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一號簡歷網 >

熱點 >心得體會 >

關於精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範文

關於精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範文

要想讓我們的閲讀變得更有價值,寫好讀後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於精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範文,以供參考。

關於精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範文
關於精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範文

不久前,和老婆一起買了兩本書,她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我讀《好爸爸勝過好老師》。我先讀完之後,感覺很失望。又去讀這本《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一讀就讓我連連感歎相見恨晚。兩書雖然起名上形似姊妹篇,但內容質量實在是雲泥之別。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一本非常非常好的家教指導書,內容貼近實際,書中介紹了很多家庭教育的理念,對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很多難題都有所涉及,非常適合我們這個年齡初為人父母的八零後閲讀。

通讀全書,有幾點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第一,就是如何與孩子相處。在傳統思維中,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聽我們的話,按照我們的想法和指令去生活學習,往往我們在這種管理性的思維模式中,過分限制了孩子的天性,最終導致孩子對父母的逆反心理。所以,我覺得作者傳達的最重要的一個理念就是尊重孩子,把孩子當成一個平等的人來對待,引導他做好每一件事,而不是安排好他的每一件事,或者替他做好每一件事。給他更多的鼓勵,去強化他的優點,並推而廣之,而不是反覆強調他的缺點或者錯誤。想要孩子做好某件事,就要想方設法保護孩子對這件事的興趣,而不是通過反覆地指令和強迫去讓孩子做,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加反感這件事,甚至最終把這件事放到了敵對的位置上。比如想要孩子好好學習,就要保護他對學習的興趣,而不是通過大量的作業來滋生他對學習的反感,不是通過對分數的過分追求來加強他對考試的焦慮。

第二,作者的一句話我非常贊同:國小主要解決的是學習興趣問題,國中主要解決的是學習方法問題,到了高中,才是真正比拼學習能力的時候。所以説,在國小國中階段,學校已經把考試成績的重要性渲染到了無可復加的地步,家長這個時候就不要對成績再有過分的關注和追求。因為在國小和國中階段,學習成績並不會與孩子將來的成功與否有決定性的關係。這一點我從實際經歷中就深有體會,國小和國中階段學習成績不佳的同學,在走入社會後,他們的成就並不一定就比學習成績好的同學差。不過我雖然想到了這一點,但是我覺得作者總結的更精準,更透徹。所以孩子在國小階段,最重要的就是保護他對學習的興趣,不要讓他對學習感到厭煩甚至恐懼。

第三,以我們國家現在的狀況,進入國小甚至國中當老師的門檻非常低,這也造成了老師的水平良莠不齊,孩子能否在國小國中階段保持對學習的興趣,以及為將來的成長打好基礎,只能碰運氣。書中寫到作者為了孩子的"暴力作業"去與老師溝通,而又因老師知識背景的淺薄和教育素質的低下而無法溝通,作者為了避免孩子受到老師的冷落或不公正待遇,又不得不陪着笑臉避免與老師衝突。讀到這些真是讓人感慨,我們的教育,我們的學校,我們的老師,到底是在為國家培養棟樑,還是在毀滅國家的未來?在這種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指導下,究竟有多少本來可以成就一番事業的孩子,被捆住手腳困在了起跑線上?

第四,讀到最後一章,作者通過改善家庭教育環境,讓那個曾被診斷為嚴重的兒童多動症的孩子恢復正常的案例,看得我幾乎要流淚了,一方面我為作者能幫助一個問題如此嚴重的孩子改掉自身的缺陷,成長為一個好孩子而為這個孩子感到高興,也感歎他的幸運,遇到了如作者這樣的好老師,好朋友;另一方面,我又為更多的孩子感到悲哀,因為遇不到這樣的好老師,這些本來沒有大腦缺陷和精神疾病的孩子,本來應該通過改變家庭教育環境來得到改變和成長,卻被使用副作用不明的藥物來進行治療,最終的結果只能聽天由命,而如果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環境得不到改善,往往類似的症狀根本得不到改變,最嚴重的後果往往會導致孩子在成年後走入歧途。

以上就是我讀此書後的一些想法,其實本來讀的過程中想到了很多東西,但是讀完後開始寫這個書評的時候,卻只想到了這幾點。

在此,我也鄭重地推薦所有為人父母的朋友都來讀一讀,正如本書前言中所説的,我們每個人的孩子都是一塊玉,如果我們只會拿着鋤頭去雕琢,最終只能把這塊美玉變成一文不名的石頭。

關於精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範文

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了尹建莉老師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剛開始只是被題目所吸引,在網上粗略地看了一下內容簡介,但卻一下子被作者的新穎的觀點吸引住了,於是就買回了一本。看完這本書後,身為人母又為人師的我,被書中的內容深深地打動了。

這本書總的分成七大點進行講解:1、如何提高愛的質量。2、把學習做成輕鬆的事。3、一生受用的品德教育。4、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5、做家長應有的智慧。6、小事兒就是大事情。7、走出坑人的教育誤區。

其中讓我感觸頗多的是:孩子們為什麼越來越不喜歡寫作業?是的,我們的孩子們剛進校門時無不對校園充滿了憧憬,充滿了嚮往。但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我們的孩子們越來越不喜歡上學,越來越不喜歡寫作業了?孩子們所做的作業是否真的是有效的作業?帶着對這一問題的思考,我開始了我的探索之路。首先我從日常最多的作業--生字、詞入手。我改變了往常的硬性作業--抄一行,而讓學生們做到忠實於自己:如果已經會了的字寫一遍即可,如真的不會的話,可把這個生字、詞多寫幾遍。為了防止學生的惰性,我堅持做到:學完生字詞的第二天必定聽寫。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我發現效果真的比原來的要好,當然也有個別的幾個同學無法控制自己,純粹為了偷懶只寫一遍,即使不會也不肯多寫一遍,但這是我預料之中的。身為老師,如能讓我的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將是我最大的樂趣。

文中“在愛的名義下施暴”這句話給我很強烈的感受,它讓我越來越深刻的反思。作為老師的我們在做學生工作的時候,總是在強調“我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我問心無愧。”良心和愛固然是必須的,但這畢竟是自己的主觀感覺。如果我們的教育不被孩子所接受,即使我們再煞費苦心,也是失敗的教育。怎樣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怎樣讓我們的教學,我們的教育真正有效?這是一個迫在眉睫,值得我們去認真思考的問題。我想只有更多的學習,不斷地提高才是我當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書中説:不是所有成為父母的人都會做父母。我認為:也不是所有成為老師的人都會做老師。教育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功課。作文

關於精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範文

家長會的最後,彭老師給大家佈置了一個任務,就是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讀完後寫篇讀後感。聽完以後,心裏不禁一樂,這本書以前聽朋友介紹説非常好、很有可讀性,就買了一本,就在我讀完最後一頁後,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它讓我對寶貝在成長中許多的教育方法和態度有了新的認識和思考。也感謝彭老師給大家推薦這本書,讓我也再次地細細品味其中的樂趣。

和孩子一起成長

在第一章如何提高愛的質量的第一篇就寫了“打針有些疼”。看到這個題目讓我想起了婧揚小時候打針的場景來。婧揚小時候體質較弱,上醫院打針的次數也較多,因為孩子生病時做家長的特別着急,到醫院後開好針立刻就想給打上去,也沒有過多的考慮孩子的感受,心裏總想哭就哭吧,哄一鬨就好了。自從看了書後,再去打針前,就先告訴婧揚“寶貝現在生病了,身體是不是不舒服?”“是”“那我們到醫院讓醫生看一看,聽一聽好不好”“好”“吃藥不能好的話,我們就需要打針,打針時有點疼,就像被小蟲子叮了一下,寶貝現在都長大了,我們要勇敢不哭,如果你感覺疼堅持不住想哭也沒關係”婧揚用力的點點頭。到醫院後,護士準備好後,讓婧揚把手伸出來,小傢伙下意識地往後縮,護士説“小朋友要勇敢呀”我接着説“生病會很難受,都沒有力氣和小朋友一起玩了,打完針就不難受了,寶貝要加油”婧揚好像受到了鼓舞,小手慢慢地伸出來,針剛一紮進去,小傢伙哇地哭了兩聲,眼淚在眼眶裏直打轉,出來後坐在椅子上,就已經不哭了,讀後感《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等到第二天再去打針時,小傢伙自已主動地告訴護士,“阿姨,你輕輕地打”出來時也沒哭還告訴我“媽媽,我堅持住了!”雖然現在再去醫院,婧揚還是説“媽媽我不打針”,但只要給她講清楚道理,她還是願意配合的。

現在回想起來,我發現孩子是不可以哄騙的。捉弄孩子,是家長居高臨下地利用孩子幼稚,故意讓孩子犯錯誤、哭泣和害怕。

家長的目的暫時達到了,但給孩子的心裏留下了難以抹去的陰影。給孩子真實的説明情況。不要輕描淡寫,也不要誇大其詞。信任孩子,並給孩子一段接納事物的時間。特別是家長,要相信每個孩子都是講道理的孩子。像婧揚那樣,雖然知道應該看病,但內心的擔心和害怕讓她不敢向前。

這個道理對於我們家長同樣適用。孩子生下來就是一張白紙,家長在首次教育孩子時也是一張白紙。那麼請我們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和孩子一起成長。

像海綿一樣吸收知識

婧揚從出生到現在,除去上班的時間,我都儘可能的抽出所有的時間和她在一起,因為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總有一天會離開父母,能和她們在一起時間真的是非常有限,特別是0-3歲不論是從身體、大腦的開發方面更是需要父母細心照顧的階段。從婧揚出生開始就給她放音樂聽,只要一聽到音樂聲響起,小傢伙的眼睛就去尋找聲音的方向,非常專注的去聽,遇到歡快的節奏時,她的小手小腳也跟着歡快的揮動,小嘴也咧開,啊啊啊地叫着。大一點時自已就會和着音樂翩翩起舞,婧揚的模仿能力特別強,看智慧樹的開場歌曲時,每次都跟着一起跳舞,跳得可是有模有樣的噢!

除去在音樂方面,我認為中國的傳統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在婧揚還在呀呀學語時,經常拿着書給她讀《三字經》,讀書時,她總是盯着我的嘴在看,雖然有人覺得給她讀這些能聽懂嗎?能記住嗎?可事實證明,當婧揚兩歲時,一次看智慧樹裏的節目正放《三字經》,看了一遍後,她就能自已誦讀出來。包括後來的《弟子規》,通過動畫的形式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看了三遍後,婧揚就能跟着誦讀出來。嬰兒正是在這種無意識、不經意的狀態下吸收知識,儲存能量,一但開啟,就會無限的爆發。也正是這樣的積累,婧揚在語言發展方面,一直都沒有讓我擔心,在一歲半時已經能夠成句成句的説出來,並會使用“因為。。。所以、如果。。。就。。。”這樣的關聯詞。再大一些給她買了繪本書,告訴她已經長大了可以擁有自已的書了。由於小時候經常看到外婆在讀書,她也會拿來裝模作樣的翻來翻去的看,現在知道自已也有書了,興奮的不得了,也溝起了她的閲讀慾望,培養了閲讀興趣。

正所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大量地讓孩子閲讀,讓她自己挑選喜歡的書來閲讀。才是讓孩子認真學習的最好途徑。在這當中,父母的陪伴和理解必不可少。父母也在不斷的學習中培養着對自己孩子的教育理念。

以上是我看完這本書後,結合婧揚事例自已的一點看法,非常有幸能讀到這本好書,給予了我很多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啟發,少走了許多彎路。希望有時間再讀第三遍、第四遍,不斷地找到最適合自己寶寶的教育方式,也希望我和婧揚在她的成長道路上不斷學習、不斷成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yhjlw.com/zh-mo/redian/xinde/p6zkr4.html
專題