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心得體會 >

鄉村振興環境心得體會8篇

鄉村振興環境心得體會8篇

心得體會是要將我們的內心感受進行梳理,並且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寫心得的主要目的就是幫助我們很好的更替自己內心的一些想法,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鄉村振興環境心得體會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鄉村振興環境心得體會8篇

鄉村振興環境心得體會篇1

按照縣委縣政府的安排及要求,我鎮就強化作風抓落實、優化環境促發展活動第一階段學習階段的動員部署和集中理論學習,重點學習了郴州市優化發展經濟環境“五個嚴禁”、《中國共產黨領導幹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縣委發“經濟發展優化年”實施方案等文件精神。

幹部職工認真履行優化環境工作職責,主動深入基層聽取企業和羣眾的意見建議,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結合創先爭優活動,加強機關思想作風建設,認真查糾工作作風、效率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突出重點,集中整治。不斷創新理念提升工作水平。把問題是否解決、行政行為是否規範、服務是否到位、企業和羣眾是否滿意作為此次活動的重要內容和驗收標準,強化保障,構建優化發展環境長效機制。要以這次專項整治活動為契機,努力打舜峯鎮發展的良好環境品牌,為“三縣”建設做出更大貢獻。

通過學習、對照檢查與先進相比還有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政治學習不夠,理論功底不深。平時只滿足於一般的讀書、看報,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以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缺乏系統的學習,特別是對科學發展觀沒有深刻地研究和領會,對形勢的把握不是十分準確。二是開拓創新的意識不強。有時只滿足於完成上級部門和領導交辦的任務。主動想問題、出思路的意識不強,影響了工作局面的開拓。三是業務水平有待於進一步提高。對所負責的業務工作雖然能夠做到認真負責,但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能認真的去思考,有很多的法律法規還需要認真學習和掌握。而我在工作中,有時忙於一些的事務性的工作,在業務學習上抓得不緊。這裏有客觀方面得原因,但更重要得是個人主觀上不重視。四是工作方法簡單,工作作風還不夠紮實。

我感覺到優化發展環境不單純是一個政府機構或一個系統的工作,而是要靠我們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改善發展環境,從宏觀上看是政府、行政管理機關得管理行為,但是如果沒有我們每個人得積極參與,我想也很難得到真正的改善,我認為我們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要加強政治理論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質。狠抓作風建設,這不僅是每個幹部自我教育和提高的過程,也是每個幹部工作能力、工作水平、服務意識不斷提升的過程。學習是完善自己、增長知識和才幹的有效途徑。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才能自覺運用政治理論武裝頭腦,才能做到在思想上跟上新形勢的發展;在行動上符合工作的規範;在工作上不斷增強原則性、科學性、預見性和創造性。要認真從書本中學習,堅持向人民羣眾和實踐學習,主張學以致用,把學習的體會和成果轉化為謀劃工作的思路、促進工作措施的落實,做到理論與實際,學習與運用,言論與行動的統一,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二是要樹立創新意識,不斷開拓工作新局面。開拓創新、與時俱進是當今社會一個永恆的話題,也是做好各項工作的首要任務。只有牢固樹立創新意識,才能適應新形勢,實現新發展。

三是要加強業務學習,提高工作水平。首先要認真學習上級有關文件精神和法律法規,學習年度工作要點,增強駕馭工作的能力。其次要積極帶領分管科室開展調查研究,綜合分析當前的形勢和任務,確定科學合理的工作思路。

四是轉變工作作風,提升自己的精神面貌。一個好的工作作風是所有的工作的基礎。只有好的工作作風才能給身邊的人一個積極向上的信號,從而形成一個良好的工作氛圍,在大家都以這種良好的工作作風開展工作時,發展環境自然而然的就會得到改善。

五是自覺維護單位形象,約束自身行為。環境的好壞是每個人去維護的,發展環境也是如此,在時刻注意自行的行為,做到行的正,走的端,樹立起良好的單位形象。不給單位抹黑,不以權謀私,不做私下交易。那麼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是很容易建立起來的。

六是提高服務意識,端正工作態度。無論身在什麼樣的崗位都是為別人服務的,普通職工如此,領導幹部亦如此。沒有什麼所謂的特權。而當我們大家注意到提高自身的服務意識並有意識的去做的時候。服務質量自然也就上去了,服務質量上去了,給前來辦事的全體的滿意度自然也就上去了。人們自然而然就就會喜歡上這裏,喜歡和你打交道。發展化境水到渠成的也就提升上來了。

通過學習文件精神,我將努力在工作中轉變工作作風,約束自身的行為、提高自身的服務意識和服務質量。做到嚴謹、律己、熱情、細心的對待自己的工作為全縣發展環境的改善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鄉村振興環境心得體會篇2

營商環境是制約經濟活力,影響經濟實力的基本因素。良好的營商環境是衡量一個地區核心競爭能力和潛在發展能力的重要標誌。

近年來,政府一直高度重視優化營商環境,並取得了明顯成效,為區域優勢產業的培育與產業結構的優化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看到,與現階段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新要求相比,投資和營商環境還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不足。就當前營商環境發展的需要,就必須從解決一些深層次的體制機制問題入手,來破除發展進程中的種。種障礙;大力創建一流的營商環境,營造新常態下加快建設營商環境的濃厚氛圍。

一、當前營商環境提升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外部因素

1、地區各類資源有限,整體發展水平有限。目前大部分地區可利用的土地指標有限、近半數地區樓宇高度受限,項目建設、企業發展受到土地成本較高和發展空間有限等方面制約,且存量土地比較零散、缺乏統一規劃,用地成本較高,在土地開發上缺乏競爭優勢。給企業發展的空間、機會不足。

2、企業資金來源渠道少。目前國家整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企業普遍很難得到金融單位的信貸支持,發展資金嚴重短缺的問題十分突出,致使企業發展後勁不足,大部分客商對下一步投資持觀望態度,給企業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二)內部因素

1、招商競爭激烈,政策優惠無競爭力。日前,各市出台了招商引資優惠政策“黃金十條”,各地區招商引資競爭加劇。

2、產業佈局不明,招商項目結構不合理。目前,區域引進落地的項目大多為金融、餐飲等服務業項目較多,缺少高科技、高税收、帶動能力強的生產性企業,不利於區域形成產業集羣效應,沒有形成企業在我區聚集發展的土壤。

3、行政效率不高,“軟環境”有待改善。行政審批事項難,項目手續辦理週期過長、進展緩慢,甚至個別單位部門仍存在“吃拿卡要”現象,企業家獲得感、歸屬感、榮譽感不強。

4、傳統優勢弱化,業態創新不及時。當前,商圈仍以傳統的服裝貿易、百貨批發、物流配送等業態為主,不能有效緊隨和適應新市場的發展,新興的主題商城、體驗店、目錄商店、互聯網點等創新業態,佈局不充分,發展不凸顯。

二、建議和措施

(一)搭建產業發展平台。強化政策扶持。科學制定經濟發展整體規劃:一是城內策劃高端商業、文化休閒項目,城北策劃高端住宅項目,城東策劃總部經濟、高端商務樓宇項目。二是以金融小鎮創建為契機,策劃金融服務平台、金融產業集羣等項目。以七賢莊歷史文化街區等項目建設為契機,全力打造“順城巷文旅產業發展帶”,成為文化產業發展新極點。三是以各類大數據增值為目標,策劃與大型互聯網企業的項目合作;策劃醫療大數據服務、智慧城市平台等項目。同時結合《加強和改善營商環境“1+11+4+1”系列方案》有針對性的制定相關的產業扶持優惠政策。

(二)以金融小鎮創建為契機,策劃金融服務平台。為重點企業在發展瓶頸上解決資金問題提供良好條件。充分發揮民間金融街融資優勢,將金融小鎮發展與企業發展融資有效的連通。建議制定出台落户企業融資貸款優惠政策,吸引小微企業落地。

(三)要暢通信息輸出渠道,積極協助企業爭取各類政策扶持。全面掌握政策、準確把握機遇,通過跟蹤瞭解掌握中央、省市出台的有關方面政策,要將政府的產業政策、優惠政策等進行廣泛宣傳,同時組織企業進行申報程序培訓,指導項目單位有針對性地編報項目,提高資金申報效率。

(四)打造交流平台,優化服務軟環境。注重搭建企業溝通交流平台,定期舉辦企業家論壇,推動企業家交流合作與企業創新發展。鼓勵其他形式招商,如以商招商,中介招商、網上招商、羣眾招商等,凡能帶來投資的,都給予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服務企業要有以企業需求為主,摸清企業個體需求,主要企業一企一案,量身定製服務措施。

(五)提高行政效率,開展企業審批“一站式”服務。

建議建立《外來投資企業“一站式”服務》制度,認真落實掛牌保護制度,嚴格制止“三亂”行為。進一步加強對重點項目的領導,每個項目都要成立專門機構,明確責任領導和推進要求,確保推進任務落到實處。要認真研究解決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確保招商引資項目引得來、落得實、留得住。

(六)將企業納入我區營商環境提升工作考核。邀請各行業企業參與我區營商環境提升年工作,城市發展方向、公共設施佈局充分考慮企業需求。邀請區內企業、重點項目投資企業、擬入區投資企業深入瞭解我區區域營商環境提升年。由相關企業為各單位的服務質量、工作效率打分。以工商部門、統計部門提供的轄區企業底冊,每年分重點企業(限上企業)、普通企業。分別隨機選取一定比例企業。上門收集企業對我區營商環境的評分及相關建議,將其列為考核制度的一環。

鄉村振興環境心得體會篇3

優化營商環境,是黨中央、國務院根據新形勢新發展新要求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而“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優化營商環境需要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

以政府立法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提供製度保障,是深化改革開放、促進公平競爭、增強市場活力和經濟內生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作為我國優化營商環境的第一部綜合性行政法規,《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是各地區、各部門優化營商環境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充分反映了社會各界的訴求和心聲,充分凝聚了全社會的廣泛共識,是一項史無前例、開創性的工作。

進一步強化法治保障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圍繞市場主體需求,以深化“放管服”為主要抓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出了諸多富有成效的改革舉措,打出一整套有力有效的組合拳,各地區、各部門在實踐中也積累了很多好的經驗和做法,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國的營商環境明顯改善。

但是,我國營商環境還存在很多突出的短板和問題,必須堅持不懈地再發力、再加力。優化營商環境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強化法治保障,把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納入法治化軌道。

當前我國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已經有了不少政策文件、改革舉措和經驗做法,但從根本上還缺少一部專門優化營商環境的法規,《條例》的出台填補了這一立法空白,在我國營商環境建設制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標誌着我國優化營商環境制度建設進入新階段。

制定《條例》這樣一部專門行政法規,一方面可以把近年來在優化營商環境中的經驗做法,變成全社會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制度規範,從制度層面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和支撐;另一方面,《條例》的出台也向外界展示了黨中央、國務院對優化營商環境的高度重視,以及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堅定決心。

通過法治化手段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最大限度激發微觀主體創業創新創造活力,有利於增強微觀主體活力,對於穩增長、促就業具有重要意義。《條例》針對我國營商環境中的痛點堵點難點問題,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從完善體制機制的層面作出相應規定,進一步推進“放管服”改革的系統集成、高效協同,有利於加快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用實踐夯實良法基礎

作為我國營商環境領域的首部法規,《條例》總結了近年來我國優化營商環境的經驗和做法,將實踐證明行之有效、人民羣眾滿意、市場主體支持的改革舉措用法規制度固化下來,既全面系統又突出重點,既有原則規定又有具體要求,為各地區、各部門在實踐中探索創新優化營商環境的具體措施留出了空間。

?條例》涵蓋了市場主體保護、市場環境、政務服務、監管執法、法治保障等營商環境建設的方方面面,對當前優化營商環境涉及的各個領域進行了制度化規範,同時聚焦市場主體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堅持對標國際一流標準,推廣國內最佳實踐,明確了一攬子制度性解決方案,推動各級政府深化改革、轉變職能。

?條例》圍繞建立健全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進行了制度設計,“比如,明確國家依法保障各類市場主體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平等對待內資企業、外商投資企業等各類市場主體,健全公開透明的監管規則和標準體系。同時,對壓減企業開辦時間、簡化企業註銷流程等反映強烈的問題都作了具體的規定,在實踐中便於操作,有助於切實提升市場主體的獲得感”。

?條例》起草過程中,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司法部廣泛徵求了60箇中央有關部門、37個地方政府、11個研究機構、37家行業協會商會和5個民主黨派中央共計150個單位的意見,還召開了17場專題會,聽取了150家內外資企業、50個城市分管市領導、50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以及美國駐華商會、歐盟駐華商會等機構的意見,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17063條,為良法善治奠定了堅實基礎。

補短板更要抓落實

制度的生命力在於執行。下一步,重點要抓好《條例》的貫徹實施。《條例》以立法形式彰顯了黨中央、國務院持續轉變政府職能、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堅定決心,是對各類市場主體作出的莊嚴承諾,要以《條例》出台為新起點,努力實現5個“進一步”。

一是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再推動取消一批行政許可等事項,進一步清理規範各類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推動“非禁即入”普遍落實。

二是進一步推進公正監管。在市場監管領域推進跨部門“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優化環保、消防、税務、市場監管等執法方式,對違法者依法嚴懲、對守法者無事不擾。對共享經濟、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新產業新業態實施包容審慎監管,促進新興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三是進一步做到簡政便民。持續減少和規範證明事項,精簡公用企事業單位索要的證明材料,20xx年6月底前全面推廣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有效解決煩擾羣眾的各種“奇葩”證明、循環證明、重複證明問題。加快整合政務信息系統,構建全國政務服務“一張網”,力爭到20xx年前,全國所有政務服務事項全面實現“一網通辦”,讓信息多跑路、羣眾少跑腿。

四是進一步提振市場主體投資興業的信心。落實縮減市場準入負面清單、“證照分離”、簡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等措施,今年底前在全國將企業開辦時間壓至5個工作日以內、辦理用電業務平均時間壓至45個工作日以內。同時,抓好中小企業高收益債券、小微企業金融債券、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等相關政策落實,健全風險分擔和補償機制,降低融資成本。

五是進一步完善制度法規。《條例》涉及面廣,與現行的上千部法規文件密切相關,有必要加快配套制度“立改廢”,對符合改革方向的創新性做法和具體程序、條件僅作原則性規定的,需要加快完善相關規章制度,對不符合《條例》精神的法規文件要進行必要修改完善,確保相關法規文件與《條例》保持一致。

實際工作中,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條例精神,以《條例》出台為契機,找短板、補弱項、抓落實,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良好環境。

鄉村振興環境心得體會篇4

按照營商環境的傳統概念營商環境是指企業在開設、經營、貿易活動、納税、關閉及執行合約等方面遵循的政策法規所需的時間和成本等條件。本人認為,還有一個“廣義的營商環境”概念,簡單的定義為:引導資本投資的能力建設,即引得來、呆得住、賺得錢、出的去,即站在經濟長期發展的角度,總結經濟發展規律和科學預測,政府做好各個產業的規劃和扶持,讓企業賺到錢。把產業經濟研究、產業政策、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納入營商環境的範疇。廣義營商環境與傳統營商環境的不同是,傳統營商環境是強調被動作為,做到無為而治;而廣義營商環境在被動改變環境的同時,要積極引導企業的發展,政府應起到主動引導產業發展的作用。根據廣義和狹義的營商環境概念的認識,歸納總結以下政策建議。

(一)加大產業規律的研究,做好產業發展趨勢的預判,並做好各類產業基礎設施的建設

1、以大數據為核心,推進工業互聯網建設,快速實現智能製造

xx現在正在做的,推進工業4.0,智能製造的力度,正在建立製造業大數據指數,未來,製造業大數據指數將成為xx科學決策、精準施策的利器,支撐其實體經濟向高質量發展。未來已來,只是尚未流行。隨着資本、土地和勞動力等傳統生產因素對經濟發展刺激作用的減弱,全球主要國家都希望依託數字經濟規模實現持續增長。同時,以製造業的“數字化”為基礎的“智能製造”和以產業互聯聯網為依託的“精準定製”,將成為未來工業生產的主流。xx應該大力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着力把數字經濟打造成為推動xx省實體經濟提質增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在工業互聯網建設方面xx已經走在了全國的前列,是好的開端。20xx年3月下旬,xx在全國率先出台了《xx省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實施方案》和《xx省支持企業“上雲上平台”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的若干扶持政策》,聚焦製造業降本提質增效。

2、加緊多種規劃的銜接和協調工作,儘快做到多規合一,減少政策摩擦成本,營造邏輯統一、合理、快捷的政策環境。環保、國土、農業、林業、水利、水土保持等多種規劃的銜接和協調統一。

(二)國企改革,確定國企的經營範圍

通過篩選,把低質、低效益非核心領域的國有企業清理掉。從整個社會來看可以降低生產要素的成本。明確國企經營範圍,逐漸退出完全競爭領域,讓市場發揮主導作用。

(三)從制度層面加強建設,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助力營商環境建設

1、制度改革

在制度建設方面,應進一步加快市場化改革進程,構建良好的營商環境,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因此,加強對政府部門公權力的監督,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建立和諧有序的政企關係,都將有助於構建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提高企業運行效率(世界銀行,20xx)。結合本文的研究,具體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深化改革。

其一,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建立集中統一的綜合執法體系。長期以來,政府的各個執法部門各自為政,責權界限不明確,存在着重複執法的現象,亦有執法漏洞的存在。工商、食品藥品監督、質量技術鑑定、税務以及消防等部門對企業進行輪番檢查,加重了企業負擔,也導致尋租腐敗活動的滋生。因此,政府應進一步精簡或下放行政審批權限,有效減少企業與行政部門打交道的時間。例如,政府可設立一站式政務中心,提高行政程序透明度,建立企業對政府公職人員服務滿意度考評機制,從源頭上抑制企業的行賄活動和政府職員的腐敗動機。此外,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將政府的角色由事前審批者向事中以及事後的監督者轉變,構建服務型政府。

其二,“融資難、融資貴”一直困擾我國實體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在小微企業和“三農”領域的問題尤為突出。企業融資困難,導致其難以維持其研發創新活動,亦難以開拓其海外市場。因此,信貸市場供給與需求的不對稱,加劇了企業的尋租活動以及政府官員和金融機構公職人員的腐敗行為。企業的腐敗活動促進了其創新行為才會成立。由此,進一步深化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降低金融業市場準入門檻,大力引入民營資本,增加設立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適度引導信貸資金流向中小企業和農村地區。與此同時,要推進金融市場利率的市場化進程,限制國有商業銀行信貸總量中長期基礎建設的融資比重,倒逼其去市場中尋找更多的高風險高收益的融資項目。此外,儘管市場化是我國金融改革的主攻方向,但具體到我國的國情,未來信貸市場的發展仍離不開政府的合理介入。例如,合理引入政府擔保機制,緩解銀行和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性,提高小微企業融資的可獲得性。

其三,加快產權制度改革,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和不動產登記制度。產權制度是地區經濟增長的根本動力,特別是在當前信息浪潮推動下的經濟發展過程中,新技術革命的實質是多種資源的投入產出過程,這其中就涉及到許多複雜知識產權的形成、歸屬和轉讓等問題。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加深對產權保護制度的認識,要進一步完善立法建設,明晰產權,維護企業產權合法性,保障私有財產所有權,這也是實現混合所有制度改革的關鍵所在。在農村地區,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力,提升其對宅基地、住房等不動產的處置權,盤活農村經濟。

2、政府行為

政府在企業的尋租活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政策制定往往是企業制定戰略行為的依據。因此,提高政府行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能夠有效抑制企業的尋租動機,營造更為完善的營商環境。

其一,政府應不斷提高其財政預算的透明度和行政活動的網絡化。以政府採購為例,其背後往往隱藏着大量的權錢交易、權色交易。因此,在政府和企業的交易活動中,政府應引入第三方仲裁或監督者,構成相互制衡的三角監督機制。也就是説,政府通過購買公共服務,“請專業人士做專業的事情”,杜絕政府領導一人拍板的現象。實質上,這也是政府職能的一種轉變,不能讓政府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同時,要進一步落實政府的公開招標制度,讓所有企業都公平地參與競爭,杜絕政府官員與企業的私下勾結,防止政府部

“只選貴的.不選對的”的亂象。

其二,不斷提高政府補貼政策實施過程中的公平性和有效性。一般而言,政府補貼對引導新興產業和企業發展具有積極作用。由於基礎薄弱,融資成本高,新興企業的研發創新行為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這可能抑制其創新動機。此時,政府補貼能夠有效降低企業參與研發活動的風險,推動產業的技術升級。對於新興產業領域的企業而言,政府補貼則可以幫助其渡過起步難關,扶持其發展。儘管政府補貼政策有其必要性,但也可能導致了很多市場亂象的出現,有違市場公平。例如,沒有資格的企業為獲取補貼,或是有資格的企業為獲得更多的政府補貼而向政府官員行賄,虛報企業業績等行為。因此,政府在對企業進行補貼前,應建立相應的審查機制,確保政府補貼成為用在刀刃上的好鋼,保障補貼的公平性;在補貼之後,政府亦應進行績效的評估和監督,確保補貼的有效應性。

其三,隨着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外資企業對我國文化制度和政治體制愈加適應,外資企業的本土化進程已基本完成。同時,我們的研究也表明,外資企業的腐敗活動不可忽視,其利用中國製度缺陷進行尋租的動機似乎並不弱於內資企業。因此,政府應取消對外資企業的優惠政策,實現不同所有制企業享受平等待遇,保障不同企業之間競爭的公平性。與此同時,政府也要進一步擴大投資開放的領域,暫停或取消投資者資質要求、股權限制、經營範圍限制等准入限制措施(銀行業機構、信息通信服務除外),營造有利於各類投資者平等准入的營商環境。

(四)加強法制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的建設

第一,對標國際一流,進一步完善構建適合xx省實際的營商環境評價體系。較之國際上已有的營商環境評價體系和工作,xx省在這方面的工作尚處於起步階段。構建既體現本地政治經濟文化特點又與國際體系接軌的評價指標體系,是優化營商環境的基礎工作。

第二,定期開展具有針對性的營商環境追蹤調查。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產業結構、不同規模企業、不同性質企業所需求的營商環境具有差異性。建議展開追蹤調查,定期評估不同類型企業對優化xx省營商環境的差異化需求,為重塑xx省營商環境新優勢提供決策依據。

第三,着力提高社會安全感。各地積極組織開展區域性、方面性打擊整治行動,嚴厲打擊盜竊企業財物、強裝強卸、欺行霸市等違法犯罪行為,把涉企報警求助事項作為一類警情優先處置,對大案要案實行掛牌督辦。充分運用法律手段化解涉企矛盾糾紛。充分發揮行政複議在化解社會矛盾糾紛中的主渠道作用。加強對商事仲裁工作的聯繫與指導。通過組建仲裁學會、召開仲裁座談會、舉辦專題研討會、強化對仲裁委員會換屆指導等形式,指導推動各仲裁委做好仲裁工作。

積極營造規範有序的法制環境。

第四,構建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商事制度規範。強化規範性文件合法性審查,對違法設置市場壁壘等不符合經濟運行秩序的規範性文件堅決不予通過。

第五,強化對行政權力的監督。把企業當着政府的客户來經營和維護。

(五)從審批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着力打造高效便民的政務環境

一是深入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對個體登記、出資、住所、經營範圍等限制實行多要素放寬,放鬆對市場主體准入的管制。

二是嚴格規範市場秩序。創新監管機制和方式,加強對食品藥品安全、農資生產、知識產權、融資信貸等重點領域的市場監管,為各類市場主體營造了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

三是強化對市場主體的信用約束。在打造省市兩級“三庫一平台”,包括社會法人、自然人、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和統一的信息共享服務平台。積極構建起標準更嚴、覆蓋範圍更廣的“黑名單”制度,將直接關係市場經濟秩序和消費者權益的九類失信違法行為納入黑名單管理。

四是深入推進涉企收費清理。清理收費、減輕企業負擔工作繼續保持全國領先,制定涉企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收費目錄和涉企經營服務收費目錄兩個清單。

五是着力優化政府服務。整合政務服務資源,完善政務服務體系。

鄉村振興環境心得體會篇5

我作為德泰小窯灣污水處理公司登沙河污水廠一名普通員工,學習了《遼寧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後,我看到了咱們遼寧省經濟復甦的希望。良好的營商環境是經濟復甦不可或缺的基礎,而《條例》的頒佈實施正是打好這一基礎的重要保障。

人人是營商環境,處處是營商環境。公共服務窗口更是營商環境。《條列》第十二條提到:“電力、自來水、熱力、燃氣、通信、消防、公安、城管、衞生防疫、人防、地震等直接關係公共利益的特定行業和政府部門,應當建立為優化營商環境服務的工作規則,將服務標準、資費標準和行政機關依法規定的條件向社會公開,並按照規定向企業提供安全、方便、快捷、穩定和價格合理的普遍服務,不得強迫企業接受不合理的條件。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前款特定行業的監督管理。”

這一條對普通老百姓來説意義也很大,我曾有這樣一段經歷:為了送孩子上學方便,家裏買了一台車,在去繳納個人所得税的時候,工作人員連頭都不抬地同我説話,把我遞上去的材料隨手扔給我,冷冰冰地説:“少xx材料……”。設想一下,假如你是投資人,面對這樣冷冰冰的態度,你還會不會來大連投資?

?條例》的實施説明遼寧開始重視服務窗口建設,對於人民羣眾監督營商環境建設情況也給予了大力支持,如《條例》第三十二條提到:“省、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受理損害營商環境行為的投訴、舉報制度,設立投訴、舉報信息網絡平台,在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網站、民心網公佈投訴、舉報電話和信箱,接受投訴、舉報。

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及時受理並依法處理投訴、舉報,並自收到投訴、舉報之日起七個工作日內書面答覆投訴者、舉報者。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建立特約監督員制度,從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勞動模範、企業職工、城鄉居民代表中聘請特約監督員,協助開展優化營商環境監督工作。”

鄉村振興環境心得體會篇6

隨着市委徐書記提出要把我市建成“中國最優營商環境城市”的口號以來,各縣市區及鄉鎮各單位紛紛投入到圍繞這個主題的大討論中。個人以為,好的投資環境就像清新空氣,對於外商有着不可抗拒的魅力,努力為投資方提供越來越“親”和“清”的投資氛圍,把營商環境打造成吸引投資的“金字招牌”。因此,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口號,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不斷探索。

第一、思想解放是關鍵。要想讓衢州衝出傳統思維方式的束縛,讓257萬衢州人民真正走上現代化發展道路,解放思想是關鍵。要放大格局,站在更高層次思考問題,慢慢從“小農思想”的影響中走出來,要以一種開放的思維看待問題,通過引進先進企業的工作方式和發展經濟的模式,打開封閉的“腦神經”,激發活力,才是營造優秀營商環境的第一要務。

第二、放寬市場準入是前提。市場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本身的自然規律。從經濟學角度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使經濟活動遵循價值規律的要求,適應供求關係的變化;通過價格槓桿和競爭機制,把資源配置到效益最好的環節中去,並使企業實行優勝劣汰;運用市場對各種經濟信號反應靈敏的特點,促進生產和需求的及時協調。因此,可以説,降低市場準入門檻,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預是做好市場經濟發展的先決條件。只有放寬領域和市場準入深度,才能提高外來投資興趣,讓投資方從根本上認同當地、信任當地,為下一步擴大投資力度奠定基礎。

第三、提高公共服務是基礎。個人以為,要想做到“人人都是營商環境”,就要從自身做起。建議學習金融系統的服務模式,把“熱情、周到、主動、微笑”的標準植入每個幹部的心中,在接待客商的過程中讓對方產生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提高真實投資力度。前段時間,市區兩委黨委針對幾起破壞營商環境的案例進行了通報,並通過紀委處置了一批履職不力的領導幹部,高度體現了市區兩委黨委對打造優秀營商環境的態度和決心。

在“南孔聖地、衢州有禮”的宣傳口號下,要讓每個人提高營商意識,打造濃厚的營商氛圍,建設優秀的營商環境;同時,對營商工作中有突出貢獻的,優先提拔使用。牢固樹立起支持改革創新的鮮明導向,引導廣大幹部把精力聚焦到創新營商環境、推動創新發展上來。

鄉村振興環境心得體會篇7

xx是外貿大省。自改革開放以來,xx省經濟發展的巨大成就離不開外貿的突出貢獻。20xx年xx省進出口總值達到6.36萬億元,佔全國的25.9%,連續29年排名全國第一(國家統計局,20xx)。從全球來看,xx“由外及內”的外向型經濟發展道路的成功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主動適應了全球“微笑曲線”產業分工和轉移趨勢,集中於生產領域,發展加工貿易;二是及時抓住了我國加入wto的市場和規則機遇,集中於發達國家,發展一般貿易。“加工貿易”和“一般貿易”的兩翼齊飛讓珠三角成為世界工廠,是上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化受益最大的地區之一。

本次研究走訪調研莞韶工業園企業(3家)、韶關多個礦山企業(紅嶺鎢礦、棉土窩礦業、梅子窩礦業、凡口礦業、石人嶂礦業)、東莞公司(2家)等合計10家企業,交流了營商環境方面的看法和觀點,並詢問了他們公司關注的重點領域,並結合文獻綜述,得出xx省在營商環境方面存在的問題如下:

(一)法治政府與服務型政府理念有待制度落實

法治政府與服務型政府雖然已經成為社會共識,但相關制度還有待進一步落實。首先,政府管理的對象有待進一步釐清,政府職能也應隨着世界政治經濟形勢和我國社會經濟變化而發生變化。其次,簡政放權在中央政府層面雖已啟動並進展迅速,但在地方政府層面仍然存在明放暗不放,執行打折扣等現象,加上個別管理人員的權力尋租使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建設進展緩慢。最後,政府辦事部門仍然存在辦事效率不高和相互推諉的情況。

政策法規銜接和穩定性不足導致企業不敢做長期投資的計劃。特別這兩年中央加強了環保工作,因此環保規劃排斥其他規劃,後設立的環保區域規劃否定已經建設的廠礦企業的現象較多,如何解決在前期合理合法合規的廠礦企業投資損失問題,以及如何從體制機制上解決類似問題的發生有待出台相應的政策法規,保護企業的長期經營的積極性。

(二)執法為民與公正司法有待措施到位

執法為民雖然在20xx年左右就已提出,但執法為民的具體措施仍未完善。首先,行政執法的統一性要求並未得到具體措施的支持,“九龍治水”的多頭執法現象仍然普遍存在。其次,選擇性執法仍然成為社會詬病的重要方面。最後,彈性執法、野蠻執法、徇私枉法等現象並未從根本上根除。司法不公正已成為制約我國建設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的阻礙性因素,具體包括案件受理難、地方保護、同案不同判、枉法裁判等。

(三)人力資源與融資成本成為營商環境中市場環境建設的瓶頸

根據國務院20xx年全國人口普查的資料,20xx年xx省常住人口10849萬人,比1978年增加了5785萬人,跨省流入人口占全國的29.45%,是我國實際管理人口第一大省和人口流入第一大省。受益於大量外省年青人口的流入,xx省16-64歲勞動適齡人口占比從1982年的60.95%上升到20xx年的76.

33%,珠三角地區人口平均年齡被大大拉低,深圳市人口平均年齡甚至只有不到30歲。充沛的年青人口保證了xx省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勞動力供給和產品低價競爭力,這與1950-70年代的日本極為相似。然而,以20xx年為界,我國的人口結構開始進入拐點期。20xx年,16歲到64歲勞動適齡人口達到峯值,同時農業人口轉移數量在20xx年也達到峯值1200萬,之後開始逐年開始,20xx年1000萬,20xx年800萬,20xx年600萬,20xx年500萬。20xx-20xx年,xx省15-64歲勞動適齡人口年平均增加約30萬人,與20xx-20xx年年平均增加約282萬相比下降劇烈。與此同時,近幾年xx老齡化加快。過去10年間,xx增加老年人口約1000萬,佔到了全國的七分之一,增長率達到1.9%,是全國平均水平0.57%的三四倍。人口紅利的減小讓xx勞動力開始稀缺,成本上升,仍然依靠廉價勞動力獲得國際競爭優勢難以為繼。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對轄區內浙江、福建兩省300户中小企業的問卷調查顯示:到20xx年9月底,①銀行貸款在企業外部融資來源中所佔的比重達到了58%,且企業規模越大,銀行貸款佔比越高;②約11%的企業有過內部集資,約8%的企業利用過民間借貸,其中資產規模低於500萬的小企業,職工集資與民間借貸資金佔16%;③短期資金40%源於供應商或合資、合作伙伴的商業信用;④企業資本金主要來自內部集資與非正規民間借貸,其中內部集資佔25%,民間借貸佔14%,其餘來自業主及主要創業者的內部自籌資金(周海蓉,20xx)。從這些統計數據看,中國中小企業融資主要通過自己的熟人關係網絡,而不是通過社會上的融資機構。

(四)知識產權保護是營商環境中投資環境建設的短板

我國在知識產權保護的頂層法律設計方面已與世界接軌,成為專利申請第二大國。20xx年,我國發明專利申請量為138.2萬件,同比增長14.2%。共授權發明專利42.0萬件,其中,國內發明專利授權32.7萬件,同比增長8.2%(國家統計局,20xx)。(中國日報網3月22日電)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21日公佈了20xx年全球各國申請註冊國際專利的數據;中國的國際專利申請量首次升至全球第二,更有望三年內趕超美國坐上頭把交椅。但是,對知識產權的具體保護已成為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要求的短板。山寨現象橫行,假冒行為屢禁不止,知識產權保護的維權成本過高。如果不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必然影響繼續發展我國創新經濟戰略的發展。

(五)企業生死與税負是營商環境中政務環境建設的窪地

企業開業的便利化和企業退出市場的便利化是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的重要方面。隨着簡政放權和相關制度推進,企業註冊的便利化已經得到全面改善。20xx年我國全年新登記企業增長24.5%,平均每天新增1.5萬户,加上個體工商等,各類市場主體每天新增4.5萬户(國家統計局,20xx)。但企業退出市場機制的便利化仍存在嚴重不足,成為營商環境建設中政務環境建設的窪地。由於地方政府考慮就業、政績和社會穩定的原因,破產難成為一種社會現象。為此,將政府從破產實務中解脱出來,使企業遵循市場規律,適時退出市場至關重要。

企業税負直接關係到企業的運營成本。我國企業税負較重,中國的税負水平全球第二,第一是法國。需要實行税收法定化、税收優惠透明化和公平化,適度降低企業相關税率,廢除不合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和降低過高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標準。

鄉村振興環境心得體會篇8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吸引力、競爭力,更是創造力、驅動力。優化營商環境,市場監管部門大有可為。

思想認識做到“三個轉變”:

轉變思維模式。優化營商環境不是放鬆監管執法,而是要求我們依法行政,綜合監管、高效監管,做到對違法者“利劍高懸”,對守法者“無事不擾”。轉變監管理念。對輕微違法行為“輕違不罰”“首違不罰”,對共享經濟、網絡經濟等新業態實行包容審慎監管。轉變執法方式。與教育相結合,與服務相結合。

監管執法做到“五減五增”:

減頻次,增質效。除安全生產、食品藥品、產品質量、環境保護、公共安全等領域以及上級部署、投訴舉報、突發事件等需要依法立即開展行政執法檢查以外,其他執法檢查嚴格執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提高檢查質效,做到“進一次門,查清多項事”。

減範圍,增力度。對除重點監管之外的市場主體按照“不訴不查”“不舉不查”原則進行監管,減少執法檢查範圍。對危害食品藥品、產品質量、特種設備四大安全等違法行為加大查處力度,落實“四個最嚴”要求,依法處罰到位。

減罰款,增綜合。落實《麻城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免罰清單》,嚴格執行涉企行政處罰“首違不罰”“輕違不罰”制度,對非主觀故意的一般違法行為慎用罰款處罰,重點推廣説服教育、責令改正、行政指導等市場監管綜合執法手段。

減瑕疵,增環節。嚴格落實涉企重大行政處罰備案審查制度,在執法辦案過程中更加註重程序合法、更加註重事實清楚,更加註重證據充分,最大限度減少各類瑕疵。

減陋習,增監督。習慣在鏡頭下執法,規範執法行為,使用規範執法用語,自覺抵制各類誘惑,杜絕“人情案”“吃拿卡要”等違法違紀行為。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我們將把優化營商環境內化於心,外化於行,量化於果,主動適應監管執法新態勢,奮力打造市場監管優化營商環境新高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mo/redian/xinde/mvrx01.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