着這本書到底寫的是什麼?講述的是什麼道理?大致翻了翻,發現裏面插了許多圖片。既然有這麼多圖片應該是挺卡通的吧?

靜靜地捧着它細細品味起來。讀着讀着我就暈了,似乎語句都挺深奧,不明白它什麼意思。更惱人的是每個章節都是一個小故事,根本不是承上啟下的。一個故事感覺還沒講完了另一個故事就開始了。所以我乾脆放棄讀它了。媽媽看出了我的難處,拿過書翻了翻,贊同了我的説法。所以之後是媽媽讀完這本書,用她的語言將每個故事講的什麼意思"翻譯"給我聽。

記得有這麼一個故事:一個死神來到一個小姑娘面前,要帶走她。小姑娘説必須寫完當天的作業才能跟死神走。死神同意了,坐下來陪着小姑娘一起做作業。小姑娘碰到一道難題,死神也不會做。小姑娘向死神表示等第二天自己問清了老師,得到答案後死神再來。這樣死神既能獲得知識也能帶走她。死神同意了。結果第二天他們依然又碰到了一道難題,又得等待第二天得到答案……周而復始,死神一直沒帶走小姑娘。媽媽讀完這個故事後告訴我:小小的故事,似乎過於平淡,過於簡單,缺少動人的情節與複雜的邏輯關係,卻又似乎藴含着無數哲理。一個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連死神都不得不讓步,是不是表明現實社會中學生的課業壓力太過繁重呢?死神的善良謙讓是否説明了壞人也有好的一面,需要人們用愛心和真心去理解他們,感化他們,而不是一味的排斥。

“那時候生活就是這麼簡單,每樣東西只要去發掘什麼事最容易做就行了。對火來説容易的事,對木頭就未必;對魚來説容易的事,對鳥就未必;對樹根來説容易的事,對樹枝就未必。世界花了很多時間來安排這一切。之後,一切幾乎就自然而然地進行。雨只要從雲端落下,就會掉到地面;人只要張開眼睛,就可以看到一切有多美好;只要每樣東西都做它自己認為最容易的事,這世界就相當有秩序了。”這是舒比格的童話《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裏的一段文字,媽媽説這段很有深意:如果每個人都做自己最容易的事,這世界是不是也相當有秩序呢?這是一個樸素的真理,只是被我們忽略了。我們總是努力勉勵自己去克服萬重困難,去做自己其實並沒有天賦的十分痛苦的事,而往往不去想是否是從自己的實際出發。

"天降我才必有用"!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質,都有自己覺得容易的事而別人覺得困難的事,就像是舒比格説的——“對火來説容易的事,對木頭就未必。”我們為什麼不先想清楚這個問題呢?我們有時並不需要自己是全才,就像在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太陽學會了發光,學會了上山下山,但它還總想幹點別的,它就想唱歌,自然,它那不怎麼樣的嗓子嚇了世界一大跳。後來,當然就像現在這樣它不唱歌了,很好!

我們不是不應該努力,不是不應該去吃苦頭的,但是我們克服天大的困難就是去發現自己最容易做的事並去做,這是足夠了。這樣就不會給社會添亂了,這世界就相當有秩序了。

短小的讀後感篇3

?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裏的內容其實是大家所熟知的,但是舒比格讓人驚喜、充滿童話色彩的故事是不會讓你提前猜結局的,要耐心等待。我們在那些簡單又神祕的事物中發現故事,比如:動物是從哪裏得到名字的;怎樣才能獲得幫助和幸福。

這本書裏我最喜歡的一個故事是“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這個故事主要講了: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萬物都得學會生活。星星彙集成星座。石頭就簡單多了,它們只需要不斷地增重。它們是地球上最早完成的東西。太陽開始發光,它開始學習上山下山,日升日落。月亮有時圓有時缺,它學會的就是不停地變化。

我按照這個故事的方式重新寫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是這樣:當世界還小的時候,那裏靜悄悄的,沒有一個人更沒有一隻動物,也沒有一朵鮮花和一根小草。突然,從天而降了一個奇特的外星人。他在念着無人能夠聽懂的語言:“xxx。”他是在説:“你好。”可是沒有人回答,他看着四周,到處都是又暗又靜,他不希望這裏像他的家園那樣可怕。所以他用盡了自己所有的力量來換我們美好的環境。後來他因為把所有力量都用盡了,所以他死了。他死後,過了二十年,天慢慢地亮了,許多花草樹木都長出來了。後來長出了動物,再後來長出了人類。就是這位善良的外星人用生命換來了我們現在美麗的家園!

我覺得這是一本可以讓人讀了又讀讓人心靈乾淨,讓人做回最真自己的書。

其實一個人認真思考,努力學習,就能寫出一本好書。

短小的讀後感篇4

舒比格的童話,乍讀起來覺得怪。怎麼怪呢?就像在冬日裏,一位剛吃過午飯的老人,搬了把舊椅子坐在院子裏,陽光不刺眼也不冰涼,風也剛剛好,他覺得有點困又睡不着,眯着眼睛聽了一會兒鳥叫,忽然很想説話,於是就自顧自地説起來了……

從他的話裏,你似乎找不到很強的邏輯,比如,他正在講一個擠牛奶的女人,忽然又説起伊甸園,然後是火、水、星星,或者陰晴圓缺的月亮。你聽得有點累,想走開,又被他的一句話打動:那時候生活就是這麼簡單,每樣東西只要去發掘什麼事最容易做就行了。你想了想,的確是這樣,很早很早的時候,生活原本簡單,後來為什麼複雜起來了呢?你生出一些感慨,這是長大後的你少有的。

你繼續聽他講故事。他説,有天,很老的死神要帶走一個小女孩,女孩一點也不害怕,從容地和死神聊起天,還向他請教數學難題。死神回答不了,又想知道答案,就答應讓女孩第二天去請教老師。後來,女孩兒每天都會遇見難題,於是,死神一次次地同意女孩去尋找答案。就這樣過了一天又一天。你在想,這個故事要告訴我們什麼,女孩的聰明,死神的愚蠢,還是成長的過程?你想不通,卻依稀記得自己小時候也曾做過這樣的夢,與大灰狼或者黑暗使者鬥智鬥勇,你笑了笑,繼續讀下面的故事。

一輛很頑固的汽車,一本記載了所有重要東西的書,永遠年輕的天使,到處流浪的城市,還有和小朋友們一起生活的惡魔……似乎和別的童話也一樣,可是又不一樣,他講的只是一些片段,一些情節,甚至故事會有兩個完全不同的結局。心底有個聲音説,或許他真的只是胡言亂語吧?你馬上反駁過去,他可比誰都清楚的,他講的是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故事,噓,別説話,繼續聽吧……

“一隻會説話的狗,好像很了不起。可是好像又沒什麼。

他們先是大哭,然後又是大笑。他們就這樣交替着又哭又笑。

……

洋葱、蘿蔔和番茄不相信世界上有南瓜這個東西,它們認為那只是空想。南瓜默默不説話,它只是繼續成長。”

你一頁一頁地翻着書,有時微笑,有時深思。你好像想起了一些什麼,那些童年的羽毛在頭頂飛呀飛的,你看不太清楚。你忽然很羨慕他,經歷了生活的重重磨難後,他依然有一顆童心,不媚俗,不憂傷,用自己的方式吐露着智慧的言語。

?當世界年紀很小的時候》,你合上書,笑了笑,把書放在枕邊。你想起枕邊已經很多年沒有放過童話書了,忽然也想自言自語,於是站起身來,敲下了這篇文字。

短小的讀後感篇5

對現代人來説,世界年紀小的時候,是遠古時代,那時的景象,我們不太清楚,有傳説從古到今,我們也可以置疑不信。對將來的人來説,現代生活,也是世界年紀小的時候。那麼,以《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作為名字的一本書,會講些什麼故事,會告訴讀者什麼道理,讀者當然有所期盼。

德國作家於爾克·舒比格幻想中的年輕世界,是一個奇妙的世界,走進去看看,有點陌生,卻也似曾相識。他有時站在古老的土地上,有時在現代人的世界,有時又好像走到了將來。他的故事,似乎胡思亂想,隨手拈來。一些故事好像剛剛開了頭,卻戛然而止,讓人錯愕;一些故事,彷彿在自説自話,走着一條看不見終點的曲折小路,把人引入迷宮。開始讀他的故事時,我曾經生出疑惑:這是寫給孩子看的嗎?

不過,書中的有些故事還是吸引了我。譬如《三張椅子》、《小女孩和死神的故事》、《巨大的麪包》、《如何尋找幫助》。那是我不曾聽説過的故事,新鮮,有趣,像是古典童話中的人物復活,也像是現代人夢幻中的奇境。

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智者,他的幽默和智慧常常在不經意流露,讓人在莞爾一笑的同時,悟出幽深的哲理。

我在他的故事中發現了驚人的想象力。《獅子吼》,動物們竟然可以交換聲音,獅子的吼聲,在老鼠小小的喉嚨裏落户,結果會怎樣呢?老鼠的吱吱聲沒有了家,在山野裏到處遊蕩……《汽車》,那輛任性可惡的汽車,破壞了安寧和諧的生活……

有兩個故事特別耐人尋味。一篇是《書》,另一篇是《一千件糊塗事》。《書》中那本書的遭遇,似乎荒誕,卻可以引發每一個讀書人思索,關於如何讀書,如何對待知識。《一千件糊塗事》是本書的最後一篇,讀完這篇引人入勝的作品,再也不會埋怨作者不會講故事。這是一個發生在未來的故事,是一個小魔鬼和一羣孩子之間的故事,在這個故事裏,魔鬼和孩子們互相關心,天堂、人間和地獄,失去了界限,而籠罩統領這一切的,是一個愛字。這是於爾克·舒比格的理想,也是人類的理想。

標籤: 讀後感 短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mo/redian/xinde/k8ny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