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心得體會 >

大學生《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讀書心得範文三篇

大學生《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讀書心得範文三篇

讀書可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當認真讀完一本書籍後,相信大家心裏有很多感想吧。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大學生《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讀書心得範文三篇,歡迎參考查閲。

大學生《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讀書心得範文三篇

大學生《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讀書心得範文

熱情讓生活充滿陽光。無論何事,只要對它有無限的熱情你就能取得成功。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這本書裏就講述了一些計算機精英們在求學、就業過程中應對自我的目標充滿熱情,不斷追求,最終實現了人生夢想的一些故事。

“深藍之父”許峯雄在卡耐基梅隆大學就讀期間受一位教授邀請製造能下國際象棋的電腦,這位教授認為需要64塊芯片來組成這台電腦,而他認為一個芯片就足以滿足需要。兩人各執己見產生了衝突,許峯雄堅持觀點,經過六個月不分晝夜的苦心鑽研,他把36000個晶體連同所有電路全部裝在了一個芯片上,這個芯片不僅僅能正常工作並且比那64個芯片組成的系統還要快10倍,深藍的雛形“晶體測試”誕生。

“晶體測試”在一場機器對機器的博弈中獲得了兩勝兩敗不錯成績後,許峯雄狂熱的愛上了他的芯片,熱情與日俱增,他又經過4年的時間研發出了深藍的前生深思,並帶着他的深思擊敗了人腦。許峯雄又用了八年的時間,經歷了無數的煩惱、驚喜和不眠夜,和IBM的同事們開發出速度更快、性能更強的超級電腦深藍,一舉擊敗了了西洋棋界最知名的棋王卡斯帕羅夫。許峯雄因對芯片的狂熱而創造出了“深藍”。

前微軟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馬維英從小就是那種會讀書的孩子,成績也不錯,但他最大的問題是,中學畢業前永遠都是班上的第二名。在大學聯考填報志願時,他一心想學電機,而他的父親卻主張讓兒子做醫生,好在當時母親的態度起了關鍵作用,她不強迫兒子做他不喜歡的事情,她只期望兒子歡樂。

事與願違在大學聯考時馬維英因心境緊張,居然考砸了,被分到了台北“清華大學”的化學工程系。為了心所向往的電機系他決定轉系,但轉系的條件十分苛刻,需要在一年內考試成績連續堅持全班第一。

為了追求自我的夢想,他從決定的那一刻起全力以赴,心裏僅有一個念頭:第一名,然後轉系。第一學期結束時,他打破了自我12年讀書僅有第二的記錄,成為全班第一名,第二學期結束了,還是第一名。大學二年級馬維英成功的成為了電機系的一名學生。馬維英因對電機專業的大愛而超越自我、成功轉系。

以上兩位的成功,就是源自於對自我事業、學業的熱情、熱愛,是來自於內心的嚮往和渴望,再輔之以鍥而不捨的努力,無關於別人的強迫和期望。

回想孩子五年級時對奧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主動提出來學習奧數,於是我們就給他報了輔導班,沒給他提任何要求,只是負責送他去上課。當時他對學習奧數充滿熱情,有不懂的題目會主動來問我們,熱衷於做那些難題。功夫不負有心人,當年就取得了二等獎的好成績。

孩子在熱情的驅動下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孩子開心、我們高興。可是,我們緊之後就給他定了目標,期望他再接再厲,六年級能拿下一等獎。我們給他定了計劃,讓他每一天刷刷題,時刻提醒他假期多做題少幹別的不相干的事。

起先他還算聽話,但隨着我們在他耳邊不斷的嘮叨和提醒,漸漸的他開始對奧數不再那麼感興趣,當初的那份熱情慢慢的減退,之後索性連教師上課的題目也不做了。最終的結果可想而知,他沒有拿到我們所渴望的一等獎,他的熱情也在我們的渴望中黯然失去。

對一個孩子來説“熱情的驅動力”異常重要,因為被熱情驅動和被壓力驅動有着重大的區別:一個是主動的,一個是被動的;一個目標明確,一個無所適從一個再累也覺得歡樂,一個即使很簡便也不歡樂。

讓我們給孩子多一點鼓勵和肯定,少點壓力和要求。尊重孩子的內心渴望,做孩子熱情的驅動者,而不是壓迫者。

大學生《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讀書心得範文

      每個學生都渴望自己成功,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每個老師都期盼自己教出的學生取得喜人的成績。但是,成長的道路並非是一帆風順的。《成長比成功更重要》這本書談了一批最優秀的中國人成長的過程。從王堅到許峯雄,從張宏江到張亞勤,書中每一個真實的故事,每一段生動的點評,每一句誠懇的話語都可以成為成長之路上的堅實階梯,可以讓學生、家長和老師知道自己該怎樣做才能不斷成功。

這本書沒有辜負我的期望,從書中體會到不僅作為教師應該如何教育學生,而且對自身也是一種思想與心靈的提升,在閲讀過程中,我總會情不自禁用自身與之對比,不經意間,便成就了一次心靈的洗禮與一次很好的自我反省。

在堅硬的應試教育面前,在千軍萬馬依然熱衷擠“獨木橋”的今天,在更多的父母被應試的指揮棒搞得暈頭轉向的時候,凌志軍以高度負責的使命感為我們奉獻了這本書,何其難能可貴!也許他會面對很多、很大的壓力,也許他會遭到質疑,甚至是否定,但字裏行間,我能讀出凌志軍的執著與堅定,因為很明確“我們既然無法改變教育,那就改變對教育的看法”,説的也很實際。

通過讀書,我明白了自己以後的路該怎樣走:我要更清楚地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不斷審視自己、規劃自己,才能不留遺憾,樂觀面對人生。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工作,努力做到言行如一,言出必踐,不辜負別人的期望和信任。從實際出發,有明確的高尚的理想,展示一個獨特而又有內涵的自己。對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精益求精,從點滴做起,腳踏實地的一步一個腳印,走好自己的每一步。成功不見得就必須有什麼轟轟烈烈的成就,成為眾人仰慕的對象,而是要立足本職工作,愛崗精業,不懈地努力。

由於時間短,我只是粗略的把書讀完了一遍,但我想我會一直思考下去,在今後的人生中,我會越活越精彩,因為我知道了,我不需要成為“最好的”,但我會成為“最好的我自己”。

最後,在和大家一塊分享本書重要觀點:

1、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2、你不需要成為“最好的”,只要成為“最好的你自己”。

3、人的最大差別不在於聰明不聰明,而在於怎樣使用自己的聰明。

大學生《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讀書心得範文

這幾天集中精力讀了凌志軍先生的《成長比成功更重要》一書,頗多感觸。書中描寫了三十位“微軟小子”的成長史,這些“人精”的成長遵循了一條規律:“E”學生最易成長為社會的中流砥柱。所謂“E”學生是指自主型的學生,他們具有自信、主動、積極,把必須要做的事情做到最好,持續性地保持一流成績的特徵。除此之外,還有自主、自由、堅韌、快樂、有個性、有激情、有想像力,享受學習而不是完成學習,不以分數衡量成敗,不一定是第一名,但一定有獨立的意志,有強烈的興趣,有一個執著追求的目標等特徵。

此書初版是六年之前,從那以後多次再版,可見受歡迎的程度之深。但是,凌先生不知有沒有想到,這本書產生的轟動效應和實際的教育發展進程相比真是不算什麼!

在書中,就讀於上世紀六十、七十、八十年代的精英們對中國這種“填鴨式”的教育深惡痛絕,對中國大學以及研究生教育頗多微辭。可是,時過境遷,在今日之中國,這種教育模式相比以往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現在的競爭是從幼兒園開始的,甚至更早,從孩子還沒出生時父母就在操心他(她)們的上學問題,買房要買學區房,户口要落在教育程度較好的區。在現行教育制度下,中國的父母們已經幾近瘋狂。他們的恐慌感極大地影響了孩子,從上學那一刻起,孩子們就揹負着沉重的壓力,這一背就是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在這種情況下,誰還能感到學習的快樂呢?

我們這些做家長的也是從學生時代過來的,將心比心,如果我們處在現如今的社會,我們能比我們的孩子做得更好嗎?我們明知這種教育方式是不對的,可是還是屈服於升學的壓力,給我們的孩子們報奧數、英語、繪畫、音樂等各種培訓班,一點一點地擠佔着孩子的睡眠和娛樂的時間。

雖然我們也矛盾也痛苦,但是我們已經深悟:在如今的中國,如果你要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就意味着給他(她)帶來一個痛苦的中年。在如此重壓之下,誰還敢奢談什麼素質教育,這就是應試教育大行其道的原因。

中國的教育制度真是畸型,這種“流水線”式的產生人才的方式還談什麼創新力?為我們的孩子悲哀,為我們祖國的未來悲哀。遲早有一天,我們會為今天的畸型教育付出沉重的代價。而這代價不只是幾代人的努力付之東流,還意味着我們的國家喪失了核心競爭力,淪為為別的國家輸出“智力”和勞動力的大國!

此情此景,不願想像。這也不是我們這種平頭百姓所能掌控的。我能做的,是儘量為女兒撐開一線天,讓她在如此煩重的學習空間中喘喘氣,並儘可能地在她長大成人後送她出國,接受一下西方教育。否則,我的女兒會對學習喪失興趣,從而失去了前進的動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mo/redian/xinde/ln8p5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